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6075281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87554.4

申请日:

2016.11.10

公开号:

CN106588257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5G 3/00申请日:20161110|||公开

IPC分类号:

C05G3/00

主分类号:

C05G3/00

申请人:

凤台县牧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怀荣

地址:

232140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丁集镇依沟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方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鲜料、乙酸乙酯、乙醇、胺鲜酯、甲壳素、绿藻粉、秸秆灰、螺旋藻粉、糖渣、猪骨汤、钼酸铵、亚硒酸钠、大豆浆、氯化钾、淘米水和适量的水;利用廉价的有机培养料培养藻类生物,藻类植物属于单细胞的生物,是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的祖先,具有富集微量元素的功能,在培养液中加入微量元素,利用藻细胞富集,使无机微量元素有机化,最后对培养的藻细胞进行杀灭暴露络合的微量元素,用于植物叶面肥的制备,可以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
源鲜料20~30、乙酸乙酯15~20、乙醇6~12、胺鲜酯1~3、甲壳素0.5~1.5、绿藻粉4~7、秸秆灰10
~15、螺旋藻粉2~5、糖渣20~30、猪骨汤60~90、钼酸铵4~9、亚硒酸钠6~10、大豆浆20~30、氯化
钾10~15、淘米水150~200和适量的水;
所述的植物源鲜料是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桉树叶10~15、覆盆子7~
10、苜宿15~20、白杨叶4~8、紫荆叶1~4、小麦叶6~10、山楂叶2~5、玉米叶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乙醇稀释50~60%后加入植物源鲜料中,研磨成匀浆,然后加入乙酸乙酯,水浴55~
70℃条件下浸提2.0~2.5h,完成后抽滤得滤液,然后经旋转蒸发仪70~80℃下浓缩浸提液至
40~60%;
(2)混合大豆浆、氯化钾、猪骨汤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入3~6倍其重量份的
水搅拌,煮沸20~30min灭菌,完成后加无菌水稀释40~50倍,加入活化的绿藻粉和螺旋藻粉
培养20~30天;
(3)利用超声波破碎机对(2)所述培养液进行处理致使藻细胞自溶,分批次离心得上清
液,混合胺鲜酯、甲壳素及(1)所述浸提液后加入前述上清液中,稀释5~10倍后即可。

说明书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的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
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蜡质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一类成分复杂的有
机混合物的总称,覆盖于裸露在空气中的植物组织,包括地下的栓质基质、愈伤组织以及花
粉粒等,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有脂肪族化合物、环状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
以脂肪族化合物,包括长链脂肪酸、醛、伯醇和仲醇等是最常见的组分。植物表面蜡质的物
理化学特性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生物与非生物侵害,这些侵害包括真菌病害、植食性昆虫、太
阳射线、冻结温度等。

植物表面蜡质还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捕食者和寄生者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其
特有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学特征赋予它特有的生态机能,这些机能之一便是植物与植食性昆
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结构和数量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附着和移
动。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
蜡质提取物和单一的蜡质成分能够刺激或者抑制植食性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烷烃、蜡
酯、游离脂肪醇和酸等脂肪族化合物是表面蜡质的主要成分,在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植物
中,长链脂肪族化合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芳香族化合物也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植食性昆虫较少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取食,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表面
蜡质的数量少,化学组分和形态学特征也不同。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
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蜡质多对天敌的附着能力有不利的影响,如可
降低草蛉、锚斑长足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昆虫对植食性昆虫的捕食。

叶片表层的蜡质层是由疏水性的化合物组成,这些蜡质在保护叶片不受强光辐
射、害虫及微生物的损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这造成了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不佳,一
方面叶面肥要克服表面疏水的特点,在叶面肥停留叶面有效的时间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
果,而且叶面肥基本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叶片的,有实验证明蜡质薄的的叶片吸收
养分更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高叶面肥在作物叶片表面的附着力,提高叶面肥的吸收能力及生
物抗虫能力,发明研制一种添加了植物叶片表层蜡质的叶面肥,具体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的: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
鲜料20~30、乙酸乙酯15~20、乙醇6~12、胺鲜酯1~3、甲壳素0.5~1.5、绿藻粉4~7、秸秆灰10~
15、螺旋藻粉2~5、糖渣20~30、猪骨汤60~90、钼酸铵4~9、亚硒酸钠6~10、大豆浆20~30、氯化
钾10~15、淘米水150~200和适量的水;

所述的植物源鲜料是以重量(份)为单位的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桉树叶10~15、覆盆子7~
10、苜宿15~20、白杨叶4~8、紫荆叶1~4、小麦叶6~10、山楂叶2~5、玉米叶3~7。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
骤:

(1)将乙醇稀释50~60%后加入植物源鲜料中,研磨成匀浆,然后加入乙酸乙酯,水浴55~
70℃条件下浸提2.0~2.5h,完成后抽滤得滤液,然后经旋转蒸发仪70~80℃下浓缩浸提液至
40~60%;

(2)混合大豆浆、氯化钾、猪骨汤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入3~6倍其重量份的
水搅拌,煮沸20~30min灭菌,完成后加无菌水稀释40~50倍,加入活化的绿藻粉和螺旋藻粉
培养20~30天;

(3)利用超声波破碎机对(2)所述培养液进行处理致使藻细胞自溶,分批次离心得上清
液,混合胺鲜酯、甲壳素及(1)所述浸提液后加入前述上清液中,稀释5~10倍后即可。

发明根据背景技术中蜡质的组成特点及其抗虫的原理,制备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用
植物蜡质提取物为原料,制备叶面肥的添加剂,利用天然抗虫性活性成分对作物进行保护,
此举可以减少作物的农药残留,提高作物品质,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可以基本完善提取步
骤:(1)是选取含有丰富蜡质且具有抗虫害特性的植物叶片,桉树叶对菜蛾具有明显的趋避
作用,苜蓿的表面蜡质则对彩斑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覆盆子的表面蜡质中含有角鲨烯、
植物甾醇、生育酚及香兰素等很好的害虫趋避成分,具有以上同样效果作用的还有白杨树
叶、紫荆、山楂叶、小麦叶、玉米叶等;(2)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酸乙酯水溶液作为提取剂,然后
对富含蜡质的叶片进行磨浆,将乙酸乙酯提取剂加入后混合,水浴60℃浸提,这一过程不仅
可以提取叶面表层蜡质成分,同时可以提取叶片内的挥发性脂类,同样具有很好的趋避害
虫的作用,完成后高速离心去除叶片残渣,将所得滤液通过旋转蒸发仪加热浓缩即可。

通过以上方法得到的植物叶片浸提液中含有叶片内的挥发性芳香脂和表面亲脂
性化合物蜡质成分,且都具有明显的挥发特性,喷洒至叶片过后,对害虫具有很好的趋避作
用,利用微溶于水的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可以一部分的化解植物提取物水溶性差的问题,
提取完成后剩余的乙酸乙酯,其微溶于水的特性作为一种中间体很好的起到了桥梁的作
用,添加至叶面肥以后亲水端连接水溶性的叶面肥,而亲脂端连接提取的蜡质成分,而根据
相似相容原理,蜡质与叶片表面的蜡质完美结合,促使叶面肥在叶片表面吸附,提高叶面肥
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廉价的有机培养料培养藻类生物,藻类植物属于单细胞
的生物,是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的祖先,具有富集微量元素的功能,在培养液中加入微量元
素,利用藻细胞富集,使无机微量元素有机化,最后对培养的藻细胞进行杀灭暴露络合的微
量元素,用于植物叶面肥的制备,可以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植
物源鲜料25、乙酸乙酯16、乙醇8、胺鲜酯1、甲壳素0.8、绿藻粉6、秸秆灰12、螺旋藻粉3、糖渣
24、猪骨汤75、钼酸铵5、亚硒酸钠8、大豆浆28、氯化钾12、淘米水180和适量的水;

所述的植物源鲜料是以重量(Kg)为单位的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桉树叶12、覆盆子8、苜
宿18、白杨叶6、紫荆叶3、小麦叶7、山楂叶3、玉米叶5。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
骤:

(1)将乙醇稀释50~60%后加入植物源鲜料中,研磨成匀浆,然后加入乙酸乙酯,水浴55~
70℃条件下浸提2.0~2.5h,完成后抽滤得滤液,然后经旋转蒸发仪70~80℃下浓缩浸提液至
40~60%;

(2)混合大豆浆、氯化钾、猪骨汤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入3~6倍其重量份的
水搅拌,煮沸20~30min灭菌,完成后加无菌水稀释40~50倍,加入活化的绿藻粉和螺旋藻粉
培养20~30天;

(3)利用超声波破碎机对(2)所述培养液进行处理致使藻细胞自溶,分批次离心得上清
液,混合胺鲜酯、甲壳素及(1)所述浸提液后加入前述上清液中,稀释5~10倍后即可。

将本发明的叶面肥用于番茄的种植试验,将发明的叶面肥按每亩150~200Kg的量
均匀喷洒至番茄的叶片上,结果相对于以往的普通叶面肥,本发明叶面肥的吸收效果更好,
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番茄的产量有所提升。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藻类培养络合的高效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鲜料、乙酸乙酯、乙醇、胺鲜酯、甲壳素、绿藻粉、秸秆灰、螺旋藻粉、糖渣、猪骨汤、钼酸铵、亚硒酸钠、大豆浆、氯化钾、淘米水和适量的水;利用廉价的有机培养料培养藻类生物,藻类植物属于单细胞的生物,是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的祖先,具有富集微量元素的功能,在培养液中加入微量元素,利用藻细胞富集,使无机微量元素有机化,最后对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肥料;肥料制造〔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