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61380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52317.5

申请日:

2011.12.30

公开号:

CN102518332A

公开日:

2012.06.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1/346申请日:20111230授权公告日:20131120终止日期:20141230|||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4H 9/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昆山市顺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张维中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332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宝家丽公寓5号楼2301室变更后权利人:215332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宝家丽公寓5号楼2301室登记生效日:20130516|||公开

IPC分类号:

E04H9/00; E04H9/02; E04H9/16; E04B1/346; B63B35/44; E03B3/02; A01G25/00; A01G1/00; A01G13/02; A01G13/04

主分类号:

E04H9/00

申请人:

昆山市顺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维中

地址:

215332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宝家丽公寓5号楼23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代理人:

王凌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包括楼体,楼体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和地下水集水箱,楼体浮于压载井内的水上,并通过设置在压载井上的减震平衡装置抵抗冲击以及保持平衡,所述楼体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上的旋转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楼体外设置方便进出的通道。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能够浮于水上,能够旋转,可以抵抗地震、水灾、旱灾、风灾、火灾等,并且能够预防生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资源节约方面能够大幅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另外通过本技术的组合能够在现有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创造出比现有住宅更优越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环境,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楼体 (1) , 楼体 (1) 顶部设置有植被层, 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 (6) 和地下水集水箱 (7) , 雨水箱 (6) 的顶部呈漏斗状通向雨水箱 (6) 内部, 并且所述雨水箱 (6) 、 地下水集水箱 (7) 以 及楼体 (1) 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 楼体 (1) 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通道 (40) 和分配通气通道 (42) , 供气通道 (40) 上设置有开闭装置, 所述楼体 (1) 最底部设置有防偏 平衡配载舱 (24) , 防偏平衡配载舱 (24) 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 (39) 、 污水净化装置 (22) 和沼气池 (23) , 所述重力调节舱 (39) 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 (41) , 楼体 (1) 内还设置有废料排泄管 (18) 直通沼气池 (23) , 且沼气池 (23) 还设置有直通植被层, 方便给 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 所述楼体 (1) 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 每间房间内设 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 , 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 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动 力进气装置, 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 (6) 顶部的排气管 (2) , 排气管 (2) 为下端内径 大于上端内径的管体, 所述楼体 (1) 下部为密封空间, 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 载井 (38) 和雨水收集井 (11) , 并且压载井 (38) 和雨水收集井 (11) 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 楼体 (1) 浮于压载井 (38) 内的水上, 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 并且通过设置在 压载井 (38) 上的减震平衡装置 (12) 抵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 所述楼体 (1) 与压载井 (38) 的内壁以及底部之间的间隙能防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 (1) 与压 载井 (38) 的碰撞, 所述压载井 (38) 底部设置弧形底板 (19) , 所述楼体 (1) 通过设置在外部 压载井 (38) 上的旋转驱动装置 (14) 进行旋转驱动, 并且楼体 (1) 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通道 (13)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进气通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 (3) , 进风口 (3) 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以及风机 (4) , 进气通 道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水集水箱 (7) 的地下水排水管 (21) 和地下水抽水管 (34)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雨水箱 (6) 内设置有抽取植被层积水的雨水抽水装置 (17) 以及向植被层灌溉的灌溉水管 (16) , 所述雨水箱 (6) 内还设置有连通雨水收集井 (11) 排水发电的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 (10) 以及连通雨水收集井 (11) 对雨水箱 (6) 进行补水的抽水装置 (15)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植被层可以为多层结构, 植被上方设置有观光层, 并且在植被层最顶层设置有保温膜或玻 璃, 保温膜或玻璃上设置有金属融雪丝。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楼体 (1) 顶部设置有防护栏 (8) , 雨水箱 (6) 顶部设置有防护栏 (5) 。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弧形底板 (9) 以及沼气池 (23) 上设置有操作阀门 (20) 。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房间内壁及顶部设置有进气通道 (25) 连通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 和设置在房间内壁上 的进气口 (27) , 进气口 (27) 与楼体 (1) 中间部位的进气通道和外层的分配通气通道 (42) 相 通, 且所述楼体 (1) 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 需高于楼体 (1) 外部气压, 所述房间 底部及墙壁上设置有配气装置 (28) , 配气装置 (28) 外部分别设置透气底板 (29) 和透气墙 (35) 。 2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进气口 (27) 外部设置有能够闭合的进气口活动插板 (26) , 房间顶部设置有喷淋系统 (31) , 外墙上设置有窗户 (30) 。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防偏平衡配载舱 (24) 内至少可以分为两间独立密封舱, 并设置有能够调配其各舱内部重量 的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建筑由多楼体 (1) 通过高架路支架 (32) 、 水道 (36) 、 浮动支撑载体 (37) 以及进出通道 (33) 组合成放射状多环形对称式或多行并列式结构。

说明书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背景技术 自古至今, 建筑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 但是, 目前的建筑大 多为固定式地建筑, 由于这种建筑本身是固定的, 因此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就会容易 发生倒塌现象, 危及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中国专利 200810031469, 专利名称为 《抗地震抗冲击波抗狂风巨浪房屋》 中, 已 知内外墙体为圆柱形或多边柱形, 墙体之间通过顶梁柱框架串联成较大的圆柱形或多边柱 形, 由此构成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楼盘房屋群 ; 这种建筑抗震能比较好, 也能浮于水中, 但 是对于平衡问题以及防火通风和方向性问题上存在明显缺陷, 容易发生重量失衡现象。
     在中国专利 200810045682.2, 专利名称为 《水基或陆基或半浮的房屋及其用途及 其可变减震的方法》 中, 涉及防火、 防洪、 防泥石流等, 但是其不具备能驱动房屋朝向的功 能, 通风功能也也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浮动、 转向、 防火、 通风、 预防生物病 虫害发生蔓延以及能够大幅度减少能源及水资源消耗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 态建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这种抗冲击防火浮 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包括楼体, 楼体顶部设置有植被层, 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 在一起的雨水箱和地下水集水箱, 雨水箱的顶部呈漏斗状通向雨水箱内部, 并且所述雨水 箱、 地下水集水箱以及楼体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 楼体的下部设置有供 气通道分配通气通道, 供气通道上设置有开闭装置, 所述楼体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 舱, 防偏平衡配载舱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 污水净化装置和沼气池, 所述重力调节舱 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 楼体内还设置有废料排泄管直通沼气池, 且沼气池还设 置有直通植被层, 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 所述楼体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 的房间, 每间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 过滤装置和动力进气装置, 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顶部的排气管, 排气管为下端内 径大于上端内径的管体, 所述楼体下部为密封空间, 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 载井和雨水收集井, 并且压载井和雨水收集井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 楼体浮于压载井内 的水上, 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 并且通过设置在压载井上的减震平衡装置抵 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 所述楼体与压载井的内壁以及底部之间的间隙能防 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与压载井的碰撞, 所述压载井底部设置弧形底板, 所述楼 体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上的旋转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 并且楼体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
     通道。 进一步地, 所述进气通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 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以及 风机, 进气通道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水集水箱的地下水排水管和地下水抽水管。
     进一步地, 所述雨水箱内设置有抽取植被层积水的雨水抽水装置以及向植被层灌 溉的灌溉水管, 所述雨水箱内还设置有连通雨水收集井排水发电的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以 及连通雨水收集井对雨水箱进行补水的抽水装置。
     再进一步地, 所述植被层可以为多层结构, 植被上方设置有观光层, 并且在植被层 最顶层设置有保温膜或玻璃, 保温膜或玻璃上设置有金属融雪丝。
     再进一步地, 所述楼体顶部设置有防护栏, 雨水箱顶部设置有防护栏。
     再进一步地, 所述弧形底板以及沼气池上设置有操作阀门。
     再进一步地, 所述房间内壁及顶部设置有进气通道连通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和设 置在房间内壁上的进气口, 进气口与楼体中间部位的进气通道和外层的分配通气通道相 通, 且所述楼体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 需高于楼体外部气压, 所述房间底部及墙 壁上设置有配气装置, 配气装置外部分别设置透气底板和透气墙。
     更进一步地, 所述进气口外部设置有能够闭合的进气口活动插板, 房间顶部设置 有喷淋系统, 外墙上设置有窗户。
     更进一步地, 所述防偏平衡配载舱内至少可以分为两间独立密封舱, 并设置有能 够调配其各舱内部重量的装置。
     更进一步地, 所述建筑由多楼体通过高架路支架、 水道、 浮动支撑载体以及进出通 道组合成放射状多环形对称式或多行并列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 : 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 建筑能够浮于水上, 能够旋转, 可以抵抗地震、 水灾、 旱灾、 风灾、 火灾等, 并且能够预防生物 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资源节约方面能够大幅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另外通过本技 术的组合能够在现有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创造出比现有住宅更优越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环 境, 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结构外部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图 2 中防偏平衡配载舱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房间内部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楼体 ; 2、 排气管 ; 3、 进风口 ; 4、 风机 ; 5、 护栏 ; 6、 雨水箱 ; 7、 地下 水集水箱 ; 8、 护栏 ; 9、 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 10、 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 ; 11、 雨水收集 井 ; 12、 减震平衡装置 ; 13、 通道 ; 14、 旋转驱动装置 ; 15、 抽水装置 ; 16、 灌溉水管 ; 17、 雨水抽水装置 ; 18、 废料排泄管 ; 19、 弧形底板 ; 20、 操作阀门 ; 21、 地下水排水管 ; 22、 污水净化装置 ; 23、 沼气池 ; 24、 防偏平衡配载舱 ; 25、 进气通道 ; 26、 进气口活动插 板 ; 27、 进气口 ; 28、 配气装置 ; 29、 透气底板 ; 30、 窗户 ; 31、 喷淋系统 ; 32、 高架路支 架 ; 33、 进出通道 ; 34、 地下水抽水管 ; 35、 透气墙 ; 36、 水道 ; 37、 浮动支撑载体 ; 38、
     压载井 ;39、 重力调节舱 ;40、 供气通道 ;41、 进气管 ;42、 分配通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 图 1、 图 2 所示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包括楼体 1, 为了防止漏 水, 所述楼体 1 水下部位可以设置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也可以是金属壳体结构或钢筋混凝 土外部包裹金属壳体的混合结构等, 只要能保证强度及密封性都可 ; 楼体 1 顶部设置有植 被层, 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 6 和地下水集水箱 7, 所述雨水箱 6、 地下 水集水箱 7 以及楼体 1 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 楼体 1 的下部设置有供气 通道 40 和分配通气通道 42, 且所述楼体 1 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 需高于楼体 1 外部气压 ; 所述供气通道 40 用于上部进气设施的检修或春秋两季不需温度调节时的通风, 且供气通道 40 上设置有开闭装置 ; 楼体 1 的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舱 24, 防偏平衡配 载舱 24 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 39、 污水净化装置 22 和沼气池 23, 所述重力调节舱 39 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 41, 并且所述重力调节舱 39 用于本楼体 1 和其它多个楼体 组合时调节单个楼体 1 高度, 使其和其它楼体 1 高度保持一致, 防止上方的高架路面不平现 象的产生 ; 楼体 1 内设置有废料排泄管 18 直通沼气池 23, 且沼气池 23 还设置有直通植被 层, 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 ; 所述楼体 1 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 每间 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 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 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 和动力进气装置, 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 6 顶部的排气管 2, 排气管 2 为下端直径大 于上端直径的管体, 安装时, 将上端直径较小的一端插入上层排气管 2 直径较大的一端, 插 入深度以能防止烟气返流为准, 且直径较小一端与上层管之间留有间隙并通过支架固定, 以利于烟气流通 ; 所述楼体 1 下部为密封空间, 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载井 38 和雨水收集井 11, 并且压载井 38 和雨水收集井 11 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 楼体 1 浮于 压载井 38 内的水上, 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 并且通过设置在压载井 38 上的减 震平衡装置 12 抵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 所述楼体 1 与压载井 38 的内壁以 及底部之间的间隙能防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 1 与压载井 38 的碰撞 ; 所述压载井 38 底部设置弧形底板 19, 所述楼体 1 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 38 上的旋转驱动装置 14 进行 旋转驱动, 并且楼体 1 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通道 13 ; 所述进气通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 3, 进 风口 3 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以及风机 4, 进气通道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水集水箱 7 的地下 水排水管 21 和地下水抽水管 34, 所述地下水抽水管 34 将地下水抽入地下水集水箱 7 内, 同时, 地下水排水管 21 经过排水换热器将进气孔内的空气进行加温或冷却, 实现空气温度 调节作用, 冬暖夏凉作用 ; 所述雨水箱 6 内设置有抽取植被层积水的雨水抽水装置 17 以及 向植被层灌溉的灌溉水管 16, 所述植被层内设置有冷却水排管组, 夏天时高温高湿的环境 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这时可以通过风扇对准内有地下冷水循环的排管组, 送风, 这时高温高 湿空气中的水汽被排管组冷却凝结成水滴滴下, 这时既降低了温度又降低了湿度, 同时风 机为同方向吹风, 可带动整个植被层的通风循环, 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又不担心水资 源的流失 ; 由于植被层为盆地形, 从而有利于机械化操作 ; 所述雨水箱 6 内还设置有连通雨 水收集井 11 排水发电的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 10 以及连通雨水收集井 11 对雨水箱 6 进行 补水的抽水装置 15 ; 所述植被层可以为多层结构, 植被上方设置有观光层, 并且在植被层 最顶层设置有保温膜或玻璃, 保温膜或玻璃上设置有金属融雪丝, 金属融雪丝可以在冬季时能够防止雪灾, 夏季时可以防止冰雹将保温膜或玻璃压坏, 并能够防止鸟类等小动物的 破坏 ; 所述楼体 1 顶部设置有防护栏 8, 雨水箱 6 顶部设置有防护栏 5 ; 为了方便操作, 所述 弧形底板 9 以及沼气池 23 上设置有操作阀门 20 ; 如图 4 所示, 所述房间内壁及顶部设置有 进气通道 25 连通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 和设置在房间内壁上的进气口 27, 进气口 27 与楼 体 1 中间部位的进气通道和外层的分配通气通道 42 相通 ; 所述房间底部及墙壁上设置有配 气装置 28, 配气装置 28 外部分别设置透气底板 29 和透气墙 35 ; 楼体 1 外部的空气从独立 通风装置进风口 9 进入进气通道 25, 进风通道内的空气从进风口 27 内进入, 通过配气装置 28 以及设置在墙壁和地板上的透气墙 25 和透气地板 29 进入房间内 ; 若房间内发生火灾, 烟雾会沿房间的斜顶进入墙壁的排气管 2 内, 快速排除烟雾, 同时也起到通风效果 ; 所述进 气口 27 外部设置有能够闭合的进气口活动插板 26, 通过进气口活动插板 26 可以将进气口 27 封住, 并且房间顶部设置有喷淋系统 31, 用于灭火, 房间的外墙上设置有窗户 30 ; 如图 3 所示, 所述防偏平衡配载舱 24 内至少可以分为两间独立密封舱, 并设置有能够调配其各舱 内部重量的装置 ; 当楼体 1 发生倾斜时, 将倾斜部分的水抽入另外的密封舱内, 保持楼体 1 的平衡。所述楼体 1 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板和风力发电机, 利用风能和光能进行发电, 平时 剩余的电量可以将雨水池的雨水抽到楼顶的雨水箱 6, 当没风没光时, 开启阀门, 驱动水轮 发电机进行发电, 达到节能减排环保作用。 实施例一 : 如图 5 所示, 中间部位为较大的楼体 1, 四周环绕相对较小的楼体 1, 通过高架路支架 32 连接固定, 同时它们之间可有适当的活动链接装置, 总体呈放射状多环形对称式 ; 所述高架 路支架 32 上设置有相互交叉的公路, 通过进出通道 33 方便人们进出, 所述公路两侧设置有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 ; 高架路支架 32 下方每层都设置成盆地状, 并且在住宅楼层上方设 置成多层植被层, 最上一层设置薄膜或玻璃, 其原理如上述图 2 原理相同, 在此不作详述, 但最上方的高架公路为平面状 ; 所述四周较小的楼体 1 之间设置有浮动支撑载体 37, 用于 在内部施加或排除重力, 保持建筑整体平衡性 ; 所述建筑整体浮于水道 36 内, 使所有楼体 都能一起转动 ; 此时地下水抽水管 34 和地下水排水管 21 可减短到直接提取河道内深层水 进行使用, 浮动支撑载体 37 的内部设计也可采用楼体 1 是原理建造, 关键的也要设计防偏 配载舱 24 和重力调节舱 39。 。
     实施例二 : 将多个楼体 1 组合成多行并列式结构状, 通过支架连接固定。
     当建筑置于海中或其它水体时, 可以直接将楼体 1 置于水中, 用高架路支架 32 将 其固定, 并设置驱动装置, 使楼体能够单独转动, 无需雨水收集井 11 和压载井 38。
     本建筑的水上部分可以是多种方式的建造, 包括常见的普通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 :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 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18332A43申请公布日20120627CN102518332ACN102518332A21申请号201110452317522申请日20111230E04H9/00200601E04H9/02200601E04H9/16200601E04B1/346200601B63B35/44200601E03B3/02200601A01G25/00200601A01G1/00200601A01G13/02200601A01G13/0420060171申请人昆山市顺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地址215332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宝家丽公寓5号楼2301室72发明人张维中74专利代理。

2、机构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32211代理人王凌霄54发明名称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包括楼体,楼体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和地下水集水箱,楼体浮于压载井内的水上,并通过设置在压载井上的减震平衡装置抵抗冲击以及保持平衡,所述楼体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上的旋转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楼体外设置方便进出的通道。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能够浮于水上,能够旋转,可以抵抗地震、水灾、旱灾、风灾、火灾等,并且能够预防生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资源节约方面能够大幅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另外通过本。

3、技术的组合能够在现有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创造出比现有住宅更优越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环境,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2页21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楼体(1),楼体(1)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6)和地下水集水箱(7),雨水箱(6)的顶部呈漏斗状通向雨水箱(6)内部,并且所述雨水箱(6)、地下水集水箱(7)以及楼体(1)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楼体(1)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通道(40)和分配通气通道(42),。

4、供气通道(40)上设置有开闭装置,所述楼体(1)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舱(24),防偏平衡配载舱(24)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39)、污水净化装置(22)和沼气池(23),所述重力调节舱(39)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41),楼体(1)内还设置有废料排泄管(18)直通沼气池(23),且沼气池(23)还设置有直通植被层,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所述楼体(1)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每间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动力进气装置,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6)顶部的排气管(2),排气管(2)为下端内径大于上端内径。

5、的管体,所述楼体(1)下部为密封空间,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载井(38)和雨水收集井(11),并且压载井(38)和雨水收集井(11)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楼体(1)浮于压载井(38)内的水上,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并且通过设置在压载井(38)上的减震平衡装置(12)抵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所述楼体(1)与压载井(38)的内壁以及底部之间的间隙能防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1)与压载井(38)的碰撞,所述压载井(38)底部设置弧形底板(19),所述楼体(1)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38)上的旋转驱动装置(14)进行旋转驱动,并且楼体(1)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通道(。

6、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3),进风口(3)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以及风机(4),进气通道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水集水箱(7)的地下水排水管(21)和地下水抽水管(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箱(6)内设置有抽取植被层积水的雨水抽水装置(17)以及向植被层灌溉的灌溉水管(16),所述雨水箱(6)内还设置有连通雨水收集井(11)排水发电的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10)以及连通雨水收集井(11)对雨水箱(6)进行补水的抽水装置(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

7、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可以为多层结构,植被上方设置有观光层,并且在植被层最顶层设置有保温膜或玻璃,保温膜或玻璃上设置有金属融雪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顶部设置有防护栏(8),雨水箱(6)顶部设置有防护栏(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底板(9)以及沼气池(23)上设置有操作阀门(2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内壁及顶部设置有进气通道(25)连通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和设置在房间内壁上的进气口(27),进气口(。

8、27)与楼体(1)中间部位的进气通道和外层的分配通气通道(42)相通,且所述楼体(1)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需高于楼体(1)外部气压,所述房间底部及墙壁上设置有配气装置(28),配气装置(28)外部分别设置透气底板(29)和透气墙(35)。权利要求书CN102518332A2/2页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7)外部设置有能够闭合的进气口活动插板(26),房间顶部设置有喷淋系统(31),外墙上设置有窗户(3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平衡配载舱(24)内至少可以分为两间独立密封。

9、舱,并设置有能够调配其各舱内部重量的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由多楼体(1)通过高架路支架(32)、水道(36)、浮动支撑载体(37)以及进出通道(33)组合成放射状多环形对称式或多行并列式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2518332A1/4页4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技术领域0001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背景技术0002自古至今,建筑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但是,目前的建筑大多为固定式地建筑,由于这种建筑本身是固定的,因此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就会容易发生。

10、倒塌现象,危及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0003在中国专利200810031469,专利名称为抗地震抗冲击波抗狂风巨浪房屋中,已知内外墙体为圆柱形或多边柱形,墙体之间通过顶梁柱框架串联成较大的圆柱形或多边柱形,由此构成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楼盘房屋群;这种建筑抗震能比较好,也能浮于水中,但是对于平衡问题以及防火通风和方向性问题上存在明显缺陷,容易发生重量失衡现象。0004在中国专利2008100456822,专利名称为水基或陆基或半浮的房屋及其用途及其可变减震的方法中,涉及防火、防洪、防泥石流等,但是其不具备能驱动房屋朝向的功能,通风功能也也不是很好。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11、能够浮动、转向、防火、通风、预防生物病虫害发生蔓延以及能够大幅度减少能源及水资源消耗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包括楼体,楼体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和地下水集水箱,雨水箱的顶部呈漏斗状通向雨水箱内部,并且所述雨水箱、地下水集水箱以及楼体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楼体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通道分配通气通道,供气通道上设置有开闭装置,所述楼体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舱,防偏平衡配载舱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污水净化装置和沼气池,所述重力调节舱内设置有。

12、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楼体内还设置有废料排泄管直通沼气池,且沼气池还设置有直通植被层,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所述楼体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每间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动力进气装置,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顶部的排气管,排气管为下端内径大于上端内径的管体,所述楼体下部为密封空间,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载井和雨水收集井,并且压载井和雨水收集井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楼体浮于压载井内的水上,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并且通过设置在压载井上的减震平衡装置抵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所述楼体与压载井的内壁以及底。

13、部之间的间隙能防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与压载井的碰撞,所述压载井底部设置弧形底板,所述楼体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上的旋转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并且楼体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说明书CN102518332A2/4页5通道。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以及风机,进气通道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水集水箱的地下水排水管和地下水抽水管。0008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箱内设置有抽取植被层积水的雨水抽水装置以及向植被层灌溉的灌溉水管,所述雨水箱内还设置有连通雨水收集井排水发电的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以及连通雨水收集井对雨水箱进行补水的抽水装置。0009再进一步地,所述植被层可以。

14、为多层结构,植被上方设置有观光层,并且在植被层最顶层设置有保温膜或玻璃,保温膜或玻璃上设置有金属融雪丝。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楼体顶部设置有防护栏,雨水箱顶部设置有防护栏。0011再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底板以及沼气池上设置有操作阀门。0012再进一步地,所述房间内壁及顶部设置有进气通道连通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和设置在房间内壁上的进气口,进气口与楼体中间部位的进气通道和外层的分配通气通道相通,且所述楼体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需高于楼体外部气压,所述房间底部及墙壁上设置有配气装置,配气装置外部分别设置透气底板和透气墙。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外部设置有能够闭合的进气口活动插板,房间顶部。

15、设置有喷淋系统,外墙上设置有窗户。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防偏平衡配载舱内至少可以分为两间独立密封舱,并设置有能够调配其各舱内部重量的装置。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由多楼体通过高架路支架、水道、浮动支撑载体以及进出通道组合成放射状多环形对称式或多行并列式结构。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能够浮于水上,能够旋转,可以抵抗地震、水灾、旱灾、风灾、火灾等,并且能够预防生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资源节约方面能够大幅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另外通过本技术的组合能够在现有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创造出比现有住宅更优越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环境,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16、。0017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8图1是本发明结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防偏平衡配载舱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房间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0019图中1、楼体;2、排气管;3、进风口;4、风机;5、护栏;6、雨水箱;7、地下水集水箱;8、护栏;9、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10、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11、雨水收集井;12、减震平衡装置;13、通道;14、旋转驱动装置;15、抽水装置;16、灌溉水管;17、雨水抽水装置;18、废料排泄管;19、弧形底板;20、操作阀门;21、地下水排水管;22、污水净化装置;23、沼气池。

17、;24、防偏平衡配载舱;25、进气通道;26、进气口活动插板;27、进气口;28、配气装置;29、透气底板;30、窗户;31、喷淋系统;32、高架路支架;33、进出通道;34、地下水抽水管;35、透气墙;36、水道;37、浮动支撑载体;38、说明书CN102518332A3/4页6压载井;39、重力调节舱;40、供气通道;41、进气管;42、分配通气通道。00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图1、图2所示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包括楼体1,为了防止漏水,所述楼体1水下部位可以设置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金属壳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外部包裹金属壳体的混。

18、合结构等,只要能保证强度及密封性都可;楼体1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6和地下水集水箱7,所述雨水箱6、地下水集水箱7以及楼体1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楼体1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通道40和分配通气通道42,且所述楼体1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需高于楼体1外部气压;所述供气通道40用于上部进气设施的检修或春秋两季不需温度调节时的通风,且供气通道40上设置有开闭装置;楼体1的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舱24,防偏平衡配载舱24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39、污水净化装置22和沼气池23,所述重力调节舱39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41,并且所述重力调节舱3。

19、9用于本楼体1和其它多个楼体组合时调节单个楼体1高度,使其和其它楼体1高度保持一致,防止上方的高架路面不平现象的产生;楼体1内设置有废料排泄管18直通沼气池23,且沼气池23还设置有直通植被层,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所述楼体1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每间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动力进气装置,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6顶部的排气管2,排气管2为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的管体,安装时,将上端直径较小的一端插入上层排气管2直径较大的一端,插入深度以能防止烟气返流为准,且直径较小一端与上层管之间留有间隙并通过支架固定,以利于烟气流通。

20、;所述楼体1下部为密封空间,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载井38和雨水收集井11,并且压载井38和雨水收集井11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楼体1浮于压载井38内的水上,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并且通过设置在压载井38上的减震平衡装置12抵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所述楼体1与压载井38的内壁以及底部之间的间隙能防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1与压载井38的碰撞;所述压载井38底部设置弧形底板19,所述楼体1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38上的旋转驱动装置14进行旋转驱动,并且楼体1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通道13;所述进气通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3,进风口3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以及风机4,进气通。

21、道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水集水箱7的地下水排水管21和地下水抽水管34,所述地下水抽水管34将地下水抽入地下水集水箱7内,同时,地下水排水管21经过排水换热器将进气孔内的空气进行加温或冷却,实现空气温度调节作用,冬暖夏凉作用;所述雨水箱6内设置有抽取植被层积水的雨水抽水装置17以及向植被层灌溉的灌溉水管16,所述植被层内设置有冷却水排管组,夏天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对植物的生长不利,这时可以通过风扇对准内有地下冷水循环的排管组,送风,这时高温高湿空气中的水汽被排管组冷却凝结成水滴滴下,这时既降低了温度又降低了湿度,同时风机为同方向吹风,可带动整个植被层的通风循环,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不担心水资源的。

22、流失;由于植被层为盆地形,从而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所述雨水箱6内还设置有连通雨水收集井11排水发电的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10以及连通雨水收集井11对雨水箱6进行补水的抽水装置15;所述植被层可以为多层结构,植被上方设置有观光层,并且在植被层最顶层设置有保温膜或玻璃,保温膜或玻璃上设置有金属融雪丝,金属融雪丝可以在冬季说明书CN102518332A4/4页7时能够防止雪灾,夏季时可以防止冰雹将保温膜或玻璃压坏,并能够防止鸟类等小动物的破坏;所述楼体1顶部设置有防护栏8,雨水箱6顶部设置有防护栏5;为了方便操作,所述弧形底板9以及沼气池23上设置有操作阀门20;如图4所示,所述房间内壁及顶部设置有进气。

23、通道25连通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和设置在房间内壁上的进气口27,进气口27与楼体1中间部位的进气通道和外层的分配通气通道42相通;所述房间底部及墙壁上设置有配气装置28,配气装置28外部分别设置透气底板29和透气墙35;楼体1外部的空气从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进入进气通道25,进风通道内的空气从进风口27内进入,通过配气装置28以及设置在墙壁和地板上的透气墙25和透气地板29进入房间内;若房间内发生火灾,烟雾会沿房间的斜顶进入墙壁的排气管2内,快速排除烟雾,同时也起到通风效果;所述进气口27外部设置有能够闭合的进气口活动插板26,通过进气口活动插板26可以将进气口27封住,并且房间顶部设置有喷淋。

24、系统31,用于灭火,房间的外墙上设置有窗户30;如图3所示,所述防偏平衡配载舱24内至少可以分为两间独立密封舱,并设置有能够调配其各舱内部重量的装置;当楼体1发生倾斜时,将倾斜部分的水抽入另外的密封舱内,保持楼体1的平衡。所述楼体1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板和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和光能进行发电,平时剩余的电量可以将雨水池的雨水抽到楼顶的雨水箱6,当没风没光时,开启阀门,驱动水轮发电机进行发电,达到节能减排环保作用。0021实施例一如图5所示,中间部位为较大的楼体1,四周环绕相对较小的楼体1,通过高架路支架32连接固定,同时它们之间可有适当的活动链接装置,总体呈放射状多环形对称式;所述高架路支架32上。

25、设置有相互交叉的公路,通过进出通道33方便人们进出,所述公路两侧设置有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高架路支架32下方每层都设置成盆地状,并且在住宅楼层上方设置成多层植被层,最上一层设置薄膜或玻璃,其原理如上述图2原理相同,在此不作详述,但最上方的高架公路为平面状;所述四周较小的楼体1之间设置有浮动支撑载体37,用于在内部施加或排除重力,保持建筑整体平衡性;所述建筑整体浮于水道36内,使所有楼体都能一起转动;此时地下水抽水管34和地下水排水管21可减短到直接提取河道内深层水进行使用,浮动支撑载体37的内部设计也可采用楼体1是原理建造,关键的也要设计防偏配载舱24和重力调节舱39。0022实施例二将多个。

26、楼体1组合成多行并列式结构状,通过支架连接固定。0023当建筑置于海中或其它水体时,可以直接将楼体1置于水中,用高架路支架32将其固定,并设置驱动装置,使楼体能够单独转动,无需雨水收集井11和压载井38。0024本建筑的水上部分可以是多种方式的建造,包括常见的普通结构。0025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2518332A1/4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518332A2/4页9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518332A3/4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2518332A104/4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2518332A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