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菇富硒培养基及其生产茶树菇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利用液体
菌种技术生产茶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原为江西广昌境内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
蕈菌,现一般分布在北温带。茶树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
无公害保健食用菌。经过优化改良的茶树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
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通常为宾馆、家庭宴席高
级保健食品。
传统茶树菇的生产普遍采用固体菌种进行接种培养,所用菌种主要是木屑菌种、
枝条菌种等常规固体菌种,该方法生产周期长,工艺繁锁、生产方法效率低;菌种生产过程
需要较大的空间,需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菌丝培养周期长,培养基内菌丝菌龄上
下差异较大,前端菌丝处于萌动状态时,基质表面菌丝已接近老化,导致栽培种出菇不整
齐,不能达到茶树菇规模化生产,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要求。取而代之的是采用液体培养技
术进行生产,液体培养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生长快,且菌丝分散性好、萌发点多、短时间能
够得到大量的菌丝体和代谢产物,并适于工厂化生产等特点,可以利用其菌丝体及发酵液
生产保健品和提取有效成分,是发展茶树菇生产的一条崭新途径。
此外,传统茶树菇硒元素含量不高,与传统茶树菇相比,富硒茶树菇产品中的硒元
素对人体有很大好处。
1、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预防人类糖尿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等
2、硒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缺硒损伤心肌,补硒保护心肌
3、硒能保护修护细胞,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保护肝脏防癌抗癌
4、硒能保护眼睛,提高视力,防治眼疾,儿童排铅,女士美容淡化色斑
5、硒能抗氧化,延缓哀老,抑制肿瘤,解毒排毒,抗污染,清除体内血管垃圾、废物
毒素
6、硒是人体必须的又不能自制的元素,是一种神奇的元素,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
矿物质营养素,它既可以增强免疫又能体现对人体的机能全面保护。
然而,采用液体发酵生产茶树菇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所用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
是否优良,培养条件是否适宜,它直接决定着茶树菇菌丝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对于
液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茶树菇的方法的研究,多停留在研究单因素实验方面,针对茶树菇
液体发酵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还很少,也并未从原料的筛选上进行优化,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茶树菇生产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菌丝培养周期长的问题。
同时,传统茶树菇的生产方法中普遍存在茶树菇产量低、大小不均,出菇不整齐,
不能达到茶树菇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因而,研究一种适合规模化的同时使得茶树菇富含硒
元素的生产茶树菇培养基,是本发明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茶树菇生产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菌丝培养周期长、产品营养
成分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菌丝培养周期短、成本低、营养丰富的茶树菇
生产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树菇富硒培养基,以重量份计,包括:木屑56-60重量份,富硒菌草18-28重
量份,麦麸15-20重量份,红糖1-2重量份,石膏1-2重量份。
上述富硒培养基中,所述的麸皮纯度在90%以上,所述石膏、红糖为分析纯。
上述富硒培养基中,所述的富硒菌草为利用富含亚硒酸钠复配肥料人工种植的草
本植物粉碎并烘干后的原料,所述木屑为纯度90%以上的阔叶林木屑,所述木屑经过烘干
处理。
优选的,所述富硒培养基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木屑60重量份、富硒菌草18
重量份、麦麸20重量份、红糖1重量份、石膏1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产富硒茶树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液体富硒菌种的制备:向发酵罐内加入土豆粉2.5%、麸皮粉3.0%、玉米粉
3.5%、糖0.7%、葡萄糖0.3%、亚硒酸钠5mg/k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水100L,装
罐、灭菌、冷却、在无菌条件下注入茶树菇揺瓶液体母种1000mL,接种量以体积百分比为
2%;发酵培养温度为23±2℃,通风量为105±5m3/h,初始pH值7.0,发酵6天,既得茶树菇工
厂化生产液体富硒菌种;其中灭菌条件为:在蒸汽压力0.13-0.15Mpa、温度121℃时,将发酵
罐实消40min;
2)固体富硒培养基:备料:以重量百分比计,称取木屑60重量份、富硒菌草18重量
份、麦麸20重量份、红糖1重量份、石膏1重量份,备用;加入新鲜豆油3.5重量份,装袋、灭菌、
冷却,得固体富硒培养基;
3)接种培养:将液体富硒菌种接入固体富硒培养基上,接种后经过菌丝培养、出菇
管理、采收工序,即得到利用富硒茶树菇。
优选的,所述液体富硒菌种进行接种,接种量20mL/棒;所述培养过程中灭菌温度
为121℃,茶树菇料棒经121℃,在蒸汽压力0.13-0.15Mpa灭菌2小时,冷却至28℃以下。
优选的,所述富硒菌草、木屑经过烘干处理,所述烘干处理采用下述烘干装置,该
烘干装置含有中空的外罩、升温器与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架设于所述外罩的上端的拐
角边沿位置,且同所述外罩里面的中空空间相通,所述吹气机构含有进气扇和引流腔体,引
流腔体同所述进气扇的出气端相通,所述升温器架设于位于吹气机构更低位置的所述外罩
里面,该外罩上端设置着导出气流的贯通槽,所述吹气机构的数量为一对,且为斜向相对架
设;
所述引流腔体的用来进气的一端比其用来出气的一端要大,所述引流腔体的上部
沿着所述外罩侧部的内表面朝下延展,其下部沿着所述外罩的底部的内表面横向延展,所
述引流腔体的用来出气的一端的位置架设着渐扩状喷头;
所述烘干装置还含有涡旋导流装置,所述涡旋导流装置含有架设于渐扩状喷头所
接触在外罩内表面与所述渐扩状喷头相向的外罩的内表面构成的拐角位置的第一引流片,
架设于同所述渐扩状喷头相向的外罩的内部表面上的第二引流片,该第二引流片距所述第
一引流片的跨度更短的一头位于该第二引流片距所述第一引流片的跨度更长的一头的更
下方的位置,也就是第二引流片为斜向分布结构;
所述第一引流片是拱形架构;
所述升温器含有顺序线性相连的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数量不大于五,所述
电热丝架设于所述引流腔体中;
所述烘干装置还含有架设于所述外罩一边部表面的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含有
操作板、连接蓄电池的线路与操纵各个电热丝启停的断路器。
上述方法中,所述操作单元含有主断路器、若干电热丝的分断路器与连接线路。
上述方法中,所述外罩的一头设置着吊耳,该吊耳数量不小于一对;所述外罩的边
部表面还架设着亚克力板;所述外罩表面上敷设有绝热材料层;所述烘干装置的相对的两
个表面上设置有门,另外所述烘干装置的下部架设着传送带。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蒸柜安放在清除杂质设备中,另外所述的清除杂质设备含有
第一中空壳体与安装在第一中空壳体中的第二中空壳体,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中安装有电
动机,所述的电动机的电动机轴上安装着第一进气扇,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的一头是入风
口,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的另一头是颗粒杂质导出口,所述的颗粒杂质导出口上罩着带有
网孔的盖体,所述的第二中空壳体的一头是入风口,另外所述的第二中空壳体的入风口位
置套绕着反渗透膜,所述的第二中空壳体上还设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透过所述的第一
中空壳体,另外所述的第二中空壳体中安装着为电动机启动的第二进气扇,所述的第二进
气扇与反渗透膜都安装于电动机的电动机轴上,另外第二进气扇设置在电动机与反渗透膜
间,所述的蒸柜安装在第二中空壳体内;
所述的电动机安装于第一中空壳体内;
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与第二中空壳体之间构成颗粒杂质通路,所述的第一中空壳
体的反渗透膜与出风口间构成干净气流通路。
本发明所述的麦麸,是小麦加工磨取面粉后筛出的麦粒种皮。麦皮主要成分包括:
纤维、糊粉、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
本发明所述的木屑是指木头加工时留下的锯末、刨花粉料。主要是用来做燃料和
轻骨填充料,或是再复合成人造板,如中纤板。也可以作为生产食用菌原料。阔叶林,由阔叶
树种组成的森林称阔叶林,有冬季落叶的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和四季常绿的常绿阔叶
林(又称照叶林)两种类型。优选为阔叶林木屑,纯度较高,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木屑,经过
烘干处理后时效果更优。
本发明所述的菌草是指营养适合食用菌、药用菌、饲用菌、能用菌等微生物生长需
要,可作为食用菌、药用菌、饲用菌、能用菌等微生物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目前,我们已通过
三级系统筛选法筛选出45种菌草,主要有禾本科的巨菌草、象草、王草、杂交狼尾草、五节
芒、芦竹、类芦、芦苇,里白科的芒萁等草本植物。富硒菌草为利用富含亚硒酸钠复配肥料人
工种植的草本植物粉碎后的原料,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富硒菌草,粉碎后经过烘干处理时
效果更优。
本发明所述的石膏粉为白色、无色,无色透明晶体称为透石膏,有时因含杂质而成
灰、浅黄、浅褐等色。条痕白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纤维状集合体丝绢光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富硒产品的生产方法,特别是采用二次富硒方法,制备液体富硒菌种
时,添加了无机硒元素,使得在发酵过程中转换吸收为有机硒元素,得到液体富硒菌种;更
重要的是,在固体培养基中还增加了硒元素,使得固体培养基中富硒,通过二次富硒技术,
提高了子实体内的硒元素含量,使得硒元素含量稳定。增加了茶树菇的营养价值,而且本发
明的生产方法工艺简单、生产的茶树菇富硒元素含量高,产品无污染,从源头上解决了食品
安全问题;通过酶的吸收转换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
(2)在培养基中加入菌草,并对其含量进行筛选,得到了最适宜配比下的菌草的加
入条件;
(3)生产周期短:对菌草及木屑采用特殊的烘干处理,使得其利用率更高,生产的
茶树菇生长周期短,速度快。
(4)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在发酵工序实现了在线自动溶氧检测发酵罐溶氧,灭
菌、摇瓶、培养全部实现自动控制。
(5)节约成本:液体菌种生产成本是固体菌种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产量高,原料
便宜。
(6)菌龄一致:液体菌种菌丝活力强,菌丝生长速度较一致,现蕾及出菇时间一致,
便于管理、采收、加工。
(7)本发明培养过程中加入豆油,所述豆油来源容易,价格低,属于简单的消泡剂,
在液体菌种中使泡沫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导致泡沫破灭,是天然的消泡剂,该种机理的起源
是将植物油撒在泡沫上,当其溶入泡沫液,会显著降低该处的表面张力。因为这些物质一般
对水的溶解度较小,表面张力的降低仅限于泡沫的局部,而泡沫周围的表面张力几乎没有
变化,表面张力降低的部分被强烈地向四周牵引、延伸,最后破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烘干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烘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烘干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烘干装置的操作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烘干装置的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麸皮、菌草纯度在90%以上,所述的石膏为分析纯。
实施例1
液体富硒菌种的制备:向发酵罐内加入土豆粉2.5%、麸皮粉3.0%、玉米粉3.5%、
糖0.7%、葡萄糖0.3%、亚硒酸钠5mg/k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水100L,装罐、灭菌、
冷却、在无菌条件下注入茶树菇揺瓶液体母种1000mL,接种量以体积百分比为2%;发酵培
养温度为23±2℃,通风量为105±5m3/h,初始pH值7.0,发酵6天,既得茶树菇工厂化生产液
体富硒菌种;其中灭菌条件为:在蒸汽压力0.13-0.15Mpa、温度121℃时,将发酵罐实消
40min;
根据配方,按500L标准发酵罐称取:木屑6000g,富硒菌草1800g,麦麸2000g,红糖
100g,石膏100g,并加入新鲜豆油350g,装袋、灭菌、冷却,得固体富硒培养基;
接种培养:将液体富硒菌种接入固体富硒培养基上,接种后经过菌丝培养、出菇管
理、采收工序,即得到利用富硒茶树菇。
实施例2
液体富硒菌种的制备:向发酵罐内加入土豆粉2.5%、麸皮粉3.0%、玉米粉3.5%、
糖0.7%、葡萄糖0.3%、亚硒酸钠5mg/k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水100L,装罐、灭菌、
冷却、在无菌条件下注入茶树菇揺瓶液体母种1000mL,接种量以体积百分比为2%;发酵培
养温度为23±2℃,通风量为105±5m3/h,初始pH值7.0,发酵6天,既得茶树菇工厂化生产液
体富硒菌种;其中灭菌条件为:在蒸汽压力0.13-0.15Mpa、温度121℃时,将发酵罐实消
40min;
根据培养基配方,按500L标准发酵罐称取:木屑5600g,富硒菌草2500g,麦麸
1500g,红糖100g,石膏100g,并加入新鲜豆油350g,装袋、灭菌、冷却,得固体富硒培养基;
接种培养:将液体富硒菌种接入固体富硒培养基上,接种后经过菌丝培养、出菇管
理、采收工序,即得到利用富硒茶树菇。
实施例3
液体富硒菌种的制备:向发酵罐内加入土豆粉2.5%、麸皮粉3.0%、玉米粉3.5%、
糖0.7%、葡萄糖0.3%、亚硒酸钠5mg/k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水100L,装罐、灭菌、
冷却、在无菌条件下注入茶树菇揺瓶液体母种1000mL,接种量以体积百分比为2%;发酵培
养温度为23±2℃,通风量为105±5m3/h,初始pH值7.0,发酵6天,既得茶树菇工厂化生产液
体富硒菌种;其中灭菌条件为:在蒸汽压力0.13-0.15Mpa、温度121℃时,将发酵罐实消
40min;
根据培养基配方,按500L标准发酵罐称取:木屑5600g,富硒菌草2800g,麦麸
1500g,红糖100g,石膏100g,并加入新鲜豆油350g,装袋、灭菌、冷却,得固体富硒培养基;
接种培养:将液体富硒菌种接入固体富硒培养基上,接种后经过菌丝培养、出菇管
理、采收工序,即得到利用富硒茶树菇。
实施例4
液体富硒菌种的制备:向发酵罐内加入土豆粉2.5%、麸皮粉3.0%、玉米粉3.5%、
糖0.7%、葡萄糖0.3%、亚硒酸钠5mg/k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水100L,装罐、灭菌、
冷却、在无菌条件下注入茶树菇揺瓶液体母种1000mL,接种量以体积百分比为2%;发酵培
养温度为23±2℃,通风量为105±5m3/h,初始pH值7.0,发酵6天,既得茶树菇工厂化生产液
体富硒菌种;其中灭菌条件为:在蒸汽压力0.13-0.15Mpa、温度121℃时,将发酵罐实消
40min;
根据培养基配方,按500L标准发酵罐称取:木屑6000g,富硒菌草2400g,麦麸
1500g,红糖100g,石膏100g,并加入新鲜豆油350g,装袋、灭菌、冷却,得固体富硒培养基;
接种培养:将液体富硒菌种接入固体富硒培养基上,接种后经过菌丝培养、出菇管
理、采收工序,即得到利用富硒茶树菇。
对比例1
根据实施例1培养基配方,其中富硒菌草未经过烘干处理。灭菌、培养方法与实施
例1中相同。
对比例2
根据实施例1培养基配方,其中木屑未经过烘干处理。灭菌、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中
相同。
对比例3
液体富硒菌种的制备:向发酵罐内加入土豆粉2.5%、麸皮粉3.0%、玉米粉3.5%、
糖0.7%、葡萄糖0.3%、亚硒酸钠5mg/k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水100L,装罐、灭菌、
冷却、在无菌条件下注入茶树菇揺瓶液体母种1000mL,接种量以体积百分比为2%;发酵培
养温度为23±2℃,通风量为105±5m3/h,初始pH值5.0,发酵6天,既得茶树菇工厂化生产液
体富硒菌种;其中灭菌条件为:在蒸汽压力0.13-0.15Mpa、温度121℃时,将发酵罐实消
40min;
根据培养基配方,按500L标准发酵罐称取:木屑6000g,富硒菌草1800g,麦麸
2000g,红糖100g,石膏100g,并加入新鲜豆油350g,装袋、灭菌、冷却,得固体富硒培养基;
接种培养:将液体富硒菌种接入固体富硒培养基上,接种后经过菌丝培养、出菇管
理、采收工序,即得到利用富硒茶树菇。
对比例4
根据培养基配方,按500L标准发酵罐称取:木屑6000g、富硒菌草1800g、米糠
1500g、豆饼粉100g,石膏100g,并加入新鲜豆油350g,备用。灭菌、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
同。
对比例5
根据培养基配方,称取木屑5400g、富硒菌草3200g、麦麸1300g、红糖300g,石膏
100g。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6
根据培养基配方,称取木屑6800g、富硒菌草1500g、麦麸1300g、红糖300g,石膏
100g。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其中,实施例1-4中所述富硒菌草、木屑均采用本发明中图1-图6中所述烘干设备
进行烘干处理。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6生产过程中的菌丝生物量为对比,每试验组重复3次
取平均值,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茶树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条件下茶树菇的硒元素含量以及茶树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实施例1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对比例6
|
茶树菇总产量kg
60.2
54.3
58.8
32.5
33.1
21.0
19.0
生物转化率%
83.1
72.9
77.3
54.1
51.5
42.3
40.9
硒含量μg/100g
610
550
549
523
512
509
370
菌丝生物量
4.3
3.8
3.6
2.6
2.1
2.7
3.2
注:菌丝生物量单位为g/100ml
由表1结果可知,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菌草或木屑未经过特殊的烘干处理,其生产
过程中茶树菇总产量以及生物转化率都有部分的下降,硒含量有所降低,说明本发明中特
殊的烘干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富硒茶树菇培养基生产茶树菇的产率及硒含量,增
强其营养效果。对比例3改变了培养过程中初始pH值,茶树菇菌丝生物量有明显的下降,说
明pH值的升高,可以显著提高液体菌种法生产茶树菇的产率及效果。对比例4中改变了培养
基配方,改变后茶树菇总产量以及生物转化率都有明显的下降,硒含量有所降低,说明麸皮
替代米糠,可以显著改变富硒茶树菇培养基生产茶树菇的产率及硒含量,增强其营养效果。
对比例5、对比例6改变了富硒菌草的用量,改变后茶树菇总产量以及生物转化率都有明显
的下降,硒含量有所降低,说明本发明培养基配方中富硒菌草的引入以及其用量的控制,对
于茶树菇的产量及硒元素含量都有很大影响,可以显著提高富硒茶树菇培养基生产茶树菇
的产率及效果。
此外,未对富硒菌草及木屑进行烘干处理时,其生产的茶树菇产率及效果虽然较
佳,但均不如经过烘干处理后生产的效率及效果。如图1-6所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中所采用的烘干装置。
如图1-图6所示,所述烘干装置含有中空的外罩S4、升温器S7与吹气机构;所述吹
气机构架设于所述外罩S4的上端的拐角边沿位置,且同所述外罩S4里面的中空空间相通,
所述吹气机构含有进气扇S1和引流腔体S8,引流腔体S8同所述进气扇S1的出气端相通,所
述升温器S7架设于位于吹气机构更低位置的所述外罩S4里面,该外罩S4上端设置着导出气
流的贯通槽S2,所述吹气机构的数量为一对,且为斜向相对架设;
所述引流腔体S8的用来进气的一端比其用来出气的一端要大,所述引流腔体S8的
上部沿着所述外罩S4侧部的内表面朝下延展,其下部沿着所述外罩S4的底部的内表面横向
延展,所述引流腔体S8的用来出气的一端S2的位置架设着渐扩状喷头S81;
所述烘干装置还含有涡旋导流装置,所述涡旋导流装置含有架设于渐扩状喷头
S81所接触在外罩S4内表面与所述渐扩状喷头S81相向的外罩S4的内表面构成的拐角位置
的第一引流片S91,架设于同所述渐扩状喷头S81相向的外罩S4的内部表面上的第二引流片
S92,该第二引流片S92距所述第一引流片S91的跨度更短的一头位于该第二引流片S92距所
述第一引流片S91的跨度更长的一头的更下方的位置,也就是第二引流片S92为斜向分布结
构;
经由一对吹气机构朝着所述升温器S7实施吹气,构成气体的混合流动,接着经由
所述引流腔体S8与涡旋导流装置来经过外罩S4下部构成很大气流作用的温度高的涡旋流,
所述涡旋流就盘旋着新鲜芦笋盘旋,还能够慢慢朝上运动,这样就对新鲜芦笋构成涡旋的
朝外作用力,直到通过外罩S4上端的导出气流的贯通槽S2流出,并且流出潮气,实现对新鲜
芦笋从外到内的水分而烘干的效果,其烘干效率不低。
所述第一引流片S91是拱形架构,这样能进一步便于转换气流流向。
所述升温器S7含有顺序线性相连的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数量不大于五,所
述电热丝架设于所述引流腔体S8中,能够实现不一样的升温。
所述烘干装置还含有架设于所述外罩S4一边部表面的操作单元S5,所述操作单元
S5含有操作板、连接蓄电池的线路与操纵各个电热丝启停的断路器。
所述连接蓄电池的线路同蓄电池连通后电量顺序经由操作单元S5与电热丝,最终
返回蓄电池。
所述操作单元S5含有主断路器、若干电热丝的分断路器与连接线路,这样施加外
部电压后,电量经过主断路器后再各自传输到若干电热丝的分断路器的一头,经由操纵断
路器的启停,就可达到不同升温条件,进一步改善烘干效率。
所述外罩S4的一头设置着吊耳S3,该吊耳S3数量不小于一对;有益于升降运动,一
则易于烘干装置的传送,二则经由升降设备把烘干装置送至新鲜芦笋的高处并朝下对着新
鲜芦笋实施烘干作业,运行灵活并容易操作。所述外罩S4的边部表面还架设着亚克力板S6,
这样通过亚克力板的透明属性就容易查看烘干装置里面的工作状态;所述外罩S4外壁上敷
设有绝热材料层;这样也能防止烘干装置所在场所升温,影响其他部件工作,提高烘干利用
率。所述烘干装置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门,另外所述烘干装置的下部架设着传送带
S10,把新鲜芦笋放在传送带S10上,经由传送装置把新鲜芦笋顺序导进烘干装置进行烘干,
就能不间断的进行烘干。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热量侵袭,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使得蒸柜的温
度升高,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故而就需要让蒸柜周围环境的空气保持流动,时时带走
蒸柜的热量,但是由于空气中往往带有大量的杂质颗粒物,这些杂质颗粒物往往会附着在
蒸柜中,这样也会对蒸柜的性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述的蒸柜安放在清除杂质设备中,另外所述的清除杂质设备含有第一中空壳体
108与安装在第一中空壳体108中的第二中空壳体109,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108中安装有电
动机1010,所述的电动机1010的电动机轴上安装着第一进气扇102,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
108的一头是入风口,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108的另一头是颗粒杂质导出口,所述的颗粒杂
质导出口上罩着带有网孔的盖体106,所述的第二中空壳体109的一头是入风口,另外所述
的第二中空壳体109的入风口位置套绕着反渗透膜103,所述的第二中空壳体109上还设有
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透过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108,另外所述的第二中空壳体109中安装
着为电动机1010启动的第二进气扇107,所述的第二进气扇107与反渗透膜103都安装于电
动机1010的电动机轴上,另外第二进气扇107设置在电动机102与反渗透膜103间,所述的蒸
柜安装在第二中空壳体109内。
所述的电动机1010安装于第一中空壳体108内。
所述的第一中空壳体108与第二中空壳体109之间构成颗粒杂质通路105,所述的
第一中空壳体108的反渗透膜103与出风口间构成干净气流通路104。
本发明第二进气扇107为电动机1010启动而转动,第二进气扇107在转动期间把带
有颗粒杂质的气流经由反渗透膜103吸进干净气流通路104内,反渗透膜103把颗粒杂质阻
隔于干净气流通路104外部,颗粒杂质于转动的反渗透膜103所产生的外向力所驱使而由反
渗透膜103上分离,由此让颗粒杂质由反渗透膜103上分离,而于颗粒杂质通路105中被导出
清除杂质设备的外部,无法混入干净气流通路104中,由此实现了清除颗粒杂质的作用。
上述实验充分说明,本发明的菌草培养基,本发明采用的富硒茶树菇的生产方法
安全无污染,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本发明的富硒培养基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更
能满足茶树菇菌丝对营养的需求。配合本发明的富硒茶树菇培养基,本发明采用的茶树菇
的生产方法可以降低菌种成本、大大提高茶树菇生产的效率,增加茶树菇的营养价值。
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
于本领域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
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