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6102790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04098.8

申请日:

2016.08.23

公开号:

CN106305290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7/00申请日:20160823|||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7/00

主分类号:

A01G17/00

申请人:

南阳师范学院

发明人:

韩雪梅; 陈吉宝; 董冰雪; 张英君; 李雪晖; 曹明军; 李玉英

地址:

473006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西路16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代理人:

聂孟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天然大龄松树移栽过程中死亡率过高的问题,方法是,选取直径10 cm以上无病无害健康天然大龄松树连根带土刨出,用麻绳或稻草绳打包;松树为轮状分枝,根据不同轮状枝错开修枝,以保证根冠比合适;挖栽植穴,底部铺装废红砖或海绵砖块;把刨挖天然大龄松树栽种于穴内,保持树木直立,随后用挖出的土回填入树穴,并使土球上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灌水槽;天然大龄松树移植后,用支撑固定,稳定树体;向灌水槽内灌满水,浇透,水渗尽后,四周培土,保证喷水多时可以向外排走流向低处。本发明方法简单,新颖独特,易操作,效果好,成活率高,是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技术的创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刨挖:选取直径10 cm以上无病无害健康天然大龄松树连根带土刨出,用麻绳或稻
草绳打包;
(2)、修剪树冠:松树为轮状分枝,根据不同轮状枝错开修枝,以保证根冠比合适;
(3)、挖穴:栽植穴直径要大于土球的直径,底部铺装废红砖或海绵砖块;
(4)、栽种:把刨挖天然大龄松树栽种于穴内,保持树木直立,随后用挖出的土回填入树
穴,并使土球上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灌水槽;
(5)、固定:天然大龄松树移植后,用支撑固定,稳定树体,防止根部摇动影响成活;
(6)、浇水:向灌水槽内灌满水,浇透,水渗尽后,四周培土,保证喷水多时可以向外排走
流向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
(1)、刨挖:选取直径10 cm以上无病无害健康天然大龄松树,进行刨挖,以松树的树干
根部为圆心挖制土球,土球大小以树干直径的8~10倍为宜,切断土球外的根系,连土带根
刨出,用麻绳或稻草绳打包;
(2)、修剪树冠:挖苗伤根多时,一定要适当修剪树冠,松树为轮状分枝,可根据不同轮
状枝错开修枝,以保证根冠比合适;
(3)、挖穴:栽植穴直径要大于土球的直径20~30 cm,深度>土球高度,底部铺装5~
10cm厚、渗水透气性好的直径2~8 cm的废红砖或海绵砖块;
(4)、栽种:把刨挖天然大龄松树栽种于穴内,平稳放下,根系土球置于树穴正中,保持
树木直立,土球上表面低于土穴5~10cm,随后用挖出的土回填入树穴,使树穴回填的土上
表面与土球上表面齐平,使土球上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灌水槽;
(5)、固定:天然大龄松树移植后,立即用三角桩支撑固定,稳定树体,防止根部摇动影
响成活,支撑点在树体高2/3处,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6)、浇水:将移栽的天然大龄松树固定好后,向灌水槽内灌满水,浇透,水渗尽后,四周
培土,保证喷水多时可以向外排走流向低处,之后按传统日常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说明书

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领域,特别是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龄松树是指胸径超过10 cm以上的松树,按照大龄松树移植来源可分为人工培
育的大树和天然生长的大树两类。人工培育的是经过各种技术措施培育的树木,移植后的
树木能够适应各种生态环境,成活率较高。天然生长的移植木大部分生长在大森林生态环
境中,多数为自然播种成苗,并生长了至少20年以上。这种树未经移植,与苗圃培养的成体
松树相比,其根系较深,支、侧根不会很发达。挖树时断根多,保存的细小根、吸收根不足,土
坨带土少,伤根多而不规整,移栽后根系恢复缓慢。挖掘伤根而又未进行树体修剪,形成冠
大根小不平衡,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不能满足枝叶需要。

另外,栽植后的自然条件与原生地相比也有变化,土壤含水量在7%至14%时,最
有利于松树生长,超过这一限度,当土壤含水量达到16%时,时间稍久(10天以上)就会导致
松树死亡。栽植后若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浇水不足或浇水过多,造成根系无法吸水
或呼吸受阻,缺氧窒息,从而造成松树移植后成活率较低。

那么能否利用能找到一种方法,提高大龄天然松树的移栽成活率,以满足园林快
速绿化的需求,是人们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提高天然大
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天然大龄松树移栽过程中死亡率过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刨挖:选取直径10 cm以上无病无害健康天然大龄松树(休眠期最佳)连根带土刨出,
用麻绳或稻草绳打包;

2、修剪树冠:松树为轮状分枝,根据不同轮状枝错开修枝,以保证根冠比合适;

3、挖穴:栽植穴直径要大于土球的直径,底部铺装废红砖或海绵砖块;

4、栽种:把刨挖天然大龄松树栽种于穴内,保持树木直立,随后用挖出的土回填入树
穴,并使土球上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灌水槽;

5、固定:天然大龄松树移植后,用支撑固定,稳定树体,防止根部摇动影响成活;

6、浇水:向灌水槽内灌满水,浇透,水渗尽后,四周培土,保证喷水多时可以向外排走流
向低处。

本发明方法简单,新颖独特,易操作,效果好,成活率高,是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技术
的创新,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包括以下步骤:

1、刨挖:选取直径10 cm以上无病无害健康天然大龄松树(休眠期最佳),进行刨挖,以
松树的树干根部为圆心挖制土球,土球大小以树干直径的8~10倍为宜,切断土球外的根
系,连土带根刨出,用麻绳或稻草绳打包;

2、修剪树冠:挖苗伤根多时,一定要适当修剪树冠,松树为轮状分枝,可根据不同轮状
枝错开修枝,以保证根冠比合适;

3、挖穴:栽植穴直径要大于土球的直径20~30 cm,深度>土球高度,底部铺装5~10cm
厚、渗水透气性好的直径2~8 cm的废红砖或海绵砖块;

4、栽种:把刨挖天然大龄松树栽种于穴内,平稳放下,根系土球置于树穴正中,保持树
木直立,土球上表面低于土穴5~10cm,随后用挖出的土回填入树穴,使树穴回填的土上表
面与土球上表面齐平,使土球上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灌水槽;

5、固定:天然大龄松树移植后,立即用三角桩支撑固定,稳定树体,防止根部摇动影响
成活,支撑点在树体高2/3处,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6、浇水:将移栽的天然大龄松树固定好后,向灌水槽内灌满水,浇透,水渗尽后,四周培
土,保证喷水多时可以向外排走流向低处,之后按传统日常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采用在土穴底部铺垫渗水透气性较好的废红砖或海
绵砖块,加快了松树根部多余水分的渗透排出,避免了积水造成的根部腐烂,提高了大龄松
树的移栽成活率。

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大部分季节均可采用此工艺移栽大龄天然松树,移栽
成活率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此方法在中龄松树移栽中同样适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移栽成活率高

采用本发明对大龄天然松树进行移栽,有效解决了松树根部积水问题,加快了松树根
部多余水分的渗透排出,避免了积水造成的根部腐烂、植株枯萎,提高了中大龄天然松树的
移栽成活率,成活率提高30%以上,成活率高达99%以上。

2. 成本低,节能环保

本发明中所用主要材料,为废弃红砖或海绵砖块,该材料来源广泛,可从建筑垃圾中直
接获取,有利于处理建筑垃圾,节能环保。

3. 操作简单

该技术操作简单,施工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易于掌握。

总之,本发明是采用了一种提高大龄天然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新方法,大大提高了
松树移栽后成活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并有效地解决了园林松树快速绿化的需求。该操作方
法简单,生态环保特性较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提高天然大龄松树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天然大龄松树移栽过程中死亡率过高的问题,方法是,选取直径10cm以上无病无害健康天然大龄松树连根带土刨出,用麻绳或稻草绳打包;松树为轮状分枝,根据不同轮状枝错开修枝,以保证根冠比合适;挖栽植穴,底部铺装废红砖或海绵砖块;把刨挖天然大龄松树栽种于穴内,保持树木直立,随后用挖出的土回填入树穴,并使土球上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灌水槽;天然大龄松树移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