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软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伸缩软管.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38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30 CN 103953801 A (21)申请号 201410185294.X (22)申请日 2014.04.30 F16L 11/11(2006.01) F16L 11/15(2006.01) (71)申请人 杭州正龙软管厂 地址 310022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镇沈 家桥 129 号 101 室 (72)发明人 周飞龙 周晓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3221 代理人 应圣义 (54) 发明名称 可伸缩软管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雨水收集或者排水的软。
2、管, 公开了一种可伸缩软管, 所述可伸缩软管的管壁 由围绕所述可伸缩软管的延伸方向盘绕的皱折部 构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解决了软管难以保持一 定的折叠或者伸展状态的问题, 不仅可以较为方 便地进行伸缩, 且可以在伸展或者折叠的任一状 态下保持其形状, 有利于地下布线设计, 同时不受 材质老化的影响,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3801 A CN 103953801 A 1/2 页 2 1.。
3、 一种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管壁由围绕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延伸方向盘绕的皱折部 (11) 构成 ; 所述皱折部 (11) 包括第一皱折壁 (100) 以及第二皱折壁 (200),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以及第二皱折壁(200)均沿着所述皱折部(11)的盘绕方向延伸 ; 所述皱折部(11)朝 向远离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方向凸出,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以及第二皱折壁 (200) 分 别位于所述皱折部(11)凸出的方向的两侧 ; 沿着所述皱折部(11)的盘绕方向, 所述第一皱 折壁 (100) 的一侧与第二皱折壁 (200) 相连接, 所。
4、述第一皱折壁 (100) 的另一侧与相邻皱 折部 (12) 的第二皱折壁 (200) 相连接, 所述相邻皱折部 (12) 为皱折部 (11) 的一部分, 所 述相邻皱折部 (12) 与皱折部 (11) 的除相邻皱折部 (12) 之外的另外一部分相邻 ;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底凹段 (101)、 第 一连接段 (102)、 第二连接段 (103) 以及顶凹段 (104), 底凹段 (101)、 第一连接段 (102)、 第 二连接段 (103) 以及顶凹段 (104) 由第一皱折壁 (100) 靠近相邻皱折部 (12) 的一侧至第 一皱折壁 。
5、(100) 靠近第二皱折壁 (200) 的一侧首尾相接排列 ; 所述顶凹段 (104) 以及底凹段 (101) 的底部均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凸出的相反方向 凸出 ;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还包括位于顶凹段 (104) 与第二连接段 (103) 之间的突起段 (105), 所述突起段 (105) 的两端分别与顶凹段 (104) 以及第二连接段 (103) 相连接 ; 所述第一连接段 (102) 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的外侧凸出 ; 所述第二连接段 (103) 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的内侧凹入 ; 所述第二皱折壁 (200)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第三连。
6、接段 (201) ; 所述第三连接段 (201) 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的内侧凹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管壁还包 括有至少两列的通孔 (300) ; 每列通孔 (300) 均沿着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延伸方向顺序 排列。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处于折叠 状态时, 所述通孔围绕所述可伸缩软管(10)均匀间隔排列 ; 在所述可伸缩软管(10)的延伸 方向上, 所述通孔 (300) 呈一直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 3任一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
7、所述通孔(300)位于所述第 一皱折壁 (100) 与第二皱折壁 (200) 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皱折壁(100)沿着所述皱 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还包括重叠段 (106) ; 所述重叠段 (106) 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段 (103) 相连接, 所述重叠段 (106) 的另一端与突起段 (105) 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叠段(106)包括第一重叠段 (1061)以及第二重叠段(1062) ; 所述第一重叠段(1061)为所述第二连接段(103)的延伸, 所述第二重叠段 (1062) 为所述。
8、突起段 (105) 的延伸 ; 所述第二重叠段 (1062) 相对第二重 叠段 (1062) 位于所述皱折部 (11) 的外侧。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重叠段 (1061) 沿所述皱 折部 (11) 的内侧侧面由所述第二连接段 (103) 延伸直至第三连接段 (20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53801 A 2 2/2 页 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皱折壁(200)沿着所述皱 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还包括第四连接段 (202) ; 所述第四连接段 (202) 位于所述第 三连接段 (201。
9、) 的远离第一皱折壁 (100) 与第二皱折壁 (200) 的连接处的一端, 第四连接 段(20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段(201)相连接 ; 所述第四连接段朝向所述皱折部(11)的外侧 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段(103)的长度等于 或者至少稍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 (102) 的长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伸缩软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凹段 (104) 的底部朝向所 述皱折部 (11) 凸出的方向的一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53801 A 3 1/7 页 4 可伸缩软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雨水收集或者排。
10、水的软管, 属于绿色环保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 伸缩软管, 可以在伸展或者折叠的任一状态下保持其现状。 背景技术 0002 在园林绿化以及土壤改造的过程中, 需要用到一些排水管或者汲水管, 为了防止 土壤中的水分或者其他化学元素的侵蚀, 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 通常使用塑料管作 为排水管或者汲水管。 0003 现有技术中, 特别是中国的专利申请中, 已经出现使用环形的波纹塑料管作为排 水管的例子。这些环形的波纹管的管壁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圈, 具有一定的伸展以及收 缩能力, 可以压合收缩。问题是, 这些环形波纹管的收缩能力极为有限, 其伸缩完全地依靠 于塑料管管壁自身的弯曲, 在收缩和伸展。
11、的过程中, 管壁部分弯曲幅度较大, 容易引起脆性 折断, 同时在塑料老化时, 其伸缩能力也随着塑料管管壁的弯曲能力而大幅减弱, 往往无法 很好地进行伸缩, 一般而言, 通常无法伸展或者折叠至预定的位置而仅仅只能停留在部分 伸展部分折叠的中间状态, 极大地妨碍了塑料管的使用。 另外, 目前的可伸缩波纹管的伸缩 性能不佳, 受到材质的影响较大, 尤其是, 通常的可伸缩软管的材质为塑料, 塑料本身就具 有相当的弹性, 因此折叠后的软管会在塑料本身弹性的作用下回复伸展状态, 波纹管折叠 不整齐, 无法很好地保持折叠状态。 0004 由此, 有必要研制一种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管壁的弯曲幅度, 同时可以在。
12、伸展 或者折叠状态下保持其形状的可伸缩软管。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可伸缩软管的管壁容易受老化等因素的影响, 使软管的伸 缩能力下降的缺点,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伸缩软管, 可以在材质老化受损的情况下仍然保 持其原有的伸缩能力。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 0007 可伸缩软管, 所述可伸缩软管的管壁由围绕所述可伸缩软管的延伸方向盘绕的皱 折部构成 ; 0008 所述皱折部包括第一褶皱壁以及第二皱折壁, 所述第一皱折壁以及第二皱折壁均 沿着所述皱折部的盘绕方向延伸 ; 所述皱折部朝向远离所述可伸缩软管的方向凸出, 所述 第一皱折壁以及第二皱折壁分别。
13、位于所述皱折部凸出的方向的两侧 ; 沿着所述皱折部的盘 绕方向, 所述第一皱折壁的一侧与第二皱折壁相连接, 所述第一皱折壁的另一侧与相邻皱 折部的第二皱折壁相连接, 所述相邻皱折部为皱折部的一部分, 所述相邻皱折部与皱折部 的除相邻皱折部之外的另外一部分相邻 ; 0009 所述第一皱折壁沿着所述皱折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底凹段、 第一连接段、 第 二连接段以及顶凹段, 底凹段、 第一连接段、 第二连接段以及顶凹段由第一皱折壁靠近相邻 说 明 书 CN 103953801 A 4 2/7 页 5 皱折部的一侧至第一皱折壁靠近第二皱折壁的一侧首尾相接排列 ; 0010 所述顶凹段以及底凹段的底部均。
14、朝向所述皱折部凸出的相反方向凸出 ; 0011 所述第一皱折壁还包括位于顶凹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的突起段, 所述突起段的两 端分别与顶凹段以及第二连接段相连接 ; 0012 所述第一连接段朝向所述皱折部的外侧凸出 ; 0013 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所述皱折部的内侧凹入 ; 0014 所述第二皱褶壁沿着所述皱折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第三连接段 ; 0015 所述第三连接段朝向所述皱折部的内侧凹入。 0016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可伸缩软管的管壁还包括有至少两列的通孔 ; 每列通 孔均沿着所述可伸缩软管的延伸方向顺序排列。 0017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当所述可伸缩软管处于折叠状态时, 所述通。
15、孔围绕所述可 伸缩软管均匀间隔排列 ; 在所述可伸缩软管的延伸方向上, 所述通孔呈一直线排列。 0018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皱褶壁与第二皱褶壁的连接处。 0019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皱折壁沿着所述皱折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还包括 重叠段 ; 所述重叠段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相连接, 所述重叠段的另一端与突起段相连接。 0020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重叠段包括第一重叠段以及第二重叠段 ; 所述第一重 叠段为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延伸, 所述第二重叠段为所述突起段的延伸 ; 所述第二重叠段相 对第二重叠段位于所述皱折部的外侧。 0021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重。
16、叠段沿所述皱折部的内侧侧面由所述第二连接 段延伸直至第三连接段。 0022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皱褶壁沿着所述皱折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还包括 第四连接段 ; 所述第四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第一皱褶壁与第二皱褶壁的连接 处的一端, 第四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段相连接 ; 所述第四连接段朝向所述皱折部的外 侧凸出。 0023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等于或者至少稍大于所述第一辆阶 段的长度。 0024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顶凹段的底部朝向所述皱折部凸出的方向的一侧。 0025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盘绕是指所述皱折部以所述延伸方向为中心线, 以顺 时针方。
17、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围绕所述中心线延伸。 0026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还包括围绕于所述可伸缩软管管壁外侧的纱布。 0027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 : 0028 软管可以方便地伸展或者折叠, 并可以稳定地保持在伸展或者折叠状态下。在伸 展状态下, 软管呈现类似螺旋形的外观, 而在折叠状态下, 软管折叠为一直管, 且长度大为 收缩, 减少了运输时所需的存放空间, 降低了运输成本。 0029 此外, 本产品通常应用于土壤改造或者庭院绿化等场合, 由于本产品的整体伸缩 率受材质影响较小, 使用寿命长, 降低了使用成本, 有利于绿化环保, 在国内外的园林绿化 以及土壤改造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
18、用, 社会反响良好。 0030 进一步地, 位于第一皱折壁的顶凹段以及底凹段均具有类似 S 形的弯曲结构, 减 少了管壁弯曲的幅度, 可以有效地防止管壁由于过度弯曲导致的破裂, 特别是在材质发生 说 明 书 CN 103953801 A 5 3/7 页 6 老化时, 可以降低由于老化导致的材质脆性提高而引起的管壁破损情况的出现, 提高产品 的使用寿命。 0031 进一步地, 管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两列的通孔, 在软管的折叠状态下, 每列通孔均沿 软管的长度方向呈一直线排列, 有利于前期加工。 而当软管处于伸展状态下, 每列通孔随着 皱折部的转动, 呈现螺旋形, 有利于使用过程中, 软管的各个方向上。
19、的水流或者土壤中的水 分进出软管, 有效地减少了软管内外水分的淤积。而管壁外侧围绕的纱布则可以防止土壤 块或者其他的杂质进入软管, 防止软管堵塞。 附图说明 0032 图 1 为可伸缩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 2 为可伸缩软管的沿着皱折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 3 为图 2 的 A 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5 图 4 为可伸缩软管的沿着皱折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尺寸规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7 实施例 1 0038 一种可伸缩软管, 如图 1 所示, 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管壁由围绕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20、 的延伸方向盘绕的皱折部 11 构成, 包括折叠段 20 以及伸展段 30 ; 所述盘绕是指所述皱 折部 11 以所述延伸方向为中心线, 以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围绕所述中心线延伸, 该 皱折部 11 的围绕所属中心线延伸的方向暨为盘绕方向, 该盘绕方向也是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加工方向, 最终, 可伸缩软管 10 的管壁形成类似弹簧或者螺栓的螺旋结构。 0039 所述皱折部 11 包括第一皱折壁 100 以及第二皱折壁 200, 如图 2、 3 所示, 图 2、 3、 4中为了简明起见, 将管壁厚度隐去, 只保留线条, 所述第一皱折壁100以及第二皱折壁200 均沿着所述皱折部11的盘绕。
21、方向延伸 ; 所述皱折部11朝向远离所述可伸缩软管10的方向 凸出, 暨由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看, 皱折部 11 的断面均呈现波峰形状, 波峰的 峰顶就是皱折部 11 的凸出方向,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以及第二皱折壁 200 分别位于所述皱 折部11凸出的方向的两侧 ; 沿着所述皱折部11的盘绕方向, 所述第一皱折壁100的一侧与 第二皱折壁 200 相连接,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的另一侧与相邻皱折部 12 的第二皱折壁 200 相连接, 所述相邻皱折部 12 为皱折部 11 的一部分, 所述相邻皱折部 12 与皱折部 11 的除相 邻皱折部 12 之外的另外一部分相邻。。
22、 0040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底凹段 101、 第一 连接段 102、 第二连接段 103 以及顶凹段 104, 其中,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 是指以延伸方向的切线方向为中心轴, 沿着该中心轴剖切皱折部 11 后形成的剖面结构 ; 底 凹段 101、 第一连接段 102、 第二连接段 103 以及顶凹段 104 由第一皱折壁 100 靠近相邻皱 折部 12 的一侧至第一皱折壁 100 靠近第二皱折壁 200 的一侧首尾相接排列。 0041 所述顶凹段 104 以及底凹段 101 的底部均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凸出的相反方向凸 出。
23、 ; 顶凹段 104 以及底凹段 101 沿着盘绕方向形成两条凹槽, 其中, 顶凹段 104 位于靠近皱 折部 11 的波峰顶端部位, 而底凹段 101 则位于皱折部 11 的波谷的最底端, 在可伸缩软管进 说 明 书 CN 103953801 A 6 4/7 页 7 行伸展或者折叠的过程中, 顶凹段104以及底凹段101均可实现弯曲, 保证可伸缩软管的皱 折部 11 可以叠合在一起。 0042 所述第一皱折壁100还包括位于顶凹段104与第二连接段103之间的突起段105, 所述突起段 105 的两端分别与顶凹段 104 以及第二连接段 103 相连接 ; 突起段 105 沿着盘 绕方向形成。
24、一条突棱, 便于第一皱折壁 100 弯折并向第二皱折壁靠拢。 0043 所述第一连接段 102 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的外侧凸出 ; 0044 所述第二连接段103朝向所述皱折部11的内侧凹入 ; 第一连接段102以及第二连 接段 103 分别用于保持可伸缩软管的折叠状态以及伸展状态, 第一连接段 102 朝向外侧凸 出, 有利于处于伸展状态的软管保持形状, 而第二连接段 103 朝向内侧凹入则有利于处于 折叠状态的软管保持形状。 0045 所述第二皱折壁 200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第三连接段 201 ; 0046 所述第三连接段 201 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的内侧凹。
25、入, 有利于第三连接段 201 在软 管伸展和折叠的过程中保持既有形状不变。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管壁还包括有至少两列 的通孔300, 优选为四列或者六列的通孔300 ; 每列通孔300均沿着所述可伸缩软管10的延 伸方向顺序排列。通孔 300 用于水流或者土壤中的水分进入软管内腔。 0047 当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处于折叠状态时, 所述通孔围绕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均匀间 隔排列 ; 在所述可伸缩软管10的延伸方向上, 所述通孔300呈一直线排列, 而当软管处于伸 展状态时, 由于在伸展的过程中, 皱折部 11 均会沿着盘绕方向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 因此, 在伸展状态下, 每列通孔 30。
26、0 均呈螺旋状排列于软管管壁周围。 0048 所述通孔 300 位于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与第二皱折壁 200 的连接处, 便于加工。 0049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还包括重叠段 106 ; 所 述重叠段 106 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段 103 相连接, 所述重叠段 106 的另一端与突起段 105 相 连接。 0050 所述重叠段 106 包括第一重叠段 1061 以及第二重叠段 1062 ; 所述第一重叠段为 所述第二连接段 103 的延伸, 所述第二重叠段 1062 为所述突起段 105 的延伸 ; 所述第二重 叠段 1062 相对第二重叠段 10。
27、62 位于所述皱折部 11 的外侧。 0051 所述第一重叠段 1061 沿所述皱折部 11 的内侧侧面由所述第二连接段 103 延伸直 至第三连接段 201, 进一步地, 第一重叠段 1061 亦可以一直沿着第三连接段延伸至底凹槽 101 附近, 以进一步提高第二皱折壁 200 的强度。此外,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结构, 第二重叠 段 1062 可以沿着第二连接段 103 的外侧表面延伸直至第一连接段 102 的与底凹段 101 相 连接的末端。 0052 重叠段 106 是通过将两条沿着盘绕方向延伸的塑胶或者树脂片叠合而成的结构, 重叠段 106 可以强化顶凹段 104 的结构强度, 其第一重。
28、叠段 1061 的延伸部分可以强化第三 连接段 201 的结构强度, 第二重叠段 1062 的延伸部分可以强化第二皱折壁 200 的结构强 度, 有利于在折叠和伸展过程中, 顶凹段 104 与第三连接段 201 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形状。 0053 所述第二皱折壁 200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还包括第四连接段 202 ; 所述第四连接段 202 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 201 的远离第一皱折壁 100 与第二皱折壁 200 的连接处的一端, 第四连接段 202 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段 201 相连接 ; 所述第四连接段朝 向所述皱折部 11 的外侧凸出。第四连接段 202 在折叠时可以稍。
29、稍地向皱折部 11 的内侧弯 说 明 书 CN 103953801 A 7 5/7 页 8 曲, 有利于折叠。 0054 所述第二连接段 103 的长度等于或者至少稍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 102 的长度。 0055 所述顶凹段 104 的底部朝向所述皱折部 11 凸出的方向的一侧。 0056 此外, 还包括围绕于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管壁外侧的纱布。纱布可以防止土壤或者 其他杂物通过, 防止软管被堵塞。 0057 所述的可伸缩软管包括折叠状态以及伸展状态, 当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收缩为折 叠状态时, 底凹段 101 的两端朝向中心弯曲收缩, 顶凹段 104 的两端则远离顶凹段 104 的中 心。
30、扩张, 同时, 突起段105朝向可伸缩软管10的内侧弯曲, 因此, 由突起段105至底凹段101 之间的部分在折叠收缩时, 以突起段105的凸出的顶点为中心, 朝向第二皱折壁200的方向 转动, 直至第一皱折壁 100 与第二皱折壁 200 相互贴合, 成为折叠状态。 0058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皱折壁 100 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的延伸方向的截面为一条曲 线, 如图4所示, 记该曲线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直线距离为, 暨, 记底凹段101的底部中心为 O1 点, 第一皱折壁 100 与第二皱折壁 200 的连接处在截面上的点为 O2 点, 因此 O1 点至 O2 点之间的距离为 c ; 记相邻。
31、皱折部 12 的第一皱折壁 100 与第二皱折壁 200 的连接处在截面 上的点为 O3 点, 则 O2 点至 O3 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 进一步地, 记经过 O1 点与 O2 点的直 线为 L1, 经过 O1 点与 O3 点的直线为 L2, L1 与 L2 之间的夹角, 暨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凸出的 方向的夹角为 ; 记与底凹段 101 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 102 的切线方向为 L3, 记与 底凹段 101 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三或者第四连接段 202 的切线方向为 L4, 则 L3 与 L4 之间 的夹角, 暨沿着所述皱折部 11 凸出的方向的夹角为 ; 记顶凹段 104 的压痕距。
32、离, 暨顶凹 段 104 的底部中心至 O2 点之间的距离为 H, 记底凹段 101 的压痕距离, 暨第一重叠段 1061 的延伸部分沿着第二皱折壁 200 的内侧表面延伸的末端端点至底凹段 101 的底端中点 ( 或 者是底凹段 101 位于皱折部 11 的波谷的最底端 ) 之间的距离为 E。则所述可伸缩软管 10 的大小规格为 : 0059 a 10mm-16mm ; 0060 c 8mm-14mm ; 0061 20 -80 ; 0062 60 -140 ; 0063 H 0-4mm, 当 H 0, 则顶凹断 104 位于皱折部 11 的波峰的顶端正上方 ; 0064 E 0-5mm, 。
33、当 E 0 时, 则第一重叠段 1061 沿着第二皱折壁 200 的内侧表面一直 延伸至底凹段 101 的底端中心位置 ; 0065 上述大小规格是在可伸缩软管的管口直径在 2 英寸至 8 英寸的规格下的数据, 其 中, 管口直径可以是软管的内径, 也可以是软管的外径。 0066 进一步地, 下表 1 列出了不同管口直径下的可伸缩软管 10 的可选的大小规格 : 0067 表 1 0068 说 明 书 CN 103953801 A 8 6/7 页 9 0069 应当指出的是, 上表中所记载的大小规格均为优选项, 但并不意味着本实施例所 记载的可伸缩软管仅仅只能选择上表所选择的数据, 其他任何符。
34、合本实施例的软管的大小 规格均可。 0070 验证例 0071 将上述实施例所得到的可伸缩软管与现有市场上可以买到的一些伸缩软管进行 对比, 结果如下表 2 所示 : 0072 表 2 0073 说 明 书 CN 103953801 A 9 7/7 页 10 0074 总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953801 A 10 1/3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3801 A 11 2/3 页 12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3801 A 12 3/3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3801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