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榕生态护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榕生态护岸方法,特别是一种以野生扦插灌木水榕为护岸主体、并配植景观乔木的生态护岸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堤防工程多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护岸型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如:难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并对风景旅游区的景观带来不良影响;浆砌石结构档墙脚或护坡坡脚的水下基础处理较麻烦,施工费用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岸的弊端,寻找一种适宜的生态护岸方法,能较好地满足护岸工程的结构要求和环境要求。
本发明是一种生态护岸方法,其生态特点是采用以灌木水榕为护岸主体、并配植景观植物的生态结构方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以水榕为护岸主体、并配植景观植物的生态护岸方式;植物栽培采用挖坑或挖槽栽培;其中土壤和泥沙堤岸的坑槽开挖深度为20cm至40cm,坑槽挖好后立即培栽水榕;沙石堤岸坑槽开挖深度为40cm至60cm,并在坑槽底部施加20cm的基肥,后再培栽水榕。
所述的水榕(Ficus abelü Miq),系桑科,榕属,乡土树种、灌木、枝叶茂密、枝杆柔软、根系发达、造景效果好、耐水淹、喜炎热潮湿气候、植物及其花果无毒副作用、可扦插繁殖与播种繁殖、能适应堤岸和水位变化落差地带生态护岸和沿岸景观美化。
所配植景观植物系乌桕、枫香、银杏、垂柳、桂花、枫杨、竹类以及夹竹桃、南迎春。
栽培位置为河流和湖泊堤岸。
栽培方法为挖坑或挖槽栽培,土壤和泥沙堤岸坑槽开挖深度20cm至40cm,坑槽挖好后立即培栽水榕;沙石堤岸坑槽要开挖40cm至60cm,并在坑槽底部施加20cm的基肥,后再培栽水榕。还包括春季追各种饼肥沤制的液体肥料。
本发明所述的栽培方法具有适宜不同的土质类型、能配植河堤两岸景观、并能通过施肥和追肥实现护岸植物的快速增长。
本发明所述的栽培植物为乡土野生植物,生态护岸的效果具有自然性。与传统浆砌石结构护岸相比,本发明的生态护岸结构简单、适应不均匀沉降性能好、施工简便、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效果好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先在沙石河床常水位附近挖20cm至60cm深的坑、槽,后向坑、槽底部施加20cm的基肥,再在基肥上移栽水榕。第二年水榕成活长高后,再在常水位以上或较水榕更高地堤岸配植景观植物-乌桕、枫香、银杏、垂柳、桂花、枫杨、竹类以及夹竹桃、南迎春。
实施例二
先在泥沙河床常水位附近挖20cm至40cm深的坑、槽,坑槽挖好后立即培栽水榕,并施加各种饼肥沤制的液体肥料。来年水榕成活后,再在常水位以上或较水榕更高的堤岸配植景观植物-乌桕、枫香、银杏、垂柳、桂花、枫杨、竹类以及夹竹桃、南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