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象液压挖掘机这样的建筑机械,在设置于车身上的发动机室内,除了动力用发动机和由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等之外,还设置有各种发动机辅助机械。
在覆盖发动机室的周围的罩的一侧的侧面上开有吸气口,通过由发动机驱动旋转的冷却扇,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发动机室内。
由空气吸入口被吸入到发动机室内的空气,在对设置于冷却扇的前方地散热器、油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等热交换机组进行冷却之后,通过发动机的周边部,从在相反一侧的侧面罩上所开的排气口,被朝发动机室外排出(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3-65294号)。
另一方面,最近的建筑机械大多搭载有进行制冷和采暖的空气调节器(空调),作为空调的室外机的压缩机和冷凝器等被设置于发动机室内,吹出冷风的室内机被设置于驾驶室内。
由于作为热交换机的冷凝器需要进行冷却(散热),故而以往会在发动机室的吸气口和散热器等热交换机组之间,设置燃料冷却器、冷凝器等热交换机,通过由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对燃料冷却器、冷凝器等热交换机进行冷却之后,再对散热器、油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等热交换机组进行冷却。
象液压挖掘机这样的建筑机械,在进行了长时间的运转时,通过冷却风扇从吸气口吸入到发动机室内的空气,在对设置于冷却扇的前方的燃料冷却器、冷凝器等热交换机进行冷却时,混入空气中的尘埃等会附着堆积在热交换机的散热片(fin)等部位上。
如果对附着堆积在热交换机上的尘埃等就这样置之不顾,会降低热交换效率,在热交换机为冷凝器的情况下,会降低冷却效率;在为其他热交换机的情况下,会降低发动机效率,或者发生发动机过热等问题。
为此,需要进行定期地除去附着、堆积于热交换机、热交换机组上的尘埃的清扫作业,而以往的热交换机的安装结构,由于空调的冷凝器被固定在散热器等热交换机组的前方,因此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不仅冷凝器和其他的热交换机的清扫作业需要花费时间,而且对于附着于前方的热交换机和后方的热交换机组的相向的面等上的尘埃等,也难以进行清扫。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问题,只要在散热器等热交换机组的前方,设置以前方可自由开闭的方式被支承的支承部件,并将燃料冷却器、冷凝器等热交换机安装在该支承部件上,就能容易地进行热交换机和热交换机组的清扫作业。
但是存在以下这样等问题:在将热交换机安装到了可自由开闭的支承部件上的情况下,在清扫后将支承部件朝散热器等热交换机组一侧关闭时,支承部件与热交换机组冲撞,造成热交换机或热交换机组的损伤。
本发明是为了改善相关的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该机构能够易于清扫,并且不用担心造成热交换机和热交换机组的冲撞。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是一种在收纳有动力用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内,设置油冷却器、散热器等热交换机组,并且在热交换机组的前方,通过支承机构安装有其他热交换机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在支承机构上设置铰链,以铰链为中心安装热交换机,使上述热交换机向远离热交换机组的方向自由转动,并且在铰链的近旁设置止动器,在热交换机朝原来的位置转动时,上述止动器使热交换机停止在预定位置上。
基于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以铰链为中心使热交换机朝靠近自己一边转动,从热交换机组和热交换机的正面和反面吹压缩空气,一边吹去附着、堆积在散热片上的尘埃等,一边进行清扫,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热交换机组和热交换机的正面和反面的清扫。
而且,在结束清扫后,将热交换机朝原来的位置转动,热交换机到达预定位置时,止动器阻止热交换机超过该位置而朝热交换机组接近,因此热交换机不会同热交换机组接触,这样能够对由此造成的热交换机或热交换机组的损伤防患于未然。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上述支承机构由固定于发动机室一侧的支承板和固定于热交换机一侧的安装板构成,上述安装板经由铰链铰接在支承板上,在安装板上设置止动器,该止动器在热交换机到达预定位置时与支承板抵接。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在支承热交换机的支承板上突出设置止动器的简单的结构,就可以防止热交换机同热交换机组接触,因此能够简单并且低成本地实施。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该建筑机械包括:可自由行驶的行驶体;可自由旋转地设置于行驶体上的旋转体;设置于发动机室内的动力用发动机,其中该发动机室设置在旋转体上;设置于发动机室内的油冷却器、散热器等热交换机组;以及通过支承机构安装在热交换机组的前方的其他热交换机,上述支承机构由固定于发动机室一侧的支承板和固定于热交换机一侧的安装板构成,并且通过经由铰链将安装板铰链接合在支承板上,以铰链为中心安装热交换机,使上述热交换机向远离热交换机组的方向自由转动,进而在安装板上设置止动器,该止动器在热交换机到达预定位置时与支承板抵接。
基于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以铰链为中心使热交换机朝靠近自己一边转动,从热交换机组和热交换机的正面和反面吹压缩空气,一边吹去附着、堆积在散热片上的尘埃等,一边进行清扫,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热交换机组和热交换机的正面和反面的清扫。
而且,在结束清扫后,将热交换机朝原来的位置转动,热交换机到达预定位置时,止动器阻止热交换机超过该位置而朝热交换机组接近,因此热交换机不会同热交换机组接触,能够对由此造成的热交换机或热交换机组的损伤防患于未然,而且通过在支承热交换机的支承板上突出设置止动器的简单的结构,就可以防止热交换机同热交换机组接触,因此能够简单并且低成本地实施。
根据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在结束清扫后,将热交换机朝原来的位置转动,热交换机到达预定位置时,止动器阻止热交换机超过该位置而朝热交换机组接近,因此热交换机不会同热交换机组接触,能够对由此造成的热交换机或热交换机组的损伤防患于未然。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建筑机械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圆内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止动器附近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论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由液压挖掘机构成的建筑机械的侧视图,图2是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图6是图5的A圆内的放大图,图7是铰链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1所示的由液压挖掘机构成的建筑机械,由可自由行驶的行驶体1、和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行驶体1上的旋转体2构成。
行驶体1拥有车架3,该车架3由中心架3a、和在行驶体1两侧互为平行地设置的一对侧架3b构成,惰轮4以可前后自由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各侧架3b的一端侧,在各侧架3b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被由液压电动机构成的行驶电动机5所驱动旋转的链轮6。
在惰轮4和链轮6之间卷绕安装有链状的履带7,通过由链轮6驱动该履带7,使得行驶体1能够自动行驶,并且多个转轮8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侧架3b的上下部。
旋转体2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架3的中心架3a上,其底部由车身架10构成,在该车身架10的前部中央安装有作业机11。
如图1所示那样,作业机11构成包括:基端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车身架10上,并且通过悬臂油缸13可自由俯仰的悬臂12;基端侧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悬臂12的前端,并且通过动臂油缸14可自由转动的动臂15;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动臂15的前端,并且通过铲斗油缸16可自由转动的铲斗17。
在车身架10的前部,在作业机11的左侧设置有驾驶室19;在车身架10的后部设置有发动机室18,在该发动机室内18内收纳有动力用的发动机(未图示),在车身架10的后端安装有配重20。
另一方面,发动机室18的前后被前面罩21b和后面罩21c覆盖;两个侧面被侧面罩21a覆盖;并且上面被上面罩21d覆盖,形成大致密封结构,在该发动机室18内,横着设置有动力用发动机。
在发动机室18内,除了由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之外,还设置有各种发动机辅助机械(均未图示),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发动机室18的两个侧面的侧面罩21a的一侧的罩上,在上部开有由多个狭缝构成的吸气口22。
在与设置有吸气口22的侧面罩21a的内表面相向的位置上,设置有通过发动机驱动旋转的冷却扇(未图示),伴随着该冷却扇的旋转,外部空气被从在侧面罩21a的上部所开的吸气口22吸入到发动机室18内。
在侧面罩21a和冷却扇之间,在靠近冷却扇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安装热交换机组24的上部支架23a和下部支架23b。
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上部支架23a的两端部固定于发动机室18的前面罩21b和后面罩21c之间,下部支架23b固定于车身架10上,在上部支架23a和下部支架23b之间,由油冷却器24a、散热器24b和中间冷却器24c构成的热交换机组24,成一条直线地并列配置在与连接吸气口22和排气口的线正交的方向上。
在这些热交换机组24中,油冷却器24a冷却驱动作业机11等的液压油,与未图示的液压回路连接;散热器24b进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散热,与未图示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连接;中间冷却器24c与冷却被吸入到发动机内的空气的冷却系统(未图示)连接。
另一方面,在开有吸气口22的侧面罩21a和热交换机组24之间,设置有由冷凝器25a和燃料冷却器25b构成的热交换机25。
冷凝器25a与对驾驶室18内进行制冷的空调的冷却系统(未图示)连接,燃料冷却器25b与发动机的燃料系统(未图示)连接,这些热交换机25,被横架在发动机室18的前面罩21b和后面罩21c之间的支承机构26支承在热交换机组24的高度方向的中心附近。
支承热交换机25的支承部件26,由固定于发动机室18的前面罩21b一侧的支承部件26a,和固定于后面罩21c上的支承部件26b构成。
支承部件26a由一端侧被弯曲成L字形的板材构成,其弯曲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在前面罩21b的内表面,在弯曲部一侧的中间部上,开口部26c形成凹口,铰链27如图2所示那样被设置在该开口部26c上。
铰链27的一端侧被固定在前面罩21b的内表面,另一端侧通过固定部件28被固定在燃料冷却器25b的一个侧面上,燃料冷却器25b与前面罩21b进行铰链接合,以使燃料冷却器25b能够以铰链27为中心朝侧面罩21a一侧转动,平时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机构被固定在支承托架26a的前表面,即与侧面罩21a相向的面上。
此外,如图7所示那样,支承部件26b构成包括: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后面罩21c的内表面的角铁(angle)部件26d,被固定在角铁部件26d上的支承板26e和通过固定件29被固定在冷凝器25a的一侧的侧面上的安装板26f。
安装板26f的支承板26e侧端缘,在大致中央部突出设置有止动器26g,形成大致凸形,平时通过止动器26g与支承板26e的一侧的面抵接,使冷凝器25a定位在预定位置上。
在止动器26g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一对铰链30。
这些铰链30的一端侧被固定在支承板26e上,另一端侧被固定在安装板26f上,冷凝器25a与支承板26e以使冷凝器25a能够以铰链30为中心朝侧面罩21a一侧转动的方式进行铰链接合。
此外,冷凝器25a的另一端侧,通过固定件31被可自由装卸地固定在安装有燃料冷却器25b的支承部件26a的另一端侧。
接着,说明上述这样构成的热交换机安装结构的作用。
在建筑机械运转时,如图1所示那样,由冷凝器25a、燃料冷却器25b构成的热交换机25位于热交换机组24的前方的预定位置上,通过冷却扇的旋转由侧面罩21a上部的吸气口22被吸入到发动机室18内的空气,在通过冷凝器25a和燃料冷却器25b之际,对这些热交换机25进行冷却,之后到达热交换机组24。
然后,在对热交换机组24的油冷却器24a、散热器24b和中间冷却器24c进行冷却到达发动机后,通过发动机的周边,对发动机的周边进行冷却,之后从在与吸气口22相反一侧的侧面罩21a的上部所设置的排气口(未图示),朝发动机室18外排出。
另一方面,建筑机械在进行了长时间的运转时,混入被从吸气口22吸入到发动机室18内的空气中的尘埃等,在通过热交换机25、热交换机组24之际,会附着并堆积在设置于热交换机25、热交换机组24上的散热片上(未图示)。
如果对附着、堆积在散热片上的尘埃等就这样置之不顾,会降低热交换效率,引发驾驶室18内的空调不起作用,或者降低发动机效率等问题。
为了防止出现这些问题,需要定期地实施热交换机组24和热交换机25的清扫。
在清扫时,首先拆下将安装有燃料冷却器25b的支承板26a和冷凝器25a的端部固定的固定件31,接着以铰链28、30为中心,将燃料冷却器25b和冷凝器25a朝靠近自己一边转动。
在这种状态下从热交换机组24和热交换机25的正面和反面吹压缩空气,一边吹去附着、堆积在散热片上的尘埃等,一边进行清扫,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热交换机组24和热交换机25的正面和反面的清扫。
而且,在结束清扫后,将冷凝器25a和燃料冷却器25b朝原来的位置转动,此时,通过铰链30铰链接合的冷凝器25a不仅旋转半径大,而且重量也重,因此其前端由于惯性而朝热交换机组24一侧接近。
但是在冷凝器25a到达预定位置时,如图6所示那样,从安装板26f突出设置的止动器26g与支承板26e抵接,阻止冷凝器25a超过该位置而朝热交换机组24一侧接近,因此冷凝器25a不会同热交换机组24接触,由此,能够防止造成冷凝器25a或热交换机组24的损伤。
冷凝器25a和燃料冷却器25b到达预定位置后,通过重新由固定件31将冷凝器25a的端部固定在支承板26a上,建筑机械的运转就可以开始。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就在发动机室18的前面罩21b和后面罩21c之间,经由支承机构26安装由冷凝器25a和燃料冷却器25b构成的热交换机2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象图8至图10所示变形例那样,在热交换机组24的两侧配置侧板21f,在这些侧板之间,经由支承机构26安装热交换机25。
此外,虽然说明了燃料冷却器25b侧,通过铰链27直接与前面罩21b进行铰链接合,但也可以是将支承板26a通过铰链27与前面罩21b进行铰链接合,再将燃料冷却器25b安装在该支承板26a上。
在这种情况下,在以铰链27为中心转动支承板26a时,有可能支承板26a的前端与热交换机组24接触,因此通过安装与冷凝器25a侧同样的止动器26g,就能够防止支承板26a与热交换机组24接触。
进而,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液压挖掘机中实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在拥有发动机室,并且在发动机室内设置有多台热交换机的所有建筑机械中实施;而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并列设置了油冷却器24a、散热器24b和中间冷却器24c的热交换机组2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为串行设置的热交换机组24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