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目标物质测定系统、免疫色谱测定试剂盒、以及免疫色谱测定系统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目标物质测定系统、免疫色谱测定试剂盒、
以及免疫色谱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检测目标物质(诸如,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装置,已使用利用在抗原和
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之间的特定反应的免疫测定法。在这样的方法中,“免疫色谱法”是一种
方法,其中,形成样品中包含的待检测的物质的复合物和标记的抗体,然后使用色谱的原理
对复合物和没有结合至分析物的抗体进行分离,并且测量复合物的聚集态。因此,“免疫色
谱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其还允许进行视觉判断,并且因此通常已用作以方便的方式检测目
标物质的方法。对于这样的免疫色谱法,已需要提高检测分析物中的灵敏度。
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液体试样中待检测的物质的存在的
免疫色谱测定方法,其中:在部分具有已导入与待检测物质特定结合的第一结合物质的测
试区域的色谱介质上,用包含与待检测物质特定结合的显著标记第二结合物质的液体试样
浸渍测试区域;在用液体试样浸渍测试区域的同时或之后,用用于视觉识别的具有与色谱
介质的折射率的折射率差Δn是-0.1≤Δn≤=0.1的折射率的溶液浸渍色谱介质;以及用
用于视觉识别的溶液浸渍的测试区域观察测试区域”。根据这种方法,用用于视觉识别的具
有预定折射率的溶液浸渍色谱介质,借此可以抑制在色谱介质与用于视觉识别的溶液之间
的接口处由折光指数差别引起的光散射。因此,色谱介质在厚度方向上的可见区域扩大,并
且在视觉判断中能够获得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然而,根据以上方法,在使用色谱介质分离标记分析物之后,再次将溶剂加入以浸
渍色谱介质。这花费很长时间并且有损便利性,便利性是免疫色谱法的特征。因此,例如,专
利文献2公开“使用标记物质检测样品中待检测的物质的存在的免疫色谱测定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与分析物特定结合的第一物质固定到色谱介质上的反应活性部位,使已与标
记物质结合的由与分析物特定结合的第二物质组成的检测试剂一起接触或跟随样本;第二
步骤,在反应活性部位压缩支撑衬底(support substance,支撑衬底)以减小厚度;以及第
三步骤,观察来自标记物质的发光信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57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2-2154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免疫色谱测定方法使得能够在不有损便利性的情况下灵敏
地检测分析物。然而,根据以上方法,减小支撑衬底的厚度的步骤是不可缺少的。
这样,在目标物质的检测中,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来实现更高的便利性和提高的检
测灵敏度。
因此,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以方便的方式灵敏地检测目标物质的目
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等。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获
取液体中包含的目标物质;以及流速控制单元,控制获取单元中的液体的流动速率,流速控
制单元设置在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方向的下游。
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在获取单元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液体导入
的液体导入单元,获取单元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小于液体导入单元在横
向方向上的厚度。
此外,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在流速控制单元的流动方向的下游可以进一步包括吸
收液体的液体保持单元,获取单元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小于液体保持单
元在横向方向上的厚度。
获取单元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是0.01mm以上且0.10mm以下。
获取单元的纵向方向可以在流动方向上延伸。
流速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多孔体,并且多孔体的平均孔径可以小于获取单元的液体
流动通过的部分的平均孔径。
流速控制单元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小于获取单元在横向方向
上的厚度。
流速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其中形成有通孔的过滤器,并且通孔的平均孔径可以小于
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的平均孔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目标物质测定系统,包括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和目标物质测
定装置,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获取液体中包含的目标物质;以及流速控制
单元,控制获取单元中的液体的流动速率,流速控制单元设置在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方向
的下游,目标物质测定装置包括:光照射单元,用光照射获取单元;以及光检测单元,检测从
获取单元发出的光。
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在获取单元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可以包括导入液体的液体导
入单元,并且目标物质测定装置可以包括将液体注射到液体导入单元中的液体注射机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免疫色谱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包含固定到包含目标
物质的液体流动通过的流动路径上的抗体;以及流速控制单元,包含布置在流动路径上的
多孔体,流速控制单元设置在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方向的下游。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免疫色谱测定系统,包括免疫色谱测定试剂盒和目标物质测定
装置,免疫色谱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包含固定到包含目标物质的液体流动通过的流
动路径上的抗体;以及流速控制单元,包含布置在流动路径上的多孔体,流速控制单元设置
在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目标物质测定装置包括:光照射单元,用光照射获取单
元;以及光检测单元,检测从获取单元发出的光。
本发明的效果
本公开提供一种以方便的方式灵敏地检测目标物质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等。顺
便说一下,本文中描述的效果不一定要受到限制,并且可以获得在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效
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配置实例的示
意图。
[图2]的A和B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的实例的示意
图。A是平面图,以及B是沿着在A中示出的线P1-P1的截面图。
[图3]的A和B是示出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的第二获取单元的布置的实例的示意
图。A是平面图,以及B是沿着在A中示出的线P2-P2的截面图。
[图4]的A至C是示出流速控制单元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目标物质测定系统检测目标物质的示意图。
[图6]的A至C是示出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的平均孔径与目标物质的检
测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的目标物
质测定试剂盒的实例的示意图。A是平面图,以及B是沿着在A中示出的线P3-P3的截面图。
[图8]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的目标物
质测定试剂盒的实例的示意图。A是平面图,以及B是沿着在A中示出的线P4-P4的截面图。
[图9]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的目标物
质测定试剂盒的实例的示意图。A是平面图,以及B是沿着在A中示出的线P5-P5的截面图。
[图10]的A和B是示出获取单元的厚度与目标物质的检测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1]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的目标
物质测定试剂盒的实例的示意图。A是平面图,以及B是沿着在A中示出的线P6-P6的截面图。
[图12]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的目标
物质测定试剂盒的实例的示意图。A是平面图,以及B是沿着在A中示出的线P7-P7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配置实例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优选方式。顺便说一下,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
示出本公开的典型实施方式的实例,但不会使本公开的范围的解读变窄。另外,将按以下顺
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流速控制单元设置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的实例)
2.第二实施方式
(与其他部件相比较,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的获取单元形成得更薄的实例)
3.第三实施方式
(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的获取单元的纵向方向在液体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实例)
4.第四实施方式
(目标物质测定装置包括液体注射机构的实例)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配置实例的示意
图。在图中,用参考标号S1表示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大致由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和目标物
质测定试剂盒K1组成。将逐一描述目标物质测定系统S1的部件。
(1)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
首先,将描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图2的A和B示出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
质测定试剂盒K1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此外,图2的A示出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平面图,
以及图2的B示出沿着A中示出的线P1-P1的截面图。如图2的A中所示,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
K1至少包括获取单元11和流速控制单元13。
此外,例如,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可以包括通免疫色谱法等检测目标物质所需
的部件,目标物质是检测对象。例如,如图2的A中所示,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还可以包括
液体导入单元14、试剂保持单元15、显影单元16a、16b、和16c、第二获取单元12、以及液体保
持单元17。此外,这些部件还可以固定到衬底18上。
如图2的A和图2的B所示,液体导入单元14、试剂保持单元15、显影单元16a、16b、和
16c、获取单元11、第二获取单元12、流速控制单元13、以及液体保持单元17各自布置为与相
邻的其他单元接触。因此,由于毛细管现象,被导入到如下所述的液体导入单元14中的液体
在箭头F1示出的方向上流动并可到达液体保持单元17(参见图2的A和B,箭头F1)。顺便说一
下,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液体导入单元14侧是上游侧,液体保持单元17侧是下游侧。
<液体导入单元>
液体导入单元14是液体被导入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的部件。此外,液体导
入单元14将目标物质和除液体中包含的目标物质以外的物质进行分离并分散目标物质。只
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液体导入单元14可以自由选自已知的材料。例如,液体导入单元14可以
采用自多个多孔体(porous body),诸如,纤维素膜、硝酸纤维膜、醋酸纤维素膜、聚砜膜、聚
醚砜膜、尼龙膜、玻璃纤维、以及非纺织织物。此外,为了抑制目标物质的非特定性结合,优
选的是,用阻断剂(诸如,白蛋白)处理液体导入单元14。
在本公开中,例如,要被导入到液体导入单元14中的“液体”应当是包含通过免疫
色谱法等能够检测的目标物质的液体对象,并且其组合没有特别的限制。液体的实例包括
生物来源的样品和通过将试剂加入到这样的样品中或稀释样品制备的液体样品。生物来源
的样品的实例包括血液、血浆、血清、脑脊髓液、唾液、精液、尿液、鼻拭子、以及喉拭子。
此外,例如,只要通过免疫色谱法等能够检测到,目标物质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
制。目标物质的实例包括蛋白质、肽、核酸、糖类、糖脂、以及缀合糖。
<试剂保持单元>
试剂保持单元15是保持与目标物质结合的检测试剂的区域。只要以使得检测试剂
可与被导入到液体导入单元14中的液体中的目标物质结合的方式将检测试剂保持在试剂
保持单元15中,试剂保持单元15的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将检测试剂施加到多孔体
(诸如,纤维素滤纸或玻璃纤维滤纸)并干燥,并且多孔体用作试剂保持单元15,借此,检测
试剂可以干燥状态保持在试剂保持单元15中。当在干燥状态下使用检测试剂时,检测试剂
通过流入试剂保持单元15中的一体溶解,借此,液体中的目标物质和检测试剂能够接触。此
外,为了抑制目标物质的非特定性结合,优选的是,也用阻断剂(诸如,白蛋白)处理试剂保
持单元15。
检测试剂应当包括与目标物质特定结合的结构和在检测目标物质中用作标记的
结构,并且可以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等适当地选自已知的材料。作为与目标物质特定结合
的结构,可以使用抗体、适体、分子印迹聚合物等。此外,作为应用于这样的抗体、适体、分子
印迹聚合物等等的标记,可以提到金胶体、荧光颜料、复合物(诸如,钌复合物和铱复合物)、
示出化学发光的有机化合物(诸如,发光氨、光泽精、二氧六环、以及草酸盐)、示出生物发光
的物质(诸如,莹光素)等等。
<显影单元>
显影单元16a、16b、和16c是使用色谱原理将检测试剂和目标物质结合在一起的复
合物与还没有与目标物质结合的检测试剂分离的部件。只要能够执行上述分离,显影单元
16a、16b、和16c可以根据目标物质和检测试剂的特性等自由选自已知材料。例如,作为显影
单元16a、16b、和16c,可以采用由各种材料制成的膜用作色谱介质。这样的膜的实例包括硝
酸纤维膜、混合硝化纤维素酯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尼龙膜、以及聚醚砜膜。
此外,尽管显影单元16a、16b、和16c设置在图2的A和图2的B中的三个位置中,但显
影单元16a、16b、和16c的布置不限于所示出的布置。例如,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如
下所述的第二获取单元12和流速控制单元13可以布置成彼此直接接触,并且无须设置显影
单元16c。此外,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没有设置第二获取单元12的情况下,获取单元
11和流速控制单元13可以布置成彼此直接接触。
<获取单元>
获取单元11是用于获取液体中包含的目标物质的部件。只要获取单元11能够获取
液体中的目标物质,其特定配置没有限制并且可以由已知的材料自由设计。作为获取单元
11,例如,也可以使用由硝化棉、聚偏氟乙烯(PVDF)、尼龙、聚醚砜等制成固定有与目标物质
特定结合的物质的膜。此外,作为与目标物质特定结合的物质,例如,可以提到抗体、适体、
分子印迹聚合物等。与目标物质特定结合的这样的物质(诸如,抗体)通过结合、静电结合、
离子结合等固定在上述膜上。
例如,在通过免疫色谱法获取目标物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获取单元11可以是使
得用于获取目标物质的抗体固定在流动路径(包含目标物质的液体流过其)上。
此外,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多个获取单元11还可以设置为对应于目标物质
的种类的数目。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获取单元11中,使与待获取的目标物质对应的抗体等
固定。具体地,将与第一目标物质特定结合的物质固定到一个获取单元11上,并且将与第二
目标物质特定结合的物质固定到另一获取单元11上,借此使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能够
在一次测定中检测到多个目标物质。
顺便说一下,在本公开中,上述获取单元11还方便地称为“第一获取单元11”以便
将如下所述的第二获取单元12区分开。<第二获取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12是用于获取保持在试剂保持单元15中的检测试剂的部件。在将液
体导入到液体导入单元14中之后,检测试剂与试剂保持单元15中的液体保持接触并流动通
过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内部。在检测试剂相对于液体中包含的目标物质过量存在的情
况下,一部分检测试剂不能与目标物质结合,并且因此不能由第一获取单元11获取并朝向
下游侧进一步移动。第二获取单元12获取这样的检测试剂。
只要第二获取单元12能够获取液体中的检测试剂,其特定配置没有限制并且可以
由已知的材料自由设计。作为第二获取单元12,例如,与上述第一获取单元11相似,还可以
采用其上固定有与检测试剂特定结合的物质的膜。
此外,设置第二获取单元12的位置应该是第一获取单元11的下游和如下所述的液
体保持单元17的上游,并不限于在图2的A和图2的B中示出的布置。图3的A和B是示出第二获
取单元12的布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图3的A是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1的平面图,以及图3的B
是沿着在图3的A中示出的线P2-P2的截面图。
如在图3的A和B中所示,第二获取单元12可以设置在流速控制单元13中。例如,可
以将能够与检测试剂特定结合的物质固定在流速控制单元13中的预定空间中,从而允许起
到第二获取单元12的作用。同样在如下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与该实施方式相似地
设置第二获取单元12。
第二获取单元12不是用于检测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的目标物质必不可少的
部件,但是优选地出于如下所述的原因设置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此外,同样在如下
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
似地包括第二获取单元12。此外,第二获取单元12的布置应当与该实施方式相似,在第一获
取单元11的下游如下所述的液体保持单元17的上游,并且不特别限制。
<流速控制单元>
流速控制单元(flow rate control unit)13是用于控制第一获取单元11中的液
体的流速的部件。将流速控制单元13设置在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的流动方向下游(参见
图2的A,箭头F1)。只要流速控制单元13能够控制流动通过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的速度,
其具体配置不特别限制并且可以用已知的材料自由地设计。图4的A至C示意性地示出流速
控制单元13的配置实例。
如图4的A所示,例如,流速控制单元13可以包括多孔体。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
的是,多孔体的平均孔径(参见图4的A,x1)小于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的
平均孔径(参见图4的A,x2)。通过减小设置在流速控制单元13中的多孔体的平均孔径,由于
这样的流速控制单元13,可以使第一获取单元11中的液体的流速小于没有设置流速控制单
元13的情况。
例如,在通过免疫色谱法获取目标物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包括上述多孔体的流
速控制单元13设置在包含目标物质的液体流动通过的流动路径上。
此外,如图4的B所示,例如,流速控制单元13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
(参见图4的B,t1)可以小于第一获取单元11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参见图4的
B,t2)。通过减小流速控制单元13中的厚度,由于这样的流速控制单元13,可以使第一获取
单元11中的液体的流速小于没有设置流速控制单元13的情况。
此外,如图4的C所示,例如,流速控制单元13包括过滤器,过滤器具有形成在其中
的通孔131,并且通孔131的平均孔径(参见图4的C,x3)小于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流动通
过的部分的平均孔径(参见图4的C,x2)。通过减小设置在流速控制单元13中的通孔131的平
均孔径,由于这样的流速控制单元13,可以使第一获取单元11中的液体的流速小于没有设
置流速控制单元13的情况。
<液体保持单元>
液体保持单元17是用于保持已通过流速控制单元13的液体的部件。此外,液体保
持单元17还用作将被导入到液体导入单元14中的液体朝向下游侧移动的泵。只要液体保持
单元17具有这些功能,其具体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适当采用自已知的材料。例如,
可以采用材料(诸如,硝酸纤维膜、滤纸、或玻璃纤维滤纸)作为液体保持单元17。
根据本公开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适于作为通过免疫色谱法检测目标物质的免
疫色谱测定试剂盒。
(2)目标物质测定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的每个部件。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包括至少
光照射单元21和光检测单元22(再次参见图1)。
<光照射单元>
光照射单元21是用光照射上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第一获取单元11的部件
(参见图1,箭头L1)。只要如下所述的光检测单元22能够检测到来源于由第一获取单元11获
取的目标物质和检测试剂的复合物中的标记物质的显色或发光,光照射单元21的具体配置
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作为光照射单元21,可以采用已知的光源,诸如,汞灯、卤素灯、氙气
灯、LED源、或激光源。
<光检测单元>
光检测单元22是用于检测从第一获取单元11发射的光的部件(参见图1,箭头L2)。
只要光检测单元22能够检测到来源于标记物质的显色或发光,其具体配置没有特别的限
制。例如,作为光检测单元22,可以采用面图像传感器(area image sensor)或光电倍增管,
诸如,CCD或CMOS器件等。
在上述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中,除了光照射单元21和光检测单元22之外,可以适
当采用用光L1照射和接收光L2所需的部件,诸如,由二向色镜等以及用于聚集光L1和L2的
透镜(在图1中,透镜未示出)组成的光路切换机构23。此外,例如,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还可
以包括用光照射上述第二获取单元12的部件和检测从第二获取单元12发射的光的部件。此
外,光照射单元21和光检测单元22还可以被配置为用光L1照射第一获取单元11和第二获取
单元12中的每一个并从每个单元检测发光或显色。此外,例如,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还可以
包括由光照射单元21控制用光L1照射第一获取单元11的时间的控制单元。
顺便说一下,相对于上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通过选择标记物质用作检测试
剂等,还可以通过视觉判断执行目标物质的检测。
(3)由目标物质测定系统检测目标物质
将参照图5描述由目标物质测定系统S1检测目标物质。图5是示出由目标物质测定
系统检测目标物质的示意图。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相对于被导入到液体导入单元14中的液体
中包含的目标物质T等它们在每个单元中的行为等等。
被导入到液体导入单元14中的液体中的目标物质T朝向试剂保持单元15移动(参
见图5,箭头F1)。这时,在液体导入单元14中,可以通过超滤移除一些杂质M1。已到达试剂保
持单元15的目标物质T与检测试剂R结合并形成复合物C。
复合物C和检测试剂R进一步朝向下游侧移动。由第一获取单元11获取复合物C,借
此复合物C转变为聚集态。然后,从通过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的光照射单元21用光照射的第
一获取单元11中发出来源于标记物质的光。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的光检测单元22检测发射
光,借此可检测到目标物质T(在图5中,未示出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1)。
同时,由第二获取单元12获取还没与目标物质T结合的检测试剂R,借此检测试剂R
转变为聚集态。因此,在第二获取单元12中,能够从用检测试剂R标记的物质检测到显色或
发光。因此,在包含第二获取单元12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通过测量第二获取单元12
中的显色或发光,能够判断通过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实施目标物质方法成功或者失败。
此外,第一获取单元11和第二获取单元12还没获取的杂质M2等到达液体保持单元17并保持
在液体保持单元17中。
如上所述,在目标物质测定系统S1中,由于复合物C聚集在第一获取单元11中,能
够执行目标物质的检测。图6的A至C是示出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的平均
孔径与目标物质的检测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6的A所示,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由于液体在下游方向(参见箭头F11)
上移动,复合物C聚集在第一获取单元11中,并且产生来自标记物质的光(参见箭头L11)(在
图6的A至C中,未示出复合物)。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W1
的平均孔径小时,在第一获取单元11中,形成第一获取单元11的构件的密度高。因此,来源
于标记物质的从具有小间隙的第一获取单元11发射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外部的光
的强度低。
相反,如图6的B所示,当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W2的平均孔径大
于图6的A中示出的情况时,形成第一获取单元11的构件的密度低。因此,来源于标记物质的
从具有增大的间隙的第一获取单元11发射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外部的光的强可以
增大。然而,当第一获取单元11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W2的平均孔径增大时,第一获取单元
11中的流动速率升高(图6的B,箭头F12),由此第一获取单元11中的复合物的获取效率会下
降。
因此,如图6的C所示,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流速控制
单元13控制第一获取单元11中的液体的流动速率。因此,即使第一获取单元11的在液体流
动通过的部分W3的平均孔径增大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获取单元11中的液体的流动速率
的升高(图6的C,箭头F13)。因此,在不降低第一获取单元11中的复合物的获取效率的前提
下,来源于标记物质的从第一获取单元11发射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外部的光的强度
可以增大。
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上述的流速控制单元设置在第一获
取单元的下游。因此,能够控制第一获取单元中的液体的流动速率。因此,即使当第一获取
单元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的平均孔径被设计成具有更适合检测目标物质的尺寸时,能够
抑制第一获取单元中目标物质的获取效率的降低。因此,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
测定系统中,能够更灵敏地检测出目标物质。
此外,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不需要使用另外试剂或复杂
的操作以便提高检测灵敏度。因此,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能够以方
便的方式检测出目标物质。
根据本公开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适于作为通过免疫色谱法检测目标物质的免疫
色谱测定系统。
2.第二实施方式
图7的A和B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的目
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2。图7的A是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2的平面图,以及图7的B是沿着在图
7的A中示出的线P3-P3的截面图。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目标物质测定装置的配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并
且因此将省去对其的描述。此外,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2的部件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去对其的描述。
如图7的B中所示,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2中,第一获取单元11在横向于液体的
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参见图7的B,t4)小于液体导入单元14在横向于液体的流动方向
的方向上的厚度(参见图7的B,t5)。顺便说一下,尽管图7的B中示出的试剂保持单元15、显
影单元16a和16b、流速控制单元13、以及液体保持单元17中的每一个的厚度相同,但图7的A
和B中单元的厚度也可以不同。这同样适用于在如下所述的图8的A和B以及图9的A和B中示
出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21和K22。
图8的A和B示意性地示出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的另一配置实
例。图8的A是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21的平面图,以及图8的B是沿着在图8的A中示出的线
P4-P4的截面图。如图8的B中所示,第一获取单元11在横向于液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
度(参见图8的B,t4)小于液体保持单元17在横向于液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参见
图8的B,t6)。
此外,在图7的A和B及图8的A和B中示出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除了第一获取
单元11之外,显影单元16a和16b也形成为较薄。然而,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至少第一获取单
元11应当形成为较薄,并且配置不限于图7的A和B以及图8的A和B中示出的那些。
图9的A和B是示出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配置实例的示意
图。图9的A是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22的平面图,以及图9的B是沿着在图9的A中示出的线
P5-P5的截面图。如图9的B中所示,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只有第一获取单元11形成
为较薄,并且与第一获取单元11接触的显影单元16a被配置成使得厚度朝向下游侧逐渐减
小。
图10的A和B是示出第一获取单元11的厚度与目标物质的检测之间的关系。图10的
A和B示意性地示出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的第一获取单元11。图10的B中示出的第一获取
单元11b形成为比在图10的A中示出的第一获取单元11a更薄。因此,在第一获取单元11中存
在的复合物C的量恒定的情况下,在第一获取单元11b中,复合物C的密度在更接近表面U的
区域中更高。
在第一获取单元11中,即使当复合物C处于聚集态,在复合物C存在于距表面U远的
较深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形成第一获取单元11的构件,来源于复合物中的标记物质的显色
或发光难以到达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的外侧。相反,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
试剂盒K2、K21、以及K22中,由于第一获取单元11形成为较薄,复合物C的密度增大,而且复
合物C在距第一获取单元11的表面U较浅的位置聚集。因此,来源于标记物质的显色或发光
的强度能够增强。
优选的是,第一获取单元11的厚度(参见图7的B,t4)是0.01mm以上0.10mm以下。当
第一获取单元11的厚度是0.10mm以下时,在第一获取单元11中从标记物质发出的光的强度
能够增强。此外,当第一获取单元11是0.01mm以上时,能够充分获得第一获取单元11本身的
强度。此外,当第一获取单元11设置在衬底18上,第一获取单元11的强度可进一步增强。
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与其他部件相比较,第一获取单元
11形成为较薄。因此,在接近第一获取单元11的表面的高密度下可存在复合物C,从而增强
从标记物质发出的光的显色或发光的强度。因此,可更灵敏地测定目标物质。
例如,根据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免疫色谱测定方法,将反应活性部位的支撑衬底
压缩以减小厚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衬底的密度也会增大,借此支撑衬底中的间隙
减小。因此,来自标记物质的发光信号反而可减少。相反,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
测定系统中,由于第一获取单元11形成为较薄,可在间隙不会减小或者不会导致来自标记
物质的显色或发光的强度减小的前提下测定标记物质。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其他效果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
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效果相似。
3.第三实施方式
图11的A和B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的
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3。此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目标物质测定装置的配置与上述第一实
施方式中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去对其的描述。此外,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目标物质测定
试剂盒K3的部件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去对其的描述。
图11的A是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3的平面图,以及图11的B是沿着在图11的A中示
出的线P6-P6的截面图。如图11的A所示,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第一获取单元11的纵向
方向在液体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箭头F1)。
第一获取单元11的纵向方向在流动方向上延伸的配置不限于在图11的A和B中示
出的第一获取单元11的配置。图12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的配置
实例的示意图。图12的A是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3的平面图,以及图12的B是沿着在图12的A
中示出的线P7-P7的截面图。例如,如在图12的A中所示,配置可以是使得液体流动方向在显
影单元16a和16b与第一获取单元11之间的连接处改变。
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设置在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的第
一获取单元11的纵向方向在液体的流动方向上延伸。因此,包含复合物的液体穿过第一获
取单元11所花费的时间延长,使得能够增强第一获取单元获取复合物的效率。因此,第一获
取单元11获取复合物的量能够增加,并且目标物质检测灵敏度能够提高。根据第三实施方
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其他效果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效果
相似。
4.第四实施方式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配置实
例。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S4中,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根据上述第
一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S1相同的部件,并且将会省去对其的描述。
如图13中所示,目标物质测定装置D2包括将液体注射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的
液体导入单元14中的液体注射机构24(参见箭头F0)。只要液体注射机构24能够将上述液体
导入到液体导入单元14中,其具体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根据液体的特性等适当采
用已知液体注射装置的配置等。
此外,液体注射机构24可以包括将与包含目标物质的液体不同的另一种液体注入
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中的部件。例如,另一种液体是使来自与检测试剂结合的标记物
质发光的液体。其特定实例是包含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萤光素酶等的试剂
溶液。在导入包含目标物质的液体之后,将这样的试剂溶液导入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K1
中。因此,在不需要上述光照射单元21照射光的情况下,可利用化学发光、生物发光等使用
从标记物质发出的光测定目标物质。
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中,由于液体注射机构的存在,不需要
手动将液体导入到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中。因此,能够防止用户无意触摸液体的事故。根据
第四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的其他效果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物质测定
系统的效果相似。
顺便说一下,上述效果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还可以存在其他效
果。
本公开还可以配置如下。
(1)一种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获取液体中包含的目标物质;以及
流速控制单元,控制获取单元中的液体的流动速率,流速控制单元设置在获取单元的液体
流动方向的下游。
(2)根据(1)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在获取单元的流动方向的上游进一步包
括将液体导入的液体导入单元,其中获取单元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液体
导入单元在横向方向上的厚度。
(3)根据(1)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在流速控制单元的流动方向的下游进一
步包括吸收液体的液体保持单元,其中获取单元在横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液
体保持单元在横向方向上的厚度。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其中,获取单元在横向于
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是0.01mm以上0.10mm以下。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其中,获取单元的纵向方
向在流动方向上延伸。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其中流速控制单元包括
多孔体,并且多孔体的平均孔径小于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的平均孔径。
(7)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其中,流速控制单元在横
向于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获取单元在横向方向上的厚度。
(8)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其中流速控制单元包括
其中形成有通孔的过滤器,并且通孔的平均孔径小于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通过的部分的平
均孔径。
(9)一种目标物质测定系统,包括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和目标物质测定装置,目标
物质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获取液体中包含的目标物质;以及流速控制单元,控制获
取单元中的液体的流动速率,流速控制单元设置在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目标
物质测定装置包括:光照射单元,用光照射获取单元;以及光检测单元,检测从获取单元发
出的光。
(10)根据(9)所述的目标物质测定系统,其中,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在获取单元的
流动方向的上游包括导入液体的液体导入单元,并且目标物质测定装置包括将液体注射到
液体导入单元中的液体注射机构。
(11)一种免疫色谱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包含固定到包含目标物质的液体
流动通过的流动路径上的抗体;以及流速控制单元,包含布置在流动路径上的多孔体,流速
控制单元设置在获取单元的液体流动方向的下游。
(12)一种免疫色谱测定系统,包括免疫色谱测定试剂盒和目标物质测定装置,免
疫色谱测定试剂盒包括:获取单元,包含固定到包含目标物质的液体流动通过的流动路径
上的抗体;以及流速控制单元,包含布置在流动路径上的多孔体,流速控制单元设置在获取
单元的液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目标物质测定装置包括:光照射单元,用光照射获取单元;以
及光检测单元,检测从获取单元发出的光。
符号说明
C:复合物
D1、D2:目标物质测定装置
K1、K11、K2、K21、K22、K3、K31:目标物质测定试剂盒
M1、M2:杂质
R:检测试剂
S1、S4:目标物质测定系统
T:目标物质
11、11a、11b:获取单元(第一获取单元)
12:第二获取单元
13:流速控制单元
131:通孔
14:液体导入单元
15:试剂保持单元
16a、16b、16c:显影单元
17:液体保持单元
18:衬底
21:光照射单元
22:光检测单元
23:光路切换机构
24:液体注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