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密封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一般产业机械或者其他密封领域中使用的机械密封件,尤其涉
及对在压缩机、泵等所使用的液体中混有气体的流体进行密封的接触型的机械密封件。
背景技术
以往的机械密封件装置在对使用化学流体尤其是冷冻机油、制冷剂等的装置的旋
转部件之间进行密封时,会因被密封流体而引起各种问题。例如,当在汽车空调、冷冻机用
压缩机等中对介于供给冷冻机油、氨制冷剂的供给装置(泵)或化学装置等的旋转轴附近的
被密封流体(工作流体)进行密封时,由于被密封流体而使机械密封件的密封面缺乏润滑作
用等各种问题得以判明。特别地,当机械密封件对化学液那样的被密封流体进行密封时,有
时在相对滑动的一对密封环的滑动密封面上夹有化学液的反应物或者挥发的气体而滑动
发热。而且,机械密封件的密封面的鸣响现象会相对于周围成为不愉快的噪音。而且,引起
了由滑动密封面的发热导致密封面的密封能力下降而使被密封流体泄漏的问题,或者,也
存在因被密封流体而使密封环磨损而损伤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改善是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状况中,以往,公知有在相对滑动的一对密封环的滑动密封面中的任一
个平面具有流体导入槽,该流体导入槽在内径侧或者外径侧开口并且与该开口部在径向上
相反的方向的端部存在于平面内,该流体导入槽将来自开口侧的润滑性的被密封流体向相
对滑动的密封环的滑动密封面导入,来提高滑动面的润滑性(以下,称为“以往技术”。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95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3069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39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例如,密封环的一方侧是存在润滑性的被密封流体的高压侧,
另一方侧是存在气体的低压侧,该密封环对内径侧与外径侧进行密封,作为润滑性的被密
封流体,是水、油、浆液等液体。
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对于润滑性的被密封流体是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
中的流体的情况下,单纯地设置深度为几微米左右的流体导入槽,油无法充分地遍及滑动
密封面,滑动密封面的润滑不充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机械密封件,该机械密封件即使在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
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流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滑动面的润滑状态良
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机械密封件中,固定于固定侧的圆环状的固定侧
密封环和与旋转轴一起旋转的圆环状的旋转侧密封环对置并使各滑动面相对旋转,从而对
存在于进行该相对旋转滑动的所述各滑动面的径向一侧的被密封流体进行密封,该机械密
封件的第1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侧密封环的滑动面侧设置有流体导入槽,该流体导入槽在
所述被密封流体侧开口,与开口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各滑动面之间,将所述被密封
流体从所述开口侧导入到所述各滑动面之间,所述流体导入槽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
侧密封环的滑动面从所述端部朝向所述开口侧呈锐角地倾斜。
根据该特征,即使是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
合而成的流体,雾状的润滑性液体也在流体导入槽的开口侧附着或者凝缩,借助润滑性液
体的重力以及开口侧与端部的压力差,润滑性液体被供给至旋转侧密封环与固定侧密封环
对置的各滑动面之间,能够使各滑动面的润滑状态良好。
此外,本发明的机械密封件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中,在一对滑动部件的彼此
相对滑动的一侧的滑动面上设置有流体循环槽,该流体循环槽由从高压流体侧进入的入口
部、向高压流体侧排出的出口部以及将所述入口部与所述出口部连通的连通部构成,所述
流体循环槽借助于台面部与低压流体侧隔离开,在所述入口部以及所述出口部中的至少所
述入口部设置有所述流体导入槽。
根据该特征,在滑动面上设置有流体循环槽,在流体循环槽的至少入口部设置有
流体导入槽,因此,被密封流体相对于滑动面的导入量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
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能够进一步使各滑
动面S的润滑状态良好。
此外,本发明的机械密封件的第3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中,在所述固定侧密封环的
滑动面的被密封流体侧设置有通过所述固定侧密封环与所述旋转侧密封环的相对旋转滑
动而产生正压的正压产生机构,在比所述正压产生机构靠低压侧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压力
释放槽,所述压力释放槽借助于台面部与所述正压产生机构在径向上隔离开,以将所述压
力释放槽与高压流体侧连通的方式设置有半径方向槽,所述半径方向槽设置于与正压产生
机构的上游侧的端部相接的位置,在所述半径方向槽上设置有所述流体导入槽。
根据该特征,在通过正压产生机构提高润滑性并且通过压力释放槽提高密封作用
的机械密封件中,由于在半径方向槽上设置有流体导入槽,因此,被密封流体向滑动面的导
入量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
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能够进一步使各滑动面的润滑状态良好。
此外,本发明的机械密封件的第4特征在于,在第3特征中,在比所述压力释放槽的
环状部靠低压侧的位置设置有抽吸部,该抽吸部通过所述固定侧密封环与所述旋转侧密封
环的相对旋转滑动而产生使所述被密封流体返回高压侧的抽吸作用,所述抽吸部的排出侧
端部与所述压力释放槽连结。
根据该特征,借助由高压侧的正压产生机构所产生的正压(动压)将要向低压侧泄
漏的流体向高压侧排出,能够提高滑动面的密封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机械密封件的第5特征在于,在第3或第4特征中,所述半径方向槽
在周向上配置有偶数个,相邻的半径方向槽的倾斜方向相互不同,一组半径方向槽被设置
为入口朝向上游侧倾斜,另一组半径方向槽被设置为出口朝向下游侧倾斜。
根据该特征,在通过正压产生机构提高润滑性并且通过螺旋槽或压力释放槽提高
密封作用的机械密封件中,由于在以使被密封流体的进出容易的方式倾斜的半径方向槽上
设置流体导入槽,因此,向滑动面导入的被密封流体的量进一步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
是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能够进一
步使各滑动面的润滑状态良好。
发明效果
本发明起到以下的优异的效果。
(1)即使是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
流体,雾状的润滑性液体也在流体导入槽的开口侧附着或者凝缩,借助润滑性液体的重力
以及开口侧与端部的压力差,润滑性液体被供给至旋转侧密封环与固定侧密封环对置的各
滑动面之间,能够使各滑动面的润滑状态良好。
(2)在滑动面上设置有流体循环槽,在流体循环槽的至少入口部设置有流体导入
槽,因此,被密封流体相对于滑动面的导入量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液体例
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能够进一步使各滑动面S
的润滑状态良好。
(3)在通过正压产生机构提高润滑性并且通过压力释放槽提高密封作用的机械密
封件中,由于在半径方向槽上设置有流体导入槽,因此,被密封流体向滑动面的导入量变
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
而成的流体,也能够进一步使各滑动面的润滑状态良好。
(4)借助由高压侧的正压产生机构所产生的正压(动压)将要向低压侧泄漏的流体
向高压侧排出,能够提高滑动面的密封作用。
(5)在通过正压产生机构提高润滑性并且通过螺旋槽或压力释放槽提高密封作用
的机械密封件中,由于在以使被密封流体的进出容易的方式倾斜的半径方向槽上设置流体
导入槽,因此,向滑动面导入的被密封流体的量进一步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
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能够进一步使各滑
动面的润滑状态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机械密封件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机械密封件的固定侧密封环的图,(a)是主视图,
(b)是沿A-A的剖视图,(c)以及(d)是示出流体导入槽的各种例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机械密封件的固定侧密封环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机械密封件的固定侧密封环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的B-B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机械密封件的固定侧密封环的主视图。
图7是说明由瑞利台阶机构等构成的正压产生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根据实施例来例示性地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但
是,该实施例中记载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明确的记
载,则并不代表将本发明的范围只限定于这些情况。
实施例1
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机械密封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构成机械密封件的密封环的外周侧作为高压流体侧(被密
封流体侧),将内周侧作为低压流体侧(大气侧)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用
于高压流体侧与低压流体侧颠倒的情况。
图1是示出机械密封件的一例的纵剖视图,是对要从滑动面S(在本说明书中,在存
在指代由一对滑动面构成的各个滑动面的情况下,称为“各滑动面S”,在仅统一指代一对滑
动面的情况下,称为“滑动面S”。)的外周朝向内周方向泄漏的高压流体侧的被密封流体进
行密封的形式的内侧形式的机械密封件,该机械密封件设置有作为一方的密封环的圆环状
的旋转侧密封环3以及作为另一方的密封环的圆环状的固定侧密封环5,该圆环状的旋转侧
密封环3经由套筒2以及杯型衬垫8以能够与该旋转轴1一体旋转的状态设置于使高压流体
侧的旋转部件(图示省略)驱动的旋转轴1侧,该圆环状的固定侧密封环5以非旋转状态并且
能够沿轴向移动的状态设置于壳体4,通过对固定环5在轴向上施力的施力部件6使通过抛
光等被镜面加工的各滑动面S彼此紧贴地滑动。即,该机械密封件在旋转侧密封环3与固定
侧密封环5彼此的各滑动面S中,防止被密封流体从密封环3、5的高压流体侧(外周侧)向低
压流体侧(内周侧)流出。
本发明的机械密封件特别适用于例如油等润滑性液体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
那样的被密封流体的密封,在图1中,旋转侧密封环3以及固定侧密封环5各自的滑动面S位
于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氛内。因此,仅设置深度为几微米左右的流体导入槽无
法使油充分遍及滑动面S,滑动面S的润滑不充分。
另外,在高压流体侧的底部,滞留有液状的润滑性液体,例如油。
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机械密封件的固定侧密封环5的滑动面S侧的主
视图,在该滑动面S上设置有流体导入槽10,该流体导入槽10在被密封流体侧开口,与其开
口侧10a相反一侧的端部10b位于各滑动面S之间,从而将被密封流体从开口侧10a导入到各
滑动面S之间。如图2(b)所示,该流体导入槽10设置为,相对于固定侧密封环5的滑动面S从
端部10b朝向开口侧10a以角度θ(锐角)向滑动面相反侧倾斜。
当安装了机械密封件的设备工作时,旋转侧密封环3旋转,伴随着该旋转,油等润
滑性液体以雾的状态存在的被密封流体也回旋。此时,油等润滑性液体也附着于固定侧密
封环5的流体导入槽10的开口侧10a及其周围。这些附着的油等润滑性液体借助于流体导入
槽10的开口侧10a与端部10b的压力差以及重力而经由流体导入槽10被引导至旋转侧密封
环3与固定侧密封环5的滑动面S,对滑动面S进行润滑。
在图1中,示出了固定侧密封环5的外径比旋转侧密封环3的外径大的情况,但即使
是相反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即,即使在旋转侧密封环3的外径比固定侧密封环5的外
径大的情况下,只要端部10b位于各滑动面S之间,就能够借助于开口侧10a与端部10b的压
力差以及流体的重力将被密封流体从开口侧10a导入到各滑动面S之间。
在图1所示的固定侧密封环5的外径比旋转侧密封环3的外径大的情况下,固定侧
密封环5的设置有流体导入槽10的外径侧暴露在被密封流体中的面积变大,开口侧10a也暴
露于被密封流体,因此,雾状的润滑性液体能够附着或者凝缩于流体导入槽10的开口侧10a
的比例变大,能够进一步期待润滑性的提高。
流体导入槽10的数量根据要形成于滑动面S的液膜的厚度来确定,此外,液膜的厚
度根据机械密封件的使用条件,例如转速、被密封流体的种类等而变动。在使滑动面S的液
膜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流体导入槽10的数量较多地设置为4等分或者6等
分等。
另外,当流体导入槽10的位置相对于滑动面S设置于上方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润滑
性液体的重力,因此是有利的。
流体导入槽10的截面形状能够采用矩形或者圆弧状等各种形状。此外,在使滑动
面的液膜的厚度变厚的情况下,其宽度以及深度有变大的趋势,但因转速、被密封流体的种
类等而变动。流体导入槽10的宽度也根据滑动面S的外径而变动,深度也根据滑动面S的宽
度而变动。而且,在图1以及图2中示出了流体导入槽10的底面10c的长度方向的形状是直线
状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曲线状。
此外,流体导入槽10相对于滑动面S的倾斜角度θ只要是锐角即可,例如,期望约为
5°~45°。当流体导入槽10的倾斜角度θ为锐角时,附着于开口侧10a的被密封流体受其重力
而利用倾斜面朝向端部10b落下,浸透到各滑动面S之间。相对于滑动面S的倾斜角度θ越小,
落下速度越大,但由于开口侧10a的深度变浅,因此,收纳空间变小。相反地,倾斜角度θ越
大,落下速度越小,但由于开口侧10a的深度变深,因此,收纳的空间变大。
如图2(c)以及(d)所示,作为从流体导入槽10的正面侧观察的形状,能够采用各种
形状。
在图2(c)中,流体导入槽10的两侧面10d、10d形成为从开口侧10a朝向端部10b呈
窄V字状。因此,以雾的状态存在的油等润滑性液体高效地集中,并朝向滑动面S供给。
此外,在图2(d)中,流体导入槽10的侧面10d形成为呈半圆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以雾的状态存在的油等润滑性液体也高效地集中,并朝向滑动面S供给。
上述实施例1的机械密封件起到了如下作用和效果: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
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在固定侧密封环5
的滑动面S上设有流体导入槽10,该流体导入槽10在被密封流体侧开口,并且与开口侧10a
相反一侧的端部10b位于各滑动面S之间,从而将被密封流体从开口侧10a导入到各滑动面S
之间,流体导入槽10被设置成,相对于固定侧密封环5的滑动面S从端部10b朝向开口侧10a
呈角度θ(锐角)向滑动面相反侧倾斜,因此,雾状的润滑性液体附着或者凝缩在流体导入槽
10的开口侧10a,借助其重力以及开口侧10与端部10b的压力差,供给到旋转侧密封环3与固
定侧密封环5对置的各滑动面S之间,能够使各滑动面S的润滑状态良好。
实施例2
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机械密封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3中,与图1以及图2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省略重复的说
明。
在图3中,在固定侧密封环5的滑动面S上设置有流体循环槽12,该流体循环槽12与
高压流体侧连通,并且借助于滑动面的平滑部R(在本发明中,有时称为“台面部”。)而与低
压流体侧隔离开。
流体循环槽12由从高压流体侧进入的入口部12a、向高压流体侧流出的出口部12c
以及在周向上将这些成对的入口部12a和出口部12c连通的连通部12b构成,借助于台面部R
而与低压流体侧隔离开。在图3中,流体循环槽12在周向上均匀地设置,连通部12b在周向上
连结。这些流体循环槽12承担如下作用:为了防止包含腐食生成物等在内的流体在滑动面
上浓缩,而积极地从高压流体侧将被密封流体导入到滑动面上并排出,以容易与对方滑动
面的旋转方向相应地将被密封流体引入到滑动面上并排出的方式形成入口部12a以及出口
部12c,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泄漏,借助于台面部R与低压流体侧隔离开。
流体循环槽12的宽度以及深度根据被密封流体的压力、种类(粘性)等而设定为最
适当的值。例如,深度被设定为几十μm~几百μm。此外,在本例中,入口部12a以及出口部12c
形成为比连通部12b宽幅。
在入口部12a以及出口部12c中的至少入口部12a上设置有流体导入槽10。在图3
中,流体导入槽10设置于入口部12a以及出口部12c的双方,即使在旋转侧密封环3的旋转方
向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应。
通过与旋转侧密封环3的旋转相伴的被密封流体的回旋,在被密封流体侧与压力
释放槽25之间,经由半径方向槽26进行被密封流体的进出。
通过与旋转侧密封环3的旋转相伴的被密封流体的回旋,被密封流体侧经由入口
部12a被供给至滑动面,不过,此时,雾状的润滑性液体附着或者凝缩在流体导入槽10的开
口侧10a,借助其重力以及开口侧10a与端部10b的压力差,被供给到旋转侧密封环3与固定
侧密封环5对置的各滑动面S之间,能够使各滑动面S的润滑状态良好,流体导入槽10设置为
至少位于入口部12a内,因此,进一步向各滑动面S之间供给润滑性液体。
对于实施例2的机械密封件,由于在流体循环槽12上设置有流体导入槽10,因此,
被密封流体相对于滑动面S的导入量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
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起到了能够进一步使各滑动面S的
润滑状态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3
参照图4以及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机械密封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4以及图5中,与图1以及图2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省略重
复的说明。
在图4中,在固定侧密封环5的滑动面S的高压流体侧设置有通过固定侧密封环5与
旋转侧密封环3的相对旋转滑动而产生正压的正压产生机构15,例如具有沟槽15a以及瑞利
台阶15b的瑞利台阶机构。正压产生机构15借助于台面部R(称为“滑动面S的平滑部”。)而与
高压流体侧以及低压流体侧隔离开,在周向上以六等分设置。
另外,在图4中,正压产生机构15以六等分设置,但不限于此,只要是1个以上即可。
此外,在比正压产生机构15靠低压流体侧的滑动面S上,以与正压产生机构15在径
向上隔离开的方式呈环状地配设有抽吸部20,该抽吸部20通过固定侧密封环5与旋转侧密
封环3的相对旋转滑动而产生使被密封流体返回高压侧的抽吸作用。在抽吸部20上设置有
螺旋槽21。
而且,以位于抽吸部20与正压产生机构15之间的方式在周向上连续地设置有环状
的压力释放槽25。压力释放槽25借助于台面部R而与正压产生机构15的沟槽15a在径向上隔
离开,与抽吸部20的螺旋槽21的排出侧端部(下游侧端部)连结。
以将压力释放槽25与高压流体侧连通并且大致垂直于与压力释放槽25相切的切
线的方式以六等分设置半径方向槽26。半径方向槽26在周向上配设于与正压产生机构15的
沟槽15a的上游侧的端部相接的位置。
沟槽15a以及螺旋槽21的深度例如为几μm左右那么浅,压力释放槽25以及半径方
向槽26的深度比沟槽15a以及螺旋槽21的深度深,例如,设定为几十μm~几百μm。
此外,在本例中,半径方向槽26形成为比压力释放槽25宽幅。
上述正压产生机构15是为了通过产生正压(动压)而使相对滑动的滑动面S的间隔
变大并且在该滑动面S上形成液膜从而提高润滑性而设置的。
此外,螺旋槽21借助由高压侧的正压产生机构15所产生的正压(动压)将要向低压
侧泄漏的流体向高压侧排出,提高滑动面S的密封作用。
此外,压力释放槽25用于通过将由高压侧的正压产生机构15所产生的正压(动压)
释放至高压侧流体的压力,来防止流体向低压侧的螺旋槽21流入而使得螺旋槽21的负压产
生能力变弱,起到了如下效果:借助由高压侧的正压产生机构15所产生的压力将要向低压
侧流入的流体引导至压力释放槽25,经由半径方向槽26而退回到高压流体侧。
在半径方向槽26内设置有流体导入槽10,该流体导入槽10在被密封流体侧开口,
与开口侧10a相反一侧的端部10b位于各滑动面S之间。
如上所述,半径方向槽26起到了将被密封流体侧与压力释放槽25连通而使由正压
产生机构15所产生的压力退回到高压流体侧的作用,同时,通过与旋转侧密封环3的旋转相
伴的被密封流体的回旋,经由半径方向槽26在被密封流体侧与压力释放槽25之间进行被密
封流体的进出。
在本例中,雾状的润滑性液体附着或者凝缩在流体导入槽10的开口侧10a,借助其
重力以及开口侧10a与端部10b的压力差,被供给到旋转侧密封环3与固定侧密封环5对置的
各滑动面S之间,能够使各滑动面S的润滑状态良好,由于流体导入槽10设置为位于半径方
向槽26内,因此,进一步向各滑动面S之间供给润滑性液体。此外,此时,被密封流体经由半
径方向槽26被供给至正压产生机构15,通过在该半径方向槽26上设置流体导入槽10,向半
径方向槽26进一步供给被密封流体,其结果,也向正压产生机构15更多地供给被密封流体。
对于实施例3的机械密封件,在通过正压产生机构15提高润滑性并且通过螺旋槽
21以及压力释放槽25提高密封作用的机械密封件中,由于在半径方向槽26上设置流体导入
槽10,因此,被密封流体相对于滑动面S的导入量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液体
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起到能够进一步使各滑
动面S的润滑状态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4
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机械密封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6中,与图4以及图5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省略重复的说
明。
在本例中,将6个半径方向槽分成3对,在各对半径方向槽26a和26b、26c和26d以及
26e和26f中,位于上游侧的半径方向槽26a、26c以及26e设置为外径侧朝向上游侧倾斜,以
使得被密封流体容易进入,此外,位于下游侧的半径方向槽26b、26d以及26f设置为外径侧
朝向下游侧倾斜,以使得被密封流体容易排出。
即,半径方向槽26在周向上配置有偶数个,相邻的半径方向槽27的倾斜方向相互
不同,一组半径方向槽26a、26c、26e设置为入口朝向上游侧倾斜,另一组半径方向槽26b、
26d、26h设置为出口朝向下游侧倾斜。
这样,当半径方向槽26倾斜地设置时,在由压力释放槽25以及半径方向槽26构成
的深槽内,生成了如虚线所示的箭头那样平缓的流体的流动。因此,防止气泡或者杂质等在
深槽内滞留,借助由高压侧的正压产生机构15所产生的压力使要向低压侧流入的流体可靠
地退回到高压流体侧,因此,能够提高密封性。
流体导入槽10设置于倾斜地设置的半径方向槽26内。
由于流体导入槽10位于倾斜地设置的半径方向槽26中所具有的平缓的流体的流
动中,因此,能够进一步对各滑动面S供给被密封流体。此外,此时,被密封流体经由半径方
向槽26被供给至正压产生机构15,通过在该半径方向槽26上设置流体导入槽10,向半径方
向槽26进一步供给被密封流体,其结果,也向正压产生机构15更多地供给被密封流体。
对于实施例4的机械密封件,在通过正压产生机构15提高润滑性并且通过螺旋槽
21以及压力释放槽25提高密封作用的机械密封件中,由于在以使被密封流体的进出容易的
方式倾斜的半径方向槽26上设置流体导入槽10,因此,被密封流体相对于滑动面S的导入量
进一步变多,即使被密封流体例如是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
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也起到能够进一步使各滑动面S的润滑状态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7对由瑞利台阶机构等构成的正压产生机构进行说明。
在图7中,作为相对的滑动部件的旋转环3以及固定环5如箭头所示那样相对滑动。
例如,在固定环5的滑动面上,与相对的移动方向垂直并且面向上游侧地形成瑞利台阶15b,
在该瑞利台阶15b的上游侧形成有作为正压产生槽的沟槽部15a。相对的旋转环3以及固定
环5的滑动面是平坦的。
当旋转环3以及固定环5向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对移动时,介于旋转环3与固定环5的
滑动面之间的流体借助其粘性而要向旋转环3或者固定环5的移动方向追随地移动,因此,
此时,由于瑞利台阶15b的存在而产生虚线所示的正压(动压)。
另外,R表示台面部,26表示半径方向槽。
以上,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实施例,即使
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的变更和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对在外周侧存在高压的被密封流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
也能够应用于内周侧是高压流体的情况。
此外,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被密封流体,对润滑性液体例如油以雾的状态
存在于气体中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而成的流体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使在被密
封流体仅是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效果。
此外,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对固定侧密封环5的外径比旋转侧密封环3的外径大
的情况进行了图示,但不限于此,即使是相反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对流体排出构件是螺旋槽2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
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凹痕。
此外,例如,在所述实施例2以及3中,对正压产生机构15以及半径方向槽26以六等
分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至少有1个即可。
标号说明
1:旋转轴;2:套筒;3:旋转侧密封环;4:壳体;5:固定侧密封环;6:施力部件;10:流
体导入槽;10a:流体导入槽的开口侧;10b:流体导入槽的端部;10c:流体导入槽的底面;
10d:流体导入槽的侧面;15:正压产生机构;15a:沟槽;15b:瑞利台阶;20:抽吸部;20a:螺旋
槽;25:压力释放槽;26:半径方向槽;S:滑动面;R:台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