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工程中水平井CO2吞吐控水增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平油井——井斜角度大于86°,并在目的层中维持一定长度的水平段
的定向油井。在油藏开发中,采用水平井开发,是国内近几年逐渐推广的一
项重要开发技术。随着水平井开发时间的延长,井数不断的增多,含水上升
导致水淹问题日显突出,而且大多数井是在低采出程度下的非正常水淹(即
舌进或指进造成部分井段水淹)。
现有水平井控水技术普遍采用先找水,再针对出水层段进行机械卡封或
堵剂封堵方法来降低水平油井含水。找水、机械卡封或堵剂封堵方法施工工
艺复杂、工序多、作业难度大,多道工序施工,技术要求高,往往造成返工,
二次作业处理等,施工风险大,投入大,一般在均在100万元以上。有效率
低,不能实现经济有效或经济效益差。
主要原因:一是找水技术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水层段,难以确认油水界
面,也不能反映非出水段是否具有出油潜力;二是机械卡封或堵剂封堵作用
半径小,层内水会很快形成绕流,使卡或堵措施失效;三是对近井地带储层
造成伤害,会导致储层油相渗透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经济高效、安全可靠,并且绿色环保
的水平油井控水增油方法,从根本上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有效解决目前油
田水平井开发的层内非正常水淹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水平油井控水增油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采用动态分析和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水平油井正常和非正常水淹,对低
采出程度下的特高含水和非正常水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储层
潜力;
步骤1)所述的水平油井储层满足以下条件:
(1)油藏以边底水或注入水驱动,且有较好的水动力学封闭性;
(2)油藏埋深在1450-2300m(米);地温梯度3-3.3℃/100m(米);
(3)普通稠油或稀油边底水油藏,50℃原油粘度10-3000mPas;
(4)地层水总矿化度小于3000;
(5)原始气油比小于200;
(6)饱和压力2-14MPa;
(7)剩余油饱和度在40%以上;
(8)水平油井位于断层附近或者构造中高部位和局部微构造高点;
(9)目的层维持压力系数保持在0.8以上;
(10)无严重套损、出砂和漏失现象。
2)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注入地下二氧化碳气体用量V:
V=π∮abH
式中:
V——地层条件下的CO2气体体积,m3(立方米)
a,b——处理半径,单位m(米);
H——生产井段,单位m(米);
∮——孔隙度
二氧化碳气体在目的油层的作用范围看作椭圆柱体来计算,其处理半
径:
a-短轴,取油藏厚度的一半;
b-长轴,二氧化碳横向作用半径;
所述的二氧化碳横向作用半径是根据油藏渗透率、剩余油饱和度确定作
用半径,为2-8m。
所述的二氧化碳横向作用半径当剩余油饱和度高于45%时取2-5m,低于
45%时取5-8m。
3)确定注入液态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公式为:m=ρv;
其中:
m为质量,单位(t);
ρ为密度,单位(t/m3);
v为体积,单位(m3);
采用标准图板可查出地层条件下的CO2的密度;
步骤3)所述的CO2密度当地层温度60-80℃,压力15-23MPa时,CO2的密
度为0.45-0.75t/m3;低压高温取低值,高压低温取高值,一般取0.6t/m3。
4)确定注入速度为3~5t/h,并从油套环空一次注入步骤2)和3)确
定的CO2;
步骤4)所述的注入速度满足条件是:
(1)注入压力低于油层套管最大承压;
(2)低于地层破裂压力;
(3)以设备最高注入能力注入;
(4)以储层最大吸入能力注入。
5)焖井反应,时间为15-30d(天);
6)开井生产。
步骤6)所述的开井生产时使用3-5mm油嘴控制放压,控制油层CO2与
原油的分离速度,采液强度控制在0.05-0.2m3/m*d正常生产。
步骤6)所述的开井生产时在回采过程中,检测邻井套管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单井每天检测一次,时间约1个月,了解该井是否发生气窜,确定
二氧化碳的吞吐效果。
本发明使现有复杂的、高投入、高风险、低效益或无效益的水平油井找
堵水施工,变成了简便、经济高效,并且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措施。可实
现通过判断综合确定油井潜力,无需找水确定具体出水段;施工简单,只要
确保井口、井筒及泵况完好,不需要动管柱作业,施工周期一般2-3d;施工
费用30-50万元;可实施经济有效率高达94.1%,平均单井增油>330t,降水>
3000m3。注入一吨CO2可换取一吨原油,减少产水10方,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
3.6(油价按60美元/桶计算,未计控水和CO2减排效益)。并且埋存了部分
CO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效益对比
![]()
附图说明
图1计算模型;
图2Ng6小层构造井位图;
图3G104-5P115采油曲线图;
图4G104-5P115井眼轨迹图;
图5注入流程;
图6G104-5P115施工曲线图;
图7Nm I7小层顶面构造图;
图8M28-P4井眼轨迹图;
图9M28-P4采油曲线图;
图10M28-P4施工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和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作用机理是向非正常水淹水平井内注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利用
其主要与储层内原油作用膨胀、降粘、降低表面张力;其次是与水作用使水
碳酸化,提高水的粘度;与储层及岩石作用增能、提高渗透率;等等多项作
用机理,使CO2作用范围内的储层含油饱和度升高,油水粘度比降低,油相
渗透率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油流动能增加,储层渗透率提高;同时会把
大部分舌进或指进水挤出窜流优势通道,形成局部油墙,恢复部分油相渗透
率,起到封堵水流通道,改善产液剖面的作用,从而提高油相流量,降低水
相流量,使高含水井含水显著下降,产油量明显上升,达到控水增油目的。
本发明实例1如下:
1、选井:一口高孔高渗常规稠油边底水油藏中的非正常水淹井,构造
位置见图2。孔隙度30.75%,渗透率905.3md,油藏埋深1730m;油藏压力
15.4MPa,地层压力系数0.89;油藏温度63℃;原油粘度475mPa.s;原油密
度0.94g/cm3。地层水矿化度1037。由于投产过程中入井液与底水沟通,导
致投产即高含水,属非正常高含水。生产情况图3。油层厚度6m,单井生产
井段44m/1段,井眼轨迹见图4。控制地质储量2.5wt、可采储量0.5wt,剩余
可采储量0.5wt,剩余油饱和度50%。综合分析各项条件,本井符合CO2吞吐
控水增油选井原则。
2、CO2吞吐工艺设计:
A 气体用量设计
①计算模型:图1是计算模型示意图;
二氧化碳气体在目的油层的作用范围看作椭圆柱体来计算,计算模型及
参数计算:
a,b——处理半径,a取3m;b取5m;
H——生产井段,44m;
∮——孔隙度30%
V——地层条件下的CO2气体体积,m3;
②地下二氧化碳体积计算:V=π∮abH
=3.14*0.3*3.0*3.0*44=373m3
③液态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公式:m=ρv=373*0.6=223t
质量:m(t)
密度:ρ(t/m3)
体积:v(m3)
采用标准图板可查出地层条件下的CO2的密度(当地层温度63℃,压力
15.4MPa时,CO2的密度为0.6t/m3。
B 注入压力、速度:以储层最大吸入能力注入,本井预计注入压力10MPa
以下,速度为3~5t/h;如遇压力超出预计值,则注入压力控制在低于地层
破裂压力下。
C 注入方式及施工流程
注入前确认井筒泵况良好,有杆泵举升运行正常。从油套环空一次注
入CO2液体设计量。
注入流程见附图5:
D 焖井时间:15-30d(15d后井口压力出现下降或压力不降即可开井)
E 开井方式与生产控制
一是开井释放井筒压力时,使用3-5mm油嘴控制放压。
二是采液强度控制在0.2m3/m*d正常生产,尽可能确保平稳连续生产。
3、施工材料及设备准备
(1)按照CO2设计量,采用专用CO2运输罐车,备足纯度99.9%的CO2223t;
(2)撬装气体注入泵用于注入CO2,井场配备50KVA三相交流电源;
(3)地面施工管线:用27/8油管连接CO2注入泵和套管闸门;
(4)40m3大罐1具。
4、井筒及井口准备
(1)井筒套管完好无破损,承压40MPa以上;
(2)确认井内有杆泵举升系统及地面配套设备工况正常;
(3)将有杆泵放入泵底,倒出光杆,更换250型清蜡闸门,装好油套压
表(按设计压力配套);
(4)对采油树及施工管线试压25MPa,不渗不漏;
5、施工步骤
(1)打开油、套管闸门;
(2)按设计量、注入压力、排量等参数,从套管注入二氧化碳,实际注入
施工曲线见图6;油管有液体返出>0.5m3后关闭油管闸门;
(3)关闭套管阀门,焖井反应22d;
(4)开井:
A、用5mm油嘴控制放套压;
B、按设计采液强度要求确认工作制度(实际本井因处在试验初期阶段,
未能实现合理控制产液量),要求平稳连续生产。实施结果见图3。实施后
日产油从1.36吨上升到16.47吨,含水从98.1%下降到16.8%,累计增油
521吨,降水2066方。增油效果明显,但有效期40天,较短。施工总投入
29.8万元,产出153.1万元(只按60美元/桶计算了增油收益,未计算减
少产水和碳排放收益)。
在回采过程中,检测邻井套管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单井每天检测一次,
时间约1个月。其监测目的是了解该井是否发生气窜,确定二氧化碳的吞吐
效果。
本发明实例2如下:
1、选井:一口常规稠油边底水油藏中的水平井,位于断层根部较高部
位,见图7。生产井段173.7m/2段;油层厚度6m,见图8。油藏埋深:1530m;
油藏压力:14.8MPa;孔隙度29.09%,渗透率148.8md;油藏温度:60℃;
原油粘度:116mPa·s(地下)/240mPa·s(地面50℃),原油密度:
0.9410g/cm3;小层地质储量7wt,采出程度仅为4.0%,标定水驱采收率10.0%。
生产初期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仅为4%时就已含水100%,分析认为初期液量
高,采液强度大造成局部底水锥进,见图9。符合CO2吞吐控水增油选井原则。
2、CO2吞吐工艺设计:
A 气体用量设计
①计算模型:
二氧化碳气体在目的油层的作用范围看作椭圆柱体来计算,本井计算模型及
参数计算:
a,b——处理半径,a取3m;b取2m;
H——生产井段,173m;
∮——孔隙度29.09%
V——地层条件下的CO2气体体积,m3;
②地下二氧化碳体积计算:V=π∮abH
=3.14*0.29*2.0*3.0*173=945m3
③液态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公式:m=ρv=945*0.58=548t
质量:m(t)
密度:ρ(t/m3)
体积:v(m3)
采用标准图板可查出地层条件下的CO2的密度(当地层温度60℃,压力
14.8MPa时,CO2的密度为0.58t/m3。
由于受成本控制影响,本井实际设计只注入270吨。
B 注入压力、速度:以储层最大吸入能力注入,本井预计注入压力10MPa
以下,速度为3~5t/h;如遇压力超出预计值,则注入压力控制在低于地层
破裂压力下。
C 注入方式及施工流程
注入前确认井筒泵况良好,有杆泵举升运行正常。从油套环空一次注入
CO2液体设计量。
注入流程见图5:
D 焖井时间:15-30d(15d后井口压力出现下降或压力不降即可开井)
E 开井方式与生产控制
一是开井释放井筒压力时,使用3-5mm油嘴控制放压。
二是采液强度控制:由于本井生产井段长,所以要求控制在0.05m3/m*d
以下正常生产,尽可能确保平稳连续生产。
3、施工材料及设备准备
(1)按照CO2设计量,采用专用CO2运输罐车备足纯度99.9%的CO2270t;
(2)撬装气体注入泵用于注入CO2,井场配备50KVA三相交流电源;
(3)地面施工管线:用27/8油管连接CO2注入泵和套管闸门;
(4)40m3大罐1具。
4、井筒及井口准备
(1)井筒套管完好无破损,承压40MPa以上;
(2)确认井内有杆泵举升系统及地面配套设备工况正常;
(3)将有杆泵放入泵底,倒出光杆,更换250型清蜡闸门,装好油套压
表(按设计压力配套);
(4)对采油树及施工管线试压25MPa,不渗不漏;
5、施工步骤
(1)打开油、套管闸门;
(2)按设计量、注入压力、排量等参数,从套管注入二氧化碳270t,注入
施工曲线见图10;油管有液体返出>0.5m3后关闭油管闸门;
(3)关闭套管阀门,焖井反应22d;
(4)开井:
A、用5mm油嘴控制放套压;
B、按设计采液强度要求确认工作制度,平稳连续生产。实施结果见图
8。实施后日产油从0上升到10.69t,含水从100%下降到0.6%,累计增油
1361t。施工总投入29.8万元,产出400.13万元。
6、其他实施要求:如井控、资料录取等要求同实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