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水下救生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610915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96741.5

申请日:

2012.04.05

公开号:

CN102606203A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F 11/00申请公布日:201207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1/00申请日:20120405|||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1/00; B63C9/06; B63C11/52

主分类号:

E21F11/00

申请人:

盐城华盛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守国; 葛玉华; 许唯

地址:

224056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龙乘南路6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夏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包括:舱体,舱体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上,在舱体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和蓄电池组,在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在舱体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强力射灯和拖动挂钩,在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尾舵和螺旋桨推进器。优点是:功能齐全,满足了井下各种透水事故救生要求,如:高抗水压、水下行走、水下观察以及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等条件,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充分发挥其水下救生功效,改善和加强了水下救生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在具有安全保护状态下的水下救生,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并可重复使用。

权利要求书

1.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舱体(1)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2)上,在舱体(1)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3)和蓄电池组(4),在舱体(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5),在舱体(1)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6)、强力射灯(7)和拖动挂钩(8),在舱体(1)的后端设置有尾舵(9)和螺旋桨推进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的下部设置水下平衡翼(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舱门(5)前端的舱体(1)上设置有拱形护板(12)和扶栏(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氧浓度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通信装置和定位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声纳循迹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压力表。

说明书

矿用水下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矿井施工现场发生透水事故时使用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井下的隧道或涵洞施工作业时,燃爆、塌方、透水是矿难中造成群体伤亡的三大灾祸,经常会有各种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故发生,在矿难中因矿井透水事故造成死亡已占有其相当大的比例,对井下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现状对突发透水事故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其主要施救手段为采用大功率水泵进行强制排水,救援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建立能够快速实施透水事故发生后的水下救生装置,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包括:舱体,舱体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上,在舱体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和蓄电池组,在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在舱体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强力射灯和拖动挂钩,在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尾舵和螺旋桨推进器。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的下部设置水下平衡翼。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密封舱门前端的舱体上设置有拱形护板和扶栏。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氧浓度表。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通信装置和定位装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声纳循迹装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压力表。    

本发明的优点是:上述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功能齐全,满足了井下各种透水事故救生要求,如:高抗水压、水下行走、水下观察以及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等条件,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充分发挥其水下救生功效,改善和加强了水下救生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在具有安全保护状态下的水下救生,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低廉并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矿用水下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体,2、行走机构,3、氧气发生器,4、蓄电池组,5、密封舱门,6、观察窗,7、强力射灯,8、拖动挂钩,9、尾舵,10、螺旋桨推进器,11、水下平衡翼,12、拱形护板,13、扶栏,14、蓄电池输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如图1、图2所示,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包括:舱体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舱体1是采用高抗水压的中空管状柱体密封紧固练成的海豚形舱体,舱体1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2上,在舱体1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3和蓄电池组4,在舱体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5,密封舱门5可以设计成旋转平移开启的方式,旋转平移开启圆形密封门5的优势在于可大幅减小密封舱门5开启的空间,满足在特殊环境下人员的出入舱,在舱体1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6、强力射灯7和拖动挂钩8,在舱体1的后端设置有尾舵9和螺旋桨推进器10。

为了使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在水中移动更加平稳,在所述舱体1的下部设置水下平衡翼11。 为了方便人员进出,在所述密封舱门5前端的舱体1上设置有拱形护板12和扶栏13。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氧浓度表,方便检测舱体1内的氧气浓度,氧气发生器3可以产生能同时吸附二氧化碳的化学氧作为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通信装置、定位装置和声纳循迹装置。通过地面指挥系统信息反馈,及时了解被困避难人员地点以及方位。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压力表,方便观察环境压力和涉水深度。设置在舱体1内的蓄电池组4为水下行走和强力射灯7提供电能,在所述舱体1的外侧设置有蓄电池输入接口14,用于施救过程中如水前使用拖曳的备用电源,在舱体1内设置有蓄电池容量显示仪表,用于显示蓄电池组4的剩余电量。

所述的行走机构2可以由双轴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连轴器、控制器、操控手柄与宽体实心橡胶轮等组成。使用时两组橡胶轮分别以直流电机通过控制器、减速器和离合器驱动,通过操控手柄分别控制两侧直流电机的正、反向转换和2-4轮驱动,可实现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和原地180度转向,便于在矿井地面行走。所述的螺旋桨推进器10由直流电机驱动。行走机构2和螺旋桨推进器10的驱动都是常规机械传动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就不做详细叙述了。

当矿井下发生突发性透水事故时,施救人员驾驶水下救生装置按照地面指挥系统发出避难人员具体方位、地点、人员数量等信息指令前往事故区进行施救。上述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可一次性搭乘施救与避难人员6-8人,可满足水下200米安全施救条件,水下行走速度>10km/h,续行里程>10km,施救过程中在入水前可首先使用拖曳辅助电源车电源,待入水时使用舱内自备电源。上述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功能齐全,满足了井下各种透水事故救生要求,如:高抗水压、水下行走、水下观察以及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等条件,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充分发挥其水下救生功效,改善和加强了水下救生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在具有安全保护状态下的水下救生,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低廉并可重复使用。

矿用水下救生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矿用水下救生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矿用水下救生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用水下救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用水下救生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06203A43申请公布日20120725CN102606203ACN102606203A21申请号201210096741522申请日20120405E21F11/00200601B63C9/06200601B63C11/5220060171申请人盐城华盛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地址224056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龙乘南路66号72发明人张守国葛玉华许唯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代理人夏平54发明名称矿用水下救生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包括舱体,舱体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上,在舱体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和蓄电池组,在。

2、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在舱体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强力射灯和拖动挂钩,在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尾舵和螺旋桨推进器。优点是功能齐全,满足了井下各种透水事故救生要求,如高抗水压、水下行走、水下观察以及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等条件,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充分发挥其水下救生功效,改善和加强了水下救生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在具有安全保护状态下的水下救生,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并可重复使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1页21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舱体(1)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

3、2)上,在舱体(1)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3)和蓄电池组(4),在舱体(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5),在舱体(1)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6)、强力射灯(7)和拖动挂钩(8),在舱体(1)的后端设置有尾舵(9)和螺旋桨推进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的下部设置水下平衡翼(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舱门(5)前端的舱体(1)上设置有拱形护板(12)和扶栏(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氧浓度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4、述舱体(1)内设置有通信装置和定位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声纳循迹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压力表。权利要求书CN102606203A1/3页3矿用水下救生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矿井施工现场发生透水事故时使用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矿井下的隧道或涵洞施工作业时,燃爆、塌方、透水是矿难中造成群体伤亡的三大灾祸,经常会有各种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故发生,在矿难中因矿井透水事故造成死亡已占有其相当大的比例,对井下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

5、损失。目前现状对突发透水事故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其主要施救手段为采用大功率水泵进行强制排水,救援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建立能够快速实施透水事故发生后的水下救生装置,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的矿用水下救生装置。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包括舱体,舱体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上,在舱体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和蓄电池组,在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在舱体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强力射灯和拖动挂钩,在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尾舵和螺旋桨推进器。0005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

6、述舱体的下部设置水下平衡翼。0006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密封舱门前端的舱体上设置有拱形护板和扶栏。0007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氧浓度表。0008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通信装置和定位装置。0009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声纳循迹装置。0010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有压力表。本发明的优点是上述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功能齐全,满足了井下各种透水事故救生要求,如。

7、高抗水压、水下行走、水下观察以及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等条件,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充分发挥其水下救生功效,改善和加强了水下救生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在具有安全保护状态下的水下救生,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低廉并可重复使用。说明书CN102606203A2/3页4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矿用水下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3图中1、舱体,2、行走机构,3、氧气发生器,4、蓄电池组,5、密封舱门,6、观察窗,7、强力射灯,8、拖动挂钩,9、尾舵,10、螺旋桨推进器,11、水下平衡翼,12、拱形护板,13、扶栏,14、蓄电池输入接口。。

8、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0015如图1、图2所示,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包括舱体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舱体1是采用高抗水压的中空管状柱体密封紧固练成的海豚形舱体,舱体1的下端支撑在行走机构2上,在舱体1内设置有氧气发生器3和蓄电池组4,在舱体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舱门5,密封舱门5可以设计成旋转平移开启的方式,旋转平移开启圆形密封门5的优势在于可大幅减小密封舱门5开启的空间,满足在特殊环境下人员的出入舱,在舱体1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6、强力射灯7和拖动挂钩8,在舱体1的后端设置有尾舵9和螺旋桨推进器10。0016为了使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在水中移。

9、动更加平稳,在所述舱体1的下部设置水下平衡翼11。为了方便人员进出,在所述密封舱门5前端的舱体1上设置有拱形护板12和扶栏13。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氧浓度表,方便检测舱体1内的氧气浓度,氧气发生器3可以产生能同时吸附二氧化碳的化学氧作为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通信装置、定位装置和声纳循迹装置。通过地面指挥系统信息反馈,及时了解被困避难人员地点以及方位。在所述舱体1内设置有压力表,方便观察环境压力和涉水深度。设置在舱体1内的蓄电池组4为水下行走和强力射灯7提供电能,在所述舱体1的外侧设置有蓄电池输入接口14,用于施救过程中如水前使用拖曳的备用电源,在舱体1内设置有蓄电池。

10、容量显示仪表,用于显示蓄电池组4的剩余电量。0017所述的行走机构2可以由双轴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连轴器、控制器、操控手柄与宽体实心橡胶轮等组成。使用时两组橡胶轮分别以直流电机通过控制器、减速器和离合器驱动,通过操控手柄分别控制两侧直流电机的正、反向转换和24轮驱动,可实现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和原地180度转向,便于在矿井地面行走。所述的螺旋桨推进器10由直流电机驱动。行走机构2和螺旋桨推进器10的驱动都是常规机械传动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就不做详细叙述了。0018当矿井下发生突发性透水事故时,施救人员驾驶水下救生装置按照地面指挥系统发出避难人员具体方位、地点、人员数量等信息指令前往事故区。

11、进行施救。上述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可一次性搭乘施救与避难人员68人,可满足水下200米安全施救条件,水下行走速度10KM/H,续行里程10KM,施救过程中在入水前可首先使用拖曳辅助电源车电源,待入水时使用舱内自备电源。上述矿用水下救生装置,功能齐全,满足了井下各种透水事故救生要求,如高抗水压、水下行走、水下观察以及救生人员在密闭空间生命力保障等条件,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充分发挥其水下救生功效,改善和加强了水下救生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在具有安全保护状态下的水下救生,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低廉并可说明书CN102606203A3/3页5重复使用。说明书CN102606203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60620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