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6087124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31106.9

申请日:

2017.03.07

公开号:

CN106706149A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K 7/16申请日:20170307|||公开

IPC分类号:

G01K7/16; G01K7/34

主分类号:

G01K7/16

申请人:

哈尔滨永立盛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永平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7号天马大厦栋3层310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代理人:

高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目前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均采用人工直接测量,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时测量,使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因时间、环境的差异造成测量不准确。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直接远程采集供水管壁温度的产品,在供热管网热平衡领域存留空白。管网测温探头感应温度通过管网测温终端进行传输,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将测温数据通过延长天线与手持数据接收器建立连接,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将温度数据传递给电脑PC端,所述的电脑PC端形成数据报表。本发明用于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管网测温探头感应温度通过管网测温终端
进行传输,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将测温数据通过延长天线与手持数据接收器建立连接,所
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将温度数据传递给电脑PC端,所述的电脑PC端形成数据报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包括
芯片U1,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连接端子座J3的1号管脚,芯片U1的1号管脚还并联单排针
J1的1号管脚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
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阴极并联电阻R3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电容C3的另
一端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
述的单排针J1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8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1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
27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6号管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8号管脚并联芯片U1的19号管脚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9号管脚并联
晶振Y1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0号管脚并联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
一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6号管脚并联端子座J2的1号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4的
另一端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端子座J2的2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1号管脚并联晶振Y2的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2号管
脚并联晶振Y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
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1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9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8号管脚连接电压
VCC端,所述的芯片U1的26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7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12号管脚与1号管
脚均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1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2号管脚连接
芯片U3的3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23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4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4号管脚连接芯片
U3的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5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6号管脚;
所述的电压VCC端还并联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与传感器芯片U2的3号管脚,所
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2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持数据接
收器的显示终端包括图像存储芯片PIC,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8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0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9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6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9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5号管脚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8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8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7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6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5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4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3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4号管脚,
所述的MCU芯片U7的1号管脚与12号管脚均接地,
所述的MCU芯片U7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
的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7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4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3.0V端,所述的
单排针J1的1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
的正极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
正极并联后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1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7的1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2号管脚后连接电压3.3V端,所述的单排针
J7的6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7号管脚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2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6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8的一端与晶振Y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
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7号管脚并联电容C19的一端与晶振Y2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
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5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4的3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6的6号管脚并联连接
单排针J4的2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4的4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4的11号管脚连接电
压VCC端,
所述的芯片U6的1号管脚并联电容C17的一端与接地端,所述的芯片U6的4号管脚并联
芯片U6的16号管脚、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9号管脚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晶振Y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
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0号管脚并联电容C2的一端与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
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所述
的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3
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与芯片U1的8号管脚,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
容C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23的另一端并联电压VCC端与端子座J5的2号管
脚,所述的端子座J5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串联电阻R14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3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5号管脚并联J6的1号管脚、电池U9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与芯片U10
的一端,所述的J6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的电池U9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0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的电
容C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电压3.3V端并联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
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
的按键包括J8与J9,所述的J8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4的一端、按键S11的一端、按键S21的一
端、按键S31的一端、按键S41的一端、按键S51的一端、按键S61的一端、按键S71的一端与按
键S81的一端;
所述的J8的2号管脚并联电阻R3的一端、按键S12的一端、按键S22的一端、按键S32的一
端、按键S42的一端、按键S52的一端、按键S62的一端、按键S72的一端与按键S82的一端;
所述的J8的3号管脚并联电阻R2的一端、按键S13的一端、按键S23的一端、按键S33的一
端、按键S43的一端、按键S53的一端、按键S63的一端、按键S73的一端与按键S83的一端;
所述的J8的4号管脚并联电阻R11的一端、按键S14的一端、按键S24的一端、按键S34的
一端、按键S44的一端与按键S54的一端;
所述的J8的5号管脚串联电阻R9后串联二极管D1,所述的二极管D1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8的6号管脚串联电阻R10后串联二极管D2,所述的二极管D2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9的1号管脚并联按键S81的另一端、按键S82的另一端与按键S8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2号管脚并联按键S71的另一端、按键S72的另一端与按键S7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3号管脚并联按键S61的另一端、按键S62的另一端与按键S6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4号管脚并联按键S51的另一端、按键S52的另一端、按键S53的另一端与按
键S5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5号管脚并联按键S41的另一端、按键S42的另一端、按键S43的另一端与按
键S4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6号管脚并联按键S31的另一端、按键S32的另一端、按键S33的另一端与按
键S3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7号管脚并联按键S21的另一端、按键S22的另一端、按键S23的另一端与按
键S2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8号管脚并联按键S11的另一端、按键S12的另一端、按键S13的另一端与按
键S14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并联后
连接电压VCC端。

说明书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

背景技术

目前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均采用人工直接测量,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时测量,
使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因时间、环境的差异造成测量不准确。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直接远
程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在供热管网热平衡领域存留空白。减少热网调节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供热管
网热平衡领域开发的专属工具,设有热平衡诊断分析界面(报表导出功能)。主要缓解供热
企业在进行热平衡过程中,对供水管壁进行大量重复且繁重的温度采集工作。节约热网节
能项目的人员费用、数据精准及时达到供热管网热平衡更加理解状态、使现场的热平衡诊
断操作更加直观简单可实施性强。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管网测温探头将信号传输至管网测温终端,
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将心跳分别传递给延长天线与手持数据接收器,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
器将信号传递给电脑PC端,所述的电脑PC端形成数据报表。

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包括芯片U1,所述的芯片
U1的1号管脚连接端子座J3的1号管脚,芯片U1的1号管脚还并联单排针J1的1号管脚与电阻
R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
述的二极管D1的阴极并联电阻R3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
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4号
管脚连接芯片U1的28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1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7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6号管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8号管脚并联芯片U1的19号管脚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9号管脚并联
晶振Y1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0号管脚并联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
一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6号管脚并联端子座J2的1号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4的
另一端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端子座J2的2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1号管脚并联晶振Y2的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2号管
脚并联晶振Y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
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1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9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8号管脚连接电压
VCC端,所述的芯片U1的26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7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12号管脚与1号管
脚均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1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2号管脚连接
芯片U3的3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23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4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4号管脚连接芯片
U3的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5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6号管脚;

所述的电压VCC端还并联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与传感器芯片U2的3号管脚,所
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2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显示终端包括图像存
储芯片PIC,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8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0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9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6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9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5号管脚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8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8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7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6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5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4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3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4号管脚,

所述的MCU芯片U7的1号管脚与12号管脚均接地,

所述的MCU芯片U7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
的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7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4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3.0V端,所述的
单排针J1的1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
的正极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
正极并联后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1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7的1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2号管脚后连接电压3.3V端,所述的单排针
J7的6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7号管脚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2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6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8的一端与晶振Y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
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7号管脚并联电容C19的一端与晶振Y2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
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5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4的3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6的6号管脚并联连接
单排针J4的2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4的4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4的11号管脚连接电
压VCC端,

所述的芯片U6的1号管脚并联电容C17的一端与接地端,所述的芯片U6的4号管脚并联
芯片U6的16号管脚、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9号管脚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晶振Y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
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0号管脚并联电容C2的一端与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
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所述
的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3
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与芯片U1的8号管脚,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
容C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23的另一端并联电压VCC端与端子座J5的2号管
脚,所述的端子座J5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串联电阻R14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3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5号管脚并联J6的1号管脚、电池U9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与芯片U10
的一端,所述的J6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的电池U9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0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的电
容C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电压3.3V端并联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
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按键包括J8与J9,所
述的J8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4的一端、按键S11的一端、按键S21的一端、按键S31的一端、按
键S41的一端、按键S51的一端、按键S61的一端、按键S71的一端与按键S81的一端;

所述的J8的2号管脚并联电阻R3的一端、按键S12的一端、按键S22的一端、按键S32的一
端、按键S42的一端、按键S52的一端、按键S62的一端、按键S72的一端与按键S82的一端;

所述的J8的3号管脚并联电阻R2的一端、按键S13的一端、按键S23的一端、按键S33的一
端、按键S43的一端、按键S53的一端、按键S63的一端、按键S73的一端与按键S83的一端;

所述的J8的4号管脚并联电阻R11的一端、按键S14的一端、按键S24的一端、按键S34的
一端、按键S44的一端与按键S54的一端;

所述的J8的5号管脚串联电阻R9后串联二极管D1,所述的二极管D1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8的6号管脚串联电阻R10后串联二极管D2,所述的二极管D2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9的1号管脚并联按键S81的另一端、按键S82的另一端与按键S8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2号管脚并联按键S71的另一端、按键S72的另一端与按键S7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3号管脚并联按键S61的另一端、按键S62的另一端与按键S6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4号管脚并联按键S51的另一端、按键S52的另一端、按键S53的另一端与按
键S5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5号管脚并联按键S41的另一端、按键S42的另一端、按键S43的另一端与按
键S4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6号管脚并联按键S31的另一端、按键S32的另一端、按键S33的另一端与按
键S3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7号管脚并联按键S21的另一端、按键S22的另一端、按键S23的另一端与按
键S2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8号管脚并联按键S11的另一端、按键S12的另一端、按键S13的另一端与按
键S14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并联后
连接电压VCC端。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内置充电电池,满电情况下可保证连续工作8h

2.本发明的终端设备,可通过内置开关断电休眠,保证电池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彩屏显示,10s暗屏,30s屏断电,自动省电

4.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有自动休眠功能,时间自由设定

5.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内置存储单元,每个设备编码可保存210组数据

6.本发明的整套产品采用无线远传通讯模式,信号传输距离空旷地100米

7.本发明的测温终端采用美国达拉斯传感器,温度范围-45—125℃,采集供水管壁温
度无障碍

8.本发明的测温探头,凹槽设计,保证与管壁的紧密接触

9.本发明减少多人员采集温度造成的浪费,减轻大量反复的工作

10.本发明传感器探头1min采集一次温度,测温精准

11.本发明管网测温终端设备外壳设计防水、手持数据接收器支持可充电功能

12.本发明数据报表导出,数据分析清晰明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2是本发明管网测温终端J1的原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J3的原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Y1的原理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Y2的原理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U1的原理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U2的原理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U3的原理图。

附图9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PIC的原理图。

附图10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J7的原理图。

附图11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J1的原理图。

附图12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U1与J6的原理图。

附图13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电容C5-C8的原理图。

附图14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J8的原理图。

附图15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U7的原理图。

附图16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U6的原理图。

附图17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Y1的原理图。

附图18是本发明的手持器按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管网测温探头将信号传输至管网测温终端,
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将心跳分别传递给延长天线与手持数据接收器,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
器将信号传递给电脑PC端,所述的电脑PC端形成数据报表。手持数据接收器在以管网测温
终端为圆心的半径小于100的空旷地周围。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包括芯片U1,所述的芯
片U1的1号管脚连接端子座J3的1号管脚,芯片U1的1号管脚还并联单排针J1的1号管脚与电
阻R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
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阴极并联电阻R3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
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4
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8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1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7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6号管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8号管脚并联芯片U1的19号管脚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9号管脚并联
晶振Y1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0号管脚并联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
一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6号管脚并联端子座J2的1号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4的
另一端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端子座J2的2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1号管脚并联晶振Y2的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2号管
脚并联晶振Y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
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1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9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8号管脚连接电压
VCC端,所述的芯片U1的26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7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12号管脚与1号管
脚均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1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2号管脚连接
芯片U3的3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23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4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4号管脚连接芯片
U3的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5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6号管脚;

所述的电压VCC端还并联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与传感器芯片U2的3号管脚,所
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2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实施例3

实施例1或2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显示终端包括
图像存储芯片PIC,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8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0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9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6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9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5号管脚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8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8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7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6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5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4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3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4号管脚,

所述的MCU芯片U7的1号管脚与12号管脚均接地,

所述的MCU芯片U7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
的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7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4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3.0V端,所述的
单排针J1的1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
的正极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
正极并联后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1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7的1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2号管脚后连接电压3.3V端,所述的单排针
J7的6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7号管脚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2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6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8的一端与晶振Y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
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7号管脚并联电容C19的一端与晶振Y2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
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5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4的3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6的6号管脚并联连接
单排针J4的2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4的4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4的11号管脚连接电
压VCC端,

所述的芯片U6的1号管脚并联电容C17的一端与接地端,所述的芯片U6的4号管脚并联
芯片U6的16号管脚、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9号管脚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晶振Y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
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0号管脚并联电容C2的一端与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
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所述
的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3
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与芯片U1的8号管脚,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
容C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23的另一端并联电压VCC端与端子座J5的2号管
脚,所述的端子座J5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串联电阻R14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3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5号管脚并联J6的1号管脚、电池U9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与芯片U10
的一端,所述的J6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的电池U9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0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的电
容C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电压3.3V端并联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
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实施例4

实施例1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按键包括J8与J9,
所述的J8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4的一端、按键S11的一端、按键S21的一端、按键S31的一端、
按键S41的一端、按键S51的一端、按键S61的一端、按键S71的一端与按键S81的一端;

所述的J8的2号管脚并联电阻R3的一端、按键S12的一端、按键S22的一端、按键S32的一
端、按键S42的一端、按键S52的一端、按键S62的一端、按键S72的一端与按键S82的一端;

所述的J8的3号管脚并联电阻R2的一端、按键S13的一端、按键S23的一端、按键S33的一
端、按键S43的一端、按键S53的一端、按键S63的一端、按键S73的一端与按键S83的一端;

所述的J8的4号管脚并联电阻R11的一端、按键S14的一端、按键S24的一端、按键S34的
一端、按键S44的一端与按键S54的一端;

所述的J8的5号管脚串联电阻R9后串联二极管D1,所述的二极管D1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8的6号管脚串联电阻R10后串联二极管D2,所述的二极管D2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9的1号管脚并联按键S81的另一端、按键S82的另一端与按键S8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2号管脚并联按键S71的另一端、按键S72的另一端与按键S7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3号管脚并联按键S61的另一端、按键S62的另一端与按键S6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4号管脚并联按键S51的另一端、按键S52的另一端、按键S53的另一端与按
键S5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5号管脚并联按键S41的另一端、按键S42的另一端、按键S43的另一端与按
键S4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6号管脚并联按键S31的另一端、按键S32的另一端、按键S33的另一端与按
键S3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7号管脚并联按键S21的另一端、按键S22的另一端、按键S23的另一端与按
键S2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8号管脚并联按键S11的另一端、按键S12的另一端、按键S13的另一端与按
键S14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并联后
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芯片U3的型号是XL4432。

所述的MCU芯片U7的型号是XL4432。

所述的芯片U10的型号是HT7830。

所述的芯片U1的型号是TP4056。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目前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均采用人工直接测量,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时测量,使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因时间、环境的差异造成测量不准确。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直接远程采集供水管壁温度的产品,在供热管网热平衡领域存留空白。管网测温探头感应温度通过管网测温终端进行传输,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将测温数据通过延长天线与手持数据接收器建立连接,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将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