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6127276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41065.8

申请日:

2014.04.10

公开号:

CN103984435A

公开日:

2014.08.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公布日:201408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40410|||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主荣; 王英琪; 贾邦强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东环二路二号富士康科技工业园H区3栋1.5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代理人:

江耀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包含一透明基板,其表面具有一感测区及该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透明基板上依序设有一第一导电层、一绝缘层与一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在透明基板的感测区形成复数个透明电极串行,并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第二导电层则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电线,使透明电极串行连接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同时,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以绝缘层相隔。本发明在面板的边框区上形成相异层的导电线,可以缩小边框区所占的面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明基板,其表面具有一感测区及该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
一第一导电层,设于该透明基板上,以在该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
一第一绝缘层,设于该透明基板与该第一导电层上,以覆盖该第一导电层;
一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以在该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电线,该第一导电层在该感测区形成复数个电极串行,以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以及
复数个接垫,其位于该边框区,并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绝缘层,其设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基板的平行其该表面的方向上,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两两交错相间并排。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重叠或交错重叠。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且该些电极串行为透明电极串行。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层的材质为金属或氧化铟锡。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基板为玻璃基板或透明树脂基板。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且该第二导电层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为金属的该些第二导电线的宽度小于材质为氧化铟锡的该些第一导电线。

说明书

说明书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被广泛地应用至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中,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个人数字助理(PDA)、行动电话(cellular phone)及掌上型计算机(Hand-held PC)等,以取代传统的输入装置(如:键盘及鼠标等)。这一设计上的大幅改变,不仅提升了这些电子装置的人机接口亲和性,更因省略了传统输入装置而腾出更多空间,供安装更大尺寸的显示面板,方便使用者浏览资料。
现有的触控面板包含电阻式、电容式、音波式与光学式。在各种不同大项目的原理下,又衍生出许多不同型态的制作方式,例如电阻式就有8线、7线、6线、5线、4线式、数位电阻等;电容式有表面电容、数字电容(多点触控电容式)等;光学式有红外线遮蔽式、抑制全反射式等。一般现行的触控面板如图1、图2与图3所示,包含一透明基板10,以a-a’线为例,透明基板10上依序设有一第一透明导电层12、一第一绝缘层14、一第二导电层16与一第二绝缘层18,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12在透明基板10的感测区形成复数个透明导电电极串行20,第二导电层16则在透明基板10的边框区形成复数条导电线22,这些导电线22连接复数个接垫23。由于这些导电线22均由同一层别的第二导电层16所构成,在蚀刻制程中,导电线22之间必须有间距g,否则易造成断路或短路;电性方面来说,同一层别过于靠近的透明导电线22之间也会造成彼此讯号的影响。由于现今许多产品的需求都是需要有较小的边框区(border area),以现有的技术,线路之间的间距则占去了许多空间。
发明内容
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以缩小边框区所占的面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其包含一透明基板,其表面具有一感测区及该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透明基板上设有一第一导电层,其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透明基板与第一导电层上设有一第一 绝缘层,以覆盖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上设有一第二导电层,以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电线;该第一导电层在该感测区形成复数个电极串行,以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以及复数个接垫,其位于该边框区,并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导线以不同层别的导电层来实现,可以缩小边框区所占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透明电极串行与导电线布局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接垫与导电线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触控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图5为图4沿b-b’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4沿c-c’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4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触控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图9为图8沿d-d’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触控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图12为图11沿e-e’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13为图11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透明基板
12  第一透明导电层
14  第一绝缘层
16  第二导电层
18  第二绝缘层
20  透明导电电极串行
22  导电线
23  接垫
24  透明基板
26  第一导电层
28  透明电极串行
30  第一导电线
32  接垫
34  第一绝缘层
36  第二导电层
38  第二导电线
40  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主要是因应目前市场主流提出「窄边框(Narrow Border)」设计,一般指屏幕左右两边的边框到可视区的宽度,以手机为例,手机的长方形屏幕两侧较长,且两侧的黑(白)边较窄是供以不透光金属连接线设置,又因两边较长故可能会进行单边或双边驱动,而本发明主要将X轴的边缘走线以绝缘层隔开,利用不同层的设计减少走线间的距离以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4、图5、图6与图7,其中图5为图4沿b-b’线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图4沿c-c’线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图4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包含一透明基板24,例如玻璃基板或透明树脂基板,其表面具有一感测区及该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即分别为图4的虚框内、外的区域。透明基板24上设有一第一导电层26,其材质可为氧化铟锡或金属,在此以材质为氧化铟锡的透明导电层为例。第一导电层26在感测区形成复数个透明电极串行28,并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30。另,在边框区设有供外部进行电讯传输的复数个接垫32,其材质可为任意导电材质,使部分的透明电极串行28、部分的接垫32与第一导电线30互相连接。在此接垫32的材质以金属为例,以剖面线表示。透明基板24与第一导电层26上设有一第一绝缘层34,其覆盖边框区的第一导电层26,其中第一绝缘层34可为有机材料或无机 材料。第一绝缘层34上设有一第二导电层36,其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电线38,以连接其余透明电极串行28与其余接垫32。第二导电层36的材质可为氧化铟锡或金属,在此也以金属为例,也以剖面线表示。在边框区上有一虚框包围的区域,此对应的第一绝缘层34需设有一孔洞,让接垫32能透过此孔洞与第一导电线30相连接。另由于第二导电层36与接垫32均为金属,所以可以在同一制程中一体成型以互相连接。在平行透明基板24的表面的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第一导电线30与第二导电线38两两交错相间并排,所以第一导电线30与第二导电线38的垂直线段在平行透明基板24的表面的水平方向上彼此之间的间距可以被缩短,第一导电线30与第二导电线38的水平线段在平行透明基板24的表面的垂直方向上彼此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被缩短。本发明将两两平行的导电线分别提到不同的层别,减少导电线之间因为间距而造成的空间浪费,以达到缩小触控面板的边框区的效果。最后,第一绝缘层34与第二导电层36上设有一第二绝缘层40,其材质可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上述第一导电层26的材质若为氧化铟锡时,则其电阻会大于材质为金属的第二导电层36,如银。因此在设计上,若想达到相同的导电速度,则材质为金属的第二导电线38的宽度需小于材质为氧化铟锡的第一导电线30。
举例来说,为了缩小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可以设定每一第二导电线38的线宽为相邻两条第一导电线30的间距,每一第一导电线30的线宽为相邻两条第二导电线38的间距,如此便可缩减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之间的水平间距,进而降低边框区所占的面积。本发明的两两相间的第一导电线30与第二导电线38分别分属第一导电层26与第二导电层36,由于分属不同层,因此以制程而言,单层别第一导电线30需要保持的间距依旧不变,因此不影响制程;且第一导电层26与第二导电层36之间有第一绝缘层34隔开两层,因此在电性上也不会有过于靠近而造成讯号间的彼此影响。
以数学式证明,假设原始设计导电线的线宽为W、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为G、N条导电线,则边框区的走线空间B如式(1)所示:
B=(W+G)×N                   (1)
而本发明的第二导电线38穿插在第一导电线30之间的间距,令本发明的第一导电线30与第二导电线38的线宽皆为W,二者总数量为N,且第一导电线 30彼此间距为G,第二导电线38彼此间距也为G。因此以整体来看,新的边框区的走线空间B’如式(2)所示:
B’=(W+(G-W)/2)×N=((W+G)/2)×N=((W+G)×N)/2=B/2  (2)
由式(2)可知,触控面板的边框区的走线空间可以节省一半。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流程也包括两种,一种是依序形成具有X轴或Y轴的透明电极串行的第一导电层26、第一绝缘层34、第二导电层36与第二绝缘层40的制程,另一种是依序形成第二导电层36、具有X轴或Y轴的透明电极串行的导电层、第一绝缘层34、具有Y轴或X轴的透明电极串行的第一导电层26与第二绝缘层40的制程。
实施例二
如图8、9、10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差别仅在于实施例二的第二导电线38与第一导电线30是上下重叠的。
实施例三
如图11、12、1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差别仅在于实施例三的第二导电线38与第一导电线30是交错重叠的。
实施例二和三也可减少走线间的距离以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上述三种实施例均将走线设于边框区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侧,以完成单边走线的设计。若想同时设计上下两侧双边驱动,也可使用本发明的技术,将此双边驱动所用到的走线置于边框区的左右两侧中未走线的空间里。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触控面板的导电线以二层不同的导电层来实现,并以互相穿插的设置,以达到缩小边框区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844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13 CN 103984435 A (21)申请号 201410141065.8 (22)申请日 2014.04.10 G06F 3/041(2006.01) (71)申请人 业成光电 ( 深圳 ) 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东环二 路二号富士康科技工业园 H 区 3 栋 1.5 楼 申请人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林主荣 王英琪 贾邦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23 代理人 江耀纯 (54) 发明名称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5。

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 板, 其包含一透明基板, 其表面具有一感测区及该 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 透明基板上依序设有一 第一导电层、 一绝缘层与一第二导电层, 第一导电 层在透明基板的感测区形成复数个透明电极串 行, 并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 第二导电 层则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电线, 使透明电 极串行连接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 同时, 第一 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以绝缘层相隔。本发明在面 板的边框区上形成相异层的导电线, 可以缩小边 框区所占的面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3、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84435 A CN 103984435 A 1/1 页 2 1. 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一透明基板, 其表面具有一感测区及该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 ; 一第一导电层, 设于该透明基板上, 以在该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 ; 一第一绝缘层, 设于该透明基板与该第一导电层上, 以覆盖该第一导电层 ; 一第二导电层, 设于该第一绝缘层上, 以在该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电线, 该第一导 电层在该感测区形成复数个电极串行, 以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 ; 以及 复。

4、数个接垫, 其位于该边框区, 并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还包含一第二绝缘层, 其设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上。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该透明基板的平行其 该表面的方向上, 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两两交错相间并排。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 些第二导电线重叠或交错重叠。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导电层为透明 导电层, 且该些电极串行为透明电。

5、极串行。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导电层的材质 为氧化铟锡。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二导电层的材质 为金属或氧化铟锡。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该透明基板为玻璃基 板或透明树脂基板。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导电层的材质 为氧化铟锡, 且该第二导电层的材质为金属, 材质为金属的该些第二导电线的宽度小于材 质为氧化铟锡的该些第一导电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84435 A 2 1/4。

6、 页 3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触控面板 (Touch Panel) 已被广泛地应用至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中, 如 :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个人数字助理 (PDA)、 行动电话 (cellular phone) 及掌上型计算机 (Hand-held PC) 等, 以取代传统的输入装置 ( 如 : 键盘及鼠标等 )。这一设计上的大幅改 变, 不仅提升了这些电子装置的人机接口亲和性, 更因省略了传统输入装置而腾出更多空 间, 供安装更大尺寸的显示面板, 方便使用者浏览资料。 。

7、0003 现有的触控面板包含电阻式、 电容式、 音波式与光学式。 在各种不同大项目的原理 下, 又衍生出许多不同型态的制作方式, 例如电阻式就有 8 线、 7 线、 6 线、 5 线、 4 线式、 数位 电阻等 ; 电容式有表面电容、 数字电容 ( 多点触控电容式 ) 等 ; 光学式有红外线遮蔽式、 抑 制全反射式等。一般现行的触控面板如图 1、 图 2 与图 3 所示, 包含一透明基板 10, 以 a-a 线为例, 透明基板 10 上依序设有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12、 一第一绝缘层 14、 一第二导电层 16 与一第二绝缘层 18, 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 12 在透明基板 10 的感测区形成复数。

8、个透明导电 电极串行 20, 第二导电层 16 则在透明基板 10 的边框区形成复数条导电线 22, 这些导电线 22 连接复数个接垫 23。由于这些导电线 22 均由同一层别的第二导电层 16 所构成, 在蚀刻 制程中, 导电线 22 之间必须有间距 g, 否则易造成断路或短路 ; 电性方面来说, 同一层别过 于靠近的透明导电线 22 之间也会造成彼此讯号的影响。由于现今许多产品的需求都是需 要有较小的边框区 (border area), 以现有的技术, 线路之间的间距则占去了许多空间。 发明内容 0004 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 可以缩小 边框。

9、区所占的面积。 0005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其包含一透明基板, 其 表面具有一感测区及该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 ; 透明基板上设有一第一导电层, 其在边框 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 ; 透明基板与第一导电层上设有一第一绝缘层, 以覆盖第一导电 层 ; 第一绝缘层上设有一第二导电层, 以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电线 ; 该第一导电层 在该感测区形成复数个电极串行, 以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 ; 以及复数个 接垫, 其位于该边框区, 并连接该些第一导电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线。 000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将导线以不同层别的导电层来。

10、实 现, 可以缩小边框区所占的面积。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透明电极串行与导电线布局示意图。 0008 图 2 为图 1 沿 a-a 线的结构剖视图。 说 明 书 CN 103984435 A 3 2/4 页 4 0009 图 3 为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接垫与导电线布局示意图。 0010 图 4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触控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0011 图 5 为图 4 沿 b-b 线的结构剖视图。 0012 图 6 为图 4 沿 c-c 线的结构剖视图。 0013 图 7 为图 4 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 0014 图 8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触控。

11、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0015 图 9 为图 8 沿 d-d 线的结构剖视图。 0016 图 10 为图 8 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 0017 图 11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触控面板的布局示意图。 0018 图 12 为图 11 沿 e-e 线的结构剖视图。 0019 图 13 为图 11 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 0021 10 透明基板 0022 12 第一透明导电层 0023 14 第一绝缘层 0024 16 第二导电层 0025 18 第二绝缘层 0026 20 透明导电电极串行 0027 22 导电线 0028 23 接。

12、垫 0029 24 透明基板 0030 26 第一导电层 0031 28 透明电极串行 0032 30 第一导电线 0033 32 接垫 0034 34 第一绝缘层 0035 36 第二导电层 0036 38 第二导电线 0037 40 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9 本发明主要是因应目前市场主流提出 窄边框 (Narrow Border) 设计, 一般指屏 幕左右两边的边框到可视区的宽度, 以手机为例, 手机的长方形屏幕两侧较长, 且两侧的黑 ( 白 ) 边较窄是供以不透光金属连接线设置, 又因两边较长故可能会进行单边或双。

13、边驱动, 而本发明主要将 X 轴的边缘走线以绝缘层隔开, 利用不同层的设计减少走线间的距离以达 到窄边框的效果。 0040 实施例一 0041 请参阅图 4、 图 5、 图 6 与图 7, 其中图 5 为图 4 沿 b-b 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 6 为图 说 明 书 CN 103984435 A 4 3/4 页 5 4 沿 c-c 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 7 为图 4 的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的布局放大示意图。本 发明的实施例一包含一透明基板 24, 例如玻璃基板或透明树脂基板, 其表面具有一感测区 及该感测区周围的一边框区, 即分别为图 4 的虚框内、 外的区域。透明基板 24 上设有一第 一。

14、导电层 26, 其材质可为氧化铟锡或金属, 在此以材质为氧化铟锡的透明导电层为例。第 一导电层26在感测区形成复数个透明电极串行28, 并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一导电线30。 另, 在边框区设有供外部进行电讯传输的复数个接垫 32, 其材质可为任意导电材质, 使部分 的透明电极串行 28、 部分的接垫 32 与第一导电线 30 互相连接。在此接垫 32 的材质以金属 为例, 以剖面线表示。 透明基板24与第一导电层26上设有一第一绝缘层34, 其覆盖边框区 的第一导电层 26, 其中第一绝缘层 34 可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第一绝缘层 34 上设有一 第二导电层36, 其在边框区形成复数条第二导。

15、电线38, 以连接其余透明电极串行28与其余 接垫32。 第二导电层36的材质可为氧化铟锡或金属, 在此也以金属为例, 也以剖面线表示。 在边框区上有一虚框包围的区域, 此对应的第一绝缘层34需设有一孔洞, 让接垫32能透过 此孔洞与第一导电线 30 相连接。另由于第二导电层 36 与接垫 32 均为金属, 所以可以在同 一制程中一体成型以互相连接。在平行透明基板 24 的表面的水平及垂直方向上, 第一导电 线 30 与第二导电线 38 两两交错相间并排, 所以第一导电线 30 与第二导电线 38 的垂直线 段在平行透明基板 24 的表面的水平方向上彼此之间的间距可以被缩短, 第一导电线 30。

16、 与 第二导电线38的水平线段在平行透明基板24的表面的垂直方向上彼此之间的间距也可以 被缩短。本发明将两两平行的导电线分别提到不同的层别, 减少导电线之间因为间距而造 成的空间浪费, 以达到缩小触控面板的边框区的效果。最后, 第一绝缘层 34 与第二导电层 36 上设有一第二绝缘层 40, 其材质可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0042 上述第一导电层 26 的材质若为氧化铟锡时, 则其电阻会大于材质为金属的第二 导电层 36, 如银。因此在设计上, 若想达到相同的导电速度, 则材质为金属的第二导电线 38 的宽度需小于材质为氧化铟锡的第一导电线 30。 0043 举例来说, 为了缩小触控面板的边。

17、框区, 可以设定每一第二导电线 38 的线宽为相 邻两条第一导电线 30 的间距, 每一第一导电线 30 的线宽为相邻两条第二导电线 38 的间 距, 如此便可缩减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之间的水平间距, 进而降低边框区所占的面积。 本发明的两两相间的第一导电线 30 与第二导电线 38 分别分属第一导电层 26 与第二导电 层 36, 由于分属不同层, 因此以制程而言, 单层别第一导电线 30 需要保持的间距依旧不变, 因此不影响制程 ; 且第一导电层 26 与第二导电层 36 之间有第一绝缘层 34 隔开两层, 因此 在电性上也不会有过于靠近而造成讯号间的彼此影响。 0044 以数学式证明,。

18、 假设原始设计导电线的线宽为 W、 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为 G、 N 条导电 线, 则边框区的走线空间 B 如式 (1) 所示 : 0045 B=(W+G)N (1) 0046 而本发明的第二导电线 38 穿插在第一导电线 30 之间的间距, 令本发明的第一导 电线30与第二导电线38的线宽皆为W, 二者总数量为N, 且第一导电线30彼此间距为G, 第 二导电线 38 彼此间距也为 G。因此以整体来看, 新的边框区的走线空间 B 如式 (2) 所示 : 0047 B (W+(G-W)/2)N=(W+G)/2)N=(W+G)N)/2=B/2 (2) 0048 由式 (2) 可知, 触控面板的边框区的。

19、走线空间可以节省一半。 0049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流程也包括两种, 一种是依序形成具有 X 轴或 Y 轴的透 说 明 书 CN 103984435 A 5 4/4 页 6 明电极串行的第一导电层 26、 第一绝缘层 34、 第二导电层 36 与第二绝缘层 40 的制程, 另一 种是依序形成第二导电层 36、 具有 X 轴或 Y 轴的透明电极串行的导电层、 第一绝缘层 34、 具 有 Y 轴或 X 轴的透明电极串行的第一导电层 26 与第二绝缘层 40 的制程。 0050 实施例二 0051 如图 8、 9、 10 所示,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差别仅在于实施例二的第二导电线 38 与第一导。

20、电线 30 是上下重叠的。 0052 实施例三 0053 如图 11、 12、 13 所示,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差别仅在于实施例三的第二导电线 38 与第一导电线 30 是交错重叠的。 0054 实施例二和三也可减少走线间的距离以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0055 上述三种实施例均将走线设于边框区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侧, 以完成单边走线的设 计。 若想同时设计上下两侧双边驱动, 也可使用本发明的技术, 将此双边驱动所用到的走线 置于边框区的左右两侧中未走线的空间里。 0056 综上所述, 本发明将触控面板的导电线以二层不同的导电层来实现, 并以互相穿 插的设置, 以达到缩小边框区的目的。 0057 以。

21、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能认定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 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 都应 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984435 A 6 1/8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7 2/8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8 3/8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9 4/8 页 10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10 5/8 页 11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11 6/8 页 12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12 7/8 页 13 图 1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13 8/8 页 14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84435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