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6136437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32865.3

申请日:

2014.04.03

公开号:

CN103891569A

公开日:

2014.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G 16/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芒市遮放贡米酒业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芒市遮放贡米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7840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广母村旁变更后权利人:67840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粮油分公司登记生效日:201501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6/00申请日:20140403|||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6/00; A01K67/02

主分类号:

A01G16/00

申请人:

芒市遮放贡米酒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加勇; 鲁福成

地址:

67840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广母村旁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代理人:

姜开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属于复合型种养技术领域。晒种1~2天后用清水浸种20~28h,洗净后用2%石灰水浸种36~48h,洗净后于20~25℃催芽12~15h至种子露白。4月上中旬播种,旱育秧方式,每亩15~20kg;秧田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秧龄30~45天。移栽前7~10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有机肥45~55kg,浅水捂田。移栽前1~2天或移栽当天耙田栽秧,每亩15000~25000丛。6月稻苗返青后,将孵化8~12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天,再将鸭子放入稻田,每亩12~16只。初放的6~8天每天喂食45~50g饲料,此后逐步停喂让其自由觅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撤鸭,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水稻黄熟即可收获。所述方法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处理、播种及秧田管理、移栽、孵化及放鸭、收获及收割工序,具体包括:
A、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清水浸种20~28h,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48h,再次洗净后于20~25℃催芽20~28h,露白即可播种;
B、播种及秧田管理: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整墒碎土,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墒宽130~150cm,墒深16~24cm,保证沟直、沟深,撒播,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每亩用种15~20kg,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秧龄对于早、中熟品种为30~35天,对于晚熟品种为40~45天;
C、移栽:移栽前7~10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及有机肥45~55kg,全层施肥,堵好出水口,保持5~6cm水层,移栽前1~2天或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保持3~3.3cm水层耙田,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对早、中熟品种为每亩20000~25000丛,对晚熟品种为15000~18000丛,每丛2~3苗;
D、孵化及放鸭: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6月下旬将孵化8~12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天,然后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每亩放养12~16只,初放的6~8天,每天早、晚用碎米、玉米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50g,之后的5~8天,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让鸭子自由觅食;
E、收获及收割: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即可收获,对于早、中熟品种收获期为9月上中旬,对于晚熟品种收获期为10月中下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早、中熟品种可以为滇屯502、双多6号或盈选1号中的任一种,所述晚熟品种为毫目细,所述的鸭子品种可以为麻鸭、火鸭或北京鸭中的任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稻田应设于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发生少,集中连片的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中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中的标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秧密度对早、中熟品种为每亩20000~25000丛,其中高肥力田为140cm开墒,拉线栽标本行,中间填栽6行,株距16~18cm,中、低肥力田改株距为12.5~14cm;对晚熟品种为15000~18000丛,其中高肥力田改株距为20~21.6cm,中、低肥力田改株距为18~20cm,行距均不变。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大田水浆管理,具体为:移栽后的水管理,指的是移栽后第7~10天撤水追肥,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保持3~5cm的浅水层;放鸭时的水管理,指的是6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保持3~5cm的浅水层;放鸭后的水管理,指的是保持稻田有浅水层,只添水,不排水,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逐渐加深,至保持10~15cm的水层,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0~15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0~15cm深,并继续放鸭;鸭子收获后的水管理,指的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鸭子从稻田撤出后,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添水、排水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6~8天断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施肥管理,具体为:施基肥,指的是移栽前7~10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及有机肥45~55kg;追肥,指的是移栽后第7~10天撤水追肥,亩施有机肥45~55kg,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0~15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每亩追施有机肥10~15kg,再立即复水放鸭;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具体为:除草,指的是田间杂草由鸭子的采食、踩踏来防除;病虫害防治,指的是稻田害虫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设定每5亩稻田为一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每组稻田周围用围网进行隔离,网高0.8~1.2m,网眼直径或边长2~3cm,每隔2~3m用高0.8~1.2m的杆子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作为初放区,面积18~22m2,四周有围网;每组稻田边的地上搭建一个鸭舍,长3~4m,宽0.6~0.8m,高0.8~1m。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云南省德宏州有机水稻的生产。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型种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基体,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系统。该系统通过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鸭子对田间杂草的踩食以及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代替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实现以田养鸭、以鸭护稻、使水稻和家鸭共栖生长。然而,目前各地所进行的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普遍缺乏一种依据水稻及家鸭品系的不同生长特性而建立的适应性技术体系,使水稻与家鸭的共促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根据水稻、家鸭不同品系的生长特性,研发一种规范合理的鸭稻共作技术,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质量及产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包括种子处理、播种及秧田管理、移栽、孵化及放鸭、收获及收割工序,具体包括:
A、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清水浸种20~28h,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48h,再次洗净后于20~25℃催芽20~28h,露白即可播种;
B、播种及秧田管理: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整墒碎土,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墒宽130~150cm,墒深16~24cm,保证沟直、沟深,撒播,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每亩用种15~20kg,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秧龄对于早、中熟品种为30~35天,对于晚熟品种为40~45天;
C、移栽:移栽前7~10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及有机肥45~55kg,全层施肥,堵好出水口,保持5~6cm水层,移栽前1~2天或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保持3~3.3cm水层耙田,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对早、中熟品种为每亩20000~25000丛,对晚熟品种为15000~18000丛,每丛2~3苗;
D、孵化及放鸭: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6月下旬将孵化8~12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天,然后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每亩放养12~16只,初放的6~8天,每天早、晚用碎米、玉米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50g,之后的5~8天,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让鸭子自由觅食;
E、收获及收割: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即可收获,对于早、中熟品种收获期为9月上中旬,对于晚熟品种收获期为10月中下旬。
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的鸭稻共作生产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方法选择的水稻品种滇屯502、双多6号等,具有株型矮壮、根系发达、感光性强及生长期适宜的特点。所选择的鸭子品种麻鸭、火鸭、北京鸭,具有体型较小、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食量小及早熟的特点。不但水稻及鸭子的生育期匹配良好,而且水稻的株型有利于鸭子生物防治能力的充分发挥,保证了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的良好运作。
2、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所选择的鸭子品种的食性、食量特点,体积大小及土壤的肥力状况设定的放鸭密度,围网面积既能满足鸭子的捕食需求,保证较大的控虫、除草范围,所设定的鸭群密度又能适度改变稻田土壤的质地结构,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养分的扩散与平衡,加速稻田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了肥料用量,又不至于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3、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所选择的水稻与鸭子品种的生长时间规律,采用一季稻一批鸭的共作方式,有利于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所选择的孵化时间及投放时间,能够保证水稻与鸭子在生长过程中具有适宜的时间生态位,有利于稻田的透光、通风、通气,刺激水稻分蘖和生长,使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穂形变大,从而进一步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4、本发明所述方法所设定的水稻栽种规格在保证水稻对养分的利用率,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了鸭子在稻田中能顺畅通行。所设定的大田水浆管理方案充分考虑了水稻种植地的气候环境特点,随着鸭子的生长,协调控制添水、排水量及频率,保证水层深度,有效地减少了养分的流失。
5、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共作系统养分归还特性的不同,归还给土壤的氮量低而磷量相对较高,在鸭子的饲养管理上主要采用碎米、玉米为饲料,改善鸭粪的氮磷结构,一方面促进土壤养分的可持续利用与自我平衡,另一方面为水稻增加氮输入,保证稻田高产。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鸭稻共作方法能够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保证了水稻的高产量和质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所建立的规范合理的技术体系使大规模生产有据可循,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包括种子处理、播种及秧田管理、移栽、孵化及放鸭、收获及收割工序,具体包括:
A、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清水浸种20~28h,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48h,再次洗净后于20~25℃催芽20~28h,露白即可播种;
B、播种及秧田管理: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整墒碎土,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墒宽130~150cm,墒深16~24cm,保证沟直、沟深,撒播,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每亩用种15~20kg,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秧龄对于早、中熟品种为30~35天,对于晚熟品种为40~45天;
C、移栽:移栽前7~10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及有机肥45~55kg,全层施肥,堵好出水口,保持5~6cm水层,移栽前1~2天或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保持3~3.3cm水层耙田,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对早、中熟品种为每亩20000~25000丛,对晚熟品种为15000~18000丛,每丛2~3苗;
D、孵化及放鸭: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6月下旬将孵化8~12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天,然后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每亩放养12~16只,初放的6~8天,每天早、晚用碎米、玉米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50g,之后的5~8天,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让鸭子自由觅食;
E、收获及收割: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即可收获,对于早、中熟品种收获期为9月上中旬,对于晚熟品种收获期为10月中下旬。
所述早、中熟品种可以为滇屯502、双多6号或盈选1号中的任一种,所述晚熟品种为毫目细,所述的鸭子品种可以为麻鸭、火鸭或北京鸭中的任一种。
所述方法的稻田应设于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发生少,集中连片的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中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中的标准。
所述播种前,需先用防护物围好秧田,防治鼠害。
所述防护物可以为塑料布、铁丝网或牛津布中的任一种。
所述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要求做到盖土不露种,盖粪不露土。
所述播种后,秧与大田的比例为1:10~15。
所述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指的是播种后至三叶期前保持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苗稻瘟病,发现稻螟虫产卵及时採卵块,铲除田间沟埂杂草,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100~300ml;发现苗稻瘟病,每亩每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20g,消灭发病中心,防止蔓延;除了用防护物围好秧田,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
所述栽秧密度对早、中熟品种为每亩20000~25000丛,其中高肥力田为140cm开墒,拉线栽标本行,中间填栽6行,株距16~18cm,中、低肥力田改株距为12.5~14cm;对晚熟品种为15000~18000丛,其中高肥力田改株距为20~21.6cm,中、低肥力田改株距为18~20cm,行距均不变。
所述方法还包括大田水浆管理,具体为:移栽后的水管理,指的是移栽后第7~10天撤水追肥,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保持3~5cm的浅水层;放鸭时的水管理,指的是6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保持3~5cm的浅水层;放鸭后的水管理,指的是保持稻田有浅水层,只添水,不排水,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逐渐加深,至保持10~15cm的水层,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0~15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0~15cm深,并继续放鸭;鸭子收获后的水管理,指的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鸭子从稻田撤出后,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添水、排水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6~8天断水。
所述方法还包括施肥管理,具体为:施基肥,指的是移栽前7~10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及有机肥45~55kg;追肥,指的是移栽后第7~10天撤水追肥,亩施有机肥45~55kg,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0~15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每亩追施有机肥10~15kg,再立即复水放鸭;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所述移栽后第7~10天撤水追肥,指的是上午撤水,下午追肥。
所述的有机肥可以为自制的农家肥,如腐熟的厩肥,即牛、马、猪、羊、鸡排泄物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经腐熟发酵后得到的有机肥。
所述的有机肥也可以为外购的有机肥。
所述方法还包括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具体为:除草,指的是田间杂草由鸭子的采食、踩踏来防除,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可在分蘖、长粗、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病虫害防治,指的是稻田害虫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对于虫害严重的田块,才辅以生物农药防治,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每亩每次用印楝素有机农药100ml,兑水60kg喷雾,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00g喷施。
所述方法设定每5亩稻田为一组。
所述方法在每组稻田周围用围网进行隔离,网高0.8~1.2m,网眼直径或边长2~3cm,网上、下端分别穿绳子作为上纲与下纲,每隔2~3m用高0.8~1.2m直径或边长2~3cm的杆子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作为初放区,面积18~22m2,四周有围网;每组稻田边的地上搭建一个鸭舍,长3~4m,宽0.6~0.8m,高0.8~1m。
所述围网可以为塑料网、铁丝网或竹篦中的任一种。
所述搭建鸭舍的材料可以为竹竿、木棍、石棉瓦、铁丝网、塑料板。
所述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指的是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9:00~10:00,将鸭子放入稻田。
所述方法特别适用于云南省德宏州有机水稻的生产。
实施例1
稻田设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空气清新,植被良好,外界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发生少,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中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中的标准。
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滇屯502。播种前晒种1.5天,清水浸种24h,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42h,再次洗净后于20~25℃催芽24h,露白即可播种。4月上旬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需先用塑料布围好秧田,防治鼠害,同时整墒碎土,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墒宽140cm,墒深20cm,保证沟直、沟深20cm,人工撒播,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每亩用种18kg。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播种后至三叶期前保持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苗稻瘟病,发现稻螟虫产卵及时人工採卵块,铲除田间沟埂杂草,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100~300ml,兑水60~180kg喷雾;发现苗稻瘟病,每亩每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20g,消灭发病中心,防止蔓延。除了用防护物围好秧田,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秧龄共计33天。
移栽前8天亩施腐熟厩肥1800kg及有机肥50kg,全层施肥,堵好出水口,保持5~6cm水层。移栽前1天犁好二道田,保持3~3.3cm水层耙田,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为每亩20000丛,每丛3苗,140cm开墒,拉线栽标本行,中间填栽6行,株距17cm。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设定每5亩稻田为一组,在每组稻田周围用塑料网进行隔离,网高1.0m,网眼边长2.5cm,网上、下端分别穿较粗的塑料绳作为上纲与下纲,每隔2.5m用高1.0m直径2.5cm的竹竿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作为初放区,面积20m2,四周围有塑料网。每组稻田边的陆地上用竹竿、石棉瓦搭建一个鸭舍,长3.5m,宽0.7m,高0.9m。
6月下旬将孵化10天的雏麻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天,然后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9:00~10:00,将鸭子放入稻田,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每亩放养14只。初放的7天,每天早、晚用碎米、玉米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50g,之后的6天,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让鸭子在稻田间自由觅食。
此后,稻田间杂草可由鸭子的采食、踩踏来防除,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可在分蘖、长粗、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稻田害虫也可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对于虫害严重的田块,才辅以生物农药防治,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每亩每次用印楝素有机农药100ml,兑水60kg喷雾,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00g喷施。
大田施肥除了在移栽前8天亩施腐熟厩肥1800kg及有机肥50kg作为基肥外,还需在移栽后第9天撤水追肥,亩施有机肥50kg,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2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每亩再追施有机肥12kg,再立即复水放鸭,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大田水浆管理包括在移栽后第9天撤水追肥,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保持3~5cm的浅水层。在6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时,保持3~5cm的浅水层。放鸭后需保持稻田有浅水层,只添水,不排水,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逐渐加深,至保持10~15cm的水层。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2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0~15cm深,并继续放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及时将鸭子赶入初放区,将鸭子从稻田撤出后,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添水、排水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7天断水。9月上旬水稻黄熟后,即可收获。
实施例2
稻田设于云南省德宏州勐嘎镇空气清新,植被良好,外界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发生少,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中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中的标准。
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盈选1号。播种前晒种1天,清水浸种20h,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h,再次洗净后于20~25℃催芽20h,露白即可播种。4月中旬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需先用塑料布围好秧田,防治鼠害,同时整墒碎土,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墒宽150cm,墒深24cm,保证沟直、沟深20cm,人工撒播,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每亩用种20kg。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播种后至三叶期前保持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苗稻瘟病,发现稻螟虫产卵及时人工採卵块,铲除田间沟埂杂草,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100~300ml,兑水60~180kg喷雾;发现苗稻瘟病,每亩每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20g,消灭发病中心,防止蔓延。除了用防护物围好秧田,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秧龄共计34天。
移栽前7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kg及有机肥55kg,全层施肥,堵好出水口,保持5~6cm水层。移栽前2天犁好二道田,保持3~3.3cm水层耙田,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为每亩25000丛,每丛2苗,140cm开墒,拉线栽标本行,中间填栽6行,株距13.3cm。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设定每5亩稻田为一组,在每组稻田周围用铁丝网进行隔离,网高0.8m,网眼边长2cm,网上、下端分别穿较粗的塑料绳作为上纲与下纲,每隔2m用高0.8m直径2cm的木棍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作为初放区,面积18m2,四周围有铁丝网。每组稻田边的陆地上用木棍、塑料板搭建一个鸭舍,长3m,宽0.6m,高0.8m。
6月下旬将孵化8天的雏火鸭先在初放区生活2天,然后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9:00~10:00,将鸭子放入稻田,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每亩放养16只。初放的8天,每天早、晚用碎米、玉米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50g,之后的8天,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让鸭子在稻田间自由觅食。
此后,稻田间杂草可由鸭子的采食、踩踏来防除,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可在分蘖、长粗、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稻田害虫也可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对于虫害严重的田块,才辅以生物农药防治,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每亩每次用印楝素有机农药100ml,兑水60kg喷雾,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00g喷施。
大田施肥除了在移栽前7天亩施腐熟厩肥1500kg及有机肥55kg作为基肥外,还需在移栽后第8天撤水追肥,亩施有机肥55kg,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0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每亩再追施有机肥15kg,再立即复水放鸭,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大田水浆管理包括在移栽后第8天撤水追肥,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保持3~5cm的浅水层。在6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时,保持3~5cm的浅水层。放鸭后需保持稻田有浅水层,只添水,不排水,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逐渐加深,至保持10~15cm的水层。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2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0~15cm深,并继续放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及时将鸭子赶入初放区,将鸭子从稻田撤出后,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添水、排水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6天断水。9月中旬水稻黄熟后,即可收获。
实施例3
稻田设于云南省德宏州勐养镇空气清新,植被良好,外界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发生少,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中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中的标准。
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豪目细。播种前晒种2天,清水浸种28h,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48h,再次洗净后于20~25℃催芽28h,露白即可播种。4月上旬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前需先用塑料布围好秧田,防治鼠害,同时整墒碎土,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墒宽130cm,墒深16cm,保证沟直、沟深20cm,人工撒播,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再用干细粪盖种,每亩用种15kg。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防虫、除草、防稻瘟病及鼠害。播种后至三叶期前保持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苗稻瘟病,发现稻螟虫产卵及时人工採卵块,铲除田间沟埂杂草,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100~300ml,兑水60~180kg喷雾;发现苗稻瘟病,每亩每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20g,消灭发病中心,防止蔓延。除了用防护物围好秧田,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秧龄共计42天。
移栽前10天亩施腐熟厩肥2000kg及有机肥45kg,全层施肥,堵好出水口,保持5~6cm水层。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保持3~3.3cm水层耙田,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为每亩16000丛,每丛3苗,140cm开墒,拉线栽标本行,中间填栽6行,株距20cm。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设定每5亩稻田为一组,在每组稻田周围用竹篦进行隔离,网高1.2m,网眼边长3cm,网上、下端分别穿较粗的塑料绳作为上纲与下纲,每隔3m用高1.2m直径3cm的竹竿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作为初放区,面积22m2,四周围有竹篦。每组稻田边的陆地上用木棍、铁丝网、石棉瓦搭建一个鸭舍,长4m,宽0.8m,高1m。
6月下旬将孵化12天的雏麻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天,然后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9:00~10:00,将鸭子放入稻田,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觅食,每亩放养12只。初放的6天,每天早、晚用碎米、玉米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50g,之后的5天,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让鸭子在稻田间自由觅食。
此后,稻田间杂草可由鸭子的采食、踩踏来防除,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可在分蘖、长粗、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稻田害虫也可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对于虫害严重的田块,才辅以生物农药防治,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每亩每次用印楝素有机农药100ml,兑水60kg喷雾,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00g喷施。
大田施肥除了在移栽前10天亩施腐熟厩肥2000kg及有机肥45kg作为基肥外,还需在移栽后第10天撤水追肥,亩施有机肥45kg,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5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每亩再追施有机肥10kg,再立即复水放鸭,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大田水浆管理包括在移栽后第10天撤水追肥,追肥后堵好出水口,立即复水,保持3~5cm的浅水层。在6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时,保持3~5cm的浅水层。放鸭后需保持稻田有浅水层,只添水,不排水,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逐渐加深,至保持10~15cm的水层。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2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0~15cm深,并继续放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及时将鸭子赶入初放区,将鸭子从稻田撤出后,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添水、排水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8天断水。10月中旬水稻黄熟后,即可收获。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9156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02 CN 103891569 A (21)申请号 201410132865.3 (22)申请日 2014.04.03 A01G 16/00(2006.01) A01K 67/02(2006.01) (71)申请人 芒市遮放贡米酒业有限公司 地址 67840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芒市遮放镇广母村旁 (72)发明人 王加勇 鲁福成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 ( 特殊 普通合伙企业 ) 53116 代理人 姜开侠 (54) 发明名称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

2、公开了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 的方法, 属于复合型种养技术领域。晒种 12 天 后用清水浸种 2028h, 洗净后用 2% 石灰水浸种 3648h, 洗净后于 2025催芽 1215h 至种子露 白。4 月上中旬播种, 旱育秧方式, 每亩 1520kg ; 秧田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 害, 秧龄 3045 天。移栽前 710 天亩施腐熟厩肥 15002000kg, 有机肥 4555kg, 浅水捂田。移栽 前12天或移栽当天耙田栽秧, 每亩1500025000 丛。 6月稻苗返青后, 将孵化812天的雏鸭先在初 放区生活 12 天, 再将鸭子放入稻田, 每亩 1216 只。

3、。初放的 68 天每天喂食 4550g 饲料, 此后逐 步停喂让其自由觅食。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撤鸭, 9 月上中旬至 10 月中下旬水稻黄熟即可收获。所 述方法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使物料的 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91569 A CN 103891569 A 1/2 页 2 1.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处理、 播种及秧田管理、 移 栽、 孵化及放鸭、 收。

4、获及收割工序, 具体包括 : A、 种子处理 : 播种前晒种12天, 清水浸种2028h, 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48h, 再次洗净后于 2025催芽 2028h, 露白即可播种 ; B、 播种及秧田管理 : 4 月上中旬播种, 采用旱育秧方式, 播种前整墒碎土, 田平土细后 拉线划墒, 墒宽 130150cm, 墒深 1624cm, 保证沟直、 沟深, 撒播, 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 再 用干细粪盖种, 每亩用种 1520kg,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害, 秧龄对于早、 中熟品种为 3035 天, 对于晚熟品种为 4045 天 ; C、 移栽 : 移栽前 。

5、710 天亩施腐熟厩肥 15002000kg 及有机肥 4555kg, 全层施肥, 堵好出水口, 保持 56cm 水层, 移栽前 12 天或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 保持 33.3cm 水层 耙田, 田平泥化后栽秧, 栽秧密度对早、 中熟品种为每亩 2000025000 丛, 对晚熟品种为 1500018000 丛, 每丛 23 苗 ; D、 孵化及放鸭 :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 6 月下旬将孵化 812 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 12 天, 然后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 觅食, 每亩放养 1216 只, 初放的 68 天, 每天早、 晚用碎 米、 玉米喂食鸭子一次, 喂食量每天每只 4550g, 之后。

6、的 58 天, 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 让 鸭子自由觅食 ; E、 收获及收割 :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 将鸭子从稻田撤出 ; 水稻黄熟后, 即可 收获, 对于早、 中熟品种收获期为 9 月上中旬, 对于晚熟品种收获期为 10 月中下旬。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早、 中熟品种可以为滇屯 502、 双多 6 号或盈选 1 号中的任一种, 所述晚熟品种为毫目细, 所述的鸭子品种可以为麻鸭、 火鸭或北 京鸭中的任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稻田应设于隔离条件好, 水源 充足, 水质纯净, 沟系配套,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无。

7、污染, 病虫害发生少, 集中连片的地区, 土 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156181995 中的二级标准 ; 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5084 中的标 准 ;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和 GB9137 中的标准。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秧密度对早、 中熟品种为每亩 2000025000 丛, 其中高肥力田为 140cm 开墒, 拉线栽标本行, 中间填栽 6 行, 株距 1618cm, 中、 低肥力田改株距为 12.514cm ; 对晚熟品种为 1500018000 丛, 其中高肥力田改株距为 2021.6cm, 中、 低肥力田改株距为。

8、 1820cm, 行距均不变。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大田水浆管理, 具体为 : 移栽后的水管理, 指的是移栽后第 710 天撤水追肥,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保持 35cm 的浅水层 ; 放鸭时的水管理, 指的是 6 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 保持 35cm 的浅 水层 ; 放鸭后的水管理, 指的是保持稻田有浅水层, 只添水, 不排水, 随着鸭子的长大, 水层 逐渐加深, 至保持1015cm的水层, 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015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追肥, 再立即复水1015cm深, 并继续放鸭 ; 鸭子收获后的水管理, 指。

9、的是8月下 旬至 9 月上旬鸭子从稻田撤出后, 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 以后添水、 排水交替, 保持田 间湿润, 收割前 68 天断水。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施肥管理, 具体为 : 施基 肥, 指的是移栽前 710 天亩施腐熟厩肥 15002000kg 及有机肥 4555kg ; 追肥, 指的是移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91569 A 2 2/2 页 3 后第 710 天撤水追肥, 亩施有机肥 4555kg,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当水稻进入分 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015 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每亩追施有机肥 1015。

10、kg, 再立即复 水放鸭 ; 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 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具体 为 : 除草, 指的是田间杂草由鸭子的采食、 踩踏来防除 ; 病虫害防治, 指的是稻田害虫由鸭 子的捕食来防除。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设定每 5 亩稻田为一组。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每组稻田周围用围网进行隔 离, 网高0.81.2m, 网眼直径或边长23cm, 每隔23m用高0.81.2m的杆子打桩固定 ; 每组 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 作为初放区, 面积。

11、 1822m2, 四周有围网 ; 每组稻田边的地上搭 建一个鸭舍, 长 34m, 宽 0.60.8m, 高 0.81m。 10. 根据权利要求 19 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云南省德宏州 有机水稻的生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91569 A 3 1/7 页 4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复合型种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 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 以稻作水田为基体, 以种稻为中心, 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系 。

12、统。 该系统通过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鸭子对 田间杂草的踩食以及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代替除草剂、 除虫剂的使用, 实现以田养鸭、 以鸭护 稻、 使水稻和家鸭共栖生长。然而, 目前各地所进行的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 普遍缺乏 一种依据水稻及家鸭品系的不同生长特性而建立的适应性技术体系, 使水稻与家鸭的共促 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因此, 根据水稻、 家鸭不同品系的生长特性, 研发一种规范合理的鸭稻 共作技术, 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质量及产量, 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将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稻共。

13、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所述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包括种子处理、 播种及秧田管理、 移栽、 孵化及放鸭、 收获及收割工序, 具体包括 : A、 种子处理 : 播种前晒种12天, 清水浸种2028h, 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48h, 再次洗净后于 2025催芽 2028h, 露白即可播种 ; B、 播种及秧田管理 : 4 月上中旬播种, 采用旱育秧方式, 播种前整墒碎土, 田平土细后 拉线划墒, 墒宽 130150cm, 墒深 1624cm, 保证沟直、 沟深, 撒播, 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 再 用干细粪盖种, 每亩用种 1520kg, 秧田。

14、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害, 秧龄对于早、 中熟品种为 3035 天, 对于晚熟品种为 4045 天 ; C、 移栽 : 移栽前 710 天亩施腐熟厩肥 15002000kg 及有机肥 4555kg, 全层施肥, 堵好出水口, 保持 56cm 水层, 移栽前 12 天或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 保持 33.3cm 水层 耙田, 田平泥化后栽秧, 栽秧密度对早、 中熟品种为每亩 2000025000 丛, 对晚熟品种为 1500018000 丛, 每丛 23 苗 ; D、 孵化及放鸭 :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 6 月下旬将孵化 812 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 12 天, 然。

15、后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 觅食, 每亩放养 1216 只, 初放的 68 天, 每天早、 晚用碎 米、 玉米喂食鸭子一次, 喂食量每天每只 4550g, 之后的 58 天, 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 让 鸭子自由觅食 ; E、 收获及收割 :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 将鸭子从稻田撤出 ; 水稻黄熟后, 即可 收获, 对于早、 中熟品种收获期为 9 月上中旬, 对于晚熟品种收获期为 10 月中下旬。 0005 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的鸭稻共作生产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1、 本发明所述方法选择的水稻品种滇屯 502、 双多 6 号等, 具有株型矮壮、 根系发达、 感 说 明 书 CN 103。

16、891569 A 4 2/7 页 5 光性强及生长期适宜的特点。 所选择的鸭子品种麻鸭、 火鸭、 北京鸭, 具有体型较小、 抗逆性 好、 适应性强、 食量小及早熟的特点。不但水稻及鸭子的生育期匹配良好, 而且水稻的株型 有利于鸭子生物防治能力的充分发挥, 保证了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的良好运作。 0006 2、 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所选择的鸭子品种的食性、 食量特点, 体积大小及土壤的 肥力状况设定的放鸭密度, 围网面积既能满足鸭子的捕食需求, 保证较大的控虫、 除草范 围, 所设定的鸭群密度又能适度改变稻田土壤的质地结构, 防止土壤板结, 有利于养分的扩 散与平衡, 加速稻田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17、 减少了肥料用量, 又不至于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0007 3、 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所选择的水稻与鸭子品种的生长时间规律, 采用一季稻一 批鸭的共作方式, 有利于鸭稻共作复合型种养系统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所选择的孵化时 间及投放时间, 能够保证水稻与鸭子在生长过程中具有适宜的时间生态位, 有利于稻田的 透光、 通风、 通气, 刺激水稻分蘖和生长, 使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 穂形变大, 从而进一步提高 抗逆性和产量。 0008 4、 本发明所述方法所设定的水稻栽种规格在保证水稻对养分的利用率, 提高产量 的同时, 保证了鸭子在稻田中能顺畅通行。所设定的大田水浆管理方案充分考虑了水稻种 植地的气。

18、候环境特点, 随着鸭子的生长, 协调控制添水、 排水量及频率, 保证水层深度, 有效 地减少了养分的流失。 0009 5、 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共作系统养分归还特性的不同, 归还给土壤的氮量低而磷 量相对较高, 在鸭子的饲养管理上主要采用碎米、 玉米为饲料, 改善鸭粪的氮磷结构, 一方 面促进土壤养分的可持续利用与自我平衡, 另一方面为水稻增加氮输入, 保证稻田高产。 0010 综上所述,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鸭稻共作方法能够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 增加水稻 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 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结实率, 从而保证了水稻的高产量和质量, 使物 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所建立的规范合理的技术体系使大规。

19、模生产有据可循, 具有较高 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基于本发明 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 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2 本发明所述的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包括种子处理、 播种及秧田管理、 移 栽、 孵化及放鸭、 收获及收割工序, 具体包括 : A、 种子处理 : 播种前晒种12天, 清水浸种2028h, 洗净后用2%的石灰水浸种3648h, 再次洗净后于 2025催芽 2028h, 露白即可播种 ; B、 播种及秧田管理 : 4 月上中旬播种, 采用旱育秧方式, 播种前整墒碎土, 田平土细后 拉线。

20、划墒, 墒宽 130150cm, 墒深 1624cm, 保证沟直、 沟深, 撒播, 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 再 用干细粪盖种, 每亩用种 1520kg,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害, 秧龄对于早、 中熟品种为 3035 天, 对于晚熟品种为 4045 天 ; C、 移栽 : 移栽前 710 天亩施腐熟厩肥 15002000kg 及有机肥 4555kg, 全层施肥, 堵好出水口, 保持 56cm 水层, 移栽前 12 天或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 保持 33.3cm 水层 耙田, 田平泥化后栽秧, 栽秧密度对早、 中熟品种为每亩 2000025000 丛, 对晚熟品种为 。

21、1500018000 丛, 每丛 23 苗 ; 说 明 书 CN 103891569 A 5 3/7 页 6 D、 孵化及放鸭 :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 6 月下旬将孵化 812 天的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 12 天, 然后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 觅食, 每亩放养 1216 只, 初放的 68 天, 每天早、 晚用碎 米、 玉米喂食鸭子一次, 喂食量每天每只 4550g, 之后的 58 天, 逐步减少喂食量至停喂, 让 鸭子自由觅食 ; E、 收获及收割 :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抽穗后, 将鸭子从稻田撤出 ; 水稻黄熟后, 即可 收获, 对于早、 中熟品种收获期为 9 月上中旬, 对于晚熟品种收获。

22、期为 10 月中下旬。 0013 所述早、 中熟品种可以为滇屯502、 双多6号或盈选1号中的任一种, 所述晚熟品种 为毫目细, 所述的鸭子品种可以为麻鸭、 火鸭或北京鸭中的任一种。 0014 所述方法的稻田应设于隔离条件好, 水源充足, 水质纯净, 沟系配套, 土壤有机质 含量高, 无污染, 病虫害发生少, 集中连片的地区,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156181995 中 的二级标准 ; 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中的标准 ;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和 GB9137 中的标准。 0015 所述播种前, 需先用防护物围好秧田, 防治鼠害。 0016 所述防护。

23、物可以为塑料布、 铁丝网或牛津布中的任一种。 0017 所述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 再用干细粪盖种, 要求做到盖土不露种, 盖粪不露土。 0018 所述播种后, 秧与大田的比例为 1:1015。 0019 所述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害, 指的是播种后至三 叶期前保持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 苗稻瘟病, 发现稻螟虫产卵及时採卵 块, 铲除田间沟埂杂草, 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 100300ml ; 发现苗稻瘟病, 每亩每 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 40120g, 消灭发病中心, 防止蔓延 ; 除了用防护物围好秧 田, 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 0。

24、020 所述栽秧密度对早、 中熟品种为每亩 2000025000 丛, 其中高肥力田为 140cm 开 墒, 拉线栽标本行, 中间填栽 6 行, 株距 1618cm, 中、 低肥力田改株距为 12.514cm ; 对 晚熟品种为 1500018000 丛, 其中高肥力田改株距为 2021.6cm, 中、 低肥力田改株距为 1820cm, 行距均不变。 0021 所述方法还包括大田水浆管理, 具体为 : 移栽后的水管理, 指的是移栽后第 710 天撤水追肥,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保持 35cm 的浅水层 ; 放鸭时的水管理, 指的是 6 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 保持 35cm 的。

25、浅水层 ; 放鸭后的水管理, 指的是保持稻田有 浅水层, 只添水, 不排水, 随着鸭子的长大, 水层逐渐加深, 至保持 1015cm 的水层, 当水稻 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1015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追肥, 再立即复水1015cm深, 并继续放鸭 ; 鸭子收获后的水管理, 指的是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鸭子从稻田撤出后, 渐渐排 水或让水自然落干, 以后添水、 排水交替, 保持田间湿润, 收割前 68 天断水。 0022 所述方法还包括施肥管理, 具体为 : 施基肥, 指的是移栽前 710 天亩施腐熟厩 肥 15002000kg 及有机肥 4555kg ; 追肥, 指的是移栽后第。

26、 710 天撤水追肥, 亩施有机肥 4555kg,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015 天, 期间不 放鸭, 水稻落黄后每亩追施有机肥 1015kg, 再立即复水放鸭 ; 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 以 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0023 所述移栽后第 710 天撤水追肥, 指的是上午撤水, 下午追肥。 0024 所述的有机肥可以为自制的农家肥, 如腐熟的厩肥, 即牛、 马、 猪、 羊、 鸡排泄物中 说 明 书 CN 103891569 A 6 4/7 页 7 的任一种或几种经腐熟发酵后得到的有机肥。 0025 所述的有机肥也可以为外购的有机肥。 0026 所述方法还。

27、包括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具体为 : 除草, 指的是田间杂草由鸭子的采 食、 踩踏来防除, 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 可在分蘖、 长粗、 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 ; 病 虫害防治, 指的是稻田害虫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 对于虫害严重的田块, 才辅以生物农药防 治, 于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防治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每亩每次用印楝素有机农药 100ml, 兑 水 60kg 喷雾, 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 40100g 喷施。 0027 所述方法设定每 5 亩稻田为一组。 0028 所述方法在每组稻田周围用围网进行隔离, 网高 0.81.2m, 网眼直径或边长 23cm, 网上、 。

28、下端分别穿绳子作为上纲与下纲, 每隔 23m 用高 0.81.2m 直径或边长 23cm 的杆子打桩固定 ; 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 作为初放区, 面积 1822m2, 四周有围 网 ; 每组稻田边的地上搭建一个鸭舍, 长 34m, 宽 0.60.8m, 高 0.81m。 0029 所述围网可以为塑料网、 铁丝网或竹篦中的任一种。 0030 所述搭建鸭舍的材料可以为竹竿、 木棍、 石棉瓦、 铁丝网、 塑料板。 0031 所述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 觅食, 指的是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 9:0010:00, 将鸭子 放入稻田。 0032 所述方法特别适用于云南省德宏州有机水稻的生产。 0033。

29、 实施例 1 稻田设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空气清新, 植被良好, 外界隔离条件好, 水源充足, 水质纯净, 沟系配套,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无污染, 病虫害发生少, 集中连片, 便于规模化生 产的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156181995 中的二级标准 ; 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5084 中的标准 ;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和 GB9137 中的标准。 0034 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滇屯 502。播种前晒种 1.5 天, 清水浸种 24h, 洗净后用 2% 的 石灰水浸种 42h, 再次洗净后于 2025催芽 24h, 露白即可播种。4 月上旬播种, 。

30、采用旱育 秧方式, 播种前需先用塑料布围好秧田, 防治鼠害, 同时整墒碎土, 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 墒 宽 140cm, 墒深 20cm, 保证沟直、 沟深 20cm, 人工撒播, 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 再用干细粪盖 种, 每亩用种 18kg。 0035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害。播种后至三叶期前保持 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 苗稻瘟病, 发现稻螟虫产卵及时人工採卵块, 铲除 田间沟埂杂草, 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 100300ml, 兑水 60180kg 喷雾 ; 发现苗稻瘟 病, 每亩每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20g, 消灭发病中心,。

31、 防止蔓延。 除了用防护物 围好秧田, 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秧龄共计 33 天。 0036 移栽前 8 天亩施腐熟厩肥 1800kg 及有机肥 50kg, 全层施肥, 堵好出水口, 保持 56cm 水层。移栽前 1 天犁好二道田, 保持 33.3cm 水层耙田, 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 为每亩 20000 丛, 每丛 3 苗, 140cm 开墒, 拉线栽标本行, 中间填栽 6 行, 株距 17cm。 0037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 设定每 5 亩稻田为一组, 在每组稻田周围用塑料网进行隔 离, 网高 1.0m, 网眼边长 2.5cm, 网上、 下端分别穿较粗的塑料绳作为上纲与下纲, 每。

32、隔 2.5m 用高 1.0m 直径 2.5cm 的竹竿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 作为初放区, 面 积 20m2, 四周围有塑料网。每组稻田边的陆地上用竹竿、 石棉瓦搭建一个鸭舍, 长 3.5m, 宽 说 明 书 CN 103891569 A 7 5/7 页 8 0.7m, 高 0.9m。 0038 6 月下旬将孵化 10 天的雏麻鸭先在初放区生活 1 天, 然后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 9:0010:00, 将鸭子放入稻田, 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 觅食, 每亩放养 14 只。初放的 7 天, 每 天早、 晚用碎米、 玉米喂食鸭子一次, 喂食量每天每只 4550g, 之后的 6 天, 。

33、逐步减少喂食量 至停喂, 让鸭子在稻田间自由觅食。 0039 此后, 稻田间杂草可由鸭子的采食、 踩踏来防除, 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 可 在分蘖、 长粗、 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稻田害虫也可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 对于虫害严重 的田块, 才辅以生物农药防治, 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每亩每次用 印楝素有机农药100ml, 兑水60kg喷雾, 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00g 喷施。 0040 大田施肥除了在移栽前 8 天亩施腐熟厩肥 1800kg 及有机肥 50kg 作为基肥外, 还 需在移栽后第 9 天撤水追肥, 亩施有机肥 50kg, 追肥后堵好。

34、出水口, 立即复水, 当水稻进入 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2 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每亩再追施有机肥 12kg, 再立即复水 放鸭, 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 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0041 大田水浆管理包括在移栽后第 9 天撤水追肥,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保持 35cm 的浅水层。在 6 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时, 保持 35cm 的浅水层。放鸭后需保持 稻田有浅水层, 只添水, 不排水, 随着鸭子的长大, 水层逐渐加深, 至保持 1015cm 的水层。 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2 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追肥, 再立即复水 1015cm 深, 并继续放鸭。8。

35、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水稻抽穗后, 及时将鸭子赶入初放区, 将鸭子从稻田 撤出后, 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 以后添水、 排水交替, 保持田间湿润, 收割前 7 天断水。9 月上旬水稻黄熟后, 即可收获。 0042 实施例 2 稻田设于云南省德宏州勐嘎镇空气清新, 植被良好, 外界隔离条件好, 水源充足, 水质 纯净, 沟系配套,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无污染, 病虫害发生少, 集中连片, 便于规模化生产的 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156181995 中的二级标准 ; 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5084 中的标准 ;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和 GB9137 。

36、中的标准。 0043 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盈选 1 号。播种前晒种 1 天, 清水浸种 20h, 洗净后用 2% 的石 灰水浸种 36h, 再次洗净后于 2025催芽 20h, 露白即可播种。4 月中旬播种, 采用旱育秧 方式, 播种前需先用塑料布围好秧田, 防治鼠害, 同时整墒碎土, 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 墒宽 150cm, 墒深 24cm, 保证沟直、 沟深 20cm, 人工撒播, 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 再用干细粪盖种, 每亩用种 20kg。 0044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害。播种后至三叶期前保持 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 苗稻瘟病, 发现稻螟虫。

37、产卵及时人工採卵块, 铲除 田间沟埂杂草, 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 100300ml, 兑水 60180kg 喷雾 ; 发现苗稻瘟 病, 每亩每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20g, 消灭发病中心, 防止蔓延。 除了用防护物 围好秧田, 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秧龄共计 34 天。 0045 移栽前 7 天亩施腐熟厩肥 1500kg 及有机肥 55kg, 全层施肥, 堵好出水口, 保持 56cm 水层。移栽前 2 天犁好二道田, 保持 33.3cm 水层耙田, 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 为每亩 25000 丛, 每丛 2 苗, 140cm 开墒, 拉线栽标本行, 中间填栽 6 行, 株。

38、距 13.3cm。 说 明 书 CN 103891569 A 8 6/7 页 9 0046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 设定每 5 亩稻田为一组, 在每组稻田周围用铁丝网进行隔 离, 网高0.8m, 网眼边长2cm, 网上、 下端分别穿较粗的塑料绳作为上纲与下纲, 每隔2m用高 0.8m 直径 2cm 的木棍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 作为初放区, 面积 18m2, 四周围有铁丝网。每组稻田边的陆地上用木棍、 塑料板搭建一个鸭舍, 长 3m, 宽 0.6m, 高 0.8m。 0047 6 月下旬将孵化 8 天的雏火鸭先在初放区生活 2 天, 然后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 9:0010:00,。

39、 将鸭子放入稻田, 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 觅食, 每亩放养 16 只。初放的 8 天, 每 天早、 晚用碎米、 玉米喂食鸭子一次, 喂食量每天每只 4550g, 之后的 8 天, 逐步减少喂食量 至停喂, 让鸭子在稻田间自由觅食。 0048 此后, 稻田间杂草可由鸭子的采食、 踩踏来防除, 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 可 在分蘖、 长粗、 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稻田害虫也可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 对于虫害严重 的田块, 才辅以生物农药防治, 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每亩每次用 印楝素有机农药100ml, 兑水60kg喷雾, 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00g。

40、 喷施。 0049 大田施肥除了在移栽前 7 天亩施腐熟厩肥 1500kg 及有机肥 55kg 作为基肥外, 还 需在移栽后第 8 天撤水追肥, 亩施有机肥 55kg,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当水稻进入 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0 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每亩再追施有机肥 15kg, 再立即复水 放鸭, 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 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0050 大田水浆管理包括在移栽后第 8 天撤水追肥,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保持 35cm 的浅水层。在 6 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时, 保持 35cm 的浅水层。放鸭后需保持 稻田有浅水层, 只添水, 不排水, 随着鸭。

41、子的长大, 水层逐渐加深, 至保持 1015cm 的水层。 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2 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追肥, 再立即复水 1015cm 深, 并继续放鸭。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水稻抽穗后, 及时将鸭子赶入初放区, 将鸭子从稻田 撤出后, 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 以后添水、 排水交替, 保持田间湿润, 收割前 6 天断水。9 月中旬水稻黄熟后, 即可收获。 0051 实施例 3 稻田设于云南省德宏州勐养镇空气清新, 植被良好, 外界隔离条件好, 水源充足, 水质 纯净, 沟系配套,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无污染, 病虫害发生少, 集中连片, 便于规模化生产的 地区。土壤。

42、环境质量应符合 GB156181995 中的二级标准 ; 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5084 中的标准 ;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和 GB9137 中的标准。 0052 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豪目细。播种前晒种 2 天, 清水浸种 28h, 洗净后用 2% 的石 灰水浸种 48h, 再次洗净后于 2025催芽 28h, 露白即可播种。4 月上旬播种, 采用旱育秧 方式, 播种前需先用塑料布围好秧田, 防治鼠害, 同时整墒碎土, 田平土细后拉线划墒, 墒宽 130cm, 墒深 16cm, 保证沟直、 沟深 20cm, 人工撒播, 播种后先用细土盖种, 再用干细粪盖种,。

43、 每亩用种 15kg。 0053 秧田管理需保持墒面湿润、 防虫、 除草、 防稻瘟病及鼠害。播种后至三叶期前保持 墒面湿润。三叶期至移栽前防治稻螟虫、 苗稻瘟病, 发现稻螟虫产卵及时人工採卵块, 铲除 田间沟埂杂草, 每亩每次喷施印楝素有机农药 100300ml, 兑水 60180kg 喷雾 ; 发现苗稻瘟 病, 每亩每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20g, 消灭发病中心, 防止蔓延。 除了用防护物 说 明 书 CN 103891569 A 9 7/7 页 10 围好秧田, 鼠害较多的区域需摆放鼠夹。秧龄共计 42 天。 0054 移栽前 10 天亩施腐熟厩肥 2000kg 及有机肥 45k。

44、g, 全层施肥, 堵好出水口, 保持 56cm 水层。移栽当天犁好二道田, 保持 33.3cm 水层耙田, 田平泥化后栽秧。栽秧密度为 每亩 16000 丛, 每丛 3 苗, 140cm 开墒, 拉线栽标本行, 中间填栽 6 行, 株距 20cm。 0055 清水浸种时开始孵蛋, 设定每 5 亩稻田为一组, 在每组稻田周围用竹篦进行隔离, 网高 1.2m, 网眼边长 3cm, 网上、 下端分别穿较粗的塑料绳作为上纲与下纲, 每隔 3m 用高 1.2m 直径 3cm 的竹竿打桩固定。每组稻田的一角建立一个隔离区, 作为初放区, 面积 22m2, 四周围有竹篦。每组稻田边的陆地上用木棍、 铁丝网、。

45、 石棉瓦搭建一个鸭舍, 长 4m, 宽 0.8m, 高 1m。 0056 6 月下旬将孵化 12 天的雏麻鸭先在初放区生活 1 天, 然后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 9:0010:00, 将鸭子放入稻田, 让鸭子到稻田中活动、 觅食, 每亩放养 12 只。初放的 6 天, 每 天早、 晚用碎米、 玉米喂食鸭子一次, 喂食量每天每只 4550g, 之后的 5 天, 逐步减少喂食量 至停喂, 让鸭子在稻田间自由觅食。 0057 此后, 稻田间杂草可由鸭子的采食、 踩踏来防除, 对于稗草等草害较重的田块, 可 在分蘖、 长粗、 抽穗前分三次人工拔除。稻田害虫也可由鸭子的捕食来防除, 对于虫害严重 的田块, 。

46、才辅以生物农药防治, 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每亩每次用 印楝素有机农药100ml, 兑水60kg喷雾, 稻瘟病每亩每次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机农药40100g 喷施。 0058 大田施肥除了在移栽前 10 天亩施腐熟厩肥 2000kg 及有机肥 45kg 作为基肥外, 还 需在移栽后第 10 天撤水追肥, 亩施有机肥 45kg,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当水稻进入 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5 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每亩再追施有机肥 10kg, 再立即复水 放鸭, 以后不再追施任何肥料, 以鸭子的排泄物代替。 0059 大田水浆管理包括在移栽后第 10 天撤水追。

47、肥, 追肥后堵好出水口, 立即复水, 保 持 35cm 的浅水层。在 6 月下旬稻苗进五叶期后放鸭时, 保持 35cm 的浅水层。放鸭后 需保持稻田有浅水层, 只添水, 不排水, 随着鸭子的长大, 水层逐渐加深, 至保持 1015cm 的 水层。当水稻进入分蘖高峰后撤水晒田 12 天, 期间不放鸭, 水稻落黄后追肥, 再立即复水 1015cm 深, 并继续放鸭。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水稻抽穗后, 及时将鸭子赶入初放区, 将鸭子 从稻田撤出后, 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 以后添水、 排水交替, 保持田间湿润, 收割前 8 天 断水。10 月中旬水稻黄熟后, 即可收获。 说 明 书 CN 103891569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