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1458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30503.1

申请日:

2012.04.28

公开号:

CN102677568A

公开日:

2012.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1/00申请日:20120428|||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1/00

主分类号:

E01C11/00

申请人:

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发明人:

李来宾

地址:

054001 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高庄桥路79号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代理人:

王苑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力吸收层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坏率高或成本浪费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关键在于:上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公路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长期没有准确依据的问题。本发明能准确的测量不同沥青混合料配比,和任意负温下应力吸收层层底开裂宽度,和向上延伸高度的比值。能科学设计应力吸收层厚度,从而即能保证工程安全,又防止材料浪费,节省投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A1、制作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 A2、确定预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冰柜冷冻温度至该最低温度,并将步骤A1中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中进行冷冻,直至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由里至表完全冻结; A3、在已完全冻结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中心通孔中置入与中心通孔孔径配套的撑胀仪,按设计要求向径向撑胀仪施压,径向撑胀仪将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撑裂,形成沿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向外径延伸的裂缝; A4、分别测量及记录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上裂缝的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并建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D及H的公式,即P= D/ H,得到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在改区域内的应力吸收能力P; B、采集目标区域内在最低温度下应力吸收层裂缝的最大宽度L,根据步骤A4中的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能力P的计算公式:P= D/ H计算得出在该区域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为H=L/P,完成该区域内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最佳厚度的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3中的径向撑胀仪的结构中包括由至少两片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心管、设置在空心管内的径向撑胀机构,弧形钢板(1)分别与径向撑胀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定位连接形成径向撑胀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撑胀机构的结构中包括液压泵(5)、设置在由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心管内的液压缸(2)以及沿柱形空心管径向均匀分布并设置在液压缸(2)内的一组液压杆(3),液压杆(3)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借助配套连接组件与弧形钢板(1)定位连接,液压泵(5)的输出端借助连接管(6)与液压缸(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钢板(1)上开设有沉槽,所述的连接组件是平顶螺钉(4)或沉头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管由2~6片弧形钢板(1)组成。

说明书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路面材料实验测试,属于筑路行业,特别是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公路路面,在负温条件下路面会出现裂缝,是引发水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负温下路面产生的裂缝又以路面基层开裂反射裂缝居多,解决路面反射裂缝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在路面面层之下设置应力吸收层,吸收掉负温下来自基层的反射裂缝,从而减少水损坏。而应力吸收层需要设计多厚,是由负温条件和应力吸收层的材料决定的,不同的路面材料和负温条件需要的应力吸收层厚度也不通。若应力吸收层太厚,解决路基反射裂缝的效果固然好,但是成本太高,若应力吸收层铺设的太薄,又达不到吸收应力的效果,因此,在不同路面环境下合理控制应力吸收层的用料量,使应力吸收层的设计达到最经济最安全的程度成为眼下筑路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应力吸收层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坏率高或成本浪费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同路面环境下合理控制应力吸收层的用料量,使应力吸收层的设计达到最经济最安全的程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关键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A1、制作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

A2、确定预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冰柜冷冻温度至该最低温度,并将步骤A1中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中进行冷冻,直至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由里至表完全冻结;

A3、在已完全冻结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中心通孔中置入与中心通孔孔径配套的撑胀仪,按设计要求向径向撑胀仪施压,径向撑胀仪将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撑裂,形成沿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向外径延伸的裂缝;

A4、分别测量及记录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上裂缝的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并建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D及H的公式,即P= D/ H,得到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在改区域内的应力吸收能力P;

B、采集目标区域内在最低温度下应力吸收层裂缝的最大宽度L,根据步骤A4中的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能力P的计算公式:P= D/ H计算得出在该区域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为H=L/P,完成该区域内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最佳厚度的设计。

本发明的关键是,在应力吸收层施工之前,通过大量的试验先确定该施工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合理控制区域内应力吸收层厚度的方法是,制作换性应力吸收块,将环形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进行冷冻,冷冻的温度是该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当应力吸收块完全冰冻时,采用配套设备将应力吸收块撑裂,测量其内径裂缝宽度D及裂缝沿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根据公式P=D/H,确定在该区域内、该温度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采集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裂缝宽度,通过配套公式P=D/H,得出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最佳施工厚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公路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长期没有准确依据的问题。本发明能准确的测量不同沥青混合料配比,和任意负温下应力吸收层层底开裂宽度,和向上延伸高度的比值。能科学设计应力吸收层厚度,从而即能保证工程安全,又防止材料浪费,节省投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径向撑胀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径向撑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代表弧形钢板,2代表液压缸,3代表液压杆,4代表平顶螺丝,5代表液压泵,6代表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关键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A1、制作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

A2、确定预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冰柜冷冻温度至该最低温度,并将步骤A1中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中进行冷冻,直至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由里至表完全冻结;

A3、在已完全冻结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中心通孔中置入与中心通孔孔径配套的撑胀仪,按设计要求向径向撑胀仪施压,径向撑胀仪将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撑裂,形成沿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向外径延伸的裂缝;

A4、分别测量及记录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上裂缝的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并建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D及H的公式,即P= D/ H,得到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在改区域内的应力吸收能力P;

B、采集目标区域内在最低温度下应力吸收层裂缝的最大宽度L,根据步骤A4中的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能力P的计算公式:P= D/ H计算得出在该区域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为H=L/P,完成该区域内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最佳厚度的设计。

上述的步骤A3中的径向撑胀仪的结构中包括由至少两片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心管、设置在空心管内的径向撑胀机构,弧形钢板1分别与径向撑胀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定位连接形成径向撑胀头。

上述的径向撑胀机构的结构中包括液压泵5、设置在由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心管内的液压缸2以及沿柱形空心管径向均匀分布并设置在液压缸2内的一组液压杆3,液压杆3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借助配套连接组件与弧形钢板1定位连接,液压泵5的输出端借助连接管6与液压缸2连接。

上述的弧形钢板1上开设有沉槽,所述的连接组件是平顶螺钉4或沉头螺钉。

上述的空心管由2~6片弧形钢板1组成。

本发明的关键是,在应力吸收层施工之前,通过大量的试验先确定该施工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合理控制区域内应力吸收层厚度的方法是,制作换性应力吸收块,将环形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进行冷冻,冷冻的温度是该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当应力吸收块完全冰冻时,采用配套设备将应力吸收块撑裂,测量其内径裂缝宽度D及裂缝沿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根据公式P=D/H,确定在该区域内、该温度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采集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裂缝宽度,通过配套公式P=D/H,得出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最佳施工厚度。

本发明中的径向撑胀机构在具体使用时,采购手动液压泵或电动液压泵5,连接管4为软管,液压缸2带有双向液压杆或四个方向相对的液压杆。利用壁厚5mm—8mm圆管切成2瓣或4瓣,刨光滑或洗光滑制成弧形钢板1,在弧形钢板1上钻螺孔,用螺钉将弧形钢板1分别紧固在液压缸上的液压杆3上,即成为能胀能缩的撑胀头。将制作完成的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放入试验冻柜,在冰柜壁开孔,将液压软管穿入冰柜,液压泵在冰柜外,撑胀头在柜内,将撑胀头放入环形试件的内孔中,内孔的内径与撑胀头中柱形空心管的最小外径相等,调整冻柜温度至项目所在地最低温度,当确定冰柜内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已经冻透时,可向撑胀头施压,撑胀头撑开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的内径被撑开、裂缝,并向外径方向延伸出裂缝。取出试验块,用游标卡尺测量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内孔裂缝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长度h,则即可确定该沥青混合料在规定的负温条件下的应力吸收能力P=内孔裂缝宽度d/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长度h。当经调查得知,某种材料的下承层,在最低温度下的最大裂缝宽度为L时,知道了所用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吸收能力,则设计的应力吸收层厚度为H=L/P,即H为在某种材料的下承层上需设计铺设的该种材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吸收层厚度。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77568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9CN102677568ACN102677568A21申请号201210130503122申请日20120428E01C11/0020060171申请人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地址054001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高庄桥路79号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72发明人李来宾74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3代理人王苑祥54发明名称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57摘要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力吸收层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坏率高或成本浪费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关键在于上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公路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长期没有准确依据的问题。本发明能准确的测量不同沥青混合料配比,和任意负温下应力吸收层层底开裂宽度,和向上延伸高度的比值。能科学设计应力吸收层厚度,从而即能保证工程安全,又防止材料浪费,节省投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

3、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A1、制作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A2、确定预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冰柜冷冻温度至该最低温度,并将步骤A1中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中进行冷冻,直至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由里至表完全冻结;A3、在已完全冻结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中心通孔中置入与中心通孔孔径配套的撑胀仪,按设计要求向径向撑胀仪施压,径向撑胀仪将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撑裂,形成沿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向外径延伸的裂缝;A4、分别测量及记录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上裂缝的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并建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

4、吸收能力P与D及H的公式,即PD/H,得到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在改区域内的应力吸收能力P;B、采集目标区域内在最低温度下应力吸收层裂缝的最大宽度L,根据步骤A4中的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能力P的计算公式PD/H计算得出在该区域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为HL/P,完成该区域内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最佳厚度的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3中的径向撑胀仪的结构中包括由至少两片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心管、设置在空心管内的径向撑胀机构,弧形钢板(1)分别与径向撑胀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定位连接形成径向撑胀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

5、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撑胀机构的结构中包括液压泵(5)、设置在由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心管内的液压缸(2)以及沿柱形空心管径向均匀分布并设置在液压缸(2)内的一组液压杆(3),液压杆(3)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借助配套连接组件与弧形钢板(1)定位连接,液压泵(5)的输出端借助连接管(6)与液压缸(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钢板(1)上开设有沉槽,所述的连接组件是平顶螺钉(4)或沉头螺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管由26片弧形。

6、钢板(1)组成。权利要求书CN102677568A1/3页3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路面材料实验测试,属于筑路行业,特别是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现行公路路面,在负温条件下路面会出现裂缝,是引发水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负温下路面产生的裂缝又以路面基层开裂反射裂缝居多,解决路面反射裂缝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在路面面层之下设置应力吸收层,吸收掉负温下来自基层的反射裂缝,从而减少水损坏。而应力吸收层需要设计多厚,是由负温条件和应力吸收层的材料决定的,不同的路面材料和负温条件需要的应力吸收层厚度也不通。若应力吸收。

7、层太厚,解决路基反射裂缝的效果固然好,但是成本太高,若应力吸收层铺设的太薄,又达不到吸收应力的效果,因此,在不同路面环境下合理控制应力吸收层的用料量,使应力吸收层的设计达到最经济最安全的程度成为眼下筑路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应力吸收层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坏率高或成本浪费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同路面环境下合理控制应力吸收层的用料量,使应力吸收层的设计达到最经济最安全的程度。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关键在于所述的方法是。

8、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A1、制作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A2、确定预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冰柜冷冻温度至该最低温度,并将步骤A1中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中进行冷冻,直至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由里至表完全冻结;A3、在已完全冻结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中心通孔中置入与中心通孔孔径配套的撑胀仪,按设计要求向径向撑胀仪施压,径向撑胀仪将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撑裂,形成沿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向外径延伸的裂缝;A4、分别测量及记录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上裂缝的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

9、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并建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D及H的公式,即PD/H,得到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在改区域内的应力吸收能力P;B、采集目标区域内在最低温度下应力吸收层裂缝的最大宽度L,根据步骤A4中的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能力P的计算公式PD/H计算得出在该区域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为HL/P,完成该区域内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最佳厚度的设计。0005本发明的关键是,在应力吸收层施工之前,通过大量的试验先确定该施工区域内说明书CN102677568A2/3页4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合理控制区域内应力吸收层厚度的方法是,制作换性应力吸收块,将环形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进行冷冻,冷冻的温度是该区。

10、域内全年最低气温,当应力吸收块完全冰冻时,采用配套设备将应力吸收块撑裂,测量其内径裂缝宽度D及裂缝沿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根据公式PD/H,确定在该区域内、该温度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采集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裂缝宽度,通过配套公式PD/H,得出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最佳施工厚度。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公路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长期没有准确依据的问题。本发明能准确的测量不同沥青混合料配比,和任意负温下应力吸收层层底开裂宽度,和向上延伸高度的比值。能科学设计应力吸收层厚度,从而即能保证工程安全,又防止材料浪费,节省投资。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000。

11、8图1是本发明中径向撑胀仪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图1中径向撑胀头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中,1代表弧形钢板,2代表液压缸,3代表液压杆,4代表平顶螺丝,5代表液压泵,6代表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0011参看图1,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其关键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A1、制作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A2、确定预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冰柜冷冻温度至该最低温度,并将步骤A1中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中进行冷冻,直至环形沥青应力吸收。

12、块由里至表完全冻结;A3、在已完全冻结的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中心通孔中置入与中心通孔孔径配套的撑胀仪,按设计要求向径向撑胀仪施压,径向撑胀仪将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撑裂,形成沿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向外径延伸的裂缝;A4、分别测量及记录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的内径上裂缝的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并建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D及H的公式,即PD/H,得到该环形沥青应力吸收块在改区域内的应力吸收能力P;B、采集目标区域内在最低温度下应力吸收层裂缝的最大宽度L,根据步骤A4中的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能力P的计算公式PD/H计算得出在该区域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为HL/P,完成该区域内沥。

13、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最佳厚度的设计。0012上述的步骤A3中的径向撑胀仪的结构中包括由至少两片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心管、设置在空心管内的径向撑胀机构,弧形钢板1分别与径向撑胀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定位连接形成径向撑胀头。0013上述的径向撑胀机构的结构中包括液压泵5、设置在由弧形钢板1组成的柱形空说明书CN102677568A3/3页5心管内的液压缸2以及沿柱形空心管径向均匀分布并设置在液压缸2内的一组液压杆3,液压杆3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借助配套连接组件与弧形钢板1定位连接,液压泵5的输出端借助连接管6与液压缸2连接。0014上述的弧形钢板1上开设有沉槽,所述的连接组件是平顶螺钉4或沉头螺钉。0015。

14、上述的空心管由26片弧形钢板1组成。0016本发明的关键是,在应力吸收层施工之前,通过大量的试验先确定该施工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最佳设计厚度。合理控制区域内应力吸收层厚度的方法是,制作换性应力吸收块,将环形应力吸收块置入冰柜进行冷冻,冷冻的温度是该区域内全年最低气温,当应力吸收块完全冰冻时,采用配套设备将应力吸收块撑裂,测量其内径裂缝宽度D及裂缝沿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高度H,根据公式PD/H,确定在该区域内、该温度下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采集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裂缝宽度,通过配套公式PD/H,得出目标区域内应力吸收层的最佳施工厚度。0017本发明中的径向撑胀机构在具体使用时,采购手动液压泵或。

15、电动液压泵5,连接管4为软管,液压缸2带有双向液压杆或四个方向相对的液压杆。利用壁厚5MM8MM圆管切成2瓣或4瓣,刨光滑或洗光滑制成弧形钢板1,在弧形钢板1上钻螺孔,用螺钉将弧形钢板1分别紧固在液压缸上的液压杆3上,即成为能胀能缩的撑胀头。将制作完成的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放入试验冻柜,在冰柜壁开孔,将液压软管穿入冰柜,液压泵在冰柜外,撑胀头在柜内,将撑胀头放入环形试件的内孔中,内孔的内径与撑胀头中柱形空心管的最小外径相等,调整冻柜温度至项目所在地最低温度,当确定冰柜内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已经冻透时,可向撑胀头施压,撑胀头撑开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的内径被撑开、裂缝,并向外径方向延伸出裂缝。取出试验块,用游标卡尺测量环形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试验块内孔裂缝宽度D及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长度H,则即可确定该沥青混合料在规定的负温条件下的应力吸收能力P内孔裂缝宽度D/裂缝由内径向外径延伸的长度H。当经调查得知,某种材料的下承层,在最低温度下的最大裂缝宽度为L时,知道了所用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吸收能力,则设计的应力吸收层厚度为HL/P,即H为在某种材料的下承层上需设计铺设的该种材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吸收层厚度。说明书CN102677568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677568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67756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