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89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1 CN 103848992 A (21)申请号 201210518682.6 (22)申请日 2012.12.06 C08G 79/04(2006.01) C08K 7/00(2006.01) C08K 3/04(2006.01) C08K 3/08(2006.01) C08J 3/075(2006.01) C08J 5/18(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 区蔡伦路 333 号 A 楼 601 室 申请人 欧阳沁 (72)。
2、发明人 欧阳沁 (54) 发明名称 一种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的原料阶段 : 环状磷酸酯单体 1、 复合原料 2、 导电原料 3。经过 本发明处理后的原料, 可以在原料中混入碳纳米 管与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 在保持聚磷酸酯水凝 胶性质的同时, 增加了导电性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8992 A CN 103848992 A 1/1 页 2 1. 。
3、一种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的原料阶段 : 环 状磷酸酯单体 1、 复合原料 2、 导电原料 3。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环状磷酸酯单 体 1 是指把环状磷酸酯单体中的的金属等杂质去除干净, 保证环状磷酸酯单体中不含有金 属离子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复合原料2是指把 上述制备好的环状磷酸酯单体原料与单壁碳纳米管按照 1:0.01-1:1 的比例混合均匀, 制 备成的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导电原料3是指 。
4、把复合原料 2 中加入纳米银粉制备而成的原料。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导电原料 3 的 pH 值为 6.9-7.1 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导电原料3是经 过升温至 40-60 摄氏度之间, 聚合 0.2-0.5 小时, 然后溶于乙醇中, 制成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48992 A 2 1/2 页 3 一种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化学工程领域的聚磷酸酯水凝胶, 具体是一种纳米银构成 导电通路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近年来,。
5、 随着聚磷酸酯水凝胶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 特别是能够实现多功 能、 复杂应用背景的问题。 传统的聚磷酸酯水凝胶的研究体现在生物降解的速度与产物上, 没有把聚磷酸酯水凝胶在电学方面的性能得到开发。 0004 中国申请号 CN200810022216.2, 申请公开号 CN101328251, 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 生物可降解的温度 /pH 双重响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该发明提出的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吸 水性、 通透性、 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性和温度 /pH 敏感性, 是一类新性的人工合成的高分子 水凝胶材料, 在生物医学和其它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可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或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支架等。
6、生物医用材料。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对聚磷酸酯水凝胶的电化学性质作出研 究与说明。 0005 中国申请号 CN 200910053751.9, 申请公开号 CN101585919, 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 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超支化聚磷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该发明制备所得 超支化聚磷酸酯与线形聚磷酸酯相比具有低粘度、 高流变性和大量末端官能团的优点, 并 且制备方法简易, 无需催化剂, 产物纯度高, 可大规模制备, 大量的末端羟基还可供进一步 修饰, 该类超支化聚合物材料在药物控释, 基因转染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但是 这种方法对聚磷酸酯水凝胶的研究只集中在生物方面, 没有对电。
7、化学性能作出表征。 0006 综上, 虽然聚磷酸酯水凝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文献中未见报道纳米银构成 导电通路方法。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可以 通过该方法简单方便的制备导电性的聚磷酸酯水凝胶, 实现聚磷酸酯水凝胶在电化学方面 的应用。 0008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 : 首先, 把环状磷酸酯单体中的的金属等杂质去除干净, 保证环状磷酸酯单体中不含有 金属离子。 0009 然后, 把上述制备好的环状磷酸酯单体原料与单壁碳纳米管按照 1:0.01-1:1 的 比例混合均匀, 制备成复合原料。 0010。
8、 接着, 把复合原料中加入纳米银粉, 复合原料与纳米银粉的比例 1:0.05-1 : 0.6, 调整pH值为6.9-7.1之间, 升温至40-60摄氏度之间, 聚合0.2-0.5小时, 然后溶于乙醇中, 说 明 书 CN 103848992 A 3 2/2 页 4 制成导电原料。 0011 最后, 把导电原料利用丙酮进行清洗、 沉淀, 然后进过真空干燥即可得到导电性刺 激响应性聚磷酸酯水凝胶。 如果需要制备成薄膜状, 则只需要把导电原料旋涂在基底上, 真 空干燥即可。 0012 由于本发明中在环状磷酸酯单体中添加了碳纳米管与纳米银粒子, 为导电提供了 通道, 可以获得导电性较好的聚磷酸酯水凝胶。
9、。并且由于聚磷酸酯水凝胶的吸水性与在导 电过程中的离子转移, 也会导致电刺激响应, 引起聚磷酸酯水凝胶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0014 本实施例所述的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的原料阶段 : 环状磷 酸酯单体 1、 复合原料 2、 导电原料 3。 0015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环状磷酸酯单体 1 是指把环状磷酸酯单体中的的金属等杂质 去除干净, 保证环状磷酸酯单体中不含有金属离子而形成的。 0016 本实施。
10、例中, 所述的环状磷酸酯单体 1 的 0.1-10 克每立方厘米。 0017 本实施例中, 所述复合原料 2 是指把上述制备好的环状磷酸酯单体原料与单壁碳 纳米管按照 1:0.01-1:1 的比例混合均匀, 制备成的原料。 0018 本实施例中, 所述复合原料 2 超声处理的时间为 0.1-2 小时。 0019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导电原料 3 是指把复合原料 2 中加入纳米银粉制备而成的原 料。 0020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复合原料 2 与纳米银粉的比例 1:0.05-1:0.6。 0021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导电原料 3 的 pH 值为 6.9-7.1 之间。 0022 本实施例中, 。
11、所述的导电原料 3 的超声处理时间为 0.2-1 小时。 0023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导电原料 3 是经过升温至 40-60 摄氏度之间, 聚合 0.2-0.5 小 时, 然后溶于乙醇中, 制成的。 0024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导电原料 3 经过丙酮清洗、 沉淀, 然后进过真空干燥即可得到 导电性刺激响应性聚磷酸酯水凝胶。如果需要制备成薄膜状, 则只需要把导电原料旋涂在 基底上, 真空干燥即可。 0025 由于在环状磷酸酯单体聚合之前, 原料中混入了碳纳米管与纳米银, 经过超声处 理混合均匀, 在聚合的过程中把碳纳米管与纳米银聚合在整体中, 形成了导电通路。 在保持 聚磷酸酯水凝胶性质的同时, 增加了导电性质, 增加了聚磷酸酯水凝胶的应用范围。 0026 综上, 利用该纳米银构成导电通路方法, 可以在原料中混入碳纳米管与纳米银构 成导电通路, 在保持聚磷酸酯水凝胶性质的同时, 增加了导电性质。 0027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 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 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 对于本发明的 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说 明 书 CN 103848992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