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60769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9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50858.X

申请日:

2011.08.29

公开号:

CN102431558A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1B 3/00申请公布日:201205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1B 3/00申请日:20110829|||公开

IPC分类号:

B61B3/00; B61B1/00; E01B25/16; E01B25/18

主分类号:

B61B3/00

申请人:

刘喆

发明人:

刘喆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山东交通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李桂存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所述高架桥由固定于地面上的支撑立柱和固定于支撑立柱顶端的高架桥面组成,其特别之处在于:悬挂式交通系统包括固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上的固定支架、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悬挂承力索以及与悬挂承力索相连接的悬挂公交车;悬挂公交车上设置有与卷扬机相连接的用于牵引悬挂公交车运动的牵引索。本发明的悬挂式公交车在现有的可利用空间中运行,成为解决现有城市中交通拥挤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本发明以原有立交体系为依托,适当改动并加以创新,实现城市交通运输快速化。具有绿色环保、节能、无有害气体排放、不占用土地、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机动车辆因尾气排放以及噪声带来环境污染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所述高架桥由固定于地面上的支撑立柱 (1) 和固定于支撑立柱顶端的高架桥面 (2) 组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悬挂式交通系统包括固 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上的固定支架 (3) 、 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悬挂承力索 (4) 以及与悬挂 承力索相连接的悬挂公交车 (6) ; 所述悬挂公交车上设置有与卷扬机相连接的用于牵引悬 挂公交车运动的牵引索 (5)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沿悬挂公 交车的运行方向设置有设置有悬挂站牌 (8) , 该悬挂站牌为固定于高架桥面 (2) 下表面的 两端开口的筒状形状 ; 悬挂站牌上设置有用于乘客出入的开口 (10) , 该开口处设置有通达 地面的乘车楼梯 (9)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乘车楼梯 (9) 上设置的开口 (10) 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乘客上车的乘车楼 梯和乘客下车的乘车楼梯。

说明书


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更具体的说, 尤其涉及一种 设置在高架桥面下方的不会影响现有交通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交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完善 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是其成为现代化都市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提出 : “信息化是我国加 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 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 型工业化路子。 ”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 大力推进信息化, 对于实现交通新的跨越 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人均占用道路少、 能源消耗低、 运输成本低、 污 染相对较小、 客运量大, 运送效率高等优点, 它是解决大、 中城市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的有 效方式之一已成为共识。随着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简称 ITS) 这阵春风刮来, 国内已经研制出许多以 ITS 为背景, 运用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传感器技术、 GPS、 GIS 等高科技手段的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 这些系统的产生及其运 用极大地提高了公交的调度效率, 改善了公交的服务水平。 但是, 由于受到已有技术上的限 制, 这些系统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系统造价太高、 对使用者知识水平要求 过高、 与老系统的兼容性不高等。
     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简称 ITS) , 其前身是智能 车辆道路系统 (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IVHS)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 技术、 数据通讯传输技术、 电子传感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 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 全方位发挥作用的, 实时、 准 确、 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它通过人、 车、 路的和谐、 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缓 解交通阻塞, 提高路网通过能力, 较少交通事故, 降低能源消耗, 减轻环境污染。 智能交通系 统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包括机场、 车站客流疏导系统, 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 高速公路智能调度系统, 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 机动车自动控制系统等。
     为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国内外在现有交通体系的基础上, 展开了新型 交通模式的设计与研究。现代城市交通道路大多采用立交模式分导车流, 实现城市内机动 车辆的快速通行, 在此基础上, 配置有地铁、 轻轨或 BRT 等, 达到人员车辆的流通。地铁修建 对地质要求较高, 轻轨或 BRT 等更会占用原本宝贵的道路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公共交通的规 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 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 车辆堵塞、 交通秩序混乱的现 象。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 概括起来,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呈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机动车增长加快, 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 轿车、 客 车、 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 15% 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
     水平状态, 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 人均面积由 2.8 平方米上升到 6.6 平方米, 仍赶 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 20% 的增长速度。
     2. 路网不合理, 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 干道间 距过大、 支路短缺、 功能混乱, 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 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 交通控 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3. 公共交通萎缩, 出行结构不合理。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 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 萎缩, 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 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 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 和线路长度增长许多, 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 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 消。 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 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出行方式, 加剧出行结构的不 合理。
     公共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交发展的基础, 是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 现, 有了良好的设施基础, 才能发挥高水平的服务。 为此, 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 政策, 以解决城市交通发展过快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矛盾, 在一些大中型城市, 纷纷修建比如 地铁、 轻轨和 BRT 快速公交系统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过根据一些论证, 总能找出一些问 题, 比如说修建地铁, 地铁在修建过程中要钻挖地底, 对当地地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比如 在一些城市就不适合修建地铁, 并且同样由于要挖地道, 铺设铁轨, 设备等等, 以及各种调 试工作, 所以地铁从开始动工到投入运营需要很长的时间。 作为一种新型公共客运系统, 尤 其是近几年, 我国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在修建 BRT 快速公交系统, 不过 BRT 快速公交系统要给 公交车修建专门的行车路线, 占用本来就紧张的路上交通道路资源, 局部造成更紧张的交 通堵塞现象。 当前, 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 车辆堵塞、 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 起来, 目前我们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下列特点和问题 : 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 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 20 多年, 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 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 1978 年的 17.9%提高到 2002 年的 39.1%, 年均增长 0.88 个百分点。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 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 重的压力。
     2.机动车增长加快, 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 轿车、 客 车、 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 15% 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 水平状态, 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 人均面积由 2.8 平方米上升到 6.6 平方米, 仍赶 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 20% 的增长速度。
     3.路网不合理, 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 干道间 距过大、 支路短缺、 功能混乱, 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 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 交通控 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4.公共交通萎缩, 出行结构不合理。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 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 萎缩, 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 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 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 和线路长度增长许多, 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 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 消。 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 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出行方式, 加剧出行结构的不 合理。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未来几年, 我国又将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 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 大城市的交通滞后, 已经不是简单的靠拓宽和新建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 旅 客高度集中、 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 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 出行的需要。
     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要形成一个与城 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人 们需要一种节约用地, 运能大, 节约能源、 对环境的污染小、 人均噪声小, 乘座安全、 舒适、 方 便、 快捷的新型交通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 提供了一种设置在高架桥面下方的不会影 响现有交通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所述高架桥由固定于地面上的支撑 立柱和固定于支撑立柱顶端的高架桥面组成, 其特别之处在于 : 所述悬挂式交通系统包括 固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上的固定支架、 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悬挂承力索以及与悬挂承力索 相连接的悬挂公交车 ; 所述悬挂公交车上设置有与卷扬机相连接的用于牵引悬挂公交车运 动的牵引索。 支撑立柱的数量为多个, 实现对高架桥面的支撑 ; 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高架桥 面的下表面上, 固定支架的数量应为多个, 沿高架桥的运行方向设置 ; 悬挂承力索固定在固 定支架上, 用于实现对悬挂公交车的固定。 牵引索与悬挂公交车相连接, 并通过卷扬机实现 对悬挂公交的牵引, 以便保证公交车的运行。
     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沿悬挂公交车的运行方向设置有设 置有悬挂站牌, 该悬挂站牌为固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的两端开口的筒状形状 ; 悬挂站牌上 设置有用于乘客出入的开口, 该开口处设置有通达地面的乘车楼梯。悬挂站牌固定于高架 桥面的下表面上, 且其两端开口, 以便悬挂公交车从中穿过。 乘车乘客通过乘车楼梯可以进 入到悬挂站牌中, 也可通过乘车楼梯下至到地面, 以便实现乘客的上下车。
     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所述乘车楼梯上设置的开口的数量 为两个, 两个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乘客上车的乘车楼梯和乘客下车的乘车楼梯。设置上车和 下车专用的乘车楼梯, 既能保证交通的快速便捷运行, 也能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通过把悬挂 式公交车利用与高架桥面下表面相固定的悬挂承力索相连接, 并在悬挂公交车上设置与卷 扬机相连接的牵引索, 实现了悬挂式公交车在现有城市中基本都存在的可利用空间的运 行, 可以成为解决现有城市中交通拥挤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 悬挂式交通系统利用城市中现有的高架系统, 在不占用道路资源的情况下, 在传统交通模 式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车流量大与道路资源有限的矛盾前提下, 为一种新的解决城市交通紧 张的交通模式, 并且以城市原有立交体系为依托, 适当改动并加以创新, 实现城市交通运输 快速化。 还具有绿色环保、 节能高效、 无有害气体排放、 不占用土地、 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机动 车辆因尾气排放以及噪声带来环境污染的优点。
     附图说明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支撑立柱, 2 高架桥面, 3 固定支架, 4 悬挂承力索, 5 牵引索, 6 悬挂交通车, 7 路面公交车, 8 悬挂站牌, 9 乘车楼梯, 10 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和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包 括支撑立柱 1、 高架桥面 2、 固定支架 3、 悬挂承力索 4、 牵引索 5、 悬挂公交车 6、 悬挂站牌 8、 乘车楼梯 9、 开口 10 ; 所示的支撑立柱 1 固定设置在地面上, 高架桥面 2 固定设置在支撑立 柱 1 的顶端。固定支架 3 固定在高架桥面 2 的下表面上, 其沿高架桥面 2 的方向分布 ; 悬挂 承力索 4 固定在高架桥面 2 的下表面上, 悬挂公交车 6 与悬挂承力索 4 相固定, 且悬挂公交 车 6 可沿悬挂承力索 4 方向运动。牵引索 5 一端与卷扬机相连接, 另一端与悬挂公交车 6 相固定, 以便实现悬挂公交车 6 在牵引索 5 的带动下进行运动。
     所示的悬挂站牌 8 设置在高架桥面 2 的下表面上, 且悬挂站牌 8 的两端开口, 悬挂 公交车 6 可以从悬挂站牌 8 之中贯穿通行。悬挂站牌 8 用于旅客的上车和下车, 悬挂站牌 8 上设置有两个开口 10, 两个开口 10 处分别设置有通向地面的用于乘客上车和下车的乘车 楼梯 9, 以便保证交通的顺畅通行和旅客的安全。本发明的悬挂公交车 6 在运行的过程中, 不会影响路面公交车 7 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安装和调试 : (1) 清理通道, 将悬挂承力索 4 走向内影响索道安装货运输的的障碍物清理干净, 并对 高架桥面 2 下支撑立柱 1 以及悬挂承力索 4 固处进行加固以及平整。
     (2) 索道锚固, 在高架桥面 2 下表面, 每隔 5 至 10 米固定固定支架 3。固定支架 3 可采用方形断面、 钢结构的抱杆, 两端有根开, 上端固定于高架桥面 2 下表面, 下端与悬挂 承力索 4 系统相连。 可根据实际需要, 在保证根开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适当缩短 ; 如需加长, 必须对固定支架 3 的强度斤进行重新校验。
     (3) 悬挂承力索架设, 图中 : 1 支撑立柱, 2 高架桥面, 3 固定支架, 4 悬挂承力索, 5 牵引索, 6 悬挂交通车, 7路 面公交车, 8 悬挂站牌, 9 乘车楼梯, 10 开口。
     悬挂承力索 4 采用张力牵引的方法进行架设,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 首先用动力伞 展放迪尼玛绳, 然后用迪尼麻绳张力展放牵引索 ; 第二步, 将悬挂承力索 4 线轴通过机动绞 磨后和盘在卷扬机线轴上的牵引索连接。第三步 : 启动卷扬机慢慢收回牵引钢丝绳, 并控 制绞磨缓缓松出悬挂承力索 4 , 始终保持被展放的悬挂承力索 4 呈架空状态。第四步 : 当 悬挂承力索 4 头部被牵至固定支架 3 并通过承力滑车后, 再继续将其牵至立交桥下每个锚 线位置, 用卡线器锚固悬挂承力索 4, 松出其端头并与已设置好的悬挂承力索 4 锚固地锚连 接。机动绞磨回卷收紧承力索, 调整悬挂承力索 4 空载弛度较承力索设计空载弛度大, 最后 将承力索通过 6t 链条葫芦及旋转连接器与承力索锚固连接。
     (4) 牵引系统安装, 牵引系统由卷扬机、 牵引钢绳索、 地锚等组成。
     卷扬机采用电动型式, 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 卷扬机在机车行驶路线两端锚固 ;
     卷扬机安装位置平整, 牵引索 5 方向垂直于钢绳卷轮 ; 将机车前后端均与承力索相连接, 由 卷扬机控制机车的正常运行。
     (5) 系统调试, 人工将从卷扬机引出的牵引索通过转向机车并与悬挂在行走滑车 下方的配重铁连接后, 回松卷扬机, 配重铁在重力作用下将后牵引索端头引至下锚固点与 机车组可靠连接, 并开始进行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重点检查的项目有 : 系统各部连接是否可 靠; 空载承力索弛度是否满足要求, 两侧锚固是否牢固 ; 固定支架 3 是否有变形弯曲现象 ; 发电机组、 卷扬机等电气设备是否可靠接地 ; 卷扬机刹车是否齐全有效 ; 高速行走机车是 否转动灵活, 润滑油是否已按要求涂抹 ; 架空索道两侧是否能保证通讯畅通, 安全警戒工作 是否安排落实到位。

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31558A43申请公布日20120502CN102431558ACN102431558A21申请号201110250858X22申请日20110829B61B3/00200601B61B1/00200601E01B25/16200601E01B25/1820060171申请人刘喆地址250000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山东交通学院72发明人刘喆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代理人李桂存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57摘要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所述高架桥由固定于地面上的支撑立柱和固定于支撑立柱顶端的高架桥面组成。

2、,其特别之处在于悬挂式交通系统包括固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上的固定支架、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悬挂承力索以及与悬挂承力索相连接的悬挂公交车;悬挂公交车上设置有与卷扬机相连接的用于牵引悬挂公交车运动的牵引索。本发明的悬挂式公交车在现有的可利用空间中运行,成为解决现有城市中交通拥挤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本发明以原有立交体系为依托,适当改动并加以创新,实现城市交通运输快速化。具有绿色环保、节能、无有害气体排放、不占用土地、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机动车辆因尾气排放以及噪声带来环境污染的优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CN102431561A1/1页2。

3、1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所述高架桥由固定于地面上的支撑立柱(1)和固定于支撑立柱顶端的高架桥面(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交通系统包括固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上的固定支架(3)、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悬挂承力索(4)以及与悬挂承力索相连接的悬挂公交车(6);所述悬挂公交车上设置有与卷扬机相连接的用于牵引悬挂公交车运动的牵引索(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悬挂公交车的运行方向设置有设置有悬挂站牌(8),该悬挂站牌为固定于高架桥面(2)下表面的两端开口的筒状形状;悬挂站牌上设置有用于乘客出入的开口(10),该开口处设置有通达地面的乘车楼梯(9)。

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车楼梯(9)上设置的开口(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乘客上车的乘车楼梯和乘客下车的乘车楼梯。权利要求书CN102431558ACN102431561A1/5页3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高架桥面下方的不会影响现有交通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完善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其成为现代化都市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

5、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对于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0003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人均占用道路少、能源消耗低、运输成本低、污染相对较小、客运量大,运送效率高等优点,它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已成为共识。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这阵春风刮来,国内已。

6、经研制出许多以ITS为背景,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GPS、GIS等高科技手段的智能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这些系统的产生及其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公交的调度效率,改善了公交的服务水平。但是,由于受到已有技术上的限制,这些系统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系统造价太高、对使用者知识水平要求过高、与老系统的兼容性不高等。0004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其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VEHICLEHIGHWAYSYSTEM,IVHS)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

7、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它通过人、车、路的和谐、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过能力,较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智能交通系统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机场、车站客流疏导系统,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高速公路智能调度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机动车自动控制系统等。0005为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国内外在现有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展开了新型交通模式的设计与研究。现代城市交通道路大多采用立交模式分导车流,实现城市内机动车辆的快速通行,。

8、在此基础上,配置有地铁、轻轨或BRT等,达到人员车辆的流通。地铁修建对地质要求较高,轻轨或BRT等更会占用原本宝贵的道路资源。000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概括起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呈现有以下几个问题。00071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说明书CN102431558ACN102431561A2/5页4水平状态,虽然近十。

9、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00082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00093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增长许多,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

10、出行方式,加剧出行结构的不合理。0010公共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交发展的基础,是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了良好的设施基础,才能发挥高水平的服务。为此,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以解决城市交通发展过快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矛盾,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纷纷修建比如地铁、轻轨和BRT快速公交系统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过根据一些论证,总能找出一些问题,比如说修建地铁,地铁在修建过程中要钻挖地底,对当地地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比如在一些城市就不适合修建地铁,并且同样由于要挖地道,铺设铁轨,设备等等,以及各种调试工作,所以地铁从开始动工到投入运营需要很长的时间。作为一种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尤其是近。

11、几年,我国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在修建BRT快速公交系统,不过BRT快速公交系统要给公交车修建专门的行车路线,占用本来就紧张的路上交通道路资源,局部造成更紧张的交通堵塞现象。0011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我们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下列特点和问题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00122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

12、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00133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00144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增长。

13、许多,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出行方式,加剧出行结构的不合理。0015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未来几年,我国又将说明书CN102431558ACN102431561A3/5页5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简单的靠拓宽和新建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0016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

14、系,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人们需要一种节约用地,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新型交通方式。发明内容0017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设置在高架桥面下方的不会影响现有交通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0018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所述高架桥由固定于地面上的支撑立柱和固定于支撑立柱顶端的高架桥面组成,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悬挂式交通系统包括固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上的固定支架、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悬挂承力索以及与悬挂承力索相连接的悬挂公交车;所述悬挂公交车上。

15、设置有与卷扬机相连接的用于牵引悬挂公交车运动的牵引索。支撑立柱的数量为多个,实现对高架桥面的支撑;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高架桥面的下表面上,固定支架的数量应为多个,沿高架桥的运行方向设置;悬挂承力索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用于实现对悬挂公交车的固定。牵引索与悬挂公交车相连接,并通过卷扬机实现对悬挂公交的牵引,以便保证公交车的运行。0019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沿悬挂公交车的运行方向设置有设置有悬挂站牌,该悬挂站牌为固定于高架桥面下表面的两端开口的筒状形状;悬挂站牌上设置有用于乘客出入的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通达地面的乘车楼梯。悬挂站牌固定于高架桥面的下表面上,且其两端开口,以便悬挂公交车。

16、从中穿过。乘车乘客通过乘车楼梯可以进入到悬挂站牌中,也可通过乘车楼梯下至到地面,以便实现乘客的上下车。0020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所述乘车楼梯上设置的开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乘客上车的乘车楼梯和乘客下车的乘车楼梯。设置上车和下车专用的乘车楼梯,既能保证交通的快速便捷运行,也能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通过把悬挂式公交车利用与高架桥面下表面相固定的悬挂承力索相连接,并在悬挂公交车上设置与卷扬机相连接的牵引索,实现了悬挂式公交车在现有城市中基本都存在的可利用空间的运行,可以成为解决现有城市中交通拥挤状况的。

17、一个有效途径。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利用城市中现有的高架系统,在不占用道路资源的情况下,在传统交通模式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车流量大与道路资源有限的矛盾前提下,为一种新的解决城市交通紧张的交通模式,并且以城市原有立交体系为依托,适当改动并加以创新,实现城市交通运输快速化。还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无有害气体排放、不占用土地、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机动车辆因尾气排放以及噪声带来环境污染的优点。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2431558ACN102431561A4/5页60022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3图中1支撑立柱,2高架桥面,3固定支架,4悬挂承力索,。

18、5牵引索,6悬挂交通车,7路面公交车,8悬挂站牌,9乘车楼梯,10开口。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和立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支撑立柱1、高架桥面2、固定支架3、悬挂承力索4、牵引索5、悬挂公交车6、悬挂站牌8、乘车楼梯9、开口10;所示的支撑立柱1固定设置在地面上,高架桥面2固定设置在支撑立柱1的顶端。固定支架3固定在高架桥面2的下表面上,其沿高架桥面2的方向分布;悬挂承力索4固定在高架桥面2的下表面上,悬挂公交车6与悬挂承力索4相固定,且悬挂公交车6可沿悬挂承力索4方向运动。牵引索5一端与卷扬机相连接。

19、,另一端与悬挂公交车6相固定,以便实现悬挂公交车6在牵引索5的带动下进行运动。0026所示的悬挂站牌8设置在高架桥面2的下表面上,且悬挂站牌8的两端开口,悬挂公交车6可以从悬挂站牌8之中贯穿通行。悬挂站牌8用于旅客的上车和下车,悬挂站牌8上设置有两个开口10,两个开口10处分别设置有通向地面的用于乘客上车和下车的乘车楼梯9,以便保证交通的顺畅通行和旅客的安全。本发明的悬挂公交车6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影响路面公交车7的正常运行。0027本发明的基于城市高架桥的悬挂式交通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安装和调试(1)清理通道,将悬挂承力索4走向内影响索道安装货运输的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并对高架桥面2下支撑。

20、立柱1以及悬挂承力索4固处进行加固以及平整。0028(2)索道锚固,在高架桥面2下表面,每隔5至10米固定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可采用方形断面、钢结构的抱杆,两端有根开,上端固定于高架桥面2下表面,下端与悬挂承力索4系统相连。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保证根开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适当缩短;如需加长,必须对固定支架3的强度斤进行重新校验。0029(3)悬挂承力索架设,图中1支撑立柱,2高架桥面,3固定支架,4悬挂承力索,5牵引索,6悬挂交通车,7路面公交车,8悬挂站牌,9乘车楼梯,10开口。0030悬挂承力索4采用张力牵引的方法进行架设,具体施工方法如下首先用动力伞展放迪尼玛绳,然后用迪尼麻绳张力展放牵引。

21、索;第二步,将悬挂承力索4线轴通过机动绞磨后和盘在卷扬机线轴上的牵引索连接。第三步启动卷扬机慢慢收回牵引钢丝绳,并控制绞磨缓缓松出悬挂承力索4,始终保持被展放的悬挂承力索4呈架空状态。第四步当悬挂承力索4头部被牵至固定支架3并通过承力滑车后,再继续将其牵至立交桥下每个锚线位置,用卡线器锚固悬挂承力索4,松出其端头并与已设置好的悬挂承力索4锚固地锚连接。机动绞磨回卷收紧承力索,调整悬挂承力索4空载弛度较承力索设计空载弛度大,最后将承力索通过6T链条葫芦及旋转连接器与承力索锚固连接。0031(4)牵引系统安装,牵引系统由卷扬机、牵引钢绳索、地锚等组成。0032卷扬机采用电动型式,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22、;卷扬机在机车行驶路线两端锚固;说明书CN102431558ACN102431561A5/5页7卷扬机安装位置平整,牵引索5方向垂直于钢绳卷轮;将机车前后端均与承力索相连接,由卷扬机控制机车的正常运行。0033(5)系统调试,人工将从卷扬机引出的牵引索通过转向机车并与悬挂在行走滑车下方的配重铁连接后,回松卷扬机,配重铁在重力作用下将后牵引索端头引至下锚固点与机车组可靠连接,并开始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调试重点检查的项目有系统各部连接是否可靠;空载承力索弛度是否满足要求,两侧锚固是否牢固;固定支架3是否有变形弯曲现象;发电机组、卷扬机等电气设备是否可靠接地;卷扬机刹车是否齐全有效;高速行走机车是否转动灵活,润滑油是否已按要求涂抹;架空索道两侧是否能保证通讯畅通,安全警戒工作是否安排落实到位。说明书CN102431558ACN102431561A1/2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431558ACN102431561A2/2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3155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