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棉花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种植历史,其种植面积和产
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病害,导致产棉量和产棉质量受到
极大不利影响;因此发明一种能有效提高棉花幼苗抗病能力和产量的种植方法对棉花种植
业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苗期施肥液
棉花幼苗移栽后8~9天第一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18~19天
后第二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并进行打顶处理;所述的肥液,由
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33~35份、磷酸二氢钾24~26份、硫酸锌5~6份、茶多酚0.35~
0.37份、加纳籽提取物0.44~0.48份、黄芪甲苷0.21~0.23份、藤黄果提取物0.38~0.4份;
(2)蕾期施营养液
现蕾时,及时去除叶枝,第一次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6~7天喷施一次,连喷三次;
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磷酸二氢钾21~23份、硫酸亚铁8~9份、硼酸3.4~
3.8份、维生素B61.1~1.2份、谷氨酸0.94~0.98份、菊苣提取物0.45~0.49份、石梅衣提取物
0.37~0.39份、山姜素0.21~0.23份、竹荪多糖0.52~0.54份。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肥液使用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3%~0.15%,每次
的根施量为21~22mL/株,溶质为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锌、茶多酚、加纳籽提取物、黄芪甲
苷、藤黄果提取物的混合物。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使用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32%~0.34%,每
次的喷施量为16~17mL/株,溶质为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硼酸、维生素B6、谷氨酸、菊苣提
取物、石梅衣提取物、山姜素、竹荪多糖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苗期追施本发明的
肥液,易于快速吸收与利用,有效促进根茎的粗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为开花结果
储存养分和能量;蕾期喷施本发明的营养液,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坐花率和坐花品
质,抑制病菌的侵害和滋生,从而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本发明使得棉花病害率降低
至1.5%~1.8%,使得亩产籽棉量达到352.32~356.37 kg、增产19.14%~20.51%,有效提高产棉
量和产棉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苗期施肥液
棉花幼苗移栽后8~9天第一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18~19天
后第二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并进行打顶处理;所述的肥液,由
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33份、磷酸二氢钾24份、硫酸锌5份、茶多酚0.35份、加纳籽提
取物0.44份、黄芪甲苷0.21份、藤黄果提取物0.38份;
(2)蕾期施营养液
现蕾时,及时去除叶枝,第一次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6~7天喷施一次,连喷三次;
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磷酸二氢钾21份、硫酸亚铁8份、硼酸3.4份、维生
素B61.1份、谷氨酸0.94份、菊苣提取物0.45份、石梅衣提取物0.37份、山姜素0.21份、竹荪
多糖0.52份。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肥液的质量分数为0.13%,每次的根施量为21mL/
株。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的质量分数为0.32%,每次的喷施量为
16mL/株。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苗期施肥液
棉花幼苗移栽后8~9天第一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18~19天
后第二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并进行打顶处理;所述的肥液,由
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34份、磷酸二氢钾25份、硫酸锌5.5份、茶多酚0.36份、加纳籽
提取物0.46份、黄芪甲苷0.22份、藤黄果提取物0.39份;
(2)蕾期施营养液
现蕾时,及时去除叶枝,第一次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6~7天喷施一次,连喷三次;
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磷酸二氢钾22份、硫酸亚铁8.5份、硼酸3.6份、维
生素B61.15份、谷氨酸0.96份、菊苣提取物0.47份、石梅衣提取物0.38份、山姜素0.22份、竹
荪多糖0.53份。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肥液的质量分数为0.14%,每次的根施量为
21.5mL/株。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的质量分数为0.33%,每次的喷施量为
16.5mL/株。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产棉花的种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苗期施肥液
棉花幼苗移栽后8~9天第一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18~19天
后第二次追施肥液,追施肥液前剪去枯枝枯叶、病枝病叶并进行打顶处理;所述的肥液,由
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35份、磷酸二氢钾26份、硫酸锌6份、茶多酚0.37份、加纳籽提
取物0.48份、黄芪甲苷0.23份、藤黄果提取物0.4份;
(2)蕾期施营养液
现蕾时,及时去除叶枝,第一次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6~7天喷施一次,连喷三次;
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磷酸二氢钾23份、硫酸亚铁9份、硼酸3.8份、维生
素B61.2份、谷氨酸0.98份、菊苣提取物0.49份、石梅衣提取物0.39份、山姜素0.23份、竹荪
多糖0.54份。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肥液的质量分数为0.15%,每次的根施量为22mL/
株。
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的质量分数为0.34%,每次的喷施量为
17mL/株。
使用本实施例的种植方法与对比例棉花的普通种植方法种植“冀棉298”棉花12
亩,平均分为4组,每组3亩,统计其病害率和平均亩产籽棉量,实验对比结果如下表:
表1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对比结果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
|
病害率(%)
1.8
1.7
1.5
10.4
平均亩产籽棉量(kg)
352.32
353.76
356.37
295.73
相对增产率(%)
19.14
19.62
20.51
——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使得棉花病害率降低至1.5%~1.8%、相对对比例棉
花的普通种植方法降低8.6%~8.9%,使得平均亩产籽棉量达到352.32~356.37 kg、相对对比
例棉花的普通种植方法增产19.14%~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