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从各个方面追求生产生活的
方便与舒适,比如现代建筑的功能日趋多样和智能化,技术上也越来越先进,许多现代化楼
宇中都会配备有利于人体健康,提高大楼内体感舒适度的智能化具有自动恒湿恒温的通排
风设备,但是现有技术的智能楼宇的通排风设备存在针对性不强,控制笼统导致能源浪费
严重等问题;且大型商场、写字楼等较大面积的建筑物内的通风设备管路结构复杂,每个送
排风总管只能连接少数送排风子管,无法实现以一个送排风总管有针对性地控制多个不同
区域,而且该类设备存在结构庞杂,管路分布杂乱,不容易进行整体控制,操作不便,自动化
程度不高等缺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
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申请号:
201210477111.2],,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竖直放置将壳体分为送风单
元和排风单元两个部分;所述送风单元部分的壳体上设有新风口和送风口;所述送风单元
内设有送风风机、第一继电器和过滤装置;所述送风风机设于送风口处,用于向室内补充新
风,所述过滤装置设于送风风机与送风口之间,用于对所述新风进行过滤;所述送风风机与
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排风单元部分的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排风单元内
设有排风风机、第二继电器和空气质量检测单元;所述排风风机设于排风口处,用于排出室
内空气;所述回风口连接用于引导室内空气的回风管道;所述排风风机与所述第二继电器
连接;所述空气质量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连接,用于检测空气质
量并根据空气质量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或第二继电器的开闭。本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室
内空气品质,并能根据空气质量调节风机的工作状态,提高针对性,从而能节约能源、提高
空气净化效率。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控制区域有限,且仍然无法解决大型楼宇内管路分布杂乱,控
制和维修不便,一个送排风总管只能连接少数送排风子管,控制少数不同区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
送排风子管与送排风总管之间连接杂乱,维修不便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发明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包括
内部设有排风通断控制机构的排风总管以及内部具有送风通断控制机构的送风总管,所述
的排风总管一端具有排风总出口,另一端具有排风总进口,所述的送风总管一端具有送风
总进口,另一端具有送风总出口,在排风总管和送风总管之间设有热回收转轮,所述的送风
总管内设有换热器,且所述的换热器连接有供热冷结构,所述的排风总管的排风总进口并
联接有若干排风子管,所述的送风总管的送风总出口并联接有若干送风子管,所述的排风
子管和送风子管均一一对应且均与一个用户端相连,所述的用户端连接有空气质量监测单
元,本系统还包括一个布风箱体,所述的排风总管与送风总管均与布风箱体相连通,所述的
排风子管和送风子管一端均设置在布风箱体内,且所述的布风箱体内设有能使送风总管同
时与每一个送风子管相连通和/或能使每一个排风子管均同时与排风总管相连通的送排风
输送机构,每一个排风子管内均设有子排风通断控制机构,每一个送风子管内均设有子送
风通断控制机构,且空气质量监测单元、排风通断控制机构、送风通断控制机构、子排风通
断控制机构以及子送风通断控制机构均与MCU模块相连。
本方案中,整个楼宇可由少数甚至一个送排风总管通过送排风子管分配供应整幢
楼宇的每一个不同区域,且通过布风箱安装送排风子管,由布风箱内的送排风输送机构将
每一路送排风子管有序均匀地与总管相连通,使一个送排风总管能够连接较多个送排风子
管满足整幢楼宇的通风需要,其具有管路有序,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等优点;每一个
空气质量检测单元监测每一个房间的空气质量,将结果反馈于MCU模块,然后由MCU模块根
据监测结果单独自动控制每一个房间的子送风通断机构和子排风通断机构,控制方便且针
对性强,不会浪费过多的能源同时满足每个区域不同的通风需要。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布风箱体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叠加设置的
上密封板、中密封板和下密封板,所述的上密封板与中密封板之间设有用于与送风总管相
连通的送风总通道,所述的中密封板与下密封板之间设有用于与排风总管相连通的排风总
通道。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送排风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密封板与
中密封板之间且能使送风总通道分别与送风子管相连通的送风输送组件,所述的中密封板
与下密封板之间能使排风总通道分别与排风子管相连通的排风输送组件。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送风输送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上密封板
下侧的第一送风连通凹槽以及若干设置在中密封板上侧的第二送风连通凹槽,且所述的第
一送风连通凹槽和第二送风连通凹槽相互合围形成分别与送风总通道相连通的送风子通
道,在上密封板下侧还设有若干分别与第一送风连通凹槽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的
送风子管轴向依次贯穿于中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且送风子管端部与第一安装凹槽相连通。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排风输送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中密封板
下侧的第一排风连通凹槽以及若干设置在下密封板上侧的第二排风连通凹槽,且所述的第
一排风连通凹槽和第二排风连通凹槽相互合围形成分别与排风总通道相连通的排风子通
道,在中密封板下侧还设有若干分别与第一排风连通凹槽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的
排风子管轴向贯穿于下密封板且排风子管端部与第二安装凹槽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二安装凹槽分别用于安装送风子管和排风子管,
将送风子管和排风子管分别与送风总管和排风总管进行相连通。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一安装凹槽均呈矩形
阵列分布设置,且所述的第一送风连通凹槽、第二送风连通凹槽、第一排风连通凹槽和第二
排风连通凹槽均呈网格状分布设置。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排风通断控制机构包括
设置在排风子管上端内部的排风电动蝶阀,在排风子管内还设有第一排风机,排风通断控
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排风总出口内的排风阀,且所述的排风总管内设有第二排风机,且所述
的排风电动蝶阀、第一排风机、排风阀、第二排风机均与MCU模块相连。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子送风通断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送风子
管上端内部的送风电动蝶阀,在送风子管内还设有第三排风机,送风通断控制机构包括设
置在送风总进口内的送风阀,且所述的送风总管内设有第四排风机,且所述的送风电动蝶
阀、第三排风机、送风阀、第四排风机均与MCU模块相连。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空气质量监测单元包括PM2.5监测模块、
温湿度监测模块与烟雾监测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上述的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中,所述的供热冷结构包括分别与换热器相连分水
器和集水器,且所述的分水器和换热器之间以及集水器与换热器之间均设有阀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送排风总管出口处设置布风箱,在布风箱内对送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进行分
配,能够连接多根送排风子管;
2、通过布风箱设置的送排风子管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
3、每个送排风子管均通过子蝶阀单独控制,且通过MCU根据监测结果自动控制,针
对性强,控制方便且不浪费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布风箱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布风箱上密封板的仰视图。
图中,排风总管1;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1;排风总出口12;排风总进口13;排风子管
14;子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41;排风电动蝶阀1411;送风总管2;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1;送风总
出口22;送风总进口23;换热器24;送风子管25;子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51;送风电动蝶阀
2511;热回收转轮3;布风箱体4;上密封板41、第一安装凹槽411;中密封板42;第二安装凹槽
421;下密封板43;送风子通道441;第一送风连通凹槽4411;第二送风连通凹槽4412;排风子
通道442;第一排风连通凹槽4421;第二排风连通凹槽4422;送风总通道5;排风总通道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包括内部设有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1的排
风总管1以及内部具有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1的送风总管2,排风总管1一端具有排风总出口
12,另一端具有排风总进口13,送风总管2一端具有送风总进口23,另一端具有送风总出口
22,在排风总管1和送风总管2之间设有热回收转轮3,送风总管2内设有换热器24,且换热器
24连接有供热冷结构,此供热冷结构包括分别与换热器24相连分水器和集水器,且分水器
和换热器24之间以及集水器与换热器24之间均设有阀门,排风总管1的排风总进口13并联
接有若干排风子管14,送风总管2的送风总出口22并联接有若干送风子管25,排风子管14和
送风子管25均一一对应且均与一个用户端相连,用户端连接有空气质量监测单元,本系统
还包括一个布风箱体4,排风总管1与送风总管2均与布风箱体4相连通,排风子管14和送风
子管25一端均设置在布风箱体4内,且布风箱体4内设有能使送风总管2同时与每一个送风
子管25相连通和/或能使每一个排风子管14均同时与排风总管1相连通的送排风输送机构,
每一个排风子管14内均设有子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1,每一个送风子管25内均设有子送风通
断控制机构251,且空气质量监测单元、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1、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1、子排风
通断控制机构11以及子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51均与MCU模块相连,其中空气质量监测单元包
括PM2.5监测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与烟雾监测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为控制方便精准,提高针对性,子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1包括设置在排风子管14上
端内部的排风电动蝶阀1411,在排风子管14内还设有第一排风机,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1包
括设置在排风总出口12内的排风阀,且排风总管1内设有第二排风机,且排风电动蝶阀
1411、第一排风机、排风阀、第二排风机均与MCU模块相连;同样的,子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51
包括设置在送风子管25上端内部的送风电动蝶阀2511,在送风子管25内还设有第三排风
机,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1包括设置在送风总进口23内的送风阀,且送风总管2内设有第四排
风机,且送风电动蝶阀2511、第三排风机、送风阀、第四排风机均与MCU模块相连。
本方案中,整个楼宇可由少数甚至一个送排风总管1通过送排风子管14分配供应
整幢楼宇的每一个不同区域,且通过布风箱安装送排风子管14,由布风箱内的送排风输送
机构将每一路送排风子管14有序均匀地与总管相连通,使一个送排风总管1能够连接多个
送排风子管14满足整幢楼宇的通风需要,其具有管路有序,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等优
点;每一个空气质量检测单元监测每一个房间的空气质量,将结果反馈于MCU模块,然后由
MCU模块根据监测结果单独自动控制每一个房间的子送风通断机构和子排风通断机构,控
制方便且针对性强。
更具体地,布风箱体4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密封板41、中密封板和下密
封板43,上密封板41与中密封板之间设有用于与送风总管2相连通的送风总通道5,中密封
板与下密封板43之间设有用于与排风总管1相连通的排风总通道6。
进一步地,送排风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密封板41与中密封板之间且能使送风总
通道5分别与送风子管25相连通的送风输送组件,中密封板与下密封板43之间能使排风总
通道6分别与排风子管14相连通的排风输送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送风输送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上密封板41下侧的第一送风
连通凹槽4411以及若干设置在中密封板上侧的第二送风连通凹槽4412,且第一送风连通凹
槽4411和第二送风连通凹槽4412相互合围形成分别与送风总通道5相连通的送风子通道
441,送风子通道441用于将通过送风总通道5送入的空气向各个送风子管25分配,在上密封
板41下侧还设有若干分别与第一送风连通凹槽4411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凹槽411,送风子管
25轴向依次贯穿于中密封板和下密封板43且送风子管25端部与第一安装凹槽411相连通;
同样的,排风输送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中密封板下侧的第一排风连通凹槽4421以及若干设
置在下密封板43上侧的第二排风连通凹槽4422,且第一排风连通凹槽4421和第二排风连通
凹槽4422相互合围形成分别与排风总通道6相连通的排风子通道442,排风子通道442用于
将室内排出的空气通过成网格状的排风连通凹槽汇总到送风总通道5然后由排风总管1排
出,在中密封板下侧还设有若干分别与第一排风连通凹槽4421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凹槽421,
排风子管14轴向贯穿于下密封板43且排风子管14端部与第二安装凹槽421相连通。
如图3,第一安装凹槽411和第二安装凹槽421均呈矩形阵列分布设置,每一个第一
安装凹槽411和第二安装凹槽421分别用于安装送风子管25或排风子管14,第一安装凹槽
411和第二安装凹槽421上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排风子通道442或送风子通道441的通孔,以实
现将送风子管25和排风子管14分别与送风总管2和排风总管1进行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此
处送风子管25位于第一安装凹槽411处或/和送风子通道441处周向设置有连通于第一安装
凹槽411和送风子通道441的通孔,同样的,排风子管14位于第二安装凹槽421处或/和排风
子通道442处周向设置有连通于第二安装凹槽421和排风子通道442的通孔;第一送风连通
凹槽4411、第二送风连通凹槽4412、第一排风连通凹槽4421和第二排风连通凹槽4422均呈
网格状分布设置,送风总管2和排风总管1通过前述各个连通凹槽分别与送风子管25和排风
子管14相连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排风总管1;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1;排风总出口12;排风总
进口13;排风子管14;子排风通断控制机构141;排风电动蝶阀1411;送风总管2;送风通断控
制机构21;送风总出口22;送风总进口23;换热器24;送风子管25;子送风通断控制机构251;
送风电动蝶阀2511;热回收转轮3;布风箱体4;上密封板41、第一安装凹槽411;中密封板42;
第二安装凹槽421;下密封板43;送排风输送机构;送风子通道441;第一送风连通凹槽4411;
第二送风连通凹槽4412;排风子通道442;第一排风连通凹槽4421;第二排风连通凹槽4422;
送风总通道5;排风总通道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
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
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