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屋面悬臂式盖板变形缝结构及施工工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板结构, 适用于上人屋面变形缝、 屋面板与墙体连接处的遮盖, 特别涉及上人屋面悬臂式盖板变形缝结构及施工工法。技术背景
目前, 传统屋面变形缝常规做法是用铁皮和砼盖板, 经过多年工程实践证明, 采用 这种做法造价高, 而且容易在接缝处出现渗漏, 如: 砼盖板在纵向接缝处容易开裂出现渗 漏, 铁皮容易生锈受到挤、 踩后在接缝处开缝, 造成渗漏。 而且由于沉降、 温差变形等影响造 成盖板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墙面渗水, 既影响使用效果, 又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设备投入少, 施工工艺简单、 无需定制变形盖板, 使接缝处不开缝和渗漏, 变形缝耐久性好, 不易开裂、 破坏的变形缝施工工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上人屋面悬臂式盖板变形缝结构, 变形缝一侧墙体与悬挑板为一体现浇, 另一侧墙体为后砌砖墙, 泛水部位呈 “R” 角, 在后砌 砖墙顶部用填充物填嵌。
所述悬挑板的顶部设有盖板, 盖板的两端设有向下的滴水线。
所述填充物为沥青麻丝混合物或聚氨酯硬泡。 本发明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 1) 屋面变形缝一侧预埋钢筋 ; 2) 测量放线 ; 3) 支设一边侧模板 ; 4) 绑扎墙体及悬挑板钢筋 ; 5) 清理基层 ; 6) 支设另一边侧模板 ; 7) 浇筑砼 ; 8) 养护及拆除模板 ; 9) 清理基层 ; 10) 砌筑另一侧墙体 ; 11) 做泛水部位 “R” 角; 12) 粉刷墙体 ; 13) 刷 JS 防水涂料 ; 14) 屋面泛水部位防水层施工 ; 15) 填嵌填充物沥青麻丝 ; 16) 表面涂刷防水涂料。
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变形缝功能的情况下, 采用悬臂板式变形缝, 将一侧墙体与盖板进行整浇, 在另一侧砌筑砖墙, 再做好泛水两侧防水, 并在砖砌墙顶部用沥青麻丝填 嵌, 最大程度避免屋面变形缝处出现渗漏现象。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悬挑板, 2、 后砌砖墙, 3、 填充物, 4、 泛水部位, 5、 盖板, 6、 滴水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 1, 上人屋面悬臂式盖板变形 缝结构, 变形缝一侧墙体与悬挑板 1 为一体现浇, 另一侧墙体为后砌砖墙 2, 泛水部位 4 呈 “R” 角, 在后砌砖墙 2 顶部用填充物 3 填嵌。悬挑板 1 的顶部设有盖板 5, 盖板 5 的两端设 有向下的滴水线 6。填充物 3 为沥青麻丝混合物或聚氨酯硬泡。
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 1) 屋面变形缝一侧预埋钢筋 ; 2) 测量放线 ; 3) 支设一边侧模板 ; 4) 绑扎墙体及挑板钢筋 ; 5) 清理基层 ; 6) 支设另一边侧模板 ; 7) 浇筑砼 ; 8) 养护及拆除模板 ; 9) 清理基层 ; 10) 砌筑另一侧墙体 ; 11) 做泛水部位 “R” 角; 12) 粉刷墙体 ; 13) 刷 JS 防水涂料 ; 14) 屋面泛水部位防水层施工 ; 15) 填嵌填充物沥青麻丝 ; 16) 表面涂刷防水涂料。
实施例 : 上人屋面悬臂盖板变形缝结构, 变形缝一侧墙体与悬挑板 1 为一体现浇, 另一侧墙体为砖墙 2, 墙体为粘土实心砖砌筑的 12 单墙, 砂浆采用防水砂浆, 砂浆配合比 为: 32.5Mpa 水泥 : 石灰 : 中砂 : 水: 防水剂为 5:1:20:180:1, 砌墙时要确保灰缝饱满, 墙体 一般砌筑到距离挑板下边缘 5-6cm。泛水部位 4 呈 “R” 角, 采用的具体施工方法是 : 采用与 屋面保护层同配比的细石砼做成 “R” 角, 高度≥ 250mm。 “R” 角采用 1/4PVC 管压模成圆弧 形。悬挑板 1 的顶部设有盖板 5, 目的是为了突出挑板的立体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线条平整 保证雨 度控制在 2mm/2m 以内, 挑板檐口用水泥砂浆做出老鹰嘴, 内侧嵌塑料条作滴水线 6, 水不会流向墙身, 外侧墙体防水卷材铺到挑板檐口处, 用压条压住。填充物 3 选用沥青麻丝 混合物或聚氨酯硬泡。
其步骤为 :1、 屋面变形缝一侧预埋钢筋 ; 首先提出变形缝施工的构思方案, 对挑板的配筋、 构造尺寸、 砼强度进行核算。在浇筑 屋面板时, 在变形缝一侧预先埋设钢筋。
2、 测量放线 利用卷尺和墨斗弹出钢筋一侧墙体的中心线和两侧边线 (支模用) 。
3、 支设一边侧模板 模板安装时, 根据边线先立一侧模板, 临时用支撑撑住, 用线锤校正模板的垂直, 然后 用牵杠固定, 再用斜撑固定。
4、 绑扎墙体及挑板钢筋 1) 准备控制砼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墙体保护层采用塑料环扣垫块, 使用 时钢筋从卡嘴进入卡腔 (由于塑料环扣垫块有弹性) , 可使卡腔的大小能适应钢筋直径的变 化。
2) 绑扎钢筋 (划出钢筋位置线) , 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 按逐根钢筋穿梭就 位的顺序, 并与模板工协调好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顺序, 以减少绑扎困难。
5、 清理基层 钢筋绑扎好后, 检查基层, 对台光滑的砼面或者存在松散砼的基面要进行凿毛处 理, 完毕后利用钢刷对基层进行清理。
6、 支设另一边侧模板 1) 另一侧模板安装前应等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 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安装。按上述 支模方法安装另一侧模板。
2) 为了防止浇筑砼时墙身鼓胀, 可用 8~10 号铅丝拉结两侧模板, 间距不大于 1m, 铅丝要纵横排列, 如墙体不高, 厚度不大, 亦可在两侧模板上口钉上搭头木即可。
为了防止墙体模板根部漏浆, 产生 “烂根” 现象, 在墙模安装前, 在侧板底部根据放 线尺寸贴海绵条, 做到平整、 准确, 粘结牢固并注意穿墙螺杆的安装质量。
7、 浇筑砼 1) 在浇筑砼之前, 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晒水湿润模板, 但 不允许有积水。
2) 在施工过程中, 底部应先填以 10mm 厚与砼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采用插入式振 动棒, 每振点振捣应连续使砼表面呈现浮浆不再沉落。 在砼浇筑及静置过程中, 应采取措施 防止产生裂缝。砼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 应在砼终凝前予以修正。
8、 养护及拆除模板 1) 砼养护 : 在砼浇筑完毕后 12 小时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 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 加麻袋养护, 覆盖工作必须严格认真贴实, 薄膜幅边之间搭接不少于 100mm, 覆盖养护不少 于 3 天, 浇水养护不少于 7 天。
2) 砼达到一定强度后, 方可拆模。 模板拆卸日期, 应按结构特点和砼所达到的强度 来确定。在拆除侧模时, 砼强度要达到 1.2Mpa, 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
3) 及时清理砼表面的木屑、 铁丝等杂物, 局部漏浆、 蜂窝进行修补。
9、 清理基层 本次清理基层针对的是悬挑板下另一侧变形缝边砼面的清理。 先对表面垃圾进行清扫, 然后用水进行冲洗, 对局部松散的砼面要凿除。
10、 砌筑另一侧墙体 1) 砌筑前应将楼面清理干净、 晒水湿润, 保证有良好的粘结性。按要求进行测量放线。
2) 砌砖完毕后应清理砌筑部位处所残留的砂浆、 杂物等, 并进行相应的勾缝处理。
11、 做泛水部位 “R” 角 两侧墙体与屋面交接的泛水部位, 采用与屋面保护层同配比的细石砼做成 “R” 角, 高度 ≥ 250mm。 “R” 角采用 1/4PVC 管压模成圆弧形。
12、 粉刷墙体 1) 按要求配比的水泥砂浆粉刷两侧墙体。 基层为砼时, 抹灰前应先刮素水泥浆一道, 在 砖墙基层抹灰前, 宜先晒水湿润, 浇水宜在抹灰前一天进行, 抹灰时墙面不显浮水。
2) 粉刷厚度宜控制在每遍 5 ~ 7mm, 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结后, 方可粉刷后一层, 并做好浇水养护。
3) 装饰线条做好以后, 每隔 1 ~ 2m 用切割机切割伸缩缝 (宽度 2 ~ 3mm, 深度为粉 刷层厚度) 上下连贯, 防止粉刷层出现大面积裂缝。
13、 刷 JS 防水涂料 1) 基面处理 : 用铁铲、 扫帚等工具清除施工垃圾, 如遇污渍需用溶剂清洗, 基层有缺损 或跑砂现象, 需要新修整, 阴阳角部位在找平时做成圆弧形。
2) 涂底胶 : 基层平整度较差时, 在液料中掺合适量的水 (一般比例为液料 : 水 =1 : 1.4) 搅拌均匀后, 涂抹在基层表面做底涂。
3) 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配制 : 先将防水涂料 (按照液料 : 粉料 =1 : 0.7 的重量比) 配制好, 用搅拌器搅拌至均匀细微, 不含团粒的混合物即可使用, 配料数量根据工程面和完 成时间所安排的劳动力而定, 配好的材料应在 40 分钟内用完。
4) 覆醮料应均匀, 要求前后左右多次刷滚均匀, 不能局部有沉积, 立面、 斜面涂刷 应从上往下, 防止流坠或过厚。
5) 大面分层涂刮 JS 防水涂料 : 分纵横方向涂刮 JS 防水涂料, 后一涂层应在前一 涂层表干但未实干时施工 (一般情况下, 两层之间约 4 ~ 8 小时) , 以指触不粘为准。
14、 屋面泛水部位防水层施工 对屋面泛水部位施工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涂刷 JS 防水涂料加强层, 涂层中间加设胎 体材料增强。收头处采用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15、 填嵌填充物沥青麻丝 对于空隙部位的填充材料, 最好采用沥青麻丝 (密度小、 压缩变形大、 对结构变形阻力 小) 填嵌空隙, 以保证防水效果。
16、 表面涂刷防水涂料 为了增强防水与美观效果, 在结构上涂刷彩色防水涂料, 具体操作要求与步骤 13 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