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显示模组、终端壳体、终端及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显示模组、终端壳体、终端及
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终端技术发展迅猛,触摸屏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人机交互手段也越来越
多的被应用到终端设备上。随着人们对终端的功能及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更窄边框
甚至是无边框的终端已成为一种新发展趋势。
目前,触摸屏安装到终端上需要借用终端壳体进行保护。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
液晶触摸终端,如图1所示,液晶触摸终端包括一个面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面壳1’内的触摸
面板31’、液晶面板32’和保护盖板2’,该面壳1’的周边为阶梯型的边框11’,该边框11’具有
位于其顶面的第一台阶11a’和位于其中部的第二台阶11b’,触摸面板31’通过胶水4’粘贴
在第二台阶11b’的顶面上,液晶面板32’位于触摸面板31’下方,保护盖板2’位于触摸面板
31’的上方,保护盖板2’与触摸面板31’之间通过胶水4’粘接。该液晶触摸终端中,液晶面板
32’的显示画面区边缘距离面壳1’外缘的最大间距为T’,边框11’的宽度为A’,胶水4’的宽
度为B’,面壳1’于第二台阶11b’的内侧壁与液晶面板3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为C’,液晶面
板32’的显示画面区边缘距离液晶面板32’的外缘间距为D’,T’值为A’、B’、C’、D’的总和。
这样,触摸屏的显示画面区到面壳的左右两侧边的距离较宽,边框的存在使终端
整体感觉机身大而屏幕小,无论在视觉体验还是功能上,都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一定
的影响,难以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满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显示模组、终端壳体、终端及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
以解决现有的终端设备中,边框过大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影响,难以得到良好
的用户体验满意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保护面板和显示面板;
所述保护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的尺寸与终端壳体之
壳体本体对应侧面上设置的卡槽尺寸相匹配;所述保护面板通过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壳体
本体侧面上的卡槽配合固定在所述终端壳体上,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保护面板与所述
壳体本体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面板相对两侧的侧面上设有卡位凸起,或所述保护面板四侧
的侧面上设有卡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面板相对两侧的侧面上设有卡位凸起时,所述相对两侧侧面
上的卡位凸起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面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卡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槽的深度,所述卡位凸起卡合于所述
卡槽内,通过所述卡槽内的粘接物与所述壳体本体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
一种终端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
卡槽的尺寸与终端显示模组之保护面板对应侧面上设置的卡位凸起相匹配;所述卡槽用于
卡合所述保护面板侧面上设置的卡位凸起,以将所述保护面板固定在壳体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相对两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或所述壳体本体四侧的
侧面上设置有卡槽。
一种终端,包括前述的任一种终端显示模组以及前述的任一种终端壳体,所述终
端显示模组通过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壳体本体上对应的卡槽配合固定在所述终端壳体上。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显示模组之保护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卡位凸起,并在终端壳体之壳体
本体对应的侧面上设置卡槽,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卡槽的尺寸相匹配;
所述保护面板通过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壳体本体侧面上的卡槽配合固定在所述
终端壳体上,所述终端显示模组之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保护面板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形成
的封闭空间内。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显示模组、终端壳体、终端及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通
过在保护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与终端壳体的壳体本体对应侧面上设置的卡槽尺寸相
匹配的卡位凸起,将保护面板固定在终端壳体上,再将显示面板设置于保护面板与壳体本
体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这样合理的利用了面壳的宽度,减少不必要的尺寸浪费,使整机
宽度变窄,终端的视觉体验更良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触摸终端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包括终端显示模组和终端壳体的终端结构示意
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局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卡位凸起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卡槽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终端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用于所有终端,包括如手机、PAD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2-1和图2-2,图2-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终端显示模组1和对应终端壳体
的终端结构图,图2-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局部结构截面图。其中终端显示模组1包括:保
护面板11和显示面板12,其中保护面板11在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卡位凸起111。终端壳体
包括壳体本体2,壳体本体2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卡槽21。显示面板12设置于保护面板
11与壳体本体2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值得注意的是,壳体本体2上设置的卡槽21的尺寸
与终端显示模组1之保护面板11对应侧面上设置的卡位凸起111相匹配。卡槽21用于卡合保
护面板11侧面上设置的卡位凸起111,以将保护面板11固定在壳体本体2上。
本实施例中,卡位凸起111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为长方体、正方体、椭球体、球体菱
柱、圆柱等形体,其具体设置尺寸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和供应商的制程能力进行设计。例如,
以卡位凸起111设置为长方体为例,定义卡位凸起111的长度方向与终端机体的整机长度方
向相同,宽度方向与终端机体的整机宽度方向相同,厚度方向与终端机体的整机厚度方向
相同,可以设计卡位凸起111的宽度为0.40mm,厚度为0.65mm,长度与终端的保护面板11的
长度相同。应当理解的是,设计卡位凸起111的长度还可以小于保护面板11的长度,当卡位
凸起111的长度小于保护面板11的长度时,在保护面板11的同一侧面上还可以设置多个卡
位凸起111。
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2上设置的卡槽21的数量以及位置应当与保护面板11上设
置的卡位凸起111的数量以及位置相互匹配。例如在保护面板11的某一侧面上均匀设置三
个卡位凸起111,则在壳体本体2上相应位置处也应当设置三个卡槽21以实现将保护面板11
固定在壳体本体2上。
本实施例中,保护面板11可以在相对两侧的侧面上分别设置卡位凸起111,此时在
壳体本体2上相对两侧的侧面相应位置处会分别设置的对应的卡槽21。例如,参见图3-1,可
以在保护面板11的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卡位凸起111;参见图3-2,在壳体本体2上
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卡槽21,通过壳体本体2两侧的卡槽21分别对保护面板11两
侧的卡位凸起111进行卡合,实现将保护面板11固定在壳体本体2上。
本实施例中,保护面板11还可以在四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卡位凸起111,此时在壳体
本体2四个侧面相应位置处会分别设置的对应的卡槽21。例如,可以在保护面板11的上下左
右四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卡位凸起111,在壳体本体2的上下左右四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
置卡槽21,通过壳体本体2各个侧面的卡槽21分别对保护面板11各个侧面的卡位凸起111进
行卡合,实现将保护面板11固定在壳体本体2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示例中保护面板11和壳体本体2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是指保
护面板11和壳体本体2的厚度方向分别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形成的四个侧面。其中,保护
面板11和壳体本体2的厚度方向与终端机体的整机厚度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终端机体的
整机宽度方向一致,长度方向与终端机体的整机长度方向一致。
应当理解的是,各个卡位凸起111的设计形体、尺寸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
其能与壳体本体2上对应设置的卡槽21进行卡合,从而实现将保护面板11固定在壳体本体2
上,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可以将保护面板11的左右两侧的卡位凸起111设置为
长方体,上下两侧的卡位凸起111设置为圆柱体等。
还应当理解的是,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分别设置有卡位凸起111的保护面板11的各
个侧面和设置有卡槽21的壳体本体2的各个侧面还可以是上下左右四个侧面中的任意一个
或三个侧面。例如,在保护面板11的上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设置卡位凸起111,在壳体
本体2的上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卡槽21,从而实现将保护面板11固定
在壳体本体2上。
本实施例中,保护面板11相对两侧的侧面上设有卡位凸起111时,相对两侧侧面上
的卡位凸起111可以是对称设置的,具体的,可以在保护面板11的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
对称设置卡位凸起111。此时,壳体本体2相对两侧的侧面上对应位置设置的卡槽21也是对
称设置的。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相对两侧的侧面是指保护面板11或壳体本体2的上下
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
本实施例中,保护面板11相对两侧的侧面上设有卡位凸起111时,相对两侧侧面上
的卡位凸起111还可以是非对称设置的,例如,可以在保护面板11的左侧侧面的上半部份设
置卡位凸起111,在保护面板11的右侧侧面的下半部份设置卡位凸起111。此时,壳体本体2
相对两侧的侧面上对应位置设置的卡槽21也是非对称设置的。
本实施例中,卡位凸起111与卡槽21的尺寸相互匹配是指卡位凸起111的长度、宽
度和厚度与卡槽21的长度、深度和高度相匹配,其中卡槽21的长度方向与壳体本体2的长度
方向一致,卡槽21的深度方向与壳体本体2的宽度方向一致,卡槽21的高度方向与壳体本体
2的厚度方向一致。卡位凸起111的尺寸可以与卡槽21的尺寸相同,通过卡位凸起111和卡槽
21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实现卡合。
本实施例中,卡位凸起111的尺寸还可以小于卡槽21的尺寸,此时卡位凸起111卡
合于卡槽21内,通过卡槽21内的粘接物与壳体本体2粘接。具体的,卡位凸起111的宽度可以
小于卡槽21的深度,此时在卡位凸起111的宽度方向上,与卡槽21的深度方向内壁侧有间隙
空间,在此间隙空间内填充粘接物(如热熔胶水等)将卡位凸起111与卡槽21粘接。通常而
言,间隙空间不应预留过大,即卡位凸起111的尺寸较之卡槽21的尺寸不应过小,例如预留
间隙空间尺寸为0.05mm-0.2mm,应当注意的是,其具体间隙空间预留尺寸不应限定于前例
所示尺寸范围,可以跟据实际需求和制造商的制作能力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触摸面板121 和液晶面板122,
参见图4,其中触摸面板121可以用于实现终端的触控功能,液晶面板122可以用于实现终端
的显示功能,显示面板12设置于保护面板11与壳体本体2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内,避免了直
接与外界的接触。这样实现了对显示面板12的保护,可以延长显示面板1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终端显示模组和对应终端壳体的终端,通过在终端显示模组
的保护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卡位凸起,并在终端壳体的壳体本体上对应侧面的相应
位置处设置与保护面板上设置的卡位凸起尺寸相匹配的卡槽,通过卡位凸起与卡槽的配合
将保护面板固定在终端壳体上,再将显示面板设置于保护面板与壳体本体之间形成的封闭
空间内。这样合理的利用了壳体宽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尺寸浪费,使整机宽度变窄,终端的
视觉体验更良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满意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以一种卡位凸起111的宽度小于卡槽21的深度,且
卡位凸起111的厚度小于卡槽21的高度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说明。
例如,设保护面板11的左右两侧面中间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卡位凸起111,其设置
宽度为0.40mm,厚度为0.65mm;壳体本体2的左右两侧面中间位置处分别对称设置有卡槽
21,其设置深度为0.53mm,高度为0.75mm。即此时预留的间隙空间在宽度方向上为0.13mm,
在厚度上为0.10mm。
参见图5,在进行卡合之前,先在壳体本体2左右两侧的卡槽21中均匀涂布粘接物,
再将保护面板11的卡位凸起111配合进入壳体本体2上设置的卡槽21中,之后粘接物3实现
将壳体本体2和保护面板11粘接固定。
图5中,A为壳体本体2的边框宽度,B为显示面板2距离壳体本体2内侧的间距,C为
显示面板2显示画面区边缘与显示面板2的外缘间距,T为显示面板2显示画面区边缘距离壳
体本体2的外缘的最大间距,其中T=A+B+C。这样,卡位凸起111是插入壳体本体2中的,不会
额外增加壳体宽度,较之现有技术而言减少了壳体设计第二台阶所需要的尺寸,使整机宽
度变窄,提升了终端的视觉体验效果,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601:在终端显示模组之保护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卡位凸起;
S602:在终端壳体之壳体本体对应的侧面上设置卡槽;
S603:通过卡位凸起与壳体本体侧面上的卡槽配合将保护面板固定在终端壳体
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设置的卡位凸起与卡槽的尺寸应当相互匹配,卡位
凸起与卡槽的数量以及位置也应当相互匹配,例如在保护面板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设
置有一个卡位凸起,则在壳体本体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也应分别设置一个尺寸与前述卡位
凸起相匹配的卡槽。
S604:将终端显示模组之显示面板设置于保护面板与壳体本体之间形成的封闭空
间内。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终端显示模组之显示面板由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触摸
面板和液晶面板组成,触摸面板可以用于实现终端的触控功能,液晶面板可以用于实现终
端的显示功能。显示面板设置于保护面板与壳体本体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可有效避免
直接与外界的接触,实现对自身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卡位凸起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为长方体、正方体、椭球体、球体菱柱、圆
柱等形体,其具体设置尺寸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和供应商的制程能力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保护面板相对两侧的侧面上分别设置卡位凸起,此时在壳体
本体上相对两侧的侧面相应位置处也应分别设置的对应的卡槽。例如在保护面板的上下两
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卡位凸起,同时在壳体本体上的上下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
一个卡槽。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保护面板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卡位凸起,此时在壳体本
体的四个侧面相应位置处也应分别设置的对应的卡槽。例如,可以在保护面板的上下两侧
面分别均匀设置两个卡位凸起,在保护面板的左右两个侧面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卡位凸
起;在壳体本体的上下两侧面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两个卡槽,在壳体本体的左右两侧面对
应位置处分别设置一个卡槽。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各实例中的各个卡位凸起形状尺寸等可以不同,只要其能实
现卡位凸起与对应卡槽的配合,将保护面板固定在壳体本体上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
还应当理解的是,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还可以在保护面板的一个侧面或三个侧面
上设置卡位凸起,对应的在壳体本体的一个侧面或三个侧面上设置卡槽。
本实施例中,保护面板相对两侧的侧面上设有卡位凸起时,所设置的卡位凸起可
以是对称设置的,例如如前例所示的在保护面板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
卡位凸起,此时所对称设置的卡位凸起的形状尺寸大小可以相同。对应的在壳体本体上所
设置的卡槽也应当是对称的。应当理解的是,保护面板相对两侧的侧面上设有卡位凸起时,
所设置的卡位凸起也可以不进行对称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当保护面板相对两侧的侧面上对称设有卡位凸起时,其包括在保
护面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卡位凸起,或在保护面板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卡位凸起,或在保护
面板上下左右四个侧面都对称设置卡位凸起。
本实施例中,卡位凸起与卡槽的尺寸相互匹配是指卡位凸起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与卡槽的长度、深度和高度相匹配。事实上,卡位凸起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可以与卡槽的长
度、深度和高度相同,此时利用卡位凸起和卡槽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来实现卡合。
卡位凸起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还可以与卡槽的长度、深度和高度完全不同或部分
不同,此时至少在某一个方向上卡位凸起无法通过与卡槽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来实现卡
合。卡位凸起和卡槽之间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存在间隙空间,此时可以通过在间隙空间中填
充粘接物(如热熔胶水等)将卡位凸起与壳体本体粘接,从而实现将保护面板固定在壳体本
体上。例如卡位凸起的宽度为0.45mm,卡槽深度为0.60mm,卡位凸起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与卡
槽的长度和高度相同,此时在宽度方向上存在0.15mm的间隙空间,在此间隙空间内可以填
充热熔胶水实现与壳体之间的粘接。
值得注意的是,间隙空间不应预留过大,即卡位凸起的尺寸较之卡槽的尺寸不应
过小,例如预留间隙空间尺寸为0-0.3mm,应当注意的是,其具体间隙空间预留尺寸不应限
定于前例所示尺寸范围,可以跟据实际需求和制造商的制作能力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显示模组设置方法,通过在终端显示模组的保护面板的至少
一个侧面上设置卡位凸起,并在终端壳体的壳体本体上对应侧面的相应位置处设置与保护
面板上设置的卡位凸起尺寸相匹配的卡槽,通过卡位凸起与卡槽的配合将保护面板固定在
终端壳体上,再将显示面板设置于保护面板与壳体本体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合理地利
用了壳体宽度,将卡位凸起所需的尺寸隐藏到了壳体边框下,不需额外增加壳体宽度,较之
现有技术而言减少了壳体设计第二台阶所需要的尺寸,减少了不必要的尺寸浪费,使整机
宽度变窄,终端的视觉体验更良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满意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