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防护架.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0704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49468.0

申请日:

2012.02.29

公开号:

CN102561716A

公开日:

2012.07.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G 21/24申请公布日:201207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24申请日:20120229|||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24

主分类号:

E04G21/24

申请人:

姚磊

发明人:

姚磊

地址:

400055 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龙海大厦20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康海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施工防护架,包括承重桁架装置、防倾装置及承载的传统双排架体,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与双排架体连接,将架体的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包括承重桁架和承重臂,承重臂连接承重桁架和建筑物;所述的防倾装置包括水平拉杆、固定杆,固定杆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多点固定,水平拉杆连接在固定杆与建筑物之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单件重量轻的特点,可不借用其他动力提升设备安装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安装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与双排架体多点、多平面连接,具有更加可靠的受力结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施工防护架,包括承重桁架装置(2)、防倾装置(3)及承载的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采用传统双排架体,所述承重桁架装置(2)和防倾装置(3)与双排架体(1)连接,将架体(1)的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所述承重桁架装置(2)包括承重桁架(21)和承重臂(22),承重臂(22)连接承重桁架(21)和建筑物;所述防倾装置(3)包括水平拉杆(32)、固定杆(31),固定杆(31)与架体(1)的内、外排立杆(11、12)多点固定,水平拉杆(32)连接在固定杆(31)与建筑物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桁架(21)通过多个连接点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11、12)连接固定;承重桁架(21)采用三角桁架、矩形桁架或其他结构桁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臂(22)是直臂,一端装入承重桁架(21)套筒或套管(211)中,一端连接在建筑物上的预埋环中,将架体(1)上的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并在承重桁架(21)和承重臂(22)之间铰接定位拉杆(23)。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臂(22)是三角臂形式,通过耳板与承重桁架(21)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装置的固定杆(31)是水平杆件或Z字形杆件,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11、12)连接。

说明书

一种施工防护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架,具体涉及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一种防护架。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防护架主要用于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主体施工阶段的安全防护,目前的防护架主要由单排架体以及竖向桁架组成,竖向桁架作为架体的骨架,以满足承载需要,该防护架通过承重支腿和防倾杆件与建筑物上的预埋件连接,将防护架的自重和施工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这样的多个架体单元分片设置在建筑物上,形成围绕建筑物外轮廓的封闭架,对在建建筑物提供临边防护。随着建筑物每升高一层,利用塔吊将防护架上提一层并重新与建筑物固定。上述防护架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由于竖向桁架的尺寸和自重大,在安装时必须借用塔吊,在吊装时容易发生碰撞,给安装施工人员带来危险。

2、这种防护架是由竖向桁架通过承重支腿和防倾杆件与建筑物连接,外侧的单排架体只与竖向桁架连接,与承重支腿和防倾杆件没有直接连接,由于竖向桁架是通过扣件与单排架体连接的,连接点都在一个平面上,一旦扣件发生意外松动,极易导致竖向桁架与架体分离,使脚手架坠落而导致事故发生。

3、采用的竖向桁架比较耗费钢材,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防护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性高、节省材料,在安装时不需要使用塔吊,有效避免竖向桁架与架体的碰撞,为安全生产提供便捷。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施工防护架包括承重桁架装置、防倾装置及承载的架体,所述的架体采用传统双排架体,该双排架体可以是现有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或者其它定型杆件组成的脚手架结构形式,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与双排架体连接,将架体的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包括承重桁架和承重臂,承重臂连接承重桁架;所述防倾装置包括水平拉杆、固定杆,固定杆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多点固定,水平拉杆连接在固定杆与建筑物之间。本防护架首先对架体进行了改进,去掉了竖向桁架,而采用非单排架体,这种架体很容易搭建,且不需要借助塔吊。同时,为了确保架架体有效地将自重和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并保证与建筑物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了特殊结构的承重桁架装置,并将承重桁架装置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均进行连接固定。

为了进一步确保承重桁架与架体连接的牢固性,本发明还对承重桁架的连接点进行了合理设计,保证承重桁架通过多个连接点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连接固定。本发明采用的承重桁架可以为任意现有可行的形式,较普遍的可以为三角形桁架、矩形桁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预见的任何结构的桁架,只要其能达到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均进行连接并传递力的目的。

承重臂可以为直臂结构,考虑到防护架在提升过程中要避免与建筑物的防撞,设计承重臂与承重桁架平行连接,并使其可相对于承重桁架做水平伸缩。所述承重臂的一端装入承重桁架套筒或者套管中,一端连接在建筑物的预埋环中,将架体上的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而为了对可伸缩的承重臂进行定位,同时使整个承重桁架装置更好地传力,在承重臂与承重桁架之间铰接定位拉杆。

承重臂也可以为三角臂形式,通过耳板与承重桁架铰接。

所述防倾装置的固定杆是水平杆件或Z字形杆件,该固定杆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连接。

综上所述,可见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架体没有竖向桁架,而是采用通常的双排架体,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容易搭建的优点,在防护架搭建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塔吊就能实现搭建安装,施工更方便、快捷。

2. 本发明的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都与架体的内外两个平面的立杆进行了多点固定连接,相比现有的单平面安装结构,具有更加可靠的受力结构,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3.在提升防护架时,可以暂时脱开承重桁架和承重臂之间的定位拉杆,使承重臂相对于承重桁架往远离墙体一方移动,能有效避开建筑物的外轮廓突出,降低了碰撞隐患。

4.本发明的架体结构可以采用通常的脚手架结构,省去了竖向桁架,较现有技术能节省51%的钢材,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5.本发明的防倾装置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对安全网的保护,如可根据需要采用“Z”型固定杆,能使“Z”型固定杆与外排立杆的连接点位置在两张防护架安全网的交汇处,避免了水平连接而穿破安全网的问题,可以保护需要循环使用的安全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Ⅱ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

图4是三角形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矩形结构的承重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三角臂形式的承重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发明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实施例一: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图示的施工防护架包括由钢管和扣件搭建而成的双排架体1,双排架体1具有外排立杆11和内排立杆12。在该双排架体1上设有承重桁架装置2和防倾装置3。

参见图2、图4和图5,承重桁架装置2由承重桁架21、承重臂22和定位拉杆23构成。其中承重桁架21是一三角形桁架,通过其上的连接横杆作为连接点,与内排立杆11和外排立杆12通过扣件连接固定。在承重桁架21上固定有两个供承重臂22平行穿套的套环211,承重臂22的后半段穿过套环211,与承重桁架21平行连接,可相对于承重桁架21伸缩。在承重臂22靠建筑物一端与三角形桁架21之间斜向铰接定位拉杆23,承重臂22的前端钩挂在建筑物的第一预埋环51上,使整个承重桁架装置2与建筑物连接,将架体1的自重和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

参见图3,防倾装置3设在承重桁架装置2的上方,包括“Z”型拉杆31、水平拉杆32。“Z”型拉杆31的两端分别与双排架体的外排立杆12和内排立杆11采用扣件连接,水平拉杆32的一端与“Z”型拉杆31铰接,另一端与建筑物上的第二预埋环52挂接。另为了进一步增强该防护架的安全性能,在架体1上另设防坠装置4,由保险拉环41和花篮螺栓42组成,保险拉环41与内排立杆11铰接,花篮螺栓42的一端与保险拉环41连接,另一端也与建筑物上的第二地锚环52连接。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为矩形结构的承重桁架21,该矩形桁架通过多个连接点与内、外排立杆11、12连接,承重臂22的后半段与矩形桁架21平行连接,前端与第一地锚环51挂接。定位拉杆23斜向铰接在承重臂22与承重桁架21之间。本实施例除承重桁架21所具有的矩形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三角结构不同外,其余技术特征及实施方式均与实施一所述相同。

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为非直臂结构的承重臂形式,具体为一三角臂结构,该承重臂22一端与承重桁架21通过耳板铰接,构成承重桁架装置2,另一端与第一预埋环51挂接。本实施例除承重臂结构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承重臂结构以及与承重桁架21的连接方式不同外,防护架的其余技术特征及实施方式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一种施工防护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施工防护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施工防护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施工防护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施工防护架.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61716A43申请公布日20120711CN102561716ACN102561716A21申请号201210049468022申请日20120229E04G21/2420060171申请人姚磊地址400055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龙海大厦20楼72发明人姚磊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代理人康海燕54发明名称一种施工防护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施工防护架,包括承重桁架装置、防倾装置及承载的传统双排架体,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与双排架体连接,将架体的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包括承重桁架和承重臂,承重臂连接承重桁架和建筑物;所述的防倾装置包。

2、括水平拉杆、固定杆,固定杆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多点固定,水平拉杆连接在固定杆与建筑物之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单件重量轻的特点,可不借用其他动力提升设备安装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安装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与双排架体多点、多平面连接,具有更加可靠的受力结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1页21一种施工防护架,包括承重桁架装置(2)、防倾装置(3)及承载的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采用传统双排架体,所述承重桁架装置(2)和防倾装置(3)与双排架体(1)连接,将架体(1)的荷载传递到建筑。

3、物上;所述承重桁架装置(2)包括承重桁架(21)和承重臂(22),承重臂(22)连接承重桁架(21)和建筑物;所述防倾装置(3)包括水平拉杆(32)、固定杆(31),固定杆(31)与架体(1)的内、外排立杆(11、12)多点固定,水平拉杆(32)连接在固定杆(31)与建筑物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桁架(21)通过多个连接点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11、12)连接固定;承重桁架(21)采用三角桁架、矩形桁架或其他结构桁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臂(22)是直臂,一端装入承重桁架(21)套筒或套管(211)中,一端连接在建筑物上的预埋。

4、环中,将架体(1)上的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并在承重桁架(21)和承重臂(22)之间铰接定位拉杆(2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臂(22)是三角臂形式,通过耳板与承重桁架(21)铰接。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装置的固定杆(31)是水平杆件或Z字形杆件,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11、12)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561716A1/3页3一种施工防护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架,具体涉及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一种防护架。背景技术0002建筑施工防护架主要用于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主体施工阶段的安全防护,目前的防护架主要由单排。

5、架体以及竖向桁架组成,竖向桁架作为架体的骨架,以满足承载需要,该防护架通过承重支腿和防倾杆件与建筑物上的预埋件连接,将防护架的自重和施工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这样的多个架体单元分片设置在建筑物上,形成围绕建筑物外轮廓的封闭架,对在建建筑物提供临边防护。随着建筑物每升高一层,利用塔吊将防护架上提一层并重新与建筑物固定。上述防护架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缺点1、由于竖向桁架的尺寸和自重大,在安装时必须借用塔吊,在吊装时容易发生碰撞,给安装施工人员带来危险。00032、这种防护架是由竖向桁架通过承重支腿和防倾杆件与建筑物连接,外侧的单排架体只与竖向桁架连接,与承重支腿和。

6、防倾杆件没有直接连接,由于竖向桁架是通过扣件与单排架体连接的,连接点都在一个平面上,一旦扣件发生意外松动,极易导致竖向桁架与架体分离,使脚手架坠落而导致事故发生。00043、采用的竖向桁架比较耗费钢材,浪费资源。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防护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性高、节省材料,在安装时不需要使用塔吊,有效避免竖向桁架与架体的碰撞,为安全生产提供便捷。0006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的施工防护架包括承重桁架装置、防倾装置及承载的架体,所述的架体采用传统双排架体,该双排架体可以是现有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或者其它定型杆件组成的脚手架结构形。

7、式,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与双排架体连接,将架体的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所述承重桁架装置包括承重桁架和承重臂,承重臂连接承重桁架;所述防倾装置包括水平拉杆、固定杆,固定杆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多点固定,水平拉杆连接在固定杆与建筑物之间。本防护架首先对架体进行了改进,去掉了竖向桁架,而采用非单排架体,这种架体很容易搭建,且不需要借助塔吊。同时,为了确保架架体有效地将自重和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并保证与建筑物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了特殊结构的承重桁架装置,并将承重桁架装置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均进行连接固定。0007为了进一步确保承重桁架与架体连接的牢固性,本发明还对承重桁架的连接点进行了合理设计,。

8、保证承重桁架通过多个连接点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连接固定。本发明采用的承重桁架可以为任意现有可行的形式,较普遍的可以为三角形桁架、矩形桁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预见的任何结构的桁架,只要其能达到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均进行连接并传递说明书CN102561716A2/3页4力的目的。0008承重臂可以为直臂结构,考虑到防护架在提升过程中要避免与建筑物的防撞,设计承重臂与承重桁架平行连接,并使其可相对于承重桁架做水平伸缩。所述承重臂的一端装入承重桁架套筒或者套管中,一端连接在建筑物的预埋环中,将架体上的载荷传递到建筑物上,而为了对可伸缩的承重臂进行定位,同时使整个承重桁架装置更好地传力,在承重臂与承重桁架。

9、之间铰接定位拉杆。0009承重臂也可以为三角臂形式,通过耳板与承重桁架铰接。0010所述防倾装置的固定杆是水平杆件或Z字形杆件,该固定杆与架体的内、外排立杆连接。0011综上所述,可见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架体没有竖向桁架,而是采用通常的双排架体,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容易搭建的优点,在防护架搭建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塔吊就能实现搭建安装,施工更方便、快捷。00122本发明的承重桁架装置和防倾装置都与架体的内外两个平面的立杆进行了多点固定连接,相比现有的单平面安装结构,具有更加可靠的受力结构,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00133在提升防护架时,可以暂时脱开承重桁架和承重臂之间的定位拉杆,使承重臂相。

10、对于承重桁架往远离墙体一方移动,能有效避开建筑物的外轮廓突出,降低了碰撞隐患。00144本发明的架体结构可以采用通常的脚手架结构,省去了竖向桁架,较现有技术能节省51的钢材,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00155本发明的防倾装置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对安全网的保护,如可根据需要采用“Z”型固定杆,能使“Z”型固定杆与外排立杆的连接点位置在两张防护架安全网的交汇处,避免了水平连接而穿破安全网的问题,可以保护需要循环使用的安全网。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部放大图;图4是三角形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右视图;图6是矩形结构的承重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

11、三角臂形式的承重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接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发明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实施例一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图示的施工防护架包括由钢管和扣件搭建而成说明书CN102561716A3/3页5的双排架体1,双排架体1具有外排立杆11和内排立杆12。在该双排架体1上设有承重桁架装置2和防倾装置3。0018参见图2、图4和图5,承重桁架装置2由承重桁架21、。

12、承重臂22和定位拉杆23构成。其中承重桁架21是一三角形桁架,通过其上的连接横杆作为连接点,与内排立杆11和外排立杆12通过扣件连接固定。在承重桁架21上固定有两个供承重臂22平行穿套的套环211,承重臂22的后半段穿过套环211,与承重桁架21平行连接,可相对于承重桁架21伸缩。在承重臂22靠建筑物一端与三角形桁架21之间斜向铰接定位拉杆23,承重臂22的前端钩挂在建筑物的第一预埋环51上,使整个承重桁架装置2与建筑物连接,将架体1的自重和荷载传递到建筑物上。0019参见图3,防倾装置3设在承重桁架装置2的上方,包括“Z”型拉杆31、水平拉杆32。“Z”型拉杆31的两端分别与双排架体的外排立。

13、杆12和内排立杆11采用扣件连接,水平拉杆32的一端与“Z”型拉杆31铰接,另一端与建筑物上的第二预埋环52挂接。另为了进一步增强该防护架的安全性能,在架体1上另设防坠装置4,由保险拉环41和花篮螺栓42组成,保险拉环41与内排立杆11铰接,花篮螺栓42的一端与保险拉环41连接,另一端也与建筑物上的第二地锚环52连接。0020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为矩形结构的承重桁架21,该矩形桁架通过多个连接点与内、外排立杆11、12连接,承重臂22的后半段与矩形桁架21平行连接,前端与第一地锚环51挂接。定位拉杆23斜向铰接在承重臂22与承重桁架21之间。本实施例除承重桁架21所具有的矩形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三角结构不同外,其余技术特征及实施方式均与实施一所述相同。0021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为非直臂结构的承重臂形式,具体为一三角臂结构,该承重臂22一端与承重桁架21通过耳板铰接,构成承重桁架装置2,另一端与第一预埋环51挂接。本实施例除承重臂结构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承重臂结构以及与承重桁架21的连接方式不同外,防护架的其余技术特征及实施方式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说明书CN102561716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561716A2/4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561716A3/4页8图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561716A4/4页9图7说明书附图CN10256171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