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13779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11483.6

申请日:

2012.01.16

公开号:

CN102518364A

公开日:

2012.06.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6B 3/2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吴光兴变更后权利人:吴青洋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21700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陕西街96号2栋2单元611室变更后权利人:621700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江西街52号4幢4单元201室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吴林峻登记生效日:20141225|||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26; E06B3/54; E06B7/16; E05F15/14

主分类号:

E06B3/26

申请人:

吴光兴

发明人:

吴光兴

地址:

621700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陕西街96号2栋2单元61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包括扇结构系统,框体结构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活动扇;位于框体中间的活动扇;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框体结构系统包括外框(96)和内框;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19、17、15)驱动的传动轮副,传动轮副上套有链条(48);链条(48)与活动扇连接;动力结构系统包括连接有驱动轴(35、36、37)的电机(42);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35、36、37)与传动轴(19、17、15)之间的离合器;平衡系统由钢丝绳(79、83)、平衡托(92、93、94)构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包括扇结构系统, 框体结构系统, 传动系 统, 动力结构系统,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 平衡系统, 其中传动系统, 动力结构系统, 手动电动 切换系统, 平衡系统装于框体结构系统中, 其特征在于 : A、 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 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第 I 组活动扇 :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6), 中间的纱网扇 (107), 内侧的防护扇 (108) ; 位于框体中间的第 II 组活动扇, 含外侧的玻璃 扇 (103), 中间的纱网扇 (104), 内侧的防护扇 (105) ; 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 III, 含外侧的 玻璃扇 (100), 中间的纱网扇 (101), 内侧的防护扇 (102) ; 在固定扇 III 的玻璃扇 (100) 与纱网扇 (101) 之间留有间隙, 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 的玻璃扇 (103)、 玻璃扇 (106)、 纱网扇 (104)、 纱网扇 (107) 厚度之和 ; 固定扇 III 的防护扇 (102) 与纱网扇 (101) 之间留有间隙, 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防护扇 (105)、 防护扇 (108) 厚度之和 ; 每扇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 (81) ; 在第 I 组活动扇两侧都装有叉体 (84), 其中玻璃扇 (106) 上的叉体 (84) 与另一扇玻璃 扇 (103) 上的提耳 (81) 钩挂配合, 纱网扇 (107) 上的叉体 (84) 另一扇与纱网扇 (104) 上 的提耳 (81) 钩挂配合, 防护扇 (108) 上的叉体 (84) 与另一扇防护扇 (105) 上的提耳 (81) 钩挂配合 ; 玻璃扇 (106) 两侧与玻璃扇 (103) 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82), 纱网扇 (107) 两 侧与纱网扇 (104) 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82), 防护扇 (108) 两侧与防护扇 (105) 两 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82) ; B、 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 底框板、 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 (96) 和由顶 面板 (95)、 底面板 (99)、 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构成的内框, 外框 (96) 与内框周边之间 留有空腔 ; 扇结构系统装于内框中 ; C、 传动系统包括 : 底框板与底面板 (99) 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 (52), 每根传动轴 (52) 两端都装有链轮 (23) ; 顶框板与顶面板 (95) 之间的空腔的一端由内到外装有三根传动轴 (19、 17、 15), 每根 传动轴 (19、 17、 15) 上装有一个链轮 (23), 空腔的另一端装有三个链轮 (23) ; 位于顶框板处的链轮 (23) 与位于底框板处的另一个链轮 (23) 一一对应构成六对传动 轮副, 每对传动轮副上套有链条 (48), 且其中三对传动轮副位于左边空腔中, 另外三对位于 右边空腔中 ; 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上分别开有镜像对称的长槽孔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构成相应提耳 (81) 的滑动轨道 ; 每对传动轮副上的链条 (48) 与相应的叉体 (84) 连接 ; D、 动力结构系统包括 : 顶框板与顶面板 (95) 之间的空腔中装有三台电机 (42), 每台电 机 (42) 上连接有减速器 (41), 每台减速器 (41) 连接有驱动轴 (35、 36、 37) ; E、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 (35、 36、 37) 与相应的传动轴 (19、 17、 15) 之间的 离合器 ; F、 平衡系统 : 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滑轮架 (78), 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一个滑轮架 2 (80) 与滑轮架 (78) 呈镜像对称, 滑轮架 (78、 80) 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 (87), 每根滑 轮轴 (87) 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 (85), 每件滑轮 (85) 都绕有钢丝绳 (79、 83), 每根钢丝 绳一端连接有平衡托 (92、 93、 94), 另一端与对应的活动扇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连 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其特征在于 : 防护 扇 (102、 105、 108) 由中间留有空腔的两块防弹材料板构成, 两块防弹材料板上错位开有通 风孔。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其特征在于 : 离合 器包括每根驱动轴 (35、 36、 37) 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 (33), 在传动轴 (19、 17、 15) 一端固定 有被动结合子 (31), 链轮 (23) 连接于传动轴 (19、 17、 15) 另一端, 主动结合子 (33) 与被动 结合子 (31) 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 (32) 耦合连接, 装在边框板上的手动电动切换锁 (7、 10、 13), 装在边框板上的与手动电动切换锁 (7、 10、 13) 配合的拨叉杆 (14、 16、 18), 与钢珠 (32) 配合的拨叉 (27)。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其特征在于 : 减速 器 (41) 与驱动轴 (35、 36、 37) 之间连接有软轴 (4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其特征在于 : 在扇结构系统和框体结构系统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系统, 密封结构系统包括在活动扇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和固定扇 (100、 101、 102) 上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111、 121)。

说明书


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建筑领域, 具体为可以用于房屋建筑的门、 窗, 房屋室内柜台窗, 家俱, 展示柜等处的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二、 背景技术
     目前, 国内外的房屋建筑 ( 住房、 公务楼、 饭店、 商业楼、 商务楼、 仓库及符合房屋 建筑标准的其他建筑物 ) 所使用的门窗现状是 :
     1、 功能单一。目前房屋建筑的门窗扇页结构虽然具有阻风、 透光功能 ( 如门窗玻 璃); 阻挡蚊蝇、 自然进气功能 ( 如门窗纱 ), 阻人进出功能 ( 如防护栏 ), 遮蔽视线、 保持自 然空气流通功能 ( 门窗帘 ), 但是前述功能是各自分开的, 扇页结构是各自独立安装的, 使 用空间大, 紊乱复杂。
     2、 密封结构不完善。防水、 密封空气对流性能相对弱。
     3、 耐候性弱。门窗扇页结构若采用铝塑材质、 竹木材质、 普通金属材质、 纺织物布 料, 时效期相对短。
     4、 安全隐患。门窗扇页结构中若采用的是普通玻璃板材, 在受外力损坏时产生飞 溅物。门窗扇页结构中的防护栏若采用永久固定式安装, 有突发情况 ( 如遇火灾 ) 时, 不利 于逃生。
     5、 门窗开闭占用的空间大。 若采用扇形开闭方式 ( 平开式或旋转式 ), 所占用的空 间相对大 ; 若采用横向开闭方式 ( 推拉式 ), 所占用的平面面积相对大 ( 开闭量小于 50% )。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设计一种安全性强、 开闭量大的升降式手 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 : 将窗扇设计成至少为上中下三组, 上面一组为固定扇, 下面 的为活动扇, 由动力机构 ( 含手动、 电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切换机构 ) 带动最下面的活动扇 上下移动, 并由最下面的活动扇带动位于中间的活动扇上下移动 ; 每组多扇, 至少含 : 玻璃 扇, 纱网扇, 防护扇 ; 每个活动扇设有相应的配重, 以减轻移动活动扇的负荷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
     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包括扇结构系统, 框体结构系统, 传动系 统, 动力结构系统,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 平衡系统, 其中传动系统, 动力结构系统, 手动电动 切换系统, 平衡系统装于框体结构系统中, 其特征在于 :
     A、 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 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第 I 组活动扇 : 含外侧的玻璃扇, 中 间的纱网扇, 内侧的防护扇 ; 位于框体中间的第 II 组活动扇, 含外侧的玻璃扇, 中间的纱网 扇, 内侧的防护扇 ; 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 III, 含外侧的玻璃扇, 中间的纱网扇, 内侧的防 护扇 ;
     在固定扇 III 的玻璃扇与纱网扇之间留有间隙, 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玻璃扇与纱网扇厚度之和 ; 固定扇 III 的防护扇与纱网扇之间留有间隙, 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 的两防护扇厚度之和 ;
     每扇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 ;
     在第 I 组活动扇两侧都装有叉体, 其中玻璃扇上的叉体与另一扇玻璃扇上的提耳 钩挂配合, 纱网扇上的叉体另一扇与纱网扇上的提耳钩挂配合, 防护扇上的叉体与另一扇 防护扇上的提耳钩挂配合 ;
     活动玻璃扇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活动纱网扇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 件, 防护扇两侧与防护扇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
     B、 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 底框板、 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和由顶 面板、 底面板、 左立板, 右立板构成的内框, 外框与内框周边之间留有空腔 ;
     扇结构系统装于内框中 ;
     C、 传动系统包括 :
     底框板与底面板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 每根传动轴两端都装 有链轮 ;
     顶框板与顶面板之间的空腔的一端由内到外装有三根传动轴, 每根传动轴上装有 一个链轮, 空腔的另一端装有三个链轮 ; 位于顶框板处的链轮与位于底框板处的另一个链轮一一对应构成六对传动轮副, 每对传动轮副上套有链条, 且其中三对传动轮副位于左边空腔中, 另外三对位于右边空腔 中;
     左立板、 右立板上分别开有镜像对称的长槽孔, 构成相应提耳的滑动轨道 ;
     每对传动轮副上的链条与相应的叉体连接 ;
     D、 动力结构系统包括 : 顶框板与顶面板之间的空腔中装有三台电机, 每台电机上 连接有减速器, 每台减速器连接有驱动轴 ;
     E、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与相应的传动轴之间的离合器 ;
     F、 平衡系统 : 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滑轮架, 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一个滑轮架, 两 者呈镜像对称, 滑轮架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 每根滑轮轴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 每件滑轮都绕有钢丝绳, 每根钢丝绳一端连接有平衡托, 另一端与对应的活动扇连接。
     优选地 : 防护扇由中间留有空腔的两块防弹材料板构成, 两块防弹材料板上错位 开有通风孔。
     优选地 : 离合器包括每根驱动轴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 在传动轴一端固定有被动 结合子, 链轮连接于传动轴另一端, 主动结合子与被动结合子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耦合连 接, 装在边框板上的手动电动切换锁, 装在边框板上的与手动电动切换锁配合的拨叉杆, 与 钢珠配合的拨叉。
     优选地 : 减速器与驱动轴之间连接有软轴。
     优选地 : 在扇结构系统和框体结构系统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系统, 密封结构系统包 括在活动扇和固定扇上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当然, 在本发明中, 离合器等零部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见的其它技术手段实 现。链轮可以是皮带轮等多种方式, 相应的链条可以是皮带等。玻璃扇可以是单层或多层 普通玻璃, 也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特殊玻璃。
     同理, 活动扇也完全可以有三组、 四组、 五组乃至更多组。
     上述变换都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所保护的范围的等同替换。
     本发明中 :
     1. 框体结构系统 :
     采用不锈钢板材加工成型, 具有一定的机械力学强度。构成用于容纳整个门窗结 构系统的空间位置。
     2. 采用夹层玻璃板, 加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具有阻风、 透光功能。
     A. 采用不锈钢丝网, 加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具有阻挡蚊蝇、 自然进气功能。
     B. 采用网孔夹层玻璃板 ( 或网孔防弹材料板 ), 加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前片 ;
     C. 采用网孔钢板 ( 或网孔防弹材料板 ), 加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后片 ;
     D. 将扇页结构前片与扇页结构后片进行纵向间距排列、 横向网孔错位排列组 合——具有遮蔽视线、 阻人进出 ( 使用防弹材料板时亦可阻挡子弹 )、 保持自然空气流通功 能。
     3. 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 :
     A. 采用切换锁、 解锁键、 锁紧键、 拨叉、 拨叉杆、 推杆、 滚动轮、 滚动轮轴、 凸轮、 移动 板、 拉簧等机械部件, 配以机械离合式设计, 加工成型为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
     B. 为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别配置一组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 共配置三组。
     C. 与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匹配, 实现在断电状况下完成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 结构系统的手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
     4. 机械结构传动系统 :
     A、 采用链条、 链轮等机械部件, 配以机械式垂直升降梯式开闭设计, 加工成型为机 械结构传动系统。
     B. 为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别配置一组机械结构传动系统, 共配 置三组。
     C. 与动力结构系统匹配, 实现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的电动机械式 行程开闭功能。
     5. 动力结构系统 :
     A. 采用控制单元、 电机组件、 减速器组件, 配以内藏式设计, 加工成型为动力结构 系统。
     B. 为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别配置一组动力结构系统, 共配置三 组。
     C. 与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匹配, 实现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的电动机 械式行程开闭功能。
     6. 平衡系统 :
     A. 采用滑轮、 钢丝绳、 平衡托、 提耳、 叉体等机械部件, 配以梯式开闭设计, 加工成 型为配重平衡系统。
     B. 为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部配置一套平衡系统, 共配置 3 套。
     C. 与机械结构系统相匹配, 实现玻璃扇, 纱网扇, 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的手动行程开闭功能。
     7. 密封结构系统 : 密封组件——具有防水、 防气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
     1、 多功能一体化 : 玻璃扇具有阻风、 透光功能 ; 纱网扇具有阻挡蚊蝇、 自然进气功 能; 防护扇可采用网孔夹层玻璃板 ( 或网孔防弹材料板 ) 与网孔钢板 ( 或网孔防弹材料板 ) 排列组合, 具有既遮蔽视线、 阻人进出 ( 使用防弹材料板时亦可阻挡子弹 ), 又保持自然空 气流通功能 ; 采用机械结构传动系统与动力结构系统匹配实现门窗扇 ( 页 ) 结构系统的电 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 ; 采用手动电动切换 ( 操作 ) 系统与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匹配实现在 断电状况下完成门窗扇页结构系统的手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前述功能集于一体, 实现 了多功能结构一体化, 占用空间小, 美观简洁。
     2、 密封结构完善 : 防水、 门窗关闭后密封空气对流性能相对强。
     3、 耐候性强 : 本发明采用耐蚀金属及玻璃材质, 时效期相对长。
     4、 安全性强 : 本发明采用安全玻璃时, 在受外力损坏时呈蜘蛛网形状, 不产生飞溅 物。门窗扇页结构中的网孔式扇页 ( 防护扇 ) 可开关, 有突发情况 ( 如遇火灾 ) 时, 利于逃 生。 5、 门窗开闭行程占用的空间小 : 本发明采用竖向多叠式开闭方式, 所占用的空间 相对小, 所占用的平面积相对小 ( 开闭量大于 66% )。
     四、 附图说明 :
     图1: 本发明所述多功能门窗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
     图2: 图 1 的 U-U 剖视图 ;
     图3: 图 1 的轴测图 ;
     图4: 图 3 的 V-V 剖视图 ( 多功能门窗全关状态图 ) ;
     图5: 图 4 的 A-A 剖视图 ;
     图6: 图 5 的 S-S 剖视图 ;
     图7: 图 5 的 X 区域手动电动切换总成锁紧状态放大图 ;
     图8: 图 7 的 T-T 剖视图 ;
     图9: 图 5 的 X 区域手动电动切换总成解锁状态放大图 ;
     图 10 : 图 9 的 T1-T1 区域剖视图 ;
     图 11 : 图 5 的 Y 区域放大图 ;
     图 12 : 图 5 的 Z 区域放大图 ;
     图 13 : 图 4 的 B-B 剖视图 ;
     图 14 : 图 4 的 C-C 剖视图 ;
     图 15 : 图 4 的 D-D 剖视图 ;
     图 16 : 图 4 的 F-F 剖视图 ;
     图 17 ; 图 16 的左视图 ;
     图 18 : 第 I、 II 组扇页配重系统展开图 ;
     图 19 : 图 4 的 G-G 剖视图 ;
     图 20 : 图 19 的 J-J 剖视图 ;图 21 : 图 19 的 K-K 剖视图 ; 图 22 : 图 19 的 L-L 剖视图 ; 图 23 : 图 19 的 M-M 剖视图 ; 图 24 : 图 19 的 N-N 剖面图 ; 图 25 : 图 19 的 O-O 剖面图 ; 图 26 : 图 19 的 P-P 视图 ; 图 27 : 图 4 的 E-E 阶梯剖视图 ; 图 28 : 图 3 的 V-V 剖视图 ( 多功能门窗全开状态图 ) ; 图 29 : 图 28 的 E1-E1 阶梯剖视图 ; 图 30 : 固定扇的玻璃扇与左立板、 右立板装配图 ; 图 31 : 图 30 的 V1-V1 剖视图 ; 图 32 : 第 II 组活动扇的玻璃扇与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 ; 图 33 : 图 32 的 V2-V2 剖视图 ; 图 34 : 第 I 组活动扇的玻璃扇与传动系统、 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 ; 图 35 : 图 34 的 V3-V3 剖视图 ;图 36 : 固定扇的纱网扇与左立板、 右立板装配图 ;
     图 37 : 图 36 的 V4-V4 剖视图 ;
     图 38 : 第 I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与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 ;
     图 39 : 图 38 的 V5-V5 剖视图 ;
     图 40 : 第 I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与传动系统、 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 ;
     图 41 : 图 40 的 V6-V6 剖视图 ;
     图 42 : 固定扇的防护扇与左立板、 右立板装配图 ;
     图 43 : 图 42 的 V7-V7 剖视图 ;
     图 44 : 第 II 组活动扇的防护扇与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 ;
     图 45 : 图 44 的 V8-V8 剖视图 ;
     图 46 : 第 I 组活动扇的防护扇与传动系统、 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 ;
     图 47 : 图 46 的 V9-V9 剖视图。
     图 48 : 窗体主视图 ;
     图 49 : 图 48 的 V10-V10 剖视图 ;
     图 50 : 图 17 的 X1 区域放大图 ;
     图 51 : 图 50 的左视图 ;
     图 52 : 图 29 的 Q-Q 视图。
     为了图面能清楚显示相关零部件, 各视图之间的比例各有放大或缩小。
     图中 : 位于框体底部的活动扇为第 I 组活动扇,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6, 中间的纱网 扇 107, 内侧的防护扇 108 ; 位于框体中间的活动扇为第 II 组活动扇,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3, 中间的纱网扇 104, 内侧的防护扇 105 ; 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 III,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0, 中 间的纱网扇 101, 内侧的防护扇 102。
     1 为电源键, 2 为停止键, 3 为玻璃扇开启键, 4 为玻璃扇关闭键, 5 为解锁键, 6 为锁 紧键, 7 为玻璃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8 为纱网扇开启键, 9 为纱网扇关闭键, 10 为纱网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1 为防护扇开启键, 12 为防护扇关闭键, 13 为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4 为活 动扇的玻璃扇的拨叉杆, 15 为活动扇的玻璃扇的轴, 16 为活动扇的纱网扇的拨叉杆, 17 为 活动扇的纱网扇的轴, 18 为活动扇的防护扇的拨叉杆, 19 为活动扇的防护扇的轴, 20 为轴 承座, 21 为轴承, 22 为平键, 23 为链轮, 24 为锥端紧定螺钉, 25 为止退圈, 26 为轴用弹性档 圈, 27 为拨叉, 28 为推力球轴承, 29 为滑套, 30 为圆柱体, 31 为被动结合子, 32 为钢球, 33 为主动结合子, 34 为衬垫, 35 为防护扇的驱动轴, 36 为纱网扇的驱动轴, 37 为玻璃扇的驱动 轴, 38 为联轴器, 39 为平键, 40 为软轴, 41 为减速器, 42 为电机, 43 为底板, 44 为传动轴, 45 为螺钉, 46 为弹性垫圈, 47 为平垫圈, 48 为链条 ( 套筒滚子链条 ), 49 为垫板, 50 为螺钉, 51 为弹性垫圈, 52 为传动轴, 53 为传动轴的轴承座, 54 为轴承, 55 为推杆头, 56 为玻璃扇的推 杆, 57 为纱网扇的推杆, 58 为防护扇的推杆, 59 为护导块, 60 为防护扇的移动板, 61 为滚动 轮, 62 为滚动轮轴, 63 为凸轮, 64 为纱网扇的移动板, 65 为销轴螺钉, 66 为玻璃扇的移动板, 67 为拉簧, 68 为螺钉, 69 为推杆架, 70 为螺钉, 71 为横板, 72 为顶头, 73 为销轴, 74 为轴承, 75 为轴承座, 76 为拨叉定位销, 77 为螺钉, 78 为右滑轮架, 79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钢丝绳, 80 为左滑轮架, 81 为提耳, 82 为柔性连接件 ( 环形链条 ), 83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钢丝绳, 84 为 叉体, 85 为滑轮, 86 为轴承, 87 为滑轮轴, 88 为隔套, 89 为隔套, 90 为隔套, 91 为隔套, 92 为 防护扇的平衡托, 93 为纱网扇的平衡托, 94 为玻璃扇的平衡托, 95 为顶面板, 96 为外框, 97 为左立板, 98 为右立板, 99 为底面板, 100 为固定玻璃扇, 101 为固定纱网扇, 102 为固定防护 扇, 103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玻璃扇, 104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 105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 防护扇, 106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玻璃扇, 107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 108 为第 I 组活动扇 的防护扇, 109 为包边, 110 为角铁, 111 为 U 形橡胶条, 112 为沉头螺钉, 113 为夹层玻璃板, 114 为不锈钢丝网, 115 为纱网扇固定框, 116 为纱网扇固定框, 117 为铆钉, 118 为厚型角铁, 119 为前片, 120 为后片, 121 为 U 形橡胶条, 122 为防护扇隔垫框, 123 为面板, 124 为压板, 125 为固定防护扇安装凸台, 126 为固定纱网扇安装凸台, 127 为固定玻璃扇安装凸台, 128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防护扇安装槽, 129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防护扇安装槽, 130 为第 II 组纱 网扇的防护扇安装槽, 131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安装槽, 132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玻璃扇 安装槽, 133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安装槽。 五、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当然, 下列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进一步 解释本发明,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 1 到图 52 所示, 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 包括扇结构系统, 框 体结构系统, 传动系统, 动力结构系统,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 平衡系统, 其中传动系统, 动力 结构系统,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 平衡系统装于框体结构系统中, 其特征在于 :
     A、 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 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第 I 组活动扇 :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6, 中间的纱网扇 107, 内侧的防护扇 108 ; 位于框体中间的第 II 组活动扇, 含外侧的玻璃 扇 103, 中间的纱网扇 104, 内侧的防护扇 105 ; 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 III,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0, 中间的纱网扇 101, 内侧的防护扇 102 ;
     在固定扇 III 的玻璃扇 100 与纱网扇 101 之间留有间隙, 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 的玻璃扇 103、 玻璃扇 106、 纱网扇 104、 纱网扇 107 厚度之和 ; 固定扇 III 的防护扇 102 与纱网扇 101 之间留有间隙, 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防护扇 105、 防护扇 108 厚度之和 ;
     每扇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 81 ;
     在第 I 组活动扇两侧都装有叉体 84, 其中玻璃扇 106 上的叉体 84 与另一扇玻璃扇 103 上的提耳 81 钩挂配合, 纱网扇 107 上的叉体 84 另一扇与纱网扇 104 上的提耳 81 钩挂 配合, 防护扇 108 上的叉体 84 与另一扇防护扇 105 上的提耳 81 钩挂配合 ;
     玻璃扇 106 两侧与玻璃扇 103 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82, 纱网扇 107 两侧与 纱网扇 104 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82, 防护扇 108 两侧与防护扇 105 两侧分别连接有 柔性连接件 82 ;
     B、 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 底框板、 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 96 和由 顶面板 95、 底面板 99、 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构成的内框, 外框 96 与内框周边之间留有空腔 ;
     扇结构系统装于内框中 ;
     C、 传动系统包括 :
     底框板与底面板 99 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 52, 每根传动轴 52 两端都装有链轮 23 ;
     顶框板与顶面板 95 之间的空腔的一端由内到外装有三根传动轴 19、 17、 15, 每根 传动轴 19、 17、 15 上装有一个链轮 23, 空腔的另一端装有三个链轮 23 ;
     位于顶框板处的链轮 23 与位于底框板处的另一个链轮 23 一一对应构成六对传动 轮副, 每对传动轮副上套有链条 48, 且其中三对传动轮副位于左边空腔中, 另外三对位于右 边空腔中 ;
     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上分别开有镜像对称的长槽孔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构成相应提耳 81 的滑动轨道 ;
     每对传动轮副上的链条 48 与相应的叉体 84 连接 ;
     D、 动力结构系统包括 : 顶框板与顶面板 95 之间的空腔中装有三台电机 42, 每台电 机 42 上连接有减速器 41, 每台减速器 41 连接有驱动轴 35、 36、 37 ;
     E、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 35、 36、 37 与相应的传动轴 19、 17、 15 之间的 离合器 ;
     F、 平衡系统 : 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滑轮架 78, 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一个滑轮架 80 与滑轮架 78 呈镜像对称, 滑轮架 78、 80 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 87, 每根滑轮轴 87 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 85, 每件滑轮 85 都绕有钢丝绳 79、 83, 每根钢丝绳一端连接有平 衡托 92、 93、 94, 另一端与对应的活动扇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连接。
     防护扇 102、 105、 108 由中间留有空腔的两块防弹材料板构成, 两块防弹材料板上 错位开有通风孔。
     离合器包括每根驱动轴 35、 36、 37 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 33, 在传动轴 19、 17、 15 一 端固定有被动结合子 31, 链轮 23 连接于传动轴 19、 17、 15 另一端, 主动结合子 33 与被动结 合子 31 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 32 耦合连接, 装在边框板上的手动电动切换锁 7、 10、 13, 装在 边框板上的与手动电动切换锁 7、 10、 13 配合的拨叉杆 14、 16、 18, 与钢珠 32 配合的拨叉 27。
     减速器 41 与驱动轴 35、 37 之间连接有软轴 40。
     在扇结构系统和框体结构系统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系统, 密封结构系统包括在活动 扇 103、 104、 106、 107, 固定扇 100、 101 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111, 活动扇 108、 105, 固定扇 102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121。
     实际样品设计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 :
     外框 96 顶框板左侧内, 由室外至室内方向, 第一根轴为活动扇的玻璃扇传动轴 44, 第二根轴为活动扇的纱网扇传动轴 44, 第三根轴为活动扇的防护扇传动轴 44( 见图 12)。
     外框 96 底框板内, 由室外至室内方向, 第一根轴为活动扇的玻璃扇传动轴 52, 第 二根轴为活动扇的纱网扇传动轴 52, 第三根轴为活动扇的防护扇传动轴 52( 见图 14)。
     部分零件编号、 作用、 装配、 连接说明 :
     1) 切换锁 7、 10、 13 是手动、 电动的通断开关, 装在面板 123 上 ( 见图 3)。
     2) 推力球轴承 28 装在离合器上, 为减少滑套 29 与拨叉 27 的摩擦。
     3) 止退圈 25 为防止锥端紧定螺钉 24 松动 ( 见图 7)。
     4) 滑套 29 装在活动扇的防护扇的轴 19、 纱网扇的轴 17、 玻璃扇的轴 15 上, 用于移 动圆柱体 30 并同步移动钢球 32 的位置 ( 见图 7)。
     5) 钢球 32 进入主动结合子 33 和被动结合子 31 之间构成偶合连接, 退出则传动路 线断开 ( 见图 7)。 6) 软轴 40 为完成两件不同心轴的扭矩传递, 用于减速器 41 与传动轴 35、 36、 37 之 间的链接 ( 见图 11)。
     7) 套筒滚子链条 48 为传动副传递动力 ( 见图 15)。
     8) 推杆头 55 为利用斜面移动拨叉杆 ( 见图 8)。
     9) 玻璃扇的推杆 56 为移动活动扇的玻璃扇的拨叉杆 14( 见图 24)。
     10) 纱网扇的推杆 57 为移动活动扇的纱网扇的拨叉杆 16( 见图 25)。
     11) 防护扇的推杆 58 为移动活动扇的防护扇的拨叉杆 18( 见图 26)。
     12) 护导块 59 构成推杆轨道, 保证推杆运动精度 ( 见图 19)。
     13) 防护扇的移动板 60 为移动防护扇的推杆 58, 移动板 60 焊接有凸轮 63( 见图 19)。
     14) 纱网扇的移动板 64 为移动纱网扇的推杆 57, 移动板 64 焊接有凸轮 63( 见图 19)。
     15) 玻璃扇的移动板 66 为移动玻璃扇的推杆 56, 移动板 66 焊接有凸轮 63( 见图 19)。
     16) 滚动轮 61 为减少推杆与凸轮 63 的摩擦力 ( 见图 19)。
     17) 销轴螺钉 65 为移动板的滑动轨道, 保证移动板的运动精度 ( 见图 19)。
     18) 拉簧 67 为移动板复位储备弹力能 ( 见图 19)。
     19) 横板 71 与移动板焊固, 延伸移动板便于同切换锁配合 ( 见图 21)。
     20) 钢丝绳 79 两端环形圈连接在第 II 组活动扇上的提耳 81 上, 汇合处的平衡点 与对应的平衡托连接 ( 见图 32), 种类为 8 字形千斤绳。
     21) 钢丝绳 83 两端环形圈连接在第 I 组活动扇上的叉体 84 上, 汇合处的平衡点与 对应的平衡托连接 ( 见图 34), 种类为 8 字形千斤绳。
     22) 提耳 81 为牵引活动扇作升降移动的连接体 ( 见图 18)。每件活动扇页两侧包 边 109 的较上部位各装一件。
     23) 叉体 84 为使第 I 组活动扇钩挂第 II 组活动扇的连接体 ( 见图 29)。仅在第 I 组活动扇两侧提耳 81 上装有一件叉体 84。装在提耳 81 上的叉体 84 另外有三个通孔, 上 通孔仅与钢丝绳 83 连接, 中通孔与环形链条 82 连接, 下通孔用于固定套筒滚子链条 48( 见 图 50、 图 51)。
     24) 环形链条 82 为第 I 组活动扇与第 II 组活动扇之间的柔性约束 ( 见图 17)。
     25) 隔套 88、 89、 90、 91 将滑轮按要求区隔定位 ( 见图 16)。
     26) 角铁 110 连接玻璃扇、 纱网扇包边 ( 见图 30、 图 36)
     27) 厚型角铁 118 连接防护扇包边 ( 见图 42)。
     28) 纱网扇固定框 115 为将纱网铆固于一体的金属框 ( 见图 37)。
     29) 防护扇隔垫框 122 为将前片、 后片隔有空穴的金属框 ( 见图 43)。
     扇结构系统按移动范围分为三组 ( 见图 2), 包括 : 位于框体底部的第 I 组活动扇,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6, 中间的纱网扇 107, 内侧的防护扇 108。位于框体中间的第 II 组活动 扇, 含外侧的玻璃扇 103, 中间的纱网扇 104, 内侧的防护扇 105。 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 含 外侧的玻璃扇 100, 中间的纱网扇 101, 内侧的防护扇 102。 每个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 81。玻璃扇 103、 中间的纱网扇 104、 内侧的防护扇 105 的提耳用于连接平衡托和环形链条, 玻璃扇 106, 中间的纱网扇 107, 内侧的防护扇 108 的提耳用于连接平衡托、 环形链条和叉体 84, 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 底框板、 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 96, 由顶面 板 95、 底面板 99、 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构成的内框, ( 见图 48), 面板 123 组成。
     活动扇 I、 活动扇 II、 固定扇的宽度均占上边的顶面板 95 与下边的底面板 99 之间 的距离的三分之一, 加上重叠量 ( 见图 27) ;
     底框板与底面板 99 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 52, 每根传动轴上 装有传动轮 23 ; 顶框板与顶面板 95 之间的空腔的左端也装有三根传动轴 44, 每根传动轴上 装有传动轮 23 ;
     位于顶框板上的传动轮 23 与位于底框板上的另一个传动轮 23 一一对应构成至少 三对传动轮副 ( 见图 15) ;
     传动结构系统包括装于每对传动轮副上的传送带 48( 套筒滚子链条 ), 每根传送 带 48 上连接有一件叉体 84, 每件叉体 84 装在玻璃扇 106、 纱网扇 107、 防护扇 108 的提耳 81 上 ( 见图 27) ;
     手动电动切换结构系统包括 : 一个边框板上部由内到外固定有三套手动电动切换 装置, 位于一个边框板上与传动结构系统的传动轴一一对应。
     动力结构系统包括 : 在装有传动轴的顶框板上有三台电机 42, 每台电机 42 上连接 有减速器 41, 每台减速器 41 上连接有传动驱动轴 35 或 36、 37( 见图 11)。其中两台减速 器 41 与驱动轴 35 或 36、 37 之间连接有软轴 40。驱动轴 35、 36、 37 另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 33( 见图 7)。
     每根驱动轴 35 或 36、 37 与相应的传动轴 19、 17、 15 之间通过手动电动切换系统连 接 ( 见图 5、 图 7)。
     在传动轴 19、 17、 15 端部固定有被动结合子 31, 另一端装有链轮 23( 见图 7) ;
     主动结合子 33 与被动结合子 31 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 32 耦合连接 ( 见图 7)。
     手动电动切换系统作用是改变离合器内钢珠 32 的位置, 使离合器耦合或断开。包 括装在面板 123 上的手动电动切换锁 7、 10、 13( 见图 3), 装在边框板上的拨叉杆 14、 16、 18, 拨叉 27( 见图 7), 移动板 60、 64、 66, 固定有推杆 56、 57、 58, 推杆头 55, 滚动轮 61, 滚动轮轴 62, 凸轮 63, 销轴螺钉 65, 拉簧 67, 推杆架 69( 见图 19), 横板 71( 见图 20) 组成。
     平衡系统 : 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一个滑轮架 78( 见图 17), 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 一个滑轮架 80 与图 17 呈镜像对称, 滑轮架 80 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 87, 每根滑轮轴 87 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 85, 由滑轮架 78、 80 构成的铅垂方向同一平面内的四件滑轮共 绕一根钢丝绳与对应的活动扇页和平衡托 92、 93、 94 连接 ( 见图 18)。
     串联在滑轮架 78、 80 上的钢丝绳自然汇合点处紧固对应的平衡托 92、 93、 94。
     在扇结构系统中设有密封结构系统, 密封结构系统包括在活动扇 103、 106, 固定扇 100 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111( 见图 31) ; 活动扇 102、 105、 108, 固定扇 102 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121( 见图 43)。
     U 型橡胶条 121 和 U 型橡条 111 规格大小由夹层玻璃板 113 与前片 119、 后片 120、 防护扇隔垫框 122 组成体的厚度而定。
     下面再结合相关附图, 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为多叠式开闭, 开闭方式为机械式铅垂方向、 同步同向行程。 具体叙述如下: 1、 玻璃扇 106、 103、 100 最好采用夹层玻璃板 ; 纱网扇 107、 104、 101 为最好采用不 锈钢丝网 ; 防护扇 108、 105、 102 为最好采用网孔夹层玻璃板 ( 或网孔防弹材料板 ) 和网孔 钢板 ( 或网孔防弹防弹材料板 )。
     2、 玻璃扇 106、 103、 100 功能为阻风、 透光 ; 纱网扇 107、 104、 101 功能为阻挡蚊蝇、 自然进气 ; 防护扇 108、 105、 102 功能为遮蔽视线, 阻人进出 ( 亦可阻挡子弹 )、 保持自然空 气流通。
     3、 固定扇 100、 101、 102 之间的空腔为玻璃扇 106、 103, 纱网扇 107、 104, 防护扇 108、 105 开启时提供停放位置。
     4、 框体采用不锈钢板材。
     5、 按键实现手动电动切换, 具有最好选用具有自锁功能的电机或减速机 ; 按键实 现在任意位置上各项功能切换的操作。
     本多功能门窗由 : 1、 框体结构系统 ; 2、 扇结构系统 ; 3、 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 ; 4、 机械结构传动系统 ; 5、 动力结构系统 ; 6、 平衡系统 ; 7、 密封结构系统组成。其中 :
     1、 框体结构系统 : 采用两端倒角 45°的边框板加工而成一体为外框 96( 见图 48)。 且按上下左右边框板所在位置各为顶边框版、 左边框板、 右边框板、 底边框板。 在顶边框板、 左边框板、 右边框板上开有长方形的工艺窗孔、 便于安装和检修。外框 96 开有工艺孔和装 有面板 123 的一面置于室内。
     面板 123 用来安装切换锁总成 7、 10、 13 和按钮并作装饰之用 ( 见图 3)。由沉头螺 钉 112 固定在外框 96 面临室内的一面上 ( 见图 49)。面板 123 上安装有 : 电源键 1、 停止键 2、 玻璃扇开启键 3、 玻璃扇关闭键 4、 解锁键 5、 锁紧键 6、 玻璃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7、 纱网扇开 启键 8、 纱网扇关闭键 9、 纱网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0、 防护扇开启键 11、 防护扇关闭键 12、 防 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3。
     内置的顶面板 95、 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底面板 99 和扇页包边 109 均为不锈钢材 质制作, 并都折弯有折边。在其折边由沉头螺钉 112 紧固于外框 96 的螺孔上 ( 见图 49)。
     顶面板 95 用于扇页上包边靠贴 ( 见图 27)。
     左立板 97 装在外框 96 左边框板上, 用沉头螺钉 112 将左立板 97 的折边与外框 96 连固 ; 右立板 98 装在外框 96 右边框板上, 用沉头螺钉 112 将右立板 98 与外框 96 连固, 与 左立板呈镜像对称 ( 见图 49)。左右立板上的凸台和长槽孔作用如下 ( 见图 31) :
     1) 左立板 97 上的凸台 125 与右立板 98 上的凸台 125 之间安装固定防护扇 102( 见 图 13、 图 42) ;
     2) 左立板 97 上的凸台 126 与右立板 98 上的凸台 126 之间安装固定纱网扇 101( 见 图 13、 图 36) ;
     3) 左立板 97 上的凸台 127 与右立板 98 上的凸台 127 之间安装固定玻璃扇 100( 见 图 13、 图 30) ;
     4) 左立板 97 上的长槽孔 128 与右立板 98 上的长槽孔 128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防 护扇 105 两边提耳 81 滑动轨道 ;
     5) 左立板 97 上的长槽孔 129 与右立板 98 上的长槽孔 129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防护 扇 108 两边提耳 81 滑动轨道 ;
     6) 左立板 97 上的长槽孔 130 与右立板 98 上的长槽孔 130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纱网 扇 104 两边提耳 81 滑动轨道 ;
     7) 左立板 97 上的长槽孔 131 与右立板 98 上的长槽孔 131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纱 网扇 107 两边提耳 81 滑动轨道 ;
     8) 左立板 97 上的长槽孔 132 与右立板 98 上的长槽孔 132 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玻璃 扇 106 两边提耳 81 滑动轨道 ;
     9) 左立板 97 上的长槽孔 133 与右立板 98 上的长槽孔 133 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玻 璃扇 103 两边提耳 81 滑动轨道 ;
     底面板 99( 见图 27) 上两条沟槽为定位槽, 最外边 ( 即由室外至室内方向 ) 的第 一条沟槽为活动扇 106、 107 定位槽, 内边 ( 即由室外至室内方向 ) 的第二条沟槽为活动扇 108 的定位槽, 以稳定活动扇页定位和起迷宫式密封作用 ( 见图 27)。底面板 99 由沉头螺 钉 112 紧固在外框 96 上。
     2、 扇结构系统 : 设置九扇扇页, 且为水平 ( 前后纵 ) 排列 ( 见图 3、 图 27), 分为三 组, 每组三扇, 其中一组为固定扇, 其余二组为活动扇。第 III 组固定扇在外框 96 内空间顶 部, 第 II 组活动扇在外框 96 内空间的顶部到中间部移动, 第 I 组活动扇在外框 96 内空间 的顶部到底部移动, 即由室外至室内方向, 第一扇为固定扇的玻璃扇 100, 第二扇为第 II 组 活动扇的玻璃扇 103, 第三扇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玻璃扇 106, 第四扇为第 I 组活动扇的纱网 扇 107, 第五扇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 104, 第六扇为固定扇的纱网扇 101, 第七扇为第 I 组活动扇的防护扇 108, 第八扇为第 II 组活动扇的防护扇 105, 第九扇为固定扇的防护扇 102( 见图 29)。
     多功能门窗的九窗扇页, 都采用 4 条两端倒角 45°的包边, 用沉头螺钉 112 将角 铁和包边紧固连接为一体。( 见图 30、 图 32、 图 33、 图 34、 图 36、 图 37、 图 38、 图 40、 图 42、 图 44、 图 46 的局部剖视图 )。高度统一为一种规格尺寸 : 框体内空间的三分之一加两扇页内包边重叠尺寸。厚度有两种规格尺寸 : ①固定扇 102、 活动扇 105、 108 为一种规格尺寸 ; ②其余六扇扇页结构为另一种规格尺寸 ( 见图 13)。宽度有两种规格尺寸 : ①固定扇 100、 101、 102 为一种规格尺寸 ; ②其余六扇活动扇为另一种规格尺寸。九扇扇页组成的构件的 连接方式、 移动方式、 平衡方式、 行程范围细节如下叙述 :
     1) 固定扇 100 由包边 109, 角铁 110, U 型橡胶条 111, 沉头螺钉 112, 夹层玻璃板 113 组成 ( 见图 30、 图 31)。两侧分别与紧固在外框 96 上的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连接由螺 钉 50 紧固在外框 96 内空间的上部, 且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的最外层 ( 见图 27)。
     2) 固定扇 101 由包边 109, 角铁 110, 不锈钢丝网 114、 固定框 115、 116、 铆钉 117 组 成 ( 见图 36、 图 37)。两侧分别与紧固在外框 96 上的左立板 97、 右立板 98 连接由螺钉 50 紧固在外框 96 内空间的上部, 且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的中间位置 ( 见图 27)。
     3) 固定扇 102 由包边 109, 沉头螺钉 112, 厚型角铁 118、 前片 119、 后片 120、 U型 橡胶条 121、 防护扇隔垫框 122 组成 ( 见图 42、 图 43)。两侧分别与紧固在外框 96 上的左立 板 97、 右立板 98 连接由螺钉 50 紧固在外框 96 内空间的上部, 且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的最内 层 ( 见图 27)。
     4) 活动扇 103 扇页结构与固定扇 100 相同。活动扇 103 两侧各加装一件提耳 81。 提耳 81 穿过左、 右立板上的长槽孔 133, 扇页两侧提耳 81 的上通孔分别固定钢丝绳 79 两端 的环形圈。钢丝绳 79 绕在左滑轮架 80 和右滑轮架 78 内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第一件滑轮 85 上所在的同一铅垂面内的四件滑轮 85 上, 钢丝绳 79 其绳体自然汇合点处与平衡托 94 连固 ( 见图 32、 图 33)。提耳 81 下通孔固定环形链条 82。环形链条另一端与活动扇 106 上的叉 体 84 相连接 ( 见图 18)。
     5) 活动扇 106 扇页结构与活动扇 103 相同。两侧各加装一件提耳 81。提耳 81 穿 过左、 右立板上的长槽孔 132, 再在提耳 81 上固定叉体 84。扇页两侧叉体 84 的上通孔分别 固定钢丝绳 83 两端的环形圈。钢丝绳 83 绕在左滑轮架 80、 右滑轮架 78, 即由室外到室内 方向第二件滑轮 85 上所在的同一铅垂面内的四件滑轮 85 上, 钢丝绳 83 其绳体自然汇合点 处与平衡托 94 连固。叉体 84 中通孔与环形链条 82 连结, 与活动扇 103 构成柔性约束, 以 保证定位精度和防盗作用。叉体 84 下通孔与套筒滚子链条 48 连结 ( 见图 34、 图 35)。
     注: 所有的提耳 81、 叉体 84 与钢丝绳 79、 83、 环形链条 82、 套筒滚子链条 48 的连 结状态见局部放大图 50、 图 51。
     所有的提耳 81 与叉体 84 的装配位置见图 27, 钩挂状态见放大图 29、 图 52。
     活动扇 106 右边叉体 84 固定在套筒滚子链条 48 上, 套筒滚子链条 48 与顶框板内 的轴 15 上的链轮 23 和下方与底框板内的传动轴 52 上的链轮 23 相啮合 ( 见图 34、 图 35) 形成环形传动副 ( 见图 15), 且为主传动副。
     活动扇 106 左边叉体 84 固定在套筒滚子链条 48 上, 套筒滚子链条 48 与顶框板内 的传动轴 44 上的链轮 23 和下方与底框板内的传动轴 52 上的链轮 23 相啮合形成环形传动 副 ( 见图 34、 图 35), 且为被动传动副。
     当外框 96 顶框板内的轴 15 上的链轮 23 旋转时, 驱动套筒滚子链条 48 作垂直方向 转动, 带动传动轴 52 两端链轮旋转, 左边被动传动副也随动, 且形成两套套筒滚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同步同向传动, 以带动连接在套筒滚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上的活动扇 106 的升 降移动。扇页全开状态时 ( 见图 28、 图 29), 活动扇 106 上升到与 103 平齐时, 活动扇 106 上的叉体 84 将活动扇 103 上的提耳 81 钩挂 ( 见图 29、 图 52), 同步移动到外框 96 的上部 位置, 与固定扇 100 纵排列对齐, 上包边 109 与顶面板 95 贴平 ( 见图 27)。
     扇页全关状态时 ( 见图 27), 活动扇 106、 103 同步下降到外框 96 内空间中间高度 位置时, 活动扇 103 到位停止下降, 活动扇 106 继续下降至底面板 99 的凹槽中定位 ( 见图 27)。
     活动扇 104 结构与固定扇 101 相同 ( 见图 37)。连接方式与活动扇 103 相同。扇 页两侧提耳 81 的上通孔分别固定钢丝绳 79 两端的环形圈。钢丝绳 79 绕在左滑轮架 80、 右滑轮架 78 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第四件滑轮 85 所在的同一铅垂面的四件滑轮 85 上。钢丝 绳 79 其绳体自然汇合点处与平衡托 93 紧固 ( 见图 38、 图 39), 提耳 81 下通孔固定环形链 条 82, 环形链条 82 另一端与活动扇 107 上叉体 84 相连接 ( 见图 18)。
     活动扇 107 结构与活动扇 104 相同 ( 见图 37、 图 40)。连接方式与活动扇 106 相 同。扇页两侧叉体 84 的上通孔分别固定钢丝绳 83 两端的环形圈。钢丝绳 83 绕在左滑轮 架 80、 右滑轮架 78 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第三件滑轮 85 所在的同一铅垂面的四件滑轮 85 上 ( 见图 41)。钢丝绳 83 其绳体自然汇合点处与另一件平衡托 93 紧固, 叉体 84 的中通孔与 环形链条 82 相连接, 与活动扇 104 构成柔性约束, 以保证定位精度和防盗作用, 叉体 84 下 通孔与套筒滚子链条 48 连接 ( 见图 40、 图 41)。 活动扇 107 右边叉体 84 固定在套筒滚子链条 48 上, 套筒滚子链条 48 与外框 96 顶 框板内的轴 17 上的链轮 23 和底框板内的传动轴 52 上的链轮 23 相啮合 ( 见图 40、 图 41) 形成环形传动副 ( 见图 15), 且为主传动副。
     活动扇 107 左边叉体 84 固定的套筒滚子链条 48 上方与顶框板内的传动轴 44 上 的链轮 23 相啮合。下方与底框板内的传动轴 52 上的链轮 23 相啮合, 形成另一边的套筒滚 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 且为被动传动副。
     当外框 96 顶框板内轴 17 上的链轮 23 旋转时, 驱动套筒滚子链条 48 作垂直方向 转动, 带动传动轴 52 两端链轮旋转, 左边被动传动副也随动, 且形成两套套筒滚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同步同向传动, 以带动连接在套筒滚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上的活动扇 107 的升 降移动。
     扇页全开状态时 ( 见图 28、 图 29), 活动扇 107 上升到与活动扇 104 平齐时, 活动 扇 107 上的叉体 84 将活动扇 104 上的提耳 81 钩挂 ( 见图 29、 图 52), 同步移动到外框 96 的上部位置, 与固定扇 101 纵排列对齐, 上包边 109 与顶面板 95 靠紧 ( 见图 29)。
     扇页全关状态时活动扇总成 107、 104 同步下降到外框 96 中间高度位置时, 活动扇 104 到位停止下降, 活动扇 107 继续下降至底面板 99 的凹槽中定位 ( 见图 27)。
     活动扇 105 结构与固定扇 102 相同 ( 见图 44、 图 43)。连接方式与活动扇 103 相 同。扇页两侧提耳 81 的上通孔分别固定钢丝绳 79 两端的环形圈。钢丝绳 79 绕在左滑轮 架 80、 右滑轮架 78 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第六件滑轮 85 所在的同一铅垂面的四件滑轮 85 上。 钢丝绳 79 其绳体自然汇合点处与平衡托 92 紧固 ( 见图 44、 图 45), 提耳 81 下通孔固定环 形链条 82, 环形链条 82 另一端与活动扇 108 上叉体 84 相连接 ( 见图 18)。
     活动扇 108 结构与活动扇 105 相同 ( 见图 46、 图 43)。连接方式与活动扇 106 相 同。扇页两侧叉体 84 的上通孔分别固定钢丝绳 83 两端的环形圈。钢丝绳 83 绕在左滑轮
     架 80、 右滑轮架 78 由室外到室内方向第五件滑轮 85 所在的同一铅垂面的四件滑轮 85 上 ( 见图 47)。钢丝绳 83 其绳体自然汇合点处与另一件平衡托 92 紧固, 叉体 84 的中通孔与 环形链条 82 相连接, 与活动扇 105 构成柔性约束, 以保证定位精度和防盗作用, 叉体 84 下 通孔与套筒滚子链条 48 连接。
     活动扇 108 右边叉体 84 固定的套筒滚子链条 48 上方与外框 96 顶框板内右侧的 轴 19 上的链轮 23 相啮合, 下方与底框板内的传动轴 52 上的链轮 23 相啮合 ( 见图 46、 图 47) 形成环形传动副 ( 见图 15), 且为主传动副。
     活动扇 108 左边叉体 84 固定的套筒滚子链条 48 上方与顶框板内的传动轴 44 上 的链轮 23 相啮合。下方与底框板内的传动轴 52 上的链轮 23 相啮合, 形成另一边的套筒滚 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 且为被动传动副。
     当外框 96 顶框板内的轴 19 上的链轮 23 旋转时, 驱动套筒滚子链条 48 作垂直方向 转动, 带动传动轴 52 两端链轮旋转, 左边被动传动副也随动, 且形成两套套筒滚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同步同向传动, 以带动连接在套筒滚子链条 48 环形传动副上的活动扇 108 的升 降移动。
     扇页全开状态时 ( 见图 28、 图 29), 活动扇 108 上升到与活动扇 105 平齐时, 活动 扇 108 上的叉体 84 将活动扇 105 上的提耳 81 钩挂 ( 见图 29、 图 52), 同步移动到外框 96 的上部位置, 与固定扇 102 纵排列对齐, 上包边 109 与顶面板 95 靠紧。 活动扇页全关状态时 ( 见图 27), 活动扇 108、 105 同步下降到外框 96 中间高度位 置时, 活动扇 105 到位停止下降, 活动扇 108 继续下降至底面板 99 的凹槽中定位 ( 见图 27)。
     3、 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 : 在机械传动路线中设置通断切换开关, 主要是满足在 断电的状况下, 完成活动扇开或关的操作。
     A. 作用 : ①在电动操作方式时, 按动手动电动切换锁 ( 见图 3) 的锁紧键 6 后, 机 械传动装置发生连接, 电机扭矩经机械传动装置驱动链轮 23 旋转 ( 见图 34、 图 40、 图 46), 致使链条拖动活动扇沿铅垂方向的升降运动, 实现开或关的操作。 ②在手动操作方式时, 按 动手动电动切换锁 ( 见图 3) 的解锁键 5 后, 致使断开机械传动装置中的连接, 实现用手动 方式移动活动扇的操作。
     B. 结构 : 本系统共有三套结构相同的切换装置, 集成在一件推杆架 69 上, 构成一 个组合体, 安装在外框 96 左或右边框板空腔中 ( 见图 19、 图 21、 图 22、 图 23)。由见图 24 中的组件切换活动扇 106、 103 的手动电动操作方式, 由图 25 中的组件切换活动扇 107、 104 的手动电动操作方式, 由图 26 中的组件切换活动扇 108、 105 的手动电动操作方式。
     图 20 所示为护导块 59、 推杆 56、 57、 58 配合的剖视图, 即图 19 的 J-J 剖视图。
     图 21 所示为防护扇的移动板 60、 推杆 56、 57、 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3 所在位置 的剖视图, 即图 19 的 K-K 剖视图。
     图 22 所示为纱网扇的移动板 64、 推杆 56、 纱网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0 所在位置的 剖视图, 即图 19 的 L-L 剖视图。
     图 23 所示为玻璃扇的移动板 66、 玻璃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7 所在位置的剖视图, 即 图 19 的 M-M 剖视图。
     以活动扇 108、 105 的切换装置为例 ( 见图 19)。 切换装置由解锁键 5、 锁紧键 6( 见 图 3)、 手动电动切换锁 13、 拨叉杆 18、 拨叉 27、 滚动轮 61、 滚动轮轴 62、 横板 71、 推杆 58、 推
     杆头 55、 凸轮 63、 销轴螺钉 65、 移动板 60、 拉簧 67、 推杆架 69 组成。
     运作方式将在机械结构传动原理中合并叙述。
     4、 机械结构传动系统 : 将驱动扭矩通过机械装置完成活动扇的直线升降运动。
     A. 结构 : 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和动力结构系统定置 ( 见图 5、 图 6、 图 12、 图 14) 由 轴 15、 17、 19( 见图 7、 图 8)、 轴承座 20、 链轮 23、 锥端紧定螺钉 24、 止退圈 25、 轴用弹性档圈 26、 推力球轴承 28、 滑套 29、 圆柱体 30、 被动结合子 31、 钢球 32、 主动结合子 33、 驱动轴 35、 36、 37( 见图 11)、 联轴器 38( 见图 11)、 平键 39、 软轴 40、 减速器 41、 链条 48、 传动轴 52、 轴 承座 53( 见图 14)、 传动轴 44 组成 ( 见图 12)。
     B. 传动路线 :
     i. 驱动第 I 组活动扇的防护扇 108 机械传动路线 ( 见图 46) :
     右边 : 电机 42 →减速器 41 →软轴 40( 见图 11) →联轴器 38 →驱动轴 35 →主动 结合子 33( 见图 7) →钢珠 32 →被动结合子 31 →平键 22 →轴 19 →链轮 23 →套筒滚子链 条 48( 见 8) →链轮 23 →传动轴 52( 见图 14)。
     左边 : 传动轴 52( 见图 14) →链轮 23 →套筒滚子链条 48 →传动轴 44( 见图 12)。
     ii. 驱动第 I 组活动扇的纱网扇 107 机械传动路线 ( 见图 40) :
     右边 : 电机 42 →减速器 41 →软轴 40( 见图 11) →联轴器 38 →驱动轴 36 →主动 结合子 33( 见图 7) →钢珠 32 →被动结合子 31 →平键 22 →轴 17 →链轮 23 →套筒滚子链 条 48( 见 8) →链轮 23 →传动轴 52( 见图 14)。
     左边 : 传动轴 52( 见图 14) →链轮 23 →套筒滚子链条 48 →传动轴 44( 见图 12)。
     iii. 驱动第 I 组活动扇的玻璃扇 106 机械传动路线 ( 见图 34) :
     右边 : 电机 42 →减速器 41 →软轴 40( 见图 11) →联轴器 38 →驱动轴 37 →主动 结合子 33( 见图 7) →钢珠 32 →被动结合子 31 →平键 22 →轴 15 →链轮 23 →套筒滚子链 条 48( 见 8) →链轮 23 →传动轴 52( 见图 14)。
     左边 : 传动轴 52( 见图 14) →链轮 23 →套筒滚子链条 48 →传动轴 44( 见图 12)。
     C. 机械传动原理 : 由三套组件相同而各自独立运行的机械电气系统控制 : 活动扇 106( 见图 34), 并带动活动扇 103 运动 ; 活动扇 107( 见图 40) 并带动活动扇 104 运动 ; 活动 扇 108( 见图 46) 并带动活动扇 105 运动, 以完成开或关的操作。同时设置了三组各自独立 控制的手动电动的切换装置 ( 见图 19 ~图 26), 以适应在断电状况下完成开或关的操作。 详细叙述如下 ( 电动手动方式都以活动扇 108、 105 为例 ) :
     a) 电动方式 : 键动图 3 中的电源键 1, 系统得电, 再键动图 3 中的防护扇开启键 11, 电机 42 得电, 带动减速器 41 经软轴 40 输出转速为 V : 40-50 转 / 分, 驱动轴 35 转动, 主动 结合子 33 作空转 ( 见图 5、 图 7)。
     如果活动扇 108、 105 此时处于手动状态, 需要切换成电动关窗状态时, 需长按住 图 3 中的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3 上的锁紧键 6, 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键 13 内的顶头 72 伸出 ( 见图 20), 推动与防护扇的移动板 60 焊固一体的横板 71。移动板 60 贴着推杆架 69 的壁面在销轴螺钉 65 上滑行, 同时拉簧 67 被拉伸 ( 为以后解锁储备动能 ), 焊固在移动板 60 上的凸轮 63 使滚动轮 61 在凸轮 63 斜面上滚动至上平面处即制锁点 ( 见图 19)。连接 在滚动轮 61 的防护扇推杆 58 做上升移动, 推杆 58 上的推杆头 55 上的斜面将拨叉杆 18 连 同拨叉 27 作水平方向移动 ( 见图 8), 并拨动离合器总成上的组件滑套 29 将被动结合子 31内的圆柱体 30 位移至钢球 32 推入主动结合子 33 盲孔内, 钢球 32 最高点与主动结合子 33 端面有 h1 的过盈量, 呈键连接, 完成啮合连接 ( 见图 7、 图 8 虚线圆圈处 ), 被动结合子 31 随及旋转, 此时活动扇 108、 105 手动 / 电动切换锁 13 内的顶头 72 已运到到位, 被止退销卡 住, 锁紧键 6 被止退。此时切换操作完成, 按键的手指方可离开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3 上的锁紧键 6。
     扭矩经主动结合子 33、 钢珠 32, 传递被动结合子 31 再经轴 19 带动链轮 23 作主动 旋转。
     活动扇 108、 105 移动至距终点 50mm 时, 电机转速切换至低速, 活动扇以 V = 1m/ min 慢速靠近终点, 停止移动。
     此时, 活动扇 108、 105 处于关闭并锁紧状态 ( 见图 27)。
     b) 手动方式 : 按动图 3 中活动扇 108、 105 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 13 上的解锁键 5, 锁紧键 6 向外弹出, 此时在拉簧 67 拉力作用下, 横板 71、 防护扇的移动板 60、 凸轮 63 向 后复位, 使防护扇的推杆 58 上的滚动轮 61 离开凸轮上平面 ( 自锁点 ) 下降至凸轮 63 的 底点, 推杆 58 上的推杆头 55 下降落至底点, 拨叉杆 14、 拨叉 27 退回到底点, 圆柱体 30、 钢 珠 32 也随之与被动结合子 31 脱离连接, 钢珠 32 的最高点与主动结合子 33 的端面间距为 h2( 见图 9、 图 10)。主动结合子 33 与被动结合子 31 无衔接, 被动结合子 31 停止转动, 活动 扇 108、 105 也停止升降。按动停止键 2( 见图 2), 电机 42 停止转动。此时, 可以用手上推 或下拉来完成活动扇 108、 105 开或关的操作, 而链条 48、 链轮 23、 驱动轴 35、 被动结合子 31 作无载荷被动旋转。
     其余两组机械传动原理同上。
     5、 动力结构系统 : 考虑到电机 42 和减速器 41 构成的机组的体积与外框 96 内的容 积, 将三组机组呈品字形定置 ( 见图 11)。一组在中间, 另两组在其后两旁, 因第一机组、 第 三机组与传动系统的轴 35 和轴 37 的中心偏移, 故配置软轴 40 连结以保证传动的进行。
     6、 平衡系统 : 为了减小动力系统的扭矩等, 多功能窗设置了平衡装置。
     结构 : 在外框 96 左、 右边框板内, 各装有一套结构相同的配重平衡装置 ( 见图 16、 图 17), 每套装置由左滑轮架 80、 右滑轮架 78, 8 字形钢丝绳 79、 83, 提耳 81, 叉体 84, 滑轮 85, 滚动轴承 86, 滑轮轴 87, 隔套 88、 89、 90、 91, 平衡托 92、 93、 94 组成 ( 见图 16、 图 17、 图 18)。
     其连结方式如下所述 : 第 I 组活动扇每件扇页配置了两件提耳 81, 一根 8 字形钢 丝绳 79, 一件平衡托 92、 93、 94。第 II 组活动扇每件扇页配置了两件提耳 81, 两件叉体 84, 一根 8 字形钢丝绳 79, 一件平衡托 92、 93、 94。( 见图 13、 图 52)
     左滑轮架 80 和右滑轮架 78 结构相同, 作用相同, 且互为镜像对称 ( 见图 13)。
     滑轮架内装有上、 下两组滑轮, 滑轮的尺寸和数量相同, 都由不同宽度的隔套隔 离, 使滑轮 85 与门窗扇上的提耳 81 的板体对应。第 II 组活动扇 103、 104、 105 上的钢丝绳 79 与对应的平衡托连接后, 平衡托定置于右边框版空腔内。第 I 组活动扇 106、 107、 108 上 的钢丝绳 83 与对应的平衡托连接后, 平衡托定置于左边框版空腔内。即把 6 件平衡托分为 两边, 每边三件, 相互错开, 避免相互缠绕的现象 ( 见图 16、 图 17)。第 I 组和第 II 组活动 扇页的钢丝绳 83、 79 的串联方式和环形链条 82 的连接方式见展开图 18( 以活动扇页 105、 108 为例 )。7、 密封结构系统 : 活动扇 103、 106, 固定扇 100 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111, 活动扇 108、 105, 固定扇 102 安装有 U 型橡胶条 121( 见图 31、 图 37、 图 43)。
     U 型橡胶条 111 和 U 型橡胶条 121 规格大小由夹层玻璃板 113 的前片 119、 后片 120、 防护扇隔垫框 122 组成的组合体的厚度而定。

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pdf(6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18364A43申请公布日20120627CN102518364ACN102518364A21申请号201210011483622申请日20120116E06B3/26200601E06B3/54200601E06B7/16200601E05F15/1420060171申请人吴光兴地址621700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陕西街96号2栋2单元611室72发明人吴光兴54发明名称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57摘要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包括扇结构系统,框体结构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包括位于框体底。

2、部的活动扇;位于框体中间的活动扇;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框体结构系统包括外框96和内框;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19、17、15驱动的传动轮副,传动轮副上套有链条48;链条48与活动扇连接;动力结构系统包括连接有驱动轴35、36、37的电机42;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35、36、37与传动轴19、17、15之间的离合器;平衡系统由钢丝绳79、83、平衡托92、93、94构成。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7页附图4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7页附图49页1/2页21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包括扇结构系统,框体结构系统,传动系统。

3、,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其中传动系统,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装于框体结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A、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第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06,中间的纱网扇107,内侧的防护扇108;位于框体中间的第I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03,中间的纱网扇104,内侧的防护扇105;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III,含外侧的玻璃扇100,中间的纱网扇101,内侧的防护扇102;在固定扇III的玻璃扇100与纱网扇10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玻璃扇103、玻璃扇106、纱网扇104、纱网扇107厚度之和;固定扇III的防护扇102与纱网。

4、扇10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防护扇105、防护扇108厚度之和;每扇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81;在第I组活动扇两侧都装有叉体84,其中玻璃扇106上的叉体84与另一扇玻璃扇103上的提耳81钩挂配合,纱网扇107上的叉体84另一扇与纱网扇104上的提耳81钩挂配合,防护扇108上的叉体84与另一扇防护扇105上的提耳81钩挂配合;玻璃扇106两侧与玻璃扇103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82,纱网扇107两侧与纱网扇104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82,防护扇108两侧与防护扇105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82;B、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底框板、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96。

5、和由顶面板95、底面板99、左立板97,右立板98构成的内框,外框96与内框周边之间留有空腔;扇结构系统装于内框中;C、传动系统包括底框板与底面板99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52,每根传动轴52两端都装有链轮23;顶框板与顶面板95之间的空腔的一端由内到外装有三根传动轴19、17、15,每根传动轴19、17、15上装有一个链轮23,空腔的另一端装有三个链轮23;位于顶框板处的链轮23与位于底框板处的另一个链轮23一一对应构成六对传动轮副,每对传动轮副上套有链条48,且其中三对传动轮副位于左边空腔中,另外三对位于右边空腔中;左立板97、右立板98上分别开有镜像对称的长槽孔128、12。

6、9、130、131、132、133,构成相应提耳81的滑动轨道;每对传动轮副上的链条48与相应的叉体84连接;D、动力结构系统包括顶框板与顶面板95之间的空腔中装有三台电机42,每台电机42上连接有减速器41,每台减速器41连接有驱动轴35、36、37;E、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35、36、37与相应的传动轴19、17、15之间的离合器;F、平衡系统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滑轮架78,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一个滑轮架权利要求书CN102518364A2/2页380与滑轮架78呈镜像对称,滑轮架78、80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87,每根滑轮轴87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85,每件滑轮85都绕有钢。

7、丝绳79、83,每根钢丝绳一端连接有平衡托92、93、94,另一端与对应的活动扇103、104、105、106、107、10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其特征在于防护扇102、105、108由中间留有空腔的两块防弹材料板构成,两块防弹材料板上错位开有通风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包括每根驱动轴35、36、37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33,在传动轴19、17、15一端固定有被动结合子31,链轮23连接于传动轴19、17、15另一端,主动结合子33与被动结合子31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32耦合连接,装在边框板上的手动电。

8、动切换锁7、10、13,装在边框板上的与手动电动切换锁7、10、13配合的拨叉杆14、16、18,与钢珠32配合的拨叉2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其特征在于减速器41与驱动轴35、36、37之间连接有软轴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其特征在于在扇结构系统和框体结构系统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系统,密封结构系统包括在活动扇103、104、105、106、107、108和固定扇100、101、102上安装有U型橡胶条111、121。权利要求书CN102518364A1/17页4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一、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

9、于房屋建筑领域,具体为可以用于房屋建筑的门、窗,房屋室内柜台窗,家俱,展示柜等处的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二、背景技术0002目前,国内外的房屋建筑住房、公务楼、饭店、商业楼、商务楼、仓库及符合房屋建筑标准的其他建筑物所使用的门窗现状是00031、功能单一。目前房屋建筑的门窗扇页结构虽然具有阻风、透光功能如门窗玻璃;阻挡蚊蝇、自然进气功能如门窗纱,阻人进出功能如防护栏,遮蔽视线、保持自然空气流通功能门窗帘,但是前述功能是各自分开的,扇页结构是各自独立安装的,使用空间大,紊乱复杂。00042、密封结构不完善。防水、密封空气对流性能相对弱。00053、耐候性弱。门窗扇页结构若采用铝塑材质、。

10、竹木材质、普通金属材质、纺织物布料,时效期相对短。00064、安全隐患。门窗扇页结构中若采用的是普通玻璃板材,在受外力损坏时产生飞溅物。门窗扇页结构中的防护栏若采用永久固定式安装,有突发情况如遇火灾时,不利于逃生。00075、门窗开闭占用的空间大。若采用扇形开闭方式平开式或旋转式,所占用的空间相对大;若采用横向开闭方式推拉式,所占用的平面面积相对大开闭量小于50。三、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安全性强、开闭量大的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0009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将窗扇设计成至少为上中下三组,上面一组为固定扇,下面的为活动扇,由动力机构含手动、电动以及它们。

11、之间的切换机构带动最下面的活动扇上下移动,并由最下面的活动扇带动位于中间的活动扇上下移动;每组多扇,至少含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每个活动扇设有相应的配重,以减轻移动活动扇的负荷等。0010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0011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包括扇结构系统,框体结构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其中传动系统,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装于框体结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0012A、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第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中间的纱网扇,内侧的防护扇;位于框体中间的第I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中间的。

12、纱网扇,内侧的防护扇;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III,含外侧的玻璃扇,中间的纱网扇,内侧的防护扇;0013在固定扇III的玻璃扇与纱网扇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玻璃扇说明书CN102518364A2/17页5与纱网扇厚度之和;固定扇III的防护扇与纱网扇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两防护扇厚度之和;0014每扇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0015在第I组活动扇两侧都装有叉体,其中玻璃扇上的叉体与另一扇玻璃扇上的提耳钩挂配合,纱网扇上的叉体另一扇与纱网扇上的提耳钩挂配合,防护扇上的叉体与另一扇防护扇上的提耳钩挂配合;0016活动玻璃扇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活动纱网扇两侧分别连接。

13、有柔性连接件,防护扇两侧与防护扇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0017B、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底框板、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和由顶面板、底面板、左立板,右立板构成的内框,外框与内框周边之间留有空腔;0018扇结构系统装于内框中;0019C、传动系统包括0020底框板与底面板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每根传动轴两端都装有链轮;0021顶框板与顶面板之间的空腔的一端由内到外装有三根传动轴,每根传动轴上装有一个链轮,空腔的另一端装有三个链轮;0022位于顶框板处的链轮与位于底框板处的另一个链轮一一对应构成六对传动轮副,每对传动轮副上套有链条,且其中三对传动轮副位于左边空腔中,另外。

14、三对位于右边空腔中;0023左立板、右立板上分别开有镜像对称的长槽孔,构成相应提耳的滑动轨道;0024每对传动轮副上的链条与相应的叉体连接;0025D、动力结构系统包括顶框板与顶面板之间的空腔中装有三台电机,每台电机上连接有减速器,每台减速器连接有驱动轴;0026E、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与相应的传动轴之间的离合器;0027F、平衡系统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滑轮架,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一个滑轮架,两者呈镜像对称,滑轮架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每根滑轮轴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每件滑轮都绕有钢丝绳,每根钢丝绳一端连接有平衡托,另一端与对应的活动扇连接。0028优选地防护扇由中间留有空腔的两。

15、块防弹材料板构成,两块防弹材料板上错位开有通风孔。0029优选地离合器包括每根驱动轴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在传动轴一端固定有被动结合子,链轮连接于传动轴另一端,主动结合子与被动结合子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耦合连接,装在边框板上的手动电动切换锁,装在边框板上的与手动电动切换锁配合的拨叉杆,与钢珠配合的拨叉。0030优选地减速器与驱动轴之间连接有软轴。0031优选地在扇结构系统和框体结构系统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系统,密封结构系统包括在活动扇和固定扇上安装有U型橡胶条。0032当然,在本发明中,离合器等零部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见的其它技术手段实现。链轮可以是皮带轮等多种方式,相应的链条可以是皮带等。玻璃扇可。

16、以是单层或多层普通玻璃,也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特殊玻璃。说明书CN102518364A3/17页60033同理,活动扇也完全可以有三组、四组、五组乃至更多组。0034上述变换都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所保护的范围的等同替换。0035本发明中00361框体结构系统0037采用不锈钢板材加工成型,具有一定的机械力学强度。构成用于容纳整个门窗结构系统的空间位置。00382采用夹层玻璃板,加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具有阻风、透光功能。0039A采用不锈钢丝网,加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具有阻挡蚊蝇、自然进气功能。0040B采用网孔夹层玻璃板或网孔防弹材料板,加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前片;0041C采用网孔钢板或网孔防弹材料板,加。

17、工成型为扇页结构后片;0042D将扇页结构前片与扇页结构后片进行纵向间距排列、横向网孔错位排列组合具有遮蔽视线、阻人进出使用防弹材料板时亦可阻挡子弹、保持自然空气流通功能。00433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0044A采用切换锁、解锁键、锁紧键、拨叉、拨叉杆、推杆、滚动轮、滚动轮轴、凸轮、移动板、拉簧等机械部件,配以机械离合式设计,加工成型为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0045B为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别配置一组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共配置三组。0046C与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匹配,实现在断电状况下完成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的手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00474机械结构传动系统0048。

18、A、采用链条、链轮等机械部件,配以机械式垂直升降梯式开闭设计,加工成型为机械结构传动系统。0049B为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别配置一组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共配置三组。0050C与动力结构系统匹配,实现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的电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00515动力结构系统0052A采用控制单元、电机组件、减速器组件,配以内藏式设计,加工成型为动力结构系统。0053B为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别配置一组动力结构系统,共配置三组。0054C与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匹配,实现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的电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00556平衡系统0056A采用滑轮、。

19、钢丝绳、平衡托、提耳、叉体等机械部件,配以梯式开闭设计,加工成型为配重平衡系统。0057B为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分部配置一套平衡系统,共配置3套。0058C与机械结构系统相匹配,实现玻璃扇,纱网扇,防护扇扇页结构系统的手动行程说明书CN102518364A4/17页7开闭功能。00597密封结构系统密封组件具有防水、防气性能。006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00611、多功能一体化玻璃扇具有阻风、透光功能;纱网扇具有阻挡蚊蝇、自然进气功能;防护扇可采用网孔夹层玻璃板或网孔防弹材料板与网孔钢板或网孔防弹材料板排列组合,具有既遮蔽视线、阻人进出使用防弹材料板时亦可阻挡子弹,又保持自然空。

20、气流通功能;采用机械结构传动系统与动力结构系统匹配实现门窗扇页结构系统的电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采用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与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匹配实现在断电状况下完成门窗扇页结构系统的手动机械式行程开闭功能。前述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了多功能结构一体化,占用空间小,美观简洁。00622、密封结构完善防水、门窗关闭后密封空气对流性能相对强。00633、耐候性强本发明采用耐蚀金属及玻璃材质,时效期相对长。00644、安全性强本发明采用安全玻璃时,在受外力损坏时呈蜘蛛网形状,不产生飞溅物。门窗扇页结构中的网孔式扇页防护扇可开关,有突发情况如遇火灾时,利于逃生。00655、门窗开闭行程占用的空间小本发明采用竖。

21、向多叠式开闭方式,所占用的空间相对小,所占用的平面积相对小开闭量大于66。四、附图说明0066图1本发明所述多功能门窗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0067图2图1的UU剖视图;0068图3图1的轴测图;0069图4图3的VV剖视图多功能门窗全关状态图;0070图5图4的AA剖视图;0071图6图5的SS剖视图;0072图7图5的X区域手动电动切换总成锁紧状态放大图;0073图8图7的TT剖视图;0074图9图5的X区域手动电动切换总成解锁状态放大图;0075图10图9的T1T1区域剖视图;0076图11图5的Y区域放大图;0077图12图5的Z区域放大图;0078图13图4的BB剖视图;0079图1。

22、4图4的CC剖视图;0080图15图4的DD剖视图;0081图16图4的FF剖视图;0082图17;图16的左视图;0083图18第I、II组扇页配重系统展开图;0084图19图4的GG剖视图;0085图20图19的JJ剖视图;说明书CN102518364A5/17页80086图21图19的KK剖视图;0087图22图19的LL剖视图;0088图23图19的MM剖视图;0089图24图19的NN剖面图;0090图25图19的OO剖面图;0091图26图19的PP视图;0092图27图4的EE阶梯剖视图;0093图28图3的VV剖视图多功能门窗全开状态图;0094图29图28的E1E1阶梯剖视图。

23、;0095图30固定扇的玻璃扇与左立板、右立板装配图;0096图31图30的V1V1剖视图;0097图32第II组活动扇的玻璃扇与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0098图33图32的V2V2剖视图;0099图34第I组活动扇的玻璃扇与传动系统、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0100图35图34的V3V3剖视图;0101图36固定扇的纱网扇与左立板、右立板装配图;0102图37图36的V4V4剖视图;0103图38第I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与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0104图39图38的V5V5剖视图;0105图40第I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与传动系统、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0106图41图40的V6V6剖视图;。

24、0107图42固定扇的防护扇与左立板、右立板装配图;0108图43图42的V7V7剖视图;0109图44第I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与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0110图45图44的V8V8剖视图;0111图46第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与传动系统、配重系统装配图的主视图;0112图47图46的V9V9剖视图。0113图48窗体主视图;0114图49图48的V10V10剖视图;0115图50图17的X1区域放大图;0116图51图50的左视图;0117图52图29的QQ视图。0118为了图面能清楚显示相关零部件,各视图之间的比例各有放大或缩小。0119图中位于框体底部的活动扇为第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

25、06,中间的纱网扇107,内侧的防护扇108;位于框体中间的活动扇为第I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03,中间的纱网扇104,内侧的防护扇105;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III,含外侧的玻璃扇100,中间的纱网扇101,内侧的防护扇102。01201为电源键,2为停止键,3为玻璃扇开启键,4为玻璃扇关闭键,5为解锁键,6为锁紧键,7为玻璃扇手动电动切换锁,8为纱网扇开启键,9为纱网扇关闭键,10为纱网扇手动说明书CN102518364A6/17页9电动切换锁,11为防护扇开启键,12为防护扇关闭键,13为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14为活动扇的玻璃扇的拨叉杆,15为活动扇的玻璃扇的轴,16为活动扇的纱。

26、网扇的拨叉杆,17为活动扇的纱网扇的轴,18为活动扇的防护扇的拨叉杆,19为活动扇的防护扇的轴,20为轴承座,21为轴承,22为平键,23为链轮,24为锥端紧定螺钉,25为止退圈,26为轴用弹性档圈,27为拨叉,28为推力球轴承,29为滑套,30为圆柱体,31为被动结合子,32为钢球,33为主动结合子,34为衬垫,35为防护扇的驱动轴,36为纱网扇的驱动轴,37为玻璃扇的驱动轴,38为联轴器,39为平键,40为软轴,41为减速器,42为电机,43为底板,44为传动轴,45为螺钉,46为弹性垫圈,47为平垫圈,48为链条套筒滚子链条,49为垫板,50为螺钉,51为弹性垫圈,52为传动轴,53为传。

27、动轴的轴承座,54为轴承,55为推杆头,56为玻璃扇的推杆,57为纱网扇的推杆,58为防护扇的推杆,59为护导块,60为防护扇的移动板,61为滚动轮,62为滚动轮轴,63为凸轮,64为纱网扇的移动板,65为销轴螺钉,66为玻璃扇的移动板,67为拉簧,68为螺钉,69为推杆架,70为螺钉,71为横板,72为顶头,73为销轴,74为轴承,75为轴承座,76为拨叉定位销,77为螺钉,78为右滑轮架,79为第II组活动扇的钢丝绳,80为左滑轮架,81为提耳,82为柔性连接件环形链条,83为第I组活动扇的钢丝绳,84为叉体,85为滑轮,86为轴承,87为滑轮轴,88为隔套,89为隔套,90为隔套,91为。

28、隔套,92为防护扇的平衡托,93为纱网扇的平衡托,94为玻璃扇的平衡托,95为顶面板,96为外框,97为左立板,98为右立板,99为底面板,100为固定玻璃扇,101为固定纱网扇,102为固定防护扇,103为第II组活动扇的玻璃扇,104为第I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105为第I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106为第I组活动扇的玻璃扇,107为第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108为第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109为包边,110为角铁,111为U形橡胶条,112为沉头螺钉,113为夹层玻璃板,114为不锈钢丝网,115为纱网扇固定框,116为纱网扇固定框,117为铆钉,118为厚型角铁,119为前片,120为后片,12。

29、1为U形橡胶条,122为防护扇隔垫框,123为面板,124为压板,125为固定防护扇安装凸台,126为固定纱网扇安装凸台,127为固定玻璃扇安装凸台,128为第I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安装槽,129为第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安装槽,130为第II组纱网扇的防护扇安装槽,131为第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安装槽,132为第I组活动扇的玻璃扇安装槽,133为第I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安装槽。五、具体实施方式01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当然,下列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0122如图1到图52所示,一种升降式手动电动多功能一体化门窗,包括扇结构系统,框体结构系统,传动系统。

30、,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其中传动系统,动力结构系统,手动电动切换系统,平衡系统装于框体结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0123A、扇结构系统分为三组,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第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06,中间的纱网扇107,内侧的防护扇108;位于框体中间的第I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03,中间的纱网扇104,内侧的防护扇105;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III,含外侧的玻璃扇100,中间的纱网扇101,内侧的防护扇102;0124在固定扇III的玻璃扇100与纱网扇10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玻璃扇103、玻璃扇106、纱网扇104、纱网扇107厚度之和;固定扇III的防。

31、护扇102与说明书CN102518364A7/17页10纱网扇10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活动扇的防护扇105、防护扇108厚度之和;0125每扇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81;0126在第I组活动扇两侧都装有叉体84,其中玻璃扇106上的叉体84与另一扇玻璃扇103上的提耳81钩挂配合,纱网扇107上的叉体84另一扇与纱网扇104上的提耳81钩挂配合,防护扇108上的叉体84与另一扇防护扇105上的提耳81钩挂配合;0127玻璃扇106两侧与玻璃扇103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82,纱网扇107两侧与纱网扇104两侧分别连接有柔性连接件82,防护扇108两侧与防护扇105两侧分别连接有柔。

32、性连接件82;0128B、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底框板、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96和由顶面板95、底面板99、左立板97,右立板98构成的内框,外框96与内框周边之间留有空腔;0129扇结构系统装于内框中;0130C、传动系统包括0131底框板与底面板99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52,每根传动轴52两端都装有链轮23;0132顶框板与顶面板95之间的空腔的一端由内到外装有三根传动轴19、17、15,每根传动轴19、17、15上装有一个链轮23,空腔的另一端装有三个链轮23;0133位于顶框板处的链轮23与位于底框板处的另一个链轮23一一对应构成六对传动轮副,每对传动轮副上。

33、套有链条48,且其中三对传动轮副位于左边空腔中,另外三对位于右边空腔中;0134左立板97、右立板98上分别开有镜像对称的长槽孔128、129、130、131、132、133,构成相应提耳81的滑动轨道;0135每对传动轮副上的链条48与相应的叉体84连接;0136D、动力结构系统包括顶框板与顶面板95之间的空腔中装有三台电机42,每台电机42上连接有减速器41,每台减速器41连接有驱动轴35、36、37;0137E、手动电动切换系统是连接于驱动轴35、36、37与相应的传动轴19、17、15之间的离合器;0138F、平衡系统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滑轮架78,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一个滑轮架80与滑。

34、轮架78呈镜像对称,滑轮架78、80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87,每根滑轮轴87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85,每件滑轮85都绕有钢丝绳79、83,每根钢丝绳一端连接有平衡托92、93、94,另一端与对应的活动扇103、104、105、106、107、108连接。0139防护扇102、105、108由中间留有空腔的两块防弹材料板构成,两块防弹材料板上错位开有通风孔。0140离合器包括每根驱动轴35、36、37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33,在传动轴19、17、15一端固定有被动结合子31,链轮23连接于传动轴19、17、15另一端,主动结合子33与被动结合子31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32耦合连接,装在边框板上。

35、的手动电动切换锁7、10、13,装在边框板上的与手动电动切换锁7、10、13配合的拨叉杆14、16、18,与钢珠32配合的拨叉27。0141减速器41与驱动轴35、37之间连接有软轴40。0142在扇结构系统和框体结构系统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系统,密封结构系统包括在活动扇103、104、106、107,固定扇100、101安装有U型橡胶条111,活动扇108、105,固定扇102说明书CN102518364A108/17页11安装有U型橡胶条121。0143实际样品设计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0144外框96顶框板左侧内,由室外至室内方向,第一根轴为活动扇的玻璃扇传动轴44,第二根轴为活动扇的纱网扇。

36、传动轴44,第三根轴为活动扇的防护扇传动轴44见图12。0145外框96底框板内,由室外至室内方向,第一根轴为活动扇的玻璃扇传动轴52,第二根轴为活动扇的纱网扇传动轴52,第三根轴为活动扇的防护扇传动轴52见图14。0146部分零件编号、作用、装配、连接说明01471切换锁7、10、13是手动、电动的通断开关,装在面板123上见图3。01482推力球轴承28装在离合器上,为减少滑套29与拨叉27的摩擦。01493止退圈25为防止锥端紧定螺钉24松动见图7。01504滑套29装在活动扇的防护扇的轴19、纱网扇的轴17、玻璃扇的轴15上,用于移动圆柱体30并同步移动钢球32的位置见图7。01515。

37、钢球32进入主动结合子33和被动结合子31之间构成偶合连接,退出则传动路线断开见图7。01526软轴40为完成两件不同心轴的扭矩传递,用于减速器41与传动轴35、36、37之间的链接见图11。01537套筒滚子链条48为传动副传递动力见图15。01548推杆头55为利用斜面移动拨叉杆见图8。01559玻璃扇的推杆56为移动活动扇的玻璃扇的拨叉杆14见图24。015610纱网扇的推杆57为移动活动扇的纱网扇的拨叉杆16见图25。015711防护扇的推杆58为移动活动扇的防护扇的拨叉杆18见图26。015812护导块59构成推杆轨道,保证推杆运动精度见图19。015913防护扇的移动板60为移动防。

38、护扇的推杆58,移动板60焊接有凸轮63见图19。016014纱网扇的移动板64为移动纱网扇的推杆57,移动板64焊接有凸轮63见图19。016115玻璃扇的移动板66为移动玻璃扇的推杆56,移动板66焊接有凸轮63见图19。016216滚动轮61为减少推杆与凸轮63的摩擦力见图19。016317销轴螺钉65为移动板的滑动轨道,保证移动板的运动精度见图19。016418拉簧67为移动板复位储备弹力能见图19。016519横板71与移动板焊固,延伸移动板便于同切换锁配合见图21。016620钢丝绳79两端环形圈连接在第II组活动扇上的提耳81上,汇合处的平衡点与对应的平衡托连接见图32,种类为8。

39、字形千斤绳。016721钢丝绳83两端环形圈连接在第I组活动扇上的叉体84上,汇合处的平衡点与对应的平衡托连接见图34,种类为8字形千斤绳。016822提耳81为牵引活动扇作升降移动的连接体见图18。每件活动扇页两侧包边109的较上部位各装一件。说明书CN102518364A119/17页12016923叉体84为使第I组活动扇钩挂第II组活动扇的连接体见图29。仅在第I组活动扇两侧提耳81上装有一件叉体84。装在提耳81上的叉体84另外有三个通孔,上通孔仅与钢丝绳83连接,中通孔与环形链条82连接,下通孔用于固定套筒滚子链条48见图50、图51。017024环形链条82为第I组活动扇与第II。

40、组活动扇之间的柔性约束见图17。017125隔套88、89、90、91将滑轮按要求区隔定位见图16。017226角铁110连接玻璃扇、纱网扇包边见图30、图36017327厚型角铁118连接防护扇包边见图42。017428纱网扇固定框115为将纱网铆固于一体的金属框见图37。017529防护扇隔垫框122为将前片、后片隔有空穴的金属框见图43。0176扇结构系统按移动范围分为三组见图2,包括位于框体底部的第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06,中间的纱网扇107,内侧的防护扇108。位于框体中间的第II组活动扇,含外侧的玻璃扇103,中间的纱网扇104,内侧的防护扇105。位于框体顶部的固定扇,含。

41、外侧的玻璃扇100,中间的纱网扇101,内侧的防护扇102。每个活动扇的两侧都固定有提耳81。玻璃扇103、中间的纱网扇104、内侧的防护扇105的提耳用于连接平衡托和环形链条,玻璃扇106,中间的纱网扇107,内侧的防护扇108的提耳用于连接平衡托、环形链条和叉体84,0177框体结构系统包括由顶框板、底框板、左和右各一个边框板构成的外框96,由顶面板95、底面板99、左立板97,右立板98构成的内框,见图48,面板123组成。0178活动扇I、活动扇II、固定扇的宽度均占上边的顶面板95与下边的底面板99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加上重叠量见图27;0179底框板与底面板99之间的空腔中由内到。

42、外固定有三根传动轴52,每根传动轴上装有传动轮23;顶框板与顶面板95之间的空腔的左端也装有三根传动轴44,每根传动轴上装有传动轮23;0180位于顶框板上的传动轮23与位于底框板上的另一个传动轮23一一对应构成至少三对传动轮副见图15;0181传动结构系统包括装于每对传动轮副上的传送带48套筒滚子链条,每根传送带48上连接有一件叉体84,每件叉体84装在玻璃扇106、纱网扇107、防护扇108的提耳81上见图27;0182手动电动切换结构系统包括一个边框板上部由内到外固定有三套手动电动切换装置,位于一个边框板上与传动结构系统的传动轴一一对应。0183动力结构系统包括在装有传动轴的顶框板上有三。

43、台电机42,每台电机42上连接有减速器41,每台减速器41上连接有传动驱动轴35或36、37见图11。其中两台减速器41与驱动轴35或36、37之间连接有软轴40。驱动轴35、36、37另一端装有主动结合子33见图7。0184每根驱动轴35或36、37与相应的传动轴19、17、15之间通过手动电动切换系统连接见图5、图7。0185在传动轴19、17、15端部固定有被动结合子31,另一端装有链轮23见图7;0186主动结合子33与被动结合子31组成的离合器由钢珠32耦合连接见图7。说明书CN102518364A1210/17页130187手动电动切换系统作用是改变离合器内钢珠32的位置,使离合器。

44、耦合或断开。包括装在面板123上的手动电动切换锁7、10、13见图3,装在边框板上的拨叉杆14、16、18,拨叉27见图7,移动板60、64、66,固定有推杆56、57、58,推杆头55,滚动轮61,滚动轮轴62,凸轮63,销轴螺钉65,拉簧67,推杆架69见图19,横板71见图20组成。0188平衡系统右边框板上部固定有一个滑轮架78见图17,左边框板上部也固定有一个滑轮架80与图17呈镜像对称,滑轮架80由上到下固定有两根滑轮轴87,每根滑轮轴87上由内到外装有六件滑轮85,由滑轮架78、80构成的铅垂方向同一平面内的四件滑轮共绕一根钢丝绳与对应的活动扇页和平衡托92、93、94连接见图1。

45、8。0189串联在滑轮架78、80上的钢丝绳自然汇合点处紧固对应的平衡托92、93、94。0190在扇结构系统中设有密封结构系统,密封结构系统包括在活动扇103、106,固定扇100安装有U型橡胶条111见图31;活动扇102、105、108,固定扇102安装有U型橡胶条121见图43。0191U型橡胶条121和U型橡条111规格大小由夹层玻璃板113与前片119、后片120、防护扇隔垫框122组成体的厚度而定。0192下面再结合相关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描述。0193本实施例为多叠式开闭,开闭方式为机械式铅垂方向、同步同向行程。具体叙述如下01941、玻璃扇106、103、100最。

46、好采用夹层玻璃板;纱网扇107、104、101为最好采用不锈钢丝网;防护扇108、105、102为最好采用网孔夹层玻璃板或网孔防弹材料板和网孔钢板或网孔防弹防弹材料板。01952、玻璃扇106、103、100功能为阻风、透光;纱网扇107、104、101功能为阻挡蚊蝇、自然进气;防护扇108、105、102功能为遮蔽视线,阻人进出亦可阻挡子弹、保持自然空气流通。01963、固定扇100、101、102之间的空腔为玻璃扇106、103,纱网扇107、104,防护扇108、105开启时提供停放位置。01974、框体采用不锈钢板材。01985、按键实现手动电动切换,具有最好选用具有自锁功能的电机或减。

47、速机;按键实现在任意位置上各项功能切换的操作。0199本多功能门窗由1、框体结构系统;2、扇结构系统;3、手动电动切换操作系统;4、机械结构传动系统;5、动力结构系统;6、平衡系统;7、密封结构系统组成。其中02001、框体结构系统采用两端倒角45的边框板加工而成一体为外框96见图48。且按上下左右边框板所在位置各为顶边框版、左边框板、右边框板、底边框板。在顶边框板、左边框板、右边框板上开有长方形的工艺窗孔、便于安装和检修。外框96开有工艺孔和装有面板123的一面置于室内。0201面板123用来安装切换锁总成7、10、13和按钮并作装饰之用见图3。由沉头螺钉112固定在外框96面临室内的一面上。

48、见图49。面板123上安装有电源键1、停止键2、玻璃扇开启键3、玻璃扇关闭键4、解锁键5、锁紧键6、玻璃扇手动电动切换锁7、纱网扇开启键8、纱网扇关闭键9、纱网扇手动电动切换锁10、防护扇开启键11、防护扇关闭键12、防护扇手动电动切换锁13。说明书CN102518364A1311/17页140202内置的顶面板95、左立板97、右立板98、底面板99和扇页包边109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并都折弯有折边。在其折边由沉头螺钉112紧固于外框96的螺孔上见图49。0203顶面板95用于扇页上包边靠贴见图27。0204左立板97装在外框96左边框板上,用沉头螺钉112将左立板97的折边与外框96连固;。

49、右立板98装在外框96右边框板上,用沉头螺钉112将右立板98与外框96连固,与左立板呈镜像对称见图49。左右立板上的凸台和长槽孔作用如下见图3102051左立板97上的凸台125与右立板98上的凸台125之间安装固定防护扇102见图13、图42;02062左立板97上的凸台126与右立板98上的凸台126之间安装固定纱网扇101见图13、图36;02073左立板97上的凸台127与右立板98上的凸台127之间安装固定玻璃扇100见图13、图30;02084左立板97上的长槽孔128与右立板98上的长槽孔128为第I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105两边提耳81滑动轨道;02095左立板97上的长槽孔129与右立板98上的长槽孔129为第I组活动扇的防护扇108两边提耳81滑动轨道;02106左立板97上的长槽孔130与右立板98上的长槽孔130为第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104两边提耳81滑动轨道;02117左立板97上的长槽孔131与右立板98上的长槽孔131为第II组活动扇的纱网扇107两边提耳81滑动轨道;02128左立板97上的长槽孔132与右立板98上的长槽孔132为第I组活动扇的玻璃扇106两边提耳81滑动轨道;02139左立板97上的长槽孔133与右立板98上的长槽孔133为第II组活动扇的玻璃扇103两边提耳81滑动轨道;0214底面板99见图27上两条沟槽为定位槽,最外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