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
方法。
背景技术
油桐是油桐属(vernicia)植物的统称,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木,是重要的工业油
料树种。从油桐种子榨取或提取的油称之为桐油,主要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
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及照明、涂抹家具和船舶等。油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远
在唐代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就有“罂子桐生山中,树似梧桐”及其它关于油桐栽培和利
用的历史记载。
传统油桐栽培技术采用直播造林或者植树造林,其中直播造林的种子多是从经过
自然鉴定的优树上直接采集,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挖穴,施足腐熟基肥。每穴播种催芽处理
的优质种子2粒,将优良品种的种子直接点播在林地上,出苗成林、不需移栽的造林方法,特
点是方便省工。
植树造林,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挖穴,利用苗圃培育的优质品种的实生苗定点栽
植在整理的林地上的造林方法。
但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确认其种子优良性,即其抗病性、抗倒伏性及产量。
嫁接技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
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嫁接技术在果树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嫁接可以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
和能力,克服连作危害,还能够提高果树的品质,增强其抗病性和提高产量,并且还有利于
综合多种品种的特点,在一棵砧木上嫁接多种接穗,可使植株显示出多种性状。对于嫁接技
术在油桐中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理论阶 段,并无大规模大田实验先例,各不同油桐品种中应
用性较差,且在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及提高产量等方面的急需技术缺失;油桐嫁接可选取的
接穗顶芽占比约为5%,腋芽占比高达95%以上,现有嫁接技术并不能满足大规模大田油桐
嫁接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方法,
通过嫁接技术在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时还提高油桐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术在提
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时还提高油桐的产量,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大田作业,已完成约
1万亩示范性基地建设。
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砧木和接穗的选取:选择树龄为6-15个月的桂皱27号无性系油桐树为砧木;选
择树龄为3-5年优质、高产、无病害的大米桐油桐树枝条为接穗,所述枝条为油桐树中上部
一年生、生长健壮、有明显腋芽、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
(2)嫁接时间的选择:时间选择在每年春季的1月下旬至4月中旬或8月下旬至10月
下旬;
(3)采用切腹接法或顶芽劈接法进行嫁接;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结束后20d,检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体及接口处保持新鲜状态,则嫁接
已成活;如嫁接芽体及接口处变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处下方5-10cm再次嫁接;
b.对于采用切腹接法进行嫁接的油桐,在其存活后在嫁接处上方5-8cm 剪断桂皱
27号无性系砧木,剪断口为斜口;
c.当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长30d后,及时解开嫁接膜;并实时检查以及抹除砧木萌
芽。
所述切腹接法的具体步骤为:
(1)切砧木:在所选砧木距离地面20-50cm处的被风面斜切一刀,深度达木质部
0.2cm以内,刀口长度2-2.5cm;
(2)削接穗:在所选接穗枝条上选择一个饱满的腋芽,在腋芽上方1-1.5cm处剪断,
腋芽下方2.5cm处剪断;左右两侧各削一刀,腋芽一侧削口深达木质部,削口长0.5cm,另一
侧深达韧皮部,削口长1.5-2cm;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冲洗掉组织液;
(3)插接穗:将接穗与砧木形成层的至少一侧对齐,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4)扎缚:露出腋芽,用嫁接膜将接穗与砧木扎牢,防止雨水与菌类进入及水分蒸
发。
所述顶芽劈接法的具体步骤为:
(1)切砧木:在所述砧木距离地面20-50cm处将其平头剪除,在砧木切口的正中心
劈开一个切口,刀口长2-3cm;
(2)削接穗:选取顶芽,在顶芽下方3-5cm处剪断,将其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削好后
泡入清水中冲洗掉组织液;
(3)嫁接:将楔形接穗顶芽插入砧木接口,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至少一面对齐;
(4)扎缚:露出顶芽,用嫁接膜将接穗与砧木扎牢,以防止雨水与菌类进入及水分
蒸发。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油桐的抗病性,其中所述的抗病性主要包括抗油桐
枯萎病、抗油桐根腐病及抗油桐大绵蚧。
其中,油桐枯萎病又名桐瘟。是南方各油桐产区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刚进入结
果盛期的3年桐。病菌从根部侵入,通过维管束向树杆、枝条、叶梢和叶脉扩展,引起全株或
部分枝干枯死,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初期很难判断,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是一
种弱寄生真菌,可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中存活,适宜条件下从油桐须根侵入,也可从根部和根
茎的伤口侵入。病菌在植株内分泌毒素,使组织变色坏死。而且由于菌丝在细胞间或细胞内
扩展,影响植物正常的水分运输,导致桐树枯萎死亡。
油桐根腐病是由真菌、线虫、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根腐病是土传病害,主要通过
土壤内水分、地下昆虫和线虫传播。
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
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
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
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
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油桐大绵蚧是油桐的毁灭性害虫。1年2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变
成成虫。每个雌虫可产卵1000~2000粒。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在嫩枝上爬行
固定后,吸取汁液。多集中在1~2年生枝条上,4~5年生幼树主干上便有寄生。被害树轻者
生长衰弱,枝梢干枯,重者全株死亡。虫体排泄大量蜜露还容易招致煤污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采用切腹接、顶芽劈接等方法嫁接快速实现油桐的品种改良,从而实
现油桐树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与产量的提高。本发明的嫁接种植方法,可使改良品种
在油桐枯萎病、油桐根腐病及油桐大绵蚧等病症上具有良好抗性,嫁接油桐纯林的寿命长
达30年以上,比一般常规纯林种植寿 命提高5-6倍;抗倒伏能力比常规品种提高30%以上,
同时产量提高10%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
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
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
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
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1
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术在提
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时还提高油桐的产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砧木和接穗的选取:选择树龄为6个月的桂皱27号无性系油桐树为砧木;选择
树龄为3年优质、高产、无病害的大米桐油桐树枝条为接穗;所述枝条为油桐树中上部一年
生、生长健壮、有明显腋芽、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
(2)嫁接时间的选择:时间选择在每年春季的1月下旬至4月中旬;
(3)采用切腹接法进行嫁接;具体如下:
A、切砧木:在所选砧木距离地面20cm处的被风面斜切一刀,深度达木质部0.2cm以
内,刀口长度2cm;
B、削接穗:在所选接穗枝条上选择一个饱满的腋芽,在腋芽上方1cm处剪断,腋芽
下方2.5cm处剪断;左右两侧各削一刀,腋芽一侧削口深达木 质部,削口长0.5cm,另一侧深
达韧皮部,削口长1.5cm;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冲洗掉组织液;
C、插接穗:将接穗与砧木形成层的至少一侧对齐,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D、扎缚:露出腋芽,用嫁接膜将接穗与砧木扎牢,防止雨水与菌类进入及水分蒸
发;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结束后20d,检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体及接口处保持新鲜状态,则嫁接
已成活;如嫁接芽体及接口处变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处下方5cm再次嫁接;
b.对于采用切腹接法进行嫁接的油桐,在其存活后在嫁接处上方5cm剪断桂皱27
号无性系砧木,剪断口为斜口;
c.当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长30d后,及时解开嫁接膜;并实时检查以及抹除砧木萌
芽。
实施例2
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术在提
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时还提高油桐的产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砧木和接穗的选取:选择树龄为15个月的桂皱27号无性系油桐树为砧木;选择
树龄为5年优质、高产、无病害的大米桐油桐树枝条为接穗;所述枝条为油桐树中上部一年
生、生长健壮、有明显腋芽、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
(2)嫁接时间的选择:时间选择在每年春季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3)采用切腹接法,具体嫁接方法为:
A、切砧木:在所选砧木距离地面50cm处的被风面斜切一刀,深度达 木质部0.2cm
以内,刀口长度2.5cm;
B、削接穗:在所选接穗枝条上选择一个饱满的腋芽,在腋芽上方1.5cm处剪断,腋
芽下方2.5cm处剪断;左右两侧各削一刀,腋芽一侧削口深达木质部,削口长0.5cm,另一侧
深达韧皮部,削口长2cm;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冲洗掉组织液;
C、插接穗:将接穗与砧木形成层的至少一侧对齐,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D、扎缚:露出腋芽,用嫁接膜将接穗与砧木扎牢,防止雨水与菌类进入及水分蒸
发;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结束后20d,检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体及接口处保持新鲜状态,则嫁接
已成活;如嫁接芽体及接口处变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处下方10cm再次嫁接;
b.对于采用切腹接法进行嫁接的油桐,在其存活后在嫁接处上方8cm剪断桂皱27
号无性系砧木,剪断口为斜口;
c.当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长30d后,及时解开嫁接膜;并实时检查以及抹除砧木萌
芽。
实施例3
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术在提
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时还提高油桐的产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砧木和接穗的选取:选择树龄为8个月的桂皱27号无性系油桐树为砧木;选择
树龄为4年的大米桐树上的枝条为接穗;所述枝条为油桐树中上部一年生、生长健壮、有明
显腋芽、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
(2)嫁接时间的选择:时间选择在每年春季的1月下旬至4月中旬;
(3)采用顶芽劈接法进行嫁接,具体如下:
A、切砧木:在所述砧木距离地面30cm处将其平头剪除,在砧木切口的正中心劈开
一个切口,刀口长2cm;
B、削接穗:选取顶芽,在顶芽下方4cm处剪断,将其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削好后泡
入清水中冲洗掉组织液;
C、嫁接:将楔形接穗顶芽插入砧木接口,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至少一面对齐;
D、扎缚:露出顶芽,用嫁接膜将接穗与砧木扎牢,以防止雨水与菌类进入及水分蒸
发。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结束后20d,检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体及接口处保持新鲜状态,则嫁接
已成活;如嫁接芽体及接口处变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处下方8cm再次嫁接;
b.当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长30d后,及时解开嫁接膜;并实时检查以及抹除砧木萌
芽。
实施例4
一种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术在提
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时还提高油桐的产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砧木和接穗的选取:选择树龄为12个月的桂皱27号无性系油桐树为砧木;选择
树龄为4年的大米桐树上的枝条为接穗;所述枝条为油桐树中上部一年生、生长健壮、有明
显腋芽、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
(2)嫁接时间的选择:时间选择在每年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3)采用切腹接法或顶芽劈接法进行嫁接,具体如下:
A、切砧木:在所述砧木距离地面40cm处将其平头剪除,在砧木切口的 正中心劈开
一个切口,刀口长2cm;
B、削接穗:选取顶芽,在顶芽下方4cm处剪断,将其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削好后泡
入清水中冲洗掉组织液;
C、嫁接:将楔形接穗顶芽插入砧木接口,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至少一面对齐;
D、扎缚:露出顶芽,用嫁接膜将接穗与砧木扎牢,以防止雨水与菌类进入及水分蒸
发。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结束后20d,检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体及接口处保持新鲜状态,则嫁接
已成活;如嫁接芽体及接口处变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处下方8cm再次嫁接;
b.当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长30d后,及时解开嫁接膜;并实时检查以及抹除砧木萌
芽。
为了证明本发明采用嫁接法对油桐的作用,申请人还进行了如下试验,具体如下:
试验1嫁接对油桐成活率的影响
选择桂皱27号无性系油桐树为砧木,砧木距离地面20-50cm处嫁接,20d后若一次
嫁接失败可再次嫁接,提高成活率;使用该方法嫁接大米桐品种,试验区共计1765亩,采用
五点采样法确定测定范围,采样区共计10亩,每亩种植46株,共计460株。分别采用切腹接与
顶芽劈接嫁接后的成活率见表1。
表1两种油桐嫁接方法成活率
从表1可以明显可见,在20-50cm处嫁接,一次嫁接失败后可在嫁接处下方10cm处
剪断,再次嫁接可提高成活率高达10%以上,该方法油桐嫁接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
试验2嫁接油桐抗油桐枯萎病实验
选取种植地相同的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进行对比,采用五点采样
法确定测定范围。采样区范围各共计10亩,每亩种植株数46株,各共计460株;连续观测5年。
两种油桐纯林5年抗病率出现显著差异(见表2)。
表2两种油桐纯林油桐枯萎病抗病率对比
从表2可以明显得出,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对油桐枯萎病的抗病
率随着年限的延长有着明显差异。传统的大米桐油桐纯林随着年限的增加,其抗油桐枯萎
病的能力大大下降,其抗病率从第一年的100%下降到18.48%,因此随着树龄的增加,传统
大米桐油桐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枯萎病,从而对其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而嫁接油桐
在实验的1-5年几乎没有感染任何枯萎病,可见嫁接油桐对油桐枯萎病抗病率可高达99%
以上。
试验3嫁接油桐抗油桐根腐病试验
选取种植地相同的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进行对比,采用五点采样
法确定测定范围。采样区范围各共计20亩,每亩种植株数46株,各共计920株;连续观测5年。
两种油桐纯林5年抗病率出现显著差异(见表3)。
表3两种油桐纯林油桐根腐病抗病率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对油桐根腐病的抗病率随
着年限的延长有着明显差异。传统大米桐油桐第一年对油桐根腐病的抗病率为100%,到第
五年降为87.39%,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其感染油桐根腐病的机率增加,而嫁接油桐对油
桐根腐病抗病率高达99%以上,几乎不会感染油桐根腐病。
试验4嫁接油桐抗油桐大绵蚧实验
选取种植地相同的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进行对比,采用五点采样
法确定测定范围。采样区范围各共计10亩,每亩种植株数46株,各共计460株;连续观测5年。
两种油桐纯林5年抗病率出现显著差异(见表4)。
表4两种油桐纯林油桐大绵蚧抗病率
表4明显可见,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对油桐大绵蚧的抗病率随着
年限的延长有着明显差异。传统大米桐油桐第一年对油桐大绵蚧的抗病率为100%,到第五
年降为80.65%,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其得油桐大绵蚧病的机率增加,嫁接油桐即使到第
五年其抗病率仍然高达93.91%,可见,嫁接油桐对油桐大绵蚧抗病率高达90%以上。
试验5嫁接油桐抗倒伏性实验
传统大米桐油桐树属浅根性作物,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抗倒伏性极差;嫁
接所选取的砧木桂皱27号属深根性作物,根系植物根系主要往纵深向发展,深入土壤深层,
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选取种植区域山顶迎风面相同的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
林进行对比,采用五点采样法确定测定范围。采样区范围各共计5亩,每亩种植株数46株,各
共计230株;连续观测7年。两种油桐纯林7年抗倒伏性出现显著差异(见表5)。
表5两种油桐纯林抗倒伏率
表5中明显可见,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的抗倒伏性随着年限的延
长有着明显差异。传统大米桐油桐的抗倒伏率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其抗倒伏性增加,从第
一年的100%,到第五年降为64.35%,因此,随着年限增加,传统的油桐在遇到大于或者大
风时容易倒伏,而嫁接油桐的抗倒伏率在第五年时还能达到98.70%,可见嫁接油桐的抗倒
伏率高达95%以上,难以倒伏。
试验6嫁接后挂果率与产量对比实验
选取种植地相同的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进行挂果率、产量对比,采用
五点采样法确定测定范围。采样区范围内各共计25亩,每亩种植46株,各共计1150株。共计
监测8年(第三年开始挂果)。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挂果率与产量(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传统大米桐油桐品种纯林与嫁接后油桐纯林挂果率、产量有着明
显差异。嫁接后油桐挂果率提前,稳产后油桐产量可提高约10%左右。
表6传统大米桐油桐纯林与嫁接油桐纯林挂果率及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
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