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应用空间广泛,特别是近年来仿生水下机器人发展迅速。其中,采用二自
由度扑翼推进方式的仿生水下机器人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的优点。现有的二自由度扑翼装
置需要通过锥齿轮或连杆机构来实现,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采用扑翼推进方式的仿生水下
机器人体型较大,无法在一些狭窄的水域中进行作业。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的二自由度
扑翼推进装置和体型小的扑翼仿生水下机器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包括前舱、中舱和后舱;
前舱、中舱和后舱之间使用O型密封圈密封,并设置有前、后舱防水隔板;前舱中设置有摄像
头、LED灯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中舱中设置有左、右扑翼推进装置、浮力调节装置、控制器
和电源,左、右扑翼推进装置分别设置在中舱的左右对称位置,浮力调节装置设置在中舱的
底部中间位置;后舱的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左、右尾翼调节装置,左、右尾翼调节装置通过
螺栓安装在后舱。
上述扑翼推进装置包括步进电机Ⅰ、步进电机Ⅱ、水舱、电机盒、联轴器Ⅰ、连接轴和
仿生扑翼;步进电机Ⅰ和步进电机Ⅱ均置于水舱中,与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的内部空间相互
隔离;步进电机Ⅱ通过螺栓安装在中舱上,步进电机Ⅱ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Ⅱ与电机盒相
连,电机盒内安装有步进电机Ⅰ,步进电机Ⅰ的电机轴与联轴器Ⅰ的一端连接,联轴器Ⅰ通过螺
栓与连接轴安装在一起,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仿生扑翼。
上述浮力调节装置包括水囊、双向隔膜泵、微型电磁阀和进出水口,各个部件之间
采用软管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扑翼推进装置结构简单,整体体型较小,可以进
入一些狭窄水域中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整体结构图。
图2是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浮力调节装置结构图。
图中,1﹣摄像头,2﹣LED灯,3﹣超声波测距传感器,4﹣电机盒,5﹣联轴器Ⅰ,6﹣连接轴,
7﹣右仿生扑翼,8﹣步进电机Ⅰ,9﹣联轴器Ⅱ,10﹣步进电机Ⅱ,11﹣右尾翼,12﹣旋转密封圈,13﹣
联轴器Ⅲ,14﹣步进电机Ⅲ,15﹣控制器,16﹣电源,17﹣后舱防水隔板,18﹣左尾翼,19﹣浮力调
节装置,20﹣水舱,21﹣左仿生扑翼,22﹣O型密封圈,23﹣前舱防水隔板,24﹣前舱,25﹣中舱,26﹣
后舱,27﹣双向隔膜泵,28﹣水囊,29﹣微型电磁阀,30﹣进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包括前舱(24)、中舱(25)
和后舱(26)。前舱(24)中设置有摄像头(1)、LED灯(2)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3),摄像头(1)
和LED灯(2)分别安装在前舱(25)前端的安装孔内,摄像头(1)用于采集水下图像信息,LED
灯(2)为摄像头(1)提供光照,超声波测距传感器(3)共有5个,分别安装在前舱(24)的正左
方、左前方、正前方、右前方和正右方,用于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的避障,前舱(24)和中舱
(25)之间使用O型密封圈密封,并设置有前舱防水隔板(23)。浮力调节装置(19)设置在中舱
(25)的底部中间位置,控制器(15)和电源(16)放置在中舱(25)的后半部分,左扑翼推进装
置和右扑翼推进装置分别设置在中舱(25)的左右对称位置;右扑翼推进装置的步进电机Ⅱ
(10)通过螺栓安装在中舱(25)上,步进电机Ⅱ(10)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Ⅱ(9)与电机盒(4)
相连,步进电机Ⅱ(10)的电机轴旋转摆动,可使右仿生扑翼(7)产生上下拍动,步进电机Ⅰ
(8)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盒(4)内,步进电机Ⅰ(8)的电机轴与联轴器Ⅰ(5)的一端连接,联轴
器Ⅰ(5)的另一端与连接轴(6)安装在一起,右仿生扑翼(7)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轴(6)的另
一端,电机盒(4)内的步进电机Ⅰ(8)的电机轴旋转摆动,可使右仿生扑翼(7)产生俯仰运动,
步进电机Ⅰ(10)与步进电机Ⅱ(8)的电机轴为正交放置,两个步进电机同时工作,使右仿生
扑翼(7)产生上下拍动和俯仰复合运动,左扑翼推进装置与右扑翼推进装置具有相同的结
构原理。左、右扑翼推进装置分别放置在各自的水舱中,水舱使左、右扑翼推进装置与小型
仿生水下机器人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防止水进入到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内,水舱内的步
进电机均经过防水处理。后舱(26)的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左、右尾翼调节装置,右尾翼调节
装置的步进电机Ⅲ(14)通过螺栓安装在后舱(26)的外壳内,步进电机Ⅲ(14)的电机轴通过
联轴器Ⅲ(13)与连接轴的一端相连,右尾翼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轴的另一端上,联轴器Ⅲ
(13)上装有旋转密封圈(12),左尾翼调节装置与右尾翼调节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原理,后
舱(26)与中舱(25)之间使用O型密封圈密封,并设置有后舱防水隔板(17)。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浮力调节装置(19)中的水囊(28)通过软管与双向隔膜泵
(27)的一个进出水孔相连,双向隔膜泵(27)的另一个进出水孔通过软管和微型电磁阀(29)
相连,微型电磁阀(29)通过软管连接进出水口(30),双向隔膜泵(27)既可向水囊(28)中充
水,也可向外排水。通过调节水囊(28)中水的多少来实现水下机器人的浮力调节。
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工作时,首先浮力调节装置(19)调整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的
浮力,使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开始下潜。下潜到指定深度之后,再次调整浮力,使小型仿生
水下机器人停止下潜。左、右扑翼推进装置和左、右尾翼调节装置开始工作,使小型仿生水
下机器人开始运动。水下摄像头(1)和LED灯(2)开启,进行水下作业。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
需要转向时,可通过使一侧的扑翼推进装置减慢或停止运动来实现转向。小型仿生水下机
器人完成水下作业后,通过浮力调节装置(19)调节浮力,使小型仿生水下机器人上浮至水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