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6112077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02630.4

申请日:

2013.10.23

公开号:

CN103868166A

公开日:

2014.06.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4F 1/16申请公布日:2014061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16申请日:20131023|||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16(2011.01)I

主分类号:

F24F1/16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久保野俊行; 阵内宽之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2.12.10 JP 2012-26983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郭小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使底板通用,无论是在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还是平坦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都可以确保热交换器露出的背面侧开口的侧缘部的安全性。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具备:机壳(100A),所述机壳(100A)在背面侧具有开口(100B);热交换器(10、210),所述热交换器(10、210)具有形成平面状的平面区域(10a),以平面区域(10a)从机壳(100A)的背面侧的开口(100B)露出地被收容在机壳(100A)内,背面侧的开口(100B)的侧缘部(2D)被设置在与平面区域(10a)相向的位置,被向热交换器(10、210)侧弯曲以便填补与热交换器(10、210)之间的间隙。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该室外机具备:
机壳,所述机壳在背面侧具有开口;以及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形成为平面状的平面区域,所述热交换器以平面区域从所述机壳的背面侧的开口露出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机壳内,
所述背面侧的开口的侧缘部被设置在与所述平面区域相向的位置,并向所述热交换器侧被弯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L字形热交换器,所述L字形热交换器具有与所述平面区域连接的曲面区域和与所述曲面区域连接的侧面区域。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缘部被设置在所述L字形热交换器的所述曲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的交界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中的与所述侧面区域相向的侧面具有通风孔。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缘部被设置在所述L字形热交换器的所述曲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的交界上,
所述机壳中的与所述侧面区域相向的侧面具有通风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被形成为平板状的平坦式热交换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侧面由阻断通风的平板状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将背面侧一部分包围的背面部,在所述背面部形成有通风孔。

说明书

说明书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尤其是涉及室外机的外廓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为了既确保热交换量又实现小型化,提出了具有截面为L字形的L字形热交换器的方案。通常,这样的L字形热交换器与室外机的一个侧面以及形成了室外机吸入口的面(吸入口侧的面)相向地被收容在机壳内。在此,最近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吸入口形成在背面且取消与吸入口相向的面板,热交换器露在外部。
在这样的室外机中,在机壳的侧缘部(边缘部分)与热交换器的曲面部之间产生间隙,有可能导致手指等插入该间隙或手指接触背面面板的侧缘部。因此,为了防止手指等插入该间隙,提出了对背面面板的侧缘部进行弯曲加工的方案(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背面面板的侧缘部与曲面部相向,通过侧缘部向内侧(热交换器侧)被弯曲加工来缩小在背面面板的侧缘部与热交换器之间形成的间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7996号公报
但是,为了既可以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又可以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有使机壳的底板通用的要求。如专利文献1所示意,如果在面板侧缘部位于热交换器曲面部的面板上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则在面板与热交换器之间就产生间隙。因此,不仅是L字形热交换器,在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要求能够确保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在既可以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又可以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的室外机中,无论是在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还是平坦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都可以确保安全性。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具备:机壳,机壳在背面侧具有开口;以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有形成为平面状的平面区域,热交换器以平面区域从机壳的背面侧的开口露出的方式被收容在机壳内;背面侧的开口的侧缘部被设置在与平面区域相向的位置,并向热交换器侧被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机壳的侧缘部被设置在与热交换器的平面区域相向的位置上,并向内侧被弯曲,因此,无论是在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还是平坦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都可以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的机壳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室外机上安装了L字形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室外机上安装了L字形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A是表示图4的室外机上的背面部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图5A的开口的侧缘部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室外机上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1的室外机上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上的机壳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就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100的机壳100A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是由机壳100A包围的结构,该机壳100A由顶面面板1、外廓面板2、侧面面板3和底板4构成,顶面面板1、外廓面板2、侧面面板3被组装在底板4上。在外廓面板2和侧面面板3的上部设置凸缘,顶面面板1被安装在该凸缘上。同样在底板4上也设置凸缘,外廓面板2和侧面面板3通过螺栓等被固定在该凸缘上。
另外,外廓面板2具有正面部2A、侧面部2B和背面部2C被成形为一体的形状。在此,背面部2C覆盖机壳100A的背面侧的一部分,机壳100A的背面侧形成有用于露出热交换器10的开口100B。另外,为了提高热交换器10的通风性,开口100B的宽度被形成得比背面部2C的宽度更宽。
该机壳100A具有以下结构,即:既可安装图2~图5所示的具有平面区域10a、曲面区域10b和侧面区域10c的L字形热交换器10,又可以安装图6~图8所示的只由平面区域形成的平坦式热交换器210。也就是说,底板4被通用,既可在底板4上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10又可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210。以下分别就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10的情况和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210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就作为室外机100的热交换器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1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安装了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室外机100的内部被隔离构件5分隔成送风机室WR和机械室MR。在机械室MR侧配置了压缩机6、制冷剂配管7、电器盒(控制箱)8等,在送风机室WR侧设置了L字形热交换器10、送风机11等。另外,压缩机6和L字形热交换器 10被设置在底板4上。
压缩机6吸引制冷剂后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经由制冷剂配管7向制冷剂回路输送。电器盒(控制箱)8收容了用于控制室外机100的动作的控制机构。
L字形热交换器10进行外部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在制热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功能,在制冷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功能。L字形热交换器10例如具备使制冷剂通过的传热管和用于增加在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传热面积的散热片,具有平面区域10a、曲面区域10b和侧面区域10c。并且,对于L字形热交换器10,在机壳100A内,平面区域10a从机壳100A的背面侧的开口100B露出,侧面区域10c与外廓面板2的侧面部2B相向地被配置。另外,在侧面部2B设置用于提高向侧面区域10C的通气性的通风孔2X(参考图1和图2)。另外,在外廓面板2的侧面部2B与L字形热交换器10的侧面区域10c之间设置间隙,以防止彼此接触。另外,在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前面侧,吹出空气的送风机11被保持在送风机保持部20。
图5A是表示图4的室外机100上的背面部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图5B是表示图5A的侧缘部2D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背面侧的开口100B的侧缘部2D相对于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平面区域10a侧被弯曲,与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平面区域10a的间隙变窄。具体是,背面部2C与平面区域10a的间隙被配置成离开间隔D1,相对于此,侧缘部2D与平面区域10a的间隔D10比D1更窄(D1>D10)。另外,使该间隔D10例如为5~10mm地形成弯曲部。另外,由于背面部2C与平面区域10a相向的面积越小则通气性越好,因此,侧缘部2D也可以被设置在平面区域10a与曲面区域10b的交界10x上。
这样,为了缩小侧缘部2D与热交换器10的间隙,外廓面板2的背面部2C的侧缘部2D向平面区域10a侧被弯曲,因此,可以防止手指等进入间隙,可以确保安全性。而且,由于侧缘部2D向内侧被弯曲,因此,即使在侧缘部2D产生毛刺等,也无需用树脂等覆盖,可 以确保安全性。
接着,就作为室外机100的热交换器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21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21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另外,在图6和图7中,对具有与图3~图5的室外机100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图6和图7中,平坦式热交换器210被形成为平板状,在机壳100A的背面侧被延伸配置到侧面部2B与背面部2C的连接部(角部)。另外,即便是制冷制热能力低的机型,对于平坦式热交换器210也可以确保性能,因此,平坦式热交换器210被安装在室外机100上。另外,要求高制冷制热能力的机型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10。
在此,平坦式热交换器210被配置底板4上的在与配置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平面区域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因此,平坦式热交换器210与侧缘部的距离和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平面区域10a与侧缘部2D的距离相等。因此,即使在室外机100中使底板4通用,安装了L字形热交换器10或平坦式热交换器210中的任意一种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通过侧缘部2D的弯曲部来填补间隙,形成间隔D10(=5~10mm左右)的手指等进不去的间隙。
另外,在室外机100内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210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为了防止异物进入机壳100A内,侧面部2B优选形成为通风孔2X全部被封住的平板状。通过使用相同的模具,并在模具工序中管理通风孔2X的冲裁处理,从而加工这样两种侧面部2B或背面部2C。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背面的开口100B的侧缘部2D被设置在与平面区域100a相向的位置,而且向平面区域10a侧被弯曲以填补与平面区域10a的间隙,从而即使在底板4通用地安装了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10、210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安全性。另外,在安装L字形热交换器10的情况下,如果侧缘部2D被设置在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平面区域10a与曲面区域10b的交界10x上,就可以将被背面部2C 挡住的面积抑制成最小限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例如,在图2中例示了外廓面板2的正面部2A、侧面部2B以及背面部2C被成形为一体的情况,也可以是以分别单独形成的状态安装在底板4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使侧缘部2D位于与L字形热交换器10的平面区域10a相向的位置地配置背面部2C。
另外,在图5B中例示了侧缘部2D被折回一次的情况,但也可以折回两次,或者折回部分也可以不与背面部2C接触地形成为弯曲的U字形。
另外,在图1~图8中例示了背面部2C侧被形成平板状的情况,但为了提高通气性,也可以设置通风孔。
附图标记说明
1 顶面面板,2 外廓面板,2A 正面部,2B 侧面部,2C 背面部,2D 侧缘部,2X 通风孔,3 侧面面板,4 底板,5 隔离构件,6 压缩机,7 制冷剂配管,8 电器盒,10L 字形热交换器,10a 平面区域,10b 曲面区域,10c 侧面区域,10x 交界,11 送风机,20 送风机保持部,100 室外机,100A 机壳,100B 开口,210 平坦式热交换器,D1、D10 间隔,MR 机械室,WR 送风机室。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81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8 CN 103868166 A (21)申请号 201310502630.4 (22)申请日 2013.10.23 2012-269834 2012.12.10 JP F24F 1/16(2011.01) (71)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久保野俊行 阵内宽之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郭小军 (54) 发明名称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使底板通 用, 无论是在安装 L 字形。

2、热交换器还是平坦式热 交换器的情况下, 都可以确保热交换器露出的背 面侧开口的侧缘部的安全性。空气调节器的室外 机 (100)具备 : 机壳 (100A) , 所述机壳 (100A)在 背面侧具有开口 (100B) ; 热交换器 (10、 210) , 所 述热交换器 (10、 210) 具有形成平面状的平面区 域 (10a) , 以平面区域 (10a) 从机壳 (100A) 的背面 侧的开口 (100B) 露出地被收容在机壳 (100A) 内, 背面侧的开口 (100B) 的侧缘部 (2D) 被设置在与 平面区域 (10a) 相向的位置, 被向热交换器 (10、 210) 侧弯曲以便填补与热。

3、交换器 (10、 210) 之间 的间隙。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8166 A CN 103868166 A 1/1 页 2 1. 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该室外机具备 : 机壳, 所述机壳在背面侧具有开口 ; 以及 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形成为平面状的平面区域, 所述热交换器以平面区域从 所述机壳的背面侧的开口露出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机壳内, 所述背面侧的开口的侧缘部被。

4、设置在与所述平面区域相向的位置, 并向所述热交换器 侧被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是L字形热 交换器, 所述 L 字形热交换器具有与所述平面区域连接的曲面区域和与所述曲面区域连接 的侧面区域。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缘部被设置在所 述 L 字形热交换器的所述曲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的交界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中的与所述侧 面区域相向的侧面具有通风孔。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缘部被设置在所。

5、 述 L 字形热交换器的所述曲面区域与所述平面区域的交界上, 所述机壳中的与所述侧面区域相向的侧面具有通风孔。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是被形成 为平板状的平坦式热交换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的侧面由阻断 通风的平板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 有将背面侧一部分包围的背面部, 在所述背面部形成有通风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8166 A 2 1/4 页 3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

6、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尤其是涉及室外机的外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为了既确保热交换量又实现小型化, 提出了具有截面 为 L 字形的 L 字形热交换器的方案。通常, 这样的 L 字形热交换器与室外机的一个侧面以 及形成了室外机吸入口的面 (吸入口侧的面) 相向地被收容在机壳内。在此, 最近的空气调 节器的室外机具有这样的结构, 即 : 吸入口形成在背面且取消与吸入口相向的面板, 热交换 器露在外部。 0003 在这样的室外机中, 在机壳的侧缘部 (边缘部分) 与热交换器的曲面部之间产生间 隙, 有可能导致手指等插入该间隙或手指接触背面面板的侧缘部。 因此, 为了防止。

7、手指等插 入该间隙, 提出了对背面面板的侧缘部进行弯曲加工的方案 (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 在专利 文献 1 中记载了背面面板的侧缘部与曲面部相向, 通过侧缘部向内侧 (热交换器侧) 被弯曲 加工来缩小在背面面板的侧缘部与热交换器之间形成的间隙。 0004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12-87996 号公报 0005 但是, 为了既可以安装 L 字形热交换器又可以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 有使机壳的 底板通用的要求。如专利文献 1 所示意, 如果在面板侧缘部位于热交换器曲面部的面板上 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 则在面板与热交换器之间就产生间隙。因此, 不仅是 L 字形热交换 器, 在安装平坦。

8、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要求能够确保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 其目的是提供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在既 可以安装 L 字形热交换器又可以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的室外机中, 无论是在安装 L 字形热 交换器还是平坦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 都可以确保安全性。 0007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具备 : 机壳, 机壳在背面侧具有开口 ; 以及热交换 器, 热交换器具有形成为平面状的平面区域, 热交换器以平面区域从机壳的背面侧的开口 露出的方式被收容在机壳内 ; 背面侧的开口的侧缘部被设置在与平面区域相向的位置, 并 向热交换器侧被弯曲。 0008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

9、节器的室外机, 机壳的侧缘部被设置在与热交换器的平面区 域相向的位置上, 并向内侧被弯曲, 因此, 无论是在安装 L 字形热交换器还是平坦式热交换 器的情况下, 都可以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0010 图 2 是表示图 1 的室外机的机壳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11 图 3 是表示在图 1 的室外机上安装了 L 字形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 说 明 书 CN 103868166 A 3 2/4 页 4 图。 0012 图 4 是表示在图 1 的室外机上安装了 L 字形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 图。 001。

10、3 图 5A 是表示图 4 的室外机上的背面部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 0014 图 5B 是表示图 5A 的开口的侧缘部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 0015 图 6 是表示在图 1 的室外机上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 图。 0016 图 7 是表示在图 1 的室外机上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时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 图。 0017 图 8 是表示图 1 的室外机上的机壳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利用附图就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图 1 是 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100 的机壳 100A。

11、 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 1 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100 是由机壳 100A 包围的 结构, 该机壳100A由顶面面板1、 外廓面板2、 侧面面板3和底板4构成, 顶面面板1、 外廓面 板 2、 侧面面板 3 被组装在底板 4 上。在外廓面板 2 和侧面面板 3 的上部设置凸缘, 顶面面 板 1 被安装在该凸缘上。同样在底板 4 上也设置凸缘, 外廓面板 2 和侧面面板 3 通过螺栓 等被固定在该凸缘上。 0019 另外, 外廓面板 2 具有正面部 2A、 侧面部 2B 和背面部 2C 被成形为一体的形状。在 此, 背面部 2C 覆盖机壳 100A 的背面侧的一部分, 机壳 100A 的背面。

12、侧形成有用于露出热交 换器 10 的开口 100B。另外, 为了提高热交换器 10 的通风性, 开口 100B 的宽度被形成得比 背面部 2C 的宽度更宽。 0020 该机壳 100A 具有以下结构, 即 : 既可安装图 2 图 5 所示的具有平面区域 10a、 曲 面区域 10b 和侧面区域 10c 的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又可以安装图 6 图 8 所示的只由平面 区域形成的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也就是说, 底板 4 被通用, 既可在底板 4 上安装 L 字形热 交换器 10 又可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以下分别就安装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情况和安 装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13、 的情况进行说明。 0021 首先, 就作为室外机 100 的热交换器安装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情况进行说明。图 3 是表示安装了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室外机 100 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 4 是表示图 3 的室外机 100 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室外机 100 的内部被隔离构 件 5 分隔成送风机室 WR 和机械室 MR。在机械室 MR 侧配置了压缩机 6、 制冷剂配管 7、 电器 盒 (控制箱) 8 等, 在送风机室 WR 侧设置了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送风机 11 等。另外, 压缩机 6 和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被设置在底板 4。

14、 上。 0022 压缩机 6 吸引制冷剂后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 经由制冷剂配管 7 向制冷剂 回路输送。电器盒 (控制箱) 8 收容了用于控制室外机 100 的动作的控制机构。 0023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进行外部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 在制热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 功能, 在制冷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功能。L 字形热交换器 10 例如具备使制冷剂通过的传热 管和用于增加在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传热面积的散热片, 具有平面区 说 明 书 CN 103868166 A 4 3/4 页 5 域 10a、 曲面区域 10b 和侧面区域 10c。并且, 对于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15、 在机壳 100A 内, 平 面区域 10a 从机壳 100A 的背面侧的开口 100B 露出, 侧面区域 10c 与外廓面板 2 的侧面部 2B 相向地被配置。另外, 在侧面部 2B 设置用于提高向侧面区域 10C 的通气性的通风孔 2X (参考图 1 和图 2) 。另外, 在外廓面板 2 的侧面部 2B 与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侧面区域 10c 之间设置间隙, 以防止彼此接触。另外, 在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前面侧, 吹出空气的送风机 11 被保持在送风机保持部 20。 0024 图 5A 是表示图 4 的室外机 100 上的背面部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 图 5B 是表示图 5A。

16、 的侧缘部 2D 的周边部位的示意图。如图 5A 和图 5B 所示, 背面侧的开口 100B 的侧缘部 2D 相对于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平面区域 10a 侧被弯曲, 与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平面区域 10a 的间隙变窄。具体是, 背面部 2C 与平面区域 10a 的间隙被配置成离开间隔 D1, 相对于 此, 侧缘部 2D 与平面区域 10a 的间隔 D10 比 D1 更窄 (D1 D10) 。另外, 使该间隔 D10 例如 为 5 10mm 地形成弯曲部。另外, 由于背面部 2C 与平面区域 10a 相向的面积越小则通气 性越好, 因此, 侧缘部 2D 也可以被设置在平面区域 1。

17、0a 与曲面区域 10b 的交界 10x 上。 0025 这样, 为了缩小侧缘部 2D 与热交换器 10 的间隙, 外廓面板 2 的背面部 2C 的侧缘 部 2D 向平面区域 10a 侧被弯曲, 因此, 可以防止手指等进入间隙, 可以确保安全性。而且, 由于侧缘部2D向内侧被弯曲, 因此, 即使在侧缘部2D产生毛刺等, 也无需用树脂等覆盖, 可 以确保安全性。 0026 接着, 就作为室外机100的热交换器安装平坦式热交换器210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 6是表示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21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 1 的室外机 100 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另外, 在。

18、图 6 和图 7 中, 对具有与图 3 图 5 的 室外机 100 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省略其说明。 0027 在图 6 和图 7 中, 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被形成为平板状, 在机壳 100A 的背面侧被 延伸配置到侧面部 2B 与背面部 2C 的连接部 (角部) 。另外, 即便是制冷制热能力低的机型, 对于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也可以确保性能, 因此, 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被安装在室外机 100 上。另外, 要求高制冷制热能力的机型安装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0028 在此, 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被配置底板 4 上的在与配置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平面。

19、 区域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因此, 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与侧缘部的距离和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平面区域 10a 与侧缘部 2D 的距离相等。因此, 即使在室外机 100 中使底板 4 通用, 安装 了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或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中的任意一种热交换器的情况下, 通过侧缘部 2D 的弯曲部来填补间隙, 形成间隔 D10(=5 10mm 左右) 的手指等进不去的间隙。 0029 另外, 在室外机 100 内安装了平坦式热交换器 210 的情况下, 如图 8 所示, 为了防 止异物进入机壳 100A 内, 侧面部 2B 优选形成为通风孔 2X 全部被封住的平板状。通过使用。

20、 相同的模具, 并在模具工序中管理通风孔2X的冲裁处理, 从而加工这样两种侧面部2B或背 面部 2C。 0030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 背面的开口 100B 的侧缘部 2D 被设置在与平面区域 100a 相 向的位置, 而且向平面区域 10a 侧被弯曲以填补与平面区域 10a 的间隙, 从而即使在底板 4 通用地安装了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 10、 210 的情况下, 也可以确保安全性。另外, 在安装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情况下, 如果侧缘部 2D 被设置在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平面区域 10a 与 曲面区域 10b 的交界 10x 上, 就可以将被背面部 2C 挡住的面积抑制成最小限。

21、度。 说 明 书 CN 103868166 A 5 4/4 页 6 003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例如, 在图 2 中例示了外廓面板 2 的正面部2A、 侧面部2B以及背面部2C被成形为一体的情况, 也可以是以分别单独形成的状 态安装在底板 4 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也使侧缘部 2D 位于与 L 字形热交换器 10 的平面 区域 10a 相向的位置地配置背面部 2C。 0032 另外, 在图 5B 中例示了侧缘部 2D 被折回一次的情况, 但也可以折回两次, 或者折 回部分也可以不与背面部 2C 接触地形成为弯曲的 U 字形。 0033 另外, 在图 1 图 8 中例示了。

22、背面部 2C 侧被形成平板状的情况, 但为了提高通气 性, 也可以设置通风孔。 0034 附图标记说明 0035 1 顶面面板, 2 外廓面板, 2A 正面部, 2B 侧面部, 2C 背面部, 2D 侧缘部, 2X 通风 孔, 3 侧面面板, 4 底板, 5 隔离构件, 6 压缩机, 7 制冷剂配管, 8 电器盒, 10L 字形热交换 器, 10a 平面区域, 10b 曲面区域, 10c 侧面区域, 10x 交界, 11 送风机, 20 送风机保持部, 100 室外机, 100A 机壳, 100B 开口, 210 平坦式热交换器, D1、 D10 间隔, MR 机械室, WR 送 风机室。 说 明 书 CN 103868166 A 6 1/5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8166 A 7 2/5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8166 A 8 3/5 页 9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8166 A 9 4/5 页 10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8166 A 10 5/5 页 11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8166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