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13905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98095.3

申请日:

2011.12.05

公开号:

CN102505640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1/00申请日:20111205|||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0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金勇; 王殿永; 黄克起; 高杰; 王丹

地址: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开发区第一大街79号泰达SMD-C1座21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张金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的制作;二)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固定在承台上,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三)对第一节墩身钢筋进行定位;四)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五)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六)浇筑第一节墩身混凝土;七)保留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八)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固定;九)对第二节墩身钢筋进行定位;十)吊离移动外架;十一)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十二)浇筑第二节墩身混凝土;十三)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十四)重复步骤八)~十三),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本发明能够节省大量工时和材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一 ) 在墩柱施工前, 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的制作, 工具式移动外架包括骨架和形成在 骨架外面的操作平台, 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和围设在所有立柱上的横梁组, 横 梁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 每道横梁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每道横梁组上均设有 与骨架固接的操作平台 ; 立柱设有底脚板 ; 二 ) 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固定在承台上,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 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 ; 三 ) 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 四 ) 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 五 ) 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 : 在模板安装前, 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 ; 1) 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 ; 2) 以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模板 上; 3) 重复步骤五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六 )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一节墩身混 凝土 ; 七 ) 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除其它 模板 ; 八 )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 并进行固定, 固定操 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 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 ; 九 ) 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 十 ) 吊离移动外架 ; 十一 ) 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 : 1)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一 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上 ; 2) 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二节 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 ; 3) 重复步骤十一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十二 ) 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二节墩身 混凝土 ; 十三 ) 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除其 它模板, 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 十四 ) 重复步骤八 ) ~十三 ), 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 待最后一节墩身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墩柱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 线的预应力墩柱, 所述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还设有顶部横梁, 在绑扎墩身钢筋前, 将钢 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搭在顶部横梁上, 边绑扎墩身钢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 2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墩柱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平台的外侧设有护 栏。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墩柱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栏上设有安全网。

说明书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粉房湾长江大桥的引桥为上下两层桥面, 上层为公路桥, 下层为轻轨桥, 两层桥梁 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由于双层桥面的特殊构造, 引桥的墩柱采用门式框架结构, 两个独立 墩柱有两层横梁相连, 现浇梁落在横梁上。由于受力特殊, 每个墩柱中设置了 4 束竖向预应 力钢绞线。墩柱分节施工时需要增加一个固定预应力钢绞线的支撑系统。另外整个墩柱施 工区域基坑开挖深度普遍较大, 最深达 9m 左右。除承台施工外, 墩柱的一部分也须在基坑 内施工, 基坑开挖后要尽快完成承台和底节墩柱并立即回填, 如采用常规做法 : 搭设钢管支 架, 既需要购买或租赁钢管支架又需在基坑回填时拆掉钢管支架, 浪费大量的工时和材料。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节省大量工时和材料 的墩柱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墩柱的施工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一 ) 在墩柱施工前, 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的制作, 工具式移动外架包括骨架和形 成在骨架外面的操作平台, 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和围设在所有立柱上的横梁 组, 横梁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 每道横梁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每道横梁组上均 设有与骨架固接的操作平台 ; 立柱设有底脚板 ;
     二 ) 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固定在承台上,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 上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 ;
     三 ) 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
     四 ) 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
     五 ) 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 :
     在模板安装前, 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 ;
     1) 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 ;
     2) 以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模 板上 ;
     3) 重复步骤五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六 )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一节墩 身混凝土 ;
     七 ) 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除 其它模板 ;
     八 )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 并进行固定, 固
     定操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 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 ;
     九 ) 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
     十 ) 吊离移动外架 ;
     十一 ) 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 :
     1)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 第一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上 ;
     2) 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第 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 ;
     3) 重复步骤十一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十二 ) 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二节 墩身混凝土 ;
     十三 ) 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 除其它模板, 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
     十四 ) 重复步骤八 ) ~十三 ), 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 待最后一节 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 所述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墩柱, 所述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设有 顶部横梁, 在绑扎墩身钢筋前, 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搭在顶部横梁上, 边绑扎墩身钢 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
     所述操作平台的外侧设有护栏。
     所述护栏上设有安全网。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 将现有的大面积脚手架操作平台缩减到可拆装 的骨架上, 非常显著地降低了操作平台的安装、 材料成本。 并且具有一次制作多次使用的特 点, 进一步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发明周转方便并无损耗, 对周围环境几乎没有污染, 经济效 益相当明显, 能降低成本 50%左右。 实现了操作简单, 施工便捷, 提高施工效率, 保证高效节 约的目的。可广泛用于墩柱的施工, 特别是大型立交桥且有竖向预应力的墩柱以及现场地 形条件受限的施工项目。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的俯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操作平台的钢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立柱, 2、 横梁组, 3、 底脚板, 4、 操作平台, 5、 护栏, 6、 顶部横梁, 7、 第一节墩 身最上一节模板, 8、 工具式移动外架, 9、 第一节墩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 兹例举以下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 1 ~图 4,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一 ) 在墩柱施工前, 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 8 的制作, 该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内部形成 的施工空间应与墩柱的截面形状适配 ; 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包括骨架和形成在骨架外面的操 作平台, 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 1 和围设在所有立柱 1 上的横梁组 2, 横梁组 2 包 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 每道横梁组 2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每道横梁组 2 上均设有与骨 架固接的操作平台 4, 操作平台 4 的外侧设有护栏 5, 护栏 5 上设有安全网 ; 立柱 1 设有底脚 板 3。
     当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墩柱时, 该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应设有 顶部横梁 6。
     二 ) 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 将上述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固定在承台上, 将钢绞线及其 外套波纹管利用吊车搭在顶部横梁 6 上,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 4 作为施工平台 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 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 ; 边绑扎墩身钢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 纹管 ;
     三 ) 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防止成型墩身钢筋扭曲或向 一侧倾倒 ;
     四 ) 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同时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
     五 ) 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 :
     在模板安装前, 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 ;
     1) 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 ;
     2) 以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模 板上 ;
     3) 重复步骤五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六 )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一节墩 身混凝土 ;
     七 ) 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一节墩身 9 最上一节模板 7, 拆 除其它模板 ;
     八 )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 并进行固定, 固 定操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 纹管利用吊车搭在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顶部横梁 6 上,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 4 作 为施工平台, 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 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 ;
     九 ) 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防止成型墩身钢筋扭曲或向 一侧倾倒 ;
     十 ) 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同时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吊离移动外架 ;
     十一 ) 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 :
     1)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 第一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7 上 ;
     2) 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第 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 ;
     3) 重复步骤十一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十二 ) 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二节 墩身混凝土 ;
     十三 ) 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 除其它模板, 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7 ;
     十四 ) 重复步骤八 ) ~十三 ), 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 待最后一节 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
     每次模板的拆除可以借助其它施工工具作为施工平台, 例如吊篮和爬梯等。也可 以不借助其它施工工具作为施工平台, 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逐节拆除, 以模板背肋上的工 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最后一节模板的拆除除以自身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外, 最高一排对拉螺栓的拆除以墩柱顶部作为施工平台, 但上施工平台需要借助吊篮和爬梯等 施工工具。
     在墩身施工的过程中, 在钢绞线的接头处以及末端进行张拉, 张拉完成后应及时 地进行压浆处理。上述竖向预应力的张拉及张拉后的压浆处理采用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 述。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 并不是限制性的,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 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 还可 以作出很多形式, 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05640A43申请公布日20120620CN102505640ACN102505640A21申请号201110398095322申请日20111205E01D21/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300457天津市塘沽区开发区第一大街79号泰达SMDC1座21层72发明人杨金勇王殿永黄克起高杰王丹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代理人张金亭54发明名称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的制作;二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固定在承台上,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三对第一节墩身钢筋。

2、进行定位;四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五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六浇筑第一节墩身混凝土;七保留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八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固定;九对第二节墩身钢筋进行定位;十吊离移动外架;十一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十二浇筑第二节墩身混凝土;十三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十四重复步骤八十三,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本发明能够节省大量工时和材料。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2页21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墩柱施工前,。

3、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的制作,工具式移动外架包括骨架和形成在骨架外面的操作平台,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和围设在所有立柱上的横梁组,横梁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每道横梁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每道横梁组上均设有与骨架固接的操作平台;立柱设有底脚板;二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固定在承台上,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三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四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五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在模板安装前,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1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2以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模板安装在。

4、第一节模板上;3重复步骤五中的步骤2,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六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浇筑第一节墩身混凝土;七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保留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八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并进行固定,固定操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九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十吊离移动外架;十一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1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

5、板上;2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3重复步骤十一中的步骤2,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十二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浇筑第二节墩身混凝土;十三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十四重复步骤八十三,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待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墩柱,所述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还设有顶。

6、部横梁,在绑扎墩身钢筋前,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搭在顶部横梁上,边绑扎墩身钢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权利要求书CN102505640A2/2页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的外侧设有护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上设有安全网。权利要求书CN102505640A1/4页4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粉房湾长江大桥的引桥为上下两层桥面,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轻轨桥,两层桥梁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由于双层桥面的特殊构造,引桥的墩柱采用门式框架结构,两个独立墩柱有两层横梁相连,现浇。

7、梁落在横梁上。由于受力特殊,每个墩柱中设置了4束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墩柱分节施工时需要增加一个固定预应力钢绞线的支撑系统。另外整个墩柱施工区域基坑开挖深度普遍较大,最深达9M左右。除承台施工外,墩柱的一部分也须在基坑内施工,基坑开挖后要尽快完成承台和底节墩柱并立即回填,如采用常规做法搭设钢管支架,既需要购买或租赁钢管支架又需在基坑回填时拆掉钢管支架,浪费大量的工时和材料。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节省大量工时和材料的墩柱施工方法。0004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5一在墩柱施工前,完成工具式。

8、移动外架的制作,工具式移动外架包括骨架和形成在骨架外面的操作平台,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和围设在所有立柱上的横梁组,横梁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每道横梁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每道横梁组上均设有与骨架固接的操作平台;立柱设有底脚板;0006二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固定在承台上,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0007三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0008四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0009五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0010在模板安装前,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00111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00122以第一节模板背。

9、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模板上;00133重复步骤五中的步骤2,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0014六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浇筑第一节墩身混凝土;0015七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保留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0016八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并进行固定,固说明书CN102505640A2/4页5定操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0017九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0018十吊离移动。

10、外架;0019十一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00201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上;00212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00223重复步骤十一中的步骤2,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0023十二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浇筑第二节墩身混凝土;0024十三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0025十四重复步骤八十三,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

11、的浇筑,待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0026所述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墩柱,所述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设有顶部横梁,在绑扎墩身钢筋前,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搭在顶部横梁上,边绑扎墩身钢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0027所述操作平台的外侧设有护栏。0028所述护栏上设有安全网。0029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将现有的大面积脚手架操作平台缩减到可拆装的骨架上,非常显著地降低了操作平台的安装、材料成本。并且具有一次制作多次使用的特点,进一步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发明周转方便并无损耗,对周围环境几乎没有污染,经济效益相当明显,能降低成本50左右。实现了操作简单。

12、,施工便捷,提高施工效率,保证高效节约的目的。可广泛用于墩柱的施工,特别是大型立交桥且有竖向预应力的墩柱以及现场地形条件受限的施工项目。附图说明0030图1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32图3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0033图4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操作平台的钢结构示意图。0034图中1、立柱,2、横梁组,3、底脚板,4、操作平台,5、护栏,6、顶部横梁,7、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8、工具式移动外架,9、第一节墩身。具体实施方式003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13、细说明如下说明书CN102505640A3/4页60036请参阅图1图4,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7一在墩柱施工前,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8的制作,该工具式移动外架8内部形成的施工空间应与墩柱的截面形状适配;工具式移动外架8包括骨架和形成在骨架外面的操作平台,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1和围设在所有立柱1上的横梁组2,横梁组2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每道横梁组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每道横梁组2上均设有与骨架固接的操作平台4,操作平台4的外侧设有护栏5,护栏5上设有安全网;立柱1设有底脚板3。0038当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墩柱时,该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应设有顶部横梁6。。

14、0039二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将上述工具式移动外架8固定在承台上,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利用吊车搭在顶部横梁6上,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4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边绑扎墩身钢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0040三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防止成型墩身钢筋扭曲或向一侧倾倒;0041四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8,同时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0042五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0043在模板安装前,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00441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00452以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模。

15、板安装在第一节模板上;00463重复步骤五中的步骤2,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0047六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浇筑第一节墩身混凝土;0048七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保留第一节墩身9最上一节模板7,拆除其它模板;0049八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并进行固定,固定操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利用吊车搭在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顶部横梁6上,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4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0050九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防。

16、止成型墩身钢筋扭曲或向一侧倾倒;0051十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8,同时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吊离移动外架;0052十一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00531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7上;00542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将第二节墩身的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00553重复步骤十一中的步骤2,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说明书CN102505640A4/4页70056十二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浇筑第二节墩身混凝土;0057十三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

17、设计强度后,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拆除其它模板,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7;0058十四重复步骤八十三,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待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0059每次模板的拆除可以借助其它施工工具作为施工平台,例如吊篮和爬梯等。也可以不借助其它施工工具作为施工平台,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逐节拆除,以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最后一节模板的拆除除以自身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外,最高一排对拉螺栓的拆除以墩柱顶部作为施工平台,但上施工平台需要借助吊篮和爬梯等施工工具。0060在墩身施工的过程中,在钢绞线的接头处以及末端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地进行压浆处理。上述竖向预应力的张拉及张拉后的压浆处理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0061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505640A1/2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505640A2/2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50564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