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14593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41896.6

申请日:

2012.05.03

公开号:

CN102677934A

公开日:

2012.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H 6/18申请公布日:20120919|||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4H 6/1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王宝根变更后权利人:黄亮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38号547室杭州慈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登记生效日:20150423|||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4H 6/1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王宝根 王丽亚 姚超变更后:王宝根 王丽亚 姚超 黄亮|||公开

IPC分类号:

E04H6/18

主分类号:

E04H6/18

申请人:

王宝根

发明人:

王宝根; 王丽亚; 姚超

地址: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38号547室杭州慈源科技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它包括两个并排的地下井筒、设置于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设置于地下井筒内的停车装置和用来运送汽车的提升机构;其特点是:所述提升机构由驱动轮、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钢缆及两个轿厢构成,驱动轮及一个从动轮安装在设施间内,另外两个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两个井筒的底部;所述两个井筒下部有互通孔使两井筒连通,所述钢缆绕在驱动轮及三个从动轮上,并穿过互通孔构成四边形状;所述两个井筒内均有运送汽车的升降通道,两个轿厢分别位于在两个井筒的升降通道内与钢缆连接,且互为对重。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井筒立体停车库,使其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成本较低、节能、效率高且其结构简单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它包括由第一井筒(8)、第二井
筒(12)并排构成的地下井筒、设置于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1)、设置于地
下井筒内的停车装置(6)和用来运送汽车(5)的提升机构,其特征是:所述
提升机构由驱动轮(3)、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2、9、11)、钢缆(4)及第
一轿厢(7)、第二轿厢(10)构成,驱动轮(3)及第一从动轮(2)安装在设
施间(1)内,第二从动轮(9)、第三从动轮(11)分别安装在第一井筒(8)、
第二井筒(12)的底部;所述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下部有互通孔(8a)
使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连通,所述钢缆(4)绕在驱动轮(3)及三
个从动轮(2、9、11)上,并穿过互通孔(8a)构成四边形状;所述第一井筒(8)、
第二井筒(12)内均有运送汽车(5)的升降通道,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10)
分别位于在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的升降通道内与钢缆(4)连接,且
互为对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所
述停车装置(6)在每个井筒内均设置两竖排,两排停车装置(6)之间是轿厢
上下运动的升降通道,方便更高效进行汽车(5)的运进或运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所
述驱动轮(3)的转动能带动钢缆(4)运动,带动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10)
上下运动,并利用连动作用使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10)相反运动,实现
将汽车(5)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的目的。

说明书

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井筒立体停车库,尤其是一种双井筒共用提升装置的地
下立体停车库。

二、背景技术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
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城市中的汽车来说,行
驶时为动态,停放时为静态。停车设施是城市静态交通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
中各种汽车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两者之间失去
平衡,停车设施难以满足汽车增长对停车空间的需求,就会出现车是停车难的
问题。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车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平均在10%-15%,而城市道路平均
增长速度只有2%-3%,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和交通的增长远远超过交
通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如北京市,在20世纪90年代,小汽车年平均增长速
度达到30%左右,尤其是私人轿车增长更快,1992-1995年年递增率达到45%
以上,是全市机动车平均年递增率的三倍,有的年份增长率达到100%,但城市
道路平均增长率仅为1.2%,道路面积增长率为3.7%。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城市道
路面积率(城市道路面积与城市总面积之比)应当在25%为宜。目前美国华盛顿
市为43%,纽约、曼哈顿市为35%,英国伦敦市为23%,日本东京为13%,北京
市仅为1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剧增,很多大中城市不仅出现了道路上动态
交通的严重堵塞,而且占用道路停车和占用居住区绿地停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个拥挤,破坏了城市的居住环境。现在城市的停车难、
乱停车的状况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引起了各方人士的
普遍关注。

从总体上看,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不足
的矛盾、停车空间扩展与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上。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的不足,提供一种双
井筒立体停车库,使其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成本较低、节能、效率高且其结构
简单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
库,它包括两个并排的地下井筒、设置于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设置于地下
井筒内的停车装置和用来运送汽车的提升机构;其特点是:所述提升机构由驱
动轮、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钢缆及两个轿厢构成,驱动轮及一个从动轮安
装在设施间内,另外两个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两个井筒的底部;所述两个井筒下
部有互通孔使两井筒连通,所述钢缆绕在驱动轮及三个从动轮上,并穿过互通
孔构成四边形状;所述两个井筒内均有运送汽车的升降通道,两个轿厢分别位
于在两个井筒的升降通道内与钢缆连接,且互为对重。

上述停车装置在每个井筒内均设置两竖排,两排停车装置之间是轿厢上下
运动的升降通道,方便更高效进行汽车的运进或运出。

上述驱动轮的转动能带动钢缆运动,带动两个轿厢上下运动,并利用连动
作用使两个轿厢相反运动,实现将汽车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两个井筒内两个轿厢在驱动轮的作用下,再利用连动原理,就可实现将
汽车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的目的,两个轿厢同时运行,仅使用一套提升装置,
提高了运行效率;

2)两个轿厢在运行时互为对重,降低能耗,使其节能,使用成本低;

3)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资源少,使用方便可靠。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的结构原理图。

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设施间;2-第一从动轮;3-驱动轮;4-钢缆;5-汽车;6-停车装
置;7-第一轿厢;8-第一井筒;8a-互通孔;9-第二从动轮;10-第二轿厢;
11-第三从动轮;12-第二井筒。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的具体实施方
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它包括由第一井筒8、
第二井筒12并排构成的地下井筒,设置于地下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1,设置
于第一井筒8和第二井筒12内的停车装置6和用来运送汽车的提升机构。

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均设置两竖排停车装置6,两排停车装置6之间
是第一、第二轿厢(7、10)上下运动的升降通道,方便汽车5的运进或运出。
第一、第二井筒(8、12)之间有互通孔8a使两井筒连通,方便钢缆4的穿过。

提升机构由驱动轮3、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钢缆4及两个轿厢构成。

第一、第二轿厢(7、10)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井筒(8、12)的升降通道
内与钢缆4连接,且互为对重。驱动轮3及第一从动轮2安装在设施间1内,
第二从动轮9、第三从动轮11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井筒(8、12)的底部。

钢缆4穿过井筒下部的互通孔,依次连接驱动轮3、第一从动轮2、第一轿
厢7、第二从动轮9、第二轿厢10、第三从动轮11后,钢缆4构成四边形状,
使两个轿厢做相反运动。

立体停车库运行时,驱动轮3的转动能带动钢缆4运动,带动第一、第二
轿厢(7、10)作相反运动,如第一轿厢7向下运进汽车时,第二轿厢10便向
上运出汽车。这样第一轿厢7和第二轿厢10可同时分别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
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77934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9CN102677934ACN102677934A21申请号201210141896622申请日20120503E04H6/1820060171申请人王宝根地址31001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38号547室杭州慈源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王宝根王丽亚姚超54发明名称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57摘要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它包括两个并排的地下井筒、设置于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设置于地下井筒内的停车装置和用来运送汽车的提升机构;其特点是所述提升机构由驱动轮、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钢缆及两个轿厢构成,驱动轮及一个从动轮。

2、安装在设施间内,另外两个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两个井筒的底部;所述两个井筒下部有互通孔使两井筒连通,所述钢缆绕在驱动轮及三个从动轮上,并穿过互通孔构成四边形状;所述两个井筒内均有运送汽车的升降通道,两个轿厢分别位于在两个井筒的升降通道内与钢缆连接,且互为对重。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井筒立体停车库,使其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成本较低、节能、效率高且其结构简单等特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它包括由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并排构成的。

3、地下井筒、设置于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1、设置于地下井筒内的停车装置6和用来运送汽车5的提升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提升机构由驱动轮3、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2、9、11、钢缆4及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10构成,驱动轮3及第一从动轮2安装在设施间1内,第二从动轮9、第三从动轮11分别安装在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的底部;所述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下部有互通孔8A使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连通,所述钢缆4绕在驱动轮3及三个从动轮2、9、11上,并穿过互通孔8A构成四边形状;所述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内均有运送汽车5的升降通道,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10分别位于在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的升降通道内与钢缆4。

4、连接,且互为对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所述停车装置6在每个井筒内均设置两竖排,两排停车装置6之间是轿厢上下运动的升降通道,方便更高效进行汽车5的运进或运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轮3的转动能带动钢缆4运动,带动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10上下运动,并利用连动作用使第一轿厢7、第二轿厢10相反运动,实现将汽车5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的目的。权利要求书CN102677934A1/2页3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一、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井筒立体停车库,尤其是一种双井筒共用提升装置的地下立体停车库。二、背景技。

5、术0002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城市中的汽车来说,行驶时为动态,停放时为静态。停车设施是城市静态交通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中各种汽车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两者之间失去平衡,停车设施难以满足汽车增长对停车空间的需求,就会出现车是停车难的问题。0003最近十几年来我国车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平均在1015,而城市道路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3,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和交通的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如北京市,在20世纪90年代,小汽车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左右,尤其是私人轿车增长更快,。

6、19921995年年递增率达到45以上,是全市机动车平均年递增率的三倍,有的年份增长率达到100,但城市道路平均增长率仅为12,道路面积增长率为37。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城市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面积与城市总面积之比应当在25为宜。目前美国华盛顿市为43,纽约、曼哈顿市为35,英国伦敦市为23,日本东京为13,北京市仅为1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剧增,很多大中城市不仅出现了道路上动态交通的严重堵塞,而且占用道路停车和占用居住区绿地停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个拥挤,破坏了城市的居住环境。现在城市的停车难、乱停车的状况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普遍关注。000。

7、4从总体上看,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不足的矛盾、停车空间扩展与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上。三、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井筒立体停车库,使其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成本较低、节能、效率高且其结构简单等特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它包括两个并排的地下井筒、设置于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设置于地下井筒内的停车装置和用来运送汽车的提升机构;其特点是所述提升机构由驱动轮、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钢缆及两个轿厢构成,驱动轮及一个从动轮安装在设施间内,另外两个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两个井筒的底部;。

8、所述两个井筒下部有互通孔使两井筒连通,所述钢缆绕在驱动轮及三个从动轮上,并穿过互通孔构成四边形状;所述两个井筒内均有运送汽车的升降通道,两个轿厢分别位于在两个井筒的升降通道内与钢缆连接,且互为对重。0007上述停车装置在每个井筒内均设置两竖排,两排停车装置之间是轿厢上下运动的升降通道,方便更高效进行汽车的运进或运出。说明书CN102677934A2/2页40008上述驱动轮的转动能带动钢缆运动,带动两个轿厢上下运动,并利用连动作用使两个轿厢相反运动,实现将汽车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的目的。0009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00101两个井筒内两个轿厢在驱动轮的作用下,再利用连动原理,就可实现。

9、将汽车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的目的,两个轿厢同时运行,仅使用一套提升装置,提高了运行效率;00112两个轿厢在运行时互为对重,降低能耗,使其节能,使用成本低;00123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资源少,使用方便可靠。四、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的结构原理图。0014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00151设施间;2第一从动轮;3驱动轮;4钢缆;5汽车;6停车装置;7第一轿厢;8第一井筒;8A互通孔;9第二从动轮;10第二轿厢;11第三从动轮;12第二井筒。五、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0017如图。

10、1所示,一种双井筒单提升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它包括由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并排构成的地下井筒,设置于地下井筒顶上的地上设施间1,设置于第一井筒8和第二井筒12内的停车装置6和用来运送汽车的提升机构。0018第一井筒8、第二井筒12均设置两竖排停车装置6,两排停车装置6之间是第一、第二轿厢7、10上下运动的升降通道,方便汽车5的运进或运出。第一、第二井筒8、12之间有互通孔8A使两井筒连通,方便钢缆4的穿过。0019提升机构由驱动轮3、三个用于转向的从动轮、钢缆4及两个轿厢构成。0020第一、第二轿厢7、10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井筒8、12的升降通道内与钢缆4连接,且互为对重。驱动轮3及第一从动轮2安装在设施间1内,第二从动轮9、第三从动轮11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井筒8、12的底部。0021钢缆4穿过井筒下部的互通孔,依次连接驱动轮3、第一从动轮2、第一轿厢7、第二从动轮9、第二轿厢10、第三从动轮11后,钢缆4构成四边形状,使两个轿厢做相反运动。0022立体停车库运行时,驱动轮3的转动能带动钢缆4运动,带动第一、第二轿厢7、10作相反运动,如第一轿厢7向下运进汽车时,第二轿厢10便向上运出汽车。这样第一轿厢7和第二轿厢10可同时分别运进或运出立体停车库,从而提高运行效率。说明书CN102677934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67793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