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495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4951 A (21)申请号 201410171971.2 (22)申请日 2014.04.25 C05G 3/00(2006.01) C05G 3/04(2006.01) (71)申请人 湖南泰谷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地址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麓龙路 199 号标志麓谷坐标 A 栋 14 楼 (72)发明人 唐八生 曹典军 彭群 苏丰薇 林伟 郭帅 周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54) 发明名称 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
2、水溶肥料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 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 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 CM菌剂37份, 活性有机质 7 13 份, 营养元素 63 81 份, 植 物激动素1.4 2.6 份, 磁化磁性载体7 15 份。 施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肥料, 作物具有良好的 抗逆性, 增产效果明显 ; 本发明所述肥料加入土 体中, 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功能。 本发明所 述肥料可为液体状或固体状剂型, 施用方法简便 实用, 即可撒施、 穴施、 沟施, 又可用作冲施、 滴灌, 适于机械操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1 页 说明书 1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4951 A CN 103964951 A 1/1 页 2 1. 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 CM 菌剂 3 7 份, 活性有机质 7 13 份, 营养元素 63 81 份, 植物激动素 1.4 2.6 份, 磁化磁性载体 7 15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M 菌剂由 泡囊丛枝菌根菌、 酵母菌根菌、 嗜酸乳杆菌、 哈茨木霉菌组成。 。
4、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 CM 菌剂的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泡囊丛枝菌根菌、 酵母菌根菌的制备 ; 2)CM 菌剂的合成 : 先将泡囊丛枝菌根菌、 酵母菌根菌群混匀, 再与哈茨木霉菌的孢子粉、 嗜酸乳杆菌的 孢子粉混合, 充分搅拌均匀 ; 加入生化黄腐酸钾、 微量元素及螯合剂, 保持温度 371, pH 值 6.5 7.5, 反应 2 3h 即得 CM 菌剂。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有机 质是由水溶性有机质腐植酸肥料、 氨基酸或海藻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与微量元素混匀, 。
5、再加入螯合剂螯合制得。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螯合反应 温度应为 55 65, 时长 0.5 1.5h, pH 值为 6 7。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激动 素是由 0.1 0.3g/L 复硝酚钠与 0.03 0.07g/L a- 萘乙酸钠按体积比 3 5:0.5 1.5 配制而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养元素 为氮、 磷、 钾 ; 所述磁化磁性载体为过 400 目筛的粉煤灰。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磁化复合微生物。
6、有机水溶肥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化复合 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 CM 菌剂 5 份, 活性有机质 10 份, 营养元素 72 份, 植物激动素 2 份, 磁化磁性载体 11 份。 9. 权利要求 1-8 任一所述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 各组分充分混匀, 在场强 0.3-0.5T 条件下进行磁化处理, 制成具有一定 “剩磁” 的磁化复合 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10. 权利要求 1-8 任一所述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4951 A 2 1/17 页 3 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
7、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属于农业微 生物肥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农作物及其农副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 高, 单单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和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已不能满足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及生产的要 求。近年来, 中国有机肥料成为人们讨论研究的热点, 加之我国如今水资源稀缺的现状, 两 方面共同推进加快了我国农业生产水肥一体化的进程。 0003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包括冲施肥技术和微灌滴灌施肥技术, 与传统的灌溉施肥 方式如畦灌、 大水漫灌相比, 两种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
8、约水资源和肥料、 节省灌溉 施肥时间和用工量的作用。由此也催生了中国有机肥料市场上的新 “宠儿”有机水溶 肥。在中国有机肥料发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和水肥一体化的趋势下, 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 研发亦悄然兴起。 0004 将磁性载体与氮、 磷、 钾及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混合、 造粒, 经磁场处理后保持 一定 “剩磁” 的肥料技术与农用微生物技术相结合, 开发出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它是综合了 物理肥料、 化学肥料、 生物有机肥料以及各类复混肥料的长处, 加上独特的磁化技术制造的 一种全新型的生物物理化学肥料。该种肥料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 能够极大地提 高肥料的身价 ( 其 “剩磁” 相当于 5 。
9、个养分所起到的增产效果 ), 而且一季就见效, 应用前景 十分广阔。 0005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 有多种生物催化的有机物质在应用。在西欧、 北美, 早已将微 生物概念引进这一领域, 许多不同的研究在进行着。研究指出这些微生物和有机质的不同 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它们在植物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刺激对植物生长 影响机理和对一些调节营养转化代谢过程的酶的活性影响。 所以本发明就是基于有益微生 物种群、 有机质浓度和某些特定磁化磁性载体的比例而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进行研究。 0006 CN1346818A 公开了一种磁化多元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具体将多种菌剂、 矮壮素、 黄豆粉等载入已处。
10、理的泥炭中, 再将金属元素分别载入已处理的非金属矿石粉中, 最后将 泥炭粉和非金属矿粉中加入铁矿粉混合, 造粒, 磁化而制成磁化多元生物菌肥。 其具有改良 土壤、 培育地力、 提高产量、 改善果实品位, 土地利用产生良性循环的特点 ; 但由于金属矿粉 的存在, 对农作物正常生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 法, 该肥料为液体状或固体状剂型, 具有改善土壤理、 化性能,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强土 壤保水、 保肥能力等特点。 0008 一种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 说 明 书 CN。
11、 103964951 A 3 2/17 页 4 0009 CM 菌剂 3 7 份, 活性有机质 7 13 份, 营养元素 63 81 份, 植物激动素 1.4 2.6 份, 磁化磁性载体 7 15 份。 0010 所述 CM 菌剂由泡囊丛枝菌根菌、 酵母菌根菌、 嗜酸乳杆菌、 哈茨木霉菌组成。具 体方法为 : 先将泡囊丛枝菌根菌、 酵母菌根菌群混匀, 再与哈茨木霉菌的孢子粉、 嗜酸乳 杆菌的孢子粉混合, 充分搅拌均匀 ; 继续加入生化黄腐酸钾、 微量元素及螯合剂, 保持温度 371, pH 值 6.5 7.5, 反应 2 3h 即得 CM 菌剂。 0011 泡囊丛枝菌根菌群 (Vesicala。
12、r-Arbuscular) : 属于根菌共生又有独立营养 的微生物菌群, 菌群体本身含 60以上的蛋白质, 且富含多种维生素, 还含有辅酶 Q10、 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 ; 它以植物根系为载体, 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 将土壤中 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 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 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 土壤中的有机物、 有害气体 ( 硫化氢等 ) 及二氧化碳、 氮等为基质, 合成糖类、 氨基酸类、 维生素类、 氮素化合物、 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 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 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 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 分。光合细菌如。
13、果增殖, 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CM 菌剂中的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为食饵,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 又能与固 氮菌共生, 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0012 酵母菌根菌群(Root of yeast bacterium) : 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 光合 菌合成的氨基酸、 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 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 化物质。酵母菌根菌群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 ( 如乳酸菌、 放线菌 ) 增殖所需要的基质 ( 食物 ) 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 0013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
14、lus) : 它靠摄取光合细菌、 酵母菌产生的糖 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 败分解。 乳酸菌群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 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 乳 酸菌群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 土壤中致病菌活跃, 有害线虫会急剧增加, 植物就会衰弱, 乳酸菌群抑制了致病菌, 有害线虫便会逐渐消失。 0014 哈茨木霉菌 (Hartz trichoderma) :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哈茨木霉菌是木霉 菌中应用最早最广的一个菌种, 哈茨木霉菌对植物根系的缠绕能力和定植能力强, 并且产 生刺激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化合物。
15、, 改善根系的微环境。在与病原菌互作的过 程中, 寄主菌丝分泌一些物质使木霉趋向寄主真菌生长, 菌丝沿寄主菌丝平行生长和螺旋 状缠绕生长, 并产生附着胞状分枝吸附于寄主菌丝上, 通过分泌胞外酶溶解细胞壁, 穿透寄 主菌丝, 吸取营养, 进而将病原菌杀死。可以代谢产生木聚糖酶, 植物在木聚糖酶作用下, 具有明显的防御反应, K+、 H+、 Ca2+离子通道打开, 合成乙烯以及积累 PR 蛋白等, 能使消解植 物细胞壁的病原菌降解, 直接抑制病原菌萌发, 使病原菌的酶钝化, 阻止病原菌侵入植物细 胞。产生的几丁质酶和 -1, 3- 葡聚糖酶在抗植物病原真菌中发挥重要作用。 0015 所述 CM 菌。
16、剂的制备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 0016 1) 泡囊丛枝菌根菌、 酵母菌根菌的制备 : 0017 从新鲜植物的根尖上取长约 4-5cm 的根, 清水冲洗根上的泥土, 然后用 75的乙 醇处理20-30s, 之后用刚配置的0.1的升汞溶液(氯化汞1g, 浓盐酸2.5mL, 蒸馏水1L)消 毒 5-10min, 无菌水涮洗 4-5 遍。在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解剖刀将根横切成 3-5mm 的薄片, 说 明 书 CN 103964951 A 4 3/17 页 5 用无菌镊子将薄片置于装有 PDA 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每皿放 3-4 块。25恒温培养箱中避 光培养。经常观察, 待菌丝从组织块上长出形。
17、成一定大小菌落时, 挑取菌丝转移至另一 PDA 培养基平皿上, 依此重复转移, 直至长出的菌落为单一菌落为止 ; 0018 将获得的单一菌落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有无分隔, 若有分隔、 分隔不远处有无 缢缩 ; 有无锁状联合 ; 有无孢子, 若有孢子, 观察产孢体和孢子的形状, 并测量孢子的大小。 根据观察到的这些特征和结构将各个菌株初步归属。再借助 DNA 分析技术, 进一步鉴定菌 根真菌。其是将提取菌根 DNA 后采用酚、 酚氯、 氯仿等溶剂反复抽提, 以降解除去蛋白质杂 质, 也可采用CsCl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还可采用蛋白酶K消化蛋白质杂质, 或加入核糖核酸 酶 RNase 消化除去 R。
18、NA 杂质。然后进行菌根 DNA 的分析, 确定归属。最后将菌根真菌回接 到无菌的同种植物上, 验证该植物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0019 2)CM 菌剂的合成 : 将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f yeast bacterium) 按 1:0.2 的重量比例混匀, 得 Mh 混合菌根菌待用 ; 再将 Mh 混 合菌根菌与哈茨木霉菌(Hartz trichoderma)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和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按照 2。
19、:0.1:0.1 的重量比例混合, 充分搅拌均匀, 输入反应釜中 ; 其中加入按 60重量份计的生 化黄腐酸钾和微量元素及螯合剂 ( 其重量比例为 99.5:0.25:0.25), 保持温度 371, ph 值 6.5 7.5, 反应 2 3h 即得 CM 菌剂。 0020 上述 CM 菌剂可以用来预防由腐霉菌 (Corruption mold)、 立枯丝核菌 (Made dry silk nuclear bacteria)、 镰刀菌 (The sickle bacteria)、 灰葡萄孢菌 (Grey botrytis cinerea)、 黑根霉 (Black rhizopus) 和柱孢霉 。
20、(Column spore mould) 等病原菌引起的植 物病害。 主要防治对象是立枯病、 猝倒病和根腐病等真菌性根部病害, 以及灰霉病等叶部病 害。 0021 所述活性有机质是由水溶性有机质腐植酸肥料、 氨基酸、 海藻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以上与微量元素混匀, 再加入螯合剂螯合制得。 0022 所述螯合反应温度应为 55 65, 时长 0.5 1.5h, pH 值为 6 7。 0023 所述微量元素来源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用于调节土壤的常用物质, 如硫酸 锌、 硼砂、 硫酸亚铁、 硫酸锰等, 其占活性有机质总质量的 2 -3。 0024 所述螯合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螯合剂, 其添加。
21、量为活性有机质的 1-2。 0025 所述营养元素为氮、 磷、 钾, 具体配比可根据施肥对象需要自行调节。 0026 所述植物激动素是由 0.1 0.3g/L 复硝酚钠与 0.03 0.07g/L a- 萘乙酸钠按 体积比 3 5:0.5 1.5 配制而成。 0027 所述磁化磁性载体为过 400 目筛的粉煤灰。 0028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由如下重量份 的组分制成 : CM 菌剂 5 份, 活性有机质 10 份, 营养元素 72 份, 植物激动素 2 份, 磁化磁性载 体 11 份。 0029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方法,。
22、 将各组分充分混 匀, 据要求制成不同的剂型, 然后进行磁化处理, 制成具有一定 “剩磁” 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 机水溶肥料。 说 明 书 CN 103964951 A 5 4/17 页 6 0030 所述磁化条件为 : 磁场场强为 0.3-0.5T。 0031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尤其是对 小白菜、 烟草、 黄瓜, 效果最为显著。 0032 本发明根据作物生长需肥规律以及茎叶部养分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进行养分直供 和转化供应的功能调理而研制的一种广谱型生物有机水溶肥料。采用 CM 菌剂和生物酶解 工艺相结合的方式, 生物聚合得到作物所需的营养精华, 。
23、其中包括有硝态、 铵态、 酰胺态氮, 速效磷、 钾以及螯合态铁、 锰、 锌、 铜、 硼、 黄腐酸、 有益菌、 植物调理剂等, 各养分间相互兼容 性好, 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具有抑菌抗病、 提高植物体免疫功能、 调节作物健康生长发育的 作用。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易得, 制备和使用方法简单易行。 0033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34 1、 CM 菌剂中的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 酸为食饵,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 又能与固氮菌共生, 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实现转化提 供养分的能力, 提高养分利用率作用十分明显。 酵母菌根菌群(Root 。
24、of yeast bacterium) 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 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 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 合成 促进根系生长和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以及保障供给其它有效微生物 ( 如乳酸菌、 放线 菌 ) 增殖所需要的基质。 0035 2、 本发明中的活性有机质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 采用新一代高科技生物发 酵技术生产, 它富含活性肽、 L- 氨基酸、 钙元素、 天然生长活性物质, 使用安全, 作物吸收效 率好, 见效快, 具有显著的促发根蘖、 壮杆抗逆、 预防病虫、 增产优质等作用, 利于机械化操 作, 可以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 0036 3、 施用本发明产品, 。
25、作物具有良好的抗逆性 ( 冻害、 旱害、 湿害、 病害等 ), 尤其是 能使受害的植物迅速恢复生长。 0037 4、 经多点反复实验证明, 施用本发明产品, 可促进瓜、 果、 蔬菜成熟, 提早上市一周 左右, 并能延长采收期一个月左右, 使作物增产 10 -30。同时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 有 利于保鲜、 贮藏。 0038 5、 本发明产品加入土体中, 能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分布、 活动环境得到改善、 活性 增强, 其产生的大量衍生物, 通过螯合、 钝化以及 “剩磁” 基体的叠加作用, 降低土壤重金属 离子的迁移性和生物利用性, 削减对作物的直接危害, 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功能。 0039 6。
26、、 本发明产品加入土体中, 与无机胶体结合形成有机无机胶复合体, 促进土壤 团粒结构的形成, 具有改善土壤理、 化性能,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强土壤保水、 保肥能 力。 0040 7、 本发明的产品可为液体状或固体状剂型, 施用方法简便实用, 即可撒施、 穴施、 沟施, 又可用作冲施、 滴灌, 适于机械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2 实施例 1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1) 0043 1、 CM 菌剂的制备 : 0044 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
27、f yeast 说 明 书 CN 103964951 A 6 5/17 页 7 bacterium) 的制备 : 0045 从新鲜植物的根尖上取长约 4cm 的根, 清水冲洗根上的泥土, 然后用 75的乙醇 处理 20s, 之后用刚配置的 0.1的升汞溶液 ( 氯化汞 1g, 浓盐酸 2.5mL, 蒸馏水 1L) 消毒 5min, 无菌水涮洗 5 遍。在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解剖刀将根横切成 3mm 的薄片, 用无菌镊子 将薄片置于装有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每皿放3块。 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 经常观 察, 待菌丝从组织块上长出形成一定大小菌落时, 挑取菌丝转移至另一 PDA 培养基平皿上。
28、, 依此重复转移, 直至长出的菌落为单一菌落为止。 0046 将获得的单一菌落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有无分隔, 若有分隔、 分隔不远处有无 缢缩 ; 有无锁状联合 ; 有无孢子, 若有孢子, 观察产孢体和孢子的形状, 并测量孢子的大小。 根据观察到的这些特征和结构将各个菌株初步归属。再借助 DNA 分析技术, 进一步鉴定菌 根真菌。其是将提取菌根 DNA 后采用酚、 酚氯、 氯仿等溶剂反复抽提, 以降解除去蛋白质杂 质, 也可采用CsCl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还可采用蛋白酶K消化蛋白质杂质, 或加入核糖核酸 酶 RNase 消化除去 RNA 杂质。然后进行菌根 DNA 的分析, 确定归属。最后将菌。
29、根真菌回接 到无菌的同种植物上, 验证该植物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0047 CM 菌剂的合成 : 将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f yeast bacterium) 按 1:0.2 的重量比例混匀, 得 Mh 混合菌根菌待用 ; 再将 Mh 混 合菌根菌与哈茨木霉菌(Hartz trichoderma)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和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按照 2:0.1:0.1 的重量比例混合, 充分搅拌均匀, 输入反应釜中 。
30、; 其中加入按 60重量份计的生 化黄腐酸钾和微量元素及螯合剂 ( 其重量比例为 99.5:0.25:0.25), 保持温度 37, ph 值 6.5, 反应 2h 即得 CM 菌剂。 0048 2、 活性有机质的制备 : 将腐殖酸钾与硫酸锌、 硼砂按质量比 1 : 1:1 的比例混匀, 然 后加入混合物质量 1的螯合剂在 55, 螯合 0.5h, 保持体系 pH 值为 6.0 ; 0049 3、 营养元素的制备 : 将氮、 磷、 钾按照施肥对象的需求比例混合而成 ; 0050 4、 植物激动素的制备 : 将0.1g/L复硝酚钠与0.03g/L a-萘乙酸钠按体积比3:0.5 配制而成。 00。
31、51 5、 磁化磁性载体的制备 : 0052 将粉煤灰粉碎过 400 目筛, 备用。 0053 6、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 0054 按重量份将 CM 菌剂 5 份, 活性有机质 10 份, 营养元素 72 份, 植物激动素 2 份, 磁 化磁性载体 11 份, 充分混匀, 加工成型, 然后进行磁化处理, 场强为 0.3T, 制成保持一定 “剩 磁” 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0055 实施例 2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2) 0056 1、 CM 菌剂的制备 : 0057 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
32、t of yeast bacterium) 的制备 : 0058 从新鲜植物的根尖上取长约 3cm 的根, 清水冲洗根上的泥土, 然后用 75的乙醇 处理 30s, 之后用刚配置的 0.1的升汞溶液 ( 氯化汞 1g, 浓盐酸 2.5mL, 蒸馏水 1L) 消毒 10min, 无菌水涮洗 5 遍。在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解剖刀将根横切成 5mm 的薄片, 用无菌镊 说 明 书 CN 103964951 A 7 6/17 页 8 子将薄片置于装有 PDA 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每皿放 4 块。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经 常观察, 待菌丝从组织块上长出形成一定大小菌落时, 挑取菌丝转移至另一 PDA 。
33、培养基平 皿上, 依此重复转移, 直至长出的菌落为单一菌落为止。 0059 将获得的单一菌落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有无分隔, 若有分隔、 分隔不远处有无 缢缩 ; 有无锁状联合 ; 有无孢子, 若有孢子, 观察产孢体和孢子的形状, 并测量孢子的大小。 根据观察到的这些特征和结构将各个菌株初步归属。再借助 DNA 分析技术, 进一步鉴定菌 根真菌。其是将提取菌根 DNA 后采用酚、 酚氯、 氯仿等溶剂反复抽提, 以降解除去蛋白质杂 质, 也可采用CsCl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还可采用蛋白酶K消化蛋白质杂质, 或加入核糖核酸 酶 RNase 消化除去 RNA 杂质。然后进行菌根 DNA 的分析, 确定。
34、归属。最后将菌根真菌回接 到无菌的同种植物上, 验证该植物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0060 CM 菌剂的合成 : 将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f yeast bacterium) 按 1:0.2 的重量比例混匀, 得 Mh 混合菌根菌待用 ; 再将 Mh 混 合菌根菌与哈茨木霉菌(Hartz trichoderma)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和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按照 2:0.1:0.1 的重量比例混合, 充分搅拌均匀, 。
35、输入反应釜中 ; 其中加入按 60重量份计的生 化黄腐酸钾和微量元素及螯合剂 ( 其重量比例为 99.5:0.25:0.25), 保持温度 36, ph 值 7.5, 反应 3h, 即得 CM 菌剂。 0061 2、 活性有机质的制备 : 将氨基酸与硫酸锌、 硼砂按 2:1:1 的比例混匀, 加入 1的 螯合剂在 65, 螯合 1.5h, 保持体系 pH 值为 7.0 ; 0062 3、 营养元素的制备 : 将氮、 磷、 钾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 0063 4、 植物激动素的制备 : 将0.3g/L复硝酚钠与0.07g/L a-萘乙酸钠按体积比5:1.5 配制而成。 0064 5、 磁化磁性。
36、载体的制备 : 0065 将粉煤灰粉碎过 400 目筛, 备用。 0066 6、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 0067 按重量份将 CM 菌剂 3 份, 活性有机质 7 份, 营养元素 81 份, 植物激动素 2 份, 磁化 磁性载体 7 份充分混匀, 加工成固体状剂型, 然后经磁化处理, 场强为 0.5T, 制成保持一定 “剩磁” 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0068 实施例 3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3) 0069 1、 CM 菌剂的制备 : 0070 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f yeast b。
37、acterium) 的制备 : 0071 从新鲜植物的根尖上取长约 4cm 的根, 清水冲洗根上的泥土, 然后用 75的乙醇 处理 25s, 之后用刚配置的 0.1的升汞溶液 ( 氯化汞 1g, 浓盐酸 2.5mL, 蒸馏水 1L) 消毒 8min, 无菌水涮洗 5 遍。在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解剖刀将根横切成 4mm 的薄片, 用无菌镊子 将薄片置于装有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每皿放4块。 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 经常观 察, 待菌丝从组织块上长出形成一定大小菌落时, 挑取菌丝转移至另一 PDA 培养基平皿上, 依此重复转移, 直至长出的菌落为单一菌落为止。 0072 将获得的单一菌落置于。
38、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有无分隔, 若有分隔、 分隔不远处有无 说 明 书 CN 103964951 A 8 7/17 页 9 缢缩 ; 有无锁状联合 ; 有无孢子, 若有孢子, 观察产孢体和孢子的形状, 并测量孢子的大小。 根据观察到的这些特征和结构将各个菌株初步归属。再借助 DNA 分析技术, 进一步鉴定菌 根真菌。其是将提取菌根 DNA 后采用酚、 酚氯、 氯仿等溶剂反复抽提, 以降解除去蛋白质杂 质, 也可采用CsCl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还可采用蛋白酶K消化蛋白质杂质, 或加入核糖核酸 酶 RNase 消化除去 RNA 杂质。然后进行菌根 DNA 的分析, 确定归属。最后将菌根真菌回接 到无菌。
39、的同种植物上, 验证该植物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0073 CM 菌剂的合成 : 将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f yeast bacterium) 按 1:0.2 的重量比例混匀, 得 Mh 混合菌根菌待用 ; 再将 Mh 混 合菌根菌与哈茨木霉菌(Hartz trichoderma)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和 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的孢子粉 ( 有效活菌数为 100109cfu/g) 按 照 2:0.1:0.1 的重量比例混合, 充分搅拌均匀, 输入反应釜中 ; 。
40、其中加入按 60重量份计的 生化黄腐酸钾和微量元素及螯合剂(其重量比例为99.5:0.25:0.25), 保持温度37.5, ph 值 7.0, 反应 2.5h 后, 即得 CM 菌剂。 0074 2、 活性有机质的制备 : 将海藻酸与硫酸锌、 硼砂按 1:1:1 的比例混匀, 加入 1的 螯合剂在 60, 螯合 1.0h, 保持体系 pH 值为 6.5 ; 0075 3、 营养元素的制备 : 将氮、 磷、 钾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 0076 4、 植物激动素的制备 : 将0.2g/L复硝酚钠与0.05g/L a-萘乙酸钠按体积比4:1.0 配制而成。 0077 5、 磁化磁性载体的制备 :。
41、 0078 将粉煤灰粉碎过 400 目筛, 备用。 0079 6、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 0080 按重量份将 CM 菌剂 7 份, 活性有机质 13 份, 营养元素 64 份, 植物激动素 1.5 份, 磁化磁性载体 14.5 份充分混匀, 加工成固体状剂型, 然后经磁化处理, 场强为 0.4T, 制成保 持一定 “剩磁” 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0081 实施例 4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4) 0082 1、 CM 菌剂的制备 0083 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f yeast bact。
42、erium) 的制备 : 0084 从新鲜植物的根尖上取长约 4cm 的根, 清水冲洗根上的泥土, 然后用 75的乙醇 处理 22s, 之后用刚配置的 0.1的升汞溶液 ( 氯化汞 1g, 浓盐酸 2.5mL, 蒸馏水 1L) 消毒 7min, 无菌水涮洗 4 遍。在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解剖刀将根横切成 3.5mm 的薄片, 用无菌镊 子将薄片置于装有 PDA 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每皿放 4 块。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经 常观察, 待菌丝从组织块上长出形成一定大小菌落时, 挑取菌丝转移至另一 PDA 培养基平 皿上, 依此重复转移, 直至长出的菌落为单一菌落为止。 0085 将获得的单一菌落。
43、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有无分隔, 若有分隔、 分隔不远处有无 缢缩 ; 有无锁状联合 ; 有无孢子, 若有孢子, 观察产孢体和孢子的形状, 并测量孢子的大小。 根据观察到的这些特征和结构将各个菌株初步归属。再借助 DNA 分析技术, 进一步鉴定菌 根真菌。其是将提取菌根 DNA 后采用酚、 酚氯、 氯仿等溶剂反复抽提, 以降解除去蛋白质杂 质, 也可采用CsCl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还可采用蛋白酶K消化蛋白质杂质, 或加入核糖核酸 说 明 书 CN 103964951 A 9 8/17 页 10 酶 RNase 消化除去 RNA 杂质。然后进行菌根 DNA 的分析, 确定归属。最后将菌根真菌回接 。
44、到无菌的同种植物上, 验证该植物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0086 CM 菌剂的合成 : 将泡囊丛枝菌根菌 (Vesicalar-Arbuscular)、 酵母菌根菌群 (Root of yeast bacterium) 按 1:0.2 的重量比例混匀, 得 Mh 混合菌根菌待用 ; 再将 Mh 混 合菌根菌与哈茨木霉菌(Hartz trichoderma)的孢子粉(有效活菌数为100109cfu/g)和 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的孢子粉 ( 有效活菌数为 100109cfu/g) 按 照 2:0.1:0.1 的重量比例混合, 充分搅拌均匀, 输入反应釜中。
45、 ; 其中加入按 60重量份计的 生化黄腐酸钾和微量元素及螯合剂(其重量比例为99.5:0.25:0.25), 保持温度36.5, ph 值 6.5, 反应 2.6h 即得 CM 菌剂。 0087 2、 活性有机质的制备 : 将腐殖酸钾与硫酸锰、 硫酸亚铁按 2.5:0.5:0.5 的比例混 匀, 加入 1的螯合剂在 63, 螯合 1.2h, 保持体系 pH 值为 6.3 ; 0088 3、 营养元素的制备 : 将氮、 磷、 钾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 0089 4、 植物激动素的制备 : 将 0.16g/L 复硝酚钠与 0.06g/L a- 萘乙酸钠按体积比 3.8:1.3 配制而成。 00。
46、90 5、 磁化磁性载体的制备 : 0091 将粉煤灰粉碎过 400 目筛, 备用。 0092 6、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的制备 : 0093 按重量份将 CM 菌剂 4 份, 活性有机质 8 份, 营养元素 73 份, 植物激动素 2 份, 磁化 磁性载体 13 份充分混匀, 加工成固体状剂型, 然后经磁化处理, 场强为 0.45T, 制成保持一 定 “剩磁” 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0094 效果试验 0095 实验例 1 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在小白菜种植上的肥效试验 0096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 施用实施例 1 制得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记 录观测其在小。
47、白菜生产上的效果, 以分析、 评定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为该肥的示范、 推 广提供科学依据。 009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0098 1.1 试验地点 : 试验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六塘村 1 组罗茂花蔬菜地。 0099 1.2 供试土壤 : 试验地土种为河砂泥, 土壤有机质 25.6g/kg, 碱解氮 153mg/kg, 有 效磷 13.2mg/kg, 速效钾 94mg/kg, pH 值 6.0。 0100 1.3 供试肥料 : 本发明实施例 1 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 复合肥为 48 阿康复合肥 (16-16-16), 含硝态氮, 俄罗斯阿康公司生产。 0101 1.4 。
48、供试品种 : 作物为小白菜, 品种为上海青, 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提供。 0102 1.5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 选用抗热、 抗风雨、 抗病、 生长迅速的小白菜良种, 培育适 龄壮苗, 及时移栽, 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 适时防治病虫等。 0103 1.6 试验方法 : 试验共设计 4 个处理, 重复 3 次, 计 12 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 面积 33.3m2。 0104 处理一 : 撒施48阿康复合肥750kg/hm2+本发明实施例1的磁化复合微生物有 机水溶肥料 2250kg/hm2作基肥, 45kg/hm2尿素作追肥。 0105 处理二 : 撒施48阿康复合肥750kg/hm2+灭活后本发明实施例1的磁化复合微 说 明 书 CN 103964951 A 10 9/17 页 11 生物有机水溶肥料 2250kg/hm2作基肥, 45kg/hm2尿素作追肥。灭活方式为 : 用干热灭菌箱 在 160条件下维持 2h 进行灭菌。 0106 处理三 CK 施用复合肥 : 撒施 48阿康复合肥 750kg/hm2作基肥, 45kg/hm2尿 素作追肥。 0107 处理四 CK 空白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