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127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10588.8

申请日:

2003.02.27

公开号:

CN1659387A

公开日:

2005.08.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C 11/10申请日:20030227授权公告日:20080213终止日期:2012022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C11/10; F16C11/04; H04M1/02; E05D7/06

主分类号:

F16C11/10; F16C11/04; H04M1/02; E05D7/06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藤则喜; 新井藤雄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2.03.19 JP 76573/20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魏晓刚;李晓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具有可以通过连接轴开闭的第一和第二机壳部件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最小化连接轴和装置。第二旋转轴(123)与第一旋转轴(122)交叉从而与其一同旋转,并且可相对于第一旋转轴(122)旋转。用于控制第二旋转轴(123)的旋转角度的第一和第二导向部件(126、127)安装于第一旋转轴(122)内。在第一和第二机壳部件(101a、101b)的交叉位置处,柔性基板(140)插在第一旋转轴(122)与第一旋转轴轴承(133)之间,并在其一端形成有缠绕于第一旋转轴轴承(133)的外周上并于第一旋转轴(122)一同旋转的第一缠绕部分(154a)。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轴,包括: 第一旋转部件,可以旋转; 第二旋转部件,于第一旋转部件相交从而一同旋转,并且可旋转地设 置于第一旋转部件;以及 旋转限制装置,用于限制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或旋转方向, 其中旋转限制装置布置在第一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附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轴, 其中旋转限制装置包括设置为与第二旋转部件一同旋转的凸轮部件、 以及与凸轮部件相邻地设置的导向部件,以及 其中导向部件包括当第二旋转部件在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一预定位置 的状态下旋转时与凸轮部件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并且当第二旋转部件在第 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二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旋转时避免与凸轮部件相接触的接 触避免部分设置于导向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轴, 其中当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二预定位置时、在凸轮部件通过旋转第二 旋转部件而通过接触避免部分的状态下、接触避免部分具有沿着与凸轮部 件的旋转方向正交地相交的方向与凸轮部件相对的相对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轴,还包括: 喀哒声产生装置,用于在第一旋转部件朝向第一旋转部件的一端一侧 旋转时产生喀哒声。
5: 一种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 的连接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还包括: 第一机壳部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部件; 第二机壳部件,其上安装有第二旋转部件;以及 柔性导体,用于电性连接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 其中柔性导体以伸展过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的位置插在第一 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附近的第一旋转部件一端的一侧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 其中柔性导体由带状柔性板形成,以及 其中柔性板在第一旋转部件一端的一侧上包括第一缠绕部分,几乎围 绕第一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还包括: 电线状第二柔性导体, 其中第二柔性导体通过第一缠绕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 其中柔性板包括第二缠绕部分,几乎围绕第二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 轴。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 其中柔性导体由电线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 动终端装置,还包括: 照相部分,设置于当第一机壳部件于第二机壳部件关闭时与一个机壳 部件相对的另一机壳部件的相对表面上; 第一显示部分,设置于照相部分附近,用于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 像;以及 第二显示部分,设置于与相对表面相反的一侧上的相反的表面,用于 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 其中在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开启的状态下,当另一机壳部件 面对第一方向时,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显示在第一显示部分上,而当另 一机壳部件面向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时,擦除第一显示部分上的图 像并在第二显示部分上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

说明书


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轴、以及一种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连接轴部分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两个机壳通过连接轴部分接合在一起的折叠式移动信息终端装置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JP-A-2001-251406中公开了一种传统装置,在这种折叠式移动信息终端装置中,一个机壳构造为进一步沿着其它方向旋转。该移动信息终端装置包括用于输入信息的输入部分、用于监视操作状态和显示接收信息的显示部分、用于控制输入部分和显示部分的控制部分、以及机壳,其中输入部分具有带数字键的第一输入部分和带功能键的第二输入部分,机壳分为容纳第二输入部分的第一机壳和容纳显示部分和第二输入部分的第二机壳,而第一和第二机壳通过连接轴部分接合在一起,并且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通过连接轴部分可折叠且可旋转地接合在一起。

    例如,在JP-A-2000-240636中公开了作为用于实现这种连接轴的连接轴机构,并在图22(A)和(B)中示出,图22(A)和(B)为现有技术中连接轴机构的平面图和侧视图。如图22(A)所示,连接轴部分构造为包括可旋转地支撑于开闭轴支撑部分201上的开闭轴202、以正交交叉的状态可旋转地通过开闭轴202的旋转轴203、设置为分别与开闭轴支撑部分201和开闭轴202相接触的角度限制片204、设置为由旋转轴203突出的限制凸缘205、以及固定于开闭轴支撑部分201与限制凸缘205相对的旋转限制部分206。在将此连接轴机构应用于上述折叠式移动信息终端装置地情况下,如图22(B)所示,由旋转轴形成的连接轴部分的尺寸由与旋转轴的转动一同操作的角度限制片204的顶端与旋转轴中心之间的距离R所决定。

    另外,在JP-A-6-311216的移动电话中,包括第一前机壳和第一后机壳的第一机壳、以及包括第二前机壳和第二后机壳的第二机壳可旋转地铰接在一起,设置于第一前机壳端部的圆弧状第一曲面部分和设置于第一后盖端部的圆弧状第二曲面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与第一机壳内部连通的近似圆柱形第一空腔部分构造于第一机壳的端部,而与第二机壳内部连通的近似圆柱形第二空腔部分构造于第二机壳的端部,第一空腔部分和第二空腔部分相邻地设置于相同的轴上,而用于连接第一机壳中的电子线路与第二机壳中的电子线路的柔性印刷板沿着第一空腔部分和第二空腔部分的内径螺旋缠绕,从而从其中通过,另外设置为伸展过两个机壳的电缆沿着螺旋缠绕的柔性印刷板的直径延伸。

    然而,在将传统的连接轴机构应用于具有上述折叠结构的移动电话时,连接轴部分的外径扩大,由此增大了移动电话的尺寸。连接轴部分的尺寸由开闭轴的尺寸和设置于旋转轴端部的角度限制片的旋转半径决定。旋转半径对应于上述距离R。因此,角度限制片设置于旋转轴端部的结构导致旋转半径的增大,结果连接轴部分的尺寸增大。另外,由于具有上述折叠结构的移动电话具有伴随折叠操作在柔性印刷板中产生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的结构,因此柔性印刷板的导体部分(电路图案)断裂。这种问题将参照以下附图具体说明。

    图23(A)和(B)为现有技术的连接轴部分通过其中的柔性印刷板的平面图。柔性印刷板300缠绕并装载于将与分别设置于未示出的第一和第二机壳的连接部分连接的连接轴部分中。在图23(A)中,在第一和第二机壳折叠起来情况下,当机壳折叠起来时,板的一端由双点单划线表示,直至从下侧至上侧顺时针缠绕的柔性印刷板300的扭角P不变的状态。

    然而,由于柔性印刷板300两端固定于第一和第二机壳的位置(沿横向)不变,在板由打开的状态折叠起来时,扭角P变为P/2。换言之,在此结构中,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通过折叠操作施加于柔性印刷板。即,柔性印刷板具有柔韧性,并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弯曲应力,但若联合地施加各种应力,则会导致断裂或破损。

    结果,具有传统折叠结构的移动电话的结构使得故障,如柔性印刷板的断裂或破损等,易于在重复折叠操作时发生。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使得装置尺寸的增大或可能导致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并且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旋转轴的旋转半径及实现尺寸减小的连接轴,以及一种配备有此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其中设置的柔性印刷板中无扭转应力产生的连接轴部分且实现尺寸减小的连接轴,以及一种配备有此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种构造的连接轴包括:第一旋转部件,可以旋转;第二旋转部件,于第一旋转部件相交从而一同旋转,并且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旋转部件;以及旋转限制装置,用于限制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或旋转方向,其中旋转限制装置布置在第一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附近。

    根据此构造,可以避免由于旋转限制装置导致的旋转轴尺寸的增大,并且可以实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半径的减小。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种构造的连接轴中,在第一种构造中,旋转限制装置由设置为与第二旋转部件一同旋转的凸轮部件、与凸轮部件相邻地设置的导向部件、以及当第二旋转部件在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一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旋转时与凸轮部件相接触的接触部分构成,而当第二旋转部件在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二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旋转时避免与凸轮部件相接触的接触避免部分设置于导向部件。

    根据此构造,由于当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一旋转预定位置时,与第二旋转部件一同旋转的凸轮部件可以与接触部分相接触,因此可以抑制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另外,由于当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二旋转预定位置时,与第二旋转部件一同旋转的凸轮部件无法与接触部分相接触,因此可以在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二预定位置时旋转第二旋转部件。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种构造的连接轴中,在第二种构造中,当第一旋转部件处于第二预定位置时、在凸轮部件通过旋转第二旋转部件而通过接触避免部分的状态下、接触避免部分上形成有沿着与凸轮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相交的方向与凸轮部件相对的相对表面。

    根据此构造,可以在第二旋转部件旋转的状态下防止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种构造的连接轴中,在第一至第三种构造中的任意一种构造中,还包括:喀哒声产生装置,用于在第一旋转部件朝向第一旋转部件的一端一侧旋转时产生喀哒声。

    根据此构造,可以在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操作中通过简单的构造产生喀哒声,同时避免第一旋转部件尺寸的增大。

    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五种构造的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通过为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提供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轴而构成。

    根据此构造,可以实现便于使用且其中的连接轴部分尺寸减小的移动终端装置,使得在携带时通过闭合机壳减小尺寸,从而改善可携带性,并可在使用中执行期望的操作。

    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六种构造的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在第五种构造中,还包括:第一机壳部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机壳部件,其上安装有第二旋转部件;以及柔性导体,用于电性连接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其中柔性导体以伸展过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的位置插在第一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附近的第一旋转部件一端的一侧上。

    根据此构造,可以减小伸展过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的位置中的柔性导体中产生的应力,或者可以防止这种应力的产生,即使是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打开和关闭。

    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七种构造的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在第六种构造中,柔性导体由带状柔性板形成,以及其中柔性板在第一旋转部件一端的一侧上包括第一缠绕部分,几乎围绕第一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

    根据此构造,可以由第一缠绕部分吸收在开启/关闭期间在柔性板中产生的紧张或松弛。即,由于仅柔性板的第一缠绕部分的曲率变化,因此在柔性板中仅产生弯曲应力,并且可以防止扭转应力的产生。

    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八种构造的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在第七种构造中,还包括电线状第二柔性导体,其中第二柔性导体通过第一缠绕部分。

    根据此构造,由于电线状第二柔性导体布置在第一缠绕部分的内部空间中,因此可以避免柔性板与第二柔性导体之间的摩擦,同时避免第二柔性导体的紧张和松弛。另外,由于使用小损耗的电线作为连接部分连接天线和无线电路部分,可以避免天线增益的减小。

    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九种构造的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在第七或第八种构造中,柔性板包括第二缠绕部分,几乎围绕第二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

    根据此构造,在旋转第二旋转部件期间产生的柔性板的紧张和松弛可以由第二缠绕部分吸收。

    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十种构造的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在第六种构造中,柔性导体由电线形成。

    根据此构造,由于电线布置在第一旋转部件旋转轴的中心轴处,可以避免电线的紧张和松弛。

    另外,提供一种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包括:用于可折叠地连接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的连接轴部分;以及用电性连接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的柔性板和电线,其中由柔性板在连接轴部分的一侧形成缠绕部分,连接轴部分的旋转轴的中心轴几乎处于中心,而电线通过缠绕部分。

    根据此构造,由于电线布置在缠绕部分的内部空间中,因此可以避免柔性板与电线之间的摩擦,同时避免电线的紧张和松弛。另外,由于使用小损耗的电线作为连接部分连接天线和无线电路部分,可以避免天线增益的减小。

    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种构造的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在第六至第十种构造中的任意一种构造中,还包括:照相部分,设置于当第一机壳部件于第二机壳部件关闭时与一个机壳部件相对的另一机壳部件的相对表面上;第一显示部分,设置于照相部分附近,用于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以及第二显示部分,设置于与相对表面相反的一侧上的相反的表面,用于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其中在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开启的状态下,当另一机壳部件面对第一方向时,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显示在第一显示部分上,而当另一机壳部件面向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时,擦除第一显示部分上的图像并在第二显示部分上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

    根据此构造,当装置面向第一方向时,照相机面对的目标本身可以观察到显示在第一显示部分的所摄取的图像,从而监视图像摄取状况。另外,当装置面向第二方向时(当照相部分摄取使用者前景中目标的图像时),面对目标一侧的第一显示部分处于非显示状态,从而防止所摄取的图像由目标或第三人观察到,并且另外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在面对使用者的第二显示部分上的所摄取图像来监视图像摄取状况。

    另外,提供一种具有连接轴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从而相互开/闭的连接轴部分,使得当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打开时,该另一机壳部件与一个机壳部件沿着正交于开/闭方向的方向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照相部分,设置于当第一机壳部件于第二机壳部件关闭时与一个机壳部件相对的另一机壳部件的相对表面上;第一显示部分,设置于照相部分附近,用于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以及第二显示部分,设置于与相对表面相反的一侧上的相反的表面,用于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其中在第一机壳部件和第二机壳部件开启的状态下,当另一机壳部件面对第一方向时,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显示在第一显示部分上,而当另一机壳部件面向于第一方向相对侧的第二方向时,擦除第一显示部分上的图像并在第二显示部分上显示由照相部分摄取的图像。

    根据此构造,当装置面向第一方向时,照相机面对的目标本身可以观察到显示在第一显示部分的所摄取的图像,从而监视图像摄取状况。另外,当装置面向第二方向时(当照相部分摄取使用者前景中目标的图像时),面对目标一侧的第一显示部分处于非显示状态,从而防止所摄取的图像由目标或第三人观察到,并且另外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在面对使用者的第二显示部分上的所摄取图像来监视图像摄取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一开启状态的透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二开启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处于图3中状态的移动电话由后表面一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三开启状态的透视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四开启状态的透视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前表面的平面图;

    图8为示出图7的移动电话的纵截面的截面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功能配置的结构图;

    图10为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连接轴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分解透视图;

    图12为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连接轴单元的透视图;

    图13为沿图12的连接轴单元的旋转轴截取的截面图;

    图14为图12的连接轴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5为图14的第一导向部件的端部的放大透视图;

    图16为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17为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8(A)至(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轴单元的凸轮与导向部件之间关系的凸轮图;

    图19为处于图5所示的第三开启状态的连接轴部分的透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轴单元中的第一导向部件端部的放大透视图;

    图21(A)至(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轴单元的凸轮与导向部件之间关系的凸轮图;

    图22(A)和(B)为现有技术连接轴机构的平面图和侧视图;以及

    图23(A)和(B)为现有技术连接轴部分通过其中的柔性印刷板的平面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101为机壳,101a为第一机壳部件,101b为第二机壳部件,101c和101d为连接轴部分,111为照相部分,112为第一霍尔元件,113为第二霍尔元件,117为第一永磁体,118为第二永磁体,119为连接轴单元,122为第一旋转轴,123为第二旋转轴,124为第一支撑板,125为第二支撑板,126为第一导向部件,127为第二导向部件,128为第一螺簧,129为第一滑块部件,131为第一旋转轴盖,133为第一旋转轴轴承,134为凸轮,136为第二螺簧,137为第二滑块部件,140为柔性板,141为电缆,144和148为凹陷部分,147和150为通孔,152a和152b为凹槽,154a为第一缠绕部分,154b为第二缠绕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处,作为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的实例,将以开闭型移动电话作为一种类型的移动终端示出。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一开启状态的透视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二开启状态的透视图。图4为示出处于图3中状态的移动电话由后表面一侧观察的透视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三开启状态的透视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第四开启状态的透视图。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前表面的平面图。图8为示出图7的移动电话的纵截面的截面图。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功能配置的结构图。

    如图1至9所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类型的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电话构造为具有其中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经连接轴部分101c、101d彼此结合在一起从而开合的机壳101。此移动电话包括天线102、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振荡器部分104、第一操作部分105、第二操作部分106、信息记录部分107、听筒部分(受话器)109、话筒部分(送话器)110、照相部分111、第一显示部分114、第二显示部分115、接口部分160、以及控制部分116,另外电池108可拆卸地安置在机壳101的后表面中,作为电源。此外,卡槽107a设置于机壳101的后连接轴部分附近作为信息记录部分107,而信息记录卡120插入从而安装于卡槽107a中。另外,连接器160a设置于机壳101的顶端部分作为接口部分160,而连接有外部装置的外部连接器121固定于连接器,从而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等。另外,第一霍尔元件112、第二霍尔元件113、第一永磁体117、以及第二永磁体118设置于机壳101的内部。

    如图9所示,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连接于天线102,并具有经无线通讯进行此装置与外部基站之间的发送和接收等的功能。控制部分116连接于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振荡器部分104、第一操作部分105、第二操作部分106、信息记录部分107、听筒部分109、话筒部分110、照相部分111、第一霍尔元件112、第二霍尔元件113、第一显示部分114、以及第二显示部分115,并控制各个部分的工作等。另外,控制部分116连接于电池108,并接收来自电池108的电源而工作。

    天线102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处理由天线102接收到的信号从而将其转化为语音信号,并将信号供给听筒部分109。听筒部分109输出响应由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供给的语音信号的接收信号而接收的语音。话筒部分110接收说话人的语音,将其转化为语音信号的发送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处理由话筒部分110发送的发送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天线102。天线102接收来自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的发送信号,并将该信号作为无线电信号发送。

    振荡器部分104通过振动在接收等时振荡以告知一次接收等。第一操作部分105构造为具有多个操作钮和开关,用于输入字符、符号、图形、操作信号等。第二操作部分106构造为具有操作钮和开关,用于操作照相部分111。信号记录部分107可以在控制部分116的控制下记录电话号码信息、语音信息、非语音信息、图像信息等。

    第一和第二显示部分114、115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并在其上显示字符、符号、图形、图像等。第一显示部分114设置于第一机壳部件101a的第一表面(第一机壳部件的主表面(也称前表面)),在打开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时露出。第二显示部分115设置于第一机壳部件101a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机壳部件的次表面(也称后表面))。照相部分11设置于第一机壳部件101a的第一表面,并为摄取第一显示部分114前景中的图形而布置。

    机壳101包括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两个部件。第一和第二机壳部件101a、101b经其中结合了将在下面介绍的连接轴单元119的连接轴部分101c和形成于第二机壳部件101b中从而容纳连接轴部分101c的连接轴部分101d接合在一起。第一和第二机壳部件101a和101b接合在一起从而开合,并通过操作连接轴单元119沿着垂直于开合方向的方向旋转至预定位置。在此情况下,在第一和第二机壳部件101a和101b中,连接轴部分侧面的端部称作底端,而相对一侧的端部称作顶端。

    按此方式构造的移动电话在携带时以第一机壳部件101a与第二机壳部件101b相对闭合的方式使用。在使用中(通话等),该移动电话以第一机壳部件101a从第二机壳部件101b开启90度或更大角度的状态使用(称作第二开启状态,如图3和4所示)。另外,第一机壳部件101 a沿垂直于开闭方向的方向S由第一机壳部件101a从第二机壳部件101b开启至约90度的状态(称作第一开启状态,如图2所示)旋转(称作第三开启状态,如图5所示),另外,第一机壳部件101a沿着与S方向相反的方向由第一开启状态旋转(称作第四开启状态,如图6所示),该移动电话也可以在这些状态中使用。

    第一永磁体117设置于内部,靠近第一机壳部件101a顶端部分中的主表面。另外,第一霍尔元件112设置在内部,靠近第二机壳部件101b顶端部分的表面(第二机壳部件的主表面),该表面在关闭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时与第一机壳部件101a的主表面相对。另外,第二霍尔元件113设置在内部,靠近第二机壳部件101b底端部分近似中间的主表面。另外,第二永磁体118设置在内部,靠近第一机壳部件101a底端部分的表面(底端一侧的端面),该表面在第四开启状态中面对第二机壳部件101b的主表面。

    因此,由于第一永磁体117在闭合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时靠近第一霍尔元件112,第一霍尔元件112感应来自第一永磁体117的磁力,向控制部分116给出感应信号。另外,由于第一永磁体117在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处于开启状态时离开第一霍尔元件112,第一霍尔元件112无法感应来自第一永磁体117的磁力,由此不会产生感应信号。

    另外,由于第二永磁体118在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闭合或处于第一、第二或第三开启状态中的任何一种时离开第二霍尔元件113,第二霍尔元件113无法感应来自第二永磁体118的磁力,由此不会产生感应信号。

    相反,由于在第四开启状态时第二永磁体118接近第二霍尔元件113,第二霍尔元件113感应来自第二永磁体118的磁力,向控制部分116给出感应信号。

    控制部分116可以根据控制部分是否接收到来自第一、第二霍元112、113的感应信号而识别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的开闭状态和旋转状态。

    下面,将详细说明连接轴单元119的构造。图10为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连接轴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分解透视图。图12为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连接轴单元的透视图。图13为沿图12的连接轴单元的旋转轴截取的截面图。图14为图12的连接轴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15为图14的第一导向部件的端部的放大透视图。

    如图10至15所示,连接轴单元119构造为具有第一旋转轴122、第二旋转轴123、第一支撑片124、第二支撑片125、第一导向部件126、第二导向部件127、第一螺簧128、第一滑块部件129、第一间隔块130、第一旋转轴盖131、第一旋转轴固定片132、第一旋转轴轴承133、凸轮134、第二旋转轴固定片135、第二螺簧136、第二滑块部件137、第二间隔块138、角撑139、柔性板140、以及电线141。

    中空的第一旋转轴122在中部的上下部分具有近似方形的缺口部分142a、142b。其中形成有用于支撑第二旋转轴123的第一支撑孔143的第二支撑片125装配于一个缺口部分142a。其中形成有用于支撑V型凹槽部分141和第二旋转轴123的第二支撑孔144的第二支撑片124装配于另一个缺口部分142b。棒状第一导向部件126、与第一导向部件相对的第二导向部件127、第一螺簧128、第一滑块部件129、第一间隔块130、以及凸轮134装载于第一旋转轴122内,并将各个部件布置好。用于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导向部件的第一旋转轴盖131固定于第一旋转轴122的一端,第一导向部件126的一端朝向此盖的外侧突出,随后将第一旋转轴固定片132装配于此端部。随后,将第一旋转轴轴承133装配于第一旋转轴122的另一端。

    凸轮134、第二旋转轴固定片135、第二螺簧136、第二滑块部件137、第二间隔块138、以及角撑139装配于第二旋转轴123,并布置好。角撑通过其中旋紧/固定于第一机壳部件101a的孔146形成于角撑中139中。

    通孔147设置于第一导向部件126的侧部,通过其中。通过通孔147的第一滑块部件129可以沿着第一导向部件126的纵向(延伸方向)滑动,并且通过第一螺簧128经第一间隔块130朝向第一旋转轴盖131一侧加力。V型凹槽部分148形成于第一旋转轴盖131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在闭合状态和第一开启状态中,此凹槽部分148和第一滑块部件129彼此啮合(第一滑块部件的突出部分与V型沟槽相配合)。

    通孔150设置于第二旋转轴123的侧部,通过其中。通过通孔150的第二滑块部件137可以沿着第二旋转轴123的纵向(延伸方向)滑动,并且通过第二螺簧136经第二间隔块138朝向第二支撑片124一侧加力。两个V型凹槽部分144形成于第二支撑片124上,彼此正交相交,在闭合状态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启状态中,与第二滑块部件137彼此啮合(第二滑块部件的突出部分与V型沟槽相配合)。由于第一、第二滑块部件129、137与各个凹槽部分144、148啮合的啮合表面(顶端侧表面)形成为曲面,因此凹槽部分144、148与啮合表面之间的接触点(接触部分)包括线接触,因此在啮合时会一动不动(它们不会摇摆)。

    另外,第一导向部件126的一端安装于形成在第二机壳部件101b中的接收部分151上。凸轮134固定于第二旋转轴123的近似中央部分。另外,凸轮134结合在第一旋转轴122中,置于第一与第二导向部件126、127之间。凹槽152a形成在第一导向部件126的另一端上,与第二旋转轴123一同旋转的凸轮134通过凹槽152a在第一机壳部件101a沿S方向从机壳101处于第一开启状态的状态旋转时旋转/通过。另外,凹槽152b形成在第二导向部件127上,第二旋转轴123一同旋转的凸轮134通过凹槽152b在第一机壳部件101a沿与S方向相对的方向从机壳101处于第一开启状态的状态旋转时旋转/通过。

    中空的第一旋转轴轴承133具有第一和第二切口153a、153b,并且设置为伸展过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的连接轴部分101c、101d。第一切口153a指向第二机壳部件101b一侧,而第二切口153b指向第一机壳部件101a一侧。

    柔性板140具有电性连接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的引线图案,并且由侧向观察时,包括L形角和反L形角的曲柄部分140a的两端逐渐折叠成近似L形。在此情况下,尽管曲柄部分由L形角和反L形角形成,但该曲柄部分也可形成为近似コ形,且形状不限于此。柔性板140的一端围绕第二机壳部件101b的连接轴部分101d中的第一旋转轴轴承133缠绕从形成第一缠绕部分154a。此柔性板14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切口153b一侧,从第一切口153a通过第一旋转轴轴承133,并围绕第二间隔块138缠绕从形成第二缠绕部分154b。然后,第二缠绕部分154b一侧的该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机壳部件101a中的电路。换言之,柔性板140的一端由第一切口153a出来形成第一缠绕部分154a,另一端由第二切口153b出来形成第二缠绕部分154b,而曲柄部分140a安装于第一旋转轴轴承133中。

    电线141电性连接设置于第一机壳部件101a的天线102与设置于第二机壳部件101b中的发送器/接收器部分103。电线141从第一旋转轴轴承133的端部通过第一旋转轴轴承133,并延伸至第一机壳部件101a一侧,从第二切口153b通过柔性板140的第二缠绕部分154b,并连接至天线102。

    接着,将参照图1至15以及图16和图17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操作。图16为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功能的说明图。图17为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操作的流程图。

    操作开始于移动信息电话的电源打开情况下的语音通信模式。随后,使用者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分105执行模式转换(执行预定的模式转换操作),并且可以执行非语音通信模式或照相模式下的各个功能操作。

    在语音通信模式下,提供接收TEL、发送TEL、以及接收邮件的功能。换言之,使用者开始语音或非语音的接收待机操作,通过执行语音的终止操作或起始操作发送/接收语音信号,并可与通信的另一方交谈。另外,邮件数据可以该待机操作中接收。

    在非语音通信模式下,提供接收TEL、接收邮件、显示文本/图像、以及发送邮件的功能。换言之,使用者使第一显示部分114显示由第一操作部分105输入的文本信息,同时保持接收待机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发送功能将该些信息发送至通信的另一方。另外,在接收到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时,使用者可以在第一显示部分114和第二显示部分115上显示提示该接收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在第一显示部分114和第二显示部分115上显示该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在此情况下,为了在执行语音通信或非语音通信时定义发送目的,发送目的可选择或通过使用电话本功能定义。

    在照相模式下,提供接收TEL、接收邮件、摄取移动图片/静止图片、以及记录/读取图像的功能。换言之,使用者可以通过照相部分111中的透镜和光电转换元件(成像装置)摄取目标的图像,同时保持接收待机状态。此时,使用者将通过透镜投射在光电转换元件上的图像信息显示在第一显示部分114或第二显示部分115上,并且可以在信息记录部分107中及从其中存储及读取所摄取的图像信息。

    如图17的流程图所示,当电源打开时,装置处于接收待机状态(步骤ST801)。然后,控制部分116基于是否存在来自第一霍尔元件112的感应信号确定机壳101是否开启(步骤ST802)。若机壳101开启,控制部分在第一显示部分114上显示出指示电场强度、剩余的电池电量、时间等标志的信息(步骤ST803)。相反,若机壳101关闭,控制部分在第二显示部分115上显示出指示电场强度、剩余的电池电量、时间等标志的信息(步骤ST804)。

    然后,为启动通过照相部分111的成像,控制部分116确定模式是否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分105并在机壳101开启的状态下执行成像启动操作切换至照相模式(步骤ST805)。若在步骤ST805中执行了成像启动操作,控制部分116基于是否存在来自第二霍尔元件113的感应信号确定第一机壳部件101a是否转至与S方向相对的一侧,换言之,第一机壳处于第四开启状态(步骤ST806)。相反,若在步骤ST805没有执行成像启动操作,则返回步骤ST801。

    在步骤ST806中,若第一机壳部件101a未转至与S方向相对的一侧并处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启状态中的任意一种,控制部分在第一显示部分114上显示通过照相部分111摄取的图像信息(步骤ST807)。相反,在步骤ST806中,若第一机壳部件101a转至与S方向相对的方向并处于第四开启状态,控制部分在第二显示部分115上显示通过照相部分111摄取并产生的图像信息(步骤ST808)。

    在步骤ST807或步骤ST808后,控制部分116确定是否操作第二操作部分106来记录所摄取的图像(步骤ST809)。若在步骤ST809中操作了第二操作部分106,控制部分在信息记录部分107中记录所摄取的图像(步骤ST810)。若未在步骤ST809中和步骤ST809后未操作第二操作部分806,则控制部分116确定是否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分105进行成像结束操作从而终止成像(步骤ST811)。

    在步骤ST811中,若未通过第一操作部分105进行成像结束操作,则返回步骤ST806。相反,若未在步骤ST811中进行成像结束操作,则控制部分终止成像(步骤ST812)并且程序返回步骤ST801。第一操作部分105在接收待机状态中接受预定操作时具有使照相部分111开始成像的功能,并且在操作照相部分111的状态下当接受该操作时具有使照相部分终止其操作的功能。第二操作部分106在通过照相部分116启动成像的状态下接受该操作时具有在信息记录部分107中记录/存储所摄取的图像的功能。

    下面,将详细说明机壳的旋转操作。

    即使移动电话处于机壳101关闭和第一至第四开启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只要电源打开,该移动电话进入接收待机状态。另外,通过照相部分111的成像可以在第一至第四开启状态中的任意一种中进行。

    当机壳101由关闭状态打开时,连接轴单元119以第一旋转轴122的中心轴旋转,同时安装于第二机壳部件101b的第一导向部件126未旋转。此时,第一滑块部件129脱离开第一旋转轴盖131上的凹槽部分148,从而断开啮合并产生喀哒声。当第一机壳部件101a和第二机壳部件101b继续开启至约170度时,第一滑块部件129与第一旋转轴盖131上的凹槽部分148啮合并产生喀哒声。

    此时,柔性板140的第一缠绕部分154a的圈数由于与第一旋转轴122一同旋转的第一旋转轴轴承133的旋转而减少,或者由于绕线曲率的扩大而减小,另外,柔性板中产生的弯曲应力也减小。由于电线141基本与第一旋转轴1 22的中心轴一致地布置,因此弯曲应力的改变极少产生,并且仅有扭转应力产生。当机壳101由其开启状态关闭时,反向地执行由上述关闭状态打开机壳所执行的操作。

    现在,将参照以下附图说明连接轴部分的凸轮与导向部件之间的关系。图18(A)至(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轴单元的凸轮与导向部件之间关系的凸轮图。

    凸轮134具有近似椭圆的形状,其两端的曲率半径不同。第一导向部件126布置在凸轮134的左侧,而第二导向部件127布置在其右侧。在图18(A)中,上面阶段中的凸轮134显示的是机壳101关闭的位置,中间阶段中的凸轮134显示的是机壳101处于第一开启状态的位置,而下面阶段中的凸轮134显示的是机壳101处于第二开启状态的位置。由于在机壳101处于下面阶段所示的关闭状态时凸轮134由第一和第二导向部件126、127所包围,凸轮134和第一机壳部件101a被迫不以第二旋转轴123旋转。另外,由于在机壳101处于中间阶段所示的第一开启状态时凸轮134处于第一和第二导向部件126、127的凹槽152a和152b之间,凸轮134和第一机壳部件101a可以沿着S方向或与S方向相反的方向以第二旋转轴123旋转。

    另外,图18(B)示出了当机壳101处于第三开启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而图18(C)示出了当机壳101处于第四开启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凸轮134当其由第一开启状态沿S方向旋转时取得第三开启状态。另外,凸轮134当其沿与S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取得第四开启状态。即使在凸轮试图由第三和第四开启状态进一步旋转时,第一和第二导向部件126、127的凹槽152a、152b限制了凸轮的旋转。即,凸轮134与第一导向部件126或第二导向部件127的凹槽152a或152b接触,且其旋转得到抑制。

    另外,当第一机壳部件101a由第一开启状态沿S方向和与S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任意一种方向旋转时,凸轮134沿着凹槽152a、152b定向,由此无法沿着图18(A)至18(C)中的垂直方向,即沿着第一机壳部件101a开启/关闭的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用于限制凸轮沿垂直方向的移动的结构通过将第一导向部件126与第二导向部件127之间的空隙设置为大于凸轮134的短轴但小于其长轴并将凸轮134可旋转地置于彼此相对的凹槽152a与152b之间而实现。

    另外,当机壳101由第一开启状态开启至第二开启状态时,凸轮134和第一机壳部件101a处于无法以第二旋转轴123旋转的状态,因为凸轮134由第一和第二导向部件126、127包围,类似于关闭状态。在此情况下,第一旋转轴122旋转从而开启/关闭第一机壳部件101a。

    即,第二旋转轴123在关闭状态和第二开启状态中无法旋转。另外,第二旋转轴123可以在第一开启状态中旋转,但若第二旋转轴123在第一开启状态中旋转则第一旋转轴122无法旋转。

    另外,当第一机壳部件101a由第一开启状态沿S方向旋转时,凸轮134进入第一导向部件126的凹槽152a,从而形成第三开启状态。此时,第二滑块部件137脱离第二支撑片124上的凹槽部分144并产生喀哒声,随后一旦再次处于第三开启状态则与凹槽部分144啮合并产生喀哒声。当第一机壳部件101a由第一开启状态沿与S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凸轮134进入第二导向部件127的凹槽152b,从而形成第四开启状态。此时,第二滑块部件137脱离第二支撑片124上的凹槽部分144并产生喀哒声,随后一旦再次处于第四开启状态则与凹槽部分144啮合并产生喀哒声。当第一机壳部件101a从第三或第四开启状态反向旋转至第一开启状态时,第二滑块部件137与第二支撑片124上的凹槽部分144啮合并产生喀哒声。

    此时,柔性板140的第二缠绕部分154b的圈数通过第二旋转轴的旋转量而增大/减少。由于柔性板140仅仅增大/减少了圈数,因此仅柔性板140的弯曲应力增大/减少,而不产生扭转应力。电线141由于第二旋转轴123的旋转量而扭曲,并随后拧在第二旋转轴123上。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二旋转轴123的直径小于第一旋转轴122,缠绕部分的旋转半径较小,并且由此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图19为处于图5所示的第三开启状态的连接轴部分的透视图,并示出了上述电线141的模式。

    换言之,由于柔性板140包括分别围绕第一和第二旋转轴122、123中心轴的第一和第二缠绕部分154a、154b,即使在第一和第二旋转轴122、123旋转时,仅第一和第二缠绕部分154a、154b的曲率变化。因此,旋转时在柔性板140中产生的张力和偏斜由缠绕部分154a和154b所吸收,并且由此仅改变了弯曲应力,且避免了扭转应力的产生。结果,可以防止柔性板140中引线的断裂和破损。

    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二旋转轴由实心轴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若第二旋转轴由如第一旋转轴的空心轴形成,则旋转第二旋转轴时在电线中产生的应力可以进一步减小。更加具体而言,若在中空的第二旋转轴的圆柱形表面中设置开口并随后将此开口布置在第一旋转轴中,则可以在第一旋转轴内和第二旋转轴内形成接合空间。当电线通过此接合空间时,电线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旋转轴中心轴附近。因此,由于没有应力施加于电线,因此即使在旋转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时,仅会产生扭转应力,该设计可应用于仅考虑扭转应力。

    另外,在电线围绕第一旋转轴轴承缠绕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由开/闭机壳产生的断裂,但在采用防止在电线内产生扭转应力而仅产生弯曲应力的结构时电线的长度被延长。由此,增大了损耗,并且导致了天线增益的降低等,该结构不适于具有天线的无线电装置。因此,与本实施例类似,在采用缠绕部分由柔性板形成且随后电线通过缠绕部分的结构的情况下,共轴的电线具有较小的损耗,或者可用作连接部分从而连接天线与无线电路部分,并且还可以防止电线的紧张或松弛的产生。结果,由于不需要保持必需的额外长度,可以通过缩短电线的长度改善天线的增益等,因此该结构适于开/闭型移动终端装置。在此情况下,缠绕部分的圈数任意地设定。例如,可以设定未形成第二开启状态的缠绕部分但形成了机壳关闭时的缠绕部分的圈数。

    此处,将在以下介绍在使用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示例。在第二开启状态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将听筒部分109靠近耳朵来通话,或可进行可视电话或免提通话。另外,在第三开启状态中,当使用者抓住该装置使第二操作部分106朝向使用者一侧时,可以摄取使用者本人的图像并在第一显示部分114上显示。由此,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显示部分114检查所摄取的图像。

    另外,在第四开启状态中,当使用者抓住该装置使第二操作部分106朝向使用者一侧时,所摄取的图像显示在朝向使用者的第二显示部分115上。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在通过第二显示部分115检查使用者前景中的景物或人像的同时摄取图像。此时,由于所摄取的图像未显示在第一显示部分114上,因此目标一侧无法看见或观察到所摄取的图像,但使用者可以通过显示在第二显示部分115上的图像检查摄取的状况。此处,为了可以使目标本人检查所摄取的图像,例如,可以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分改变装置的设置,从而在第四开启状态中在第一和第二显示部分上同时显示所摄取的图像。

    接着,将在以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的第二实施例。此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接轴部分的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轴单元中的第一导向部件端部的放大透视图。图21(A)至(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轴单元的凸轮与导向部件之间关系的凸轮图。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轴单元中的第二旋转轴可以从第二开启状态仅沿着S方向旋转180度。在此第二实施例中,凹槽152b未如第一实施例那般设置于第二导向部件127,且凹槽152a形成于第一导向部件126的端部上,通过其中。其它部件的形状与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且其详细说明将在此略去。

    接着,将在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机壳的旋转操作。

    在图21(A)中,下面阶段示出了机壳关闭时凸轮134的位置,中间阶段示出了机壳处于第一开启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而上面阶段示出了机壳处于第二开启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由于在关闭状态和第二开启状态中第一导向部件126设置在凸轮134左侧而第二导向部件127设置在凸轮134右侧,因此凸轮134和第一机壳部件101a无法转动。另外,由于第一导向部件126的凹槽152a在第一开启状态中位于凸轮134的左侧,因此凸轮134和第一机壳部件101a可以沿S方向旋转180度。第一机壳部件101a由第一开启状态旋转180度的状态称作第五开启状态。

    图21(B)示出了机壳处于第三开启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另外,在图21(C)中,中间阶段示出了机壳处于第五开启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上面阶段示出了机壳由第五开启状态旋转至第二开启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而下面阶段示出了机壳由第五开启状态旋转至关闭状态时凸轮134的位置。由于当凸轮134由第一开启状态旋转180度或更小度数时(包括第三开启状态),凸轮134由凹槽152a导向,因此该凸轮134的模式无法改变至关闭状态或第二开启状态。相反,当该凸轮134由第一开启状态旋转180度使得凸轮134处于第五开启状态时,该凸轮134的模式无法改变至关闭状态或第二开启状态。

    换言之,在第二实施例中,机壳可以按以下方式关闭,第二显示部分115隐藏于内侧,同时第一显示部分114暴露于外侧。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使用者可以暴露或隐藏第一显示部分114地关闭机壳。因此,允许第一机壳部件内侧转出并允许在翻转第一机壳部件的同时关闭第一机壳部件的连接轴可以以简单的构造实现。第二实施例适用于使用者期望立即观察到各种信息而不打开机壳的情况,诸如接收到的图像、邮件等。

    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由于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旋转轴旋转中心附近的第一、第二导向部件限制,可以实现连接轴部分的最小化。另外,由于在第一开启状态中第二旋转轴旋转时防止了第一旋转轴旋转(凸轮134由凹槽152a导向时),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实现能够避免连接轴一侧第一机壳部件的端部与第二机壳部件的主表面接触且能够在错误操作机壳时不形成由第一机壳部件在第二机壳部件主表面上产生的印痕的结构。另外,由于在旋转第一、第二旋转轴时通过简单的构造产生了喀哒声,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确认旋转的开始和结束,并且可以改善操控性。另外,由于可以避免扭转应力的产生,并且在柔性板中仅产生了弯曲应力,因此可以简化应力产生条件。在考虑该设计应用于寿命的情况下,仅应考虑弯曲应力,且由此,与开/闭机壳产生各种应力的情况相比,该设计在仅产生弯曲应力的本实施例方面提供了便利。另外,当使用通过使用此连接轴的该装置的照相部分摄取图像时,所摄取的图像可以根据应用情况显示在第一或第二显示部分上,并且可以防止所摄取的图像由第三人观察到。

    以参照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动。

    此申请基于于2002年3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No.2002-76573)而提交,且其内容在此作为参考引入。

    工业应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小连接轴部分的旋转轴的旋转半径,并可以实现最小化。另外,可以实现连接轴部分中设置的柔性印刷版中仅产生弯曲应力而不产生扭转应力的构造,并且可以实现尺寸的减小。

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具有可以通过连接轴开闭的第一和第二机壳部件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最小化连接轴和装置。第二旋转轴(123)与第一旋转轴(122)交叉从而与其一同旋转,并且可相对于第一旋转轴(122)旋转。用于控制第二旋转轴(123)的旋转角度的第一和第二导向部件(126、127)安装于第一旋转轴(122)内。在第一和第二机壳部件(101a、101b)的交叉位置处,柔性基板(140)插在第一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