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606980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1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17921.X

申请日:

2012.01.20

公开号:

CN102561316A

公开日:

2012.07.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D 5/20申请公布日:201207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5/20申请日:20120120|||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20

主分类号:

E02D5/20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裴鸿斌; 亓立刚; 闫克启; 袁跃华; 崔爱珍

地址: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施工地连墙导墙;待完成地连墙导墙后,开挖槽段,采用泥浆护壁;分段加工钢筋笼;所述槽段开挖完成后,清理槽底沉渣;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浇筑混凝土,完成地连墙施工。本发明充分利用地连墙导墙形状,保证转角处成槽质量,将钢筋笼分段加工,降低了钢筋笼的刚度,减少了钢筋笼吊放入槽困难,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连墙导墙;
待完成地连墙导墙后,开挖槽段,采用泥浆护壁;
分段加工钢筋笼;
所述槽段开挖完成后,清理槽底沉渣;
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
浇筑混凝土,完成地连墙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
地连墙导墙步骤还包括:在地连墙导墙转角位置施工外放加宽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放加
宽段的宽度为6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加
工钢筋笼步骤还包括: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
段内,所述分段的钢筋笼间预留一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的
钢筋笼间预留的间距小于150mm。

说明书

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尤其涉及对于地连墙深度比较深,
厚度比较大,钢筋笼刚度比较大的地连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连墙尤其是异形地连墙(如“Z”形地连墙、“T”形地连墙)施工
一般根据设计尺寸,结合现有“Z”形地连墙的施工案例,如图1-4所示,
将地连墙导墙10适当外放加宽一定尺寸,但对地连墙导墙10转角处一般
不做进一步外放加宽(如图1),然后采用泥浆护壁、利用各种成槽机械
挖土形成槽段11(如图2),同时在平台上加工整幅钢筋笼12(如图3),
吊装整幅钢筋笼12入槽段11内、浇筑混凝土,完成“Z”形地连墙13的
施工(如图4)。一方面,这种施工方法对地连墙导墙10的转角处不做加
宽处理,不能保证转角处端头土体垂直度或因其他原因产生坍塌、缩颈引
起土体侵入,从而引起钢筋笼下放困难;另一方面,这种施工方法对钢筋
笼采用整幅加工,整幅钢筋笼12刚度较大,特别是超深、超宽、刚性接
头(比如工字型止水钢板)的钢筋笼,在起吊过程中产生变形后很难再恢
复,将引起下放入槽困难,只能采取将钢筋笼吊出重新修整槽段、或强行
摔放、或割断钢筋笼等措施处理,严重影响地连墙施工质量,也严重影响
施工进度。因此对于地连墙,尤其是异形地连墙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施工
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问题的存在,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通过在
地连墙导墙的转角处施工外放加宽段、将钢筋笼分段加工、分别下放入槽,
保证了地连墙导墙转角处的槽壁质量、降低了钢筋笼刚度、减小了钢筋笼
下放困难。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
以下施工步骤:

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连墙导墙;

待完成地连墙导墙后,开挖槽段,采用泥浆护壁;

分段加工钢筋笼;

槽段开挖完成后,清理槽底沉渣;

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

浇筑混凝土,完成地连墙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的施工地连墙导墙步骤还包括:在地连墙导墙转角位
置施工外放加宽段。

进一步地,所述外放加宽段的宽度为600mm。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钢筋笼步骤还包括: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
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所述分段的钢筋笼间预留一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分段的钢筋笼间预留的间距小于150mm。

本发明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连墙导墙形状,保证地连墙
导墙转角处成槽质量,将钢筋笼分段进行加工,降低了钢筋笼的刚度,减
少了钢筋笼吊放入槽困难,大大降低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
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Z”形地连墙导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Z”形地连墙导墙开挖出槽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Z”形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Z”形钢筋笼吊放入图2的槽段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Z”形地连墙导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Z”形地连墙导墙开挖出槽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Z”形钢筋笼分为两个“L”形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Z”形地连墙端头回填、墙体浇筑混凝土的部分结构
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Z”形钢筋笼吊放入图6的槽段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发明地连墙施工方法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5-9并以“Z”
形地连墙作为一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施工该“Z”形地连墙的方
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如图5所示,首先按照设计要求尺寸正常施工“Z”形地连墙导墙21,
在“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处施工4段外放加宽段211,该外放加宽段
2 11的宽度L1超过设计宽度600mm左右,以便成槽机开挖土体时,能彻
底挖除“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处的土体,保证“Z”形地连墙导墙21
转角处的土体不侵入设计要求的槽段内。

接着采用成槽机或其他机械开挖形成一槽段22(如图6),泥浆护壁,
随时纠正槽壁垂直度,若“Z”形地连墙为首开幅,每一槽段22的端部长
度比设计长度约大200mm,挖至设计要求深度后,清除槽底沉渣。

本发明采用分段加工“Z”形钢筋笼,如此可使“Z”形地连墙导墙
2 1在起吊“Z”形钢筋笼过程中不变形,减少下放入槽的难度,另外,根
据设计要求尺寸并结合现场情况,所述分段的“Z”形钢筋笼的间距较佳
地控制在150mm以内,“Z”形钢筋笼在胎架上制作成型,加工平台平整
度小于8mm,可使分段的“Z”形钢筋笼在槽段22这一固定区域内有一
调节自身位置的缓冲空间。如图7所示,可将“Z”形钢筋笼23分为两个
(或多个)“L”形钢筋笼231、232进行加工,两个“L”形钢筋笼231、
232间距L2为150mm,这样一“L”形钢筋笼231吊放入槽段22内,另
一“L”形钢筋笼232便可在余下空间(包括间距L2的150mm)内根据
自身大小调整位置,或同时吊放两个“L”形钢筋笼231、232时也会因间
距L2的存在避免彼此相触碰而影响施工质量。

如图9所示,将两个“L”形钢筋笼231、232分段吊放入开挖完成的
槽段22内,若槽段22为首开幅,结合图8所示,将槽段端头221采用接
头箱或砂包24封堵严密后下放混凝土浇筑导管,再次清除槽底沉渣后浇
筑墙体混凝土,完成本发明“Z”形地连墙20的施工。

本发明的“Z”形地连墙20的施工方法,其首先通过对“Z”形地连
墙导墙21转角处施工外放加宽段211,解决“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
处成槽质量,并将“Z”形钢筋笼23分段加工,分段依次下放入槽段22
内,且分段的“L”形钢筋笼的间距控制在150mm以内。这样的施工设计
减小了钢筋笼刚度过大,变形后校正困难,下放入槽困难等问题,降低了
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61316A43申请公布日20120711CN102561316ACN102561316A21申请号201210017921X22申请日20120120E02D5/2020060171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200135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72发明人裴鸿斌亓立刚闫克启袁跃华崔爱珍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代理人曾耀先54发明名称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施工地连墙导墙;待完成地连墙导墙后,开挖槽段,采用泥浆护壁;分段加工钢筋笼;所述槽段开挖完成后,清理槽底沉渣;将。

2、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浇筑混凝土,完成地连墙施工。本发明充分利用地连墙导墙形状,保证转角处成槽质量,将钢筋笼分段加工,降低了钢筋笼的刚度,减少了钢筋笼吊放入槽困难,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1页21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连墙导墙;待完成地连墙导墙后,开挖槽段,采用泥浆护壁;分段加工钢筋笼;所述槽段开挖完成后,清理槽底沉渣;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浇筑。

3、混凝土,完成地连墙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地连墙导墙步骤还包括在地连墙导墙转角位置施工外放加宽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放加宽段的宽度为6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加工钢筋笼步骤还包括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所述分段的钢筋笼间预留一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的钢筋笼间预留的间距小于150MM。权利要求书CN102561316A1/3页3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尤其涉及对于地连墙深度比。

4、较深,厚度比较大,钢筋笼刚度比较大的地连墙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地连墙尤其是异形地连墙如“Z”形地连墙、“T”形地连墙施工一般根据设计尺寸,结合现有“Z”形地连墙的施工案例,如图14所示,将地连墙导墙10适当外放加宽一定尺寸,但对地连墙导墙10转角处一般不做进一步外放加宽如图1,然后采用泥浆护壁、利用各种成槽机械挖土形成槽段11如图2,同时在平台上加工整幅钢筋笼12如图3,吊装整幅钢筋笼12入槽段11内、浇筑混凝土,完成“Z”形地连墙13的施工如图4。一方面,这种施工方法对地连墙导墙10的转角处不做加宽处理,不能保证转角处端头土体垂直度或因其他原因产生坍塌、缩颈引起土体侵入,从而引起钢筋笼。

5、下放困难;另一方面,这种施工方法对钢筋笼采用整幅加工,整幅钢筋笼12刚度较大,特别是超深、超宽、刚性接头比如工字型止水钢板的钢筋笼,在起吊过程中产生变形后很难再恢复,将引起下放入槽困难,只能采取将钢筋笼吊出重新修整槽段、或强行摔放、或割断钢筋笼等措施处理,严重影响地连墙施工质量,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对于地连墙,尤其是异形地连墙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发明内容0003鉴于现有技术问题的存在,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通过在地连墙导墙的转角处施工外放加宽段、将钢筋笼分段加工、分别下放入槽,保证了地连墙导墙转角处的槽壁质量、降低了钢筋笼刚度、减小了钢筋笼下放困难。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效。

6、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0005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连墙导墙;0006待完成地连墙导墙后,开挖槽段,采用泥浆护壁;0007分段加工钢筋笼;0008槽段开挖完成后,清理槽底沉渣;0009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0010浇筑混凝土,完成地连墙施工。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施工地连墙导墙步骤还包括在地连墙导墙转角位置施工外放加宽段。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放加宽段的宽度为600MM。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工钢筋笼步骤还包括将加工完成的钢筋笼分段依次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内,所述分段的钢筋笼间预留一间距。0014进一步地,所述分段的钢筋笼间预留的。

7、间距小于150MM。说明书CN102561316A2/3页40015本发明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连墙导墙形状,保证地连墙导墙转角处成槽质量,将钢筋笼分段进行加工,降低了钢筋笼的刚度,减少了钢筋笼吊放入槽困难,大大降低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附图说明0016图1为现有“Z”形地连墙导墙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图1的“Z”形地连墙导墙开挖出槽段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现有“Z”形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4为现有“Z”形钢筋笼吊放入图2的槽段后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5为本发明“Z”形地连墙导墙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6为图5的“Z”形地连墙导墙开挖出槽段的结。

8、构示意图;0022图7为本发明“Z”形钢筋笼分为两个“L”形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8为本发明“Z”形地连墙端头回填、墙体浇筑混凝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24图9为本发明“Z”形钢筋笼吊放入图6的槽段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为利于对本发明地连墙施工方法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59并以“Z”形地连墙作为一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施工该“Z”形地连墙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0026如图5所示,首先按照设计要求尺寸正常施工“Z”形地连墙导墙21,在“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处施工4段外放加宽段211,该外放加宽段211的宽度L1超过设计宽度600MM左右,以便成槽机开挖土体时,能彻底挖除。

9、“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处的土体,保证“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处的土体不侵入设计要求的槽段内。0027接着采用成槽机或其他机械开挖形成一槽段22如图6,泥浆护壁,随时纠正槽壁垂直度,若“Z”形地连墙为首开幅,每一槽段22的端部长度比设计长度约大200MM,挖至设计要求深度后,清除槽底沉渣。0028本发明采用分段加工“Z”形钢筋笼,如此可使“Z”形地连墙导墙21在起吊“Z”形钢筋笼过程中不变形,减少下放入槽的难度,另外,根据设计要求尺寸并结合现场情况,所述分段的“Z”形钢筋笼的间距较佳地控制在150MM以内,“Z”形钢筋笼在胎架上制作成型,加工平台平整度小于8MM,可使分段的“Z”形钢筋笼在。

10、槽段22这一固定区域内有一调节自身位置的缓冲空间。如图7所示,可将“Z”形钢筋笼23分为两个或多个“L”形钢筋笼231、232进行加工,两个“L”形钢筋笼231、232间距L2为150MM,这样一“L”形钢筋笼231吊放入槽段22内,另一“L”形钢筋笼232便可在余下空间包括间距L2的150MM内根据自身大小调整位置,或同时吊放两个“L”形钢筋笼231、232时也会因间距L2的存在避免彼此相触碰而影响施工质量。0029如图9所示,将两个“L”形钢筋笼231、232分段吊放入开挖完成的槽段22内,若槽段22为首开幅,结合图8所示,将槽段端头221采用接头箱或砂包24封堵严密后下放混凝土浇筑导管,。

11、再次清除槽底沉渣后浇筑墙体混凝土,完成本发明“Z”形地连墙20的施工。0030本发明的“Z”形地连墙20的施工方法,其首先通过对“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处施工外放加宽段211,解决“Z”形地连墙导墙21转角处成槽质量,并将“Z”形钢筋笼23分说明书CN102561316A3/3页5段加工,分段依次下放入槽段22内,且分段的“L”形钢筋笼的间距控制在150MM以内。这样的施工设计减小了钢筋笼刚度过大,变形后校正困难,下放入槽困难等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说明书CN102561316A1/7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561316A2/7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561316A3/7页8图5说明书附图CN102561316A4/7页9图6说明书附图CN102561316A5/7页10图7说明书附图CN102561316A106/7页11图8说明书附图CN102561316A117/7页12图9说明书附图CN102561316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