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性板.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60485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82024.7

申请日:

2005.07.05

公开号:

CN1733465A

公开日:

2006.02.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32B 3/10申请日:20050705授权公告日:20100922终止日期:201307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32B3/10(2006.01); B32B3/18(2006.01); B32B7/00(2006.01); B32B5/18(2006.01); B32B15/04(2006.01); E04B1/80(2006.01); B21D47/00(2006.01)

主分类号:

B32B3/10

申请人:

株式会社宮技研工业;

发明人:

上见利夫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4.07.06 JP 2004-19905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何腾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中间板(3)沿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分别开设贯通孔(6...)。在各贯通孔(6...)分别使板连接件(7)上下贯通。在中间板(3)用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中部。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上部。这样,可增大绝热性板的整体的拉伸强度。绝热性板在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的场合,可柔软、容易地以良好效率高精度地安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 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 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 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 (5), 在中间板(3)沿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分别开设 贯通孔(6…),在各贯通孔(6…)分别使板连接件(7)上下贯通, 在中间板(3)用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途 中部,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下 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由各板连接件(7…)、各下部固 定机构(9…)、各上部固定机构(10…)及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连接固 定而构成。
2: 一种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 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 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 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 (5), 在中间板(3)从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隔开适当间隔的部位通 过一体成形分别朝上下两方向突出地设置板连接件(25…),在下面板(1) 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 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由各板连接件(25…)、各下部固 定机构(9…)及各上部固定机构(10…)连接固定而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板(3)的厚度设定为下面板(1)和上面板(2)中任一方的厚 度的100~500%的厚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的各板的厚度设定为相互相 同的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中间部固定机构(8)的构成, 沿所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外周面形成配合用周槽(11),沿中 间板(3)的贯通孔(6)周围的孔周围壁(12)的周向交替地并排设置多个截 断部(13…)和多个接合爪(14…), 在各接合爪(14…)的各爪前端部(15…)朝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状 态下,所述贯通孔(6)的直径增大,容许板连接件(7)在该贯通孔(6)内移 动,而在各爪前端部(15…)弹性恢复的状态下,各爪前端部(15…)嵌入 到配合用周槽(11),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都连接固定板连接件(7)。
6: 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板(3)的各贯通孔(6…)与各板连接件(7…)的配合面的横 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面板(1)的上面形成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由该下部接 合用材料层(16)的接合用材料将下面板(1)与所述各板连接件(7…、 25…)的下部接合固定,构成所述各下部固定机构(9…), 在所述上面板(2)的下面形成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由该上部接 合用材料层(17)的接合用材料接合固定上面板(2)与所述各板连接件 (7…、25…)的上部,构成所述各上部固定机构(10…)。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绝热用空间(4)和上部绝热用空间(5)中的至少一方设 置绝热材料(20)。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热材料(20)由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1)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1)由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 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热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由热硬性高分子 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构成。

说明书


绝热性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建筑物·船舶·车辆或飞机等各种建造物中用于侧壁·地板壁·顶棚壁等的绝热性板。

    背景技术

    作为绝热性板,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图7所示绝热性板(日本特开平9-76036号公报)。

    图7示出已有技术的蜂窝状板。图7(A)为透视图,图7(B)为图7(A)的一部分的纵截正面图。

    隔着平板52叠层多片波纹板51形成的蜂窝状体53由上面板54和下面板55在叠层方向夹持。在该上面板54与下面板55之间贯通上述蜂窝状体53配置多个定距构件56。

    作为上述平板52,采用普通钢、不锈钢、各种非铁金属的约100μm或其以下的箔。作为波纹板51,采用对平板52进行波纹加工获得的波纹板。作为定距构件56,采用上述各种金属的杆材或管。通过焊接等接合这些各构件,形成金属性蜂窝状板。

    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问题A:在对金属蜂窝状板作用拉力的场合,该拉力在由箔构成的平板52实质上不被承担,所以,上面板54和下面板55由于该拉力集中施加而容易变形和破损。

    上述平板52由约100μm或其以下的箔构成,所以,从机械材料的常识可知,虽然具有阻断空气流通的功能,但没有充分承担作为构造材料的强度的功能。当对金属蜂窝状板作用拉力时,该拉力实质上不被由箔构成的平板52承担,而是仅由上面板54和下面板55承担。为此,上面板54和下面板55由于该拉力集中施加而容易变形和破损。

    问题B:金属蜂窝状板,相比于拉伸强度、抗弯力大,柔性较差,所以,在根据使用条件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的场合,不能柔软、容易地适应,绝热性板的安装作业困难,不能以良好的效率进行,而且,作为安装后地相邻的板端缘相互间的完工状态,错位、凹凸程度大,精度低,美观较差。

    作为金属蜂窝状板整体所需要的拉伸强度如在上述问题A中说明的那样,仅由上面板54和下面板55负担。为此,该上面板54和下面板55按其每1片的板厚增厚的量增大板厚方向的二次断面力矩。结果,金属蜂窝状板作为整体,相比于拉伸强度,抗弯力大,柔性差。

    该金属蜂窝状板根据使用条件,有时该板的两端缘不平行,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板。

    该金属蜂窝状板如上述那样,相比于拉伸强度,抗弯力大,柔性差,所以,在如上述那样根据使用条件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的场合,不能柔软、容易地适应。为此,绝热性板的安装作业困难,不能以良好的效率进行,而且,作为安装后的相邻的板端缘相互间的完工状态,错位、凹凸程度大,精度低,美观较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76036号公报

    本发明的课题如下。

    (A)将作用于绝热性板的拉力通过连接固定下面板·上面板和中间板的各板连接件传递分散到下面板·上面板和中间板,从而增大作为绝热板整体的拉伸强度,提高耐久性。

    (B)通过将绝热板形成为抗弯力相对拉伸强度小,富于柔性,从而在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的场合,可柔软、容易地适应,容易地以良好的效率进行绝热性板的安装作业,而且,在安装后的相邻的板端缘相互间的完工状态下,错位、凹凸程度也小,精度高,美观。

    (C)板连接件由压入到贯通孔这样的简单的操作即可以良好的效率安装于中间板,而且,由爪前端部在配合用周槽的嵌入构造使板连接件在中间板的连接固定牢固。

    (D)通过爪前端部嵌入到配合用周槽,从而使下部绝热空间和上部绝热空间的尺寸精度提高,减小绝热性能的误差。

    (E)在不论板连接件相对贯通孔作用朝哪个径向推压的力的场合,其接触面的圆弧面形状和圆弧面长度也都大体一定,所以,大体将其接触面部分的强度保持一致,提高其耐久性。

    (F)可容易而且正确地进行将多个板连接件连接固定于下面板和上面板的安装作业,批量生产性优良,可廉价地实施。

    (G)与设置了绝热材料的量相应地提高绝热性板的绝热性能。

    (H)在绝热性板因为发生火灾而受到高热的场合,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在火灾的高热下碳化,保持绝热性能,较高地发挥耐火性能。

    (I)绝热性板由连接件的拉力与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的膨胀力相对抗的强的形状保持力使得变形和剥落不易发生,所以,可将耐火作用持续保持得较高,进一步提高耐火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绝热性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具有这样的特征,即,例如图1~图3、图4或图5所例示的那样具有以下构成。

    图1~图3示出本发明的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1。图1为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1(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图1(B)为图1(A)的B-B线截面图,图1(C)为图1(A)的C-C线截面图。图2为图1的部分省略分解透视图。图3为取出绝热性板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2的、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3的、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5(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图5(B)为图5(A)的B-B线截面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4的、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6(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图6(B)为图6(A)的B-B线截面图。

    ○第1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

    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5。

    在中间板3沿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分别开设贯通孔6...,在各贯通孔6...分别使板连接件7上下贯通。

    在中间板3用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由各板连接件7...、各下部固定机构9...、各上部固定机构10...、及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连接固定而构成。

    上述下面板1、上面板2、中间板3,例如由铁系、钢系、铝系、或铜系等各种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的板、碳纤维材料制的板、或高分子材料(包含合成树脂材料、合成橡胶材料、及天然橡胶材料的作为上位概念的材料)制的板等构成。

    另外,下面板1和上面板2的厚度根据需要具有成为相同厚度的场合和不同厚度的场合。

    ○第2项发明(参照图5、图6)

    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5。

    在中间板3从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隔开适当间隔的部位由一体成形分别朝上下两方向突出地设置板连接件25...。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由各板连接件25...、各下部固定机构9...、及各上部固定机构10...连接固定而构成。

    ○第3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3项发明在上述第1项发明或第2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中间板3的厚度设定为下面板1和上面板2中任一方的厚度的100~500%的厚度。

    ○第4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4项发明在上述第3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的各板的厚度设定为相同的厚度。

    ○第5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5项发明在上述第1、2、3或4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中间部固定机构8的构成如下。

    沿上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外周面形成配合用周槽11。沿中间板3的贯通孔6周围的孔周围壁12的周向交替地并排设置多个截断部13...和多个接合爪14...。

    在各接合爪14...的各爪前端部15...朝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上述贯通孔6的直径增大,容许板连接件7在该贯通孔6内移动,而在各爪前端部15...弹性恢复的状态下,各爪前端部15...嵌入到配合用周槽11,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都连接固定板连接件7。

    ○第6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6项发明在上述第1、2、3、4或5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中间板3的各贯通孔6...与各板连接件7...的配合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第7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7项发明在上述第1~6项发明中任何一项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在上述下面板1的上面形成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由该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的接合用材料对下面板1与上述各板连接件7...、25...的下部进行接合固定,构成上述各下部固定机构9...。

    在上述上面板2的下面形成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由该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的接合用材料接合固定上述上面板2与上述各板连接件7...、25...的上部,构成上述各上部固定机构10...。

    作为上述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和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例如可从合成树脂系粘接剂、橡胶系粘接剂、钎焊用材料、或焊接用材料等中适当任意地选择,或由其它材料构成,由高频加热或其它加热使其熔融而接合。

    ○第8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8项发明在上述第1~7中任何一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在上述下部绝热用空间4和上部绝热用空间5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绝热材料20。

    ○第9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9项发明在上述第8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绝热材料20由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1构成。

    这里所说的高分子材料意味着包含合成树脂材料、合成橡胶材料、及天然橡胶材料的作为上位概念的材料。

    ○第10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10项发明在上述第9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1由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构成。

    ○第11项发明(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

    该第11项发明在上述第10项发明的基础上追加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由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构成。

    作为该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的材质,例如具有酚醛树脂、三聚氰酰胺树脂、环氧树脂、或尿素树脂等。

    本发明的绝热性板具有以下的效果。

    ○第1项发明

    效果(A):通过将作用于绝热性板的拉力通过连接固定下面板1·上面板2和中间板3的各板连接件7...传递分散到下面板1·上面板2和中间板3,从而相应地增大作为绝热板整体的拉伸强度,提高耐久性。

    第1项发明具有以下的特征构成。

    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5。

    在中间板3沿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分别开设贯通孔6...,在各贯通孔6...分别使板连接件7...上下贯通。

    在中间板3用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由各板连接件7...、各下部固定机构9...、各上部固定机构10...、及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连接固定而构成。

    由于该特征构成,在将拉力作用于绝热性板的场合,该拉力通过连接固定下面板1·上面板2和中间板3的各板连接件7...传递分散到下面板1·上面板2和中间板3。

    为此,该拉力不会集中于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中的任一个而使该任一板变形和破损,相应地使绝热板整体的拉伸强度增大,耐久性提高。

    效果(B):由于绝热板的抗弯力相比拉伸强度小,富于柔性,所以,在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的场合,可柔软、容易地适应,容易地以良好的效率进行绝热性板的安装作业,而且,安装后的相邻板端缘相互间的完工状态的错位、凹凸程度也小,精度高,美观。

    绝热板整体所需要的拉伸强度如上述效果(A)中说明的那样,由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分担,所以,这些各板1、2、3相应于其每1片的板厚变薄的量减小板厚方向的二次断面力矩。为此,绝热板作为整体其抗弯力相比拉伸强度小,富于柔性。

    该绝热性板根据使用条件,有时该板的两端缘不平行,板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

    该第1项发明的绝热性板如上述那样,抗弯力相比拉伸强度小,富于柔性,所以,在如上述那样根据使用条件以稍扭转的状态安装的场合,可柔软、容易地适应,为此,可容易、以良好的效率进行绝热性板的安装作业,而且,安装后的相邻板端缘相互间的完工状态的错位、凹凸程度也小,精度高,美观。

    ○第2、第3、第4项发明

    该第2、第3、及第4项发明具有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

    ○第5项发明

    该第5项发明除了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效果(C):板连接件7由压入到贯通孔6这样的简单的操作即可以良好的效率安装于中间板3,而且,由爪前端部15在配合用周槽11的嵌入构造使板连接件7在中间板3的连接固定牢固。

    第5项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构成。

    上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中间部固定机构8的构成如下。

    沿上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外周面形成配合用周槽11。沿中间板3的贯通孔6周围的孔周围壁12的周向交替地并排设置多个截断部13...和多个接合爪14...。

    在各接合爪14...的各爪前端部15...朝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上述贯通孔6的直径增大,容许板连接件7在该贯通孔6内移动,而在各爪前端部15...弹性恢复的状态下,各爪前端部15...嵌入到配合用周槽11,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都连接固定板连接件7。

    根据该特征构成,将板连接件7的端部压入到贯通孔6,即可使爪前端部15弹性变形,使贯通孔6的直径增大,可直接插入板连接件7。在该插入途中,爪前端部15弹性恢复而嵌入到配合用周槽11,连接固定。

    为此,由将板连接件7压入到贯通孔6这样的简单操作,可以良好的效率安装到中间板3。此外,由爪前端部15在配合用周槽11的嵌入构造牢固地将板连接件7连接固定到中间板3。

    效果(D):通过爪前端部15嵌入到配合用周槽11,从而使下部绝热空间4和上部绝热空间5的尺寸精度提高,减小绝热性能的误差。

    通过将爪前端部15嵌入到配合用周槽11,从而使中间板3通过板连接件7相对下面板1和上面板2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下部绝热用空间4和上部绝热用空间5的尺寸精度相应增大,可减小绝热性能的误差。

    ○第6项发明

    该第6项发明除了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及第5项发明的效果(C)、效果(D)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效果(E):在不论板连接件7相对贯通孔6作用朝哪个径向推压的力的场合,其接触面的圆弧面形状和圆弧面长度都大体一定,所以,大体将其接触面部分的强度保持一致,提高其耐久性。

    在第6项发明中,上述中间板3的各贯通孔6...与各板连接件7...的配合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根据该特征构成,在不论板连接件7相对贯通孔6作用朝哪个径向推压的力的场合,其接触面的圆弧面形状和圆弧面长度都大体一定。为此,该接触面部分不会随其推压方向而特别变大导致破损,可将该接触面部分的强度大体保持一定,提高其耐久性。

    ○第7项发明

    该第7项发明除了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效果(F):可容易而且正确地进行将多个板连接件7...、25...连接固定于下面板1和上面板2的安装作业,批量生产性优良,可廉价地实施。

    该第7项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构成。

    在上述下面板1的上面形成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由该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的接合用材料对下面板1与上述各板连接件7...、25...的下部进行接合固定,构成上述各下部固定机构9...。

    在上述上面板2的下面形成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由该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的接合用材料接合固定上面板2与上述各板连接件7...、25...的上部,构成上述各上部固定机构10...。

    根据该特征构成,多个各板连接件7...、25...可相对下面板1用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的接合用材料一举接合,而且,可相对上面板2用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的接合用材料一举接合。

    为此,可容易地进行将多个各板连接件7...、25...连接固定于下面板1和上面板2的安装作业,批量生产性优良,可廉价地实施。

    ○第8项发明

    该第8项发明除了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效果(G):与设置绝热材料20的量相应地提高绝热性板的绝热性能。

    第8项发明在上述下部绝热用空间4和上部绝热用空间5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绝热材料20。根据该特征构成,可与设置绝热材料20的量相应地提高绝热性板的绝热性能。

    ○第9项发明

    该第9项发明具有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及第8项发明的效果(G)。

    ○第10项发明

    该第10项发明除了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及第8项发明的效果(G)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效果(H):在绝热性板因为发生火灾而受到高热的场合,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在火灾的高热下碳化,保持绝热性能,较高地发挥耐火性能。

    在第10项发明中,上述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1由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构成。

    根据该特征构成,在当建筑物等发生火灾时用于该处的绝热性板受到火灾的高热的场合,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在火灾的高热下碳化,保持绝热性能,较高地发挥耐火性能。

    ○第11项发明

    该第11项发明除了上述第1项发明的效果(A)和效果(B)、第8项发明的效果(G)、及第10项发明的效果(H)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效果(I):绝热性板由连接件7...的拉力与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的膨胀力相对抗的强的形状保持力使得变形和剥落不易发生,所以,可将耐火作用持续保持得较高,进一步提高耐火性能。

    在第11项发明中,上述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由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构成。

    根据该特征构成,在当建筑物等发生火灾时用于该处的绝热性板受到火灾的高热的场合,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受到火灾的高热,一边在该独立气泡内的膨胀力下膨胀一边碳化。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在由各板连接件7...相互连接固定的状态下,由该膨胀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产生隆起,所以,板连接件7...的拉力与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的膨胀力相对抗,在绝热性板产生较强的形状保持力。

    这样,由该板连接件7...的拉力与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的膨胀力相对抗的、较强的形状保持力使得变形和剥落不易发生,所以,可将耐火作用持续保持得较高,进一步提高耐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图3示出本发明的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1。图1为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表示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1(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图1(B)为图1(A)的B-B线截面图,图1(C)为图1(A)的C-C线截面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省略分解透视图。

    图3为取出绝热性板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2的、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3的、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表示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5(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图5(B)为图5(A)的B-B线截面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4的、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表示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6(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图6(B)为图6(A)的B-B线截面图。

    图7示出已有技术的蜂窝状板。图7(A)为透视图,图7(B)为图7(A)的一部分的纵截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权利要求1、3~11,参照图1~3)

    图1~图3示出本发明的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1。图1为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表示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1(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图1(B)为图1(A)的B-B线截面图,图1(C)为图1(A)的C-C线截面图。图2为图1的部分省略分解透视图。图3为取出绝热性板的一部分表示的透视图。

    该绝热性板如图1~图3所示那样具有以下构成。

    在图1~图3中,符号1为下面板,符号2为上面板,符号3为中间板。该下面板1、上面板2、中间板3例如由铁系、钢系、铝系、或铜系等各种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的板、碳素纤维材料制的板、或高分子材料(包含合成树脂材料、合成橡胶材料、及天然橡胶材料的作为上位概念的材料)制的板等构成。

    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1片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5。

    在中间板3沿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分别开设贯通孔6...,在各贯通孔6...分别使板连接件7上下贯通。该板连接件7...例如由铁系、钢系、铝系、或铜系等各种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的管、碳素纤维材料制的管、或高分子材料制的管等构成。

    在中间板3用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由各板连接件7...、各下部固定机构9...、各上部固定机构10...、及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连接固定。

    上述中间板3的厚度设定为下面板1和上面板2中任一方的厚度的100~500%的厚度。上述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的各板的厚度设定为相同的厚度。

    上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中间部固定机构8的构成如下。

    沿上述板连接件7的途中部的外周面形成配合用周槽11。沿中间板3的贯通孔6周围的孔周围壁12的周向交替地并排设置多个截断部13...和多个接合爪14...。

    在各接合爪14...的各爪前端部15...朝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上述贯通孔6的直径增大,容许板连接件7在该贯通孔6内移动,而在各爪前端部15...弹性恢复的状态下,各爪前端部15...嵌入到配合用周槽11,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都连接固定板连接件7。

    上述中间板3的各贯通孔6...与各板连接件7...的配合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在上述下面板1的上面形成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由该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的接合用材料对下面板1与上述各板连接件7...的下部进行接合固定,构成上述各下部固定机构9...。

    在上述上面板2的下面形成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由该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的接合用材料接合固定上面板2与上述各板连接件7...的上部,构成上述各上部固定机构10...。

    作为上述下部接合用材料层16和上部接合用材料层17,例如可从合成树脂系粘接剂、橡胶系粘接剂、钎焊用材料、或焊接用材料等中适当任意地选择,或由其它材料构成,由高频加热使其熔融而接合。

    在上述下部绝热用空间4和上部绝热用空间5双方分别设置绝热材料20。该绝热材料20由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1构成。该高分子材料意味着包含合成树脂材料、合成橡胶材料、及天然橡胶材料的作为上位概念的材料。

    另外,该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1由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构成。

    另外,上述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2由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构成。作为该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的材质,例如具有酚醛树脂、三聚氰酰胺树脂、环氧树脂、或尿素树脂等热硬性合成树脂。

    实施方式2(权利要求1、3~11,参照图4)

    图4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2的、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

    该实施方式2的绝热性板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绝热性板的构成中如以下那样改变其一部分。

    在上述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等间隔地设置2片(或3片、4片、5片等多片)中间板3...。这些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

    在这些中间板3...相互间分别设置中间绝热用空间31。在这些各中间绝热用空间31分别设置热硬性高分子材料制的独立气泡的发泡性绝热材料23。

    实施方式3(权利要求2~11,参照图5)

    图5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3的、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表示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5(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图5(B)为图5(A)的B-B线截面图。

    该实施方式3的绝热性板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绝热性板的构成如以下那样改变其一部分。

    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1片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5。

    在上述中间板3从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隔开适当间隔的部位由一体成形分别使圆柱状的板连接件25...朝上下两方向突出地设置。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中间板3由各板连接件25...、各下部固定机构9...、及各上部固定机构10...连接固定而构成。

    实施方式4(权利要求2~11,参照图6)

    图6为示出本发明绝热性板的实施方式4的、取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表示的图,示出图3的I部分的放大图。图6(A)为绝热性板的板连接件的部分纵截正面图,为与图1(A)相当的图。图6(B)为图6(A)的B-B线截面图。

    该实施方式4的绝热性板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绝热性板的构成如以下那样改变其一部分。

    在下面板1的上侧设置上面板2。在该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上下2片中间板3、3。该中间板3、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下侧的中间板3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下部绝热用空间4,在上侧的中间板3与上面板2之间设置上部绝热用空间5。在上下2片的中间板3、3相互间设置中间部绝热空间31。

    在上述上下2片的中间板3、3从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隔开适当间隔的部位由一体成形分别使方柱状板连接件25...朝上下两方向以贯通状突出地设置。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构10...固定各板连接件25...的上部。

    下面板1、上面板2、及两中间板3、3由各板连接件25...、各下部固定机构9...、及各上部固定机构10...连接固定而构成。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绝热性板适合例如在建筑物·船舶·车辆或飞机等各种建造物中用于侧壁·地板壁·顶棚壁等。

绝热性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绝热性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绝热性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热性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热性板.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上面板(2)与下面板(1)之间设置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与下面板(1)和上面板(2)都作为构造材料构成。在中间板(3)沿其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分别开设贯通孔(6.)。在各贯通孔(6.)分别使板连接件(7)上下贯通。在中间板(3)用各中间部固定机构(8.)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中部。在下面板(1)用各下部固定机构(9.)固定各板连接件(7.)的下部。在上面板(2)用各上部固定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