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S中心导电构件现场三维成像检测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GIS中心导电构件现场三维成
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GIS中文全称为金属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是现代电网的核心部件。GIS部件由中心
导体及操作件、壳体、盆式绝缘子组成,内部空间充六氟化硫气体绝缘气体。GIS内部中心导
体用于电流的导通,是实现GIS功能的主要构件,主要由管状导线、断路器、灭弧罩等构成。
变电站GIS设备由外壳、支撑绝缘件和中心导体组成,中心导体依靠绝缘子和六氟化硫气体
进行绝缘隔离。中心导电构件在制造、装配、运行和检修过程中会发生部件脱落、局部开裂、
材质错用和运动机构错位等缺陷,导致GIS设备放电烧毁,影响到电网安全运行。运行中,需
要采用射线对内部构件进行检测,常规采用数字射线检测内部中心构件的缺陷,将立体的
部件压缩成平面图形,无法实现有效检测和精确测量。本办法利用常规数字射线检测设备,
在不停电和不拆解的情况下对GIS设备进行三维成像,实现了GIS设备现场状态监测和测
量。
公开号CN 10499113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CR成像的GIS可视化无损检测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GIS设备进行局放检测,将检测到的局放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缺陷大
致位置;B.将CR胶片固定在检测出缺陷的GIS罐体上,利用X射线发射机,对局放出现异常的
区域照射X射线投影于CR胶片上;C.将经过X射线照射的CR胶片放置在CR扫描仪中,并与电
脑相连,将胶片上的数据读入电脑中,形成可视化图像;D.分析结果,确定GIS设备缺陷的位
置及其性质。该方法首先采用超声波进行局放检测,确定缺陷大致位置,将X射线透照GIS罐
体缺陷部位,并投射到CR胶片上进行成像,最终确定GIS设备缺陷的位置及性质,该方法仅
能用于GIS设备缺陷检测,而不能对GIS设备内部中心导电构件的构件尺寸、装配间隙、表面
状况等整体状况进行有效检测和精确测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GIS中心导电构件现场
三维成像检测方法,用以利用常规数字射线检测设备,在不停电和不拆解的情况下对GIS设
备进行三维成像,实现GIS设备中心导电构件现场状态监测和测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GIS中心导电构件现场三维成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被检测物体两侧分别设置X射线源和探测器,所述X射线源发出强度为I0
的X射线,所述X射线经被检测物体到达探测器的强度为I,并记录X射线的发出强度I0和到
达探测器的强度I;
步骤2,将X射线源与探测器在观测平面内同步平移一定的步数Nt,每平移一步均
作同样的测量,测得射线的发出强度I0和到达探测器的强度I;旋转一定角度再同步平
移Nt步,测得角度下的另一组数据;如此重复,直至旋转次,旋转次数与每次旋转
角度的积至少为180°,即取得组数据后采样停止;
步骤3,被检测物体对于X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为μ,衰减系数μ=μ(x,y),则在某一
方向上,沿某一路径L的总衰减为:
式中,∫μd1为被检测物体的射线投影;
步骤4,从射线投影组中求解出断面各点的线性衰减系数μ的分布,得到被检测物
体某断层的密度分布,利用图像灰度值表示密度大小分布得到该断层三维图像;
步骤5,利用锥形投影重建方法,形成被检测物体的空间三维数据和图像。
优选的,所述X射线源发出的X射线经准直后成为单束X射线。
优选的,所述被测物体包括GIS中心导电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垂直于GIS轴线,沿圆周方向对GIS中心导电构件
多次透照,获得数字射线检测图像。将射线图片转换为jpg、BMP、TIFF等格式,利用锥形投影
重建方法,形成中心导电构件的空间三维数据(工件三维空间的每一个点都用灰度值来表
达,形成三维数据)和图像,来测量GIS内部构件尺寸、装配间隙、表面状况。
本发明用于GIS设备内部中心构件的状态测试和观察,通过采用普通数字射线检
测设备,实现准确、有效的测量GIS内部构件尺寸、装配间隙、表面状况。现场适用性强,检测
速度快,容易实现现场检测。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当一束X射线射入某种物质时,将发生光电效应、康—吴散射及电子对
的生成等三种形式的作用,其结果是入射线的强度随入射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并服从比尔
指数规律。取一理想的X射线源,它发出的X射线经准直后成为极细的单束X射线,在其对面
放置一个探测器。测出X射线源发出的强度I0(初始强度),以及经过一定厚度物体衰减以后
到达探测器的强度I,再将X射线源与探测器在观测平面内同步平移一定的步数Nt,平移的
步长决定了系统的测量精度,每平移一步均作同样的测量,如此取得一组数据;旋转一定角
度(例如1°),再同步平移Nt步,取得新角度下的另一组数据;如此重复,直至旋转次,
旋转次数与每次旋转角度的积至少应为180°,即取得组数据后采样
停止。
先假设物体是均匀的,物体对于X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为μ,当强度为I0的X射线在
该物体中行进距离x后衰减为I,按比尔指数定律有:
I=I0e-μχ或μx=Ln(I0/I) (1-1)
若物体是分段均匀的,各段的线性衰减系数分别为μ1,μ2,μ3,…,相应的长度为
x1,x2,x3,…,则下式成立;
μ1x1+μ2x2+μ3x3+…=ln(I0/I) (1-2)
更一般的,物体在X,Y平面内都不均匀,即衰减系数μ=μ(x,y),则在某一方向上,
沿某一路径L的总衰减为:
此公式称为射线投影。显然,测得I0与I,即可知道∫μd1,而我们的任务是根据一系
列的投影∫μd1,推求出被积函数μ。这样就能得出相应于μ分布,从而得出密度分布的图像。
所以,三维成像的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步,第一,利用组成三维成像系统的各硬件获得
被检测物体多个角度下的射线投影,第二,运用数学方法从射线投影组中求解出断面各点
的线性吸收系数分布,即被检物体某断层的密度分布,利用图像灰度值表示密度大小分布
可得该断层三维图像。
三维成像图像分辨率通常分为空间分辨率(几何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两个方面。
空间分辨率也称几何分辨率,是指从三维图像中能够辨别最小物体的能力。密度分辨率是
三维成像装置的重要性能指标,它是利用图像的灰度去分辨被检物体材质的基本方法(因
为灰度是直接反映密度的)。密度分辨率又称对比分辨率,其表示方法通常以密度(通过灰
度)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相互变化关系。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辐射剂量一定的情况下,
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是矛盾的。被检物体大小改变时,密度分辨率也会发生变化,两者
之积为一常数,称为对比度细节常数,它取决于射线的剂量和ICT装置的性能。从三维成像
装置的对比度细节曲线中得知,密度分辨率越高(%值越小,如0.2)空间分辨率就越低,反
知,密度分辨率越低(%值越大,如2%)则空间分辨率就越高。
密度分辨率表征三维成像图像再现材料密度变化的能力。通常用图像上可以识别
的最小物体对比度来定义:
式中,μf--细节特征的衰减系数值;
μb--背景材料的衰减系数值;
μref--参考衰减系数(一般指μb);
影响物体的对比度的因素是材料的组分特性、密度及射线能量。研究表明:在低能
下(低于1Mev),射线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此时,材料的组分特性对衰减起主
要作用;在高能量下,康普顿散射占主导地位,此时材料的密度与衰减系数成近似比例关
系,对于均匀的材料,密度与线性衰减系数值直接成比例。影响密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信
噪比,噪声的来源主要是辐射源的量子噪声、射源强度的统计涨落及射线源的不稳定性、射
线强度数据采集系统的噪声、位置测量系统的误差以及图像重建算法近似性。其中量子噪
声是最主要的,它与辐射源剂量之间的关系按Brooks公式计算,要提高密度分辨率,则源的
剂量要增加。
采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垂直于GIS轴线,沿圆周方向对GIS中心导电构件多次透
照,获得数字射线检测图像。将射线图片转换为jpg、BMP、TIFF等格式,利用锥形投影重建方
法,形成中心导电构件的空间三维数据和图像,来测量GIS内部构件尺寸、装配间隙、表面状
况。
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