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抗菌除臭海绵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弹性抗菌除臭海绵。
背景技术
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用于清洁物品。人们常用的海绵
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另外,也有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大多数天
然海绵用于身体清洁或绘画。另外,还有三类其他材料制成的合成海绵,分别为低密度聚醚
(不吸水海绵)、聚乙烯醇(高吸水材料,无明显气孔)和聚酯。在实际使用中,海绵有着多种
用途,同时在海绵的使用中我们会发现海绵容易滋生细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地
方,使得海绵获得更好的抗菌性能。
蕲艾现在广泛被用于各种医药治疗领域,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
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现有的文
献、报道等中,出现过相关的蕲艾粉或精油在日常生活中的添加,比如蕲艾贴等等,这些产
品都是利用蕲艾特有的要用价值来实现产品的特有功能,但是出现过相关对于蕲艾添加在
海绵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弹性抗菌除臭
海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弹性抗菌除臭海绵,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天然橡胶50-60份,聚醚多元醇
8-10份,异氰酸酯3-5份,发泡剂1-3份,催化剂1-2份,抗菌剂4-6份。
优选的,天然橡胶55份,聚醚多元醇9份,异氰酸酯4份,发泡剂2份,催化剂1.5份,
抗菌剂5份。
优选的,抗菌剂为纳米银、茶多酚、蕲艾粉按重量份比例为1:1:2配比得到的混合
物,且均为粉末状,粉末目数为500-2000。
优选的,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
优选的,发泡剂为液态二氧化碳。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高弹性抗菌除臭海绵的制造方法,将天然橡胶熔炼,熔炼后
加入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和纳米银、茶多酚、蕲艾粉组成的抗菌
剂加入到天然橡胶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发泡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发泡效果较好,通过纳米银、茶多
酚、蕲艾粉组成的抗菌剂的加入使得海绵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将疏松多孔的海绵易滋生
细菌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大大提高海绵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中采用蕲艾粉,蕲艾粉是比较经济实惠的方式,因为海绵是开孔发泡,蕲艾
被海绵分子包裹使得其药效得以减速缓慢释放,延长蕲艾药用价值的有效使用期限,使得
本发明中的海绵用于鞋垫等产品时长期具有药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高弹性抗菌海绵,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天然橡胶50-60份,聚醚多元醇8-10
份,异氰酸酯3-5份,发泡剂1-3份,催化剂1-2份,抗菌剂4-6份。
天然橡胶55份,聚醚多元醇9份,异氰酸酯4份,发泡剂2份,催化剂1.5份,抗菌剂5
份。
抗菌剂为纳米银、茶多酚、蕲艾粉按重量份比例为1:1:2配比得到的混合物,且均
为粉末状,粉末目数为500-2000。
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
发泡剂为液态二氧化碳。
实施例2
一种高弹性抗菌海绵,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天然橡胶50-60份,聚醚多元醇8-10
份,异氰酸酯3-5份,发泡剂1-3份,催化剂1-2份,抗菌剂4-6份。
天然橡胶50份,聚醚多元醇8份,异氰酸酯3份,发泡剂1份,催化剂1份,抗菌剂4份。
抗菌剂为纳米银、茶多酚、蕲艾粉按重量份比例为1:1:2配比得到的混合物,且均
为粉末状,粉末目数为500-2000。
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
发泡剂为液态二氧化碳。
实施例3
一种高弹性抗菌海绵,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天然橡胶50-60份,聚醚多元醇8-10
份,异氰酸酯3-5份,发泡剂1-3份,催化剂1-2份,抗菌剂4-6份。
天然橡胶60份,聚醚多元醇10份,异氰酸酯5份,发泡剂3份,催化剂2份,抗菌剂6
份。
抗菌剂为纳米银、茶多酚、蕲艾粉按重量份比例为1:1:2配比得到的混合物,且均
为粉末状,粉末目数为500-2000。
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
发泡剂为液态二氧化碳。
本发明发泡效果较好,通过纳米银、茶多酚、蕲艾粉组成的抗菌剂的加入使得海绵
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将疏松多孔的海绵易滋生细菌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大大提高海绵
的使用性能。同时因为海绵是开孔发泡,蕲艾被海绵分子包裹使得其药效得以减速缓慢释
放,延长蕲艾药用价值的有效使用期限,达到长期抗菌杀菌的效果,使得本发明的海绵具有
突出的杀菌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