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095999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58709.3

申请日:

2015.06.25

公开号:

CN106324916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9申请日:20150625|||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9; G02F1/1333

主分类号:

G02F1/1339

申请人: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简廷宪; 林松君; 刘轩辰; 詹建廷

地址: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飞路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代理人:

王正茂;丛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液晶层、框胶和一对间隔物。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基板以及配置于基板上的阵列层。彩色滤光片包括对向基板、配置于对向基板上的遮光层、及配置于对向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层。液晶层设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之间。框胶接合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一对间隔物设置于框胶两侧。本发明的构思,可对框胶进行限位,提高液晶显示装置中框胶的附着力,减少框胶的所需宽度,且使其更为稳固,借此突破液晶显示装置周边的设计瓶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包括基板以及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阵列层;
彩色滤光片,其包括对向基板、配置于所述对向基板上的遮光层、以及
配置于所述对向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层;
液晶层,其设置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
框胶,其接合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色滤光片;以及
一对间隔物,其设置于所述框胶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包括至
少一个凹槽,且所述框胶至少部分填入所述阵列层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包括主
动区和非主动区,且所述阵列层的至少一个凹槽位于所述非主动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包括至
少一个凹槽,且所述框胶至少部分填入所述遮光层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与所述一
对间隔物直接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的所述
至少一个凹槽曝露出所述基板。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
造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对间隔物;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阵列层,所述阵列层包括主动区和非主动区;
采用框胶接合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其中所述框胶配置于所述
一对间隔物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一对间隔物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遮光层;以及
在所述遮光层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其中
在采用所述框胶接合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后,所述框胶至少
部分填入所述遮光层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第二基板上形成所述阵列层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阵列层上的非主动区形成至少一个凹槽,其中所述框胶至少部分
填入所述阵列层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
胶与所述一对间隔物直接接触。

说明书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含上基板、下基板、液晶层、背光模块、光学
膜片,以及驱动像素电路的门极驱动电路与资料驱动电路。随着技术演进,
液晶显示装置的门极驱动电路可直接形成于基板上,以提高生产效率,并符
合窄边缘的产品需求。然而,由于形成于基板上的门极驱动电路与上下基板
间的框胶的位置有重叠,因此在框胶照光固化的过程中,门极驱动电路势必
阻挡光线进入框胶,造成框胶固化不完全。如此一来,存在于上下基板间的
框胶会使湿气渗入,进而使门极驱动电路内部电路腐蚀,以及门极驱动电路
的机能失常等情形产生,而导致显示装置的可靠性问题,并且减短液晶显示
装置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辨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液晶显示装置周
围的边缘部分愈窄愈好,这需要进一步降低框胶的宽度,并缩短基板上主动
元件和框胶之间的距离。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框胶的附着力可能不足,且框胶
和液晶接触处可能形成污染,导致液晶显示装置边缘和角落处的显示品质劣
化。因此,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从而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主动元件阵列
基板、彩色滤光片、液晶层、框胶和一对间隔物。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基
板以及配置于基板上的阵列层。彩色滤光片包括对向基板、配置于对向基板
上的遮光层、及配置于对向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层。液晶层设置于主动元件阵
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之间。框胶接合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一对
间隔物设置于框胶两侧。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阵列层包括至少一个凹槽,且框胶至少部分填入
阵列层的至少一个凹槽。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阵列层包括主动区和非主动区,且阵列层的至少
一个凹槽位于非主动区。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遮光层包括至少一个凹槽,且框胶至少部分填入
遮光层的至少一个凹槽。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框胶与一对间隔物直接接触。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阵列层的至少一个凹槽曝露出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首先,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对间隔物。接着,在第二基板上形成阵列层,
阵列层包括主动区和非主动区。然后,采用框胶接合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其中框胶配置于一对间隔物之间。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对间隔物之前,还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遮光层;以及在遮光层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其中在采用
框胶接合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后,框胶至少部分填入遮光层的至少一个凹
槽。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在第二基板上形成阵列层之后,还包括在阵
列层上的非主动区形成至少一个凹槽,其中框胶至少部分填入阵列层的至少
一个凹槽。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框胶与一对间隔物直接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构思,可对框胶进行限位,提高
液晶显示装置中框胶的附着力,减少框胶的所需宽度,且使其更为稳固,借
此突破液晶显示装置周边的设计瓶颈。此外,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设计还可
增加光线照射框胶的机会,免除其固化不完全的疑虑,以避免外部湿气侵蚀
了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借此,可以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并且
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剖面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剖面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剖面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
方”、“下”、“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
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
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
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所述元件或特
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
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
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
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
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
可按不同的形式体现,且不局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为了进行清楚的说
明,附图所示的结构,尺寸可能有所夸大;亦即,附图不一定是按真实比例
绘制的。也应理解的是,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在另一特征或基板“上”时,可
能是直接位于另一特征或基板上,也可能存在中介层;对其他空间相对用语
(如“下方”、“左侧”、“旁”等)和描述特征间关系的用语(如“连接”、“覆
盖”等)也应作如此理解。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周边区域)的
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彩色
滤光片102、液晶层104、框胶106和一对间隔物108a、108b。

为了简化起见,图1并未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的所有元件。例如,液晶
显示装置10还可包括背光模块、偏光板等元件。液晶显示装置的实例可以为
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a-Si)显示面板、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氧化铟镓锌(IGZO)等类型的面板,本发明并不限制
液晶显示面板的类型。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包括基板111以及配置于基板111上的阵列层112。
基板111可为透明基板,例如由玻璃制成。虽然在图1中为了进行简要说明,
仅将阵列层112绘制成单一层结构,事实上,如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
者所知,阵列层112可包括形成在基板111上的由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组成的TFT阵列,用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10的各个像素。
此外,阵列层112上还可形成配向膜120。

彩色滤光片102包括对向基板114、配置于对向基板114上的遮光层116,
及配置于对向基板114上的彩色滤光层118。彩色滤光层118上也可形成配向
膜122。对向基板114可为透明基板,例如由玻璃制成。遮光层116例如是由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其分布于对向基板114上,
以在对向基板114上划分出多个次像素区,而彩色滤光层118设置于这些次
像素区内。彩色滤光层118例如是由多个红色滤光区块118R、多个绿色滤光
区块118G与多个蓝色滤光区块118B(图1中各只示出一个)所构成的。关
于这些滤光区块的材料、组成、布置方式和制作方法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中
已知的任意一种技术手段,于此不再赘述。

液晶层104设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和彩色滤光片102之间,其作
用是旋转通过液晶层104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以显示出明暗对比。其材料可
以选用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的任意一种液晶化合物或液晶组合
物。

框胶106接合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和彩色滤光片102。框胶106可为感
光性树脂组合物经照光固化之后所得的产物。前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例如包
括光起始剂、丙烯酸树脂和/或环氧树脂以及其他添加剂。当然,前述树脂材
料仅是例示而已,本发明并不意欲对框胶106的材料作出限制。

一对间隔物108a、108b设置于框胶106两侧(举例来说,内侧和外侧)。
在安装液晶显示装置10时,间隔物108b的设置分隔框胶106以及液晶层104,
可避免涂布在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上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在尚未固化成框
胶106之前即和液晶层104的液晶分子1040接触,形成污染。在一些实施例
中,于制作液晶显示装置10时,本会在彩色滤光片102上形成多个柱状间隔
物(SOC,图1中未示出),用以支撑液晶显示装置10容纳液晶层的内部空
间,在此实施例中,间隔物108a、108b与前述柱状间隔物SOC可以通过同一
步骤,使用同一光罩形成。具体而言,间隔物108a、108b和柱状间隔物SOC
可以通过在彩色滤光片102上涂布光阻材料,再经曝光、显影以及后烘烤等
工艺过程来形成。

继续参照图1,在安装液晶显示装置10以后,框胶106和间隔物108a、
108b直接接触,借此,可利用间隔物108a、108b对框胶106进行限位,防止
框胶106变形或防止框胶106中尚未固化的部分扩散。值得注意的是,图1
中示出的是间隔物108a、108b的剖面图,若从液晶显示装置10的上方观察,
间隔物108a、108b可以是条状间隔物,或是紧密相接的多对柱状间隔物。当
然,本发明亦不特别限制间隔物108a、108b的几何形态,只要间隔物108a、
108b配置于框胶106两侧而具备限位作用即可。

继续参照图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阵列层112包括至少一个凹槽1120。
具体而言,阵列层112可包括主动区1121和非主动区1122,且凹槽1120位
于非主动区1122。凹槽1120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干式蚀刻
法。凹槽1120的深度可能等于阵列层112的高度,在此状况下基板111将会
被曝露出来;或者,凹槽1120的深度也可能小于阵列层112的高度。具体而
言,凹槽1120的深度可为50μm~100μm。

在安装液晶显示装置10时,由于凹槽1120的存在,至少一部分框胶106
将会填入凹槽1120中。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加,框胶106对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100的附着力也随之提高。同时,若形成凹槽1120时将基板111曝露出来,
光线将可穿过基板111而照射至框胶106所在位置,这能够让框胶106的照
光固化更加完全,改善了前文所述的框胶固化不均,让外来湿气入侵门极驱
动电路的问题。

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凹槽1120,但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视需要形
成更多或更少个凹槽1120。凹槽1120的配置以避开非主动区电路1122内的
电路为必要,除此之外并无特别限制,可视均匀透光的需求作任意设置。

继续参照图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遮光层116包括凹槽1160,且框
胶106至少部分填入凹槽1160。凹槽1160的形成方式可以和凹槽1120相同。
类似地,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一个凹槽1160,其数量和分布情形其实并无特
别限制。凹槽1160的存在可以提高框胶106对彩色滤光片102的附着力,使
框胶106的宽度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此外,图1中凹槽1160的深度小于遮
光层116的高度,亦即凹槽1160并未将对向基板114曝露出来。

图2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剖面图。此
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和图1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图2的液晶显
示装置10中,仅在遮光层116处形成凹槽1160,以容纳至少一部分的框胶
106,至于阵列层112中则未形成凹槽。这种液晶显示装置10亦可提高框胶
106的接合能力。

图3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剖面图。此
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和图1的大致相同,不同者在于,图3的液晶显示
装置10中,仅于阵列层112处形成凹槽1120,以容纳至少一部分的框胶106,
至于遮光层116中则未形成凹槽。这种液晶显示装置10亦可提高框胶106的
接合能力。

图4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以下将根据图1和图4来说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的制
造方法200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如方块202所示,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对
间隔物108a、108b。接着,如方块204所示,在第二基板上形成阵列层112,
其中阵列层112包括主动区1121和非主动区1122。然后,如方块206所示,
采用框胶106接合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框胶106配置于一对间隔物
108a、108b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框胶与间隔物108a、108b直接接触。

此处,框胶106、间隔物108a、108b和阵列层112可以和前一实施例所
描述的相同。而此处所谓第一基板,可以是前述彩色滤光片102的对向基板
114;此处所谓第二基板,可以是前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0的基板111。

参照图1可知,在一实施例中,在间隔物108a、108b形成于第一基板上
以前,还可以在第一基板上形成遮光层116(以及彩色滤光层118),并在遮
光层116中形成凹槽1160。在第二基板上形成阵列层112之后,还可以在阵
列层112的非主动区1122中形成凹槽1120。借此,在采用框胶106接合第一
基板和第二基板之后,框胶106至少部分填入遮光层116的凹槽1160,且框
胶106至少部分填入阵列层112的凹槽1120。如前所述,借此,可对框胶进
行限位,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中框胶的附着力。也可增加光线照射框胶的机
会,免除其固化不完全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经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
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
种变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液晶层、框胶和一对间隔物。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基板以及配置于基板上的阵列层。彩色滤光片包括对向基板、配置于对向基板上的遮光层、及配置于对向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层。液晶层设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之间。框胶接合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一对间隔物设置于框胶两侧。本发明的构思,可对框胶进行限位,提高液晶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