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身的局部设置了升降窗的车辆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辆)上,具有不是在门或出入口这样的开闭部分、而是在非开闭部分的车身(非开闭部分;不进行打开关闭的部分)的局部设置升降地车窗部件的结构。其中,包括例如可以使位于轻型客货两用车车厢后部的后车窗进行升降的结构等。
关于使上述车窗部件进行升降的车窗升降机构,当将其装配到车身的局部时,通常都是设置在配置于车身最外侧的外板的内侧。但是,令人担心的是雨水等会从窗框的车窗部件出入的出入口进入车内。
因此,在装配有该车窗升降机构的汽车上,作为防止水进入的对策,都是采用形成将车厢内侧隔开的空间(隔室)。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隔着出入口,在外板的内侧配置内板,采用将该内板边作为后立柱等车体部件的结构,所以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空间,从而将车窗升降机构收藏到该空间内。
通常,在配置了上述车窗升降机构的外板和内板之间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积存在该空间的雨水排出车外的排水孔。
【发明内容】
但是,由于排水孔的排水能力有限,根据降雨情况等,存在着在该空间积存雨水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着积存在该空间内的水通过固定内板和车身部件的结合部而漏到车内的危险。
为了防止漏水,需要采用使用密封条的复杂的防水结构。而且,万一发生密封条断开的情况,就无法避免向车内漏水。因此,迫切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彻底解决漏水问题的车身构造的技术。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复杂的防水结构,就可以防止收藏车窗升降机构的空间内的水漏向车内的车辆的车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结构的带有局部剖的侧视图;
图2为从车外看收藏了该车辆的车窗升降机构的驾驶室后部壁的立体图;
图3为沿图2中的A-A线的水平剖面图;
图4为表示用于说明收容车窗升降机构的结构的、卸下盖板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及
图5为进一步表示卸下车窗升降机构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在设置于形成收藏车窗升降机构的空间的车室内侧的第一镶板部件上,使用包括将车室和空间隔开的第一镶板部及将车室和车辆外侧隔开的第二镶板部的部件;在上述空间的车室外侧的第二镶板部件上,使用为从车外侧覆盖上述空间而配置并固定于第一镶板部件的第二镶板部的部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采用如下结构,为了车身外形不因防漏水结构而受到破坏,第一镶板部件的第一表面部作为在比第二表面部还要向车室内侧凹陷的部分形成的表面部,而第二镶板部件以仿照车辆外形的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空间内的水通过第二镶板部件的结合部,因为与该第二镶板部件连接的部位,在第一镶板部件中,是分隔车室和车外的镶板部分,所以水不是向车室内,而只是向车室外流出。
因此,只是通过固定第一镶板部件及第二镶板部件的方式,就可以防止积存在收藏车窗升降机构的空间的水漏向车室内,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密封材料的防水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加之上述效果,因为限定车身外形的第二镶板部件的基本的形状保持原样,形成将车窗升降机构收藏于其内侧的空间,所以,起到所说的防止向车室漏水、而不破坏车身的外形的效果。
优选实施例
一实施例
下面,根据图1~图5所示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表示汽车(相当于车辆)、例如轻型客货两用车的车身整体,该图中1为驾驶室,2为整体设置在该驾驶室1后部的装货台面。另外,3为设置于驾驶室1前部的前轮,4为设置于装货台面2下的后轮。
在驾驶室1的前部设有前车窗(未图示),在后部设有后车窗6。而且,在驾驶室1内,例如前后并排设有前排座椅7、后排座椅8。在驾驶室1的车宽方向两侧,设有开关形成于该两侧部的车门(未图示)的前车门9、后车门10,乘坐人员可以从车身两侧进出驾驶室1,即车室11(只如图3所示)。
在后车窗6上采用可以升降的结构。图2表示从装货台面2一侧(后部)看该后车窗6的示意图。如果对该结构进行说明,6a为后车窗6的车窗框。该车窗框6a设置于构成驾驶室1后部壁的后外板13的上段部。所以,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后外板13指装配在形成驾驶室1后侧左右骨骼的后立柱1a、1a之间的部件。窗框6a具有例如占据车宽方向的全部的尺寸,而且,车宽方向两侧通过一对间隔部件14而被间隔。其中,在被围在各间隔部件14和窗框6a的侧部之间的两侧的空间,分别安装透视部件,例如玻璃板16,在该部分形成被嵌死的窗户。而且,在车宽中央的用两个间隔部件14围着的空间,设置有可以升降的透视部件、玻璃板17,只有后车窗6的中央部分作为可以开闭的后车窗6。
而且,在后车窗正下方的驾驶室后部壁上,如图1及图3所示,安装有升降玻璃板17的车窗升降机构、例如X支撑臂型的车窗调节器20。在这种安装中采用如下结构,即,如图1及图3所示,在形成驾驶室后部壁的后外镶板13(相当于本申请的第一镶板部件),的外侧,设有盖板18(相当于本申请的第二镶板部件),因而在两个镶板13、18之间形成用于收藏装置的空间19,将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收入该空间19。
该车窗开闭调节器20的详细安装结构如图4及图5所示。
下面对该车窗开闭调节器20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限定驾驶室1外形的后外板13的车宽方向中央,如图3~5所示,形成凹向车室11内部的凹部21。凹部21在用于形成收藏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的空间19的部分,使从例如窗框6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下方至镶板下端附近的镶板部分向车室11的内侧凹陷成扁平状。而且,后外板13中,将凹陷的镶板部分作为隔开车室11和空间19的镶板部13a(相当于本申请的第一镶板部),将仿照凹部21周边的驾驶室外形形状的镶板部分作为隔开车室11和车辆外侧(车外)的镶板部13b(相当于本申请的第二镶板部)。沿着隔开部件14而设置的一对纵列槽钢22(用于引导玻璃板17升降的部件)的下端部向该凹部21突出。而且,纵列槽钢22的下端部用图中未示出的卡具固定于凹部21的壁面上。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这一对纵列槽钢22之间嵌入上述可以升降的玻璃板17
在该凹部21中安装有上述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采用如下结构,即,例如通过X支撑臂机构24使如图5所示的电动机23的旋转动作变换为上下方向的动作,并传递到用于支撑玻璃板17的支架部件25上。即,根据通过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而进行的支架部件25的升降驱动,可以进行后车窗6的开闭(全开~全闭)。
盖板18具有适于遮盖图4所示的空间19外侧整体的大小及形状。具体而言,盖板18用于将后外板13的凹陷部分遮盖成原来的外形形状,而且,还包括用于从车辆外侧多遮盖一些空间19的镶板部分18a及该镶板部分18a周围的镶板部分18b。镶板部分18b与凹部21周围的镶板部13b重合。而且,如图3所示,该镶板部18b安装于镶板部13b,例如,通过点焊固定,形成空间19的周边。由此,将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收进空间19、即凹部21和盖板18之间。而且,通过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的动作,收藏在空间19的玻璃板17经过在盖板18的上端边缘部和凹部21的上端边缘部之间形成的车窗出入口(图中未示出)上升,并关闭窗框开口。
而且,在盖板18的下侧部位设有用于将积存在空间19内的水排出车外的排水口24。
而且,在图4及图5中,27表示在凹部21的壁面形成的维修孔,该维修孔用于维修空间19内的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以及其他设备。但是,该维修孔27使用闭塞部件、例如未图示的塑料密封条或丁基橡胶等堵塞开口。
如果采用这种将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的周围隔开的结构,即,使后外板13具有将车室11和空间19隔开功能、在后外板13上设有从车辆外侧可以覆盖空间19的盖板18的结构,即使是空间19内的水通过盖板18的结合部,由于盖板18与后外板13结合的镶板部分18b是面向车外的、将车室11和车辆外侧(车外)隔开的部分,所以,流过的水不是流向车室11、而只是流向车辆外侧(车室外)。
由此,只是利用镶板部件的固定方法,而不需要现有技术的在外板内侧形成空间时那样复杂的使用密封材料的防水结构,就可以防止从收容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20的空间19向车室11内漏水。
特别是,在形成空间19时,采用了一种结构,即,在后外板13上形成凹向车室11内部的凹部21,在具有仿照驾驶室外形形状的后外板13上,从车辆外侧覆盖凹部21的车辆外侧,所以,后外板13的基本形状保持原样,可以在其外侧形成空间19,因此,可以在继续确保驾驶室1(车身)外形的同时,防止向驾驶室1(车室内)漏水。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一实施例中,采用了形成凹部的外板,而不改变驾驶室形状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即,外板形状保持不变,代之以使用具有凹向车外的凹部的盖板,在外板的外侧形成空间。当然,在该实施例中,列举了将本发明应用于驾驶室的后车窗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车身上(非开关部)的具有利用车窗升降机构开闭车窗的部分。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列举了使用X支撑臂式的车窗调节器机构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的车窗调节器机构。当然,并不限于在实施例中列举的轻型客货两用车,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汽车(车辆)。
符号说明
1 驾驶室
1a 后立柱(车身部件)
2 装货台面
6 后窗
6a 窗框
13 后外板(第一镶板部件)
13a 镶板部(第一镶板部)
13b 镶板部(第二镶板部)
18 盖板(第二镶板部件)
19 空间
20 车窗开闭调节器机构(车窗升降机构)
21 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