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地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板构件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电热地板系统。背景技术 地暖系统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取暖系统已经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 并且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喜爱。其中电热地暖明显优于普通的水暖系统, 具有维修率低、 使用寿命长、 无水暖 系统出现的跑、 冒、 漏、 滴现象等优点而大受欢迎。
中国专利文献 “一种电热地板及其铺装方法” (申请号 : CN200910306209.X) 公开了 的电热地板本体内部开设有若干穿透地板层的通孔, 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 正方形或长 方形等, 每个通孔内设置有沿通孔长度方向延伸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的外表面与通孔内 壁相接触, 从而保证电热元件发热时将热量传递到地板表面。该电热地板系统具有热传导 路径短, 热传导效率较高等优点。 这种电热地板系统的不足在于 : 由于需要在地板中打许多 穿透的通孔, 不仅增加了发热地板生产过程中的耗材, 降低发热地板的使用强度, 而且一旦 通孔中的发热元件出现因长期使用而引起的老化现象时, 发热地板的拆装维修非常困难。
中国专利文献 “一 种 红 外 线 电 热 架 空 发 热 地 板 块 及 其 组 合 地 板” (申 请 号 : CN200710026658.X) 公开了一种红外线电热架空发热地板系统, 该发热地板系统的基本特 点是 : 自上而下由地板面层、 碳发热层及受力支撑结构层构成。 碳纤维发热层上至少连接有 一对电极, 且电极上连接有引出电源线。 虽然该地板系统具有架空防潮等优点, 但导电连接 部分采用针状物顶插连接, 长期使用易造成接触不良等现象, 其存在增加发热地板成本, 安 装复杂费用高及占用室内使用空间等缺点。
中国专利文献 “无 钉 卡 装 电 热 地 板 系 统 及 其 电 热 地 板” (申 请 号 : CN201110008173.4) 公开了一种无钉卡装电热地板, 主要利用供电龙骨和连接件与发热地 板相连接。先将供电龙骨按长度方向铺设于房间的地面上, 再将相互间平行的安装座以其 长度方向与供电龙骨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式铺设于地面。 再将电热地板以与安装座相垂 直的方式固定于安装座上。从而实现各发热地板并联发热的效果。虽然该电热地板及其连 接件等之间的配合实现了某块地板损坏不影响其他电热地板工作的问题, 但该电热系统仍 然具有安装复杂, 实施费用高, 实施复杂。
因此, 现有技术中的地暖存在如下缺点 : 打孔式发热地板的地板强度不够, 增加了耗材的使用量, 拆装维修困难 ; 架空式发热地板占用空间大, 安装复杂, 电路易接触不良 ; 无钉卡装电热地板安装复杂, 实施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电热地板系统, 以期实现简单 便捷的地板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热地板系统, 包括电热地板、 导电连接装置和电源, 其特征是, 所述电热地板包 括面板、 发热层和底板, 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膜以及设置在发热膜的两长边上的导电条, 所 述电热地板上设有导电连接槽, 所述导电连接装置配合在导电连接槽内电连接相邻两块电 热地板, 复数块所述电热地板拼合连接后接通所述电源形成电热地板系统。
进一步, 所述电源通过三通导电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电热地板的发热膜。
进一步, 所述三通导电装置包括主导线、 副导线和接触头, 所述副导线与所述主导 线成 T 字型, 所述接触头设置在所述副导线的一端部。
进一步, 所述发热膜为碳纤维导电发热膜或碳晶导电发热膜, 所述电热层由含玻 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含玻璃纤维的聚酯树脂将电热膜和导电条密封压合而成。
进一步, 所述导电连接装置包括导电元件、 导电插头和接线盒, 所述导电插头安装 在接线盒内, 所述导电元件连接在导电插头上, 所述导电连接装置与相邻电热地板的导电 连接装置连接时, 相邻电热地板上的导电元件电连接。
进一步, 所述电连接装置与导电条一次成型。
进一步, 所述导电连接装置配合固定于保温板的凹槽部位时, 通过胶黏剂、 螺钉、 卡槽形式或其复合形式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直接拼接电热地板的槽榫连接装置无需单独连接导电装置, 最大程度的简化了导电地 板的实施过程 ; 通过电连接三通使电路连接安全、 平稳。 附图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的整体铺装图 ; 附图 2 为本发明的一种三通导电装置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 为本发明的一种三通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 为本发明的一种三通元件保护套的剖视图 ; 附图 5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三通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三通元件保护套的剖视图 ; 附图 7 为本发明的两块电热地板连接部位侧视图 ; 附图 8 为本发明的两块电热地板连接部位侧视放大图 ; 附图 9 为本发明的一种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10 为本发明的一种电热地板的各层解析图 ; 附图 11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12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矩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13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具有矩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14 为本发明的一种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各部分解析图 ; 附图 15 为本发明的一种连接装置中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示意图 ; 附图 16 为本发明的一种连接装置中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剖视图 ; 附图 17 为本发明的一种连接装置端子座立体示意图 ; 附图 18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连接装置端子座立体示意图 ; 附图 19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底座立体示意图 ;附图 20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盖立体示意图 ; 附图 21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和上盖组合立体示意图 ; 附图 22 为本发明的一种发热膜的示意图 ; 附图 23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发热膜的示意图 ; 附图 24 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发热膜的组合示意图 ; 附图 25 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发热膜的导电条带示意图 ; 附图 26 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发热膜的导电条带及发热膜示意图 ; 附图 27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立体示意图 ; 附图 28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上盖立体示意图 ; 附图 29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和上盖组合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0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1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2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具有矩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3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4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上盖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5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和上盖组合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6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7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燕尾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38 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卡槽式电热地板的铣刀侧视图 ; 附图 39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正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0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反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1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剖视图 ; 附图 42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 附图 43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 附图 44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元件的护套管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5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护套管的导电元件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6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7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反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8 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立体示意图 ; 附图 49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 附图 50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具有护套管的导电元件立体示意图 ; 附图 51 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 附图 52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53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燕尾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54 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卡槽式电热地板的铣刀侧视图 ; 附图 55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56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反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57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58 本为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反面立体示意图 ;附图 59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0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对称规则多边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1 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卡槽式电热地板的铣刀侧视图 ; 附图 62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3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4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背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5 为本发明的一种电热地板背槽用导线 附图 66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正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7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反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68 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 附图 69 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电元件与导线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 附图 70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正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71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反面立体示意图 ; 附图 72 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发热膜的示意图 ; 附图 73 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电连接装置的一体化电热膜示意图 ; 附图 74 为本发明的一种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 附图 75 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 附图 76 为本发明的两个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拼装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 100. 电热地板 ; 200. 三通导电装置 ; 300. 电源正极 ; 400. 电源负极 ; 500. 电热地板下表面 ; 600. 电热地板上表面 ; 700. 发热膜 ; 800. 连接装置 ; 200-1. 三通导电元件 ; 200-2. 三通导电装置主线 ; 200-3. 三通导电装置副线 ; 200-4. 接触头 ; 200-10. 前绝缘套 ; 200-11. 后绝缘套 ; 200-12. 上绝缘套 ; 200-13. 前绝缘套端部 ; 200-14. 上绝缘套端部 ; 200-15. 后绝缘套端部 ; 200-16. 主导线 ; 200-17. 副导线 ; 200-18. 绝缘套内部 ; 201-1. 矩形三通导电元件 ; 201-10. 前绝缘套 ; 201-11. 后绝缘套 ; 201-12. 上绝缘套 ; 201-13. 前绝缘套端部 ; 201-14. 上绝缘套端部 ; 201-15. 后绝缘套端部 ; 201-16. 主导线 ; 201-17. 副导线 ; 201-18. 绝缘套内部 ; 1001 电热地板 ; 1002. 电热地板 ; 1001-16. 接线盒 ; 1002-16 接线盒 ; 101-2. 护套管 ; 101-3. 导电接套 ; 1001-111. 导电元件 ; 1002-111. 导电元件 ; 1. 电热地板底板 ;2 发热膜胶合层 ; 2-2. 碳纤维纸或碳晶发热体 ; 3. 电热地板表层面板 ; 2001-1.T 形导电条长边 ; 2001-3.T 形导电条分岔口 ; 2001-5. 导电电极 ; 2001-7.T 形导电条短边 ; 2001-9. 导电电极 ; 2002. 第二种发热膜 ; 2001-2. 导电电极 ; 2001-4. 导电条 ; 2001-6. 导电电极 ; 2004-1. 导电条 ; 2004-3. 导电电极 ; 2004-5. 导电电极 ; 2005-1. 导电条 ; 2005-3. 导电电极 ; 2005-5. 导电电极 ; 2006. 第四种发热膜 ; 2006-2. 导电电极 ; 2006-4. 导电条 ; 2006-6. 导电电极 ;2-1.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层 ; 2-3. 导电带 ; 2001. 第一种发热膜 ; 2001-2.T 形导电条短边 ; 2001-4. 导电电极 ; 2001-6.T 形导电条长边 ; 2001-8.T 形导电条分岔口 ; 2001-10. 导电电极 ; 2001-1. 导电条 ; 2001-3. 导电电极 ; 2001-5. 导电电极 ; 2003. 第三种发热膜 ; 2004-2. 导电电极 ; 2004-4. 导电条 ; 2004-6. 导电电极 ; 2005-2. 导电电极 ; 2005-4. 导电条 ; 2005-6. 导电电极 ; 2006-1. 导电条 ; 2006-3. 导电电极 ; 2006-5. 导电电极 ;10-11. 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 ; 10-111. 凹槽 ; 10-1111. 凹槽 ; 10. 接线盒底座 ; 11. 接线盒上盖 ; 101.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 102. 端子座 ; 1021. 端子座 ; 103. 螺钉 ; 101-1. 护套管凸筋 ; 101-2. 护套管 ; 101-3. 导电接套 ; 102-1. 导电插芯 ; 102-2. 导电舌座 ; 102-3. 导电舌板 ; 1021-1. 导电插芯 ; 1021-2. 导电舌座 ; 1021-3. 导电舌板 ; 1021-4. 导电插芯凸筋 ; 101-1.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凸筋 ; 101-2. 护套管 ; 101-3. 导电接套 ; 10-1. 护套插孔 ; 10-2.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 10-3.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 10-4. 螺孔 ; 10-5. 舌孔 ; 10-6. 端子座舌座凹槽 ; 10-7. 插芯凹槽上表面 ; 10-8. 插芯凹槽侧面 ; 11-1. 护套插孔 ; 11-2. 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 ; 11-3.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 11-4. 螺孔 ; 10-11-1. 护套插孔 ;10-11-4. 螺孔 ; 12. 接线盒底座 ; 12-1. 护套插孔 ; 12-3.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 12-5. 舌孔 ; 12-7. 插芯凹槽上表面 ; 12-9. 弧形端面 ; 12-13-1. 护套插孔 ; 14-15. 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 ; 14-1511. 凹槽 ; 15. 接线盒上盖 ; 14-2.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 14-4. 螺孔 ; 14-6. 端子座舌座凹槽 ; 14-8. 插芯凹槽侧面 ; 15-1. 护套插孔 ; 15-3.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 15-5. 接线盒上盖长边 ; 14-15-1. 护套插孔 ; 16. 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 ; 38. 燕尾槽铣刀 ; 38-2. 刀柄 ; d1. 刀柄直径 ; α1. 铣刀角 ; 16-2. 接线盒顶部插孔 ; 16-4. 接线盒上表面 ; 16-6. 接线盒剖面 ; 16-8. 接线盒剖面 ; 111-1. 导电插芯前端 ; 111-3. 导电插芯上端接触头 ; 112.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 112-2. 护套管前端 ; 112-4. 护套管剖面 ; 17-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17-4. 接线盒端部倒角 ; 17-6. 接线盒下表面 ; 121-1. 导电插芯前端 ; 121-3. 导电插芯前端接触头 ; 18. 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 ;12-13. 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 ; 13. 接线盒上盖 ; 12-2.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 12-4. 螺孔 ; 12-6. 端子座舌座凹槽 ; 12-8. 插芯凹槽侧面 ; 13-5. 弧形端面 ; 12-13-4. 螺孔 ; 14-151. 凹槽 ; 14. 接线盒底座 ; 14-1. 护套插孔 ; 14-3.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 14-5. 舌孔 ; 14-7. 插芯凹槽上表面 ; 14-9. 接线盒底座短边 ; 15-2. 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 ; 15-4. 螺孔 ; 15-6. 接线盒上盖短边 ; 14-15-4. 螺孔 ; 161. 燕尾槽 ; 38-1. 刀刃 ; D1. 刀刃直径 ; L1. 铣刀长 ; 16-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16-3. 接线盒弧形端面 ; 16-5. 接线盒下表面 ; 16-7. 接线盒剖面 ; 111. 导电元件 111-2. 导电插芯上端 ; 111-4. 导电插芯前端接触头 ; 112-1. 护套管凸筋 ; 112-3. 护套管后端 ; 17. 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 ; 17-3. 接线盒弧形端面 ; 17-5. 接线盒上表面 ; 121. 导电元件 ; 121-2. 导电插芯上端 ; 121-4. 导电插芯上端接触头 ; 181. 燕尾槽 ;54. 燕尾槽铣刀 ; 54-2. 刀柄 ; d2. 刀柄直径 ; α2. 铣刀角 ; 18-2. 接线盒顶部插孔 ; 18-4. 接线盒上表面 ; 18-6. 接线盒侧边倒角 ; 19-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19-3. 接线盒弧形端面 ; 19-5. 接线盒侧边倒角 ; 19-7. 接线盒下表面 ; 201. 对称规则多边形槽 ; 61-1. 刀刃 ; D3. 刀刃直径 ; L3. 铣刀长 ; 20-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20-3. 接线盒侧边 ; 20-5. 接线盒上表面 ; 21. 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 ; 21-3. 接线盒侧边 ; 21-5. 接线盒上表面 ; 113. 导线 ; 113-2. 导电接套 ; 22-2. 接线盒护套插孔 ; 22-4. 接线盒弧形端面 ; 22-6. 接线盒下表面 ; 21-3. 接线盒侧边 ; 21-5. 接线盒上表面 ; 131. 导电元件 ; 131-2. 导电插芯后端 ; 131-4. 导电插芯前端接触头 ; 23. 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 ; 23-2. 接线盒护套插孔 ; 23-4. 接线盒弧形端面 ; 23-6. 接线盒上表面 ;54-1. 刀刃 ; D2. 刀刃直径 ; L2. 铣刀长 ; 18-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18-3. 接线盒弧形端面 ; 18-5. 接线盒下表面 ; 19. 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 ; 19-2. 接线盒端部插孔 ; 19-4. 接线盒端部倒角 ; 19-6. 接线盒上表面 ; 20. 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 ; 61. 燕尾槽铣刀 ; 61-2. 刀柄 ; d3. 刀柄直径 ; α3. 铣刀角 ; 20-2. 接线盒顶部插孔 ; 20-4. 接线盒侧边 ; 20-6. 接线盒下表面 ; 21-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21-4. 接线盒侧边 ; 21-6. 接线盒下表面 ; 113-1. 导线绝缘护套 ; 22-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22-3. 接线盒顶部插孔 ; 22-5. 接线盒上表面 ; 21-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21-4. 接线盒侧边 ; 21-6. 接线盒下表面 ; 131-1. 导电插芯前端 ; 131-3. 导电插芯上端 ; 131-5. 导电插芯上端接触头 ; 23-1. 接线盒护套插孔 ; 23-3. 接线盒顶部插孔 ; 23-5. 接线盒端部倒角 ; 23-7. 接线盒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热地板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电热地板系统包括纵横排列的多个电热地板 100, 电热地板 100 包括面板 3、 发热层 2 和底板 1, 在地电热地板 100 的侧边设有锁扣, 发热层 2 包括发热膜及设置在发热膜长 边上的导电条。发热膜为碳纤维导电发热膜或碳晶导电发热膜, 电热层由含玻璃纤维的环 氧树脂或含玻璃纤维的聚酯树脂将电热膜和导电条密封压合而成。在电热地板 100 的两端 部设置导电连接槽, 通过配合在导电连接槽内的导电连接装置连接相邻两块电热地板的发 热层。在多块电热地板的电源接入端, 电极 300 和电极 400 分别通过三通导电装置并联各 纵排或横排电热地板。三通导电装置 200 包括主导线、 副导线和接触头, 副导线与主导线成 T 字型, 接触头设置在副导线的一端部。接触头接到地板电源接入端的地板上。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中的电热地板系统, 每一纵排电热地板之间通过并联方式与 家用电网对接。每一纵排电热地板系统在靠近墙壁端引出正极 300 和负极 400 与家用电网 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从而实现电热地板的发热工作。每一纵排的电热地板 100 的电极与家 用电网的正负极之间由专门设计的三通导电装置 200 连接。需要指出的是, 导电发热系统 与家用电网之间连接有多个温控器, 能够对室内的发热地板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当地板 表面温度低于所设定的初始温度时, 供电系统将被自动启动对地板进行加热 ; 当地板表面 温度高于所设定的初始温度时, 供电系统将被自动关闭, 使地板自然降温, 从而保证了室内 地板表面温度的稳定。
如图 2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三通导电装置 200, 该三通导电装置由三通导电元件 200-1, 主导线 200-2, 副导线 200-3, 接触头 200-4 组成。该三通导电装置 200 的主导线 200-2 与家用电网连接, 而副导线 200-3 则与电热地板系统进行连接, 副导线 200-3 与电热 地板 100 连接时, 三通导电装置 200 的接触头 200-4 与电热地板 100 的导电连接装置中的 导电元件进行紧密嵌套, 从而实现整个电热地板系统的电热的贯通, 进行发热取暖工作。
图 3 和 4 所示, 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种三通导电装置及其外层绝缘护套管剖面图, 绝 缘套分为前绝缘套 200-10、 后绝缘套 200-11、 上绝缘套 200-12、 三个绝缘套成 T 型, 前绝缘 套 200-10 具有一端部 200-13, 后绝缘套 200-11 具有一端部 200-15, 上绝缘套 200-12 具有 一端部 200-14, 主导线 200-16 和副导线 200-17 设置在绝缘套内部 200-18 内。绝缘套的主 要作用为使电热地板 100 和家用电网的电路贯通, 该三通导电体的内部为一三通导线, 外 部为一层具有绝缘作用的保护套, 该三通导电体的外形为三通圆柱。
图 5 和 6 所示, 分别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三通导电元件及其外层绝缘护套管剖面 图, 绝缘套分为前绝缘套 201-10、 后绝缘套 201-11、 上绝缘套 201-12、 三个绝缘套成 T 型, 前 绝缘套 201-10 具有一端部 201-13, 后绝缘套 201-11 具有一端部 201-15, 上绝缘套 201-12 具有一端部 201-14, 主导线 201-16 和副导线 201-17 设置在绝缘套内部 201-18 内。其主要 作用为使电热地板和家用电网的电路贯通, 该三通导电体的内部为一三通导线, 外部为一 层具有绝缘作用的保护套, 该三通导电体的外形为台阶状。
如图 7 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无龙骨安装的电热地板侧视图, 前电热地板 1001 和后 电热地板 1002 通过导电连接装置进行连接, 前后两块电热地板进行连接时, 两块地板之间 的连接部位由锁扣进行锁紧, 安装时, 通过橡胶锤敲打电热地板短边端部, 使得电热地板的 另一短边端部的锁扣榫头部分平移至另一块电热地板的短边锁扣榫槽中, 这样两块电热地 板的导电元件也实现了完美对接。
如图 8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无龙骨安装的电热地板连接部位放大侧视图。两块电 热地板的连接装置 1001-16、 1002-16 的导电元件 1001-111、 1002-111 通过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内部导电接套 101-3 进行连接,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外部护套管 101-3 的材料为一具 有绝缘效果的弹性橡胶, 主要对导电元件间的连接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 9 所示, 本发明中的电热地板通过中间层的发热膜 700 发热将其热量传递到 地板的上表面 600 和下表面 500, 底层保温板的短边边缘位置安装有连接装置 800, 使得前 后两块电热地板之间的电路贯通起来。 该电热地板下面可以铺装防潮层进行发热地板的防 潮和散热。
如图 10 所示, 本发明中的电热地板系统是由表层地板 3、 中层发热膜 700、 底层地 板 1、 导电连接装置 800 等主要部分通过胶黏剂粘合而成。 发热膜 700 是用含玻璃纤维的环 氧树脂对碳纤维纸 2-2 和导电电极 2-3 进行密封压合而成, 也可以用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 脂 2-1 或聚酯对碳晶发热体和导电电极进行 密封压合而成。导电连接装置 800 可以通过 胶黏剂、 螺钉或卡槽等固定于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中的凹槽中。
本发明中的电热地板中的连接装置可以通过胶黏剂、 螺钉或卡槽等形式固定与电 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相应的凹槽中, 也可以通过上述三种固定形式的复合形式进行固定, 并不拘泥于某一中固定形式,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
实施案例一 一种具有螺钉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 如图 11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 一种具有连接装置 10-11 的电热地板, 该连接 装置通过螺钉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 缘处各具有两个凹槽, 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 图中的电热 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连接装置略去。 每块连接装置上共有四个直径相同的螺孔, 将螺钉旋进连接装置的螺孔中, 并且旋入电热 地板中, 从而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 如图 12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 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 10-111, 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 图 中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去。该 凹槽的特征在于, 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 凹槽的相邻两侧具有固定边, 而另外两侧则不具 有固定边。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如图 13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 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 10-1111, 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 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 去。该凹槽的特征在于, 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 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 而另外一侧 则不具有固定边。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和凹槽的三个固定边进行固定。
如图 14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 该连接装置的外形为一矩形, 同 时, 该连接装置的外形也不局限于矩形,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改变其外形, 可以为圆形或 多变形 , 即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并且可以根据地板 尺寸和实际安装需要改变连接装置的尺寸。该连接装置是由接线盒底座 10、 接线盒上盖 11、 端子座 102、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螺钉 103 等组合而成。首先, 将端子座 102 与榫形 双头导电插头 101 进行安装, 组合成一体, 然后放入与接线盒底座 10 相对应的凹槽中, 再盖 上接线盒上盖 11, 用螺钉 103 进行固定, 从而实现将连接装置牢固的安装于发热地板的底 板上。
同时, 连接装置的端子座、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与接线盒也可以直接通过模具一次 成形制成, 这样在进行电热地板安装时, 不需要将连接装置组装完毕后再安装到地板上, 而 是直接将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用螺钉固定与电热地板上。 该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相对于上述组 合而成的连接装置, 具有安装快捷、 密封性好、 安全性高等优点。
如图 15 所示为本发明中连接装置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图 16 所示为榫形双头 导电插头 101 的剖面图。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是由护套管凸筋 101-1, 护套管 101-2, 导 电接套 101-3 组成。 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安装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中的护套插孔 10-1 中时, 通过护套管凸筋 101-1 固定于护套插孔中 , 护套插孔中的相应位置可以具有与护套 管凸筋相匹配的凸筋凹槽。需要说明的是,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材料 101-2 为具有 一定弹性的绝缘橡胶, 有一定的伸缩性, 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安装入护套插孔中时, 由于受 到压紧力作用,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 安装固定完毕后,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由于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 从而达到与护套插孔紧密接触的效 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表面也可以不设置凸筋, 安装时, 直接将榫形双头导电插头插入连接装置的护套插孔中, 通过绝缘材料的弹性反弹作用咬紧 护套插孔, 从而也能够达到与连接装置之间的紧密连接的效果。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导电接套 101-3 的内壁可以设置几圈内轨迹筋, 从而与导电 插芯进行紧密接触, 也可以不设置内轨迹筋, 让导电接套与导电插芯直接接触, 通过外层绝 缘材料的密封作用同样也能够达到安全连接的效果。
如图 17 所示为本发明中连接装置的一种端子座 102, 是由导电插芯 102-1, 导电舌 座 102-2, 导电舌板 102-3 构成。当端子座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相连接时, 导电插芯 102-1 与导电接套 101-3 相嵌套, 从而达到紧密的接触。
如图 18 所示为本发明中连接装置的另一种端子座 1021, 是由导电插芯 1021-1, 导 电舌座 1021-2, 导电舌板 1021-3 和导电插芯凸筋 1021-4 构成。当端子座与榫形双头导电 插头相连接时, 导电插芯 1021-1 与导电接套 101-3 相嵌套, 并且导电插芯凸筋 1021-4 与导 电接套的内壁紧密接触, 使得端子座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连接紧密, 从而达到好的导电效 果。
如图 19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底座 10, 该底座由护 套插孔 10-1,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0-2,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0-3, 螺孔 10-4, 舌孔 10-5, 端子座舌座凹槽 10-6, 插芯凹槽上表面 10-7, 插芯凹槽侧面 10-8 组成。
如图 20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盖 11, 该上盖由护 套插孔 11-1, 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 11-2,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1-3, 螺纹孔 11-4 组成。 护 套插孔 11-1 与护套插孔 10-1 相匹配, 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 11-2 与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0-2 相匹配,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1-3 与护套管固定凹槽端面 10-3 相匹配, 螺纹孔 11-4 与螺纹孔 10-4 相匹配。
如图 21 所示为图 19 所示的接线盒底座与图 20 所示的接线盒上盖组合示意图, 组合之后的接线盒能够将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在发热地板上, 从而保证发热地板的正常工 作。接线盒的上盖和底座的四个角边部具有直径相同的螺孔, 接线盒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 螺钉进行固定, 接线盒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端子座 102, 接线盒底座 10 和接线盒上盖 11 进行组装 时, 首先将端子座 102 的导电插芯 102-1 插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中, 形成一个覆盖有绝 缘材料的导电元件, 然后将该导电元件与接线盒底座 10 和连接线盒上盖进行组装。榫形双 头导电插头 101 的护套管 101-2 与接线盒的底座的护套插孔 10-1 和接线盒上盖的护套插 孔 11-1 组合而成的圆柱形护套插孔进行固定安装。接线盒的底座的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0-2,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0-3 和接线盒上盖的护套管固定凹槽表面 11-2, 护套管固定凹 槽侧面 11-3 组合成一固定卡架将带有护套管的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于护套插孔中。同时 接线盒底座上的端子座舌座凹槽 10-6 和接线盒上盖上的对应的端子座舌座凹槽将端子座 102 的导电舌座 102-2 牢牢的固定于舌座凹槽中。端子座 102 的导电舌板 102-3 则被接线 盒底座的舌孔 10-5 固定。 最后, 将螺钉 103 旋入接线盒的底座和上盖中相应位置的螺孔中, 从而实现将连接装置固定于发热地板上。
该电热地板系统采用将发热层内置的方式, 即将发热膜固定于两层强化地板或实 木地板之间, 通过发热膜的发热传递至地板表层, 相对于发热膜层位于地板下的电热地板 系统, 具有发热速率块, 发热传递路径短, 能耗少的优点。 并且, 发热膜层置于地板下方进行 发热取暖的电热地板系统, 安装时, 首先在地面铺设电热膜, 然后在电热膜上方铺设地板, 一旦某块电热膜发热出现故障, 需要将房间内大面积的地板拆开进行维修更换, 极不方便, 而本发明中的电热系统, 由于采用发热膜内置的发热方式, 使得安装极为简便, 并不需要先 铺设电热膜, 后安装地板, 本发明中的电热地板与普通强化地板和实木地板的安装方式相 同, 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地板和电热膜的安装实现二合一。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发热膜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 采用在电热地板的下方安置龙 骨, 电热地板间的电路系统的连接导线放置于龙骨内, 从而实现电热地板的电路的贯通。 本 发明中的电热地板系统的连接装置位于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上, 前后两块电热地板之间 拼接时, 两块地板中的连接装置也进行对接, 从而使得电热地板之间电路的连接变得非常 简洁, 由于并不需要在电热地板下方安置龙骨设施, 因此, 也进一步降低了电热地板的成 本。
本发明中的发热膜是由铜质导电条带和碳纤维薄膜通过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 胶合制成, 该发热膜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改变其整体尺寸及电极的位置来适应实际工作 情况。
如图 22 所示的第一种发热膜, 该发热膜的特征在于, 导电条带、 碳纤维纸被玻纤 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 每块电热板的发热膜中包括 2 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 各导电 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导电条带的形状为 T 形, 导电条带的短边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 而 导电条带的长边与碳纤维纸不接触。导电带的长边起到连接前后发热地板, 贯通电路的作 用, 而导电条带的短边则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 据不同地板的长度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 该发热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 材料, 碳晶发热膜可以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 成。
如图 23 所示的第二种发热膜, 该发热膜的特征在于, 导电条带、 碳纤维纸被玻纤 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 每块电热板的发热膜中包括 2 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 各导电 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导电条带的形状为直线, 且导电条带的长度与地板的长边长度吻
合, 导电条带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 导电条带不仅起到连接前后发热地板, 贯通电路的作 用, 而且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地板的长边尺 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 该发热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材料, 碳晶发热膜可以 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成。
如图 24 至 26 所示为第三种发热膜连接模式, 该发热膜的特征在于, 该发热膜是由 图 25 所示导电层和图 26 所示碳纤维纸层通过玻纤环氧树脂胶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导电 层与发热膜层不在同一层上, 当连接装置中的导电元件穿过导电层中的导电电极和发热膜 层中的导电电极和碳纤维纸时, 发热膜即开始发热工作, 由于起到连接贯通前后电热地板 的电路作用的导电条带与起到发热作用的发热膜不在同一层, 所以不存在短路的危险, 该 设计增强了导电发热膜的使用安全性。图 25 所述的导电层是由两条与地板长边相平行的 铜质导电条经过环氧树脂胶合固定而成, 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不同地板的长度尺寸对 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图 26 所述的碳纤维发热层, 其特征在于, 短边导电条带、 碳纤维纸 被玻纤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 该层纤维发热膜中包括 2 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 各导 电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导电条带的形状为直线, 且导电条带的长度与地板的短边长度 相吻合, 导电条带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 导电条带主要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 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不同地板的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 该发热 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材料, 碳晶发热膜可以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 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成。上述三种类型的发热膜除了改变导电带的位置和样式, 都是 将各种样式的导电条带和碳纤维、 碳晶发热体用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胶合压 制而成。
如图 27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底座 12, 该底座由 护套插孔 12-1,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2-2,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2-3, 螺纹孔 12-4, 舌孔 12-5, 端子座舌座凹槽 12-6, 插芯凹槽上表面 12-7, 插芯凹槽侧面 12-8, 接线盒弧形端面 12-9。
如图 28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电热地板接线盒的上盖 13, 该上盖由护套插孔 13-1,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3-2,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3-3, 螺纹孔 13-4, 接线盒弧形端面 13-5。护套插孔 13-1 与护套插孔 12-1 相匹配, 护套管固定凹槽表面 13-2 与护套管固定凹 槽底面 12-2 相匹配,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3-3 与护套管固定凹槽端面 12-3 相匹配, 螺纹 孔 13-4 与螺纹孔 12-4 相匹配, 接线盒弧形端面 13-5 与接线盒弧形端面 12-5 相匹配。
如图 29 所示为图 27 所示的接线盒底座与图 28 所示的接线盒上盖组合示意图, 组 合之后的固定元件能够将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在发热地板上, 从而保证发热地板的正常工 作。接线盒的上盖和底座的四个角各具有直径相同的螺纹孔, 接线盒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 螺钉进行固定。
接线盒底座 12、 接线盒上盖 13、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和端子座 102 的安装组合 方式与上述接线盒底座 10、 接线盒上盖 11、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01 和端子座 102 的安装方 式相似, 这里就不赘述了。组合后的接线盒具有一个弧形端面, 因此, 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 的相应位置也具有一弧形剖面, 符合实际生产过程中铣刀的开槽方式。
实施案例二 另一种具有螺钉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 如图 30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具有螺钉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 该连接装置通过螺钉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 处各开有一个凹槽, 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 图中的电热地 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一个连接装置, 另一短边边缘的一个连接装置略去。每 块连接装置上共有四个个直径相同的螺孔, 将螺钉旋进连接装置的螺孔中, 并且旋入电热 地板中, 从而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
区别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 该电热地板的 底层保温板上凹槽中的连接装置的长度与电热地板的短边长度相同, 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 板的两个短边处通过铣刀一次铣制出与接线盒尺寸相匹配的凹槽, 而不需要在每个短边边 缘处分别铣制两个与接线盒尺寸相匹配的凹槽, 从而使得电热地板的生产加工工序变得简 便、 高效。
如图 31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 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一个凹槽, 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两个凹槽, 图中的电 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一个凹槽, 另一短边边缘的一个凹槽略去。该凹槽 的特征在于, 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 凹槽的只有一个固定边, 而另外三侧则不具有固定 边, 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如图 32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 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一个凹槽, 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两个凹槽, 图中的电 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一个凹槽, 另一短边边缘的一个凹槽略去。该凹槽 的特征在于, 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 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 而另外一侧则不具有固 定边。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和凹槽的三个固定边进行固定。
如图 33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电热地板连元件的接线盒底座 14, 该底座由护套 插孔 14-1,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4-2,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4-3, 螺纹孔 14-4, 舌孔 14-5, 端子座舌座凹槽 14-6, 插芯凹槽上表面 14-7, 插芯凹槽侧面 14-8, 接线盒底座长边 14-9, 接 线盒底座短边 14-10。
如图 34 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电热地板的连接装置接线盒的上盖 15, 该上盖由 护套插孔 15-1, 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5-2,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5-3, 螺纹孔 15-4, 上盖 长边 15-5, 上盖短边 15-6。护套插孔 15-1 与护套插孔 14-1 相匹配, 护套管固定凹槽表面 15-2 与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 14-2 相匹配, 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 15-3 与护套管固定凹槽侧 面 14-3 相匹配, 螺纹孔 15-4 与螺纹孔 14-4 相匹配。
如图 35 所示为图 33 所示的接线盒底座与图 34 所示的接线盒上盖组合示意图, 组合之后的接线盒能够将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在发热地板上, 从而保证发热地板的正常工 作。接线盒的上盖和底座的四个角具有直径相同的螺孔, 接线盒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螺钉 进行固定。
接线盒与端子座和榫形双头导电插头进行安装后, 组成一个整体的导电连接装 置, 每个连接装置中具有两个尺寸相同的端子座和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该连接装置安装到 电热地板上后, 能够达到连接稳定、 安装简便的效果 同时, 连接装置的端子座、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与接线盒也可以直接通过模具一次成形 制成, 这样在进行电热地板安装时, 不需要将连接装置组装完毕后再安装到地板上, 而是直 接将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用螺钉固定与电热地板上。 该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相对于上述组合而成的连接装置, 具有安装快捷、 密封性好、 安全性高等优点。
该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 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述第 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 也可以采用图 22 至 26 的三种发 热膜连接模式, 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
实施案例三 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 如图 36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该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形式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 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 16, 凹槽 16 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 调整, 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 另一短边边缘的 两个连接装置略去。 每块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式安装形式, 推入凹槽中, 从而使得连接装置牢 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 该安装方式方便、 快速, 且固定牢固, 拆卸方便, 便于维修。
如图 37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 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燕尾槽 161, 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燕尾槽, 本 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燕尾槽,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燕尾槽 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于, 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 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 而另外一 侧则不具有固定边, 该凹槽的横截面为燕尾槽, 凹槽背向发热地板锁扣方向的部位为一半 圆弧状曲面。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卡槽形式进行固定。 图 38 所示为本发明中一种用于铣制发热地板的底层保温隔热板上凹槽的燕尾槽 铣刀侧视图, 图中 38-1 为铣刀的刀刃部分, 38-2 为铣刀的刀颈部分, 铣刀的刀刃角为 α1, 角度选自 89 至 30 度, 优选 65 至 85 度。该铣刀材料可以选自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 刀具 的刀刃部分形状为一梯形, 当使用该刀具对发热地板的底板进行开槽后, 能够在底板上形 成与该刀具形状相匹配的燕尾槽。
如图 39 和 40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 该连 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 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 与发热膜相近的连接装置上表面的 宽度大于远离发热膜的连接装置的下表面宽度, 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导电连接装置装入电热地板上相应的卡槽中去时, 由于电 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上的卡槽的靠近发热膜端的槽口宽度大于背离发热膜端的槽口宽度, 因 此, 连接装置会被该卡槽牢牢卡住, 通过连接装置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燕尾槽嵌套, 从 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 的连接装置。这种连接装置具有拆装方便, 固定牢固, 生产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由于连接 装置的接线盒与导电元件是经过一次性的脱模成形, 导电元件被外层接线盒紧密包裹, 当 该包裹有接线盒的导电元件与护套管进行紧密连接后, 组合后的连接装置能够达到放置于 水中仍然能正常工作的效果, 因此, 该连接装置具有安全性高, 连接稳定, 使用寿命长等优 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 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图 41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燕尾槽式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剖面图, 该接线盒由护套 管 16-1、 导电插芯孔 16-2、 接线盒弧形端面 16-3、 接线盒上表面 16-4 组成。该接线盒与导 电元件是经一次性脱模制成, 生产工艺更简单, 密封性更好。
图 42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 该导电元件 111 的材料选
自金属、 金属合金等, 优选铜质材料, 导电元件的外形为一具有弧形倒角的圆柱, 该导电元 件的形状与卡槽式连接装置 16 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相配套, 导电元件的上端接触头部分 111-3 与 发热膜中的导电电极连接, 从而达到贯通电路的效果, 导电元件的上端接触头与 发热膜中的导电电极的连接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连接, 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 行连接。当以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 导电元件的上端接触头的长度略伸出接线盒的 导电插芯孔 16-2, 以保证连接装置插入地板中的卡槽后, 导电元件的接触头对发热膜的导 电电极有轻微的挤压作用, 从而使得接触头与导电电极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当以焊接的 方式进行连接时, 将连接装置的上端接触头直接焊接到发热膜的导电电极上, 这种连接方 式相对于直接连接方式显得更加牢固、 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 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时, 连接装 置的上端接触头的长度可以与接线盒插芯孔齐平, 也可以略超过接线盒导电插芯孔。
为了使得连接装置与发热膜之间的连接更加有效, 也可以使得连接装置的导电元 件的上端接触头的接触面积变大, 如图 43 所示的导电元件中接触头 1111-4, 接触头的面积 大于前述接触头 111-3 的面积, 使得连接效果更为有效, 并且导电元件的接触头 1111-4 的 面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调整其大小。
图 44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该榫形双头导电 插头具有与前述螺钉固定的连接装置内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相似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该榫 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外层护套管具有一定的弹性, 材质选自橡胶型高聚物, 具有优良的绝缘 效果, 且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内部具有铜质导电接套。 图 45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安装有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 件, 安装时, 只需将导电元件的前端 111-1 插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12 中, 该导电元件和护 套管组合后, 能够达到连接稳定, 密闭性好, 使用安全等优点。
由于该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与接线盒是通过模具一次脱模而成, 因此, 连接 装置的安装也比较简单, 只需要将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12 与接线盒 16 中的导电元件 111 进 行对接即可。
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 112 安装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中的护套插孔 16-1 中时, 通过 护套管凸筋 112-1 固定于护套插孔中 , 护套插孔中的相应位置可以具有与护套管凸筋相匹 配的凸筋凹槽。由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材料 112 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橡胶, 有 一定的伸缩性, 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安装入护套插孔中时, 由于受到压紧力作用, 榫形双头 导电插头的护套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 安装固定完毕后,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 套管由于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 从而达到与护套插孔紧密接触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表面也可以不设置凸筋, 安装时, 直接将榫形双头导电插头插入连接装置的护套插孔中, 通过绝缘材料的弹性反弹作用咬紧 护套插孔, 从而也能够达到与连接装置之间的紧密连接的效果。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导电接套内壁可以设置几圈内轨迹筋, 从而与导电插芯进行 紧密接触, 也可以不设置内轨迹筋, 让导电接套与导电插芯直接接触, 通过外层绝缘材料的 密封作用同样也能够达到安全连接的效果。
图 46 和 47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 该连接 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 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 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连接装置的前端有一台阶式断层, 且连接装置的台阶
式断层的伸出部分为一弧形曲面, 通过连接装置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燕尾槽嵌套, 从 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 的连接装置。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 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相对于卡槽式连接装置 16, 其与发热膜的导电电极相连接的导电元件接触头 111-3 是由接线盒的上表面的插芯孔 16-2 中引出, 而该卡槽式连接装置 17, 其与发热膜的 导电电极相连接的导电元件 121 接触头 121-3 是从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中部引出, 再与发热 膜导电电极接触, 具有接触面积大, 连接稳定, 发热效果好等优点。 并且, 该导电元件的接触 头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 对其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以期取得更好的连接效果。
图 48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 46 所示的卡槽式 连接装置相似的是, 连接装置 171 的接线盒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其导电 元件的接触头部分 1211-3 为一弧形凸起状铜片。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 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 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图 49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 该导电元件 121 的材料选 自金属、 金属合金等, 优选铜质材料, 导电元件的外形为弯钩状的圆柱。
图 50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安装有护套管的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 该导电元 件和护套管组合后, 能够达到连接稳定, 密闭性好, 使用安全等优点。
图 51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 导电元件 1211 的材料选自 金属、 金属合金等, 优选铜质材料, 该导电元件的接触头部分 1211-3 为一弧形凸起状铜片。 导电元件与发热膜连接时, 可以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连接, 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 进行连接。
当装有该导电元件的连接装置与发热膜上的导电电极进行直接连接时, 由于接触 头部分略高于接线盒的上表面, 因此, 接触头的突起部位由于受到挤压作用而与发热膜上 的导电电极紧密接触。
当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 将连接装置的接触头直接焊接到发热膜的导电电极 上, 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直接连接方式显得更加牢固、 安全。
该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 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 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 也可以采用图 22 至 26 的三 种发热膜连接模式, 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
实施案例四 另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 如图 52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该连接装置通过 卡槽形式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 各开有两个凹槽 18, 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图中的电热 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连接装置略去。 每块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式安装形式, 推入凹槽中, 从而使得连接装置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 板中, 该安装方式方便、 快速, 且固定牢固, 拆卸方便, 便于维修。
如图 53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 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 181, 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 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去。该 凹槽的特征在于, 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 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 而另外一侧则不具 有固定边, 该凹槽的横截面为燕尾槽, 凹槽背向发热地板锁扣方向的部位为一半圆弧状曲 面, 且燕尾槽的长底边边缘具有一定角度的倒角。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卡槽 形式进行固定。
图 54 所示为本发明中一种用于铣制发热地板的底层保温隔热板上凹槽的燕尾槽 铣刀侧视图, 图中 54-1 为铣刀的刀刃部分, 54-2 为铣刀的刀颈部分, 该铣刀材料可以选自 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 铣刀的刀刃角为 α2, 角度选自 89 至 30 度, 优选 65 至 85 度。
该刀具的刀刃部分形状为一梯形, 同时刀具的上沿部两端具有倒角, 当使用该刀 具对发热地板的底板进行开槽后, 形成与该刀具相匹配的凹槽。
如图 55 和 56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 该连 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 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 与发热膜相近的连接装置上表面的 宽度大于远离发热膜的连接装置的下表面宽度, 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导电连接装置装入电热地板上相应的卡槽中去时, 由于电 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上的卡槽的靠近发热膜端的槽口宽度大于背离发热膜端的槽口宽度, 因 此, 连接装置会被该卡槽牢牢卡住, 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 从而达到 锁紧的效果, 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 装置。由于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与导电元件是经过一次性的脱模成形, 导电元件被外层接线 盒紧密包裹, 当该包裹有接线盒的导电元件与护套管进行紧密连接后, 组合后的连接装置 能够达到放置于水中仍然能正常工作的效果, 因此, 该连接装置具有安全性高, 连接稳定,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 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图 57 和 58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 该连接 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 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长底边边缘具有一定长度 的倒角, 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卡槽 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 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 和安装螺钉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 121 从连接装 置的端部伸出, 再与发热膜接触, 接触面积大, 连接稳定, 发热效果好。 该导电元件的接触头 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 对其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以期取得更好的连接效果。 需要补充 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 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该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 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述第 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 也可以采用图 22 至 26 的三种发 热膜连接模式, 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
实施案例五 又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 如图 59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 该连接装置通过 卡槽形式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 各开有两个凹槽 20, 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图中的电热 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连接装置略去。每块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式安装形式, 推入凹槽中, 从而使得连接装置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 板中, 如图 60 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 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 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 201, 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 本图中的电 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 另一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去。该凹槽 的特征在于, 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 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 而另外一侧则不具有固 定边, 该凹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凹槽背向发热地板锁扣方向的部位为一半圆弧状曲面, 连 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卡槽形式进行固定。
图 61 所示为本发明中一种用于铣制发热地板的底层保温隔热板上凹槽的燕尾槽 铣刀侧视图, 图中 61-1 为铣刀的刀刃部分, 61-2 为铣刀的刀颈部分, 该铣刀材料可以选自 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 铣刀的刀刃角为 α3 和 α4, 角度选自 89 至 30 度, 优选 65 至 85 度。
该刀具的刀刃部分形状为两个六边形组合而成的多边形, 当使用该刀具对发热地 板的底板进行开槽后, 形成与该刀具相匹配的凹槽。 用这种刀具开槽形成二个紧贴的凹槽, 相应的元件的外表面也具有两个凸起部分。这样, 连接装置与凹槽之间的锁紧作用也进一 步增强了。
图 62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该连接装置的横截 面为一多变形, 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 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 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 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 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 置。
图 63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该连接装置的横 截面为一多边形, 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 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 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 121 从连接装置的端部伸出, 再与发热膜接触, 接触面积大, 连接稳定, 发热效果好。 该导电元件 的接触头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 对其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以期取得更好的连接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 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该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 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述第 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 也可以采用图 22 至 26 的三种发 热膜连接模式, 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
实施案例六 一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 如图 64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电热地板, 该电热地板的底层地板长度方向上具有 两条能够容纳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凹槽, 将发热地板之间的连接导线放置于其中, 使得原本 安装于发热膜上的铜质导电条带转变为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安装于地板背面, 既增强了电热 地板的安全性, 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无需在地板下方安装龙骨就可实现前后发热地板之间 的电路的贯通, 从而实现房间内每一纵排的前后发热地板间的电路的贯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案例可以和图 66 或 70 中所示的卡槽型连接装置配合使用, 卡槽型连接装置中的导 电元件的上端 131-3 与发热地板中发热膜中的铜质电极连接, 一端 131-1 与榫形双头导电 插头连接, 另一端 131-2 则与覆有绝缘层的连接导线连接, 从而实现前后两块发热地板之 间的并联连接。 该实施案例中, 每块发热地板的地板上安装有四个卡槽连接装置, 处于发热 地板上的对角上的两块卡槽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内的发热膜上的铜质电极连接, 处于发热 地板上的另外两块卡槽连接装置则不与发热膜接触, 而仅仅与覆有绝缘层的导线相连接。
图 65 所示为外有绝缘橡胶包裹的铜质导线 113, 铜质导线套 113-2 外层包裹了一 层具有绝缘效果的护套管 113-1。铜质导线的长度可以根据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 图 66 和 67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 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 与发热膜相近的连接装置上表 面的宽度大于远离发热膜的连接装置的下表面宽度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导电连接装置装入电热地板上相应的卡槽中去时, 由 于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上的卡槽的靠近发热膜端的槽口宽度大于背离发热膜端的槽口宽 度, 因此, 连接装置会被该卡槽牢牢卡住, 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 从 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 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而 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区别与前 述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仅具有两个接线孔, 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具有有三个接线孔, 前 端接线孔用于上一块电热地板的相应位置的连接装置导电元件的连接, 上端接线孔用于与 发热膜上的导电电极的连接, 后端接线孔用于与背槽导线的连接。这种连接装置具有拆装 方便, 固定牢固, 生产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 外形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图 68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与图 66 中连接装置相匹配的导电元件 131, 由前接触头 131-1、 后接触头 131-2 以及上接触头 131-3 构成。
图 69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与图 66 中连接装置相匹配的导电元件 131 与铜质电线 113 组合安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 70 和 71 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 其特征 在于, 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具有有三个接线孔, 前端接线孔用于上一块电热地板的相应 位置的连接装置导电元件的连接, 上端接线孔用于与发热膜上的导电电极的连接, 后端接 线孔用于与背槽导线的连接。 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 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 连 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 10 至 50mm, 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该连接装置的前端有 一台阶式断层, 且连接装置的台阶式断层的伸出部分为一弧形曲面, 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 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 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 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 固定, 是一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 不局限于梯形,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连接装置。
如图 72 所示为用于该具有卡槽式导电连接元件的背槽电热地板系统的发热膜, 该发热膜的特征在于, 导电条带、 碳纤维纸被玻纤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 每块电热板的 发热膜中包括 2 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 各导电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导电条带的形状 为直线, 且导电条带的长度与地板的短边长度吻合, 导电条带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 导电条 带不仅起到连接前后发热地板, 贯通电路的作用, 而且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地板的短边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 该发热 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材料, 碳晶发热膜可以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 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成。本实施案例具有生产工艺简单, 安全性高, 连接方便等优点, 且无需在发热地板的地部安装龙骨等辅助设施, 节约耗材, 降低成本。
实施案例七 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 该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 该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上具有两道平 行于地板长边方向的凹槽, 凹槽内放置两条导线, 前后两块电热地板进行连接时, 首先将导 线的两边分别与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进行连接, 然后将两块电热地板之间连接装置进行连 接, 从而实现前后两块地板的电路的贯通。由于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部分为一 端子座, 端子座的形状已经在前述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部分介绍, 为了使得该连接装置的 端子座能够与凹槽中的导线之间实现紧密连接, 需要将端子的导电舌板部分改变为一与覆 有绝缘层导线直径相匹配的圆柱形插芯形式, 同时, 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与导线连接的方 向需要开有一与导线直径相匹配的圆柱形插孔。
该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系统与上述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 置的背槽电热地板的电路连接方式相似, 只是连接装置由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改变为螺钉 固定式连接装置, 采用与实施例六中相同的发热膜系统, 电热地板之间的电路的贯通采取 用背槽导线代替发热膜中的导电条带的方式, 不仅使得碳纤维电热地板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提高, 而且使得发热膜的生产工艺简化, 符合大规模电热地板系统生产的需要。 本发明的底 层保温板的配合导电装置凹槽也可以在基材大板与发热层粘合之前通过尺寸定位铣制而 成。
实施案例八 一种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一体化注塑的电热地板 图 73 所示为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进行一体化注塑后的整体示意图, 电热膜的短边 导电电极上分别具有四个经一次注塑成型的导电连接装置, 该电热地板的导电连接装置与 电热膜为一次性注塑成型而成, 导电连接装置的内部导电元件与电热膜中的导电条带紧密 连接, 导电连接装置中的外层保护绝缘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高度绝缘性、 耐热性及抗 老化性, 注塑后的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连成一体, 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之间为无缝接 合, 该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电热膜浸入水中通电后不会出现漏电现象, 安全性极高。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该实施案例中的电热膜并不局限于图 73 中所示的电热膜, 也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图 22 至 26 及 72 中所示的电热膜形式 ; 并且该实施案例中的导电 连接装置的外形并不局限于图 73 中所示形状,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或非对称结构的外形都 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导电连接装置。
该一体化的导电连接装置电热膜在一定压力与温度下, 与面板和具有与导电连接 装置外形相匹配的卡槽的底板通过胶黏剂压合在一起, 从而组合而成本实施案例中的具有 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电热膜的电热地板。
该电热地板具有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 安装便捷、 安全性高、 发热稳定等优点, 该电 热地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前述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如图 74 至 76 所示为本实施案例中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及其组合示意 图, 当相邻两块电热地板实施安装时, 导电连接装置的内层绝缘护套 25-2 插入到另一导电 连接装置的内层绝缘护套孔 24-2 中, 同时导电连接装置的外层绝缘护套 25-3 插入到另一导电连接装置的外层绝缘护套孔 24-3 中 ; 这样内部的导电元件就被双层保护起来, 安全性 能大大提高。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 该导电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本发明中的前述各种连接装 置的形状, 任何具有对称结构或非对称结构的外形都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的导电连接装 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