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607269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7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17895.8

申请日:

2011.10.19

公开号:

CN102444111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02申请日:20111019|||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02; G01V3/18; G01N27/02

主分类号:

E02D1/02

申请人:

邓业灿

发明人:

邓业灿

地址:

510095 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环市东路468号大院8号403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代理人:

陈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首先在地下水上游施工设置投盐造影孔,投盐造影孔深度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5-10m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5-10m,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利用地下溶洞的充水性及围岩石灰岩的裂隙与地下溶洞之间的连通性,使可溶性金属化合物溶解后顺地下水流向流动;测量地下溶洞及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值,通过观察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来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本发明有如下优点:通过人为地降低地下溶洞的电阻率值,对地下溶洞进行低电阻率造影,加大了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从而提高电阻率法对地下溶洞探测的分辨率,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地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其步骤包括 : 首先在待测建筑工程场地的地下 水上游施工设置投盐造影孔, 向盐投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 利用地下溶洞的充水 性及围岩石灰岩的裂隙与地下溶洞之间的连通性, 使可溶性金属化合物溶解后顺地下水流 向流动 ; 测量地下溶洞及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值, 通过观察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 率电性差异来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盐造影孔深度超 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 5-10m 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 5-10m。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盐造影孔布设方 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 (1) 对待测建筑工程场进行前期勘探, 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 地下 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 (2) 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投盐造影孔。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盐造影孔距探测 场地 6 ~ 20m, 钻孔间距为 3 ~ 10m。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在建筑工程场地两侧的 投盐造影孔各超出探测区 2-3m 布设。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每隔 50-60m 进行探测场地分区及每隔 50-60m 增加一排投盐造影孔。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投盐造影孔中的 地面至石灰岩面之间设置套管。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外壁与孔壁之 间插入细导管进行压入水泥浆隔水。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 性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如下 : 在拟探测分区上游最近一排投盐造影孔, 采用统一时间, 统一分 批、 统一投盐量的方式向投盐造影孔内投 50 ~ 500kg 可溶性金属化合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9 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溶性金属化 合物为氯化钠。

说明书


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探测建筑物地基岩土层结构完整性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 建筑物地基基础岩土层结构的完整性, 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 如何 准确地将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溶洞探查出来, 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目前, 在石灰岩地下溶洞发育的地区, 建筑工程场地的地下溶洞, 往往位于地下水 位以下, 建设各方为了保证建筑物基础的安全, 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 财力及时间进行石灰 岩地区建设工程场地地下溶洞的勘查工作, 但由于采用传统的工程地质钻探仅为一孔之 见, 或采用传统的电法勘探, 由于地下溶洞埋深较大或地下溶洞规模较小而导致其电阻率 与围岩石灰岩电阻率差异较小而无法准确地探查出来, 给建筑物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地下溶洞探测方法的不足, 提供一种在工程实际 需要中发展起来的快速、 准确、 经济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 其步骤包括 : 首先 在待测建筑工程场的地下水上游施工设置投盐造影孔, 投盐造影孔深度超过建筑物基础设 计深度 5-10m 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 5-10m, 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 利用地 下溶洞的充水性及围岩石灰岩的裂隙与地下溶洞之间的连通性, 使可溶性金属化合物溶解 后顺地下水流向流动 ; 用电阻率法对地下溶洞及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值进行测量, 通过观 察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来确定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
     所述投盐造影孔布设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
     (1) 对待测建筑工程场进行前期勘探, 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 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 : 通过前期场地工程地质初勘阶段的岩土钻探资料、 抽水资料 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 分析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 地下水富水性及地 下水流向。
     (2) 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投盐造影孔 : 根据建筑工程场地的前期勘探资料中的 地下溶洞发育程度、 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 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第一排投盐造影 孔。所述投盐造影孔距探测场地 6 ~ 20m, 钻孔间距为 3 ~ 10m。在建筑工程场地两侧的投 盐造影孔各超出探测区 2-3m 布设 ; 所述投盐造影孔的孔深度应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 5-10m 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 5-10m。
     (3) 当探测场地长度较大时, 一般每隔 50-60m 进行探测场地分区及每隔 50-60m 增 加一排投盐造影孔。
     所述投盐造影孔的孔径开孔 Φ146mm, 入岩 1.0m。在所述投盐造影孔中的地面至 石灰岩面之间设置 Φ127mm 套管护孔。
     所述套管外壁与孔壁之间插入细导管进行压入水泥浆隔水。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如下 : 在拟探测分区上游最近一排投 盐孔, 采用统一时间, 统一分批、 统一投盐量的方式向投盐造影孔内投 50 ~ 500kg 可溶性金 属化合物。
     投盐造影孔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后 15 ~ 300 分钟内进行电阻率探测。
     所述可溶性金属化合物为溶解度高, 且溶解于水后其溶液为电阻率小的氯化钠、 氯化镁等盐。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 通过人为地降低地下溶洞的电阻率值, 人工 地对地下溶洞进行低电阻率造影, 加大了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 从而 提高电阻率法对地下溶洞探测的分辨率, 做到快速、 准确、 经济地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 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地下溶洞投盐造影孔位布置及探测场地分区示意图 ( 其中,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 ; 为探测场地分区及编号 ) ;
     图 2 为本发明的投盐造影孔钻孔结构示意图 ( 其中, 1 为地面, 2 地下水位, 3为 盐造影孔开孔, 4 为套管, 为箭头方向 为地下水流向 ; 为粘土、 砂砾层 ; 为地下溶洞 ;
     为石灰岩 ;为回灌水泥浆 ;为岩溶裂隙 ) ;图 3 为三极电测深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 其中, 5 为测线, A、 A′、 B 为供电电极, 且B 极为∞远极 ; M、 N 为测量电极, I 为电流值, Δu 为电压值 ) ; 图 4 为等线距测线布置示意图 ( 其中, 图 5 为多方向测线布置示意图 ( 其中, 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 ; 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 ; 为测线 为测线
     位置及编号 ) ;
     位置及编号 ) ;
     图 6 为投盐造影孔位置及测点分布示意图 ( 其中,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 ;为测点编号及跑极方向 ) ;
     图 7 为 38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 图 8 为 39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 图 9 为 40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 图 10 为 44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 图 11 为 45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 图 12 为 46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其中, 图 7- 图 12 中, 为电测深 B ρ 曲线 ( 无量纲 ) ; 为砂砾层 ; 为较完 为整石灰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 投盐造影孔布设
     (1) 对待测建筑工程场进行前期勘探, 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 : 通过获取的前期场地工程地质初勘阶段的岩土钻探资料、 抽 水资料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 分析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 地下水富水 性及地下水流向。
     (2) 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投盐造影孔 : 根据建筑工程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及 地下水富水性, 在地下水流向上游, 距探测场地 6 ~ 20m, 布设第一排投盐造影孔, 钻孔间距 为 3 ~ 10m。两侧投盐造影孔各超出探测区 2-3m 布设, 钻孔深度应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 度 5-10m 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 5-10m。当探测场地长度较大时, 一般每隔 50-60m 进行探 测场地分区及每隔 50-60m 增加一排投盐造影孔, 如图 1 所示。
     所述投盐造影孔的施工要求可以如下 :
     (1) 孔径要求 : 开孔 Φ146mm, 入岩 1.0m。
     (2) 在所述投盐造影孔的地面至石灰岩面之间下入 Φ127mm 套管。
     (3) 所述套管外壁与孔壁之间插入细导管进行压入水泥浆隔水, 且套管外壁与孔 壁之间的间距为 19mm。
     (4) 其中投盐造影孔末端终孔口径 Φ91mm。
     对投盐造影孔全孔取芯, 分段抽水, 观测地下水位。
     投盐造影孔钻孔结构, 如图 2 所示。
     所述投盐造影孔的钻探设备采用符合国家钻探设备生产标准生产的各类型 100m 或 200m 钻机及配套设备。
     二、 投盐量及投盐方法
     在拟探测分区上游最近一排投盐孔, 采用统一时间, 统一分批、 统一投盐量的投盐 方法。
     (1) 对于地下溶洞较发育且地下水富水性强 ( 钻孔单位涌水量大于 1.0(Ls-1m-1)) 地段, 一般单井投盐量为 300kg ~ 500kg。( 采用分批投盐, 一般每隔 15 分钟~半个小时投 一次盐 )。
     (2) 对于地下溶洞发育中等且地下水富水性中等 ( 钻孔单位涌水量为 0.1 到 -1 -1 1.0(Ls m )) 地段, 一般单井投盐量为 200kg ~ 300kg.( 采用分批投盐, 一般每隔半小时~ 1 小时投一次盐 )。
     (3) 对 于 地 下 溶 洞 发 育 较 差 且 地 下 水 富 水 性 弱 ( 钻 孔 单 位 涌 水 量 小 于 -1 -1 0.1(Ls m )) 地段, 一般单井投盐量为 50 ~ 100kg( 可一次性投盐 )。
     三、 投盐后的探测时间
     (1). 在地下溶洞较发育且地下水富水性强的地段, 一般投盐后 15 分钟 - 半小时开 始探测。
     (2). 在地下溶洞发育中等且地下水富水性中等地段, 一般投盐后半小时 -1 小时 开始探测。
     (3). 在地下溶洞发育较差且地下水富水性弱地段, 一般投盐后 3-5 小时开始探 测。
     具体投盐后探测时间的确定, 可通过对下一排投盐孔进行井中电阻率小四极法测 定其井中地下水电阻率变化情况或进行地面电阻率法测试场地电阻率变化情况来确定。
     四、 野外测试( 一 )、 野外测试工作装置及视电阻率值计算方法
     电阻率探测法是利用被探测的目的体与其围岩石灰岩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 通 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关的电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来查明地下溶洞的地球物 理勘探方法。三极电测深视电阻率探测法的测量装置是以某点 O 为中心点, 布设 B 无穷远 极与中心点距离> 10A0, 测量电极 MN 固定不动, 按规定不断加大供电电极距 A0, 从而不断 观测到该 O 点以下各个 A0 深度的电压及电流变化情况, 并按下式计算出每组电极距 A0 的 装置系数 K 及视电阻率值 ρs :
     其中 : Δu 为 MN 极间的电压值 (mv) ;
     I 为供电迥路电流值 (mA) ;
     AM 为 A 极至 M 极的距离 (m) ;
     AN 为 A 极至 N 极的距离 (m) ;
     MN 为 M 极至 N 极的距离 (m)。
     根据实测的视电阻率 ρs, 便可研究该点下方不同深度电性的垂向变化。
     由于供电极距 A0 的不断加大, 增大了供电电流在地下的分布范围, 从而加大了勘 探深度, 如图 3 所示。
     ( 二 )、 测线布设
     (1). 在地下水流向下游, 距最近一排投盐造影孔 6-20m 开始布设测线, 测线方向 一般应垂直溶洞发育方向, 测线距 1m、 2m 或 4m, 点距 2m 或 4m, 如图 4 所示。
     (2). 在地下水流向下游以某一测点为中心, 距地下水上游最近一排投盐造影孔 31-50m 按 8 个或更多方向布设测线, 点距 2m 或 4m, 如图 5 所示。
     ( 三 )、 野外工作参数设置
     (1). 极差 2m, 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
     A0 = 2、 4、 6、 8、 10......60m。
     MN =点距= 2m, 无穷远极与中心点距离> 10A0.
     (2). 极差 4m, 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
     A0 = 4、 8、 12、 16、 20、 ...60m。
     MN =点距= 4m, 无穷远极与中心点距离> 10A 0。
     ( 四 )、 仪器设备
     野外数据采集仪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电法测量系统。
     ( 五 )、 野外数据采集时采取的措施
     (1). 用 GPS 及皮尺丈量、 布设电极, 电极位置误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 电极接地良好, 数据采集前, 应检查每个电极的接地电阻且应符合相关规范 要求。
     (3). 野外工作时, 应填写野外班报表, 供质量监控及室内数据处理时参考。
     (4). 数据采集过程应全程监控,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保证所采集数据真实 可靠。
     五、 室内数据处理
     在室内, 首先将野外采集的数据通过传输软件传输到计算机中, 并运用专用电法 反演软件进行坏点删除及地形校正和格式转换及反演计算等步骤, 处理后成图的图件有 :
     (1). 电测深 Bρ 曲线图, 如图 7 所示。
     (2). 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
     六、 数据分析
     ( 一 )、 地下溶洞分析
     地下溶洞, 由于充水或充填泥砂时, 其电阻率一般为< 102Ω·m, 而围岩石灰岩的 2 4 电阻率一般为 10 ~ 10 Ω·m, 两者存在一定的电性差异, 而当地下溶洞充盈盐水后, 地下 -1 0 溶洞电阻率会迅速降低至 10 ~ 10 Ω·m, 致使地下溶洞电阻率与围岩石灰岩电阻率存在 明显的电性差异。而电测深 Bρ 曲线, 其数值是与电极距的前一组极距的电阻率测量值相 比较而得, 大于前者为正, 小于前者为负。Bρ 值无量纲。
     Bρ 计算公式 :
     其中 : Bρ(i) 为计算点视电阻率比值 ( 无量纲 ) ;
     ρs(i) 为计算点实测视电阻率值 (Ω·m) ;
     ρs(i-1) 为计算点前一组 A0 电极距的实测视电阻率值 (Ω·m)。
     因此, 在实测的电测深 Bρ 曲线上, 当 Bρ 曲线在正常背景下出现明显的负方向 尖峰异常时, 其尖峰异常左、 右两侧的半值点位置则为地下溶洞顶、 底板的边界范围, 如图 7 所示。
     ( 二 )、 地下完整石灰岩分析
     由于地下完整石灰岩电阻率值较高且较稳定, 因此 Bρ 值为近常数正值。在电测 深 Bρ 曲线图上, 表现为近垂直的正值竖线图, 如图 12 所示。
     七、 实测地下溶洞造影探测电测深 Bρ 曲线
     ( 一 )、 该场地为石灰岩地区且地下溶洞较发育和地下水富水性强地段。位于地下 水上游布设 ZK1 投盐造影孔, ZK1 孔距 38 号测点 10m, 钻孔深度 60m, 井中投盐量为 500kg, 分 10 次投, 每 15 分钟投一次。投盐 15 分钟后开始探测, 如图 6 所示。
     ( 二 )、 野外工作参数 : 极差 4m, 点距 4m。
     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
     A0 = 4、 8、 12......60m
     MN = 4m, 无穷远极与中心点距> 600m
     ( 三 )、 实测地下溶洞电测深 Bρ 曲线特征
     如图 7 所示, 为 38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由图见, 电测深 Bρ 曲线在地下溶 洞部位 10.9 ~ 16.0m 段内出现明显的负值异常, 而在其他石灰岩较完整段内, Bρ 曲线均 为正值。
     如图 8 所示, 为 39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在地下溶洞部位 16.0 ~ 19.7m 段 内, 出现明显的负值异常, 而在其他石灰岩较完整段内, Bρ 曲线均为正值。
     如图 9 所示, 为 40 号点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在地下溶洞部位 19.1 ~ 23.6m 处,
     出现明显的负值异常, 而在其他石灰岩较完整段内, Bρ 曲线均为正值。
     ( 四 )、 实测地下较完整石灰岩电测深 Bρ 曲线特征
     如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分别为 44、 45、 46 号点的实测电测深 Bρ 曲线图, 由图 见, 电测深 Bρ 均为近垂直线的正值, 没有出现明显的尖峰负值异常特征, 为典型的较完整 石灰岩电测深 Bρ 曲线特征。
     综上, 根据地下溶洞造影后所探测的电测深 Bρ 曲线异常特征分析, 便可方便、 直 观、 准确地确定出探测深度内地下溶洞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划分出地下较完整的石灰岩 段。
     以上所述者,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 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仍属本发 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44111A43申请公布日20120509CN102444111ACN102444111A21申请号201110317895822申请日20111019E02D1/02200601G01V3/18200601G01N27/0220060171申请人邓业灿地址510095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环市东路468号大院8号403房72发明人邓业灿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9代理人陈领54发明名称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首先在地下水上游施工设置投盐造影孔,投盐造影孔深度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510M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5。

2、10M,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利用地下溶洞的充水性及围岩石灰岩的裂隙与地下溶洞之间的连通性,使可溶性金属化合物溶解后顺地下水流向流动;测量地下溶洞及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值,通过观察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来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本发明有如下优点通过人为地降低地下溶洞的电阻率值,对地下溶洞进行低电阻率造影,加大了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从而提高电阻率法对地下溶洞探测的分辨率,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地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的目的。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5页CN102444128A1/1页21地下。

3、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首先在待测建筑工程场地的地下水上游施工设置投盐造影孔,向盐投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利用地下溶洞的充水性及围岩石灰岩的裂隙与地下溶洞之间的连通性,使可溶性金属化合物溶解后顺地下水流向流动;测量地下溶洞及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值,通过观察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来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盐造影孔深度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510M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510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盐造影孔布设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1对待测建筑工程场进行前期勘探,确定需探测。

4、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2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投盐造影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盐造影孔距探测场地620M,钻孔间距为310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筑工程场地两侧的投盐造影孔各超出探测区23M布设。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每隔5060M进行探测场地分区及每隔5060M增加一排投盐造影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投盐造影孔中的地面至石灰岩面之间设置套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壁与孔。

5、壁之间插入细导管进行压入水泥浆隔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如下在拟探测分区上游最近一排投盐造影孔,采用统一时间,统一分批、统一投盐量的方式向投盐造影孔内投50500KG可溶性金属化合物。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金属化合物为氯化钠。权利要求书CN102444111ACN102444128A1/6页3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探测建筑物地基岩土层结构完整性的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建筑物地基基础岩土层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建筑。

6、物的安全。如何准确地将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溶洞探查出来,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0003目前,在石灰岩地下溶洞发育的地区,建筑工程场地的地下溶洞,往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建设各方为了保证建筑物基础的安全,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时间进行石灰岩地区建设工程场地地下溶洞的勘查工作,但由于采用传统的工程地质钻探仅为一孔之见,或采用传统的电法勘探,由于地下溶洞埋深较大或地下溶洞规模较小而导致其电阻率与围岩石灰岩电阻率差异较小而无法准确地探查出来,给建筑物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地下溶洞探测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工程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快速、准确、经济的。

7、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地下溶洞造影探测法,其步骤包括首先在待测建筑工程场的地下水上游施工设置投盐造影孔,投盐造影孔深度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510M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510M,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利用地下溶洞的充水性及围岩石灰岩的裂隙与地下溶洞之间的连通性,使可溶性金属化合物溶解后顺地下水流向流动;用电阻率法对地下溶洞及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值进行测量,通过观察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来确定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0006所述投盐造影孔布设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00071对待测建筑工程场进行前期勘探,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

8、度、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通过前期场地工程地质初勘阶段的岩土钻探资料、抽水资料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00082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投盐造影孔根据建筑工程场地的前期勘探资料中的地下溶洞发育程度、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第一排投盐造影孔。所述投盐造影孔距探测场地620M,钻孔间距为310M。在建筑工程场地两侧的投盐造影孔各超出探测区23M布设;所述投盐造影孔的孔深度应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510M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510M。00093当探测场地长度较大时,一般每隔5060M进行探测场地分区及每隔5060M增。

9、加一排投盐造影孔。0010所述投盐造影孔的孔径开孔146MM,入岩10M。在所述投盐造影孔中的地面至石灰岩面之间设置127MM套管护孔。0011所述套管外壁与孔壁之间插入细导管进行压入水泥浆隔水。说明书CN102444111ACN102444128A2/6页40012向投盐造影孔内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如下在拟探测分区上游最近一排投盐孔,采用统一时间,统一分批、统一投盐量的方式向投盐造影孔内投50500KG可溶性金属化合物。0013投盐造影孔投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后15300分钟内进行电阻率探测。0014所述可溶性金属化合物为溶解度高,且溶解于水后其溶液为电阻率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盐。0015与。

10、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通过人为地降低地下溶洞的电阻率值,人工地对地下溶洞进行低电阻率造影,加大了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电性差异,从而提高电阻率法对地下溶洞探测的分辨率,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地探测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的目的。【附图说明】0016图1为本发明地下溶洞投盐造影孔位布置及探测场地分区示意图其中,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为探测场地分区及编号;0017图2为本发明的投盐造影孔钻孔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地面,2地下水位,3为盐造影孔开孔,4为套管,为箭头方向为地下水流向;为粘土、砂砾层;为地下溶洞;为石灰岩;为回灌水泥浆;为岩溶裂隙;0018图3为三极电测深法工作装置示意图其中,5为。

11、测线,A、A、B为供电电极,且B极为远极;M、N为测量电极,I为电流值,U为电压值;0019图4为等线距测线布置示意图其中,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为测线位置及编号;0020图5为多方向测线布置示意图其中,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为测线位置及编号;0021图6为投盐造影孔位置及测点分布示意图其中,为投盐造影孔位及编号;为测点编号及跑极方向;0022图7为38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0023图8为39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0024图9为40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0025图10为44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0026图11为45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0027图12为46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00。

12、28其中,图7图12中,为电测深B曲线无量纲;为砂砾层;为较完整石灰岩;为【具体实施方式】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0030一、投盐造影孔布设00311对待测建筑工程场进行前期勘探,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说明书CN102444111ACN102444128A3/6页5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通过获取的前期场地工程地质初勘阶段的岩土钻探资料、抽水资料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确定需探测石灰岩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地下水富水性及地下水流向。00322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投盐造影孔根据建筑工程场地地下溶洞发育程度及地下水富水性,在地下水流向上游,距探测场地620。

13、M,布设第一排投盐造影孔,钻孔间距为310M。两侧投盐造影孔各超出探测区23M布设,钻孔深度应超过建筑物基础设计深度510M或进入连续完整石灰岩510M。当探测场地长度较大时,一般每隔5060M进行探测场地分区及每隔5060M增加一排投盐造影孔,如图1所示。0033所述投盐造影孔的施工要求可以如下00341孔径要求开孔146MM,入岩10M。00352在所述投盐造影孔的地面至石灰岩面之间下入127MM套管。00363所述套管外壁与孔壁之间插入细导管进行压入水泥浆隔水,且套管外壁与孔壁之间的间距为19MM。00374其中投盐造影孔末端终孔口径91MM。0038对投盐造影孔全孔取芯,分段抽水,观测。

14、地下水位。0039投盐造影孔钻孔结构,如图2所示。0040所述投盐造影孔的钻探设备采用符合国家钻探设备生产标准生产的各类型100M或200M钻机及配套设备。0041二、投盐量及投盐方法0042在拟探测分区上游最近一排投盐孔,采用统一时间,统一分批、统一投盐量的投盐方法。00431对于地下溶洞较发育且地下水富水性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于10LS1M1地段,一般单井投盐量为300KG500KG。采用分批投盐,一般每隔15分钟半个小时投一次盐。00442对于地下溶洞发育中等且地下水富水性中等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1到10LS1M1地段,一般单井投盐量为200KG300KG采用分批投盐,一般每隔半小时1小时投。

15、一次盐。00453对于地下溶洞发育较差且地下水富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1M1地段,一般单井投盐量为50100KG可一次性投盐。0046三、投盐后的探测时间00471在地下溶洞较发育且地下水富水性强的地段,一般投盐后15分钟半小时开始探测。00482在地下溶洞发育中等且地下水富水性中等地段,一般投盐后半小时1小时开始探测。00493在地下溶洞发育较差且地下水富水性弱地段,一般投盐后35小时开始探测。0050具体投盐后探测时间的确定,可通过对下一排投盐孔进行井中电阻率小四极法测定其井中地下水电阻率变化情况或进行地面电阻率法测试场地电阻率变化情况来确定。0051四、野外测试说明书CN102。

16、444111ACN102444128A4/6页60052一、野外测试工作装置及视电阻率值计算方法0053电阻率探测法是利用被探测的目的体与其围岩石灰岩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关的电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溶洞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三极电测深视电阻率探测法的测量装置是以某点O为中心点,布设B无穷远极与中心点距离10A0,测量电极MN固定不动,按规定不断加大供电电极距A0,从而不断观测到该O点以下各个A0深度的电压及电流变化情况,并按下式计算出每组电极距A0的装置系数K及视电阻率值S005400550056其中U为MN极间的电压值MV;0057I为供电迥路电流值M。

17、A;0058AM为A极至M极的距离M;0059AN为A极至N极的距离M;0060MN为M极至N极的距离M。0061根据实测的视电阻率S,便可研究该点下方不同深度电性的垂向变化。0062由于供电极距A0的不断加大,增大了供电电流在地下的分布范围,从而加大了勘探深度,如图3所示。0063二、测线布设00641在地下水流向下游,距最近一排投盐造影孔620M开始布设测线,测线方向一般应垂直溶洞发育方向,测线距1M、2M或4M,点距2M或4M,如图4所示。00652在地下水流向下游以某一测点为中心,距地下水上游最近一排投盐造影孔3150M按8个或更多方向布设测线,点距2M或4M,如图5所示。0066三、。

18、野外工作参数设置00671极差2M,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0068A02、4、6、8、1060M。0069MN点距2M,无穷远极与中心点距离10A000702极差4M,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0071A04、8、12、16、20、60M。0072MN点距4M,无穷远极与中心点距离10A0。0073四、仪器设备0074野外数据采集仪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电法测量系统。0075五、野外数据采集时采取的措施00761用GPS及皮尺丈量、布设电极,电极位置误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00772电极接地良好,数据采集前,应检查每个电极的接地电阻且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00783野外工作时,应填写野外班报表,供质量。

19、监控及室内数据处理时参考。00794数据采集过程应全程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保证所采集数据真实可靠。说明书CN102444111ACN102444128A5/6页70080五、室内数据处理0081在室内,首先将野外采集的数据通过传输软件传输到计算机中,并运用专用电法反演软件进行坏点删除及地形校正和格式转换及反演计算等步骤,处理后成图的图件有00821电测深B曲线图,如图7所示。00832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0084六、数据分析0085一、地下溶洞分析0086地下溶洞,由于充水或充填泥砂时,其电阻率一般为102M,而围岩石灰岩的电阻率一般为102104M,两者存在一定的电性差异,而当地。

20、下溶洞充盈盐水后,地下溶洞电阻率会迅速降低至101100M,致使地下溶洞电阻率与围岩石灰岩电阻率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而电测深B曲线,其数值是与电极距的前一组极距的电阻率测量值相比较而得,大于前者为正,小于前者为负。B值无量纲。0087B计算公式00880089其中BI为计算点视电阻率比值无量纲;0090SI为计算点实测视电阻率值M;0091SI1为计算点前一组A0电极距的实测视电阻率值M。0092因此,在实测的电测深B曲线上,当B曲线在正常背景下出现明显的负方向尖峰异常时,其尖峰异常左、右两侧的半值点位置则为地下溶洞顶、底板的边界范围,如图7所示。0093二、地下完整石灰岩分析0094由于地下。

21、完整石灰岩电阻率值较高且较稳定,因此B值为近常数正值。在电测深B曲线图上,表现为近垂直的正值竖线图,如图12所示。0095七、实测地下溶洞造影探测电测深B曲线0096一、该场地为石灰岩地区且地下溶洞较发育和地下水富水性强地段。位于地下水上游布设ZK1投盐造影孔,ZK1孔距38号测点10M,钻孔深度60M,井中投盐量为500KG,分10次投,每15分钟投一次。投盐15分钟后开始探测,如图6所示。0097二、野外工作参数极差4M,点距4M。0098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0099A04、8、1260M0100MN4M,无穷远极与中心点距600M0101三、实测地下溶洞电测深B曲线特征0102如图7所。

22、示,为38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由图见,电测深B曲线在地下溶洞部位109160M段内出现明显的负值异常,而在其他石灰岩较完整段内,B曲线均为正值。0103如图8所示,为39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在地下溶洞部位160197M段内,出现明显的负值异常,而在其他石灰岩较完整段内,B曲线均为正值。0104如图9所示,为40号点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在地下溶洞部位191236M处,说明书CN102444111ACN102444128A6/6页8出现明显的负值异常,而在其他石灰岩较完整段内,B曲线均为正值。0105四、实测地下较完整石灰岩电测深B曲线特征0106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分别为44、。

23、45、46号点的实测电测深B曲线图,由图见,电测深B均为近垂直线的正值,没有出现明显的尖峰负值异常特征,为典型的较完整石灰岩电测深B曲线特征。0107综上,根据地下溶洞造影后所探测的电测深B曲线异常特征分析,便可方便、直观、准确地确定出探测深度内地下溶洞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划分出地下较完整的石灰岩段。0108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2444111ACN102444128A1/5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444111ACN102444128A2/5页10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444111ACN102444128A3/5页11图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444111ACN102444128A4/5页12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444111ACN102444128A5/5页13图9图10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4441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