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池底部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中,好氧曝气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段,该曝气池是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
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
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
现有的曝气池底部底面与其侧面形成90°直角,则造成曝气池底部与曝气池侧面
交接处的地方非常容易形成曝气盲区,所以在长时间曝气的情况下,该曝气盲区会集聚非
常多的好氧活性污泥,倘若这些活性污泥得不到足够的溶解氧,则这些好氧的活性污泥则
会变成厌氧的活性污泥,而该条件不满足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于是这些绝
大部门的厌氧活性污泥就会失活,变成死泥上浮,导致污水曝气不充分,使处理污泥的费用
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曝气池底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曝气池底部形成
曝气盲区导致曝气不充分,曝气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该曝气池底部结构包括由底面
和侧面围成的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设置于底面的曝气头,所述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的底
面与侧面相接处设有气流缓冲结构。当曝气池内部开始曝气的时候,气流缓冲结构对进入
到底面与侧面相接处的气流起到缓冲作用,导致其在改变方向的同时,损失的能量相比于
之前的普通曝气池也会大大减少,由于气流强度的增大,在该区域的活性污泥不易堆积,且
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与待处理废水混合的程度相比之前会更加的充分。在相同曝气量下,
采用本发明的曝气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
较普通曝气池要少,污泥处理运行费用变低。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底面与侧面相接处的凹型曲面结构。由
此,当曝气的气流碰到该凹型曲面结构,凹型曲面结构对气流起到上述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凹型曲面结构包括覆盖底面与侧面相接处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
底面、侧面之间构成一个密闭空间。由此,能够实现上述凹型曲面结构,并且结构简单,实现
起来比较容易。
进一步地,所述凹型曲面结构还包括支撑弧形板的支撑结构。由此,使得弧形板的
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填充于密闭空间的混凝土结构。由此,充分地填充密
闭空间,达到弧形板安装结构更加稳定的效果。当弧形板也采用混凝土结构时,支撑结构与
弧形板连为一个整体的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底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弧形板下边沿与所述
侧面之间的距离均为距弧形板最近的曝气头与所述侧面之间距离的一半。经过实际研究表
明在该条件下,凹型曲面结构对于曝气气流缓冲效果为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为30°-45°。经过实际研究表明在该条件下,凹型曲
面结构对于曝气气流缓冲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为45°。经过实际研究表明在该条件下,凹型曲面结
构对于曝气气流缓冲效果为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为方形体,所述凹型曲面结构设置于方形体
的前后和/或左右两侧。由此,凹型曲面结构可以设置在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的不同几个位
置,对曝气气流实现多种方式地缓冲。
可见,在相同曝气量下,采用本发明的曝气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
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较普通曝气池要少,污泥处理运行费大大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
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
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发明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
在本发明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H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
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1)本发明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
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
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关于对本发明中术语的说明。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
的术语术语“包括”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弧度”是指弧
形板所对应圆心角的度数。术语“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
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本发明曝气池底部结构,包括由底面13和侧面11围成的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1、设
置于底面13的曝气头2,所述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1的底面13与侧面11相接处设有气流缓冲
结构。
所述气流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底面13与侧面11相接处的凹型曲面结构12。
所述凹型曲面结构12包括覆盖底面13与侧面11相接处的弧形板121,所述弧形板
121、底面13、侧面11之间构成一个密闭空间。
所述凹型曲面结构12还包括支撑弧形板121的支撑结构122。
所述支撑结构122包括填充于密闭空间的混凝土结构。
所述弧形板121的上边沿与所述底面13之间距离以及弧形板121下边沿与所述侧
面11之间距离均为距弧形板121最近的曝气头2与所述侧面11之间距离的一半。
所述弧形板121的弧度为30°-45°。
所述弧形板121的弧度为45°。
所述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1为方形体,所述凹型曲面结构12设置于方形体的前后
和/或左右两侧。
如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曝气池
底部结构包括由底面13和四个侧面11围成的一个方形体状的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1。
以下通过实施例1、2、3、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2、3、4内部结构不同。
实施例1
如图2、6所示,图2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曝气池底部结构底面13水平排布有若干个曝气管3,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数
量为三个,每个曝气管3上间隔设有数个曝气头2,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数量为六个,底面13
与左右两个侧面11的相接处覆盖有弧形板121,所述弧形板121、底面13、侧面11之间构成一
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中填充有混凝土结构作为支撑结构122。曝气管3与左右侧面11垂
直设置。
如图3所示,为图2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弧形板121上边沿距离底面13的高
度为h,弧形板121上边沿距离侧面11的距离为d,距离侧面11最近的曝气头2与侧面11之间
的距离为L,所述h与d均为L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1弧形板121、支撑结构122均采用混凝土结构。
其中弧形板121的弧度为45°。
当曝气池内部开始曝气的时候,左右侧面的弧形板121对进入到底面与侧面相接
处的气流起到缓冲作用,导致其在改变方向的同时,损失的能量相比于之前的普通曝气池
也会大大减少,由于气流强度的增大,在该区域的活性污泥不易堆积,且曝气池内的活性污
泥与待处理废水混合的程度相比之前会更加的充分。在相同曝气量下,采用本发明的曝气
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较普通曝气池要少,
污泥处理运行费用变低。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曝气池底部结构底面13水平排布有若干个曝气管3,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数
量为三个,每个曝气管3上间隔设有数个曝气头2,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数量为六个,底面13
与左右两个侧面11的相接处覆盖有弧形板121,所述弧形板121、底面13、侧面11之间构成一
个密闭空间。曝气管3与左右侧面11平行设置。
如图5所示,图5为图4中H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弧形板121上边沿距离底面13的
高度为h,弧形板121上边沿距离侧面11的距离为d,距离侧面11最近的曝气头2与侧面11之
间的距离为L,所述h与d均为L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曝气池底部结构主体1、弧形板121采用混凝土结构。其中弧形板121的
弧度为45°。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缺少支撑结构122,成本上有所降低,但是实施例1的
弧形板121结构更加稳固。
当曝气池内部开始曝气的时候,左右侧面的弧形板121对进入到底面与侧面相接
处的气流起到缓冲作用,导致其在改变方向的同时,损失的能量相比于之前的普通曝气池
也会大大减少,由于气流强度的增大,在该区域的活性污泥不易堆积,且曝气池内的活性污
泥与待处理废水混合的程度相比之前会更加的充分。在相同曝气量下,采用本发明的曝气
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较普通曝气池要少,
污泥处理运行费用变低。
实施例3
如图7、8所示,图7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
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3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曝气池底部结构底面13水平排布有若干个曝气管3,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
数量为三个,每个曝气管3上间隔设有数个曝气头2,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数量为六个,底面
13与前后两个侧面11的相接处覆盖有弧形板121,所述弧形板121、底面13、侧面11之间构成
一个密闭空间。曝气管3与前后侧面11平行设置。
其中弧形板121的弧度为45°。
其弧形板121的具体安装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实施例2的结构,
使用效果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当。
当曝气池内部开始曝气的时候,前后侧面的弧形板121对进入到底面与侧面相接
处的气流起到缓冲作用,导致其在改变方向的同时,损失的能量相比于之前的普通曝气池
也会大大减少,由于气流强度的增大,在该区域的活性污泥不易堆积,且曝气池内的活性污
泥与待处理废水混合的程度相比之前会更加的充分。在相同曝气量下,采用本发明的曝气
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较普通曝气池要少,
污泥处理运行费用变低。
实施例4
如图9、图10所示,图9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为本发明一种曝气池底部结构实施例4的俯视图。
本发明曝气池底部结构底面13水平排布有若干个曝气管3,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数
量为三个,每个曝气管3上间隔设有数个曝气头2,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数量为六个,底面13
与前后、左右四个侧面11的相接处覆盖有弧形板121,所述弧形板121、底面13、侧面11之间
构成一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中填充有混凝土结构作为支撑结构122。曝气管3与前后侧
面11平行设置。曝气管3与左右侧面11垂直设置。
其中弧形板121的弧度为45°。
其弧形板121的具体安装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实施例2的结构,
使用效果上与实施例1、2、3相比对曝气气体缓冲效果更好,曝气更加充分。
当曝气池内部开始曝气的时候,四个侧面的弧形板121对进入到底面与侧面相接
处的气流起到缓冲作用,导致其在改变方向的同时,损失的能量相比于之前的普通曝气池
也会大大减少,由于气流强度的增大,在该区域的活性污泥不易堆积,且曝气池内的活性污
泥与待处理废水混合的程度相比之前会更加的充分。在相同曝气量下,采用本发明的曝气
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较普通曝气池要少,
污泥处理运行费用变低。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其弧形板121的弧度为30°。在相同曝气量下,采用本
实施例的曝气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较普
通曝气池要少,污泥处理运行费大大降低。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对气量的利用率略
微下降。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其弧形板121的弧度为40°。在相同曝气量下,采用本
实施例的曝气池对气量的利用率高于普通曝气池,曝气更加充分,其产生的死污泥也较普
通曝气池要少,污泥处理运行费大大降低。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5而言对气量的利用率略
微上升,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对气量的利用率略微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