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升降调整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088359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44837.9

申请日:

2015.11.26

公开号:

CN106799946A

公开日:

2017.06.0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G 17/00申请日:20151126|||公开

IPC分类号:

B60G17/00

主分类号:

B60G17/00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平; 叶文周; 蒋柏林; 吕高峰; 王刚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路30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升降调整装置,该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悬架的弹簧下座相连以驱动所述弹簧下座沿上下方向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通过调整弹簧下座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调整车身的位置,不改变减振器的受力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适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悬架的弹簧下座相连以驱动所述弹簧下座沿上下方向
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
驱动组件;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
所述弹簧下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轴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平行;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且设置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
绕所述轴向转动并沿所述轴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弹簧下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导向
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套筒和导向环,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一个固定在
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弹簧下座上;
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所述一个上设有导向槽和导向凸起中的一个,所述导
向套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所述另一个上设有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凸起中的另一个,所述
导向槽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杠螺
母副,所述丝杠螺母副的丝杠构成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螺母构成所述第二
传动件,所述导向环固定在所述丝杠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包括:
丝杠部分,所述丝杠部分与所述螺母配合;
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丝杠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分构造为柱体,所述
导向环套设固定在所述柱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还包括:
止挡法兰,所述止挡法兰设在所述丝杠部分的一端且沿所述柱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超
出所述丝杠部分的外周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法兰套设且焊接
固定在所述柱体上;或者
所述止挡法兰与所述丝杠部分一体形成且通过卡簧固定在所述柱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为空心柱或实心
柱。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为空心柱,所
述悬架的减振器的油缸缸体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空心柱。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蜗轮,所述蜗轮同轴地固定在所述螺母上;
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手动摇杆,所述手动摇杆与所述蜗杆相连以适于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锁
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将所述弹簧下座锁止在所述弹簧下座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一端设有锁
止槽,所述锁止槽沿所述蜗杆的径向延伸;
所述锁止组件包括:
锁止环,所述锁止环固定在所述弹簧下座上且套设在所述蜗杆外;
锁止螺栓,所述锁止螺栓适于依次穿过所述锁止环的周壁的一部分、所述锁止槽固定
在所述锁止环的另一部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推轴承,所
述止推轴承夹设在所述螺母与所述弹簧下座之间且夹设在所述蜗轮与所述弹簧下座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下座通过连接
套筒与所述导向套筒固定,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固定在所述导向套筒外;所述止推轴承与所
述连接套筒之间夹设有导向座,且所述导向座套设在所述丝杠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
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弹簧下座和所述螺母相连,所述锁止环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蜗杆
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止推轴承、所述导向座、所述蜗轮和所述
蜗杆位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弹簧下座和所述螺母限定的空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上设有法兰部,
所述法兰部与所述蜗轮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
或者所述螺母和所述蜗轮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凸起和凹槽,所述凸
起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凸起设在所述螺母和所述蜗轮中的一个上,所述凹槽设在所述螺
母和所述蜗轮中的另一个上。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蜗轮,所述蜗轮同轴地固定在所述螺母上;
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蜗杆相连以适于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主动带轮;
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传动,所述从动带轮同轴地固定
在所述螺母上;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带轮相连以适于通过所述传动带驱动所述从动带
轮转动。

说明书

悬架升降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架升降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悬架升降调整装置是采用液压结构实现的,例如其中一种悬架升降调整
装置是在减振器上端或下端增设液压腔体,通过对液压腔体内增压或泄压,来改变减振器
的长度的方式使车身抬高或降低,还有一种是将与转向节连接的连接支架做成一个密封的
腔体,并在减振器外筒下端固定一活塞,把连接支架形成的腔体分为上下腔,通过对上下
腔内增压或泄压,来改变减振器的长度的方式使车身抬高或降低。

也就是说,上述通过液压结构实现悬架高度调整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车身抬高或降
低方案均已经改变减振器的总长,是在减振器上外接了一装置,会改变减振器的受力点,
影响减振器寿命,而且其无锁止机构,为了保持高度不变需要持续保压,其给油系统需要
一直工作,经济性差,噪音大,且需要布置高压油管,有油液泄漏风险,且污染环境,存
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
种不改变减振器的受力点、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悬架
的弹簧下座相连以驱动所述弹簧下座沿上下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通过调整组件驱动弹簧下座沿上下方向移动,
实现调整弹簧下座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目的,由此可以调整车身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实
现车身的抬高或降低,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的行驶需求,此外,该悬架升降调整装置不会
改变弹簧圆周方向位置,即在保证了弹簧侧向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只调节弹簧下座垂直
方向的位置,从而实现抬高或降低车身高度的目的,不会改变减振器装配后的各硬点(即
受力点),制造成本低,且适用范围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组件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
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弹簧下座沿所述上下方向
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轴向
与所述上下方向平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且设置成在所述
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绕所述轴向转动并沿所述轴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弹簧下座沿所述上下方向
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套
筒和导向环,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导向套
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弹簧下座上;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所述
一个上设有导向槽和导向凸起中的一个,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导向环中的所述另一个上设
有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凸起中的另一个,所述导向槽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杠螺母副,所述丝杠螺母副的丝杠构
成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螺母构成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导向环固定在所述
丝杠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丝杠包括:丝杠部分,所述丝杠部分与所述螺母配合;
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丝杠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分构造为柱体,所述导向
环套设固定在所述柱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丝杠还包括:止挡法兰,所述止挡法兰设在所述丝杠
部分的一端且沿所述柱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超出所述丝杠部分的外周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止挡法兰套设且焊接固定在所述柱体上;或者所述止
挡法兰与所述丝杠部分一体形成且通过卡簧固定在所述柱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柱体为空心柱或实心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柱体为空心柱,所述悬架的减振器的油缸缸体的一部
分构成所述空心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所述蜗轮同轴地固定在所述螺
母上;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手动摇杆,所述手动摇杆与所述蜗杆相连以适于
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将所述
弹簧下座锁止在所述弹簧下座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蜗杆的一端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槽沿所述蜗杆的径
向延伸;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止环,所述锁止环固定在所述弹簧下座上且套设在所述蜗
杆外;锁止螺栓,所述锁止螺栓适于依次穿过所述锁止环的周壁的一部分、所述锁止槽固
定在所述锁止环的另一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架升降调整装置还包括:止推轴承,所述止推轴承
夹设在所述螺母与所述弹簧下座之间且夹设在所述蜗轮与所述弹簧下座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簧下座通过连接套筒与所述导向套筒固定,所述连
接套筒套设固定在所述导向套筒外;所述止推轴承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夹设有导向座,且
所述导向座套设在所述丝杠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架升降调整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
与所述弹簧下座和所述螺母相连,所述锁止环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
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止推轴承、所述导向座、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位于所
述连接件、所述弹簧下座和所述螺母限定的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母上设有法兰部,所述法兰部与所述蜗轮通过螺纹
紧固件固定;或者所述螺母和所述蜗轮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凸起和凹槽,
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凸起设在所述螺母和所述蜗轮中的一个上,所述凹槽设在
所述螺母和所述蜗轮中的另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所述蜗轮同轴地固定在所述螺
母上;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蜗杆相连以适于
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
与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传动,所述从动带轮同轴地固定在所述螺母上;驱动电机,所
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带轮相连以适于通过所述传动带驱动所述从动带轮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蜗轮和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丝杠螺母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丝杠螺母副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丝杠螺母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丝杠螺母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止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导向座的主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导向座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导向套筒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导向环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导向环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连接套筒的剖视图;

图15是弹簧下座的弹簧中心轴线与悬架的减振器中心轴线偏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弹簧下座的弹簧中心轴线与悬架的减振器中心轴线偏离且具有倾角时的结构示
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手动摇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弹簧下座2000、弹簧3000、减振器的油缸缸体4000、固定
板5000、调整组件100、驱动组件1、蜗轮11、凹槽111、蜗杆12、锁止槽121、手动摇
杆13、转轴部131、摇臂部132、传动组件2、第一传动件21、第二传动件22、丝杠23、
丝杠部分231、固定部分232、止挡法兰233、卡簧槽2331、螺母24、法兰部241、紧固孔
2411、凸起242、卡簧25、导向组件3、导向套筒31、导向槽311、导向环32、导向凸起
321、锁止组件4、锁止环41、锁止螺栓42、止推轴承51、连接件52、导向座53、连接套
筒54、第一防尘罩61、第二防尘罩62、连接螺栓63、轴承71、密封件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
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所有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
架一般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元件、传力机构或称为导向结构以及横向稳定装置。弹性元件,
例如弹簧300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振元件,例如减振器可以起到减振作用,传力机构
起到传力和导向作用,横向稳定装置防止车身产生过大侧倾。

通过调整悬架可以实现抬高和降低车身高度。下面参照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
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

如图1-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包括调整组件100,
调整组件100与悬架的弹簧下座2000相连以驱动弹簧下座2000沿上下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弹簧下座2000用于支撑弹簧3000,弹簧3000可以设置在弹簧下座2000
与车身之间,或者弹簧3000可以支撑在弹簧下座2000与车桥之间。弹簧3000具有刚度,
当弹簧3000受力一定时,弹簧3000的长度在与该受力大小匹配的长度,此时由于弹簧3000
的长度一定,从而改变弹簧下座20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改变车身在上下方向上的
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通过调整组件100驱动弹簧下座2000
沿上下方向移动,实现通过调整组件100调整弹簧下座2000在上下方位置的目的,由此可
以调整车身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实现车身的抬高或降低,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的行驶需求,
例如高速行驶时,通过降低车身的高度,可以减小风阻提升操控稳定性,当车辆行驶在高
低不平的路面时,可以抬高车身的高度,提高车辆的跨越障碍的能力。

此外,上述这种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通过调整组件100调整弹簧下座2000在上下
方向上的位置,不会改变弹簧3000圆周方向位置,即在保证了弹簧侧向力方向不变的情况
下,只调节弹簧下座2000垂直方向的位置,从而实现抬高或降低车身高度的目的,不会改
变减振器装配后的各硬点(即受力点),同时该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也可用于无侧向力
的减振器和减振器与弹簧3000分体的悬架形式,相对于空气弹簧3000成本更低,更容易
在B级、C级车上推广应用。

下面参照图1-图1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如图1-图
18所示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包括调整组件100。调整组件100包括驱动组件1、传动
组件2、导向组件3和锁止组件4。

传动组件2与驱动组件1相连,从而便于驱动组件1通过传动组件2驱动弹簧下座2000
沿上下方向移动,锁止组件4用于将弹簧下座2000锁止在弹簧下座2000移动范围内的任
意位置,弹簧下座2000在上下方向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则弹簧下座2000
移动范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即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的调节行程为在第一位置
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且锁止组件4可以将弹簧下座2000锁止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
及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处。

如图1和图18所示,传动组件2包括第一传动件21和第二传动件22。第一传动件21
的轴向与上述上下方向平行,第二传动件22与驱动组件1相连,且第二传动件22设置成
在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绕第一传动件21的轴向转动并且沿第一传动件21的轴向移动,从
而第二传动件22推动弹簧下座2000沿上下方向移动。

也就是说,第二传动件22在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即可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
又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推动弹簧下座2000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如图1、图3、图5和图18所示的示例中,传动组件2包括丝杠螺母副,丝杠螺母
副的丝杠23构成第一传动件21,丝杠螺母副的螺母24构成第二传动件22。在一些可选的
实施例中,该丝杠螺母副为滚珠丝杠螺母副,从而丝杠23和螺母24之间的摩擦力小,相
对运动更顺畅,进而使车身的抬高或降低过程无卡滞且更加省力。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
中,丝杠螺母副的丝杠23为梯形螺纹螺柱,丝杠螺母副的螺母24为螺纹螺母,丝杠23与
螺母24螺纹连接。由此,制造成本低。

可选地,螺母24与丝杠23之间通过密封件72密封,该密封件72为单边密封圈,具
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单边密封圈设在螺母24的法兰部241与丝杠23之间。

为了保证弹簧下座2000仅沿上下方向移动,不会绕转轴转动,如图1所示,调整组件
100还包括导向组件3。导向组件3包括导向套筒31和导向环32,导向套筒31固定在弹
簧下座2000上,导向环32固定在第一传动件21(丝杠23)上,如图10所示,导向套筒
31上设有导向槽311,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向环32上设有导向凸起321,导向槽311
沿上下方向延伸。由此,弹簧下座2000在导向凸起321与导向槽311的配合下,仅沿上下
方向移动,不会绕转轴转动,从而不会影响弹簧3000圆周方向位置,不会改变弹簧侧向力
方向。

当然,导向组件3的结构形式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向套
筒31可以固定在第一传动件21(丝杠23)上,导向环32可以固定在弹簧下座2000上,
导向凸起321可以设在导向套筒31上,凹槽111可以设在导向环32上。

如图1和图18所示,导向环32固定在丝杠23上,丝杠23包括丝杠部分231和固定
部分232。丝杠部分231与螺母24配合构成丝杠螺母副,固定部分232与丝杠部分231固
定连接,固定部分232构成为柱体,丝杠部分231套设在柱体外,导向环32套设固定在柱
体上,可选地,导向环32与柱体可以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丝杠23还包括止挡法兰233,止挡法兰233设在丝杠部分231的一端,例
如图1和图3中的下端,止挡法兰233沿柱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超出丝杠部分231的外周
沿,从而止挡法兰233可以止挡螺母24从丝杠23上脱出。

如图1和图3所示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止挡法兰233镶嵌在丝杠部分231的一端
上,且止挡法兰233套设且焊接固定在柱体上。具体地,止挡法兰233和丝杠部分231的
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设置止挡法兰233镶块可以方便丝杠部分231与柱体固定。

例如,该结构中,丝杠部分231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制成,以增强强度、减小磨损及摩
擦力,止挡法兰233可以采用碳素钢材料制成,从而方便止挡法兰233与柱体进行焊接,
合金材料的丝杠部分231与碳素钢的止挡法兰233镶嵌成一体,这样的材料选用,便于丝
杠部分231与固定部分232的连接,且提升丝杠23的工作部分(即丝杠部分231)的强度
的同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5所示的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止挡法兰233与丝杠部分231一体形成,且止
挡法兰233通过卡簧25固定在柱体上,具体地,如图5所示,止挡法兰233上设有卡簧槽
2331,卡簧25安装在卡簧槽2331内,且卡簧25夹设在柱体与卡簧槽2331之间。也就是
说,止挡法兰233与丝杠部分231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例如,止挡法兰233与丝杠部分
231均采用合金材料制成,节省了丝杠23的制作步骤,即省去了止挡法兰233与丝杠部分
231以及柱体的装配和连接步骤,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如图1和图18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丝杠部分231构造为空心柱状,柱体为空心柱,
丝杠部分231套设固定在柱体上,通过将柱体构造为空心结构可以减轻柱体的重量,降低
制造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丝杠部分231构造为空心柱状,柱体为实心柱,这样柱体的结构
强度高,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的结构稳定性好。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柱体为空心柱,且悬架的减振器的油缸缸体4000的一部分构
成该空心柱,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可以适用于减振器
与弹簧3000一体的悬架形式。

也就是说,将上述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应用于减振器与弹簧3000一体的悬架形式
时,仅改变弹簧下座20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会改变减振器的长度及受力点,且弹簧
下座2000与减振器的位置关系并不具体限定,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可以应用在弹簧3000
与油缸缸体4000偏心或者存在倾角的情况。由此,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的适用范围更
广。

如图15所示,弹簧下座2000可以设置成弹簧3000的中心轴线L1与油缸缸体4000的
中心轴线L2偏离或重合,弹簧3000的中心轴线L1与油缸缸体4000的中心轴线L2的偏心
距为δⅠ。如图16所示,弹簧下座2000设置偏心的同时增加倾角α,以中和悬架侧向力
带来的危害。

根据侧向力从小到大,可以对应设置五款弹簧下座2000:当侧向力小于100N时,采用
同轴、无倾角的弹簧下座2000;当侧向力大于等于100N且小于300N时,采用δⅠ=20毫
米、无倾角,即倾角α=0°的弹簧下座2000;当侧向力大于等于300N且小于600N时,采
用δⅠ=20毫米、倾角α=5°的弹簧下座2000;当侧向力大于等于600N且小于900N时,
采用δⅠ=40毫米、倾角α=5°的弹簧下座2000;当侧向力大于等于900N且小于1300N
时,采用δⅠ=40毫米、倾角α=8°的弹簧下座2000。

当然,如图18所示,柱体也可以另外单独设置,柱体与减振器的油缸缸体4000无关,
从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可以适用于减振器与弹簧3000分体的
悬架形式。

根据车身及车架的不同安装需要,并且考虑到安装的方便性和调整的方便性,悬架升
降调整装置1000在车辆中的设置方式多样,例如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3000上端可
以固定在可调节的弹簧下座2000内。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具体地,悬架升降调整装
置1000中的丝杠23)可以通过连接螺栓63、焊接或其他方式与车身上的固定板5000连接。
当然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弹簧3000的下端固定在弹簧下座2000内,即将图18中的悬
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旋转180°,将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具体地,悬架升降调整装置
1000中的丝杠23)通过连接螺栓63、焊接或其他方式与车架或摆臂上的固定板5000连接。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适用范围广。

下面参照图1、图2和图18描述驱动组件1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驱
动组件1包括蜗轮11、蜗杆12和手动摇杆13。

蜗轮11同轴地固定在螺母24上以使螺母24随蜗轮11一起运动,也就是说蜗轮11与
螺母24同轴设置,且可一起绕丝杠23转动且沿丝杠23的轴向移动。

如图3-图6所示的一些示例中,蜗轮11具有中空部,蜗轮11套设固定在螺母24外。

螺母24与蜗轮11的固定方式多样,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螺
母24上设有法兰部241,法兰部241与蜗轮11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具体地,螺纹紧固
件为多个,法兰部241上设有与多个螺纹紧固件一一对应配合的多个紧固孔2411,多个紧
固孔2411沿螺母24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由此螺母24与蜗轮11的连接更牢固。

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螺母24和蜗轮11通过固定结构固定,
固定结构包括凸起242和凹槽111,凸起242与凹槽111配合,从而将螺母24与蜗轮11
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凸起242设在螺母24上,凹槽111设在蜗轮11上。
如图6所示,凸起242设在螺母24与蜗轮11配合的外周壁上,且凸起242从螺母24的外
周壁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凸出。如图2所示,蜗轮11具有中空部,凹槽111设在中空部的
周壁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凸起242为多个,凹槽111也为多个,且多个凸起242与多个凹槽111一一
对应的配合,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242和凹槽111均为三个,且三个凸起
242和三个凹槽111均沿螺母24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凸起242设在蜗轮11上,凹槽111设在螺母24上。

蜗杆12与蜗轮11啮合,手动摇杆13与蜗杆12相连以适于驱动蜗杆12绕蜗杆12的
轴线转动。如图17所示,手动摇杆13包括与蜗杆12的轴线同轴的转轴部131和与转轴部
131相连的摇臂部132。

上述驱动组件1驱动传动组件2的过程如下:用户握住摇臂部132,并推动摇臂部132
使手动摇杆13通过转轴部131驱动蜗杆12绕蜗杆12的轴线转动,由于蜗杆12与蜗轮11
的配合,蜗杆12的转动可以驱动蜗轮11绕丝杠23的轴向转动,由于蜗轮11与螺母24固
定在一起,从而螺母24随蜗轮11一起绕丝杠23转动并沿丝杠23的轴向移动,由此驱动
组件1通过传动组件2推动弹簧下座2000沿上下方向移动。简言之,上述的驱动组件1采
用手动驱动形式来驱动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

当然,驱动组件1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中,驱动组件1还可以
为电动驱动形式,电动驱动省力且效率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包括蜗轮11、蜗杆12、驱动电机。蜗轮11同轴
地固定在螺母24上,蜗杆12与蜗轮11啮合,驱动电机与蜗杆12相连以适于驱动蜗杆12
绕蜗杆12的轴线转动。在该实施例中,蜗轮11与螺母24的固定方式可以参考手动的驱动
组件1中的蜗轮11与螺母24的固定方式。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驱动电机。从动带
轮与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传动,从动带轮同轴地固定在螺母24上,驱动电机与主动带轮相
连以适于通过传动带驱动从动带轮绕丝杠23转动。其中从动带轮与螺母24的固定方式,
与蜗轮11与螺母24的固定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下面参照图1、图2和图1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锁止组件4。锁止组件4包
括锁止环41和锁止螺栓42。如图1和图2所示,蜗杆12的一端设有锁止槽121,锁止槽
121沿蜗杆12的径向延伸。锁止环41固定在弹簧下座2000上,且锁止环41套设在蜗杆
12外,锁止螺栓42适于依次穿过锁止环41的周壁的一部分、锁止槽121固定在锁止环41
的另一部分上,由此弹簧下座2000和蜗杆12通过锁止组件4锁止,蜗杆12不能转动,即
蜗轮11、螺母24均不能运动,从而弹簧下座2000被固定,也就是说,弹簧下座2000被
锁止在其可移动范围内的某一位置,该位置可根据车辆行驶的路况确定。

具体而言,一般设计之初是将弹簧下座2000设计位置控制在移动范围,即悬架升降调
整装置1000的调节行程的中间位置处,这样抬升和降低车身的距离相等,可以更好的平衡
通过性及高速燃油经济性及操控和舒适性。但也有设计不对等的情况,例如:跑车、越野
车等;跑车本身离地间隙很小,这时候主要考虑改善其不平路面的通过性,以及避免通过
坡道时造成伤害,所以跑车的弹簧下座2000设计位置应控制在更下的位置或下限位置(在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下座2000处于的位置为下限位置),以增大抬升车身距离。越
野车与跑车刚好相反,其有很好的通过性,但在高速平直路面的燃油经济性及操控性稍差,
所以越野车的弹簧下座2000设计位置应控制在更上的位置或上限位置。

简言之,调整组件100可以实现无级可调,例如采用上述蜗轮蜗杆配合丝杠螺母副的
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可以实现车身高度的无级调节,其中调节行程可以由丝杠23以
及导向套筒31的长度决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整组件100也可以实现多阶可调,该调
节行程的大小及分阶数量可以根据空间位置及客户要求做调整。

下面参照图1和图18,描述螺母24与弹簧下座2000之间的零部件,即如图1和图18
所示,螺母24与弹簧下座2000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51、导向座53和连接套筒54。

如图1所示,止推轴承51夹设在螺母24与弹簧下座2000之间,且止推轴承51夹设
在蜗轮11与弹簧下座2000之间,以传递螺母24与弹簧下座2000之间的力,以便弹簧下
座2000沿上下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弹簧下座2000通过连接套筒54与导向套筒31固定,该结构
中,连接套筒54用于固定弹簧下座2000,弹簧下座2000套设固定在连接套筒54外,连
接套筒54套设固定在导向套筒31外,其中连接套筒54与弹簧下座2000之间为小过盈配
合压装或焊接固定,连接套筒54与导向套筒31之间为小过盈配合压装或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止推轴承51与连接套筒54之间夹设有导向座53,导向座53
套设在丝杠23外,通过设置导向座53,使止推轴承51的受力更均匀,便于螺母24以及
蜗轮11的推力传导给弹簧下座2000,也便于将弹簧下座2000的受力传递给螺母24。

综上而言,弹簧下座2000与螺母24之间从上向下依次夹设有连接套筒54、导向座53、
止推轴承51,由此螺母24以及蜗轮11与弹簧下座2000的推力可以更均匀地传导,且止
推轴承51的受力更均匀,可减少止推轴承51的磨损,有利于提升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
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止推轴承51为平面止推轴承51,如图8和图9所示,导向座53构造为一个
横截面为大体“L”型的环形部件,由此导向座53的结构简单,且与连接套筒54以及止推
轴承51的接触面积大,安装更牢固。

进一步地,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连接件52、第一防尘罩61和第二防尘
罩62。

如图1、图2和图18所示,连接件52分别与弹簧下座2000和螺母24相连,即连接件
52连接在弹簧下座2000和螺母24之间,例如,连接件52构造为一个连接在弹簧下座2000
和螺母24之间的筒状结构件,锁止环41固定在连接件52上,蜗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
承71支承在连接件52上,连接件52、弹簧下座2000和螺母24限定出空间,止推轴承51、
导向座53、蜗轮11和蜗杆12位于该空间内,从而使止推轴承51、导向座53、蜗轮11和
蜗杆12免受泥沙的浸入,保证各部件顺畅的工作,同时也可保证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
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第一防尘罩61连接在连接套筒54的远离弹簧下座2000的一端,从而将
连接套筒54开口遮挡住,由于导向套筒31、导向环32、丝杠23均位于连接套筒54内部,
从而第一防尘罩61可以使导向套筒31、导向环32、丝杠23免受泥沙的浸入,保证各部件
顺畅的工作,同时也可保证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第二防尘罩62分别与连接件52、螺母24相连,且第二防尘罩62连接在
螺母24的远离弹簧下座2000的一端,从而将螺母24、丝杠23的下部全部罩在第二防尘
罩62内,从而使螺母24和丝杠23可以免受泥沙的浸入,保证各部件顺畅的工作,同时也
可保证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连接件52、第一防尘罩61和第二防尘罩62均可以为TPV(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或者橡胶材料制成。

下面参照图1和图2-图17,以手动驱动形式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为例,详细描
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的工作过程:

当需要调整车身的高度时,将手动摇杆13的设在转轴部131的一端的扁方插入蜗杆12
开设的槽内,推动摇臂部132,通过转轴部131的转动带动蜗杆12正反转,实现蜗轮11
的转动,并通过蜗轮11带动螺母24绕丝杠23转动并沿丝杠23上下移动,螺母24通过止
推轴承51、导向座53以及连接套筒54带动弹簧下座2000上、下移动,丝杠23可以固定
在固定板5000上,弹簧下座2000在导向套筒31与导向环32的作用下仅沿上下方向移动,
不可绕丝杠23转动。

当弹簧下座2000移动到预定位置时,将锁止螺栓42插入锁止环41及锁止槽121内并
将锁止螺栓42与锁止环41固定,从而将弹簧下座2000锁止在预定位置。

当需要再次调整车身高度时,先将锁止螺栓42抽出,使蜗杆12解锁时,并重复上述
的调整过程。

综上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1000,是一种在不改变弹簧3000
圆周方向位置,即保证弹簧侧向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只调节弹簧下座2000垂直方向的位
置,从而实现抬高和降低车身高度,以适应不同载荷和路况的调整装置。该悬架升降调整
装置1000,结构简单、可靠,可根据客户需要设置成全调节行程无级调节或多个档位调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
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
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
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
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
“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
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
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
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
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悬架升降调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悬架升降调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悬架升降调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悬架升降调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架升降调整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升降调整装置,该悬架升降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悬架的弹簧下座相连以驱动所述弹簧下座沿上下方向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升降调整装置,通过调整弹簧下座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调整车身的位置,不改变减振器的受力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适用范围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