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车辆减振原件,尤其涉及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系统是列车组成的重要部件,其安装在车体与转向架之
间,起到支撑车体、减少振动、提供横向及扭转变形的作用。
现有的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主要包括包括自上而下连接设置的上端板、气囊
及辅助弹簧,辅助弹簧的上端板与气囊的下子口连接,由于辅助弹簧的上端板多
为金属件,当空气弹簧做垂向或者横向运动时,气囊下子口与上端板反复摩擦,
容易造成气囊下子口磨损,影响空气弹簧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气囊子口的磨
损也容易导致空气弹簧爆破,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减少上端板与气囊下
子口连接处摩擦,提高空气弹簧使用寿命,且安全性高的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盖板、气囊及辅助弹簧,所述
气囊包括设于气囊两端的气囊上子口及气囊下子口,所述辅助弹簧包括上端板,
所述上端板与所述气囊下子口连接,所述上端板上设有用于减少所述上端板与气
囊下子口连接处摩擦的减摩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减摩件为橡胶减摩件或树脂减摩件。
所述上端板的外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气囊下子口的容纳槽,所述气囊下子
口密封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下子口的上方设有压板,所述气囊下子口密封压紧于所述压板与容纳槽
之间。
所述气囊上子口和/或气囊下子口的内部设有用于提高气囊上下子口强度的
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为钢圈。
所述上端板与气囊下子口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减摩件的凹槽,所述减
磨件硫化粘结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气囊上子口通过扣环压紧密封于所述上盖板上。
所述上盖板上设有用于往气囊内冲入压缩空气的充气孔。
所述辅助弹簧还包括下端板及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于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
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所述上端板上设减摩件,减摩件减少了上端板与气囊下子口连接处的摩擦,
使气囊下子口磨损小,从而有效延长了空气弹簧的使用寿命,且有效避免了气囊
磨损导致的空气弹簧爆破的现象,提高了空气弹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弹性件与上下端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中各标号表示:
1、上盖板;11、充气孔;2、气囊;21、气囊上子口;22、气囊下子口;3、
辅助弹簧;31、上端板;311、容纳槽;312、凹槽;32、弹性部;33、下端板;
4、减摩件;5、支撑件;6、压板;7、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安装于车体
与转向架之间,为车辆运行提供动力学性能。本实施例中,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
包括上盖板1、气囊2及辅助弹簧3,上端板31组件与车体固定连接,从而将车
体的重量传递至空气弹簧,辅助弹簧3与气囊2组合为车辆提供垂横向变位能力
与车辆所需的动力学性能,上盖板1、气囊2及辅助弹簧3从上至下依次连接,
气囊2包括设于气囊2两端的气囊上子口21及气囊下子口22,辅助弹簧3包括
上端板31,上端板31与气囊下子口22连接。本实施例中,上端板31上设有减
摩件4,减摩件4有效减少了上端板31与气囊下子口22连接处的摩擦,使气囊
下子口22磨损小,从而有效延长了空气弹簧的使用寿命,且有效避免了气囊2
磨损导致的空气弹簧爆破的现象,提高了空气弹簧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减摩件4为橡胶减摩件4,橡胶减摩件4的形状、厚度及尺寸
可根据气囊上子口21及气囊下子口22的尺寸及形状相应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
只要能够减少机械运动动力损耗、降低机械部件磨损的减摩材料均应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如采用树脂减摩件4。
本实施例中,上端板31的外周开设有容纳槽311,容纳槽311开设于上端板
31的上端面,容纳槽311用于容纳气囊下子口22,气囊下子口22密封安装于容
纳槽311内,气囊上子口21通过扣环7压紧密封于上盖板1上,形成用于充气
的密闭空腔,因而当气囊2充气时,车体主要受气囊2的支撑作用。
如图1,本实施例中,下子口的上方设有压板6,气囊下子口22密封压紧于
压板6与容纳槽311之间,有效解决了空气弹簧做垂向或横向运动时气囊下子口
22与上端板31反复摩擦导致的密封性问题。
本实施例中,气囊上子口21和气囊下子口22的内部均设有支撑件5,支撑
件5用于提高气囊上下子口的强度,有效增强了子口在容纳槽311内的固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在气囊上子口21及气囊下子口22的其中一个上
设置支撑件5。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为钢圈,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能够实现
支撑固定功能的支撑结构及材料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辅助弹簧3还包括下端板33及弹性部32。下端板33与车辆的
转向架连接,从而车体的重量经下端板33组件传递至转向架;弹性部32设于上
端板31与下端板33之间,且弹性件与上端板31、下端板33硫化作用连接而成,
使得辅助弹簧3的整体结构在受车体压力作用发生压缩变形时能够更为稳固,达
到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弹性部32为橡胶弹性部32。
本实施例中,上端板31与气囊下子口22的连接处设有凹槽312,凹槽312
用于放置橡胶减摩件4,橡胶减磨件硫化粘结于凹槽312内。本实施例中,上盖
板1上设有充气孔11,充气孔11用于往气囊2内冲入压缩空气。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32的外形为圆滑曲面,曲面上端较小,向下逐渐过渡
至最大位置,并向底端进一步逐渐减小,上述结构的辅助弹簧3具有较好的横垂
向刚度,能够满足车辆在空气弹簧无气状态时的横垂向刚度需求,减小车辆过曲
线时由于刚度过大造成的危险。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
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
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
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