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刨机操作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路面工程机械领域,特指一种铣刨机操作台。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型铣刨机只配有一个控制台,常用控制元件在台面的左右成对布置。安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在驾驶台中部,不能移动;另一种为移动式,可左右移至驾驶台边沿,但不能移到机体之外。控制台的罩盖不能隐藏,打开后只能推移到控制台后部,影响操作视野。
由于大型铣刨机的宽度在2米以上,机体庞大,操作者的视野受到限制,所以在铣刨机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操作位置要在驾驶台左右来回转换,方能有效避让道路前方左右障碍物。另一方面,铣刨机在铣刨作业时一般是按既定的路线行驶,机手要时刻观察在机体下方的前履带是否与铣刨路线一致;在行驶中为了避让井盖或路面其它障碍物或坑槽,机手也要观察履带的运行位置。上述两种控制台限制了机手只能站立或座在驾驶台上,要看清机体下方的前履带,必须躬身向外,操作的舒适性很差。而上述固定式控制台的另一缺陷是控制手柄离机体边沿较远,机手站立或座在驾驶台边沿,既要躬身向外观察履带,又要尽力向内伸手把握控制手柄,操作极为不便,很不舒适,又容易造成误操作;上述移动式控制台的另一缺陷是,由于所有的控制元件集于一体,体积大而重,移动不便,尤其是要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时,耗时较多,往往因不能快速到位而影响操作的及时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罩盖不能与控制台分离、隐藏,只能随控制台一起移动,也影响移动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舒适、方便、安全,又不易造成误操作的大型铣刨机操作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地解决方案为:一种铣刨机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控制台和右控制台,所述左控制台装设于左箱体上,右控制台装设于右箱体上,所述左控制台和右控制台上分别均装设有罩盖。
所述左控制台和右控制台的底部均设有左支板和右支板,该左支板和右支板的底部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两端装有衬套,且在左支板和右支板的后部装设有支板衬套,左控制台和右控制台分别通过支板衬套和衬套套设于左箱体和右箱体内的前支撑轴和后支撑轴上。
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的左侧板以及右侧板内侧设有加强板,前支撑轴和后支撑轴的两端则分别固定于左侧板和右侧板内侧的加强板。
所述左控制台和右控制台的下方装有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包括螺栓、焊于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上方支板上的螺母以及装设于螺栓上的限位销。
所述罩盖的后方均设有一可容置该罩盖的后箱体,所述后箱体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分别开设有滑槽,罩盖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与后箱体上滑槽对应的部位分别装设有导向销,罩盖与后箱体通过该导向销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铣刨机操作台将目前公知的铣刨机操作制台一分为二,设计成左、右两个独立的控制台。在左、右控制台的台面上分布有相同的常用控制元件如行走、转向、发动机、铣刨工作装置、输送机升降与摆动、机体升降等控制对象的控制手柄、按钮、开关等,右控制台面上单独布置有显示器以及输送机折叠、发动机顶罩开关、工作灯及警示灯等不常用控制开关。这种设计使操作者在驾驶台左右均可操作机器,根据需要随时快速转换操作位置,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本发明铣刨机操作台将左、右控制台分别通过其下部的左、右支板套设于前、后支撑轴上,并通过前、后支撑轴分别安装在左、右箱体上。左、右控制台可在前、后支撑轴上移动,并且可移动至机身外侧,还可锁定在移动范围内的任何位置。这种设计与可移动至机身外侧的座椅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铣刨作业时操作的舒适性和方便性。
3、本发明铣刨机操作台的罩盖在控制台的非工作状态时,可以盖设于控制台上,对控制台上的控制元件进行有效保护;在控制台的工作状态时,可以将罩盖通过导向销在后箱体的滑槽中移动,将罩盖移动至后箱体的容置空间内隐藏起来,从而不会由于罩盖伸在控制台的正上方而将操作人员的视野挡住,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很好的了解到路况和工况,不用再停机查看或通过调整操作人员的身体查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4、本发明铣刨机操作台的罩盖采用隐藏式设计,不仅提高了铣刨机的整体美观性,而且也让驾驶室的空间显得更加宽敞,优化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也让控制台进一步的优化布局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操作台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左控制台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1的C-C剖视示意图;
图7是铣刨机非工作状态时罩盖在控制台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铣刨机工作时罩壳盖隐藏在后箱体内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7中D-D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E-E的剖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罩盖 2、左控制台
3、左箱体 31、加强板
33、左侧板 34、右侧板
5、右控制台 6、右箱体
7、左支板 8、右支板
9、轴套 10、后支撑轴
11、支板衬套 12、前支撑轴
13、衬套 14、锁紧装置
15、螺栓 16、限位销
17、螺母 18、支板
19、后箱体 20、左侧边
21、右侧边 22、滑槽
23、左边板 24、右边板
25、导向销 26、固定板
27、水箱 28、垫圈
29、开口销 3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铣刨机操作台,它包括布置于铣刨机驾驶室前方的各自独立的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该左控制台2装设于左箱体3上,右控制台5装设于右箱体6上,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上分别均装设有罩盖1。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的台面上分布有相同的常用控制元件如行走、转向、发动机、铣刨工作装置、输送机升降与摆动、机体升降等控制对象的控制手柄、按钮、开关等,而右控制台5则可单独布置有显示器以及输送机折叠、发动机顶罩开关、工作灯及警示灯等不常用控制开关。这种设计使操作者在驾驶台左右均可操作机器,根据需要随时快速转换操作位置,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中的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左控制台2的结构为例对此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左控制台2的底部焊接有左支板7和右支板8,该左支板7和右支板8的底部焊有轴套9,该轴套9的两端装有衬套13,且在左支板7的后部装设有支板衬套11,左控制台2通过支板衬套11和衬套13套设于左箱体3内的前支撑轴12和后支撑轴10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左箱体3的左侧板33和右侧板34内侧设有加强板31,前支撑轴12和后支撑轴10的两端则分别固定于左侧板33和右侧板34内侧的加强板31(参见图4、图5和图6)。由于支板衬套11和衬套13与前支撑轴12和后支撑轴10可作相对滑动,故可推动左控制台向外移动至机体之外。其中,左控制台2最大外移距离为L1,右控制台5最大外移距离为L2(参见图1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将左支板7焊于左控制台2下部靠近中心的位置,当左支板7移至左控制台2边沿时,左控制台2左部已悬在机体之外,较现有技术而言,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的独立设计以及可滑动范围,能让操作人员充分的利用空间作业。如图4所示,左控制台2的下方装有锁紧装置14,该锁紧装置14可将左控制台2锁定在移动范围内的任何位置。该锁紧装置14由带手轮的螺栓15和焊于箱体前上方支板18上的螺母17以及装于螺栓15上的限位销16组成,其中螺栓15的螺杆部分旋于螺母17内。使用时,只需旋转螺栓15的手轮,将螺栓头紧顶在轴套9的表面即可锁定左控制台2,限位销16则可以防止螺栓15在旋动时脱离螺母17。
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的罩盖包括罩盖1,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的上方均设有罩盖1,在罩盖1的后方设有一可容置该罩盖1的后箱体19,该后箱体19呈空腔状,其空间略大于罩盖1的体积,以常见的大型铣刨机为例,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都是安装在水箱27的后侧,后箱体19则设置于水箱27与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之间。后箱体19的左侧边20和右侧边21上分别开设有滑槽22,罩盖1的左边板23和右边板24上与后箱体19上滑槽22对应的部位分别装设有导向销25,罩盖1和后箱体19通过该导向销25相连,该导向销25可自如的在滑槽22内滑动。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罩盖1后内侧焊接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固定板26,罩盖1的左边板23和右边板24以及两个固定板26上分别对称加工有同心的左、右销孔,两个导向销25分别穿过后箱体19上的滑槽22以及罩盖1上的左、右销孔将罩盖1与后箱体19连成一体,且在导向销25与固定板26的连接处设有垫圈28和开口销29,起到固定的作用,还可防止导向销25退出;还可进一步在导向销25与滑槽22的连接处设有垫片30,使罩盖1的左边板23和右边板24的外表面与后箱体19的左侧边20和右侧边21的内表面隔开,从而能有效防止面与面直接接触而摩擦,划伤油漆。在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的非工作状态时,罩盖1可盖合于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上,并可在罩盖1与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台面的结合处加锁,从而对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上的控制元件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左控制台2和右控制台5的工作状态时,将罩盖1以导向销25为转动中心向后翻转,使罩盖1翻转至后箱体19的垂直上方,然后将罩盖1通过导向销25在滑槽22内向下滑动降入后箱体19的空腔中,使罩盖1隐藏起来,不会挡住操作人员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