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尿液分析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尿液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医务人员在进行尿液检测时,常常是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和多项
杆化学分析,并需要两者同时进行检测,目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依赖于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仪,尿液多项杆化学分析依赖于尿液多项杆化学分析,两者彼此分离,根据不同医师的经验
和技术易对所检测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误差和技术错误,而且以往的检测方法耗时耗力,
大大影响医院检测速度,不适应大批量的尿液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与真实病情不符,会对患
者身体造成二次伤害,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医务人员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测时,省时省力,科学便
捷,安全高效,功能全面的全自动尿液分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尿液分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尿液检测针装置和分
析仪进样装置,在装置主体前侧设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有信息显示屏,信息显示屏右侧设
有电源键,电源键下侧设有进样启动键和尿液检测按钮,操作台左侧设有打印机,打印机前
侧设有打印纸出口,打印机内部设有纸圈棒,纸圈棒与纸圈连接架连接,纸圈连接架与连接
架固定管连接,操作台与打印机之间设有玻璃护罩,玻璃护罩内部设有尿液检测针装置;
尿液检测针装置右侧设有软管口,软管口内设有进液软管,进液软管与尿液检测
装置连接,尿液检测装置内部设有压力管,压力管与尿液检测针连接,尿液检测装置内部设
有尿液检测器,尿液检测器内部设有检测针连接口,检测针连接口上设有检测针连接管,检
测针连接管与玻璃壳体连接,玻璃壳体与敏感玻璃球连接,玻璃壳体内部设有内参比电极
和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与电极头连接,尿液检测器左侧与尿液数据传输线连接,尿液数
据传输线与尿液数据分析器连接,尿液数据分析器内部设有血细胞处理芯片;
装置主体上设有尿液检测台,尿液检测台前侧设有储物柜,储物柜上设有开关把
手和合页,尿液检测台内部设有分析仪进样装置;
分析仪进样装置上设有试管存放器,试管存放器上设有尿液试管,试管存放器下
侧设有滑动片,滑动片上设有卡槽,滑动片右侧设有存放器停止位,试管存放器右侧设有固
定片,固定片与防护罩连接管连接,分析仪进样装置内部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部设有滑动
条,滑动条上有齿轮,滑动条与动力齿连接,动力齿与滑轮连接管连接,滑轮连接管与副滑
轮连接,副滑轮上设有传动带,传动带左侧与主滑轮连接,主滑轮与动力杆连接,动力杆与
电机连接,电机内部设有定子,定子与线圈绕组和转子连接,定子上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与
转动轴连接,电机下侧设有电机固定座,电机右侧设有电机控制线,电机控制线与控制器连
接,控制器内部设有电机控制芯片;
装置主体左侧设有导线口,导线口内设有电源线,电源线上设有插头,导线口下侧
设有推手架固定卡,推手架固定卡与推手架连接管连接,推手架连接管与推手管支架连接,
推手管支架与推手架连接,装置主体下侧设有万向轮固定装置,万向轮固定装置下侧设有
活支总成,活支总成下侧设有轴套,轴套下侧设有轴承,轴承下侧设有刹车片,刹车片下侧
设有车轮。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主体上设有挂钩。
作为优选,所述信息显示屏上设有橡胶膜护罩。
作为优选,所述尿液检测按钮上设有防滑摩擦垫。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软管内设有钢圈。
作为优选,所述尿液检测针上设有防尘盖。
作为优选,所述导线口内设有橡胶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推手架内设有橡胶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医务人员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测时,
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功能全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尿液检测针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分析仪进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装置主体,2:尿液检测针装置,3:分析仪进样装置,4:操作台,5:信息显示屏,6:
电源键,7:进样启动键,8:尿液检测按钮,9:打印机,10:打印纸出口,11:纸圈棒,12:纸圈连
接架,13:连接架固定管,14:玻璃护罩,15:软管口,16:进液软管,17:尿液检测针装置,18:
压力管,19:尿液检测针,20:尿液检测器,21:检测针连接口,22:检测针连接管,23:玻璃壳
体,24:敏感玻璃球,25:内参比电极,26:内参比溶液,27:电极头,28:尿液数据传输线,29:
尿液数据分析器,30:血细胞处理芯片,31:尿液检测台,32:储物柜,33:开关把手,34:合页,
35:试管存放器,36:尿液试管,37:滑动片,38:卡槽,39:存放器停止位,40:固定片,41:防护
罩连接管,42:防护罩,43:滑动条,44:齿轮,45:动力齿,46:滑轮连接管,47:副滑轮,48:传
动带,49:主滑轮,50:动力杆,51:电机,52:定子,53:线圈绕组,54:转子,55:转动杆,56:转
动轴,57:电机固定座,58:电机控制线,59:控制器,60:电机控制芯片,61:导线口,62:电源
线,63:插头,64:推手架固定卡,65:推手架连接管,66:推手管支架,67:推手架,68:万向轮
固定装置,69:活支总成,70:轴套,71:轴承,72:刹车片,73:车轮,74:挂钩,75:橡胶膜护罩,
76:防滑摩擦垫,77:钢圈,78:防尘盖,79:橡胶密封圈,80: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全自动尿液分析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全自动尿液分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尿液检测针装置2和分
析仪进样装置3,在装置主体1前侧设有操作台4,操作台4上设有信息显示屏5,信息显示屏5
右侧设有电源键6,电源键6下侧设有进样启动键7和尿液检测按钮8,操作台4左侧设有打印
机9,打印机9前侧设有打印纸出口10,打印机9内部设有纸圈棒11,纸圈棒11与纸圈连接架
12连接,纸圈连接架12与连接架固定管13连接,操作台4与打印机9之间设有玻璃护罩14,玻
璃护罩14内部设有尿液检测针装置2;
如图2所示,尿液检测针装置2右侧设有软管口15,软管口15内设有进液软管16,进
液软管16与尿液检测装置17连接,尿液检测装置17内部设有压力管18,压力管18与尿液检
测针19连接,尿液检测针装置17内部设有尿液检测器20,尿液检测器20内部设有检测针连
接口21,检测针连接口21上设有检测针连接管22,检测针连接管22与玻璃壳体23连接,玻璃
壳体23与敏感玻璃球24连接,玻璃壳体23内部设有内参比电极25和内参比溶液26,内参比
电极25与电极头27连接,尿液检测器20左侧与尿液数据传输线28连接,尿液数据传输线28
与尿液数据分析器29连接,尿液数据分析器29内部设有血细胞处理芯片30;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上设有尿液检测台31,尿液检测台31前侧设有储物柜32,储
物柜32上设有开关把手33和合页34,尿液检测台31内部设有分析仪进样装置3;
如图3所示,分析仪进样装置3上设有试管存放器35,试管存放器35上设有尿液试
管36,试管存放器35下侧设有滑动片37,滑动片37上设有卡槽38,滑动片37右侧设有存放器
停止位39,试管存放器35右侧设有固定片40,固定片40与防护罩连接管41连接,分析仪进样
装置3内部设有防护罩42,防护罩42内部设有滑动条43,滑动条43上有齿轮44,滑动条43与
动力齿45连接,动力齿45与滑轮连接管46连接,滑轮连接管46与副滑轮47连接,副滑轮47上
设有传动带48,传动带48左侧与主滑轮49连接,主滑轮49与动力杆50连接,动力杆50与电机
51连接,电机51内部设有定子52,定子52与线圈绕组53和转子54连接,定子52上设有转动杆
55,转动杆55与转动轴56连接,电机51下侧设有电机固定座57,电机51右侧设有电机控制线
58,电机控制线58与控制器59连接,控制器59内部设有电机控制芯片60;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左侧设有导线口61,导线口61内设有电源线62,电源线62上
设有插头63,导线口61下侧设有推手架固定卡64,推手架固定卡64与推手架连接管65连接,
推手架连接管65与推手管支架66连接,推手管支架66与推手架67连接,装置主体1下侧设有
万向轮固定装置68,万向轮固定装置68下侧设有活支总成69,活支总成69下侧设有轴套70,
轴套70下侧设有轴承71,轴承71下侧设有刹车片72,刹车片72下侧设有车轮73。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测时,将装置主体1接通电源,将所要检测的尿液样
本统一放在消毒后的试管中,然后记上标签统一放在试管存放器35上的尿液试管36中,将
玻璃护罩14打开,取出尿液检测针装置2的尿液检测针19,按下进样启动键7,分析仪进样装
置3内的滑动片37在电机51作用下,左右滑动,从而带动试管存放器35移动,医务人员再按
下尿液检测按钮8,尿液检测针19自动的抽取一定量的尿液,进入尿液检测针装置2,尿液检
测器20将检测出尿液样品结果,医务人员若需要将检测结果打印出来,即可通过打印机9打
印出来,医务人员再根据结果做出初步的评估。
所述装置主体1上设有挂钩74。这样设置,可以提高装置主体1使用效率,更加方便
快捷。
所述信息显示屏5上设有橡胶膜护罩75。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液体进入信息显示屏
5内造成短路。
所述尿液检测按钮8上设有防滑摩擦垫76。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医务人员尿液检测
按钮8的摩擦力,使操作更加精准。
所述进液软管16内设有钢圈77。这样设置,可以增加进液软管16的韧性,防止弯折
时发生断裂。
所述尿液检测针19上设有防尘盖78。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杂质进入尿液检测针19
内。
所述导线口61内设有橡胶密封圈79。这样设置,可以增加装置主体1的安全性,便
于医务人员使用。
所述推手架67内设有橡胶垫80。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推手架67的摩擦力,便于操
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