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粉房湾长江大桥的引桥为上下两层桥面, 上层为公路桥, 下层为轻轨桥, 两层桥梁 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由于双层桥面的特殊构造, 引桥的墩柱采用门式框架结构, 两个独立 墩柱有两层横梁相连, 现浇梁落在横梁上。由于受力特殊, 每个墩柱中设置了 4 束竖向预应 力钢绞线。墩柱分节施工时需要增加一个固定预应力钢绞线的支撑系统。另外整个墩柱施 工区域基坑开挖深度普遍较大, 最深达 9m 左右。除承台施工外, 墩柱的一部分也须在基坑 内施工, 基坑开挖后要尽快完成承台和底节墩柱并立即回填, 如采用常规做法 : 搭设钢管支 架, 既需要购买或租赁钢管支架又需在基坑回填时拆掉钢管支架, 浪费大量的工时和材料。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节省大量工时和材料 的墩柱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墩柱的施工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一 ) 在墩柱施工前, 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的制作, 工具式移动外架包括骨架和形 成在骨架外面的操作平台, 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和围设在所有立柱上的横梁 组, 横梁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 每道横梁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每道横梁组上均 设有与骨架固接的操作平台 ; 立柱设有底脚板 ;
二 ) 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固定在承台上,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 上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 ;
三 ) 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
四 ) 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
五 ) 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 :
在模板安装前, 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 ;
1) 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 ;
2) 以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模 板上 ;
3) 重复步骤五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六 )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一节墩 身混凝土 ;
七 ) 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除 其它模板 ;
八 )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 并进行固定, 固
定操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 的操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 ;
九 ) 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
十 ) 吊离移动外架 ;
十一 ) 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 :
1)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 第一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上 ;
2) 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第 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 ;
3) 重复步骤十一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十二 ) 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二节 墩身混凝土 ;
十三 ) 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 除其它模板, 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
十四 ) 重复步骤八 ) ~十三 ), 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 待最后一节 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 所述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墩柱, 所述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设有 顶部横梁, 在绑扎墩身钢筋前, 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搭在顶部横梁上, 边绑扎墩身钢 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
所述操作平台的外侧设有护栏。
所述护栏上设有安全网。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 将现有的大面积脚手架操作平台缩减到可拆装 的骨架上, 非常显著地降低了操作平台的安装、 材料成本。 并且具有一次制作多次使用的特 点, 进一步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发明周转方便并无损耗, 对周围环境几乎没有污染, 经济效 益相当明显, 能降低成本 50%左右。 实现了操作简单, 施工便捷, 提高施工效率, 保证高效节 约的目的。可广泛用于墩柱的施工, 特别是大型立交桥且有竖向预应力的墩柱以及现场地 形条件受限的施工项目。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的俯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具式移动外架的操作平台的钢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立柱, 2、 横梁组, 3、 底脚板, 4、 操作平台, 5、 护栏, 6、 顶部横梁, 7、 第一节墩 身最上一节模板, 8、 工具式移动外架, 9、 第一节墩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 兹例举以下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 1 ~图 4, 一种墩柱的施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一 ) 在墩柱施工前, 完成工具式移动外架 8 的制作, 该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内部形成 的施工空间应与墩柱的截面形状适配 ; 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包括骨架和形成在骨架外面的操 作平台, 骨架包括设置在墩柱外围的立柱 1 和围设在所有立柱 1 上的横梁组 2, 横梁组 2 包 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道, 每道横梁组 2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每道横梁组 2 上均设有与骨 架固接的操作平台 4, 操作平台 4 的外侧设有护栏 5, 护栏 5 上设有安全网 ; 立柱 1 设有底脚 板 3。
当墩柱为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墩柱时, 该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骨架上应设有 顶部横梁 6。
二 ) 在施工第一节墩柱时, 将上述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固定在承台上, 将钢绞线及其 外套波纹管利用吊车搭在顶部横梁 6 上,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 4 作为施工平台 绑扎第一节墩身钢筋、 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 ; 边绑扎墩身钢筋边固定钢绞线及其外套波 纹管 ;
三 ) 对成型后的第一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防止成型墩身钢筋扭曲或向 一侧倾倒 ;
四 ) 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同时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
五 ) 安装第一节墩身模板 :
在模板安装前, 在模板的背肋上焊接工作平台 ;
1) 以承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一节模板安装在承台上 ;
2) 以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模 板上 ;
3) 重复步骤五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一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
六 )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一节墩 身混凝土 ;
七 ) 待第一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一节墩身 9 最上一节模板 7, 拆 除其它模板 ;
八 ) 将工具式移动外架吊放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的上面, 并进行固定, 固 定操作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 纹管利用吊车搭在工具式移动外架的顶部横梁 6 上, 以工具式移动外架上的操作平台 4 作 为施工平台, 绑扎第二节墩身钢筋、 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 ;
九 ) 对成型后的第二节墩身钢筋用揽风绳进行定位, 防止成型墩身钢筋扭曲或向 一侧倾倒 ;
十 ) 吊离工具式移动外架 8, 同时将钢绞线及其外套波纹管吊离移动外架 ;
十一 ) 安装第二节墩身模板 :
1) 以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 第一节模板安装在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7 上 ;
2) 以第二节墩身第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将第二节墩身的第 二节模板安装在第二节墩身的第一节模板上 ;
3) 重复步骤十一 ) 中的步骤 2), 直至完成第二节墩身模板的安装 ;十二 ) 以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浇筑第二节 墩身混凝土 ;
十三 ) 待第二节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保留第二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拆 除其它模板, 其中包括第一节墩身最上一节模板 7 ;
十四 ) 重复步骤八 ) ~十三 ), 直至完成最后一节墩身混凝土的浇筑, 待最后一节 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拆除墩身外的所有模板。
每次模板的拆除可以借助其它施工工具作为施工平台, 例如吊篮和爬梯等。也可 以不借助其它施工工具作为施工平台, 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逐节拆除, 以模板背肋上的工 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 最后一节模板的拆除除以自身背肋上的工作平台作为施工平台外, 最高一排对拉螺栓的拆除以墩柱顶部作为施工平台, 但上施工平台需要借助吊篮和爬梯等 施工工具。
在墩身施工的过程中, 在钢绞线的接头处以及末端进行张拉, 张拉完成后应及时 地进行压浆处理。上述竖向预应力的张拉及张拉后的压浆处理采用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 述。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 并不是限制性的,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 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 还可 以作出很多形式, 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