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606304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59272.9

申请日:

2010.12.22

公开号:

CN102667040A

公开日:

2012.09.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F 1/16申请日:20101222|||公开

IPC分类号:

E05F1/16; E05C3/04; E05F7/00; E05F13/02

主分类号:

E05F1/16

申请人: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发明人:

滨本吉昭; 泷川由起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2009.12.24 JP 2009-29282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丁文蕴;李延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课题:在辅助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的敞开辅助装置中,能够维持拉门的设计性,并且能够辅助减轻拉门的敞开时的初始操作。解决方法:敞开辅助装置(1)具备:敞开左窗(2)时操作者所操作的操作杆(5)、被该操作杆(5)驱动,且向敞开方向按压关闭状态的左窗(2)的对合框(6)的按压部件(21)、支承操作杆(5)以及按压部件(21)的支承部件(8)。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敞开辅助装置,辅助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其特征在于,
具备:
敞开上述拉门时操作者所操作的操作部件;
被上述操作部件驱动,且向敞开方向按压关闭状态的拉门的门尾部的按压
部件;以及
支承上述操作部件和上述按压部件的支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以能够在对上述拉门上锁的上锁位置和解除该上锁的开锁位置之
间位移的方式设置的钩住部件,
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支承部件移动自如地被支承,且通过该移动,使上
述钩住部件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钩住部件是用于上述拉门的上锁的月牙锁,
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支承部件与上述月牙锁一起转动自如地被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件根据上述操作者的操作,从上述拉门被上述月牙锁上锁的上
锁位置转动至该上锁被解除的开锁位置之后,驱动上述按压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将其转动动作转换为上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的凸轮
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具有以能够在上述操作部件的上述凸轮面上滚动的方式设
置的凸轮从动部件。

说明书

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建筑物等的窗户或出入口的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大厦、公寓等建筑物中,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使用者的舒
适性等,正推进高隔热化和高密封化。随之,建筑物的窗户或出入口上安装的
拉门存在随着其重量的增加而与门框等的粘合性增加的倾向,特别是存在敞开
时的初始操作(即,使处于密接状态的外框(纵框)和门端框分离的操作)中
需要强操作力的情况。

因此,为了在敞开这样的拉门时,辅助操作者的初始操作而开发了敞开辅
助装置。例如,已知针对在建筑物的开口部形成的方形状的框体内设置的双滑
动式或单滑动式的可以自由开关的拉门,为了辅助减轻敞开时的初始操作而设
置在门端框上的开关辅助装置,该开关辅助装置中,使打开门端框上作为门端
锁设置的钩锁的操作与开关辅助机构的敞开操作联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3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技术中,开闭辅助机构设置在
拉门的门端侧(门端框),所以存在其构成要素(操作用的转动臂等)
给拉门的外观设计带来较大的影响,拉门的设计性降低的问题。另外,
上述以往技术中,在门端框设置有钩锁为前提,所以还存在不适于拉门
的上锁只使用对合框侧的月牙锁的构成(即,不需要钩锁的情况)的问
题。该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不设置钩锁而单独设置开闭辅助机构,但产
生构成拉门的部件数增多,其构造复杂化的问题。

然而,如后述的图1所示的推拉窗4中,一般在安装于中央的对合
框31的月牙锁(相当于后述的本申请发明的敞开辅助装置1)的开锁之
后进行左窗2或者右窗3的敞开操作。由于操作者在推拉窗4的中央附
近进行月牙锁的开锁操作,所以之后敞开右窗3时,可利用比较容易搭
到的(即,向跟前侧较大突出的)对合框31。另一方面,由于左窗2的
对合框6位于里侧,所以敞开时不能用作搭手部位,以往,在敞开左窗2
时,利用其门端侧的纵框即门端框10。然而,门端框10与右窗3的对合
框31相比,凹凸小,不容易搭手,所以存在不易产生较强的操作力的问
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以往技术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拉
门的设计性,并且能够辅助减轻拉门的敞开时的初始操作的拉门的敞开
辅助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是辅助敞开拉
门2时的初始操作的敞开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敞开上述拉门时操
作者所操作的操作部件5;被上述操作部件驱动,且向敞开方向按压关闭状态
的拉门的门尾部6的按压部件21;以及支承上述操作部件和上述按压部件的
支承部件8。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还具备以能够在对上述拉门上锁的上
锁位置和解除该上锁的开锁位置之间位移的方式设置的钩住部件11,211,上
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支承部件移动自如地被支承,且通过该移动,使上述钩住
部件位移。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案,上述钩住部件是用于上述拉门的上锁
的月牙锁11,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支承部件与上述月牙锁一起转动自如地
被支承。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案,上述操作部件根据上述操作者的操作,
从上述拉门被上述月牙锁上锁的上锁位置转动至该上锁被解除的开锁位置之
后,驱动上述按压部件。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案,具有将其转动动作转换为上述按压部
件的按压动作的凸轮面14。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案,上述按压部件具有以能够在上述操作
部件的上述凸轮面上滚动的方式设置的凸轮从动部件(27)。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能够将敞开辅助装置设置在不给拉
门的设计性带来较大影响的门尾侧,所以起到能够维持拉门的设计性,
且辅助减轻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的作用效果。

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不用另外进行拉门的开锁操
作,就能够容易地辅助减轻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

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三个方案,可以将敞开辅助装置作为月牙
锁来设置,所以能够不给拉门的设计性带来影响,且辅助减轻敞开拉门时的
初始操作。

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四个方案,在将敞开辅助装置作为月牙锁
来设置的简单的结构中,能够兼得月牙锁的上锁以及其解除动作,和敞开辅助
装置的操作辅助动作。

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五个方案,在将敞开辅助装置作为月牙锁
来设置的简单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实现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

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六个方案,在将敞开辅助装置作为月牙锁
来设置的简单的结构中,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推拉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上锁位置)的
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的
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操作辅助位置)
的立体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横剖视图((A)表示上锁位置、(B)
表示操作辅助位置)。

图9是表示图8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
的立体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横剖视图((A)表示上锁位置、
(B)表示操作辅助位置)。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0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1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

图15是具备了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推拉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
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上锁位置)
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
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操作辅助位
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按压机构的主要部位的立体
图。

图21是图15中的XXI-XXI线剖视图。

图22是具备了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推拉窗的主要部位的立体
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上锁位置)
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
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操作辅助位
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

图27是图25(A)中的XXVII-XXVII线剖视图。

图28是图25(A)中的XXVIII-XXVII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涉及本发明的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以下,简称为敞
开辅助装置。)进行说明。说明中,表示方向的用语原则上按照以图1以及图
2的箭头表示的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设置在双滑
动式的推拉窗4,该推拉窗4具备位于里侧(后侧)的左窗2和位于跟前侧(前
侧)的右窗3,辅助未图示的操作者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推拉窗4在安
装于设置在建筑物等的开口部的方形的外框(未图示)的状态下被使用。

如图2所示,敞开辅助装置1主要具备:敞开左窗2时操作者所操作的操
作杆5;被该操作杆5驱动,且用于向敞开方向(右方向)按压关闭状态的左
窗2(参照图1)中的门尾侧的纵框即对合框6的按压机构7;以及支承这些
操作杆5以及按压机构7的支承部件8。左窗2以及右窗3具备在各自的方形
的框的内侧嵌入有板玻璃G1,G2的公知的构成。

操作杆5具有在其右侧(支承部件8侧)安装的半月状的月牙锁11,如
图3所示,其一端侧通过从支承部件8突出设置的转动轴12,与月牙锁11一
起能够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另外,如图4所示,操作杆5的另一端侧形成有供
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13。操作杆5中,向其下方转动时与按压机构7对置的
一侧的中间部被倾斜地切开,由此,形成有能够与按压机构7配合的凸轮面
14。如图8所示,凸轮面14由相对于左窗2的开闭方向(左右方向)倾斜的
面形成,从而与按压部件21(抵接辊27)的抵接部位随着从左侧向右侧,远
离左窗2。

月牙锁11用于推拉窗4的上锁。即,敞开辅助装置1与公知的月牙锁具
有相同的上锁功能。如图5所示,月牙锁11在操作杆5位于上锁位置的情况
下,与设置在左窗2的月牙锁接受部15卡定,详细内容后述。而且,如图6
所示,通过操作杆5从上锁位置向下方转动操作移动到开锁位置,而解除该月
牙锁11的卡定。像这样,月牙锁由月牙锁11以及月牙锁接受部15构成。此
外,这里月牙锁11与操作杆5的主体分开设置,但相同的月牙锁也可以作为
操作杆5的主体的一部分来形成。

如图2所示,按压机构7主要包括:将左窗2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向其
敞开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件21;从转动轴12的下侧的支承部件8的中间部向左
侧方突出设置,而将该按压部件21以沿左窗2的开闭方向(左右方向)可进
退移动的方式保持的大致コ字形的支架22;以及将按压部件21向左方向(后
退方向)加力的压缩弹簧23。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按压部件21设置为,其前端部21a能够从支架22
的右端侧出没自如,由此,能够按压左窗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在支架22的
上壁以及下壁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24,24,按压部件21通过从其上
部(未图示的下部也相同)突出设置的引导突片25在支架22的狭缝24,24
内移动自如地被保持,从而被引导进退移动。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按压部件21中,与操作杆5对置的一侧(前
侧)形成有轴支承部26,在该轴支承部26具有以旋转自如地被保持的抵接辊
27。抵接辊27向操作杆5的下方转动时(参照图8),其周面与操作杆5的凸
轮面14抵接,从而与该凸轮面14一起构成使按压部件21向进入方向移动的
凸轮机构。

如图8所示,压缩弹簧23通过在其两端嵌入从按压部件21的内侧突出设
置的突起28和从支承部件8的内壁突出设置的突起29,而被保持在支架22
内。

支承部件8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安装在图1所示的右窗3的对合框31的
左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敞开左窗2时,安装有支承部件8的右窗3成为与
该左窗2相对移动的固定侧。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位于支承部件8的内侧的转动轴12的右端,安
装有圆板状的台座32。台座32在转动操作操作杆5时与转动轴12一起转动。
另外,在支承部件8的内侧设置有拉伸弹簧35,该拉伸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
从台座32突出设置的第1固定片33和从支承部件8的内壁突出设置的第2
固定片34连接。该拉伸弹簧35也同样用于公知的月牙锁,由此,根据操作杆
5的转动位置而切换加力方向,给操作杆5的转动操作赋予咔哒感。

接下来,参照图5~图8,对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的动作进行
说明。

如图5所示,在操作杆5处于上锁位置(即,操作杆5的上方的转动极限
以及其附近)时,月牙锁11在插入于月牙锁接受部15的钩部的状态下卡定,
推拉窗4处于上锁状态。此时,操作杆5(凸轮面14)与按压机构7(抵接辊
27)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所以按压部件21因压缩弹簧23的加力保持在后退
位置。而且,按压部件21通过引导突片25与狭缝24的左端抵接,从而被限
制向后退侧的移动。

接下来,如果从图5的状态,操作者将操作杆5向下方(图5中的箭头A
方向)转动操作,则如图6所示,操作杆5移动至开锁位置(即,月牙锁11
从月牙锁接受部15脱离的位置),推拉窗4处于开锁状态。在此,操作杆5
从图5所示的上锁位置向下方转动160°。另外,如图8(A)所示,操作杆5
的凸轮面14处于与按压部件21的抵接辊27抵接(或者接近)的状态。

接下来,如果从图6的状态,操作者以规定的操作力(能够敞开左窗2的
程度的操作力)将操作杆5的把持部13向前方(箭头B方向)压入,则如图
7所示,操作杆5进一步向下方转动,移动至操作辅助位置(即,操作杆5的
下方的转动极限以及其附近)。此时,按压部件21被操作杆5驱动,从而抵抗
压缩弹簧23的作用力,从图8(A)所示的后退位置移动至图8(B)所示的
进入位置。

更详细而言,按压部件21的抵接辊27在与操作杆5的凸轮面14抵接的
状态下从左侧向右侧移动,从而操作者给操作杆5施加的向前方的操作力转换
为按压部件21的向进入方向(右方向)的移动力。由此,如图8(B)所示,
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21a从支架22的开口40突出,向敞开方向按压左窗的
对合框的左端面6a。其结果,左窗2的门端从外框分离按压部件21的突出量,
完成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

上述构成的敞开辅助装置1,通过按压部件21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左窗2
的对合框6向敞开方向按压,并且在敞开左窗2时与该左窗2相对移动的右窗
3的对合框31安装有支承部件8,所以能够在不影响左窗2(推拉窗4)的设
计性的门尾侧设置敞开辅助装置,能够维持左窗2的设计性,并且能够辅助减
轻左窗2的敞开时的初始操作。该情况下,被按压部件21按压的门尾部并不
限于对合框6,也可以在左窗2另设被按压部件21按压的部件(被按压片、
被按压块等)。

另外,作为驱动按压部件21的操作部件,优选上述转动式的部件,但不
限于此,能够利用通过操作者的任意的手动操作动作的部件(例如,按钮式)。
转动式的操作杆5利用杠杆作用驱动按压部件21,所以具有通过改变其形状
(例如,从转动轴12(支点)至把持部13(力点)的长度),容易地调节操作
者所要求的操作力的优点。

另外,上述敞开辅助装置1构成为,操作杆5具有用于推拉窗4的上锁的
月牙锁11,而且与该月牙锁11一起由支承部件8转动自如地被支承,所以能
够将敞开辅助装置1作为月牙锁设置,不影响具备月牙锁的推拉窗4的设计性,
而能够辅助减轻左窗2的敞开时的初始操作。此外,本发明的敞开辅助装置不
限于上述推拉窗4(左窗2),能够适用于各种拉门。例如,左窗2和右窗3
也可以采用与图1相互相反的构造以及配置。作为拉门,不限于上述双滑动式,
也可以是单滑动式。另外,在设置敞开辅助装置的固定侧,例如,也可以使用
能够收纳拉门的窗套。

另外,上述敞开辅助装置1中,操作杆5根据操作者的操作,从通过月牙
锁11上锁推拉窗4的上锁位置至该上锁解除的开锁位置转动之后,将按压部
件21向其按压方向驱动,所以能够兼得月牙锁的上锁以及其解除动作,和敞
开辅助装置1的敞开动作。

另外,上述敞开辅助装置1中,操作杆5具有直接(或者后述的间接)驱
动按压部件21的凸轮面14,所以在将敞开辅助装置1作为月牙锁设置的简易
的构成中,能够容易地实现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并且,按压部件21具有以
能够在操作杆5的凸轮面14上转动方式设置的抵接辊27,所以能够顺利地进
行按压部件21的按压动作。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按压部件21设置了抵接辊27的构成,但
也可以省略抵接辊27。此时,例如,如图9(A),(B)所示,也可以在按压
部件21的与操作杆5对置的一侧(前侧)形成凸部41作为抵接部位来代替抵
接辊27,该凸部41在与操作杆5的凸轮面14抵接的状态下从左侧向右侧移
动。

<第2实施方式>

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按压部件21被操作杆5直接驱动的构成,
但也可以采用按压部件21被操作杆5间接驱动的构成。以下,参照图10~图
12,对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进行说明。图10~
图12中,与第1实施方式(包括其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
标记。另外,除了以下特别提及的事项,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省
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按压机构7具备被操作杆5驱动的大致L字状的
转动部件51。转动部件51由设置在支承部件8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52
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另外,如图12所示,转动轴52在其周围安装有螺旋线圈
弹簧53,被该螺旋线圈弹簧53向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加力。

转动部件51中,其前端部51a以能够与按压部件21的凸部41抵接的方
式设置。如图11(A)所示,如果在操作杆5的前表面5a与转动部件51抵接
的状态下,操作者将操作杆5的把持部13压入前方,则如图11(B)所示,
转动部件5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转动部件51的前端部51a在与按压部
件21的凸部41的侧面滑动接触的状态下移动,从而转动部件51的旋转运动
转换为按压部件21的进入运动。由此,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21a从支架22
的开口40突出,将左窗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向敞开方向按压。

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按压机构7不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弹簧23,
但按压部件21在操作者关闭左窗2时,其前端部21a被左窗的对合框的左端
面6a向左方向(后退方向)按压,所以返回再次后退位置。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转动部件51滑动接触于按压部件21的构
成,但也可以由转动部件51和按压部件21构成连杆机构。该情况下,例如,
如图13所示,可以将转动部件51的前端部51a和按压部件21的后端部21b
通过连结轴61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如图14(A),(B)所示,
按压部件21能够根据转动部件51的转动进退移动。

<第3实施方式>

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敞开辅助装置1的主要部分(操
作杆5,按压部件21以及支承部件8等)设置在对合框31的外部的构成,但
除了把持部13等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以外,也可以将敞开辅助装置1的主要
部分设置在对合框31的内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敞开辅助装置1对推拉
窗4的设计性带来的影响。

以下,参照图15~图21,对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
装置1进行说明。各图中,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包括其变形例)相同的
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除了以下特别提及的事项,对于与第1
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敞开辅助装置1中,支承部件8安装于形成在对合框31的
左壁31a的安装开口71(参照图16)。更详细而言,支承部件8的左面板72
以与对合框31的左壁31a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而且,连接在左面板72
的右侧的盒状的主体壳体73收纳于对合框31的内部。

如图16所示,操作杆5在主体壳体73内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被
支承。在操作杆5的前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突起74。在关闭主
体壳体73的前表面开口的盖部件75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孔76,在
该引导孔76内移动自如地保持有引导突起74。此外,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侧
也设置有与引导突起74相同的引导突起77(参照图20)。引导突起77移动自
如地保持在形成于主体壳体73的后壁的与引导孔76相同的引导孔(未图示)
内。另外,在操作杆5的左侧上部突出设置的引导片78设置成从沿着主体壳
体73的上壁前缘向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引导用狭缝79(参照图19)出没自如。
通过这样的构成,引导操作杆5的滑动动作。

设置于操作杆5的左侧的把持部13从内侧插入至在左面板72沿上下方向
延伸配置的杆用开口72a,从而从对合框31的左壁31a突出。如后所述,把
持部13伴随着操作杆5的滑动动作,在杆用开口72a内上下移动。

如图17~图19所示,在主体壳体73内的操作杆5的下方,滑动部件81
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滑动部件81的前表面突出地设置有导
销82。导销82移动自如地保持在盖部件75(参照图16)中沿上下方向延伸
的引导孔83内。另外,虽省略图示,在滑动部件81的后表面侧也设置有与导
销82起到相同的功能的导销。通过这样的构成,滑动部件81的滑动动作被引
导。

在滑动部件81的右侧的延伸突出部形成有与拉伸弹簧84的下端部连结的
弹簧连结部85,通过该拉伸弹簧84滑动部件81被加力至上方。另一方面,
拉伸弹簧82的上端部与从主体壳体73的后壁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弹簧连结棒
86连结。另外,滑动部件81中沿上方突出地设置的销状部87相对于操作杆5
的底部的凹部88装卸自如地设置。

月牙锁11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从主体壳体73的右壁向左方突出地设置的支
承轴91。月牙锁11被安装于支承轴91的螺旋线圈弹簧92(参照图16)向开
锁方向被加力。另外,在月牙锁11的开锁方向侧向左方延伸突出的转动用臂
93以能够与操作杆5的段部94配合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敞开辅助装置1设置有用于将操作杆5锁定在上锁位置的锁定机
构101。如图16所示,锁定机构101主要由用于操作杆5的锁定解除的锁定
解除按钮102、将锁定解除按钮102以沿左右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支承的按钮
支承部件103、以及将锁定解除按钮102向进入方向(左方向)加力的压缩弹
簧104构成。按钮支承部件104与主体壳体73中的按钮保持槽105一起划分
锁定解除按钮102的进退移动的路径。

如图15所示,构成锁定解除按钮102的前端部的按压部102a从内侧插入
至形成于左面板72的按钮用开口72b,从而与把持部13相同地从对合框31
的左壁31a突出。在锁定解除按钮102的右前部形成有向左方突出的操作限制
爪106(参照图16)。如后述,操作限制爪106插入至在位于上锁位置的操作
杆5的右面开口的卡定孔107(参照图18(B)),从而锁定操作杆5。

如图18(A)所示,在操作限制爪106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导销111。导
销111通过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形成于按钮支承部件104的上壁的沿左右方向延
伸的引导用狭缝112内,引导锁定解除按钮102的进退动作。

按压机构7主要由将左窗2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向其敞开
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件21和根据操作杆5的滑动动作将按压部件21进退驱动的
小齿轮121构成。

按压部件21进退自如地(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在设置于主体壳
体73的后表面侧的伸出部122(参照图18(B))。

小齿轮121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从主体壳体73的后壁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
小齿轮支承轴123。如图20所示,小齿轮121具有小径齿部121a和大径齿部
121b,大径齿部121b具有比小径齿部121a大的直径。大径齿部121b和小径
齿部121a以小齿轮支承轴123为中心,在前后方向连接地一体形成。小径齿
部121a与沿按压部件21的上缘向左右方向延伸配置的齿条部125齿合。另外,
大径齿部121b与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侧向上下方向延伸配置的齿条部124齿
合。

接下来,参照图17~图19,对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的动作进
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当操作杆5位于上锁位置(即,把持部13位于杆用开口
72a的上端侧)时,月牙锁11插入于月牙锁接受部15(参照图21)的钩部的
状态下卡定,所以推拉窗4处于上锁状态。此外,月牙锁接受部15从内侧安
装在形成于左窗2的对合框6的前壁的安装开口126(参照图16)。

在此,当操作杆5位于图18所示的开锁位置时,操作者通过抬起把持部
13,能够使操作杆5上升到图17所示的上锁位置。

此时,月牙锁11的转动用臂93被操作杆5的段部94推上去,由此,月
牙锁11抵抗螺旋线圈弹簧92的作用力向上锁方向转动。

另外,此时,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操作限制爪106与上升的操作杆5配合,
从而从图18(A)所示的进入位置暂时后退其前端与操作杆5的右面滑动接触,
之后,操作杆5进一步上升,从而插入至在操作杆5的右面开口的卡定孔107
(参照图18(B))。由此,操作杆5被锁定,向其下方的移动(即,开锁操作)
被限制。在操作限制爪106的前端下部形成有用于使与操作杆5(右上角部)
配合时的后退动作变得容易的倾斜面106a。

另外,此时,如图18(B)所示,位于后退位置的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
21a处于从伸出部122的开口122a突出的状态,但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
面6a(参照图16)分离(即,没有按压对合框6。)。

此外,在图17中,滑动部件81的导销82位于盖部件75的引导孔83(参
照图16)的上端(移动的上限),而且,其销状部87相对于操作杆5的底部
的凹部88处于非插入状态。像这样,滑动部件81的上升被引导孔83限制,
所以能够防止拉伸弹簧84的作用力作用于位于上锁位置的操作杆5。

接下来,若从图17的状态操作者降低操作杆5的把持部13,则如图18
所示,操作杆5移动至开锁位置,推拉窗4处于开锁状态。

此时,操作者在操作操作杆5时,需要按压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按压部
102a,从而解除操作杆5的锁定状态(即,将操作限制爪106从操作杆5的卡
定孔107卸下)。

通过操作杆5的下降,解除对于月牙锁11的转动用臂93的按压,月牙锁
11通过螺旋线圈弹簧92的作用力转动至从月牙锁接受部15(参照图21)脱
离的位置。

另外,通过操作杆5的下降,滑动部件81的销状部87插入至操作杆5的
底部的凹部88。并且,通过伴随着操作杆5的下降的小齿轮121的旋转,按
压部件21前进,成为其前端部21a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
抵接的状态。

接下来,若操作者以规定的操作力(能够敞开左窗2的程度的操作力)将
操作杆5的把持部13从图18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操作,则如图19所示,操
作杆5移动至操作辅助位置,左窗2(参照图16)被敞开。

此时,滑动部件81与操作杆5一起下降,拉伸弹簧84伸长,由此,使操
作杆5回归至开锁位置的力作用于操作杆5。并且,通过伴随着操作杆5的下
降的小齿轮121的进一步旋转,按压部件21进一步前进,其前端部21a将窗
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向敞开方向按压。其结果,左窗2的
门端从外框分离按压部件21的突出量,完成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2~图28,对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将敞开辅助装置
1的主要部设置在对合框31的内部的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进行说
明。各图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除
了以下特别提及的事项,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操作杆5通过在主体壳体73内沿前后方向延伸
的转动轴1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侧的下部突出地
设置有与拉伸弹簧132的上端部连结的弹簧连结棒133。另一方面,拉伸弹簧
132的下端部支承在从主体壳体73的后壁突出地设置的弹簧连结棒134。

操作杆5通过连结部件136与按压部件21连结。连结部件136的一端侧
通过销部件135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操作杆5中的转动轴131和弹簧连结棒133
之间的部位。另外,连结部件136的另一端侧通过销部件137转动自如地连接
在按压部件21的左端部。连结部件136通过安装于销部件135的螺旋线圈弹
簧138,向按压部件21的进入方向被加力。由被该弹簧推压的连结部件136
和按压部件21构成按压机构7。此外,按压部件21在设置于主体壳体73的
后表面侧的伸出部122(参照图24(B))中沿左右方向进退自如地被保持。

如图24所示,在主体壳体73内,在操作杆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右方
设置有钩状的闩(latch)211。闩211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41(参
照图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处于通过安装于该转动轴141的螺旋线
圈弹簧142向开锁方向被加力的状态。如图28所示,位于闩211的左侧的被
按压部211a配置为被形成于操作杆5的中间部的按压凹部143按压。闩211
的前端部211b钩在安装于左窗2(参照图23)的对合框6的闩接受部215的
钩住孔215a。此外,闩接受部215从外侧安装在形成于左窗2的对合框6的
前壁的安装开口126。

另外,如图24(A)所示,在敞开辅助装置1设置有用于将操作杆5锁定
到上锁位置的锁定机构101。如图23以及图27所示,锁定机构101主要由用
于操作杆5的锁定解除的锁定解除按钮102、使操作杆5处于锁定状态的限制
部件151、以及对限制部件151向锁定方向(前方)加力的压缩弹簧152(参
照图23)构成。在限制部件151形成有通过插入至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开口
的卡定孔107使操作杆5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限制爪106。

如图23所示,限制部件151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置在
主体壳体73的后壁的收纳部153。另外,限制部件151具有在操作限制爪106
的上下配置的一对配合部155,这些配合部155分别与形成于锁定解除按钮102
的一对配合臂154配合。形成于配合部155的左前面侧的倾斜面155a与设置
于配合臂154的左后面侧的倾斜面154a(同时参照图23)滑动接触。通过这
样的构成,如图27中的箭头C所示,若锁定解除按钮102后退(向右方移动),
则限制部件151抵抗压缩弹簧152的作用力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24~图26,对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的动作进
行说明。

如图24所示,当操作杆5位于上锁位置(即,如图22所示,操作杆5直
立而其全体收纳于杆用开口72a的位置)时,闩211在插入于闩接受部215的
钩住孔215a(参照图28)的状态下被卡定,所以推拉窗4处于上锁状态。

在此,当操作杆5位于图25所示的开锁位置时,操作者将操作杆5的上
部压入对合框31侧,从而能够使操作杆5转动至图24所示的上锁位置。

此时,闩211的被按压部211a被操作杆5的按压凹部143按压,如图28
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闩211抵抗螺旋线圈弹簧142的作用力以转动轴141为中
心向上锁方向转动。

另外,此时,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操作限制爪106与转动的操作杆5配合,
从而从图25(A)所示的进入位置暂时后退,其前端与操作杆5的后表面滑动
接触,之后,操作杆5进一步转动,从而插入至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开口的卡
定孔107(参照图27)。由此,操作杆5被锁定,其转动(即,开锁操作)被
限制。此外,在操作限制爪106的左侧形成有用于使与操作杆5(右边缘部)
配合时的后退动作变得容易的倾斜面106a(参照图27)。

此外,在图24中,位于后退位置的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21a,如图24
(B)所示,收纳于按压部件保持部222的开口222a,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
端面6a(参照图23)分离。

接下来,若从图24的状态,操作者按压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按压部102a,
则操作杆5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如图25所示,操作杆5移动至开锁位置,推
拉窗4处于开锁状态。

此时,锁定状态被解除的操作杆5因拉伸弹簧132的作用力,以其上端偏
向左侧的方式转动。通过该操作杆5的转动,对于闩211的被按压部211a的
按压凹部143的按压被解除,闩211通过螺旋线圈弹簧142的作用力,转动至
从闩接受部(撞击部)215脱离的位置(图28中以实线表示)。

而且,通过该操作杆5的转动,如图25(B)所示,经由连结部件136与
操作杆5连接的按压部件21前进,其前端部21a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
6a(参照图23)抵接。

接下来,若从图25的状态,操作者以规定的操作力(能够敞开左窗2的
程度的操作力)使操作杆5的上端更靠向左侧,则如图26所示,操作杆5移
动至操作辅助位置,左窗2(参照图23)被敞开。

此时,操作杆5转动的同时拉伸弹簧132伸长,由此,使操作杆5回归至
开锁位置的力作用于操作杆5。并且,伴随着操作杆5的转动,经由连结部件
136与操作杆5连接的按压部件21进一步前进,其前端部21a将窗2的对合
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向敞开方向按压。其结果,左窗2的门端从外
框分离按压部件21的突出量,完成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

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为例示,本发
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有支承部件的右窗作
为敞开左窗时与该左窗相对移动的固定侧,但根据推拉窗的构成,也有通过敞
开辅助装置的动作右窗被敞开而不是左窗被敞开的情况。该情况下,设置有推
拉窗的房间等的封闭状态也被解除,所以具有操作者能够容易敞开左窗的优点。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本发明的敞开辅助装置以及拉门的各构成要素,并不是全
部都是必须的,至少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选择性地使用。

符号说明

1—敞开辅助装置,2—左窗(拉门),3—右窗,4—推拉窗,5—操作杆(操
作部件),5a—前表面,6—对合框(门尾部),7—按压机构,8—支承部件,
11—月牙锁(卡定部件),12—转动轴,13—把持部,14—凸轮面,15—月牙
锁接受部,21—按压部件,22—支架,27—抵接辊(凸轮从动部件),31—对
合框,211—闩(卡定部件),215—闩接受部。

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67040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2CN102667040ACN102667040A21申请号201080059272922申请日20101222200929282320091224JPE05F1/16200601E05C3/04200601E05F7/00200601E05F13/02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地址日本神奈川县72发明人滨本吉昭泷川由起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代理人丁文蕴李延虎54发明名称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57摘要课题在辅助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的敞开辅助装置中,能够维持拉门的设计性,并且能够辅助减轻拉门的。

2、敞开时的初始操作。解决方法敞开辅助装置(1)具备敞开左窗(2)时操作者所操作的操作杆(5)、被该操作杆(5)驱动,且向敞开方向按压关闭状态的左窗(2)的对合框(6)的按压部件(21)、支承操作杆(5)以及按压部件(21)的支承部件(8)。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062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0745020101222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077727JA20110630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附图2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附图28页1/1页21一种敞开辅助装。

3、置,辅助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其特征在于,具备敞开上述拉门时操作者所操作的操作部件;被上述操作部件驱动,且向敞开方向按压关闭状态的拉门的门尾部的按压部件;以及支承上述操作部件和上述按压部件的支承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以能够在对上述拉门上锁的上锁位置和解除该上锁的开锁位置之间位移的方式设置的钩住部件,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支承部件移动自如地被支承,且通过该移动,使上述钩住部件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钩住部件是用于上述拉门的上锁的月牙锁,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支承部件与上述月牙锁一起转动自如地被支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敞开辅助。

4、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件根据上述操作者的操作,从上述拉门被上述月牙锁上锁的上锁位置转动至该上锁被解除的开锁位置之后,驱动上述按压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件具有将其转动动作转换为上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的凸轮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敞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部件具有以能够在上述操作部件的上述凸轮面上滚动的方式设置的凸轮从动部件。权利要求书CN102667040A1/11页3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建筑物等的窗户或出入口的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在大厦、公寓等建筑物中,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使用。

5、者的舒适性等,正推进高隔热化和高密封化。随之,建筑物的窗户或出入口上安装的拉门存在随着其重量的增加而与门框等的粘合性增加的倾向,特别是存在敞开时的初始操作(即,使处于密接状态的外框(纵框)和门端框分离的操作)中需要强操作力的情况。0003因此,为了在敞开这样的拉门时,辅助操作者的初始操作而开发了敞开辅助装置。例如,已知针对在建筑物的开口部形成的方形状的框体内设置的双滑动式或单滑动式的可以自由开关的拉门,为了辅助减轻敞开时的初始操作而设置在门端框上的开关辅助装置,该开关辅助装置中,使打开门端框上作为门端锁设置的钩锁的操作与开关辅助机构的敞开操作联动(参照专利文献1)。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

6、004353378号公报发明内容0005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0006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技术中,开闭辅助机构设置在拉门的门端侧(门端框),所以存在其构成要素(操作用的转动臂等)给拉门的外观设计带来较大的影响,拉门的设计性降低的问题。另外,上述以往技术中,在门端框设置有钩锁为前提,所以还存在不适于拉门的上锁只使用对合框侧的月牙锁的构成(即,不需要钩锁的情况)的问题。该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不设置钩锁而单独设置开闭辅助机构,但产生构成拉门的部件数增多,其构造复杂化的问题。0007然而,如后述的图1所示的推拉窗4中,一般在安装于中央的对合框31的月牙锁(相当于后述的本申请发明的敞开辅助装置1)。

7、的开锁之后进行左窗2或者右窗3的敞开操作。由于操作者在推拉窗4的中央附近进行月牙锁的开锁操作,所以之后敞开右窗3时,可利用比较容易搭到的(即,向跟前侧较大突出的)对合框31。另一方面,由于左窗2的对合框6位于里侧,所以敞开时不能用作搭手部位,以往,在敞开左窗2时,利用其门端侧的纵框即门端框10。然而,门端框10与右窗3的对合框31相比,凹凸小,不容易搭手,所以存在不易产生较强的操作力的问题。0008本发明鉴于这样的以往技术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拉门的设计性,并且能够辅助减轻拉门的敞开时的初始操作的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0009解决课题的方法0010根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第。

8、一个方案,是辅助敞开拉门2时的初始操作的敞开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敞开上述拉门时操作者所操作的操作部件5;被上述操作部件驱动,且向敞开方向按压关闭状态的拉门的门尾部6的按压部件21;以及说明书CN102667040A2/11页4支承上述操作部件和上述按压部件的支承部件8。0011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还具备以能够在对上述拉门上锁的上锁位置和解除该上锁的开锁位置之间位移的方式设置的钩住部件11,211,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支承部件移动自如地被支承,且通过该移动,使上述钩住部件位移。0012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案,上述钩住部件是用于上述拉门的上锁的月牙锁11,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

9、述支承部件与上述月牙锁一起转动自如地被支承。0013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案,上述操作部件根据上述操作者的操作,从上述拉门被上述月牙锁上锁的上锁位置转动至该上锁被解除的开锁位置之后,驱动上述按压部件。0014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案,具有将其转动动作转换为上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的凸轮面14。0015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案,上述按压部件具有以能够在上述操作部件的上述凸轮面上滚动的方式设置的凸轮从动部件(27)。0016发明效果0017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能够将敞开辅助装置设置在不给拉门的设计性带来较大影响的门尾侧,所以起到能够维持拉门的设计性,且辅助减轻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

10、的作用效果。0018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不用另外进行拉门的开锁操作,就能够容易地辅助减轻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0019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三个方案,可以将敞开辅助装置作为月牙锁来设置,所以能够不给拉门的设计性带来影响,且辅助减轻敞开拉门时的初始操作。0020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四个方案,在将敞开辅助装置作为月牙锁来设置的简单的结构中,能够兼得月牙锁的上锁以及其解除动作,和敞开辅助装置的操作辅助动作。0021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五个方案,在将敞开辅助装置作为月牙锁来设置的简单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实现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0022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六个方案,在将敞开辅。

11、助装置作为月牙锁来设置的简单的结构中,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附图说明0023图1是具备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推拉窗的立体图。0024图2是图1的II部分的放大图。0025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纵剖视图。0026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后视图。0027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上锁位置)的立体图。0028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的立体图。0029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操作辅助位置)的立体图。0030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横剖视图(A)表示。

12、上锁位置、(B)表示操作辅助位置)。说明书CN102667040A3/11页50031图9是表示图8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0032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的立体图。0033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横剖视图(A)表示上锁位置、(B)表示操作辅助位置)。0034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纵剖视图。0035图13是表示图10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0036图14是表示图11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0037图15是具备了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推拉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0038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敞开辅助。

13、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39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上锁位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0040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0041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操作辅助位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0042图2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按压机构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0043图21是图15中的XXIXXI线剖视图。0044图22是具备了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推拉窗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0045图23是图22所示的敞开辅助装置的分。

14、解立体图。0046图2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上锁位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0047图2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开锁位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0048图2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操作辅助位置)的、(A)左前侧及(B)右前侧的立体图。0049图27是图25(A)中的XXVIIXXVII线剖视图。0050图28是图25(A)中的XXVIIIXXVIII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51以下,参照附图,对涉及本发明的拉门的敞开辅助装置(以下,简称为敞开辅助装置。)进行说明。说明中,表示方。

15、向的用语原则上按照以图1以及图2的箭头表示的方向。0052第1实施方式0053如图1所示,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设置在双滑动式的推拉窗4,该推拉窗4具备位于里侧(后侧)的左窗2和位于跟前侧(前侧)的右窗3,辅助未图示的操作者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推拉窗4在安装于设置在建筑物等的开口部的方形的外框(未图示)的状态下被使用。0054如图2所示,敞开辅助装置1主要具备敞开左窗2时操作者所操作的操作杆5;被该操作杆5驱动,且用于向敞开方向(右方向)按压关闭状态的左窗2(参照图1)中的门尾侧的纵框即对合框6的按压机构7;以及支承这些操作杆5以及按压机构7的支承部件说明书CN1026。

16、67040A4/11页68。左窗2以及右窗3具备在各自的方形的框的内侧嵌入有板玻璃G1,G2的公知的构成。0055操作杆5具有在其右侧(支承部件8侧)安装的半月状的月牙锁11,如图3所示,其一端侧通过从支承部件8突出设置的转动轴12,与月牙锁11一起能够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另外,如图4所示,操作杆5的另一端侧形成有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13。操作杆5中,向其下方转动时与按压机构7对置的一侧的中间部被倾斜地切开,由此,形成有能够与按压机构7配合的凸轮面14。如图8所示,凸轮面14由相对于左窗2的开闭方向(左右方向)倾斜的面形成,从而与按压部件21(抵接辊27)的抵接部位随着从左侧向右侧,远离左窗2。。

17、0056月牙锁11用于推拉窗4的上锁。即,敞开辅助装置1与公知的月牙锁具有相同的上锁功能。如图5所示,月牙锁11在操作杆5位于上锁位置的情况下,与设置在左窗2的月牙锁接受部15卡定,详细内容后述。而且,如图6所示,通过操作杆5从上锁位置向下方转动操作移动到开锁位置,而解除该月牙锁11的卡定。像这样,月牙锁由月牙锁11以及月牙锁接受部15构成。此外,这里月牙锁11与操作杆5的主体分开设置,但相同的月牙锁也可以作为操作杆5的主体的一部分来形成。0057如图2所示,按压机构7主要包括将左窗2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向其敞开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件21;从转动轴12的下侧的支承部件8的中间部向左侧方突出设置,而。

18、将该按压部件21以沿左窗2的开闭方向(左右方向)可进退移动的方式保持的大致字形的支架22;以及将按压部件21向左方向(后退方向)加力的压缩弹簧23。0058如图6以及图7所示,按压部件21设置为,其前端部21A能够从支架22的右端侧出没自如,由此,能够按压左窗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在支架22的上壁以及下壁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缝24,24,按压部件21通过从其上部(未图示的下部也相同)突出设置的引导突片25在支架22的狭缝24,24内移动自如地被保持,从而被引导进退移动。0059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按压部件21中,与操作杆5对置的一侧(前侧)形成有轴支承部26,在该轴支承部26具有以旋。

19、转自如地被保持的抵接辊27。抵接辊27向操作杆5的下方转动时(参照图8),其周面与操作杆5的凸轮面14抵接,从而与该凸轮面14一起构成使按压部件21向进入方向移动的凸轮机构。0060如图8所示,压缩弹簧23通过在其两端嵌入从按压部件21的内侧突出设置的突起28和从支承部件8的内壁突出设置的突起29,而被保持在支架22内。0061支承部件8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安装在图1所示的右窗3的对合框31的左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敞开左窗2时,安装有支承部件8的右窗3成为与该左窗2相对移动的固定侧。0062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位于支承部件8的内侧的转动轴12的右端,安装有圆板状的台座32。台座32在转动操作。

20、操作杆5时与转动轴12一起转动。另外,在支承部件8的内侧设置有拉伸弹簧35,该拉伸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从台座32突出设置的第1固定片33和从支承部件8的内壁突出设置的第2固定片34连接。该拉伸弹簧35也同样用于公知的月牙锁,由此,根据操作杆5的转动位置而切换加力方向,给操作杆5的转动操作赋予咔哒感。0063接下来,参照图5图8,对第1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0064如图5所示,在操作杆5处于上锁位置(即,操作杆5的上方的转动极限以及其附说明书CN102667040A5/11页7近)时,月牙锁11在插入于月牙锁接受部15的钩部的状态下卡定,推拉窗4处于上锁状态。此时,操作杆5(凸。

21、轮面14)与按压机构7(抵接辊27)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所以按压部件21因压缩弹簧23的加力保持在后退位置。而且,按压部件21通过引导突片25与狭缝24的左端抵接,从而被限制向后退侧的移动。0065接下来,如果从图5的状态,操作者将操作杆5向下方(图5中的箭头方向)转动操作,则如图6所示,操作杆5移动至开锁位置(即,月牙锁11从月牙锁接受部15脱离的位置),推拉窗4处于开锁状态。在此,操作杆5从图5所示的上锁位置向下方转动160。另外,如图8(A)所示,操作杆5的凸轮面14处于与按压部件21的抵接辊27抵接(或者接近)的状态。0066接下来,如果从图6的状态,操作者以规定的操作力(能够敞开左窗。

22、2的程度的操作力)将操作杆5的把持部13向前方(箭头B方向)压入,则如图7所示,操作杆5进一步向下方转动,移动至操作辅助位置(即,操作杆5的下方的转动极限以及其附近)。此时,按压部件21被操作杆5驱动,从而抵抗压缩弹簧23的作用力,从图8(A)所示的后退位置移动至图8(B)所示的进入位置。0067更详细而言,按压部件21的抵接辊27在与操作杆5的凸轮面14抵接的状态下从左侧向右侧移动,从而操作者给操作杆5施加的向前方的操作力转换为按压部件21的向进入方向(右方向)的移动力。由此,如图8(B)所示,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21A从支架22的开口40突出,向敞开方向按压左窗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其结果。

23、,左窗2的门端从外框分离按压部件21的突出量,完成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0068上述构成的敞开辅助装置1,通过按压部件21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左窗2的对合框6向敞开方向按压,并且在敞开左窗2时与该左窗2相对移动的右窗3的对合框31安装有支承部件8,所以能够在不影响左窗2(推拉窗4)的设计性的门尾侧设置敞开辅助装置,能够维持左窗2的设计性,并且能够辅助减轻左窗2的敞开时的初始操作。该情况下,被按压部件21按压的门尾部并不限于对合框6,也可以在左窗2另设被按压部件21按压的部件(被按压片、被按压块等)。0069另外,作为驱动按压部件21的操作部件,优选上述转动式的部件,但不限于此,能够利用通过操作者。

24、的任意的手动操作动作的部件(例如,按钮式)。转动式的操作杆5利用杠杆作用驱动按压部件21,所以具有通过改变其形状(例如,从转动轴12(支点)至把持部13(力点)的长度),容易地调节操作者所要求的操作力的优点。0070另外,上述敞开辅助装置1构成为,操作杆5具有用于推拉窗4的上锁的月牙锁11,而且与该月牙锁11一起由支承部件8转动自如地被支承,所以能够将敞开辅助装置1作为月牙锁设置,不影响具备月牙锁的推拉窗4的设计性,而能够辅助减轻左窗2的敞开时的初始操作。此外,本发明的敞开辅助装置不限于上述推拉窗4(左窗2),能够适用于各种拉门。例如,左窗2和右窗3也可以采用与图1相互相反的构造以及配置。作为。

25、拉门,不限于上述双滑动式,也可以是单滑动式。另外,在设置敞开辅助装置的固定侧,例如,也可以使用能够收纳拉门的窗套。0071另外,上述敞开辅助装置1中,操作杆5根据操作者的操作,从通过月牙锁11上锁推拉窗4的上锁位置至该上锁解除的开锁位置转动之后,将按压部件21向其按压方向驱动,所以能够兼得月牙锁的上锁以及其解除动作,和敞开辅助装置1的敞开动作。说明书CN102667040A6/11页80072另外,上述敞开辅助装置1中,操作杆5具有直接(或者后述的间接)驱动按压部件21的凸轮面14,所以在将敞开辅助装置1作为月牙锁设置的简易的构成中,能够容易地实现按压部件的按压动作。并且,按压部件21具有以能。

26、够在操作杆5的凸轮面14上转动方式设置的抵接辊27,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按压部件21的按压动作。0073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0074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按压部件21设置了抵接辊27的构成,但也可以省略抵接辊27。此时,例如,如图9(A),(B)所示,也可以在按压部件21的与操作杆5对置的一侧(前侧)形成凸部41作为抵接部位来代替抵接辊27,该凸部41在与操作杆5的凸轮面14抵接的状态下从左侧向右侧移动。0075第2实施方式0076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按压部件21被操作杆5直接驱动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按压部件21被操作杆5间接驱动的构成。以下,参照图10图12,对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

27、2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进行说明。图10图12中,与第1实施方式(包括其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除了以下特别提及的事项,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省略详细的说明。0077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按压机构7具备被操作杆5驱动的大致L字状的转动部件51。转动部件51由设置在支承部件8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52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另外,如图12所示,转动轴52在其周围安装有螺旋线圈弹簧53,被该螺旋线圈弹簧53向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加力。0078转动部件51中,其前端部51A以能够与按压部件21的凸部41抵接的方式设置。如图11(A)所示,如果在操作杆5的前表面5A与转。

28、动部件51抵接的状态下,操作者将操作杆5的把持部13压入前方,则如图11(B)所示,转动部件5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转动部件51的前端部51A在与按压部件21的凸部41的侧面滑动接触的状态下移动,从而转动部件5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按压部件21的进入运动。由此,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21A从支架22的开口40突出,将左窗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向敞开方向按压。0079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按压机构7不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弹簧23,但按压部件21在操作者关闭左窗2时,其前端部21A被左窗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向左方向(后退方向)按压,所以返回再次后退位置。0080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0081上述第2实施。

29、方式中,示出了使转动部件51滑动接触于按压部件21的构成,但也可以由转动部件51和按压部件21构成连杆机构。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3所示,可以将转动部件51的前端部51A和按压部件21的后端部21B通过连结轴61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如图14(A),(B)所示,按压部件21能够根据转动部件51的转动进退移动。0082第3实施方式0083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敞开辅助装置1的主要部分(操作杆5,按压部件21以及支承部件8等)设置在对合框31的外部的构成,但除了把持部13等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以外,也可以将敞开辅助装置1的主要部分设置在对合框31的内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

30、敞开辅助装置1对推拉窗4的设计性带来的影响。0084以下,参照图15图21,对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进说明书CN102667040A7/11页9行说明。各图中,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包括其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除了以下特别提及的事项,对于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省略详细的说明。0085如图15所示,敞开辅助装置1中,支承部件8安装于形成在对合框31的左壁31A的安装开口71(参照图16)。更详细而言,支承部件8的左面板72以与对合框31的左壁31A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而且,连接在左面板72的右侧的盒状的主体壳体73收纳于对合框31。

31、的内部。0086如图16所示,操作杆5在主体壳体73内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操作杆5的前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突起74。在关闭主体壳体73的前表面开口的盖部件75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孔76,在该引导孔76内移动自如地保持有引导突起74。此外,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侧也设置有与引导突起74相同的引导突起77(参照图20)。引导突起77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形成于主体壳体73的后壁的与引导孔76相同的引导孔(未图示)内。另外,在操作杆5的左侧上部突出设置的引导片78设置成从沿着主体壳体73的上壁前缘向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引导用狭缝79(参照图19)出没自如。通过这样的构成,引导操作。

32、杆5的滑动动作。0087设置于操作杆5的左侧的把持部13从内侧插入至在左面板72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的杆用开口72A,从而从对合框31的左壁31A突出。如后所述,把持部13伴随着操作杆5的滑动动作,在杆用开口72A内上下移动。0088如图17图19所示,在主体壳体73内的操作杆5的下方,滑动部件81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滑动部件81的前表面突出地设置有导销82。导销82移动自如地保持在盖部件75(参照图16)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孔83内。另外,虽省略图示,在滑动部件81的后表面侧也设置有与导销82起到相同的功能的导销。通过这样的构成,滑动部件81的滑动动作被引导。0089在滑动部件。

33、81的右侧的延伸突出部形成有与拉伸弹簧84的下端部连结的弹簧连结部85,通过该拉伸弹簧84滑动部件81被加力至上方。另一方面,拉伸弹簧82的上端部与从主体壳体73的后壁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弹簧连结棒86连结。另外,滑动部件81中沿上方突出地设置的销状部87相对于操作杆5的底部的凹部88装卸自如地设置。0090月牙锁11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从主体壳体73的右壁向左方突出地设置的支承轴91。月牙锁11被安装于支承轴91的螺旋线圈弹簧92(参照图16)向开锁方向被加力。另外,在月牙锁11的开锁方向侧向左方延伸突出的转动用臂93以能够与操作杆5的段部94配合的方式设置。0091另外,在敞开辅助装置1设置有用。

34、于将操作杆5锁定在上锁位置的锁定机构101。如图16所示,锁定机构101主要由用于操作杆5的锁定解除的锁定解除按钮102、将锁定解除按钮102以沿左右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支承的按钮支承部件103、以及将锁定解除按钮102向进入方向(左方向)加力的压缩弹簧104构成。按钮支承部件104与主体壳体73中的按钮保持槽105一起划分锁定解除按钮102的进退移动的路径。0092如图15所示,构成锁定解除按钮102的前端部的按压部102A从内侧插入至形成于左面板72的按钮用开口72B,从而与把持部13相同地从对合框31的左壁31A突出。在锁定解除按钮102的右前部形成有向左方突出的操作限制爪106(参照图1。

35、6)。如后述,操作说明书CN102667040A8/11页10限制爪106插入至在位于上锁位置的操作杆5的右面开口的卡定孔107(参照图18(B),从而锁定操作杆5。0093如图18(A)所示,在操作限制爪106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导销111。导销111通过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形成于按钮支承部件104的上壁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引导用狭缝112内,引导锁定解除按钮102的进退动作。0094按压机构7主要由将左窗2的对合框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向其敞开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件21和根据操作杆5的滑动动作将按压部件21进退驱动的小齿轮121构成。0095按压部件21进退自如地(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在设置。

36、于主体壳体73的后表面侧的伸出部122(参照图18(B)。0096小齿轮121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从主体壳体73的后壁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小齿轮支承轴123。如图20所示,小齿轮121具有小径齿部121A和大径齿部121B,大径齿部121B具有比小径齿部121A大的直径。大径齿部121B和小径齿部121A以小齿轮支承轴123为中心,在前后方向连接地一体形成。小径齿部121A与沿按压部件21的上缘向左右方向延伸配置的齿条部125齿合。另外,大径齿部121B与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侧向上下方向延伸配置的齿条部124齿合。0097接下来,参照图17图19,对第3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0098。

37、如图17所示,当操作杆5位于上锁位置(即,把持部13位于杆用开口72A的上端侧)时,月牙锁11插入于月牙锁接受部15(参照图21)的钩部的状态下卡定,所以推拉窗4处于上锁状态。此外,月牙锁接受部15从内侧安装在形成于左窗2的对合框6的前壁的安装开口126(参照图16)。0099在此,当操作杆5位于图18所示的开锁位置时,操作者通过抬起把持部13,能够使操作杆5上升到图17所示的上锁位置。0100此时,月牙锁11的转动用臂93被操作杆5的段部94推上去,由此,月牙锁11抵抗螺旋线圈弹簧92的作用力向上锁方向转动。0101另外,此时,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操作限制爪106与上升的操作杆5配合,从而从。

38、图18(A)所示的进入位置暂时后退其前端与操作杆5的右面滑动接触,之后,操作杆5进一步上升,从而插入至在操作杆5的右面开口的卡定孔107(参照图18(B)。由此,操作杆5被锁定,向其下方的移动(即,开锁操作)被限制。在操作限制爪106的前端下部形成有用于使与操作杆5(右上角部)配合时的后退动作变得容易的倾斜面106A。0102另外,此时,如图18(B)所示,位于后退位置的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21A处于从伸出部122的开口122A突出的状态,但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分离(即,没有按压对合框6。)。0103此外,在图17中,滑动部件81的导销82位于盖部件75的引导孔83(参照。

39、图16)的上端(移动的上限),而且,其销状部87相对于操作杆5的底部的凹部88处于非插入状态。像这样,滑动部件81的上升被引导孔83限制,所以能够防止拉伸弹簧84的作用力作用于位于上锁位置的操作杆5。0104接下来,若从图17的状态操作者降低操作杆5的把持部13,则如图18所示,操作杆5移动至开锁位置,推拉窗4处于开锁状态。0105此时,操作者在操作操作杆5时,需要按压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按压部102A,从而说明书CN102667040A109/11页11解除操作杆5的锁定状态(即,将操作限制爪106从操作杆5的卡定孔107卸下)。0106通过操作杆5的下降,解除对于月牙锁11的转动用臂93的。

40、按压,月牙锁11通过螺旋线圈弹簧92的作用力转动至从月牙锁接受部15(参照图21)脱离的位置。0107另外,通过操作杆5的下降,滑动部件81的销状部87插入至操作杆5的底部的凹部88。并且,通过伴随着操作杆5的下降的小齿轮121的旋转,按压部件21前进,成为其前端部21A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抵接的状态。0108接下来,若操作者以规定的操作力(能够敞开左窗2的程度的操作力)将操作杆5的把持部13从图18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操作,则如图19所示,操作杆5移动至操作辅助位置,左窗2(参照图16)被敞开。0109此时,滑动部件81与操作杆5一起下降,拉伸弹簧84伸长,由此,使操作杆5。

41、回归至开锁位置的力作用于操作杆5。并且,通过伴随着操作杆5的下降的小齿轮121的进一步旋转,按压部件21进一步前进,其前端部21A将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向敞开方向按压。其结果,左窗2的门端从外框分离按压部件21的突出量,完成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0110第4实施方式0111接下来,参照图22图28,对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将敞开辅助装置1的主要部设置在对合框31的内部的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进行说明。各图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除了以下特别提及的事项,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省略详细的说明。0112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操作杆5。

42、通过在主体壳体73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侧的下部突出地设置有与拉伸弹簧132的上端部连结的弹簧连结棒133。另一方面,拉伸弹簧132的下端部支承在从主体壳体73的后壁突出地设置的弹簧连结棒134。0113操作杆5通过连结部件136与按压部件21连结。连结部件136的一端侧通过销部件135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操作杆5中的转动轴131和弹簧连结棒133之间的部位。另外,连结部件136的另一端侧通过销部件137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按压部件21的左端部。连结部件136通过安装于销部件135的螺旋线圈弹簧138,向按压部件21的进入方向被加力。由被该弹簧推压的连。

43、结部件136和按压部件21构成按压机构7。此外,按压部件21在设置于主体壳体73的后表面侧的伸出部122(参照图24()中沿左右方向进退自如地被保持。0114如图24所示,在主体壳体73内,在操作杆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右方设置有钩状的闩(LATCH)211。闩211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41(参照图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处于通过安装于该转动轴141的螺旋线圈弹簧142向开锁方向被加力的状态。如图28所示,位于闩211的左侧的被按压部211A配置为被形成于操作杆5的中间部的按压凹部143按压。闩211的前端部211B钩在安装于左窗2(参照图23)的对合框6的闩接受部215的钩住孔。

44、215A。此外,闩接受部215从外侧安装在形成于左窗2的对合框6的前壁的安装开口126。0115另外,如图24(A)所示,在敞开辅助装置1设置有用于将操作杆5锁定到上锁位置的锁定机构101。如图23以及图27所示,锁定机构101主要由用于操作杆5的锁定解除的锁定解除按钮102、使操作杆5处于锁定状态的限制部件151、以及对限制部件151向锁说明书CN102667040A1110/11页12定方向(前方)加力的压缩弹簧152(参照图23)构成。在限制部件151形成有通过插入至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开口的卡定孔107使操作杆5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限制爪106。0116如图23所示,限制部件151以能够沿。

45、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置在主体壳体73的后壁的收纳部153。另外,限制部件151具有在操作限制爪106的上下配置的一对配合部155,这些配合部155分别与形成于锁定解除按钮102的一对配合臂154配合。形成于配合部155的左前面侧的倾斜面155A与设置于配合臂154的左后面侧的倾斜面154A(同时参照图23)滑动接触。通过这样的构成,如图27中的箭头C所示,若锁定解除按钮102后退(向右方移动),则限制部件151抵抗压缩弹簧152的作用力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0117接下来,参照图24图26,对第4实施方式的敞开辅助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0118如图24所示,当操作杆5位于上锁位置(即,如图。

46、22所示,操作杆5直立而其全体收纳于杆用开口72A的位置)时,闩211在插入于闩接受部215的钩住孔215A(参照图28)的状态下被卡定,所以推拉窗4处于上锁状态。0119在此,当操作杆5位于图25所示的开锁位置时,操作者将操作杆5的上部压入对合框31侧,从而能够使操作杆5转动至图24所示的上锁位置。0120此时,闩211的被按压部211A被操作杆5的按压凹部143按压,如图2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闩211抵抗螺旋线圈弹簧142的作用力以转动轴141为中心向上锁方向转动。0121另外,此时,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操作限制爪106与转动的操作杆5配合,从而从图25(A)所示的进入位置暂时后退,其前端。

47、与操作杆5的后表面滑动接触,之后,操作杆5进一步转动,从而插入至在操作杆5的后表面开口的卡定孔107(参照图27)。由此,操作杆5被锁定,其转动(即,开锁操作)被限制。此外,在操作限制爪106的左侧形成有用于使与操作杆5(右边缘部)配合时的后退动作变得容易的倾斜面106A(参照图27)。0122此外,在图24中,位于后退位置的按压部件21的前端部21A,如图24(B)所示,收纳于按压部件保持部222的开口222A,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23)分离。0123接下来,若从图24的状态,操作者按压锁定解除按钮102的按压部102A,则操作杆5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如图25所示,操作杆5移动。

48、至开锁位置,推拉窗4处于开锁状态。0124此时,锁定状态被解除的操作杆5因拉伸弹簧132的作用力,以其上端偏向左侧的方式转动。通过该操作杆5的转动,对于闩211的被按压部211A的按压凹部143的按压被解除,闩211通过螺旋线圈弹簧142的作用力,转动至从闩接受部(撞击部)215脱离的位置(图28中以实线表示)。0125而且,通过该操作杆5的转动,如图25(B)所示,经由连结部件136与操作杆5连接的按压部件21前进,其前端部21A与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23)抵接。0126接下来,若从图25的状态,操作者以规定的操作力(能够敞开左窗2的程度的操作力)使操作杆5的上端更靠向左侧,则。

49、如图26所示,操作杆5移动至操作辅助位置,左窗2(参照图23)被敞开。0127此时,操作杆5转动的同时拉伸弹簧132伸长,由此,使操作杆5回归至开锁位置的力作用于操作杆5。并且,伴随着操作杆5的转动,经由连结部件136与操作杆5连接的按压部件21进一步前进,其前端部21A将窗2的对合框6的左端面6A(参照图16)向敞开方向按压。其结果,左窗2的门端从外框分离按压部件21的突出量,完成敞开左窗2时的初始操作。说明书CN102667040A1211/11页130128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为例示,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有支承部件的右窗作为敞开左窗时与该左窗相对移动的固定侧,但根据推拉窗的构成,也有通过敞开辅助装置的动作右窗被敞开而不是左窗被敞开的情况。该情况下,设置有推拉窗的房间等的封闭状态也被解除,所以具有操作者能够容易敞开左窗的优点。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本发明的敞开辅助装置以及拉门的各构成要素,并不是全部都是必须的,至少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选择性地使用。0129符号说明01301敞开辅助装置,2左窗(拉门),3右窗,4推拉窗,5操作杆(操作部件),5A前表面,6对合框(门尾部),7按压机构,8支承部件,11月牙锁(卡定部件),12转动轴,13把持部,14凸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