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
背景技术
井漏是在钻井、固井、测试或修井等特种井下作业过程中,各种工作液包括泥浆、
水泥浆、完井液及其它液体等,在压差的作用下漏失进入地层的一种现象,是井下工程中最
普遍最常见的技术难题之一。
漏失按漏速可分为微漏、小漏、中漏、大漏、恶性漏失,其中恶性漏失是最严重也是
最难解决的漏失问题。复杂地层恶性漏失主要包括:裂缝性有进无出的漏失及低承压地层
随机性多点重复漏失,此类漏失漏速很大、很难堵住。恶性漏失不仅会耗费钻井时间,损失
大量钻井泥浆,而且有可能引起卡钻、井喷、井塌等一系列复杂情况,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为解决井漏问题,现有的技术中主要的思路是向漏层注入堵漏材料封堵漏层,从
而解决漏失问题。因此,堵漏材料的性能是决定堵漏效果好坏的关键,不同的堵漏材料,因
其特性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不同。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了很多种堵漏材料及相应的使用该堵漏材料进行堵漏的技
术,如剪切稠化液堵漏技术、柴油-膨润土-水泥堵漏技术,柴油-膨润土浆技术、速凝水泥、
触变水泥、泡沫水泥等专用水泥浆堵漏技术,袋式堵漏技术、聚合物(延迟)交联的堵漏剂以
及清水强钻套管封隔技术、井口填砂技术、复合堵漏袋、尼龙袋堵漏工具、投入用水溶性壳
体组成的堵漏物质、循环堵漏法,水泥浆推进堵漏法等。但均因使用的堵漏剂容易被水冲
稀,不容易在漏层聚集,不易形成堵漏所需的段塞,因此堵漏效果不好,堵漏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该堵漏体系的堵漏效果较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包括非交联聚合物与水溶剂;所述非交
联聚合物的质量为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质量的0.5%~5.0%;以摩尔百分数计,所述非交
联聚合物由丙烯酰胺、0.5%~20%的疏水单体与0~15%的功能单体聚合得到;
所述疏水单体选自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
酸氟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长链烷基不饱和季铵盐、烷基烯丙基磺酸盐、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与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含有端烯基醚类
化合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氟
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长链烷基不饱和季铵盐、烷基烯丙基磺酸盐、烷基酚聚
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与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为4~40;
所述功能单体选自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其磺酸盐、乙烯基磺酸及其磺
酸盐、苯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与乙烯基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单独使用时,适用油藏的温度≤95℃;或所述非
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应用于凝胶段塞尾追堵漏水泥浆堵漏方法中时,适用油藏的温度≤220
℃。
优选的,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为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质量的0.01%
~1.5%;所述交联剂为有机交联剂和/或金属离子交联剂。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选自酚醛类交联剂、双键交联剂、铬锂交联剂、铝交联剂与有
机混合交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单独使用时,适用油藏的温度≤220℃;所述非
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应用于凝胶段塞尾追堵漏水泥浆堵漏方法中时,适用油藏的温度≤220
℃。
优选的,还包括桥塞剂;所述桥塞剂的质量为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质量的1%~
25%。
优选的,所述桥塞剂选自核桃壳、棉籽壳与橡胶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单独使用时,适用油藏的温度≤180℃。
优选的,还包括水泥;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水灰比为0.42~0.58。
优选的,所述水泥选自油井水泥、快干水泥与纤维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单独使用时,适用油藏的温度≤2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包括非交联聚合物与水溶剂;所述非交
联聚合物的质量为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质量的0.5%~5.0%;以摩尔百分数计,所述非交
联聚合物由丙烯酰胺、0.5%~20%的疏水单体与0~15%的功能单体聚合得到;所述疏水
单体选自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氟取代的丙
烯酸烷基酯、氟取代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
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单体选
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
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的非交联聚合物可通过物理交
联形成凝胶,具体来讲,就是2个或者更多的分子通过氢键、极性键等物理力相互键合交联
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较稳定分子,这类凝胶不易与油、气、水相混;具有较好的泵送性能,易
进入裂缝并能自动仃住,充分排驱地层流体,有效占据并充满地下漏层缝、洞空间;可在地
层中形成能完全隔离地层流体与井筒的“段塞”,该“段塞”具有一定的静屈服应力和弹性,
有可调控的启动压力梯度,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凝胶堵漏体系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外加
剂配合使用,再辅以不同的注入方式,能很好地解决各种井漏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包括非交联聚合物与水溶剂;所述非交
联聚合物的质量为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质量的0.5%~5.0%;以摩尔百分数计,所述非交
联聚合物由丙烯酰胺、0.5%~20%的疏水单体与0~15%的功能单体聚合得到;所述疏水
单体选自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氟取代的丙
烯酸烷基酯、氟取代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烯丙基烷基季铵盐、丙烯酰胺烷基磺酸及其磺酸
盐、烷基酚聚氧乙烯丙烯酸酯与丙烯酸聚氧乙烯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单体选
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与含有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
种。
以摩尔百分数计,所述非交联聚合物由丙烯酰胺、0.5%~20%的疏水单体与0~
15%的功能单体聚合得到。
其中,所述疏水单体按照结构特征可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与阴阳离
子型疏水单体,选自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氟代
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长链烷基不饱和季铵盐、烷基烯丙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
乙烯醚丙烯酸酯与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
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长链烷基
不饱和季铵盐、烷基烯丙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与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
酯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优选为4~40,更优选为4~30,再优选为6~20,最优选为
10~20;在本发明中,所述疏水单体更优选选自N-十四烷基丙烯酰胺、十八烷基烯丙基溴化
铵、十六烷基烯丙基溴化铵、十四烷基烯丙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乙烯基咪唑
双季铵盐、二烯丙基二烷基季铵盐、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丙烯酸十四烷
基磺酸钠、丙烯酸辛基磺酸钠与十八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摩尔百分数计,所述非交联聚合物物中功能单体的含量优选为0%~12%;所述
功能单体选自含有端烯基的磺酸衍生物及其磺酸盐衍生物、含有端烯基醚类化合物与含有
端烯基的杂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单体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20,更优选为2
~15,再优选为2~10;本发明中,所述功能单体最优选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其
磺酸盐、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苯乙烯基磺酸及其磺酸盐、乙烯基乙醚与N-乙烯基-2-吡
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非交联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200~3500万,更优选为500~
3500万,再优选为500~3300万,最优选为550~3100万。
本发明提供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的水溶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水溶剂
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其可为清水也可为油田污水。
当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只包括非交联聚合物与水溶剂时,其应用于单独凝胶堵漏
技术,该技术多应用于表层或浅层(2000米以内,特别是漏层含水),低漏失压差(≤5MPa),
油藏的温度≤95℃。在进行室内研究时,评价的指标主要有粘度(≥15000mPa.s)、静切力
(≥15ma)、突破压力梯度(≥0.1MPa/m)及90d后粘度保留率(≥70%)。现场使用时,先在配
制罐中配制一定浓度的非交联凝胶液,随即泵送凝胶液,或正注或反注或正、反同时注入。
注意,泵注不能中断停止,且保证排量。配制罐中的搅拌器自投料开始,便不能停止,以确保
凝胶在配制罐中处于流动状态,直至泵注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优选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优选为
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质量的0.01%~1.5%,更优选为0.1%~1.5%,再优选为0.25%~
1.3,最优选为0.25%~1.05%;所述交联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交联剂即可,并无特
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为有机交联剂和/或金属离子交联剂,更优选为酚醛类交联剂、
双键交联剂、铬锂交联剂、铝交联剂与有机混合交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加入延迟交联剂为凝胶段塞延迟交联堵漏技术,其使所
形成的凝胶段塞在裂缝中发生交联,从而成几倍~十几倍提高段塞粘度及其动静屈服强度
和弹性;使此凝胶段塞的启动压力梯度大幅度提高(成十倍~几十倍增加)。此技术多用于
中浅层(4000m以内特别是漏层含水)、中低漏失压差(≤10MPa),油藏的温度≤220℃。使用
该技术,需确保凝胶液在低速搅拌下不发生交联或交联程度极低,遭遇大量地层水仍能发
生交联且对交联强度影响甚微。在进行室内研究时,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凝胶液交联前(即刚
配制好)的粘度(≥15000mPa.s)、静切力(≥15Pa),交联时间(≤8h),交联后的强度(即突破
压力梯度:≥0.2MPa/m),以及60d后的粘度保留值(≥30000mPa.s)。
按照本发明,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优选还包括桥塞剂,即非交联凝胶堵漏
体系包括非交联聚合物、桥塞剂与水溶剂;所述桥塞剂的质量优选为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
质量的1%~25%。
所述桥塞剂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桥塞剂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
明中优选为核桃壳、棉籽壳与橡胶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加入各种堵漏桥塞粒子为凝胶/桥塞剂混合段塞堵漏技
术,其利用凝胶液特性使得桥塞粒子能顺利进入漏层裂缝并留在漏层进口附近,从而大大
提高(若干倍)此段塞的启动压力梯度,并充分发挥桥塞堵漏剂的作用。该技术多用于中深
层,适用油藏的温度≤180℃。在该技术中,需保证桥塞材料的加入不会破坏凝胶的连续性
从而使其粘弹性降低。在进行室内研究时,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凝胶/桥塞剂混合堵漏剂的流
动度(≥12cm)、堵塞能力(≥4MPa)。
按照本发明,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优选还包括水泥,即其由非交联聚合物、
水泥与水溶剂组成;所述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水灰比优选为0.42~0.58。所述水泥的种
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水泥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油井水泥、快干水
泥与纤维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加入水泥可应用于凝胶/水泥混合段塞堵漏技术,其使
所得堵漏液兼具凝胶和水泥的特性,既能顺利进入漏层裂缝并留在漏层进口附近,又能大
幅度提高(若干倍)此段塞的启动压力梯度,该技术适用于油藏的温度≤220℃。在该技术
中,要保证混合堵漏剂既具有非交联凝胶固有的粘弹特性,又具有水泥固化的特性。在进行
室内研究时,评价的指标主要有混合堵漏剂的流动度(>18cm)、初始稠度(<30Bc)、稠化时
间(≤24h)、抗压强度(>3.5MPa)。
本发明提供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还可应用于凝胶段塞尾追堵漏水泥浆堵漏技
术,其是指先注入凝胶液,随后再注入一定量的堵漏水泥浆,利用凝胶液特性保护堵漏水泥
浆能同时满足恶性漏失堵漏的几大要求(流得进、冲不稀、仃得住、排得开、填的满、隔得断、
抗得住),充分发挥堵漏水泥浆的堵漏优势。该技术适合于各种井深地层大裂缝恶性漏失,
特别是紧急情况(如压井封堵抢险)。
凝胶段塞尾追堵漏水泥浆堵漏技术是一种交替段塞组合的复合堵漏技术。第一段
塞使用凝胶液,让其进入漏层裂缝并在漏层进口附近滞留,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段塞
隔离带。该段塞使用的凝胶液可以是非交联聚合物与水溶剂组成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
也可以是非交联聚合物、交联剂与水溶剂混合形成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第二段塞是使
用常规的水泥堵漏剂进行堵漏。在该技术中,评价的重点在于第一段赛中使用的凝胶液的
强度,评价的指标及方法参见单独凝胶堵漏技术、凝胶段塞延迟交联堵漏技术。但需要说明
的是,当油藏的温度≥120℃,该技术对凝胶液的老化稳定性的要求为12h内粘度≥
15000mPa.s,静切力≥15Pa。
本发明提供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中的非交联聚合物可通过物理交联形成凝胶,
具体来讲,就是2个或者更多的分子通过氢键、极性键等物理力相互键合交联形成三维网状
结构的较稳定分子,这类凝胶不易与油、气、水相混;具有较好的泵送性能,易进入裂缝并能
自动仃住,充分排驱地层流体,有效占据并充满地下漏层缝、洞空间;可在地层中能形成完
全隔离地层流体与井筒的“段塞”,该“段塞”具有一定的静屈服应力和弹性,有可调控的启
动压力梯度,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凝胶堵漏体系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外加剂配合使用,再
辅以不同的注入方式,能很好地解决各种井漏问题。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交联凝胶堵漏体
系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
在本发明中测试方法如下:
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的测定是在水浴45℃下进行的。
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粘度的测试:Brookfield DV-Ⅲ,6RAM。
静切力的测试:将溶解完全的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先预热至油藏温度,然后使用
六速旋转粘度计,在600r/min充分搅拌3min,静止1min后测定3r/min下的最大读值。计算
G1min=0.5*R3,式中G1min为1min静切力,Pa;R3为静止1min后在3r/min下最大读值。
突破压力梯度的测定:突破压力梯度的测试装置是经由高温高压失水仪改装而
得,实验仪器使用的是71型高温高压失水仪(静态)。该实验装置利用钢珠构建孔喉通道,模
拟漏层裂缝。本发明中涉及的突破压力梯度的测定选用的孔喉半径为0.6188~2.4852mm。
交联时间的判断采用直接目测法。
流动度的测定:利用水泥浆流动试验环进行测定。
堵塞能力的测定:利用堵漏材料装置QD-2型类似仪器进行测定。
初始稠度、稠化时间、抗压强度的测定:利用水泥稠化仪进行测定。
实施例1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N-十四烷基丙烯酰胺(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5:5)二元
共聚物,分子量为1780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45
℃。在该条件下,1.0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2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
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47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
为3274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35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留率
94.5%。
实施例2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八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AMPS(2-丙烯酰胺-2-甲基丙
磺酸)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8.5:0.5:1),分子量为1306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
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65℃。在该条件下,3.2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
时间2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96Pa;静止4
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6373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
为0.72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留率90.3%。
实施例3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与十六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二元共聚物(二者的摩尔投料
比为93:7),分子量为56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
84℃。在该条件下,4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3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
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112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
度为7088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76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留
率84.2%。
实施例4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四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AMPS(2-丙烯酰胺-2-甲基丙
磺酸)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5∶3∶12),分子量为201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
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95℃。在该条件下,2.8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
间2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73Pa;静止4小
时,在Brookfield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4314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
0.47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留率77.4%。
实施例5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三元共聚
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9:5:6),分子量为2400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
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53℃。在该条件下,1.5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3小时,在六速
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88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5474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61MPa/m;其室内
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留率89.6%。
实施例6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与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二元共聚物(二者的摩尔投料比
为92:8),分子量为2046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46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
71℃。在该条件下,1.2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3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
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64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
度为3641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39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留
率82.3%。
实施例7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三元共聚物
(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6:1:3),分子量为301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
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38℃。在该条件下,0.5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2小时,在六速旋
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32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2561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24MPa/m;其室内
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留率86.7%。
实施例8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与二烯丙基二烷基季铵盐二元共聚物(二者的摩尔投料
比为90:10),分子量为1897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
为53℃。在该条件下,0.8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4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
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38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
粘度为2814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31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
留率81.5%。
实施例9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与乙烯基乙醚三元共聚物(三者的
摩尔投料比为84:8:8),分子量为145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24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
油藏的温度为74℃。在该条件下,2.8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3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
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126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
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7633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82MPa/m;其室内老化稳
定性90d粘度保留率91%。
实施例10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
料比为82:10:8),分子量为706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
温度为65℃。在该条件下,1.8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4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
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57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
试的粘度为3621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38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
度保留率85.2%。
实施例11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十四烷基磺酸钠二元共聚物(二者的摩尔投料
比为85:15),分子量为1901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537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
度为87℃。在该条件下,2.3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4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
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92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
的粘度为5674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65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
保留率77%。
实施例12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辛基磺酸钠二元共聚物(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
80:20),分子量为1204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856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
95℃。在该条件下,3.5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4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
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113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
粘度为7141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76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90d粘度保
留率76%。
实施例13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八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
尔投料比为98.5:0.5:1),分子量为1306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2400mg/L的模拟盐水,模
拟油藏的温度为95℃。在该条件下,5wt%非交联聚合物溶解时间2小时,在六速旋转粘度计
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118Pa;静止4小时,在Brookfield DV-Ⅲ黏
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73680mPa.s,溶液能挑挂;突破压力梯度为0.79MPa/m;其室内老化稳
定性90d粘度保留率83.1%。
实施例14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N-十四烷基丙烯酰胺(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5:5)二元
共聚物,分子量为1780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95
℃。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1.0wt%;交联剂选用双键交联剂,使用浓度为0.6wt%。室
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2小时);然后再加入交联剂,常温搅
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48Pa;在
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26880mPa.s,溶液能挑挂。在95℃下,该凝胶的交
联时间为3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3.42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60d粘度保
留值>100000mPa.s。
实施例15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八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
尔投料比为98.5:0.5:1),分子量为1306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000mg/L的模拟盐水,模
拟油藏的温度为104℃。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1.8wt%;交联剂选用铬锂交联剂,使用
浓度为0.6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2小时);然后再加
入交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
切力为39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24630mPa.s,溶液能挑挂。在104
℃下,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3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3.07MPa/m,其室内老化
稳定性60d粘度保留值>100000mPa.s。
实施例16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六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3:7)二
元共聚物,分子量为56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
18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4wt%;交联剂选用有机混合交联剂,使用浓度为
1.05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3小时);然后再加入交
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
为114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52280mPa.s,溶液能挑挂。在180℃
下,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2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2.33MPa/m,其室内老化稳
定性60d粘度保留值83820mPa.s。
实施例17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四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
尔投料比为85:3:12),分子量为201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
藏的温度为22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2.8wt%;交联剂选用有机混合交联剂,使用
浓度为1.05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2小时);然后再
加入交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
静切力为73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37810mPa.s,溶液能挑挂。在
220℃下,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2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0.87MPa/m,其室内老
化稳定性60d粘度保留值32440mPa.s。
实施例18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三元共聚
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9:5:6),分子量为2400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
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2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1.5wt%;交联剂选用酚醛类交
联剂,使用浓度为0.25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3小
时);然后再加入交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
用)的1min静切力为86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41340mPa.s,溶液能
挑挂。在120℃下,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2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1.73MPa/m,
其室内老化稳定性60d粘度保留值91050mPa.s。
实施例19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2:8)二元
共聚物,分子量为2046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46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71
℃。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1.2wt%;交联剂选用铬锂交联剂,使用浓度为0.6wt%。室
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3小时);然后再加入交联剂,常温搅
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66Pa;在
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37220mPa.s,溶液能挑挂。在71℃下,该凝胶的交
联时间为6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4.02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60d粘度保
留值>100000mPa.s。
实施例20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三元共聚物
(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6:1:3),分子量为301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000mg/L的模拟盐
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8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0.5wt%;交联剂选用铬锂交联剂,
使用浓度为0.6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2小时);然后
再加入交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
1min静切力为33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16250mPa.s,溶液能挑挂。
在80℃下,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5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1.47MPa/m,其室内
老化稳定性60d粘度保留值98630mPa.s。
实施例21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烷基季铵盐(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0:10)
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1897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
为53℃。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0.8wt%;交联剂选用双键交联剂,使用浓度为
0.6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4小时);然后再加入交联
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为
38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28750mPa.s,溶液能挑挂。在53℃下,该
凝胶的交联时间为7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3.72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
60d粘度保留值>100000mPa.s。
实施例22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与乙烯基乙醚三元共聚物(三者的
摩尔投料比为84:8:8),分子量为1453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
油藏的温度为15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2.8wt%;交联剂选用有机混合交联剂,使
用浓度为1.05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3小时);然后
再加入交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
1min静切力为128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63230mPa.s,溶液能挑
挂。在150℃下,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3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3.81MPa/m,其
室内老化稳定性60d粘度保留值>100000mPa.s。
实施例23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
料比为82:10:8),分子量为706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
温度为15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1.8wt%;交联剂选用酚醛类交联剂,使用浓度为
0.25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4小时);然后再加入交
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
为56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23640mPa.s,溶液能挑挂。在150℃下,该
凝胶的交联时间为2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2.54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
60d粘度保留值87340mPa.s。
实施例24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四烷基磺酸钠(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5:15)
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1901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
为22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3.5wt%;交联剂选用有机混合交联剂,使用浓度为
1.05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4小时);然后再加入交
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
为137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67720mPa.s,溶液能挑挂。在220℃
下,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2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2.19MPa/m,其室内老化稳
定性60d粘度保留值55200mPa.s。
实施例25
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辛基磺酸钠(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0:20)二元
共聚物,分子量为1204万。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
180℃。非交联聚合物的使用浓度为2wt%;交联剂选用有机混合交联剂,使用浓度为
0.82wt%。室内配制时,先将聚合物用模拟水溶解完全(溶解时间为4小时);然后再加入交
联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试该凝胶产品(现配现用)的1min静切力
为87Pa;在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上测试的粘度为36410mPa.s,溶液能挑挂。在180℃下,
该凝胶的交联时间为2h。交联后凝胶产品的突破压力梯度为1.22MPa/m,其室内老化稳定性
60d粘度保留值43770mPa.s。
实施例26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53℃。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N-十四烷基丙烯酰胺(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5:5)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
1780万,使用浓度为1.8wt%。桥塞剂选用核桃壳,使用浓度为4wt%。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
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起搅拌配成非
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3cm,堵塞能力>5MPa。
实施例27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65℃。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十八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8.5:05:
1),分子量为1306万,使用浓度为1.5wt%。桥塞剂选用棉籽壳,使用浓度为3wt%。室内配制
时,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
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3.8cm,堵
塞能力为4MPa。
实施例28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84℃。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十六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3:7)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
563万,使用浓度为2.5wt%。桥塞剂选用核桃壳与棉籽壳,使用浓度为5wt%。室内配制时,
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起搅
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2.5cm,堵塞能
力为4.4MPa。
实施例29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50℃。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十四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5:3:12),
分子量为2013万,使用浓度为2.8wt%。桥塞剂选用核桃壳,使用浓度为15wt%。室内配制
时,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
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1.3cm,堵
塞能力>5MPa。
实施例30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04℃。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
比为89:5:6),分子量为2400万,使用浓度为1.5wt%。桥塞剂选用棉籽壳,使用浓度为
13wt%。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
后再与模拟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
动度为23.4cm,堵塞能力>5MPa。
实施例31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45℃。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2:8)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
2046万,使用浓度为3.2wt%。桥塞剂选用棉籽壳,使用浓度为1wt%。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
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起搅拌配成非
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0cm,堵塞能力为
4.6MPa。
实施例32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48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95℃。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
为96:1:3),分子量为3013万,使用浓度为3.5wt%。桥塞剂选用棉籽壳,使用浓度为10wt%。
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
模拟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
17.6cm,堵塞能力>5MPa。
实施例33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20℃。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烷基季铵盐(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0:10)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
1897万,使用浓度为4wt%。桥塞剂选用棉籽壳与核桃壳,使用浓度为20wt%。室内配制时,
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起搅
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18.5cm,堵塞能
力>5MPa。
实施例34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74℃。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与乙烯基乙醚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4:8:
8),分子量为1453万,使用浓度为0.8wt%。桥塞剂选用核桃壳,使用浓度为6wt%。室内配制
时,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
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4.2cm,堵
塞能力为4MPa。
实施例35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32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65℃。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与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2:10:8),分子
量为706万,使用浓度为1.8wt%。桥塞剂选用棉籽壳与橡胶颗粒,使用浓度为6wt%。室内配
制时,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
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3.5cm,
堵塞能力为4.8MPa。
实施例36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38℃。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四烷基磺酸钠(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5:15)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
1901万,使用浓度为0.5wt%。桥塞剂选用棉籽壳与橡胶颗粒,使用浓度为5wt%。室内配制
时,先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
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24.6cm,堵
塞能力为4.2MPa。
实施例37
实验采用总矿化度为1000mg/L的模拟盐水,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80℃。非交联聚合
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辛基磺酸钠(二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0:20)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1204
万,使用浓度为5wt%。桥塞剂选用核桃壳与橡胶颗粒,使用浓度为25wt%。室内配制时,先
将非交联聚合物以干粉形式与桥塞材料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模拟水一起搅拌
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凝胶/桥塞剂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流动度为19.4cm,堵塞能力
>5MPa。
实施例38
实验模拟油藏的温度为80℃。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N-十四烷基丙烯酰胺(二
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5:5)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1780万,使用浓度为1.8wt%。非交联凝胶堵
漏体系的水灰比为0.44。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粉形式加入水泥中,与水
泥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该产品的流动
度为22.6cm,初始稠度为22Bc,稠化时间为158min,养护48h后的抗压强度为28MPa。
实施例39
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20℃。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八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
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8.5:0.5:1),分子量为1306万,使用浓度为
1.5wt%。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水灰比为0.44。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
粉形式加入水泥中,与水泥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
堵漏体系。该产品的流动度为23.2cm,初始稠度为22.5Bc,稠化时间为242min,养护48h后的
抗压强度为24MPa。
实施例40
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50℃。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六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二
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3:7)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563万,使用浓度为4wt%。非交联凝胶堵漏
体系的水灰比为0.58。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粉形式加入水泥中,与水泥
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该产品的流动度
为26.7cm,初始稠度为17Bc,稠化时间为323min,养护48h后的抗压强度为18MPa。
实施例41
模拟油藏的温度为95℃。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十四烷基烯丙基溴化铵与
AMPS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5:3:12),分子量为2013万,使用浓度为2.8wt%。非
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水灰比为0.58。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粉形式加入
水泥中,与水泥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该
产品的流动度为25.5cm,初始稠度为19Bc,稠化时间为190min,养护48h后的抗压强度为
22MPa。
实施例42
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04℃。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与N-乙
烯基吡咯烷酮三元共聚物(三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6:1:3),分子量为3013万,使用浓度为
0.5wt%。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的水灰比为0.42。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
粉形式加入水泥中,与水泥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
堵漏体系。该产品的流动度为20.6cm,初始稠度为24.3Bc,稠化时间为205min,养护48h后的
抗压强度为32MPa。
实施例43
模拟油藏的温度为220℃。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烷基季铵盐(二
者的摩尔投料比为90:10)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1897万,使用浓度为3.5wt%。非交联凝胶
堵漏体系的水灰比为0.44。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粉形式加入水泥中,与
水泥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该产品的流
动度为22.3cm,初始稠度为23.7Bc,稠化时间为374min,养护48h后的抗压强度为11MPa。
实施例44
模拟油藏的温度为180℃。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四烷基磺酸钠(二
者的摩尔投料比为85:15)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1901万,使用浓度为2.3wt%。非交联凝胶
堵漏体系的水灰比为0.5。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粉形式加入水泥中,与
水泥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该产品的流
动度为23.8cm,初始稠度为21.6Bc,稠化时间为382min,养护48h后的抗压强度为17.6MPa。
实施例45
模拟油藏的温度为220℃。非交联聚合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辛基磺酸钠(二者的
摩尔投料比为80:20)二元共聚物,分子量为1204万,使用浓度为0.5wt%。非交联凝胶堵漏
体系的水灰比为0.42。室内配制时,先将非交联凝胶聚合物以干粉形式加入水泥中,与水泥
预先混拌成固体混合料,之后再与水一起搅拌配成非交联凝胶堵漏体系。该产品的流动度
为21.2cm,初始稠度为24.5Bc,稠化时间为365min,养护48h后的抗压强度为11.8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