《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及电动汽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及电动汽车.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61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CN 103836175 A (21)申请号 201410070426.4 (22)申请日 2014.02.27 F16H 59/02(2006.01) F16H 63/32(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地址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叶城路 1631 号 (72)发明人 殷建坤 宋延大 苏红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刘芳 张洋 (54) 发明名称 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及电动汽车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
2、汽车用换挡装置及电动 汽车, 其中, 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包括换挡电机、 驱动轮、 第一换挡拨头、 第二换挡拨头、 第一换挡 拨块、 第二换挡拨块、 第一拨叉轴、 第二拨叉轴、 第 一拨叉、 第二拨叉、 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 置 ; 驱动轮表面设有轨道 ; 第一换挡拨头包括第 一滚珠, 第一滚珠滑动设置于轨道中 ; 第二换挡 拨头包括第二滚珠, 第二滚珠滑动设置于轨道中 ; 其中, 由于轨道具有设定形状以及第一导向装置 和第二导向装置的导向作用, 通过驱动轮的旋转 能够使第一滚珠带动第一拨叉沿直线运动, 并使 第二滚珠带动第二拨叉沿直线运动。本发明能够 提高车辆加速性能和舒适性, 并且结构简。
3、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6175 A CN 103836175 A 1/2 页 2 1. 一种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壳体, 所述壳体中设有换挡电机, 所述换挡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轮的圆心连接, 所述驱 动轮表面设有轨道 ; 第一换挡拨头, 包括第一换挡拨头主体, 所述第一换挡拨头主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滚 珠, 所述第一滚珠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当中, 所述第一换挡拨头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一换挡 。
4、拨块连接, 所述第一换挡拨块与第一拨叉轴连接, 所述第一拨叉轴上设有第一拨叉, 所述第 一换挡拨头主体还设有第一导向件 ; 第二换挡拨头, 包括第二换挡拨头主体, 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主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滚 珠, 所述第二滚珠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当中, 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二换挡 拨块连接, 所述第二换挡拨块与第二拨叉轴连接, 所述第二拨叉轴上设有第二拨叉, 所述第 二换挡拨头主体还设有第二导向件 ; 第一导向装置, 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所述第一导向装置设有直线型的第一滑槽, 所述 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 第二导向装置, 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所述第二导向装置设有直线型的。
5、第二滑槽, 所述 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 其中, 所述换挡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旋转, 以使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轮在所述 轨道中滑动 ; 所述轨道具有设定形状, 通过驱动轮的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滚珠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 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 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叉轴和第一拨叉沿直线运动, 使所述第一拨叉 能够触发同步器实现挂挡 ; 通过驱动轮的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二滚珠带动所述第二导向件在 所述第二滑槽中滑动, 以带动所述第二拨叉轴和第二拨叉沿直线运动, 使所述第二拨叉能 够触发同步器实现挂挡。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设定形状用于使所述第一。
6、拨叉能够到达第一设定位置、 第二设定位置和第三设定 位置 ; 所述设定形状用于使所述第二拨叉能够到达第四设定位置、 第五设定位置和第六设定 位置 ; 所述第一设定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和第三设定位置之间, 所述第四设定位置位 于所述第五设定位置和第六设定位置之间 ; 所述第一拨叉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空挡, 所述第一拨叉在所述第 二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一挡, 所述第一拨叉在所述第三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 器挂二挡, 所述第二拨叉在所述第四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空挡, 所述第二拨叉在 所述第五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三挡, 所述第二拨叉在所述第六设定位置时能够触 发同。
7、步器挂四挡。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沿所述驱动轮表面的对称轴方向设置, 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 轮圆心的两侧 ; 所述设定形状用于使所述驱动轮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拨叉位于所述第一设定位置, 所述第二拨叉位于所述第四设定位置,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转 0-180 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6175 A 2 2/2 页 3 停留在所述第四设定位置,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转 180-360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停留在所 述第一设定位置 ; 其中,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转 0-15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停留在第一。
8、设定位置 ; 当所述 驱动轮正向旋转 15-30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由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向所述第二设定位置移 动 ;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转 30-60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停留在所述第二设定位置 ; 当所述 驱动轮正向旋转 60-120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由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向所述第三设定位置移 动 ;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转 120-150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停留在所述第三设定位置 ; 当所述 驱动轮正向旋转 150-165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由所述第三设定位置向所述第一设定位置移 动 ;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转 165-180 度时, 所述第一拨叉停留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 ; 当所述 驱动轮。
9、正向旋转 180-195 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第四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 转 195-210 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由所述第四设定位置向所述第五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驱 动轮正向旋转 210-240 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所述第五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 旋转 240-300 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由所述第五设定位置向所述第六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 驱动轮旋转 300-330 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所述第六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正向旋 转 330-345 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由所述第六设定位置向所述第四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驱 动轮正向旋转 345-360 。
10、度时,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所述第四设定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轮、 第 一滑槽、 第二滑槽、 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均水平设置, 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平行设 置, 所述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平行设置。 5. 一种电动汽车,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6175 A 3 1/5 页 4 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备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电机外特性和汽车行驶特。
11、性相近且具有调速功能, 因此最初的纯电动汽车的 动力总成中, 通常采用驱动电机配单速比减速器的方式实现无级调速。但随着电动汽车的 发展, 对电动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驱动电机配单速比减速器的方式的在动力性、 经济 性、 续驶里程方面的不足越来越明显, 因此, 电动汽车向着多挡位的方向发展的要求越来越 迫切。 0003 但变速器的挡位增多之后, 尤其是挡位数量达到 3 个以上之后, 当换挡涉及选挡 动作时, 常规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MT) 的换挡装置完成一次换挡操作一般要经过摘挡、 选挡 和挂挡三个步骤, 这种换挡装置操作时间长, 结构复杂, 换挡冲击较大, 降低了汽车的加速 性能和舒适性。。
1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有级的变速器在换挡时有转速差, 因此在换挡过程 中需要中断动力的输出, 因此, 换挡时间越长, 整车动力损失就越大, 加速性能和舒适性就 越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及电动汽车, 以简化结构, 提高车辆加速性 能和舒适性。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包括 : 0006 壳体, 所述壳体中设有换挡电机, 所述换挡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轮的圆心连接, 所 述驱动轮表面设有轨道 ; 0007 第一换挡拨头, 包括第一换挡拨头主体, 所述第一换挡拨头主体的第一端设有第 一滚珠, 所述第一滚珠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当中, 所述第一换挡。
13、拨头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一 换挡拨块连接, 所述第一换挡拨块与第一拨叉轴连接, 所述第一拨叉轴上设有第一拨叉, 所 述第一换挡拨头主体还设有第一导向件 ; 0008 第二换挡拨头, 包括第二换挡拨头主体, 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主体的第一端设有第 二滚珠, 所述第二滚珠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当中, 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二 换挡拨块连接, 所述第二换挡拨块与第二拨叉轴连接, 所述第二拨叉轴上设有第二拨叉, 所 述第二换挡拨头主体还设有第二导向件 ; 0009 第一导向装置, 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所述第一导向装置设有直线型的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 0010 第二导向装。
14、置, 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所述第二导向装置设有直线型的第二滑槽, 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 0011 其中, 所述换挡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旋转, 以使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轮在 所述轨道中滑动 ; 说 明 书 CN 103836175 A 4 2/5 页 5 0012 所述轨道具有设定形状, 通过驱动轮的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滚珠带动所述第一导 向件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 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叉轴和第一拨叉沿直线运动, 使所述第一 拨叉能够触发同步器实现挂挡 ; 通过驱动轮的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二滚珠带动所述第二导向 件在所述第二滑槽中滑动, 以带动所述第二拨叉轴和第二拨叉沿直线运动, 。
15、使所述第二拨 叉能够触发同步器实现挂挡。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 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0014 基于上述,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使用时, 通过换挡电机驱动驱动轮 旋转, 由于轨道具有设定形状以及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的导向作用, 当第一滚珠 和第二滚轮在轨道中滑动时, 能够带动第一导向件在第一滑槽中滑动以及第二导向件在第 二滑槽中滑动, 进而带动第一拨叉轴和第一拨叉以及第二拨叉轴和第二拨叉沿直线运动, 以使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能够拨动套设在齿轮轴上的同步器, 当将同步器拨到某个位置时 便可触发同步器以实现挂几挡或挂空挡。 由此通过一个换挡电机便可。
16、驱动两个拨叉沿直线 运动以触发同步器以实现挂挡、 摘挡, 在能够实现 3 个以上的挡位数量的前提下, 简化了结 构, 省去了选挡的步骤, 节省了操作时间, 减小了换挡冲击, 提高了汽车的加速性能和舒适 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为图 1 中第一换挡拨头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3 为图 1 中第二换挡拨头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4 为第一拨叉行程图 ; 0019 图 5 为第二拨叉行程图 ; 0020 图 6A- 图 6F 为驱动轮正向旋转过程中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位置变化图 ; 其中, 图6A。
17、为驱动轮正向旋转0-15度时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位置图 ; 图6B为驱动轮正向旋转 30-60 度时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位置图 ; 图 6C 为驱动轮正向旋转 120-150 度时第一滚珠 和第二滚珠的位置图 ; 图 6D 为驱动轮正向旋转 180-195 度时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位置 图 ; 图 6E 为驱动轮正向旋转 210-240 度时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位置图 ; 图 6F 为驱动轮 正向旋转 300-330 度时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位置图。 0021 附图标记 : 0022 101 : 换挡电机 ; 102 : 输出端 ; 0023 103 : 驱动轮 ; 104 : 轨道 ; 00。
18、24 105 : 第一换挡拨头 ; 106 : 第一滚珠 ; 0025 107 : 第一换挡拨块 ; 108 : 第一拨叉轴 ; 0026 109 : 第一导向件 ; 110 : 第二换挡拨头 ; 0027 111 : 第二滚珠 ; 112 : 第二换挡拨块 ; 0028 113 : 第二拨叉轴 ; 114 : 第二导向件 ; 0029 115 : 第一导向装置 ; 116 : 第二导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836175 A 5 3/5 页 6 0030 请参考图 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 包括 : 壳体, 所述壳 体中设有换挡电机 101, 。
19、所述换挡电机 101 的输出端 102 与驱动轮 103 的圆心连接, 所述驱 动轮103表面设有轨道104 ; 第一换挡拨头105, 包括第一换挡拨头105主体, 所述第一换挡 拨头 105 主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滚珠 106, 所述第一滚珠 106 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 104 当 中, 所述第一换挡拨头 105 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一换挡拨块 107 连接, 所述第一换挡拨块 107 与第一拨叉轴 108 连接, 所述第一拨叉轴 108 上设有第一拨叉, 所述第一换挡拨头 105 主体 还设有第一导向件109 ; 第二换挡拨头110, 包括第二换挡拨头110主体, 所述第二换挡拨头 110 主体。
20、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滚珠 111, 所述第二滚珠 111 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 104 当中, 所 述第二换挡拨头 110 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二换挡拨块 112 连接, 所述第二换挡拨块与第二拨 叉轴 113 连接, 所述第二拨叉轴 113 上设有第二拨叉, 所述第二换挡拨头 110 主体还设有第 二导向件114 ; 第一导向装置115, 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 所述第一导向装置115设有直线型 的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导向件 109 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 第二导向装置 116, 与所述壳 体相对固定, 所述第二导向装置116设有直线型的第二滑槽, 所述第二导向件114与所述第 二滑槽滑动连接 ; 。
21、其中, 所述换挡电机 101 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 103 旋转, 以使所述第一滚 珠 106 和第二滚轮在所述轨道 104 中滑动 ; 所述轨道 104 具有设定形状, 通过驱动轮 103 的 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滚珠 106 带动所述第一导向件 109 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 以带动所 述第一拨叉轴 108 和第一拨叉沿直线运动, 使所述第一拨叉能够触发同步器实现挂挡 ; 通 过驱动轮 103 的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二滚珠 111 带动所述第二导向件 114 在所述第二滑槽中 滑动, 以带动所述第二拨叉轴 113 和第二拨叉沿直线运动, 使所述第二拨叉能够触发同步 器实现挂挡。 0031 本实施例。
22、中, 使用时, 通过换挡电机 101 驱动驱动轮 103 旋转, 由于轨道 104 具有 设定形状以及第一导向装置 115 和第二导向装置 116 的导向作用, 当第一滚珠 106 和第二 滚轮在轨道104中滑动时, 能够带动第一导向件109在第一滑槽中滑动以及第二导向件114 在第二滑槽中滑动, 进而带动第一拨叉轴 108 和第一拨叉以及第二拨叉轴 113 和第二拨叉 沿直线运动, 以使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能够拨动套设在齿轮轴上的同步器, 当将同步器拨 到某个位置时便可触发同步器以实现挂几挡或挂空挡。由此通过一个换挡电机 101 便可驱 动两个拨叉沿直线运动以触发同步器以实现挂挡、 摘挡, 在。
23、能够实现 3 个以上的挡位数量 的前提下, 简化了结构, 省去了选挡的步骤, 节省了操作时间, 减小了换挡冲击, 提高了汽车 的加速性能和舒适性。同时, 由于省去了选挡的步骤且只有一个换挡电机 101 驱动, 因此无 需设置选挡装置和互锁装置, 由此使结构紧凑, 占用变速器空间小, 降低了成本, 换挡连续 性更好。 0032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设定形状用于使所述第一拨叉能够到达第一设定位置、 第二设定位置和第三设定位置 ; 所述设定形状用于使所述第二拨叉能够到达第四设定位 置、 第五设定位置和第六设定位置 ; 所述第一设定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和第三设定 位置之间, 所述第四设定位。
24、置位于所述第五设定位置和第六设定位置之间 ; 所述第一拨叉 在第一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空挡, 所述第一拨叉在第二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 器挂一挡, 所述第一拨叉在第三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二挡, 所述第二拨叉在第四 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空挡, 所述第二拨叉在第五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三 挡, 所述第二拨叉在第六设定位置时能够触发同步器挂四挡。由此, 轨道 104 的设定形状可 说 明 书 CN 103836175 A 6 4/5 页 7 驱动第一拨叉由第一设定位置移动至第二设定位置, 从而实现由空挡挂一挡的动作, 可驱 动第一拨叉由第二设定位置移动至第一设定位置再移动至第三。
25、设定位置实现由一挡挂二 挡的动作, 可驱动第二拨叉由第四设定位置移动至第五设定位置, 从而实现由空挡挂三挡 的动作, 可驱动第二拨叉由第五设定位置移动至第四设定位置再移动至第六设定位置实现 由三挡挂四挡的动作, 由此实现加挡动作, 当驱动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以相反的运动过程 运动时, 可实现减挡动作, 由此可以实现快速顺畅的换挡, 进一步节省了操作时间, 减小了 换挡冲击, 提高了汽车的加速性能和舒适性。 0033 请参考图4-图6F,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第一滚珠106和第二滚珠111沿所述 驱动轮103表面的对称轴方向设置, 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轮103圆心的两侧 ; 所述设定形状 用。
26、于使所述驱动轮 103 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拨叉位于所述第一设定位置, 所述第二拨叉 位于所述第四设定位置,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0-180 度时, 第二滚珠 111 停留在初始 位置,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所述第四设定位置,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180-360 度时, 第一滚珠 106 停留在初始位置, 所述第一拨叉停留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 ; 其中, 当所述驱动 轮 103 正向旋转 0-15 度时, 第一滚珠 106 停留在初始位置 (如图 6A 所示) , 所述第一拨叉停 留在第一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103正向旋转15-30度时, 驱动第一滚珠106沿第一方向。
27、 运动, 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叉由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向所述第二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30-60 度时, 第一滚珠 106 停留在第一位置 (如图 6B 所示) , 所述第一拨叉停 留在所述第二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60-120 度时, 驱动第一滚珠 106 沿第 二方向运动, 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叉由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向所述第三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 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120-150 度时, 第一滚珠 106 停留在第二位置 (如图 6C 所示) , 所述第 一拨叉停留在所述第三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103正向旋转150-165度时, 驱动。
28、第一滚珠 106 沿第一方向运动, 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叉由所述第三设定位置向所述第一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165-180 度时, 第一滚珠 106 停留在初始位置, 所述第一拨叉停 留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180-195 度时, 第二滚珠 111 停留在 初始位置 (如图 6D 所示) ,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第四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195-210 度时, 驱动第二滚珠 111 沿第三方向运动, 以带动所述第二拨叉由所述第四设定位 置向所述第五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驱动轮103正向旋转210-240度时, 第。
29、二滚珠111停留 在第三位置 (如图 6E 所示) ,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所述第五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 向旋转240-300度时, 驱动第二滚珠111沿第四方向运动, 以带动所述第二拨叉由所述第五 设定位置向所述第六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驱动轮103旋转300-330度时, 第二滚珠111停 留在第四位置 (如图 6F 所示) ,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所述第六设定位置 ;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330-345度时, 驱动第二滚珠111沿第三方向运动, 以带动所述第二拨叉由所述第 六设定位置向所述第四设定位置移动 ; 当所述驱动轮103正向旋转345-360度时, 第二。
30、滚珠 111 停留在初始位置, 所述第二拨叉停留在所述第四设定位置。 0034 由此,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0-15 度时, 能够实现挂空挡,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30-60 度时, 能够实现挂一挡,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120-150 度时, 能够实 现挂二挡,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正向旋转 210-240 度时, 能够实现挂三挡, 当所述驱动轮 103 旋转 300-330 度时, 能够实现挂四挡。由此实现由空挡到四档的顺序加档动作, 当驱动轮 103 反向旋转时, 可以实现减挡动作, 通过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角度范围, 能够使换挡控制更 说 明 书 CN。
31、 103836175 A 7 5/5 页 8 为方便顺畅, 进一步降低换挡冲击, 提高驱动轮103的使用寿命, 降低轨道104的加工难度, 降低成本。 0035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驱动轮 103、 第一滑槽、 第二滑槽、 第一拨叉轴 108 和第二拨 叉轴113均水平设置, 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拨叉轴108和第二拨叉 轴 113 平行设置, 由此可使整个传动过程更为顺畅和可靠。 003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用换挡装置所应用的变速器挡位布置与常规机械 式自动变速箱挡位布置相同, 因此可应用于常规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变速箱, 具有很好的通 用性。 0037 本发明实。
32、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 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换挡 装置。使用时, 通过换挡电机 101 驱动驱动轮 103 旋转, 由于轨道 104 具有设定形状且第一 导向装置 115 和第二导向装置 116 的导向作用, 当第一滚珠 106 和第二滚轮在轨道 104 中 滑动时, 能够带动第一导向件 109 在第一滑槽中滑动以及第二导向件 114 在第二滑槽中滑 动, 进而带动第一拨叉轴108和第一拨叉以及第二拨叉轴113和第二拨叉沿直线运动, 以使 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能够拨动套设在齿轮轴上的同步器, 当将同步器拨到某个位置时便可 触发同步器以实现挂几挡或挂空挡。由此通过一个换挡电机 10。
33、1 便可驱动两个拨叉沿直线 运动以触发同步器以实现挂挡、 摘挡, 在能够实现 3 个以上的挡位数量的前提下, 简化了结 构, 省去了选挡的步骤, 节省了操作时间, 减小了换挡冲击, 提高了汽车的加速性能和舒适 性。同时, 由于省去了选挡的步骤且只有一个换挡电机 101 驱动, 因此无需设置选挡装置和 互锁装置, 由此使结构紧凑, 占用变速器空间小, 降低了成本, 换挡连续性更好。 0038 最后应说明的是 :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其 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 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836175 A 8 1/3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6175 A 9 2/3 页 10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6175 A 10 3/3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6175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