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隔墙板、楼板、房盖板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材料制成的建筑用轻质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建筑用轻质板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其强度和刚度不够,只能作隔墙板使用。如本申请人于1997年申请的97202688号专利“一种轻体隔墙板”:利用上下两块基板对接而成,两基板间的空间内既有横向通孔又有纵向通孔,这种结构既能减轻板的自重,同时又方便管线的安装。但它存在以下不足:由轻质材料制成的板,强度差、承重小,两块板对接更减少了荷载能力,只能用作隔墙板而不能用作楼板或房盖板。这使得建筑物中大量使用的楼板和房盖板仍然必须使用笨重的混凝土板,整个建筑自重的减少十分有限,建筑物的肥梁、胖柱、深基础、湿作业的老大难问题仍然存在。并且现有建筑用轻质板(隔墙板)的板与板之间的连接也不牢固、易产生缝隙,尤其是板与钢结构之间地连接更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轻质隔墙板、楼板、房盖板,它加工容易,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重量轻、强度高,载荷性好,既可用作建筑隔墙板、也可用作楼板或房顶盖板,用途广;它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使建筑物的施工、安装变得极其方便、容易,明显降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轻质隔墙板、楼板、房盖板,由轻质材料制成,其结构特点是:板体为内空的长方体,板体内设有与侧面平行的支撑壁,板体的端面、侧面及支撑壁均开有多个孔洞,板体的上部和下部埋有若干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块板为一次浇注或灌注而成的整体式结构,既避免了两块基板对接的麻烦,加工容易,成本低廉,同时也增加了板的强度,板体的上部和下部埋设的多条加强筋更是明显增加了板的强度与载荷能力。经采用国标GB50152-92规定的检测方法,对3000×595×100mm的本发明产品进行结构性能试验,检测结果为:挠度值为8.6mm,开裂荷载505公斤,破坏荷载705公斤。经试用证明:长度在2.8米以内的板体埋设竹加强筋、2.8---3.5米的板体埋设钢加强筋,并且增加0.5-1.6厘米板体承重面的壁厚,制成的本发明产品完全可替代混凝土板用作楼板或房盖板,当然也可用作隔墙板;而其重量仅为混凝土板的五分之一,极大的减轻了建筑的自重,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物的肥梁、胖柱、深基础、湿作业的老大难问题,使得建筑物的施工、安装变得极其方便、容易,并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的加强筋3纵向设置,数量为4-16根,为竹筋或钢筋。其具体数量、材质根据不同用途而定。当然,根据需要还可加设横向设置的加强筋,进一步提高本发明产品的荷载能力。
上述板体的一侧面向外凸起,另一侧面则有与该凸起适配的凹陷;板体上、下部的两侧埋设有伸出板体的多个连接件。
两侧面分别向外凸起和向内凹陷,一块板的凸起嵌入另一块板的凹陷,使两块板之间的连接更方便、牢固;同时,将一块板上、下部的侧面埋设的连接件的伸出部份与另一块板的连接件伸出部份焊接在一起,大大增强板与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既增强了板的荷载能力,也使板与板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并且板上的连接件还能与附近的钢结构直接焊接在一起,使板与钢结构建筑的连接非常方便,连接强度也明显增强。
上述板体一侧的连接件位置有凹陷。这样使得本申请的两块板的对接与焊接安装更方便。
上述的板体内还设有与板体的上、下面平行的隔板,板体的端面、侧面及支撑壁所开的多个孔洞位置与隔板错开。
加有隔板的本发明,可用于荷载及隔音要求更高的厚板,使得本发明的适应性更强,用途更广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端面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横向剖视图(图3的B-B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图1、图5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端面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4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一种轻质隔墙板、楼板、房盖板,由轻质材料制成,板体1为内空的长方体,板体1内设有与侧面平行的支撑壁2,板体1的端面、侧面及支撑壁2均开有多个孔洞8,板体1的上部和下部埋有若干加强筋3。本例的加强筋3纵向设置,数量为4-16根,加强筋3为竹筋或钢筋。板体1的一侧面向外凸起4,另一侧面则有与该凸起4适配的凹陷5;板体1上、下部的两侧埋设有伸出板体1的多个连接件6。板体1一侧的连接件6位置有凹陷7。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是:板体1内还设有与板体1的上、下面平行的隔板,板体1的端面、侧面及支撑壁2所开的多个孔洞8位置与隔板错开。隔板可以是一层或两层,这样,板体1的端面、侧面及支撑壁2的孔洞8沿厚度方向形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排列。
本发明的板体1的连接件6数量为4-16个或者更多。支撑壁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板体1内空的结构,还可采用在板体1的端面及侧面开设若个贯穿的通孔而形成,这种结构也完全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只是其内部掏空的空间更小,消耗材料更多。
本发明产品若用作楼板、房盖板时,其板体承重面也即底面或隔板的壁厚,一般应比用作隔墙板时增加0.5-1.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