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1003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31111.4

申请日:

2011.12.21

公开号:

CN102493625A

公开日:

2012.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F 15/02申请日:20111221|||公开

IPC分类号:

E04F15/02; E04F13/22; E04F13/076

主分类号:

E04F15/02

申请人:

张家铭; 许倍嘉; 张棋惠

发明人:

张家铭; 许倍嘉; 张棋惠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该板材单元带有凸榫而该板材连接件带有相配合的榫槽,该凸榫不超出板材单元侧边,而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组装时板材单元凸榫的下凸块进入板材连接件榫槽的下凹槽上方范围中,让凸榫侧面与榫槽竖立部侧面相抵靠,同时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板材连接件榫槽的下凹槽的斜底壁相接触,接着以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与板材连接件间的锁扣扣合。由于本发明在将凸榫组装至榫槽中的扣合定位时,是以垂直按压方式来施力,因而不需再对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另侧一工具来进行敲击,所以本发明在进行组装时不会造成板材单元另一侧的榫槽结构损坏,更不会影响到后续的组装加工,具有凸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锁扣式板材, 该锁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单元 (10, 10A, 10B, 10C, 10D, 10E, 10F) 组 装而成, 该板材单元 (10, 10A, 10B, 10C, 10D, 10E, 10F) 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 一相对 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个以上的侧边, 在其中至少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 (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其特征在于 : 在该板材单元 (10, 10A, 10B, 10C, 10D, 10E, 10F) 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 舌沟 (33, 33A, 33B, 33C, 33D, 33E), 该锁舌沟 (33, 33A, 33B, 33C, 33D, 33E) 的底面为一锁舌 沟底面 (330, 330A, 330B, 330C, 330D, 330E), 在该锁舌沟 (33, 33A, 33B, 33C, 33D, 33E) 的上 方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0, 10A, 10B, 10C, 10D, 10E, 10F) 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70, 70A, 70B, 70C, 70D, 70E), 该上凸块 (70, 70A, 70B, 70C, 70D, 70E) 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 (701, 701A, 701B, 701C, 701D, 701E), 该上凸块 (70, 70A, 70B, 70C, 70D, 70E) 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702, 702A, 702B, 702C, 702D, 702E), 在 该 板 材 单 元 (10, 10A, 10B, 10C, 10D, 10E, 10F) 第 二 平 面 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 (72, 72A, 72B, 72C, 72D, 72E), 该锁扣沟 (72, 72A, 72B, 72C, 72D, 72E)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 10A, 10B, 10C, 10D, 10E, 10F)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 面 (721, 721A, 721B, 721C, 721D, 721E), 在该锁舌沟 (33, 33A, 33B, 33C, 33D, 33E) 与锁扣沟 (72, 72A, 72B, 72C, 72D, 72E) 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 (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该 凸榫 (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具有一下凸块 (300, 300A, 300B, 300C, 300D, 300E), 该凸榫 (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朝向锁舌沟 (33, 33A, 33B, 33C, 33D, 33E) 的一侧 为凸榫顶面 (31, 31A, 31B, 31C, 31D, 31E), 该凸榫 (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朝向板 材单元 (10, 10A, 10B, 10C, 10D, 10E, 10F) 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 (32, 32A, 32B, 32C, 32D, 32E), 该凸榫 (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的凸榫外侧面 (32, 32A, 32B, 32C, 32D, 32E)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 70A, 70B, 70C, 70D, 70E) 的上凸块端面 (701, 701A, 701B, 701C, 701D, 701E), 在该下凸块 (300, 300A, 300B, 300C, 300D, 300E) 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 32A, 32B, 32C, 32D, 32E) 相连的为一外斜面 (301, 301A, 301B, 301C, 301D, 301E), 在该下凸块 (300, 300A, 300B, 300C, 300D, 300E) 内侧朝向锁扣沟 (72, 72A, 72B, 72C, 72D, 72E) 的为一内斜面 (302, 302A, 302B, 302C, 302D, 302E)。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凸榫顶面 (31, 31B, 31D, 31E) 与 锁 舌 沟 底 面 (330, 330B, 330D, 330E) 的 交 接 处 至 少 形 成 有 一 第 一 凸 阶 (34, 34B, 34D, 34E), 该第一凸阶 (34, 34B, 34D, 34E)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41, 341B, 341D, 341E), 朝向板材 单元 (10, 10B, 10D, 10E) 侧边的一侧为一顶靠面 (342, 342B, 342D, 342E)。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凸榫顶面 (31C) 与锁舌沟底 面 (330C) 的交接处形成有第一凸阶 (34C) 及一第二凸阶 (35C), 该第一凸阶 (34C) 的顶面 为一卡制面 (34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342C), 第二凸阶 (35C)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51C), 侧 面为一顶靠面 (352C)。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凸榫顶面 (31D, 31E) 与锁舌 沟底面 (330D, 330E) 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 (34D, 34E), 该第一凸阶 (34D, 34E) 的顶 面为一卡制面 (341D, 341E), 凸榫 (30D, 30E) 具有一下凸块 (300D, 300E), 在该凸榫外侧面 (32D, 32E) 与下凸块 (300D, 300E) 的内斜面 (302D, 302E) 之间形成有一上凹槽 (51D, 51E), 在该上凹槽 (51D, 51E) 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D, 32E) 相连为一上侧斜面 (511D, 511E), 该 上凹槽 (51D, 51E) 的内侧与内斜面 (302D, 302E) 相连为一外斜面 (512D, 512E)。 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凸块 (300, 300A, 300B, 300C) 的外斜面 (301, 301A, 301B, 301C) 为弧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凸块 (300B’ ) 的外斜面 (301B’ ) 为斜面。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凸块 (300, 300A, 300B, 300C, 300D) 的内斜面 (302, 302A, 302B, 302C, 302D) 为弧面。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D, 10E) 下 凸块 (300D, 300E) 的外斜面 (512D, 512E) 为斜面。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E) 下凸块 (300E) 的内斜面 (302E) 为斜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A’ ) 的凸榫 (30A’ ) 底缘开设有一弹性槽 (305A’ )。
11: 一种用于连接权利要求 1 所述板材单元的板材连接件, 该板材连接件 (20, 20A, 20B, 20C, 20D, 20E) 呈长条状, 其端面呈左右对称设置, 该板材连接件 (20, 20A, 20B, 20C, 20D, 20E) 具有一底板 (21, 21A, 21B, 21C, 21D, 21E) 及一位于底板 (21, 21A, 21B, 21C, 21D, 21E) 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 (22, 22A, 22B, 22C, 22D, 22E), 在该底板 (21, 21A, 21B, 21C, 21D, 21E) 的底面为底壁 (210, 210A, 210B, 210C, 210D, 210E),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 211A, 211B, 211C, 211D, 211E), 其特征在于 : 该底板 (21, 21A, 21B, 21C, 21D, 21E) 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23, 23A, 23B, 23C, 23D, 23E), 在该竖立部 (22, 22A, 22B, 22C, 22D, 22E) 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 的锁舌 (24, 24A, 24B, 24C, 24D, 24E), 该锁舌 (24, 24A, 24B, 24C, 24D, 24E) 的侧面为锁舌侧 壁 (240, 240A, 240B, 240C, 240D, 240E), 该竖立部 (22, 22A, 22B, 22C, 22D, 22E) 顶面为顶壁 (220, 220A, 220B, 220C, 220D, 220E), 在该竖立部 (22, 22A, 22B, 22C, 22D, 22E) 的锁舌 (24, 24A, 24B, 24C, 24D, 24E) 与 底 板 (21, 21A, 21B, 21C, 21D, 21E) 的 锁 扣 块 (23, 23A, 23B, 23C, 23D, 23E) 之 间 形 成 有 榫 槽 (40, 40A, 40B, 40C, 40D, 40E), 该 榫 槽 (40, 40A, 40B, 40C, 40D, 40E) 在 锁 舌 (24, 24A, 24B, 24C, 24D, 24E) 的 下 表 面 形 成 有 一 上 槽 壁 (41, 41A, 41B, 41C, 41D, 41E), 在 竖 立 部 (22, 22A, 22B, 22C, 22D, 22E) 的 侧 边 形 成 有 一 内 槽 壁 (42, 42A, 42B, 42C, 42D, 42E), 在底板 (21, 21A, 21B, 21C, 21D, 21E)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400, 400A, 400B, 400C, 400D, 400E), 前述锁扣块 (23, 23A, 23B, 23C, 23D, 23E) 形成在该下凹槽 (400, 400A, 400B, 400C, 400D, 400E) 与底板侧壁 (211, 211A, 211B, 211C, 211D, 211E) 之间, 该锁扣 块 (23, 23A, 23B, 23C, 23D, 23E) 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 (400, 400A, 400B, 400C, 400D, 400E) 靠 锁 扣 块 (23, 23A, 23B, 23C, 23D, 23E) 内 侧 形 成 一 斜 底 壁 (410, 410A, 410B, 410C, 410D, 410E)。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榫槽 (40A, 40B, 40D, 40E) 的上槽壁 (41A, 41B, 41D, 41E) 和内槽壁 (42A, 42B, 42D, 42E)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A, 43B, 43D, 43E), 所述第一凸条 (43A, 43B, 43D, 43E)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A, 431B, 431D, 431E), 侧面为一顶靠面 (432A, 432B, 432D, 432E)。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榫槽 (40C) 的上槽壁 (41C) 和内槽壁 (42C)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C) 及一第二凸条 (44C), 所述第一凸条 (43C) 的 3 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432C), 所述第二凸条 (44C)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4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442C)。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槽壁 (42D, 42E) 与下 凹槽 (400D, 400E) 的斜底壁 (410D, 410E) 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 (60D, 60E), 在该上凸丘 (60D, 60E) 的外侧与下凹槽 (400D, 400E) 的斜底壁 (410D, 410E) 相连的为一侧斜面 (601D, 601E), 在该上凸丘 (60D, 60E) 的上侧与内槽壁 (42D, 42E) 相连的为一上斜面 (602D, 602E)。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凸丘 (60E) 的侧斜面 (601E) 与上斜面 (602E) 间形成有一缺槽 (603E)。
16: 根据权利要求 11、 12、 13 或 14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竖立部 (22) 的 顶壁 (220) 上设有复数条沟槽 (221, 222)。
17: 根据权利要求 11 或 13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连接件 (20C’ )的 顶壁 (220C’ ) 上设有一条宽槽 (223C’ ), 并在该宽槽 (223C’ ) 底面设有一条沟槽 (224C’ )。
18: 根据权利要求 11 或 13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连接件 (20C” ) 的顶壁 (220C” ) 上设有可使锁舌 (24C” ) 弹性变形的一条沟槽 (222C” )。
19: 根据权利要求 11、 12、 13 或 14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在该底板 (21, 21B, 21C, 21D, 21E) 底 面 的 底 壁 (210, 210B, 210C, 210D, 210E) 处 设 有 沿 着 该 板 材 连 接 件 (20, 20B, 20C, 20D, 20E) 长条方向的复数条浅槽 (212, 212B, 212C, 212D, 212E)。
20: 根据权利要求 11、 12、 13 或 14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锁扣块 (23) 的 最高点与底板侧壁 (211)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 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420)。
21: 根据权利要求 11、 12、 13 或 14 所述的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连接件 (20) 竖立部 (22) 顶部两锁舌 (24) 的锁舌侧壁 (240)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 底壁 (210) 两侧底板侧壁 (211) 之间的距离。
22: 一种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所述锁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单元 (10) 组装而成, 该 板材单元 (10) 具有一第一平面、 一第二平面及三个以上的侧边, 在其中至少两个侧边上分 别形成有凸榫 (30) ; 所述板材连接件 (20) 呈长条状, 其端面呈左右对称设置, 该板材连接 件 (20) 具有一底板 (21) 及一位于底板 (21) 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 (22), 在该底板 (21) 的 底面为底壁 (210),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 其特征在于 : 在该板材单元 (10) 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 (33), 该锁舌沟 (33) 的底 面为一锁舌沟底面 (330), 在该锁舌沟 (33)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0) 侧边凸出的 上凸块 (70), 该上凸块 (70) 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 (701), 该上凸块 (70) 的底面为上凸块 底面 (702), 在该板材单元 (10) 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 (72), 该锁扣 沟 (72)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 (721), 在该锁舌沟 (33) 与锁扣 沟 (72) 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 (30), 该凸榫 (30) 具有一下凸块 (300), 该凸榫 (30) 朝向 锁舌沟 (33) 的一侧为凸榫顶面 (31), 该凸榫 (30) 朝向板材单元 (10) 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 侧面 (32), 该凸榫 (30) 的凸榫外侧面 (32)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 ) 的上凸块端面 (701), 在 该下凸块 (300) 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 相连的为一外斜面 (301), 在该下凸块 (300) 内侧 朝向锁扣沟 (72) 的为一内斜面 (302) ; 在该竖立 该板材连接件 (20) 底板 (21) 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23), 部 (22) 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 (24), 该锁舌 (24) 的侧面为锁舌侧壁 (240), 该 4 竖立部 (22) 顶面为顶壁 (220), 在该竖立部 (22) 的锁舌 (24) 与底板 (21) 的锁扣块 (23) 之间形成有榫槽 (40), 该榫槽 (40) 在锁舌 (24) 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41), 在竖立部 (22) 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 (42), 在底板 (21)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400), 前述锁扣 块 (23) 形成在该下凹槽 (400) 与底板侧壁 (211) 之间, 该锁扣块 (23) 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 下凹槽 (400) 靠锁扣块 (23) 内侧形成一斜底壁 (410)。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连接件 (20A, 20B) 的榫槽 (40A, 40B) 上槽壁 (41A, 41B) 和内槽壁 (42A, 42B)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 条 (43A, 43B), 所述第一凸条 (43A, 43B)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A, 431B), 侧面为一顶靠面 (432A, 432B) ; 借此, 带有凸榫 (30A, 30B) 的板材单元 (10A, 10B) 在同一平面上移向带有榫槽 (40A, 40B) 的板材连接件 (20A, 20B), 该凸榫 (30A, 30B) 开始进入板材连接件 (20A, 20B) 的榫槽 (40A, 40B) 中, 所述凸榫 (30A,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A, 32B)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A, 20B) 第一凸条 (43A, 43B) 的顶靠面 (432A, 432B) 上, 同时其凸榫 (30A, 30B) 的下凸块 (300A, 300B) 即进入板材连接件 (20A, 20B) 的下凹槽 (400A, 400B) 上方范围中, 让凸榫 (30A, 30B) 下 凸 块 (300A, 300B) 的 内 斜 面 (302A, 302B) 与 板 材 连 接 件 (20A, 20B) 的 下 凹 槽 (400A, 400B) 的斜底壁 (410A, 410B) 相接触, 在该状态下, 带有凸榫 (30A, 30B) 的板材单元 (10A, 10B) 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板材连接件 (20A, 20B), 接着即以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 板材单元 (10A,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A, 20B) 间的锁扣扣合。
24: 根据权利要求 22 或 2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 元 (10) 的凸榫顶面 (31, 31B) 与锁舌沟底面 (330, 330B) 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 (34, 34B), 该第一凸阶 (34, 34B)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41, 341B), 侧面为一顶靠面 (342, 342B)。
25: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板材单元 10 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 的凸榫外侧面 32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 锁扣块 23 最高点与锁舌侧壁 240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
26: 根据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 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3 大于榫槽 40 斜底壁 410 最低点与锁舌侧壁 240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
27: 根据权利要求 2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板材单元 (10A, 10B, 10D, 10E) 凸榫 (30A, 30B, 30D, 30E) 的下凸块 (300A, 300B, 300D, 300E) 最低点与其凸榫 外侧面 (32A, 32B, 32D, 32E)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A, L1B, L1D, L1E) 小于板 材连接件 (20A, 20B, 20D, 20E) 锁扣块 (23A, 23B, 23D, 23E) 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 (43A, 43B, 43D, 43E) 的顶靠面 (432A, 432B, 432D, 432E)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A, L2B, L2D, L2E)。
28: 根据权利要求 2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板材单元 (10A, 10B, 10D, 10E) 凸榫 (30A, 30B, 30D, 30E) 的下凸块 (300A, 300B, 300D, 300E) 最低点与其凸榫 外侧面 (32A, 32B, 32D, 32E)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A, L1B, L1D, L1E) 大于板 材连接件 (20A, 20B, 20D, 20E) 榫槽 (40A, 40B, 40D, 40E) 斜底壁 (410A, 410B, 410D, 410E) 最 低点与第一凸条 (43A, 43B, 43D, 43E) 的顶靠面 (432A, 432B, 432D, 432E)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 间的水平距离 (L4A, L4B, L4D, L4E)。 5
29: 根据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板材单元 (10, 10B, 10C, 10D, 10E) 锁 舌 沟 底 面 (330, 330B, 330C, 330D, 330E) 与 第 一 凸 阶 (34, 34B, 34C, 34D, 34E) 的顶靠面 (342, 342B, 342C, 342D, 342E) 最外侧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5, L5B, L5C, L5D, L5E)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 20B, 20C, 20D, 20E) 锁舌侧壁 (240, 240B, 240C, 240D, 240E) 最外侧与榫槽 (40, 40B, 40C, 40D, 40E) 的内槽壁 (42, 42B, 42C, 42D, 42E) 最高点 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6, L6B, L6C, L6D, L6E)。
30: 根据权利要求 2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板材单元 (10A, 10B, 10C, 10D, 10E) 锁 舌 沟 底 面 (330A, 330B, 330C, 330D, 330E) 与 凸 榫 外 侧 面 (32A, 32B, 32C, 32D, 32E)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7A, L7B, L7C, L7D, L7E)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A, 20B, 20C, 20D, 20E) 锁舌侧壁 (240A, 240B, 240C, 240D, 240E) 最外侧与第一凸条 (43A, 43B, 43C, 43D, 43E) 的顶靠面 (432A, 432B, 432C, 432D, 432E)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 离 (L8A, L8B, L8C, L8D, L8E)。
31: 根据权利要求 22 或 2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凸块 (300, 300A, 300B, 300C) 的外斜面 (301, 301A, 301B, 301C) 及内斜面 (302, 302A, 302B, 302C) 为弧面。
32: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C) 凸榫顶面 (31C) 与锁舌沟底面 (330C) 的交接处形成有第一凸阶 (34C) 及一第二凸阶 (35C), 该第一凸阶 (34C) 顶面为一卡制面 (34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342C), 第二凸阶 (35C)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5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352C) ; 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的上槽 壁 (41C) 和内槽壁 (42C)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C) 及一第二凸条 (44C), 所述第一凸条 (43C)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432C), 所述第二凸条 (44C) 的底面为一 卡制面 (44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442C)。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C) 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 (32C)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 水平距离 (L1C)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C) 锁扣块 (23C) 最高点与该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C)。
34: 根据权利要求 3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C) 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 (32C)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 平距离 (L1C)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斜底壁 (410C) 最低点与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C)。
35: 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C) 锁舌沟底面 (330C) 与凸榫外侧面 (32C)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7C) 大于 板材连接件 (20C) 锁舌侧壁 (240C) 最外侧与第一凸条 (43C) 顶靠面 (432C) 最高点垂直延 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8C)。
36: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连接件 (20, 20A, 20B, 20C, 20D) 竖立部 (22, 22A, 22B, 22C, 22D) 顶部两锁舌 (24, 24A, 24B, 24C, 24D) 的锁舌侧壁 (240, 240A, 240B, 240C, 240D)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 21A, 21B, 21C, 21D) 底 壁两侧底板侧壁 (211, 211A, 211B, 211C, 211D) 之间的距离。
37: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连接件 6 (20D) 内槽壁 (42D) 与下凹槽 (400D) 的斜底壁 (410D) 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 (60D), 在该 上凸丘 (60D) 的外侧与下凹槽 (400D) 的斜底壁 (410D) 相连的为一侧斜面 (601D), 在该上 凸丘 (60D) 的内侧与内槽壁 (42D) 相连的为一上斜面 (602D) ; 所述板材单元 (10D) 凸榫 (30D) 具有一下凸块 (300D), 在该凸榫外侧面 (32D) 与下凸块 (300D) 的内斜面 (302D) 之 间形成有一上凹槽 (51D), 在该上凹槽 (51D) 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D) 相连为一上侧斜面 (511D), 该上凹槽 (51D) 的内侧与内斜面 (302D) 相连为一外斜面 (512D)。
38: 根据权利要求 37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板材单元 (10D) 下凸块 (300D) 的外斜面 (512D) 为斜面, 内斜面 (302D) 为弧面 ; 板材单元 (10D) 上凹槽 (51D) 的上侧斜面 (511D) 为斜面 ; 板材连接件 (20D) 下凹槽 (400D) 的斜底壁 (410D) 为弧 面, 板材连接件 (20D) 上凸丘 (60D) 的侧斜面 (601D) 和上斜面 (602D) 均为斜面。
39: 根据权利要求 22 或 23 所述的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
40: 根据权利要求 22 或 2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 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由该板材单元 (10) 呈倾斜的外斜面 (301) 与板材连接件 (20) 锁扣块 (23) 相接触。
41: 根据权利要求 22 或 23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该锁扣 块 (23) 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 (211)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 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420)。
42: 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由该板材单元 (10) 呈倾斜的外斜面 (301) 与板材连接件 (20) 锁扣块 (23) 的引导面 (420) 相接触。
43: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锁舌 (24) 顶 壁 (220) 上设有复数条沟槽 (221, 222)。
44: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锁扣式板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板材单元 (10A’ ) 的凸榫 (30A’ ) 底缘开设有一弹性槽 (305A’ )。

说明书


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 其可以是地板或壁板等可拼接组装 的板材单元及拼接组装该板材单元的板材连接件, 特别是在板材单元侧边设置有凸榫, 板 材连接件侧边设置有相配合的榫槽, 而可让板材单元通过板材连接件相互锁扣拼接。
     背景技术
     锁扣地板被运用已相当长久, 其组装方便且能让地板块间相互连接组合, 故而广 泛被消费者所采用, 相关业者亦不遗余力的进行研究改良, 希望能够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 产品, 目前此类锁扣地板的结构已经被运用到壁板等可拼接组装的装饰板材, 而不仅限于 地板领域使用。
     就现有锁扣地板结构分析, 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在地板单元两相对侧边 设置相配合的凸榫及榫槽, 而可以运用在地板单元两相对侧边的凸榫及榫槽直接进行组装 结合 ; 另一类是以连接件与地板单元配合, 在地板单元的两相对侧边设置与连接件两侧相 配合的结构榫槽, 而可由连接件来组装结合地板单元。 首先就在地板单元两相对侧边设置相配合的凸榫及榫槽的结构来看, 以尤尼林管 理私营公司获准的 CN97190692.0 等系列 《由硬板材单元构成的地板以及制造这种板材单 元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案 ( 相应于该公司 Unilin Beheer BV 在美国取得的 6,874,292 号 等系列 《Floor panels with edge connectors》 美国专利案 ) 为例作说明, 该系列专利申 请案迄今共有二十余件, 其基本架构均相同, 其在板材单元两相对侧边, 分别设置有由舌状 物与槽构成的连接部分, 并在该连接部分上设有整体的机械锁定装置, 以防止两块相互连 接的板材单元在垂直于相关边缘和平行于相互连接板材单元下边的方向上脱开 ; 此种设计 在生产时需要两组刀具, 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又在组装时需要选定组装方向, 对组装人员来 说也是一种困扰 ; 最大的缺点在于其为了制作该舌状物与槽, 必须损失一定宽度的板材, 倘 若其凸出板面的舌状物与槽损失板材原料宽度为整体板材宽度的百分之十时, 则其生产的 成品地板面积就会减少百分之十, 生产成本就会增加百分之十, 对自然资源也造成更大的 浪费。
     接下来就另一类以连接件与地板单元配合的结构来作分析, 此类结构较佳的是采 用对称型连接件的设计, 因为采用对称型的连接件设计, 可以在板材单元的两相对侧边设 有与板材连接件的连接榫相配合的连接槽。以专利申请号 200910304656.1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案来看, 其即是一种 《地板连接件及地板连接结构》 , 其是在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连接 榫, 在连接榫上、 下表面形成有卡体, 地板单元的边缘设有与连接件连接榫相配合的连接 槽, 并在该连接槽的内端形成有与卡体配合的卡槽, 组装时可由连接件的两连接榫插入两 侧地板单元的连接槽中连接组装, 此一设计就理论上可行, 但是在实际运用上却有顾虑, 第 一、 其形成在地板单元边缘连接槽的内端与卡体配合的卡槽开设不易, 依现有的生产设备 实无法一次性, 同时在水平开设的连接槽内端开设垂直方向的卡槽 ; 第二、 其地板单元由连 接件结合定位后, 在水平方向的锁扣力量是由连接件的材料弹性来决定, 倘若连接件的弹
     性小则水平方向的锁扣力量不足, 倘若要达到足够的锁扣力量, 就必须采用弹性较大的材 料来制作连接件, 此又会使得在进行组装时必须由地板单元的另侧采敲击的方式迫使连接 件与地板单元结合处变形才能进行组装, 此在地板装卸施工时即造成不便, 更有可能破坏 了地板单元另侧的榫槽结构。
     在 美 国 发 明 专 利 案 US 6,460,306 号 《INTERCONNECTING DISENGAGEABLE FLOORING SYSTEM 》 、 US 6,769,217 号 《 INTERCONNECTING DISENGAGEABLE FLOORING SYSTEM》 、 US7,614,197《LAMINATE FLOORING》 公开了一种连接件,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案 ZL02249916.4 号 《一种拼接木地板》 中公开了一种雷同的连接件, 该连接件设有一对方向相 反的榫舌, 该连接件下部设有底板, 该底板通过中间竖板与连接件相连接, 该底板上表面两 侧对称设有定位凸条, 该木地板单元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榫槽, 木地板单元靠近两侧面的底 面处对应设有定位槽, 组装时该连接件的榫舌与榫槽相契合, 底板上表面上的定位凸条嵌 置在该定位槽内与之相契合, 而可由连接件将相邻木地板单元连接为一体。该种连接件可 以由榫舌与木地板单元的榫槽相配合来提供相邻两木地板单元间垂直方向上的锁扣作用, 同时由连接件底板上表面的定位凸条与木地板单元底面的定位槽相配合来提供相邻两木 地板单元间水平方向上的锁扣作用, 其确实能够达到结合地板单元的功效。惟该类设计在 连接件底板上表面设有定位凸条, 故而在组合时必须将一地板单元另一侧翘起呈倾斜状才 能让要组装的一侧越过定位凸条而与连接件相结合, 此一设计在地板块组装上会有一定的 困扰, 因为其在长边结合定位后再进行短边的结合时, 因为地板长边无法再翘起呈倾斜状, 即无法进行短边倾斜的锁扣组装扣合, 故而其短边只能采用传统企口的平口榫槽进行水平 组装, 而无法达到完全锁扣的功效。
     为 了 解 决 此 一 问 题, 在 美 国 发 明 专 利 案 US 6,769,217 号 《INTERCONNECTING DISENGAGEABLE FLOORING SYSTEM》 同时公开了在该连接件底板上表面上没有设置定位凸 条的结构, 如此即可采水平方向的推移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的组装, 但是该种结构仍需在 底板或是连接件底面设置卡槽, 并在木地板单元的榫槽中或是底面设置相配合的凸出卡 体, 以利于在组装定位时提供相邻两木地板单元间水平方向上的定位, 此种设计在进行组 装时, 又必须由板材单元的另侧采敲击的方式迫使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结合处变形才能进行 组装, 此在组装施工时即造成不便, 更有可能破坏了板材单元另侧的榫槽结构, 显然现有的 此类结构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具锁扣功能的板材单元及板材连 接件在组装时施工不便的一些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扣式板材, 该锁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单元 组装而成, 该板材单元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 一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个 以上的侧边, 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 其中 :
     在该板材单元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 该锁舌沟的底面为一锁舌 沟底面, 在该锁舌沟的上方形成一向板材单元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该上凸块的外端面为上 凸块端面, 该上凸块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在该板材单元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 入的锁扣沟, 该锁扣沟朝向该板材单元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 在该锁舌沟与锁扣沟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 该凸榫具有一下凸块, 该凸榫朝向锁舌沟的一侧为凸榫顶面, 该凸 榫朝向板材单元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 该凸榫的凸榫外侧面不超出该上凸块的上凸块 端面, 在该下凸块外侧与凸榫外侧面相连的为一外斜面, 在该下凸块内侧朝向锁扣沟的为 一内斜面。
     所述凸榫顶面与锁舌沟底面的交接处至少形成有一第一凸阶, 该第一凸阶的顶面 为一卡制面, 朝向板材单元侧边的一侧为一顶靠面。
     所述凸榫顶面与锁舌沟底面的交接处形成有第一凸阶及一第二凸阶, 该第一凸阶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侧面为一顶靠面, 第二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侧面为一顶靠面。
     所述凸榫顶面与锁舌沟底面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 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 卡制面, 凸榫具有一下凸块, 在该凸榫外侧面与下凸块的内斜面之间形成有一上凹槽, 在该 上凹槽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相连为一上侧斜面, 该上凹槽的内侧与内斜面相连为一外斜 面。
     所述下凸块的外斜面为弧面。
     所述下凸块的外斜面为斜面。
     所述下凸块的内斜面为弧面。
     所述板材单元下凸块的外斜面为斜面。
     所述板材单元下凸块的内斜面为斜面。
     所述板材单元的凸榫底缘开设有一弹性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所述板材单元的板材连接件, 该板材连接件呈长条状, 其 端面呈左右对称设置, 该板材连接件具有一底板及一位于底板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 在该 底板的底面为底壁, 两侧为底板侧壁, 其中 :
     该底板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在该竖立部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 向凸出的锁舌, 该锁舌的侧面为锁舌侧壁, 该竖立部顶面为顶壁, 在该竖立部的锁舌与底板 的锁扣块之间形成有榫槽, 该榫槽在锁舌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在竖立部的侧边形成 有一内槽壁, 在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前述锁扣块形成在该下凹槽与底板侧壁之 间, 该锁扣块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靠锁扣块内侧形成一斜底壁。
     所述榫槽的上槽壁和内槽壁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所述第一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 面, 侧面为一顶靠面。
     所述榫槽的上槽壁和内槽壁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及一第二凸条, 所述第一凸条的 底面为一卡制面, 侧面为一顶靠面, 所述第二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侧面为一顶靠面。
     所述内槽壁与下凹槽的斜底壁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 在该上凸丘的外侧与下凹槽 的斜底壁相连的为一侧斜面, 在该上凸丘的上侧与内槽壁相连的为一上斜面。
     所述上凸丘的侧斜面与上斜面间形成有一缺槽。
     所述竖立部的顶壁上设有复数条沟槽。
     所述板材连接件的顶壁上设有一条宽槽, 并在该宽槽底面设有一条沟槽。
     所述板材连接件的顶壁上设有一条可使锁舌弹性变形的沟槽。
     所述在该底板底面的底壁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长条方向的复数条浅槽。
     所述锁扣块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之间的该锁扣块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所述板材连接件竖立部顶部两锁舌的锁舌侧壁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底壁两侧底板侧壁之间的距离。
     由于本发明在进行组装时不需要将板材单元的另侧翘起, 故而相同结构的榫可以 同时设置在板材单元的长边和短边处, 相同结构的槽可以同时设置在板材连接件的长边和 短边处, 亦即本发明的板材单元仅需要以相同结构榫槽刀形的刀具即能对板材单元的长边 及短边进行加工, 板材连接件也仅需要与板材单元榫槽结构相互契合榫槽形状的挤出模 具, 例如 : 以工程塑胶、 高分子材料、 木塑材料、 金属合金等各式挤型材料即能对板材连接件 进行产品快速模型精密挤出 ( 射出 ) 成型, 再依需要长度截断加工成板材连接件产成品。 在 刀具的运用及设备调试上均较现有技术更具进步性 ; 另由于本发明能将该板材单元可以变 化搭配出各种不同的排列组装形式图案 ; 又由于本发明在将凸榫组装至榫槽中的扣合定位 时, 是以按压方式来施力, 因而不需再对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另侧一工具来进行敲击, 所以 本发明在进行组装时不会造成板材单元另一侧榫槽结构的损坏, 更不会影响到后续的组装 加工, 具有凸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图 1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
     图 3、 4、 5、 6、 8 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剖面 结构示意图 ;
     图 7 为图 6 中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
     图 9、 10、 11、 12、 14 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 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13 为图 12 中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
     图 15 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另一变形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板材连接件端面剖 面结构示意图 ;
     图 16 为图 15 中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另一变形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
     图 17 为图 15, 图 16 中的板材单元的底面结构立体图
     图 18 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端面结构示意图 ;
     图 19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20、 21、 22、 23、 25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24 为图 23 中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26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一变形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板材连接件端面剖面 结构示意图 ;
     图 27 为图 26 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一变形实施例的立体图 ;
     图 28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29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部分放大结构仰视示意图 ;
     图 30-34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
     图 35 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36、 37、 38、 39、 40、 42 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41 为图 40 中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43 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板材连接件一变形实施例的端面剖面结构示意 图;
     图 44 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板材连接件另一变形实施例的端面剖面结构示意 图;
     图 45 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板材连接件又一变形实施例的端面剖面结构示意 图;
     图 46 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47 为图 46 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
     图 48 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端面结构示意图 ;
     图 49、 50、 51、 52、 54 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 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53 为图 52 中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
     图 55 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四个侧边均设有相同凸榫的各个侧边 平面示意图 ; 图 56 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57、 58、 59、 60、 62 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 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61 为图 60 中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
     图 63 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
     图 64 为图 63 中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
     图 65 为图 64 中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剖面使用状态示意图 ;
     图 66 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仰角立体示意图 ;
     图 67 为图 66 中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配合板材连接件的分解排列示意图 ;
     图 68 为图 67 中第七较佳实施例组合完成时的排列形状示意图 ;
     图 69 为本发明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
     图 70 为图 69 中本发明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实施例部分组装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71 为本发明长条板材单元组装排列成纵排对齐、 横排交错排列的实施例示意 图;
     图 72 为本发明以四片长条板材单元组装排列成矩形单元后, 将相邻单元采纵横 交错排列的实施例示意图 ;
     图 73 为本发明长条板材单元组装排列成人字形排列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地板或壁板等可拼接组装的板材及拼接组装该板材的板材连接件, 特别 是在板材单元侧边设置有凸榫, 板材连接件侧边设置有相配合的榫槽而可让板材单元通过 板材连接件相互拼接锁扣。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第一较佳实施例 :
     请参阅图 1 及图 2 所示, 其中图 1 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 20 端面 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该板材连接件 20 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采用的板材连接件 20 呈 长条状, 由端面看略呈倒 T 字形, 该略呈倒 T 字形的板材连接件 20 呈左右对称设置, 其具有 构成该倒 T 字形的一底板 21 及一位于底板 21 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 22, 在该底板 21 底面为 底壁 210,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 该底板 21 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23, 在该 竖立部 22 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 24, 该锁舌 24 的侧面为锁舌侧壁 240, 该竖立 部 22 顶面为顶壁 220, 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顶壁 220 上设有两条较深的沟槽 221, 并在 该两条沟槽 221 的中央设有一条较浅的沟槽 222, 在该竖立部 22 的锁舌 24 与底板 21 的锁 扣块 23 之间形成有榫槽 40, 该榫槽 40 在锁舌 24 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41、 在竖立部 22 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 42、 在底板 21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400, 前述锁扣块 23 形成在 该下凹槽 400 与底板侧壁 211 之间, 该锁扣块 23 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 400 靠锁扣块 23 内侧形成一斜底壁 410。
     在该底板 21 底面的底壁 210 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 20 长条方向的三条浅槽 212。 以图 3 所示的本发明锁扣式板材单元 10 第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来看, 该 板材单元 10 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 一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 在其中至少两个 相对的侧边形成有相对称的凸榫 30, 为利于说明本发明板材单元 10 的结构及其与板材连 接件 20 组装过程, 故而仅显示出两板材单元 10 的相对一侧边, 在该板材单元 10 侧边形成 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 33, 该锁舌沟 33 的底面为一锁舌沟底面 330, 在该锁舌沟 33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0 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70, 该上凸块 70 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 701, 该上凸块 70 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702, 在该板材单元 10 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 凹入的锁扣沟 72, 该锁扣沟 72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 721, 在该锁 舌沟 33 与锁扣沟 72 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 30, 该凸榫 30 上方朝向锁舌沟 33 的一侧为凸 榫顶面 31, 该凸榫 30 朝向板材单元 10 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 32, 该凸榫 30 的凸榫外侧 面 32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 的上凸块端面 701, 该凸榫顶面 31 与锁舌沟底面 330 的交接处形 成有一第一凸阶 34, 在该第一凸阶 34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41, 朝向板材单元 10 侧边的一侧 为一顶靠面 342。该凸榫 30 在与板材连接件 20 结合时可嵌设在板材连接件 20 的榫槽 40 中, 该凸榫 30 具有一结合定位时容置在板材连接件 20 下凹槽 400 中的下凸块 300, 参看图 4, 在该下凸块 300 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 相连的为一外斜面 301, 在该下凸块 300 内侧朝向 锁扣沟 72 的为一内斜面 302。
     该下凸块 300 的外斜面 301 及内斜面 302 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为弧面。
     由图 1 中还可以见到该板材连接件 20 竖立部 22 顶部两锁舌 24 的锁舌侧壁 240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 底壁两侧底板侧壁 211 之间的距离。
     在该锁扣块 23 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 211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 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 导面 420。
     图 3, 4, 5, 6, 8 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 3 中显示左侧 的一板材单元 10 已经和该板材连接件 20 结合至定位, 右侧一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向带有榫槽 40 的板材连接件 20 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 ;
     当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 板材单元 10 凸榫 30 的外 斜面 301 触及板材连接件 20 榫槽 40 的锁扣块 23 的引导面 420。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其接触位置 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 而可让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在继续靠近时, 能够借由其接 触位置的斜面引导板材单元 10 在板材连接件 20 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 在图 3 中所示第 一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
     在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 的板材连接件 20 时, 即由该 凸榫 30 呈倾斜的外斜面 301 与榫槽 40 锁扣块 23 的引导面 420 相接触引导该板材单元 10 往上抬升。
     当该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的下凸块 300 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 的板材连 接件 20 锁扣块 23 最高点时 ( 如图 4 所示 ), 该板材单元 10 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 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 的凸榫外侧 面 32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 锁扣块 23 最高点与锁舌侧壁 240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 如图 4 中所示的 L1 < L2。
     在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 的板材连接件 20 时, 其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即开始落入板材连接件 20 榫槽 40 的下凹槽 400 中, 让凸榫 30 下凸块 300 的内斜面 302 与板材连接件 20 榫槽 40 下凹槽 400 的斜底壁 410 相接触, 同时该凸榫 30 的 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会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 的锁舌侧壁 240 上 ( 如图 5 所示 ), 此时 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 的板材连接件 20 ; 亦 即, 基于上述 L1 < L2 的技术要点,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推向带有榫槽 40 的 板材连接件 20 组装过程中, 当该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 的锁舌侧 壁 240 上时, 其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 榫槽 40 的下凹槽 400 上方范围 中,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间的锁扣扣 合。
     在图 5 中所示的状态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板材单元 10 移向板材连接件 20 的步 骤, 实际上右侧的板材单元 10 会因为重力而下移, 让其下凸块 300 的内斜面 302 与板材连 接件 20 榫槽 40 下凹槽 400 的斜底壁 410 相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相靠近 过程中, 在板材单元 10 凸榫 30 的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与板材连接件 20 的锁舌侧壁 240 相顶靠之前, 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之间只有斜面的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 的推移 过程中相当便捷, 不需用工具敲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使板材单元 10 进行结构的变形。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 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 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3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 榫槽 40 斜底壁 410 最低点 与锁舌侧壁 240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 如图 5 中所示的 L3 > L4。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推向带有榫槽 40 的板材连接件 20 时, 当该第一 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 的锁舌侧壁 240 上时, 其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 榫槽 40 的下凹槽 400 上方范围中 ( 如图 5 所示 ), 基于上述 L3 > L4 的技术要点, 该凸榫 30 的下凸块 300 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 40 斜底壁 410 最低点, 如此本发 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间的锁扣扣合。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 锁舌沟底面 330 与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最外侧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5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 锁舌侧壁 240 最外侧与榫槽 40 的内槽壁 42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6, 如图 6 中所示 L5 < L6。
     接着即由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相接处将被抬起的板材单元 10 向下按压 ( 图 6 及图 7 中所示箭头处 ), 此时由于该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 的锁舌侧壁 240 处, 让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 而凸榫 30 下凸块 300 的内斜面 302 会对榫槽 40 斜底壁 410 施力, 迫使榫槽 40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 形而让凸榫 30 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 40 中。
     如图 6 所示, 在带有凸榫 30 的板材单元 10 被向下按压时, 会迫使榫槽 40 下方材 料产生弹性变形, 在图 7 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的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 40 下方材 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 当榫槽 40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 相对于榫槽 40 向下 位移至该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与板材连接件 20 的锁舌侧壁 240 相错开时, 凸榫 30 即 会因为下凸块 300 的内斜面 302 与榫槽 40 斜底壁 410 的引导而让下凸块 300 嵌入该榫槽 40 的下凹槽 400 中, 亦即锁扣块 23 扣合入锁扣沟 72 中, 同时由于该榫槽 40 下方材料因自 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 使得该凸榫 30 的凸榫顶面 31 顶抵在榫槽 40 的上槽壁 41 下方, 让板 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间的凸榫 30 与榫槽 40 扣合至锁扣定位, 即能使板材单元 10 不 致位移脱离板材连接件 20( 如图 8 所示 )。
     在该扣合定位本发明的锁扣块 23 扣合入锁扣沟 72 中, 其凸榫 30 下凸块 300 的内 斜面 302 与榫槽 40 斜底壁 410 相抵靠, 由于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 凸榫 30 是在榫槽 40 下方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状况下, 让凸榫 30 嵌入榫槽 40 中, 且在凸榫 30 嵌入榫槽 40 之中锁扣 定位后, 该榫槽 40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了原位, 本发明第一凸阶 34 的顶靠面 342 的最外端至内斜面 302 与斜底壁 410 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 40 的上槽壁 41 与 锁舌侧壁 240 的交接点至斜底壁 410 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 凸榫 30 在榫槽 40 下方材料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 40 脱开, 故而本发明的凸榫 30 与榫槽 40 之间能够拥有极佳的锁扣连接效果。
     由图 3, 4, 5, 6, 8 中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及以上的说明 可知, 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在进行组装时, 是靠按压的力量让板材单元 10 的凸榫 30 与板材连接件 20 的榫槽 40 扣合至锁扣定位, 其在组装时不需靠在同一水平面的 加大施力让板材单元 10 与板材连接件 20 相结合, 故而在组装时不会在板材单元 10 的另侧 边采用敲击的方式来施力, 自然就不会造成板材单元 10 的另侧边的榫槽结构损坏。
     由以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及说明可知, 本发明所采的技术手段在于 : 利用 向下按压的力量来迫使榫槽 40 下方的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让凸榫 30 的内斜面 302 与榫槽 40 的斜底壁 410 配合引导进入扣合定位, 其在实际组装时可由操作人员以手按压或脚踩的 方式来进行施力, 只需操作人员在图 6、 7 中所示的箭头位置施力, 即可轻易地让板材单元 10 的凸榫 30 与板材连接件 20 的榫槽 40 扣合至锁扣定位。
     第二较佳实施例 :
     请参阅图 9 所示, 本发明采用的板材连接件 20A 呈长条状, 其具有一底板 21A 及一 位于底板 21A 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 22A, 在该底板 21A 底面为底壁 210A、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A, 该底板 21A 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23A, 在该竖立部 22A 顶部形成有 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 24A, 该锁舌 24A 的侧面为锁舌侧壁 240A, 该竖立部 22A 顶面为顶壁 220A, 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顶壁 220A 上设有两条沟槽 221A, 在该竖立部 22A 的锁舌 24A 与底板 21A 的锁扣块 23A 之间形成有榫槽 40A, 该榫槽 40A 在锁舌 24A 的下表面形成有 一上槽壁 41A, 在竖立部 22A 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 42A, 在底板 21A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 凹槽 400A, 前述锁扣块 23A 形成在该下凹槽 400A 与底板侧壁 211A 之间, 该锁扣块 23A 的断 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 400A 靠锁扣块 23A 内侧形成一斜底壁 410A, 在该榫槽 40A 的上槽壁 41A 和内槽壁 42A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A, 所述第一凸条 43A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A, 侧 面为一顶靠面 432A。
     配合图 10 所示的本发明锁扣式板材单元 10A 第二较佳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来 看, 该板材单元 10A 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 一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 在其中至 少两个相对的侧边形成有相对称的凸榫 30A, 在该板材单元 10A 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 凹入的锁舌沟 33A, 该锁舌沟 33A 的底面为一锁舌沟底面 330A, 在该锁舌沟 33A 的上方即形 成一向板材单元 10A 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70A, 该上凸块 70A 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 701A, 该 上凸块 70A 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702A, 在该板材单元 10A 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 入的锁扣沟 72A, 该锁扣沟 72A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A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 721A, 在该 锁舌沟 33A 与锁扣沟 72A 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 30A, 该凸榫 30A 上方朝向锁舌沟 33A 的一 侧为凸榫顶面 31A, 该凸榫 30 朝向板材单元 10A 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 32A, 该凸榫 30A 的凸榫外侧面 32A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A 的上凸块端面 701A, 该凸榫 30A 在与板材连接件 20A 结合时可嵌设在板材连接件 20A 的榫槽 40A 中, 该凸榫 30A 具有一结合定位时容置在板材 连接件 20A 下凹槽 400A 中的下凸块 300A, 在该下凸块 300A 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A 相连的 为一外斜面 301A, 在该下凸块 300A 内侧朝向锁扣沟 72A 的为一内斜面 302A。
     该下凸块 300A 的外斜面 301A 及内斜面 302A 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为弧面。
     由图 9 中还可以见到该板材连接件 20A 竖立部 22A 顶部两锁舌 24A 的锁舌侧壁 240A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A 底壁两侧底板侧壁 211A 之间的距离。
     在该锁扣块 23A 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 211A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A 外侧形成一倾斜 的引导面 420A。
     图 9, 10, 11, 12, 14 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 9 中显示 左侧的一板材单元 10A 已经和该板材连接件 20A 结合至定位, 右侧一块带有凸榫 30A 的板 材单元 10A 向带有榫槽 40A 的板材连接件 20A 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 ;
     当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 板材单元 10A 凸榫 30A 的外斜面 301A 触及板材连接件 20A 榫槽 40A 的锁扣块 23A 的引导面 420A。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其接触位 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 而可让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在继续靠近时, 能够借由 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板材单元 10A 在板材连接件 20A 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 在图 9 中 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 30A 的板材单元 10A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
     在带有凸榫 30A 的板材单元 10A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A 的板材连接件 20A 时, 即 由该凸榫 30A 呈倾斜的外斜面 301A 与榫槽 40A 锁扣块 23A 的引导面 420A 相接触引导该板 材单元 10A 上抬 ( 如图 9 至图 10 所示 )。
     当该带有凸榫 30A 的板材单元 10A 的下凸块 300A 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A 的板 材连接件 20A 锁扣块 23A 最高点时 ( 如图 10 所示 ), 该板材单元 10A 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A 凸榫 30A 的下凸块 300A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A 的凸榫 外侧面 32A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A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A 锁扣块 23A 最高点与 该第一凸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A, 如图 10 中所示的 L1A < L2A。
     在带有凸榫 30A 的板材单元 10A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A 的板材连接件 20A 时, 其 凸榫 30A 的下凸块 300A 即开始落入板材连接件 20A 榫槽 40A 的下凹槽 400A 中, 让凸榫 30A 下凸块 300A 的内斜面 302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榫槽 40A 下凹槽 400A 的斜底壁 410A 相接触, 同时该凸榫 30A 的凸榫外侧面 32A 会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A 第一凸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上 ( 如图 11 所示 ), 此时带有凸榫 30A 的板材单元 10A 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带有榫 槽 40A 的板材连接件 20A ; 亦即, 基于上述 L1A < L2A 的技术要点,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A 的 板材单元 10A 推向带有榫槽 40A 的板材连接件 20A 组装过程中, 当该凸榫 30A 的凸榫外侧 面 32A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A 第一凸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上时, 其凸榫 30A 的下凸块 300A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A 榫槽 40A 的下凹槽 400A 上方范围中,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 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间的锁扣扣合。
     在图 11 中所示的状态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板材单元 10A 移向板材连接件 20A 的步骤, 实际上右侧的板材单元 10A 会因为重力而下移, 让其下凸块 300A 的内斜面 302A 与 板材连接件 20A 榫槽 40A 下凹槽 400A 的斜底壁 410A 相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 件 20A 相靠近过程中, 在板材单元 10A 凸榫 30A 的凸榫外侧面 32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第一凸 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相顶靠之前, 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之间只有斜面的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A 的推移过程中相当便捷, 不需用工具敲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使板材单元 10A 进行结构的变形。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A 凸榫 30A 的下凸块 300A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A 的凸榫外 侧面 32A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A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A 榫槽 40A 斜底壁 410A 最低点与第一凸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A, 如图 11 中所示 的 L1A > L4A。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A 的板材单元 10A 推向带有榫槽 40A 的板材连接件 20A 时, 当 该凸榫 30A 的凸榫外侧面 32A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A 第一凸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边上时, 其凸榫 30A 的下凸块 300A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A 榫槽 40A 的下凹槽 400A 上方范围中 ( 如 图 11 所示 ), 基于上述 L1A > L4A 的技术要点, 该凸榫 30A 的下凸块 300A 最低点尚未触及 榫槽 40A 斜底壁 410A 最低点,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A 与 板材连接件 20A 间的锁扣扣合。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A 锁舌沟底面 330A 与凸榫外侧面 32A 最高点垂直延伸 线间的水平距离 L7A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A 锁舌侧壁 240A 最外侧与第一凸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8A, 如图 12 中所示 L7A > L8A。
     接着即由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相接处将被抬起的板材单元 10A 向下按 压 ( 图 11 及图 12 中所示箭头处 ), 此时由于该凸榫 30A 的凸榫外侧面 32A 顶靠在榫槽 40A 第一凸条 43A 的顶靠面 432A 处, 让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 靠近, 而凸榫 30A 下凸块 300A 的内斜面 302A 会对榫槽 40A 斜底壁 410A 施力, 迫使榫槽 40A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A 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 40A 中。如图 12 所示, 在带有凸榫 30A 的板材单元 10A 被向下按压时, 会迫使榫槽 40A 下方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在图 13 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的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 40A 下 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 当榫槽 40A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A 相对于榫槽 40A 向下位移至该板材单元 10A 的凸榫外侧面 32A 与该板材连接件 20A 第一凸条 43A 的顶 靠面 432A 相错开时, 凸榫 30A 即会因为下凸块 300A 的内斜面 302A 与榫槽 40A 斜底壁 410A 的引导而让下凸块 300A 嵌入该榫槽 40A 的下凹槽 400A 中, 亦即锁扣块 23A 扣合入锁扣沟 72A 中, 同时由于该榫槽 40A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 使得该凸榫 30A 的凸榫顶 面 31A 顶抵在第一凸条 43A 的卡制面 431A 下方, 让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间的凸 榫 30A 与榫槽 40A 扣合至锁扣定位, 即能使板材单元 10A 不致位移脱离板材连接件 20A( 如 图 14 所示 )。
     在该扣合锁扣定位本发明的凸榫 30A 凸榫顶面 31A 与第一凸条 43A 的卡制面 431A 相抵靠, 锁扣块 23A 扣合入锁扣沟 72A 中, 其凸榫 30A 下凸块 300A 的内斜面 302A 与榫槽 40A 斜底壁 410A 相抵靠, 由于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A 凸榫 30A 是在榫槽 40A 下方材料产生 弹性变形的状况下, 让凸榫 30A 嵌入榫槽 40A 中, 且在凸榫 30A 嵌入榫槽 40A 之中锁扣定位 后, 该榫槽 40A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了原位, 本发明凸榫 30A 凸榫顶面 31A 的最外 端至内斜面 302A 与斜底壁 410A 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 40A 第一凸条 43A 的卡 制面 431A 与顶靠面 432A 交接点至斜底壁 410A 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 本发明第二较佳 实施例的凸榫 30A 在榫槽 40A 下方材料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 40A 脱开, 故而本发 明的凸榫 30A 与榫槽 40A 之间能够拥有极佳的锁扣连接效果。
     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在进行组装时, 是靠按压的力量让板材 单元 10A 的凸榫 3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的榫槽 40A 扣合至锁扣定位, 其在组装时不需靠在 同一水平面的加大施力让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相结合, 故而在组装时不会在板 材单元 10A 的另侧边采用敲击的方式来施力, 自然就不会造成板材单元 10A 的另侧边的榫 槽结构损坏。
     由以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及说明可知, 本发明所采的技术手段在于 : 利用 向下按压的力量来迫使榫槽 40A 下方的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让凸榫 30A 的内斜面 302A 与榫 槽 40A 的斜底壁 410A 配合引导进入扣合定位, 其在实际组装时可由操作人员以手按压或脚 踩的方式来进行施力, 只需操作人员在图 11、 12 中所示的箭头位置施力, 即可轻易地让板 材单元 10A 的凸榫 3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的榫槽 40A 扣合至锁扣定位。
     图 15 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一变形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A’ 及板材连接件 20A 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显示的板材单元 10A’ 的凸榫 30A’ 底缘开设有一弹性槽 305A’ , 配合图 16 的放大图中所示, 当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A’ 的凸榫 30A’ 移至板材连接件 20A 的 榫槽 40A 上方, 而欲以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间的锁扣扣 合时, 该弹性槽 305A’ 可以提供板材单元 10A’ 的凸榫 30A’ 一个变形的空间, 让板材单元 10A’ 的凸榫 30A’ 按压进入榫槽 40A 中时, 不单是板材连接件 20A 的榫槽 40A 下方材料仅会 产生微小变形, 同时弹性槽 305A’ 能使凸榫 30A’ 产生压缩变形, 因而可以让本发明的板材 单元 10A’ 的凸榫 30A’ 与板材连接件 20A 的榫槽 40A 间的组装结合更为便捷省力。
     图 17 中显示出图 15, 图 16 中的板材单元 10A’ 的底面结构立体图, 于图中显示出 该凸榫 30A’ 部分的立体结构。第三较佳实施例 :
     如图 18、 图 19 所示的锁扣式板材单元 10B 及板材连接件 20B 结构示意图, 该板材 单元 10B 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板材单元 10 结构近似, 板材连接件 20B 与第二较佳实施例 中的板材连接件 20A 结构近似。
     如图 18 所示, 所述板材单元 10B 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 一相对于第一平面 的第二平面, 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形成有相对称的凸榫 30B, 在该板材单元 10B 侧边 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 33B, 该锁舌沟 33B 的底面为一锁舌沟底面 330B, 在该锁 舌沟 33B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0B 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70B, 该上凸块 70B 的外端面为 上凸块端面 701B, 该上凸块 70B 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702B, 在该板材单元 10B 第二平面近 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 72B, 该锁扣沟 72B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B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 沟内侧面 721B, 在该锁舌沟 33B 与锁扣沟 72B 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 30B, 该凸榫 30B 上方 朝向锁舌沟 33B 的一侧为凸榫顶面 31B, 该凸榫 30B 朝向板材单元 10B 侧边的一侧为凸榫 外侧面 32B, 该凸榫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B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B 的上凸块端面 701B, 该凸榫 顶面 31B 与锁舌沟底面 330B 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 34B, 在该第一凸阶 34B 的顶面为 一卡制面 341B, 朝向板材单元 10B 侧边的一侧为一顶靠面 342B。该凸榫 30B 具有一下凸块 300B, 在该下凸块 300B 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B 相连的为一外斜面 301B, 在该下凸块 300B 内 侧朝向锁扣沟 72B 的为一内斜面 302B。
     板材单元 10B 下凸块 300B 的外斜面 301B 及内斜面 302B 在此第三较佳实施例中 为弧面。
     如图 19 所示, 板材连接件 20B 具有一底板 21B 及一位于底板 21B 上表面中间的竖 立部 22B, 在该底板 21B 底面为底壁 210B、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B, 该底板 21B 上表面近两侧 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23B, 在该竖立部 22B 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 24B, 该 锁舌 24B 的侧面为锁舌侧壁 240B, 该竖立部 22B 顶面为顶壁 220B, 在此第三较佳实施例中 的顶壁 220B 上设有两条较深的沟槽 221B, 并在该两条沟槽 221B 的中央设有一条较浅的沟 槽 222B, 在该竖立部 22B 的锁舌 24B 与底板 21B 的锁扣块 23B 之间形成有榫槽 40B, 该榫槽 40B 在锁舌 24B 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41B, 在竖立部 22B 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 42B, 在 底板 21B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400B, 前述锁扣块 23B 形成在该下凹槽 400B 与底板侧 壁 211B 之间, 该锁扣块 23B 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 400B 靠锁扣块 23B 内侧形成一斜底 壁 410B, 在该榫槽 40B 的上槽壁 41B 和内槽壁 42B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B, 所述第一凸条 43B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B, 侧面为一顶靠面 432B。
     由图 19 中还可以见到该板材连接件 20B 竖立部 22B 顶部两锁舌 24B 的锁舌侧壁 240B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B 底壁两侧底板侧壁 211B 之间的距离。
     在该锁扣块 23B 的最高点与侧边 22B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B 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 面 420B。
     在该底板 21B 底面的底壁 210B 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 20B 长条方向的二条浅 槽 212B。
     图 20, 21, 22, 23, 25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 20 中显 示左侧的一板材单元 10B 已经和该板材连接件 20B 结合至定位, 右侧一块带有凸榫 30B 的 板材单元 10B 向带有榫槽 40B 的板材连接件 20B 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 ;当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 板材单元 10B 凸榫 30B 的外斜面 301B 触及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的锁扣块 23B 的引导面 420B。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其接触位 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 而可让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在继续靠近时, 能够借由 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板材单元 10B 在板材连接件 20B 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 在图 20 中 所示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单元 10B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
     在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单元 10B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B 的板材连接件 20B 时, 即 由该凸榫 30B 呈倾斜的外斜面 301B 与榫槽 40B 锁扣块 23B 的引导面 420B 相接触引导该板 材单元 10B 往上抬升。
     当该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单元 10B 的下凸块 300B 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B 的板 材连接件 20B 锁扣块 23B 最高点时 ( 如图 21 所示 ), 该板材单元 10B 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B 凸榫 30B 的下凸块 300B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B 的凸榫 外侧面 32B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B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B 锁扣块 23B 最高点与 该第一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B, 如图 22 中所示的 L1B < L2B。
     在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单元 10B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B 的板材连接件 20B 时, 其 凸榫 30B 的下凸块 300B 即开始落入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的下凹槽 400B 中, 让凸榫 30B 下凸块 300B 的内斜面 302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下凹槽 400B 的斜底壁 410B 相接触, 同时该凸榫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B 会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B 第一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上 ( 如图 22 所示 ), 此时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单元 10B 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B 的板材连接件 20B ; 亦即, 基于上述 L1B < L2B 的技术要点,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 单元 10B 推向带有榫槽 40B 的板材连接件 20B 组装过程中, 当该凸榫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B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B 第一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上, 该第一凸阶 34B 的顶靠面 342B 顶 靠在锁舌 24B 的锁舌侧壁 240B 时, 其凸榫 30B 的下凸块 300B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的下凹槽 400B 上方范围中,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间的锁扣扣合。
     在图 22 中所示的状态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板材单元 10B 移向板材连接件 20B 的步骤, 实际上右侧的板材单元 10B 会因为重力而下移, 让其下凸块 300B 的内斜面 302B 与 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下凹槽 400B 的斜底壁 410B 相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 件 20B 相靠近过程中, 在板材单元 10B 凸榫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第一 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相顶靠之前, 在板材单元 10B 第一凸阶 34B 的顶靠面 342B 与板材 连接件 20B 锁舌 24B 的侧壁 240B 相顶靠之前, 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之间只有斜 面的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B 的推移过程中相当便捷, 不需用工具敲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 使板材单元 10B 进行结构的变形。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B 凸榫 30B 的下凸块 300B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B 的凸榫外 侧面 32B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B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斜底壁 410B 最低点与第一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B, 如图 22 中所示 的 L1B > L4B。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单元 10B 推向带有榫槽 40B 的板材连接件 20B 时, 当该凸榫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B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B 第一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上时, 其 凸榫 30B 的下凸块 300B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的下凹槽 400B 上方范围中 ( 如图 22 所示 ), 基于上述 L1B > L4B 的技术要点, 该凸榫 30B 的下凸块 300B 最低点尚未触及榫 槽 40B 斜底壁 410B 最低点,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B 间的 锁扣扣合。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B 锁舌沟底面 330B 与第一凸阶 34B 的顶靠面 342B 最外 侧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5B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B 榫槽 40B 上方锁舌侧壁 240B 最外侧 与榫槽 40B 的内槽壁 42B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6B, 如图 23 中所示 L5B < L6B。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B 锁舌沟底面 330B 与凸榫外侧面 32B 最高点垂直延伸 线间的水平距离 L7B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B 锁舌侧壁 240B 最外侧与第一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8B, 如图 23 中所示 L7B > L8B。
     接着即由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相接处将被抬起的板材单元 10B 向下按 压 ( 图 23 中所示箭头处 ), 此时由于该凸榫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B 顶靠在榫槽 40B 第一凸 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处, 第一凸阶 34B 的顶靠面 342B 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B 处, 让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 而凸榫 30B 下凸块 300B 的内斜面 302B 会对榫槽 40B 斜底壁 410B 施力, 迫使榫槽 40B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B 向下位 移容置入榫槽 40B 中。
     如图 23 所示, 在带有凸榫 30B 的板材单元 10B 被向下按压时, 会迫使榫槽 40B 下 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在图 24 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的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 40B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 当榫槽 40B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B 相对于榫 槽 40B 向下位移至该凸榫 30B 的凸榫外侧面 32B 与该榫槽 40B 第一凸条 43B 的顶靠面 432B 相错开, 第一凸阶 34B 的顶靠面 342B 与锁舌侧壁 240B 相错开时, 凸榫 30B 即会因为下凸块 300B 的内斜面 302B 与榫槽 40B 斜底壁 410B 的引导而让下凸块 300B 嵌入该榫槽 40B 的下 凹槽 400B 中, 亦即锁扣块 23B 扣合入锁扣沟 72B 中, 同时由于该榫槽 40B 下方材料因自身 的弹性而恢复原位, 使得该凸榫 30B 的凸榫顶面 31B 顶抵在第一凸条 43B 的卡制面 431B 下 方, 凸榫 30B 第一凸阶 34B 的卡制面 341B 顶抵在锁舌 24B 下表面的上槽壁 41B 下方, 让板 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间的凸榫 30B 与榫槽 40B 扣合至锁扣定位, 即能使板材单元 10B 不致位移脱离板材连接件 20B( 如图 25 所示 )。
     在该锁扣扣合定位本发明的凸榫 30B 凸榫顶面 31B 与第一凸条 43B 的卡制面 431B 相抵靠, 凸榫 30B 第一凸阶 34B 的卡制面 341B 与锁舌 24B 下表面的上槽壁 41B 相抵靠, 锁 扣块 23B 扣合入锁扣沟 72B 中, 其凸榫 30B 下凸块 300B 的内斜面 302B 与榫槽 40B 斜底壁 410B 相抵靠, 由于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B 凸榫 30B 是在榫槽 40B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 状况下, 让凸榫 30B 嵌入榫槽 40B 中, 且在凸榫 30B 嵌入榫槽 40B 之中锁扣定位后, 该榫槽 40B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了原位, 本发明凸榫 30B 凸榫顶面 31B 的最外端至内斜 面 302B 与斜底壁 410B 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 40B 第一凸条 43B 的卡制面 431B 与顶靠面 432B 交接点至斜底壁 410B 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 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 凸榫 30B 在榫槽 40B 下方材料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 40B 脱开, 故而本发明的凸榫 30B 与榫槽 40B 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
     图 26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一变形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B’ 及板材连接件 20B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显示的板材连接件 20B 与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相同, 而该板材 单元 10B’ 则在其凸榫 30B’ 下凸块 300B’ 的外斜面 301B’ 处是以一斜面连接凸榫外侧面 32B’ 与内斜面 302B’ 。
     配合图 27 的立体图可以见到该右侧的板材单元 10B’ 以平面靠近板材连接件 20B’ 时, 是以该呈斜面的外斜面 301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接触, 并可顺着板材连接件 20B 锁扣块 23B 侧的引导面 420B 被抬起。
     图 28 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B 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 29 为图 28 中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B 翻面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 30- 图 32 为本发明 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组装过程立体示意图, 在图中是为了表 明该板材单元 10B 是采按压方式与板材连接件 20B 相结合, 故而没有采用在同一平面靠近 的方式, 而是采用直接由上方下移进行结合的方式来作表示, 图 32- 图 34 是本发明第三较 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结合定位后各个角度的示意图。
     第四较佳实施例 :
     第四较佳实施例是作为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变形。
     如图 35 所示, 该板材连接件 20C 具有一底板 21C 及一位于底板 21C 上表面中间的 竖立部 22C, 在该底板 21C 底面为底壁 210C、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C, 该底板 21C 上表面近两 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23C, 在该竖立部 22C 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 24C, 该锁舌 24C 的侧面为锁舌侧壁 240C, 该竖立部 22C 顶面为顶壁 220C, 在此第四较佳实施例 中的顶壁 220C 上设有两条较深的沟槽 221C, 并在该两条沟槽 221C 的中央设有一条较浅的 沟槽 222C, 在该竖立部 22C 的锁舌 24C 与底板 21C 的锁扣块 23C 之间形成有榫槽 40C, 该榫 槽 40C 在锁舌 24C 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41C、 在竖立部 22C 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 42C、 在底板 21C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400C, 前述锁扣块 23C 形成在该下凹槽 400C 与底板 侧壁 211C 之间, 该锁扣块 23C 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 400C 靠锁扣块 23C 内侧形成一斜 底壁 410C, 在该榫槽 40C 的上槽壁 41C 和内槽壁 42C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C 及第二凸条 44C, 所述第一凸条 43C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432C, 所述第二凸条 44C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4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442C。
     在该底板 21C 底面的底壁 210C 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 20C 长条方向的三条浅 槽 212C。
     由图 35 中还可以见到该板材连接件 20C 竖立部 22C 顶部两锁舌 24C 的锁舌侧壁 240C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C 底壁两侧底板侧壁 211C 之间的距离。
     在该锁扣块 23C 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 211C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C 外侧形成一倾斜 的引导面 420C。
     结合图 36、 图 37 所示的锁扣式板材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板材单元 10C 侧边形 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 33C, 该锁舌沟 33C 的底面为一锁舌沟底面 330C, 在该锁舌 沟 33C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0C 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70C, 该上凸块 70C 的外端面为上 凸块端面 701C, 该上凸块 70C 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702C, 在该板材单元 10C 第二平面近侧 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 72C, 该锁扣沟 72C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C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 内侧面 721C, 在该锁舌沟 33C 与锁扣沟 72C 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 30C, 该凸榫 30C 上方朝 向锁舌沟 33C 的一侧为凸榫顶面 31C, 该凸榫 30C 朝向板材单元 10C 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 32C, 该凸榫 30C 的凸榫外侧面 32C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C 的上凸块端面 701C, 该凸榫顶 面 31C 与锁舌沟底面 330 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 34C 及一第二凸阶 35C, 在该第一凸 阶 34C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4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342C, 在该第二凸阶 35C 的顶面为一卡制 面 351C, 侧面为一顶靠面 352C, 该凸榫 30C 在与板材连接件 20C 结合时可嵌设在板材连接 件 20C 的榫槽 40C 中, 该凸榫 30C 具有一结合定位时容置在板材连接件 20C 下凹槽 400C 中 的下凸块 300C, 在该下凸块 300C 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C 相连的为一外斜面 301C, 在该下凸 块 300C 内侧朝向锁扣沟 72C 的为一内斜面 302C。
     板材单元下凸块 300C 的外斜面 301C 及内斜面 302C 在此第四较佳实施例中为弧 面。
     图 36, 37, 38, 39, 40, 42 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 36 中 显示左侧的一板材单元 10C 已经和该板材连接件 20C 结合至定位, 右侧一块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向带有榫槽 40C 的板材连接件 20C 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 ;
     当板材单元 10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 板材单元 10C 凸榫 30C 的外斜面 301C 触及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的锁扣块 23C 的引导面 420C。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其接触位 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 而可让板材单元 10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在继续靠近时, 能够借由 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板材单元 10C 在板材连接件 20C 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 在图 36 中 所示第四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 在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C 的板材连接件 20C 时, 即 由该凸榫 30C 呈倾斜的外斜面 301C 与榫槽 40C 锁扣块 23C 的引导面 420C 相接触引导该板 材单元 10C 往上抬升。
     当该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的下凸块 300C 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C 的板 材连接件 20C 锁扣块 23C 最高点时 ( 如图 37 所示 ), 该板材单元 10C 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C 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 32C 最 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C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C 锁扣块 23C 最高点与该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C, 如图 38 中所示的 L1C < L2C。
     在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C 的板材连接件 20C 时, 其 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即开始落入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的下凹槽 400C 中, 让凸榫 30C 下凸块 300C 的内斜面 302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下凹槽 400C 的斜底壁 410C 相接触, 同时该凸榫 30C 的凸榫外侧面 32C 会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C 第一凸条 43C 的顶靠面 432C, 第一凸阶 34C 的顶靠面 342C 会顶靠在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第二凸阶 35C 的顶靠 面 352C 会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C 上 ( 如图 39 所示 ), 此时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即 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C 的板材连接件 20C ; 亦即, 基于上述 L1C < L2C 的技 术要点,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推向带有榫槽 40C 的板材连接件 20C 组装过 程中, 当该凸榫 30C 的凸榫外侧面 32C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C 第一凸条 43C 的顶靠面 432C 上, 第一凸阶 34C 的顶靠面 342C 抵靠在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及第二凸阶 35C 的顶 靠面 352C 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C 时, 其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的下凹槽 400C 上方范围中,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间的锁扣扣合。
     在图 38 及图 39 中所示的状态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板材单元 10C 移向板材连接 件 20C 的步骤, 实际上右侧的板材单元 10C 会因为重力而下移, 让其下凸块 300C 的内斜面 302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下凹槽 400C 的斜底壁 410C 相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C 与板 材连接件 20C 相靠近过程中, 在板材单元 10C 凸榫 30C 的凸榫外侧面 32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第一凸条 43C 的顶靠面 432C 及 / 或第一凸阶 34C 的顶靠面 342C 与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及 / 或第二凸阶 35C 的顶靠面 352C 与锁舌侧壁 240C 相抵靠之前, 板材单元 10C 与板 材连接件 20C 之间只有斜面的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C 的推移过程中相当便捷, 不需用工具敲 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使板材单元 10C 进行结构的变形。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C 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 32C 最 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C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斜底壁 410C 最低点与第 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C, 如图 38 中所示的 L1C > L4C。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推向带有榫槽 40C 的板材连接件 20C 时, 当 该凸榫 30C 的凸榫外侧面 32C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C 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上时, 其 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的下凹槽 400C 上方范围中 ( 如图 38 所示 ), 基于上述 L1C > L4C 的技术要点, 该凸榫 30C 的下凸块 300C 最低点尚未触及榫 槽 40C 斜底壁 410C 最低点,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C 间的 锁扣扣合。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C 锁舌沟底面 330C 与第一凸阶 34C 的顶靠面 342C 最外 侧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5C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C 榫槽 40C 上方锁舌侧壁 240C 最外侧 与榫槽 40C 的内槽壁 42C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6C, 如图 23 中所示 L5C < L6C。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C 锁舌沟底面 330C 与凸榫外侧面 32C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 间的水平距离 L7C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C 锁舌侧壁 240C 最外侧与第一凸条 43C 顶靠面 432C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8C, 如图 39 中所示 L7C > L8C。
     接着即由板材单元 10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相接处将被抬起的板材单元 10C 向下按 压 ( 图 39 中所示箭头处 ), 此时由于该凸榫 30C 的凸榫外侧面 32C 顶靠在榫槽 40C 第一凸 条 43C 的顶靠面 432C 处, 第一凸阶 34C 的顶靠面 342C 顶靠在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处, 第二凸阶 35C 的顶靠面 352C 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C 处, 让板材单元 10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 而凸榫 30C 下凸块 300C 的内斜面 302C 会对榫槽 40C 斜底 壁 410C 施力, 迫使榫槽 40C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C 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 40C 中。
     如图 40 所示, 在带有凸榫 30C 的板材单元 10C 被向下按压时, 会迫使榫槽 40C 下 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在图 41 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的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 40C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 当榫槽 40C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C 相对于榫 槽 40C 向下位移至该凸榫 30C 的凸榫外侧面 32C 与该榫槽 40C 第一凸条 43C 的顶靠面 432C 相错开, 第一凸阶 34C 的顶靠面 342C 与第二凸条 44C 的顶靠面 442C 相错开, 第二凸阶 35C 的顶靠面 352C 与锁舌侧壁 240C 相错开时, 凸榫 30C 即会因为下凸块 300C 的内斜面 302C 与榫槽 40C 斜底壁 410C 的引导而让下凸块 300C 嵌入该榫槽 40C 的下凹槽 400C 中, 亦即锁 扣块 23C 扣合入锁扣沟 72C 中, 同时由于该榫槽 40C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 使得该凸榫 30C 的凸榫顶面 31C 顶抵在第一凸条 43C 的卡制面 431C 下方, 第一凸阶 34C 的卡 制面 341C 顶抵在第二凸条 44C 的卡制面 441C 下方, 第二凸阶 35C 的卡制面 351C 抵靠在榫 槽 40C 的上槽壁 41C 下方, 让板材单元 10C 的凸榫 30C 与板材连接件 20C 的榫槽 40C 扣合 至锁扣定位, 即能使板材单元 10C 不致位移脱离板材连接件 20C( 如图 42 所示 )。
     在图 43、 图 44、 图 45 中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板材连接件的三种变形实施例的 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基本结构与前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相同, 惟该等板材连接件的顶壁 结构有所变化, 图 43 中的板材连接件 20C’ 的顶壁 220C’ 上设有一条宽槽 223C’ , 并在该宽 槽 223C’ 底面设有一条沟槽 224C’ ; 图 44 中的板材连接件 20C” 的顶壁 220C” 上设有一条 可使锁舌 24C” 弹性变形的沟槽 222C” ; 图 45 中的板材连接件 20C” ’ 的顶壁 220C” ’ 上为一 平整的平面。
     第五较佳实施例 :
     第五较佳实施例是作为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变形。
     如图 46 所示, 其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 20D 端面剖面结构示意 图, 图 47 为该板材连接件 20D 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板材连接件 20D 具有一底板 21D 及一位于 底板 21D 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 22D, 在该底板 21D 底面为底壁 210D,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D, 该底板 21D 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 23D, 在该竖立部 22D 顶部形成有向两侧 横向凸出的锁舌 24D, 该锁舌 24D 的侧面为锁舌侧壁 240D, 该竖立部 22D 顶面为顶壁 220D, 在此第五较佳实施例中的顶壁 220D 上设有三条沟槽 221D, 在该竖立部 22D 的锁舌 24D 与底 板 21D 的锁扣块 23D 之间形成有榫槽 40D, 该榫槽 40D 在锁舌 24D 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41D, 在竖立部 22D 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 42D, 在底板 21D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400D, 前述锁扣块 23D 形成在该下凹槽 400D 与底板侧壁 211D 之间, 该锁扣块 23D 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 400D 靠锁扣块 23D 内侧形成一斜底壁 410D, 在该榫槽 40D 的上槽壁 41D 和内槽 壁 42D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D, 所述第一凸条 43D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D, 侧面为一顶靠 面 432D, 在该内槽壁 42D 与下凹槽 400D 的斜底壁 410D 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 60D, 在该上凸 丘 60D 的外侧与下凹槽 400D 的斜底壁 410D 相连的为一侧斜面 601D, 在该上凸丘 60D 的上 侧与内槽壁 42D 相连的为一上斜面 602D。
     由图 46 中还可以见到该板材连接件 20D 竖立部 22D 顶部两锁舌 24D 的锁舌侧壁 240D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D 底壁两侧底板侧壁 211D 之间的距离。
     在该锁扣块 23D 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 211D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D 外侧形成一倾斜 的引导面 420D。
     在该底板 21D 底面的底壁 210D 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 20D 长条方向的三条浅 槽 212D。
     如图 48 所示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D 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板 材单元 10D 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 33D, 该锁舌沟 33D 的底面为一锁舌沟 底面 330D, 在该锁舌沟 33D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0D 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70D, 该上凸 块 70D 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 701D, 该上凸块 70D 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702D, 在该板材单 元 10D 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 72D, 该锁扣沟 72D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D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 721D, 在该锁舌沟 72D 与锁扣沟 72D 之间形成凸榫 30D, 该凸榫 30D 上方朝向锁舌沟 33D 的一侧为凸榫顶面 31D, 该凸榫 30D 朝向板材单元 10D 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 32D, 该凸榫 30D 的凸榫外侧面 32D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D 的上凸块端面 701D, 该凸榫 30D 在与板材连接件 20D 结合时可嵌设在板材连接件 20D 的榫槽 40D 中, 该凸榫 30D 具有一结合定位时容置在板材连接件 20D 下凹槽 400D 中的下凸块 300D, 在该下凸块 300D 内侧朝向锁扣沟 72D 的为一内斜面 302D, 该凸榫顶面 31D 与锁舌沟底面 330D 的交接处形 成有一第一凸阶 34D, 在该第一凸阶 34D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41D, 侧面为一顶靠面 342D, 在 该凸榫外侧面 32D 与下凸块 300D 的内斜面 302D 之间形成有一上凹槽 51D, 在该上凹槽 51D 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D 相连为一上侧斜面 511D, 该上凹槽 51D 的内侧与内斜面 302D 相连 为一外斜面 512D。
     该板材单元 10D 下凸块 300D 的内斜面 302D 为弧面, 上凹槽 51D 的外斜面 512D 及 上侧斜面 511D 为斜面。
     图 49、 50、 51、 52、 54 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 50 中显 示左侧的一板材单元 10D 已经和该板材连接件 20D 结合至定位, 右侧一块带有凸榫 30D 的 板材单元 10D 向带有榫槽 40D 的板材连接件 20D 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
     当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 板材单元 10D 上凹槽 51D 的外斜面 512D 触及板材连接件 20D 的锁扣块 23D 的引导面 420D。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其接触位 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 而可让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在继续靠近时, 能够借由 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板材单元 10D 在板材连接件 20D 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 在图 49 中 所示第五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单元 10D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
     在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单元 10D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D 的板材连接件 20D 时, 即 由该凸榫 30D 上凹槽 51D 呈倾斜的外斜面 512D 与榫槽 40D 锁扣块 23D 的引导面 420D 相接 触引导该板材单元 10D 往上抬升。
     当该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单元 10D 的下凸块 300D 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D 的板 材连接件 20D 锁扣块 23D 最高点时 ( 如图 50 所示 ), 该板材单元 10D 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D 凸榫 30D 的下凸块 300D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D 的凸榫 外侧面 32D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D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D 锁扣块 23D 最高点与 该第一凸条 43D 的顶靠面 432D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D, 如图 51 中所示的 L1D < L2D。
     在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单元 10D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D 的板材连接件 20D 时, 其 凸榫 30D 的下凸块 300D 即开始落入板材连接件 20D 榫槽 40D 的下凹槽 400D 中, 让凸榫 30D 下凸块 300D 的内斜面 302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下凹槽 400D 的斜底壁 410D 相接触, 同时该凸 榫 30D 的凸榫外侧面 32D 会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D 第一凸条 43D 的顶靠面 432D, 第一凸阶 34D 的顶靠面 342D 会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D 上 ( 如图 51 所示 ), 此时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 单元 10D 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D 的板材连接件 20D ; 亦即, 基于上述 L1D < L2D 的技术要点,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单元 10D 推向带有榫槽 40D 的板材连接件 20D 组装过程中, 当该凸榫 30D 的凸榫外侧面 32D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D 第一凸条 43D 的顶 靠面 432D 上, 该第一凸阶 34D 的顶靠面 342D 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D 时, 其凸榫 30D 的下凸 块 300D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D 下凹槽 400D 上方范围中,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 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间的锁扣扣合。在图 51 中所示的状态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板材单元 10D 移向板材连接件 20D 的步骤, 实际上右侧的板材单元 10D 会因为重力而下移, 让其下凸块 300D 的内斜面 302D 与 板材连接件 20D 榫槽 40D 下凹槽 400D 的斜底壁 410D 相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 件 20D 相靠近过程中, 在板材单元 10D 凸榫外侧面 32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第一凸条 43D 的 顶靠面 432D 及 / 或板材单元 10D 第一凸阶 34D 的顶靠面 342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锁舌侧壁 240D 相顶靠之前, 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之间只有斜面的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D 的 推移过程中相当便捷, 不需用工具敲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使板材单元 10D 进行结构的变 形。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D 凸榫 30D 的下凸块 300D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D 的凸榫外 侧面 32D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D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D 榫槽 40D 斜底壁 410D 最低点与第一凸条 43D 的顶靠面 432D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D, 如图 51 中所示 的 L1D > L4D。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单元 10D 推向带有榫槽 40D 的板材连接件 20D 时, 当 该凸榫 30D 的凸榫外侧面 32D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D 第一凸条 43D 的顶靠面 432D 上及 / 或板材单元 10D 第一凸阶 34D 的顶靠面 342D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D 锁舌侧壁 240D 上时, 凸榫 30D 的下凸块 300D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D 下凹槽 400D 上方范围中 ( 如图 52 所示 ), 基于上述 L1D > L4D 的技术要点, 凸榫 30D 的下凸块 300D 最低点尚未触及上凹槽 51D 斜底 壁 410D 最低点,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D 间的锁扣扣合。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D 锁舌沟底面 330D 与第一凸阶 34D 的顶靠面 342D 最外 侧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5D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D 榫槽 40D 上方锁舌侧壁 240D 最外侧 与榫槽 40D 的内槽壁 42D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6D, 如图 52 中所示 L5D < L6D。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D 锁舌沟底面 330D 与凸榫外侧面 32D 最高点垂直延伸 线间的水平距离 L7D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D 锁舌侧壁 240D 最外侧与第一凸条 43D 的顶靠面 432D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8D, 如图 52 中所示 L7D > L8D。
     接着即由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相接处将被抬起的板材单元 10D 向下按 压 ( 图 52 中所示箭头处 ), 此时由于该凸榫 30D 的凸榫外侧面 32D 顶靠在第一凸条 43D 的 顶靠面 432D 处, 第一凸阶 34D 的顶靠面 342D 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D 处, 让板材单元 10D 与 板材连接件 20D 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 而凸榫 30D 下凸块 300D 的内斜面 302D 会对 榫槽 40D 斜底壁 410D 施力, 迫使榫槽 40D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D 向下位移容 置入榫槽 40D 中。
     如图 52 所示, 在带有凸榫 30D 的板材单元 10D 被向下按压时, 会迫使榫槽 40D 下 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在图 53 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的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 40D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 当榫槽 40D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D 相对于榫 槽 40D 向下位移至凸榫 30D 的凸榫外侧面 32 与第一凸条 43D 的顶靠面 432D 相错开, 第一 凸阶 34D 的顶靠面 342D 与锁舌侧壁 240D 相错开时, 凸榫 30D 即会因为下凸块 300D 的内 斜面 302D 与榫槽 40D 斜底壁 410D 的引导而让下凸块 300D 嵌入该榫槽 40D 的下凹槽 400D 中, 上凸丘 60D 嵌入凸榫 30D 的上凹槽 51D 中, 亦即锁扣块 23D 扣合入锁扣沟 72D 中, 同时 由于该榫槽 40D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 使得该第一凸阶 34D 的卡制面 341D 顶 抵在锁舌 24D 下表面的上槽壁 41D 下方, 凸榫 30D 的凸榫顶面 31D 顶抵在第一凸条 43D 的卡制面 431D 下方, 让板材单元 10D 与板材连接件 20D 间的凸榫 30D 与榫槽 40D 扣合至锁扣 定位, 即能使板材单元 10D 不致位移脱离板材连接件 20D( 如图 54 所示 )。
     在该扣合定位本发明的第一凸阶 34D 的凸榫顶面 31D 与第一凸条 43D 的卡制面 431D 相抵靠, 凸榫 30D 的第一凸阶 34D 的卡制面 341D 与锁舌 24D 下表面的上槽壁 41D 相抵 靠, 锁扣块 23D 扣合入锁扣沟 72D 中, 上凸丘 60D 嵌入凸榫 30D 的上凹槽 51D 中, 凸榫 30D 下 凸块 300D 的内斜面 302D 与榫槽 40D 斜底壁 410D 相抵靠, 由于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D 凸榫 30D 是在榫槽 40D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状况下, 让凸榫 30D 嵌入榫槽 40D 中, 且在凸榫 30D 嵌入榫槽 40D 之中锁扣定位后, 该榫槽 40D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了原位, 本发 明第一凸阶 34D 的卡制面 341D 的最外端至内斜面 302D 与斜底壁 410D 相抵靠的任一点间 的距离大于榫槽 40D 第一凸条 43D 的卡制面 431D 与顶靠面 432D 交接点至斜底壁 410D 相 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 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凸榫 30D 在榫槽 40D 下方材料不变形的 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 40D 脱开, 故而本发明的凸榫 30D 与榫槽 40D 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 锁扣连接效果。
     图 55 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四个侧边均设有相同凸榫的平面示意 图, 其中可以见到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D 可以在四个侧边均设有相同凸榫 30D, 而让施工组 装时更为便捷。 第六较佳实施例 :
     第六较佳实施例是作为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变形。
     如图 56 所示, 其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 20E 端面剖面结构示意 图, 该板材连接件 20E 具有一底板 21E 及一位于底板 21E 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 22E, 在该底 板 21E 底面为底壁 210E, 两侧为底板侧壁 211E, 该底板 21E 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 的锁扣块 23E, 在该竖立部 22E 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 24E, 该锁舌 24E 的侧面 为锁舌侧壁 240E, 该竖立部 22E 顶面为顶壁 220E, 在此第六较佳实施例中的顶壁 220E 上 设有两条沟槽 221E, 在该竖立部 22E 的锁舌 24E 与底板 21E 的锁扣块 23E 之间形成有榫槽 40E, 该榫槽 40E 在锁舌 24E 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41E, 在竖立部 22E 的侧边形成有一内 槽壁 42E, 在底板 21E 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 400E, 前述锁扣块 23E 形成在该下凹槽 400E 与底板侧壁 211E 之间, 该锁扣块 23E 的断面呈楔形, 在该下凹槽 400E 靠锁扣块 23E 内侧形 成一斜底壁 410E, 在该榫槽 40E 的上槽壁 41E 和内槽壁 42E 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 43E, 所 述第一凸条 43E 的底面为一卡制面 431E, 侧面为一顶靠面 432E, 在该内槽壁 42E 与下凹槽 400E 的斜底壁 410E 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 60E, 在该上凸丘 60E 的外侧与下凹槽 400E 的斜 底壁 410E 相连的为一侧斜面 601E, 在该上凸丘 60E 的上侧与内槽壁 42E 相连的为一上斜面 602E, 在该侧斜面 601E 与上斜面 602E 间形成有一缺槽 603E。
     由图 56 中还可以见到该板材连接件 20E 竖立部 22E 顶部两锁舌 24E 的锁舌侧壁 240E 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 21E 底壁两侧底板侧壁 211E 之间的距离。
     在该锁扣块 23E 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 211E 之间的该锁扣块 23E 外侧形成一倾斜 的引导面 420E。
     在该底板 21E 底面的底壁 210E 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 20E 长条方向的三条浅 槽 212E。
     在该下凹槽 400E 靠锁扣块 23E 内侧形成的斜底壁 410E 为一斜面。
     在该侧斜面 601E 与上斜面 602E 形成的缺槽 603E 可以适度调节该底板 21E 变形 的力量。
     如图 57 所示, 其中显示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 10E 侧视剖面结构, 该板材单元 10E 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 33E, 该锁舌沟 33E 的底面为一锁舌 沟底面 330E, 在该锁舌沟 33E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0E 侧边凸出的上凸块 70E, 该上 凸块 70E 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 701E, 该上凸块 70E 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 702E, 在该板材 单元 10E 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 72E, 该锁扣沟 72E 朝向该板材单元 10E 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 721E, 在该锁舌沟 72E 与锁扣沟 72E 之间形成凸榫 30E, 该 凸榫 30E 上方朝向锁舌沟 33E 的一侧为凸榫顶面 31E, 该凸榫 30E 朝向板材单元 10E 侧边 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 32E, 该凸榫 30E 的凸榫外侧面 32E 不超出该上凸块 70E 的上凸块端 面 701E, 该凸榫 30E 在与板材连接件 20E 结合时可嵌设在板材连接件 20E 的榫槽 40E 中, 该 凸榫 30E 具有一结合定位时容置在板材连接件 20E 下凹槽 400E 中的下凸块 300E, 在该下 凸块 300E 内侧朝向锁扣沟 72E 的为一内斜面 302E, 该凸榫顶面 31E 与锁舌沟底面 330E 的 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 34E, 在该第一凸阶 34E 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41E, 侧面为一顶靠面 342E, 在该凸榫外侧面 32E 与下凸块 300E 的内斜面 302E 之间形成有一上凹槽 51E, 在该上 凹槽 51E 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32E 相连为一上侧斜面 511E, 该上凹槽 51E 的内侧与内斜面 302E 相连为一外斜面 512E。
     该板材单元 10E 下凸块 300E 的内斜面 302E、 上凹槽 51E 的外斜面 512E 及上侧斜 面 511E 均为斜面。
     图 57、 58、 59、 60、 62 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 57 中显 示左侧的一板材单元 10E 已经和该板材连接件 20E 结合至定位, 右侧一块带有凸榫 30E 的 板材单元 10E 向带有榫槽 40E 的板材连接件 20E 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
     当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 板材单元 10E 凸榫 30E 下缘触及板材连接件 20E 的锁扣块 23E 的引导面 420E。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 其接触位 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 而可让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在继续靠近时, 能够借由 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板材单元 10E 在板材连接件 20E 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 在图 57 中 所示第六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单元 10E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
     在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单元 10E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E 的板材连接件 20E 时, 即 由该凸榫 30E 上凹槽 51E 呈倾斜的上侧斜面 511E、 外斜面 512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锁扣块 23E 的引导面 420E 相配合引导该板材单元 10E 往上抬升。
     当该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单元 10E 的下凸块 300E 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E 的板 材连接件 20E 锁扣块 23E 最高点时 ( 如图 58 所示 ), 该板材单元 10E 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E 凸榫 30E 的下凸块 300E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E 的凸榫 外侧面 32E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E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E 锁扣块 23E 最高点与 该第一凸条 43E 的顶靠面 432E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2E, 如图 59 中所示的 L1E < L2E。
     在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单元 10E 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E 的板材连接件 20E 时, 其 凸榫 30E 的下凸块 300E 即开始落入板材连接件 20E 榫槽 40E 的下凹槽 400E 中, 让凸榫 30E下凸块 300E 的内斜面 302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下凹槽 400E 的斜底壁 410E 相接触, 同时该凸 榫 30E 的凸榫外侧面 32E 会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E 第一凸条 43E 的顶靠面 432E, 第一凸阶 34E 的顶靠面 342E 会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E 上 ( 如图 59 所示 ), 此时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 单元 10E 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带有榫槽 40E 的板材连接件 20E ; 亦即, 基于上述 L1E < L2E 的技术要点,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单元 10E 推向带有榫槽 40E 的板材连接件 20E 组装过程中, 当该凸榫 30E 的凸榫外侧面 32E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E 第一凸条 43E 的顶 靠面 432E 上, 该第一凸阶 34E 的顶靠面 342E 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E 时, 其凸榫 30E 的下凸 块 300E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E 下凹槽 400E 上方范围中,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 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间的锁扣扣合。
     在图 59 中所示的状态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板材单元 10E 移向板材连接件 20E 的步骤, 实际上右侧的板材单元 10E 会因为重力而下移, 让其下凸块 300E 的内斜面 302E 与 板材连接件 20E 榫槽 40E 下凹槽 400E 的斜底壁 410E 相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 件 20E 相靠近过程中, 在板材单元 10E 凸榫外侧面 32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第一凸条 43E 的 顶靠面 432E 及 / 或板材单元 10E 第一凸阶 34E 的顶靠面 342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锁舌侧壁 240E 相顶靠之前, 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之间只有斜面的接触, 在板材单元 10E 的 推移过程中相当便捷, 不需用工具敲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使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进行榫槽结构的变形锁扣扣合。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E 凸榫 30E 的下凸块 300E 最低点与其凸榫 30E 的凸榫外 侧面 32E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1E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E 榫槽 40E 斜底壁 410E 最低点与第一凸条 43E 的顶靠面 432E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4E, 如图 59 中所示 的 L1E > L4E。
     本发明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单元 10E 推向带有榫槽 40E 的板材连接件 20E 时, 当 该凸榫 30E 的凸榫外侧面 32E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E 第一凸条 43E 的顶靠面 432E 上及 / 或板材单元 10E 第一凸阶 34E 的顶靠面 342E 顶靠在板材连接件 20E 锁舌侧壁 240E 上时, 凸榫 30E 的下凸块 300E 已落入板材连接件 20E 下凹槽 400E 上方范围中 ( 如图 60 所示 ), 基于上述 L1E > L4E 的技术要点, 凸榫 30E 的下凸块 300E 最低点尚未触及上凹槽 51E 斜底 壁 410E 最低点, 如此本发明就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 10E 间的锁扣扣合。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E 锁舌沟底面 330E 与第一凸阶 34E 的顶靠面 342E 最外 侧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5E 小于板材连接件 20E 榫槽 40E 上方锁舌侧壁 240E 最外侧 与榫槽 40E 的内槽壁 42E 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6E, 如图 60 中所示 L5E < L6E。
     ●技术要点 : 板材单元 10E 锁舌沟底面 330E 与凸榫外侧面 32E 最高点垂直延伸 线间的水平距离 L7E 大于板材连接件 20E 锁舌侧壁 240E 最外侧与第一凸条 43E 的顶靠面 432E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L8E, 如图 60 中所示 L7E > L8E。
     接着即由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相接处将被抬起的板材单元 10E 向下按 压 ( 图 60 中所示箭头处 ), 此时由于该凸榫 30E 的凸榫外侧面 32E 顶靠在第一凸条 43E 的 顶靠面 432E 处, 第一凸阶 34E 的顶靠面 342E 顶靠在锁舌侧壁 240E 处, 让板材单元 10E 与 板材连接件 20E 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 而凸榫 30E 下凸块 300E 的内斜面 302E 会对 榫槽 40E 斜底壁 410E 施力, 迫使榫槽 40E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E 向下位移容 置入榫槽 40E 中。如图 60 所示, 在带有凸榫 30E 的板材单元 10E 被向下按压时, 会迫使榫槽 40E 下 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在图 61 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的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 40E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 当榫槽 40E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 30E 相对于榫 槽 40E 向下位移至凸榫 30E 的凸榫外侧面 32 与第一凸条 43E 的顶靠面 432E 相错开, 第一 凸阶 34E 的顶靠面 342E 与锁舌侧壁 240E 相错开时, 凸榫 30E 即会因为下凸块 300E 的内 斜面 302E 与榫槽 40E 斜底壁 410E 的引导而让下凸块 300E 嵌入该榫槽 40E 的下凹槽 400E 中, 上凸丘 60E 嵌入凸榫 30E 的上凹槽 51E 中, 亦即锁扣块 23E 扣合入锁扣沟 72E 中, 同时 由于该榫槽 40E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 使得该第一凸阶 34E 的卡制面 341E 顶 抵在锁舌 24E 下表面的上槽壁 41E 下方, 凸榫 30E 的凸榫顶面 31E 顶抵在第一凸条 43E 的 卡制面 431E 下方, 让板材单元 10E 与板材连接件 20E 间的凸榫 30E 与榫槽 40E 扣合至锁扣 定位, 即能使板材单元 10E 不致位移脱离板材连接件 20E( 如图 62 所示 )。
     在该扣合定位本发明的第一凸阶 34E 的凸榫顶面 31E 与第一凸条 43E 的卡制面 431E 相抵靠, 凸榫 30E 的第一凸阶 34E 的卡制面 341E 与锁舌 24E 下表面的上槽壁 41E 相抵 靠, 锁扣块 23E 扣合入锁扣沟 72E 中, 上凸丘 60E 嵌入凸榫 30E 的上凹槽 51E 中, 凸榫 30E 下 凸块 300E 的内斜面 302E 与榫槽 40E 斜底壁 410E 相抵靠, 由于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E 凸榫 30E 是在榫槽 40E 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状况下, 让凸榫 30E 嵌入榫槽 40E 中, 且在凸榫 30E 嵌入榫槽 40E 之中锁扣定位后, 该榫槽 40E 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了原位, 本发 明第一凸阶 34E 的卡制面 341E 的最外端至内斜面 302E 与斜底壁 410E 相抵靠的任一点间 的距离大于榫槽 40E 第一凸条 43E 的卡制面 431E 与顶靠面 432E 交接点至斜底壁 410E 相 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 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凸榫 30E 在榫槽 40E 下方材料不变形的 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 40E 脱开, 故而本发明的凸榫 30E 与榫槽 40E 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 锁扣连接效果。
     图 63 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其中可以见到在该板 材连接件 20E 的上凸丘 60E 处可依需要钻设穿孔 604E, 配合图 64 的板材连接件 20E 剖面结 构示意图所示, 该穿孔 604E 是钻设在该缺槽 603E 位置, 施工人员在钻设穿孔 604E 时, 可将 钻头对准缺槽 603E 位置, 而能够方便且准确的钻设穿孔 603E ; 再配合图 65 的使用状态示 意图来看, 即可明了该穿孔 604E 是为了供固定板材连接件 20E 之用, 该固定钉 90E 在固定 至定位时, 其顶头洽埋设在上凸丘 60E 中, 不会影响到本发明板材单元的组装。
     第七较佳实施例 :
     图 66 中显示出本发明另一种板材单元 10F 实施例的立体图, 该板材单元 10F 为 一三角形造型, 其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 一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个侧边, 在其中至少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 30F, 配合图 67 的分解排列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本发 明的此种板材单元 10F 可以配合板材连接件 20F 进行拼花排列, 由于本发明具有按压组合 的技术特征, 在进行组合时不需将板材单元 10F 一边翘起来进行组装, 故而能够组装成图 68 中所示的排列形状。
     在此第七较佳实施例中所、 提出的板材单元 10F 及板材连接件 20F 可以搭配上述 各实施例中的凸榫及榫槽, 均可达到本发明所要求的实用性功效。
     图 69 为本发明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 70 为图 69 中本发明板材 单元进行组装的实施例部分组装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是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为例作说明, 由于本发明的板材单元 10B 与板材连接件 20B 之间是以按压方式相结合, 故而可以 在板材单元的四边设置相同的凸榫 30B 结构, 并配合相同的板材连接件 20B 来进行结合, 结 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在图 71 中所示为本发明为本发明长条板材单元组装排列成纵排对齐、 横排交错 排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 72 为本发明以四片长条板材单元组装排列成矩形单元后, 将相邻 单元采纵横交错排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 73 为本发明板材组装排列成纵排、 横排交错排列 型 (V 字形或俗称人字形 ) 的实施例示意图, 由于本发明是在板材单元与板材连接件贴靠至 组装定位时, 以按压方式施力, 使板材单元的凸榫与板材连接件榫槽相扣合, 而不需将板材 单元一边翘起来进行组装, 因而能够采适当的长宽比例进行搭配排列成各种不同形式的组 装图案。

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pdf(6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93625A43申请公布日20120613CN102493625ACN102493625A21申请号201110431111422申请日20111221E04F15/02200601E04F13/22200601E04F13/07620060171申请人张家铭地址中国台湾桃园县申请人许倍嘉张棋惠72发明人张家铭许倍嘉张棋惠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代理人曾耀先54发明名称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该板材单元带有凸榫而该板材连接件带有相配合的榫槽,该凸榫不超出板材单元侧边,而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组装时。

2、板材单元凸榫的下凸块进入板材连接件榫槽的下凹槽上方范围中,让凸榫侧面与榫槽竖立部侧面相抵靠,同时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板材连接件榫槽的下凹槽的斜底壁相接触,接着以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与板材连接件间的锁扣扣合。由于本发明在将凸榫组装至榫槽中的扣合定位时,是以垂直按压方式来施力,因而不需再对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另侧一工具来进行敲击,所以本发明在进行组装时不会造成板材单元另一侧的榫槽结构损坏,更不会影响到后续的组装加工,具有凸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51INTCL权利要求书6页说明书25页附图3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6页说明书25页附图34页1/6页2。

3、1一种锁扣式板材,该锁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单元10,10A,10B,10C,10D,10E,10F组装而成,该板材单元10,10A,10B,10C,10D,10E,10F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个以上的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其特征在于在该板材单元10,10A,10B,10C,10D,10E,10F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33,33A,33B,33C,33D,33E,该锁舌沟33,33A,33B,33C,33D,33E的底面为一锁舌沟底面330,330A,330B,330C,330D,3。

4、30E,在该锁舌沟33,33A,33B,33C,33D,33E的上方形成一向板材单元10,10A,10B,10C,10D,10E,10F侧边凸出的上凸块70,70A,70B,70C,70D,70E,该上凸块70,70A,70B,70C,70D,70E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701,701A,701B,701C,701D,701E,该上凸块70,70A,70B,70C,70D,70E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702,702A,702B,702C,702D,702E,在该板材单元10,10A,10B,10C,10D,10E,10F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72,72A,72B,72C,72D,72。

5、E,该锁扣沟72,72A,72B,72C,72D,72E朝向该板材单元10,10A,10B,10C,10D,10E,10F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721,721A,721B,721C,721D,721E,在该锁舌沟33,33A,33B,33C,33D,33E与锁扣沟72,72A,72B,72C,72D,72E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该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具有一下凸块300,300A,300B,300C,300D,300E,该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朝向锁舌沟33,33A,33B。

6、,33C,33D,33E的一侧为凸榫顶面31,31A,31B,31C,31D,31E,该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朝向板材单元10,10A,10B,10C,10D,10E,10F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32,32A,32B,32C,32D,32E,该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的凸榫外侧面32,32A,32B,32C,32D,32E不超出该上凸块70,70A,70B,70C,70D,70E的上凸块端面701,701A,701B,701C,701D,701E,在该下凸块300,300A,300B,300C,300D,300E外侧与凸榫外侧面。

7、32,32A,32B,32C,32D,32E相连的为一外斜面301,301A,301B,301C,301D,301E,在该下凸块300,300A,300B,300C,300D,300E内侧朝向锁扣沟72,72A,72B,72C,72D,72E的为一内斜面302,302A,302B,302C,302D,302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顶面31,31B,31D,31E与锁舌沟底面330,330B,330D,330E的交接处至少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4,34B,34D,34E,该第一凸阶34,34B,34D,34E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41,341B,341D,341E,朝向板。

8、材单元10,10B,10D,10E侧边的一侧为一顶靠面342,342B,342D,342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顶面31C与锁舌沟底面330C的交接处形成有第一凸阶34C及一第二凸阶35C,该第一凸阶34C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41C,侧面为一顶靠面342C,第二凸阶35C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51C,侧面为一顶靠面352C。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顶面31D,31E与锁舌沟底面330D,330E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4D,34E,该第一凸阶34D,34E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41D,341E,凸榫30D,30E具有一下凸块300D,300E。

9、,在该凸榫外侧面32D,32E与下凸块300D,300E的内斜面302D,302E之间形成有一上凹槽51D,51E,在该上凹槽51D,51E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32D,32E相连为一上侧斜面511D,511E,该上凹槽51D,51E的内侧与内斜面302D,302E相连为一外斜面512D,512E。权利要求书CN102493625A2/6页3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300,300A,300B,300C的外斜面301,301A,301B,301C为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300B的外斜面301B为斜面。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锁。

10、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300,300A,300B,300C,300D的内斜面302,302A,302B,302C,302D为弧面。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D,10E下凸块300D,300E的外斜面512D,512E为斜面。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E下凸块300E的内斜面302E为斜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A的凸榫30A底缘开设有一弹性槽305A。11一种用于连接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单元的板材连接件,该板材连接件20,20A,20B,20C,20D,20E呈长条状,其端。

11、面呈左右对称设置,该板材连接件20,20A,20B,20C,20D,20E具有一底板21,21A,21B,21C,21D,21E及一位于底板21,21A,21B,21C,21D,21E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22,22A,22B,22C,22D,22E,在该底板21,21A,21B,21C,21D,21E的底面为底壁210,210A,210B,210C,210D,210E,两侧为底板侧壁211,211A,211B,211C,211D,211E,其特征在于该底板21,21A,21B,21C,21D,21E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23,23A,23B,23C,23D,23E,在该竖立部22,2。

12、2A,22B,22C,22D,22E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24,24A,24B,24C,24D,24E,该锁舌24,24A,24B,24C,24D,24E的侧面为锁舌侧壁240,240A,240B,240C,240D,240E,该竖立部22,22A,22B,22C,22D,22E顶面为顶壁220,220A,220B,220C,220D,220E,在该竖立部22,22A,22B,22C,22D,22E的锁舌24,24A,24B,24C,24D,24E与底板21,21A,21B,21C,21D,21E的锁扣块23,23A,23B,23C,23D,23E之间形成有榫槽40,40A,40B,4。

13、0C,40D,40E,该榫槽40,40A,40B,40C,40D,40E在锁舌24,24A,24B,24C,24D,24E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41A,41B,41C,41D,41E,在竖立部22,22A,22B,22C,22D,22E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42,42A,42B,42C,42D,42E,在底板21,21A,21B,21C,21D,21E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400A,400B,400C,400D,400E,前述锁扣块23,23A,23B,23C,23D,23E形成在该下凹槽400,400A,400B,400C,400D,400E与底板侧壁211,211A,211B,。

14、211C,211D,211E之间,该锁扣块23,23A,23B,23C,23D,23E的断面呈楔形,在该下凹槽400,400A,400B,400C,400D,400E靠锁扣块23,23A,23B,23C,23D,23E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10,410A,410B,410C,410D,410E。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40A,40B,40D,40E的上槽壁41A,41B,41D,41E和内槽壁42A,42B,42D,42E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3A,43B,43D,43E,所述第一凸条43A,43B,43D,43E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31A,431B,431D,431E。

15、,侧面为一顶靠面432A,432B,432D,432E。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40C的上槽壁41C和内槽壁42C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3C及一第二凸条44C,所述第一凸条43C的权利要求书CN102493625A3/6页4底面为一卡制面431C,侧面为一顶靠面432C,所述第二凸条44C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41C,侧面为一顶靠面442C。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壁42D,42E与下凹槽400D,400E的斜底壁410D,410E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60D,60E,在该上凸丘60D,60E的外侧与下凹槽400D,400E的斜底壁410D。

16、,410E相连的为一侧斜面601D,601E,在该上凸丘60D,60E的上侧与内槽壁42D,42E相连的为一上斜面602D,602E。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丘60E的侧斜面601E与上斜面602E间形成有一缺槽603E。16根据权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部22的顶壁220上设有复数条沟槽221,222。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连接件20C的顶壁220C上设有一条宽槽223C,并在该宽槽223C底面设有一条沟槽224C。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连接。

17、件20C”的顶壁220C”上设有可使锁舌24C”弹性变形的一条沟槽222C”。19根据权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该底板21,21B,21C,21D,21E底面的底壁210,210B,210C,210D,210E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20,20B,20C,20D,20E长条方向的复数条浅槽212,212B,212C,212D,212E。20根据权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块23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211之间的该锁扣块23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420。21根据权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

18、连接件20竖立部22顶部两锁舌24的锁舌侧壁240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21底壁210两侧底板侧壁211之间的距离。22一种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所述锁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单元10组装而成,该板材单元10具有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及三个以上的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30;所述板材连接件20呈长条状,其端面呈左右对称设置,该板材连接件20具有一底板21及一位于底板21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22,在该底板21的底面为底壁210,两侧为底板侧壁211,其特征在于在该板材单元10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33,该锁舌沟33的底面为一锁舌沟底面330,在该锁舌沟33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单元。

19、10侧边凸出的上凸块70,该上凸块70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701,该上凸块70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702,在该板材单元10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72,该锁扣沟72朝向该板材单元10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721,在该锁舌沟33与锁扣沟72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该凸榫30具有一下凸块300,该凸榫30朝向锁舌沟33的一侧为凸榫顶面31,该凸榫30朝向板材单元10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32,该凸榫30的凸榫外侧面32不超出该上凸块70,的上凸块端面701,在该下凸块300外侧与凸榫外侧面32相连的为一外斜面301,在该下凸块300内侧朝向锁扣沟72的为一内斜面302;该板材连接件。

20、20底板21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23,在该竖立部22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24,该锁舌24的侧面为锁舌侧壁240,该权利要求书CN102493625A4/6页5竖立部22顶面为顶壁220,在该竖立部22的锁舌24与底板21的锁扣块23之间形成有榫槽40,该榫槽40在锁舌24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在竖立部22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42,在底板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前述锁扣块23形成在该下凹槽400与底板侧壁211之间,该锁扣块23的断面呈楔形,在该下凹槽400靠锁扣块23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10。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21、板材连接件20A,20B的榫槽40A,40B上槽壁41A,41B和内槽壁42A,42B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3A,43B,所述第一凸条43A,43B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31A,431B,侧面为一顶靠面432A,432B;借此,带有凸榫30A,30B的板材单元10A,10B在同一平面上移向带有榫槽40A,40B的板材连接件20A,20B,该凸榫30A,30B开始进入板材连接件20A,20B的榫槽40A,40B中,所述凸榫30A,30B的凸榫外侧面32A,32B顶靠在板材连接件20A,20B第一凸条43A,43B的顶靠面432A,432B上,同时其凸榫30A,30B的下凸块300A,300B即进入板材。

22、连接件20A,20B的下凹槽400A,400B上方范围中,让凸榫30A,30B下凸块300A,300B的内斜面302A,302B与板材连接件20A,20B的下凹槽400A,400B的斜底壁410A,410B相接触,在该状态下,带有凸榫30A,30B的板材单元10A,10B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板材连接件20A,20B,接着即以按压的方式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10A,10B与板材连接件20A,20B间的锁扣扣合。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的凸榫顶面31,31B与锁舌沟底面330,330B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4,34B,该第一凸阶34,3。

23、4B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41,341B,侧面为一顶靠面342,342B。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0凸榫30的下凸块300最低点与其凸榫30的凸榫外侧面32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1小于板材连接件20锁扣块23最高点与锁舌侧壁240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凸榫30的下凸块300最低点与其凸榫30第一凸阶34的顶靠面342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大于榫槽40斜底壁410最低点与锁舌侧壁240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

24、征在于板材单元10A,10B,10D,10E凸榫30A,30B,30D,30E的下凸块300A,300B,300D,300E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32A,32B,32D,32E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1A,L1B,L1D,L1E小于板材连接件20A,20B,20D,20E锁扣块23A,23B,23D,23E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43A,43B,43D,43E的顶靠面432A,432B,432D,432E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A,L2B,L2D,L2E。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0A,10B,10D,10E凸榫30A,30B,30D,30E的。

25、下凸块300A,300B,300D,300E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32A,32B,32D,32E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1A,L1B,L1D,L1E大于板材连接件20A,20B,20D,20E榫槽40A,40B,40D,40E斜底壁410A,410B,410D,410E最低点与第一凸条43A,43B,43D,43E的顶靠面432A,432B,432D,432E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A,L4B,L4D,L4E。权利要求书CN102493625A5/6页6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0,10B,10C,10D,10E锁舌沟底面330,330B。

26、,330C,330D,330E与第一凸阶34,34B,34C,34D,34E的顶靠面342,342B,342C,342D,342E最外侧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5,L5B,L5C,L5D,L5E小于板材连接件20,20B,20C,20D,20E锁舌侧壁240,240B,240C,240D,240E最外侧与榫槽40,40B,40C,40D,40E的内槽壁42,42B,42C,42D,42E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6,L6B,L6C,L6D,L6E。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0A,10B,10C,10D,10E锁舌沟底面330A,330B,330C。

27、,330D,330E与凸榫外侧面32A,32B,32C,32D,32E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7A,L7B,L7C,L7D,L7E大于板材连接件20A,20B,20C,20D,20E锁舌侧壁240A,240B,240C,240D,240E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3A,43B,43C,43D,43E的顶靠面432A,432B,432C,432D,432E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8A,L8B,L8C,L8D,L8E。31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300,300A,300B,300C的外斜面301,301A,301B,301C及内斜面302,302。

28、A,302B,302C为弧面。3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C凸榫顶面31C与锁舌沟底面330C的交接处形成有第一凸阶34C及一第二凸阶35C,该第一凸阶34C顶面为一卡制面341C,侧面为一顶靠面342C,第二凸阶35C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51C,侧面为一顶靠面352C;板材连接件20C榫槽40C的上槽壁41C和内槽壁42C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3C及一第二凸条44C,所述第一凸条43C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31C,侧面为一顶靠面432C,所述第二凸条44C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41C,侧面为一顶靠面442C。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

29、,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C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32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1C小于板材连接件20C锁扣块23C最高点与该第二凸条44C的顶靠面442C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C。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C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最低点与其凸榫外侧面32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1C大于板材连接件20C榫槽40C斜底壁410C最低点与第二凸条44C的顶靠面442C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C。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C锁舌沟底面330。

30、C与凸榫外侧面32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7C大于板材连接件20C锁舌侧壁240C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3C顶靠面432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8C。3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连接件20,20A,20B,20C,20D竖立部22,22A,22B,22C,22D顶部两锁舌24,24A,24B,24C,24D的锁舌侧壁240,240A,240B,240C,240D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21,21A,21B,21C,21D底壁两侧底板侧壁211,211A,211B,211C,211D之间的距离。3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

31、在于所述板材连接件权利要求书CN102493625A6/6页720D内槽壁42D与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60D,在该上凸丘60D的外侧与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相连的为一侧斜面601D,在该上凸丘60D的内侧与内槽壁42D相连的为一上斜面602D;所述板材单元10D凸榫30D具有一下凸块300D,在该凸榫外侧面32D与下凸块300D的内斜面302D之间形成有一上凹槽51D,在该上凹槽51D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32D相连为一上侧斜面511D,该上凹槽51D的内侧与内斜面302D相连为一外斜面512D。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单。

32、元10D下凸块300D的外斜面512D为斜面,内斜面302D为弧面;板材单元10D上凹槽51D的上侧斜面511D为斜面;板材连接件20D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为弧面,板材连接件20D上凸丘60D的侧斜面601D和上斜面602D均为斜面。39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与板材连接件2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或弧面。40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与板材连接件2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由该板材单元10呈倾斜的外斜面301与板材连接件20锁扣块23相接触。41根据权利要求。

33、22或23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锁扣块23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211之间的该锁扣块23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420。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与板材连接件2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由该板材单元10呈倾斜的外斜面301与板材连接件20锁扣块23的引导面420相接触。4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及板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4顶壁220上设有复数条沟槽221,222。4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10A的凸榫30A底缘开设有一弹性槽305A。权利要求书CN102493625A1/25。

34、页8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锁扣式板材连接件及其板材,其可以是地板或壁板等可拼接组装的板材单元及拼接组装该板材单元的板材连接件,特别是在板材单元侧边设置有凸榫,板材连接件侧边设置有相配合的榫槽,而可让板材单元通过板材连接件相互锁扣拼接。背景技术0002锁扣地板被运用已相当长久,其组装方便且能让地板块间相互连接组合,故而广泛被消费者所采用,相关业者亦不遗余力的进行研究改良,希望能够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产品,目前此类锁扣地板的结构已经被运用到壁板等可拼接组装的装饰板材,而不仅限于地板领域使用。0003就现有锁扣地板结构分析,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地板单元两相对侧边。

35、设置相配合的凸榫及榫槽,而可以运用在地板单元两相对侧边的凸榫及榫槽直接进行组装结合;另一类是以连接件与地板单元配合,在地板单元的两相对侧边设置与连接件两侧相配合的结构榫槽,而可由连接件来组装结合地板单元。0004首先就在地板单元两相对侧边设置相配合的凸榫及榫槽的结构来看,以尤尼林管理私营公司获准的CN971906920等系列由硬板材单元构成的地板以及制造这种板材单元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案相应于该公司UNILINBEHEERBV在美国取得的6,874,292号等系列FLOORPANELSWITHEDGECONNECTORS美国专利案为例作说明,该系列专利申请案迄今共有二十余件,其基本架构均相同,其。

36、在板材单元两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有由舌状物与槽构成的连接部分,并在该连接部分上设有整体的机械锁定装置,以防止两块相互连接的板材单元在垂直于相关边缘和平行于相互连接板材单元下边的方向上脱开;此种设计在生产时需要两组刀具,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又在组装时需要选定组装方向,对组装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困扰;最大的缺点在于其为了制作该舌状物与槽,必须损失一定宽度的板材,倘若其凸出板面的舌状物与槽损失板材原料宽度为整体板材宽度的百分之十时,则其生产的成品地板面积就会减少百分之十,生产成本就会增加百分之十,对自然资源也造成更大的浪费。0005接下来就另一类以连接件与地板单元配合的结构来作分析,此类结构较佳的是采用对称。

37、型连接件的设计,因为采用对称型的连接件设计,可以在板材单元的两相对侧边设有与板材连接件的连接榫相配合的连接槽。以专利申请号2009103046561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案来看,其即是一种地板连接件及地板连接结构,其是在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榫,在连接榫上、下表面形成有卡体,地板单元的边缘设有与连接件连接榫相配合的连接槽,并在该连接槽的内端形成有与卡体配合的卡槽,组装时可由连接件的两连接榫插入两侧地板单元的连接槽中连接组装,此一设计就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运用上却有顾虑,第一、其形成在地板单元边缘连接槽的内端与卡体配合的卡槽开设不易,依现有的生产设备实无法一次性,同时在水平开设的连接槽内端开设垂直方。

38、向的卡槽;第二、其地板单元由连接件结合定位后,在水平方向的锁扣力量是由连接件的材料弹性来决定,倘若连接件的弹说明书CN102493625A2/25页9性小则水平方向的锁扣力量不足,倘若要达到足够的锁扣力量,就必须采用弹性较大的材料来制作连接件,此又会使得在进行组装时必须由地板单元的另侧采敲击的方式迫使连接件与地板单元结合处变形才能进行组装,此在地板装卸施工时即造成不便,更有可能破坏了地板单元另侧的榫槽结构。0006在美国发明专利案US6,460,306号INTERCONNECTINGDISENGAGEABLEFLOORINGSYSTEM、US6,769,217号INTERCONNECTINGD。

39、ISENGAGEABLEFLOORINGSYSTEM、US7,614,197LAMINATEFLOORING公开了一种连接件,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案ZL022499164号一种拼接木地板中公开了一种雷同的连接件,该连接件设有一对方向相反的榫舌,该连接件下部设有底板,该底板通过中间竖板与连接件相连接,该底板上表面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凸条,该木地板单元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榫槽,木地板单元靠近两侧面的底面处对应设有定位槽,组装时该连接件的榫舌与榫槽相契合,底板上表面上的定位凸条嵌置在该定位槽内与之相契合,而可由连接件将相邻木地板单元连接为一体。该种连接件可以由榫舌与木地板单元的榫槽相配合来提供相邻两木地板单元。

40、间垂直方向上的锁扣作用,同时由连接件底板上表面的定位凸条与木地板单元底面的定位槽相配合来提供相邻两木地板单元间水平方向上的锁扣作用,其确实能够达到结合地板单元的功效。惟该类设计在连接件底板上表面设有定位凸条,故而在组合时必须将一地板单元另一侧翘起呈倾斜状才能让要组装的一侧越过定位凸条而与连接件相结合,此一设计在地板块组装上会有一定的困扰,因为其在长边结合定位后再进行短边的结合时,因为地板长边无法再翘起呈倾斜状,即无法进行短边倾斜的锁扣组装扣合,故而其短边只能采用传统企口的平口榫槽进行水平组装,而无法达到完全锁扣的功效。0007为了解决此一问题,在美国发明专利案US6,769,217号INTER。

41、CONNECTINGDISENGAGEABLEFLOORINGSYSTEM同时公开了在该连接件底板上表面上没有设置定位凸条的结构,如此即可采水平方向的推移来进行完成板材单元的组装,但是该种结构仍需在底板或是连接件底面设置卡槽,并在木地板单元的榫槽中或是底面设置相配合的凸出卡体,以利于在组装定位时提供相邻两木地板单元间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此种设计在进行组装时,又必须由板材单元的另侧采敲击的方式迫使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结合处变形才能进行组装,此在组装施工时即造成不便,更有可能破坏了板材单元另侧的榫槽结构,显然现有的此类结构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具锁扣。

42、功能的板材单元及板材连接件在组装时施工不便的一些不足。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锁扣式板材,该锁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单元组装而成,该板材单元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个以上的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其中0010在该板材单元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内侧凹入的锁舌沟,该锁舌沟的底面为一锁舌沟底面,在该锁舌沟的上方形成一向板材单元侧边凸出的上凸块,该上凸块的外端面为上凸块端面,该上凸块的底面为上凸块底面,在该板材单元第二平面近侧边处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锁扣沟,该锁扣沟朝向该板材单元侧边的一面为锁扣沟内侧面,在该锁舌沟与锁扣沟说明书CN10249。

43、3625A3/25页10之间形成一凸出的凸榫,该凸榫具有一下凸块,该凸榫朝向锁舌沟的一侧为凸榫顶面,该凸榫朝向板材单元侧边的一侧为凸榫外侧面,该凸榫的凸榫外侧面不超出该上凸块的上凸块端面,在该下凸块外侧与凸榫外侧面相连的为一外斜面,在该下凸块内侧朝向锁扣沟的为一内斜面。0011所述凸榫顶面与锁舌沟底面的交接处至少形成有一第一凸阶,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朝向板材单元侧边的一侧为一顶靠面。0012所述凸榫顶面与锁舌沟底面的交接处形成有第一凸阶及一第二凸阶,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第二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0013所述凸榫顶面与锁舌沟底面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

44、凸阶,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凸榫具有一下凸块,在该凸榫外侧面与下凸块的内斜面之间形成有一上凹槽,在该上凹槽的外侧与凸榫外侧面相连为一上侧斜面,该上凹槽的内侧与内斜面相连为一外斜面。0014所述下凸块的外斜面为弧面。0015所述下凸块的外斜面为斜面。0016所述下凸块的内斜面为弧面。0017所述板材单元下凸块的外斜面为斜面。0018所述板材单元下凸块的内斜面为斜面。0019所述板材单元的凸榫底缘开设有一弹性槽。0020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所述板材单元的板材连接件,该板材连接件呈长条状,其端面呈左右对称设置,该板材连接件具有一底板及一位于底板上表面中间的竖立部,在该底板的底面为底壁,两侧为底。

45、板侧壁,其中0021该底板上表面近两侧处形成向上凸出的锁扣块,在该竖立部顶部形成有向两侧横向凸出的锁舌,该锁舌的侧面为锁舌侧壁,该竖立部顶面为顶壁,在该竖立部的锁舌与底板的锁扣块之间形成有榫槽,该榫槽在锁舌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在竖立部的侧边形成有一内槽壁,在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前述锁扣块形成在该下凹槽与底板侧壁之间,该锁扣块的断面呈楔形,在该下凹槽靠锁扣块内侧形成一斜底壁。0022所述榫槽的上槽壁和内槽壁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0023所述榫槽的上槽壁和内槽壁间形成有一第一凸条及一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所述。

46、第二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0024所述内槽壁与下凹槽的斜底壁之间形成有一上凸丘,在该上凸丘的外侧与下凹槽的斜底壁相连的为一侧斜面,在该上凸丘的上侧与内槽壁相连的为一上斜面。0025所述上凸丘的侧斜面与上斜面间形成有一缺槽。0026所述竖立部的顶壁上设有复数条沟槽。0027所述板材连接件的顶壁上设有一条宽槽,并在该宽槽底面设有一条沟槽。0028所述板材连接件的顶壁上设有一条可使锁舌弹性变形的沟槽。0029所述在该底板底面的底壁处设有沿着该板材连接件长条方向的复数条浅槽。0030所述锁扣块的最高点与底板侧壁之间的该锁扣块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0031所述板材连接件竖立部顶部两锁舌。

47、的锁舌侧壁之间距离小于该底板底壁两侧底说明书CN102493625A104/25页11板侧壁之间的距离。0032由于本发明在进行组装时不需要将板材单元的另侧翘起,故而相同结构的榫可以同时设置在板材单元的长边和短边处,相同结构的槽可以同时设置在板材连接件的长边和短边处,亦即本发明的板材单元仅需要以相同结构榫槽刀形的刀具即能对板材单元的长边及短边进行加工,板材连接件也仅需要与板材单元榫槽结构相互契合榫槽形状的挤出模具,例如以工程塑胶、高分子材料、木塑材料、金属合金等各式挤型材料即能对板材连接件进行产品快速模型精密挤出射出成型,再依需要长度截断加工成板材连接件产成品。在刀具的运用及设备调试上均较现有。

48、技术更具进步性;另由于本发明能将该板材单元可以变化搭配出各种不同的排列组装形式图案;又由于本发明在将凸榫组装至榫槽中的扣合定位时,是以按压方式来施力,因而不需再对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另侧一工具来进行敲击,所以本发明在进行组装时不会造成板材单元另一侧榫槽结构的损坏,更不会影响到后续的组装加工,具有凸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0033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0034图2为图1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0035图3、4、5、6、8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剖面结构示意图;0036图7为图6中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

49、的部分放大示意图;0037图9、10、11、12、1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剖面结构示意图;0038图13为图12中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0039图1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另一变形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板材连接件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0040图16为图15中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另一变形的部分放大示意图;0041图17为图15,图16中的板材单元的底面结构立体图0042图18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端面结构示意图;0043图19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0044图20、21、22、23、2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组装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45图24为图23中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0046图26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一变形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板材连接件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0047图27为图26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一变形实施例的立体图;0048图2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0049图29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及部分放大结构仰视示意图;0050图3034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与板材单元的组装结构示意图;0051图35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板材连接件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0052图36、37、38、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