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6036000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9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72819.6

申请日:

2016.10.05

公开号:

CN106399748A

公开日:

2017.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22C 9/0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金熌 黄国杰 卢小勇 徐建华 张虚 展绪法 罗根清 余益祥 陈水岳 宋少波 申尧奎变更后:刘峰 黄国杰 马吉苗 邵烨 苑和锋 廖骏骏 刘宁 徐建华 展绪法 罗根清 余益祥 陈水岳 宋少波|||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9/06申请日:20161005|||公开

IPC分类号:

C22C9/06; C22F1/08; H01L23/495

主分类号:

C22C9/06

申请人:

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熌; 黄国杰; 卢小勇; 徐建华; 张虚; 展绪法; 罗根清; 余益祥; 陈水岳; 宋少波; 申尧奎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金溪路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成分为:Ni 0.8~1.8%,Si 0.15~0.35%,P 0.01~0.05%,Mg 0.10~0.15%,Fe 0.05~0.1%,Cr 0.2~0.4%,Zn 0.07~0.15%,还至少包括V、Mn、Ti三种元素一种或两种,上述元素为总含量的0.02~0.5%,其余为铜。其通过熔炼及铸造、热轧加工、时效处理、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时效处理等工艺处理后得到,本发明的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相比较于高端引线框架材料C70250而言,具有合金成本低、导电导热性优等优势,具有更广阔的市场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合金材料的成分含量Ni
0.8~1.8%,Si 0.15~0.35%,P 0.01~0.05%,Mg 0.10~0.15%,Fe 0.05~0.1%,Cr
0.2~0.4%,Zn 0.07~0.15%,其余为C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合金材
料中还至少包括V、Mn、Ti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上述元素为总含量的0.02~0.5%。
3.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熔炼及铸造;b:热轧加工;c:一次时效;d:铣面;e:初轧;f:钟
罩退火;g:中轧;h:在线固溶;i:精轧;j:二次时效;k:酸洗;l:拉弯矫直;m:分剪入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
拌后,静置40~50min,铸造温度为1080~11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热轧加工温度为930~960℃,总加工率为85~93%,并进行在线固溶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一次时效温度为550~580℃,升温时间为5h,保温时间为10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初轧总变形量为70~8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钟罩退火温度为480~510℃,升温时间为4h,保温时间为7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中轧总变形量为70~8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在线固溶温度为920~950℃,速度为2.3~3.2m/min,冷却速度为50℃/s。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精轧总变形量为10~50%,采用的是磨光辊+抛光辊组合轧制的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二次时效温度为460~480℃,升温时间为5h,保温时间为6h。

说明书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
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微电子、计算机、通讯、工业自动控制等电子信
息产业的需求与日俱增。集成电路是上述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元器件,集成电路技术已成
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战略核心。框架材料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
支撑芯片、传递信号、散失工作热量的作用。Cu-Ni-Si系合金作为一种时效强化型合金,通
过对经过固溶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进行时效处理,从而使纳米/微米级的析出物均匀分散,
合金强度增高,同时铜中的固溶元素量减少,畸变能减小,导电性提高,因而该系列合金具
有高强度和高导电率的特点,主要应用于高端引线框架材料领域。目前,已开发的Cu-Ni-Si
系引线框架合金材料的品种多达几十种,不同牌号的Cu-Ni-Si系合金因成分和工艺的差异
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在铜基合金材料体系中,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一对相矛盾的特性,传
统的引线框架材料在强度与导电性方面不能兼顾,但如何打破强度和导电性这对矛盾特
性,在保持合金强度的同时仍保持高的导电及热传导性能,提高材料的综合及工艺性能,一
直是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点。因此,开发新型的高强度高导电率新型引线框架合金,有助于
扩大引线框架材料的应用领域并推动我国铜加工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Cu-Ni-Si系合金,在传统Cu-Ni-Si系合金的
基础上,保持镍与硅的原子百分数比不变,适当降低Ni、Si元素的含量,并添加其他合金元
素进行微合金化,获得新型的Cu-Ni-Si系合金。

为了使合金材料具有上述综合性能优势,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合金材料各元
素的含量控制范围为:Ni 0.8~1.8%,Si 0.15~0.35%,P 0.01~0.05%,Mg0.10~
0.15%,Fe 0.05~0.1%,Cr 0.2~0.4%,Zn 0.07~0.15%,其余为铜。

另外合金中还至少包括V、Mn、Ti三种元素一种或两种,合金元素总含量为0.02~
0.5%,优选0.05~0.3%。

所添加元素作用

Cu-Ni-Si系合金是通过Ni、Si形成析出相而产生强化效应的。当铜中的Ni/Si质量
比在4~5之间时,能形成Ni2Si相,强化合金的强度。Ni2Si相含量越多,合金的抗拉强度越
大。适当的Ni、Si元素比例能使合金时效后,基体中的合金元素残存较少,使合金获得较高
的电导率。

P元素的加入主要是具有脱氧的效果,能提高铜水的流动性,且可与原料中的Fe形
成Fe2P来强化合金。微量的P能有效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模量,过量会使电导率降
低,且易形成Cu3P造成热轧开裂,所以P含量应控制在0.01~0.05%。

Mg具有脱O、脱S的效果,并可与P形成Mg3P2进一步强化合金。添加适量Mg可以使合
金在时效过程析出相的密度增加,同时原子本身对位错运动存在拖曳效应,从而使合金抗
应力松弛性能增加但是镁的含量不可过高,会使合金钎焊性能明显变差,且降低合金导电
率,因此Mg含量应控制在0.10~0.15%。

Fe具有细化组织的效果,添加微量的Fe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的硬度和导电性能,但
铁含量偏高会影响导电率,其含量一般控制在0.05~0.10%范围内。

在合金中添加微量Cr元素后,能提高合金导电率,影响合金高温性能,这是因为Cr
的加入会优先固溶入Cu基体中,使其呈现出过饱和的状态,Ni及Si残留在基体中数量将减
少,以Ni2Si的形式析出,Ni2Si析出相的数量就会增加。同时Cr能与Si形成Cr3Si化合物,可
提高材料的高温稳定性。

在Cu-Ni-Si合金中添加适量的Zn元素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钎焊性能。Zn元素的添
加能明显改善基材与焊料界面的微观组织。Zn主要是在铜合金和焊料界面处形成偏聚层,
从而影响Cu元素向焊料中扩散,并抑制脆性较大的Cu2Sn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改善了铜
合金与焊料的结合,可有助于提高引线框架材料的封装性能。

钛、锰和钒:以上三种元素的添加主要与Ni2Si相发生协同作用,提高合金的综合
性能。锰元素在纯铜合金中添加主要起固溶作用,但在Cu-Ni-Si系合金中添加,可以促进
Ni2Si相析出的同时,又能抑制析出相的长大,显著提升了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钒、钛元素
一方面可以促进Ni2Si相析出的同时,又能抑制析出相的长大,另一方面,可以析出单质的
析出相或与铜形成强化相,改善合金的综合性能。

一种制备上述新型铜镍硅系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其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如下:a.
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熔炼及铸造;b.热轧加工;c.一次时效;d.铣面;e.初轧;f.钟罩
退火;g.中轧;h.在线固溶;i.精轧;j.二次时效;k.酸洗;l.拉弯矫直;m.分剪入库。

步骤a中,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
纯硅、纯铁、纯锌、纯钛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钒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
度升至1130~1150℃,待熔体完全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
~50min,进行半连续铸造,铸造温度1080~1100℃。

步骤b中,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30~960℃,总加工率为85~93%,并
进行在线固溶处理。

步骤c中,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550~580℃,升温时间为8~
10h。

步骤d中,将经一次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步骤e中,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70~85%的初轧加工。

步骤f中,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退火温度为480~510℃,升温时间4h,保
温时间7h。

步骤g中,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70~85%的中轧处理。

步骤h中,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在线固溶,固溶温度为920~950℃,速度为2.3
~3.2m/min,冷却速度为50℃/s。

步骤i中,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10~50%的精轧处理,轧制采用磨光辊和抛光辊组
合的方式,提高带材表面的粗糙度与光洁度。

步骤j中,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二次时效,时效温度为460~480℃,升温5h,保温
6h。

本发明的优点:与传统的C70250合金相比,具有如下的优势:

1、合金成本低。由于镍的原料成本价格较高,新型Cu-Ni-Si系合金镍含量较低,合
金的原料成本降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2、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传统C70250合金强度达700MPa以上,电导率为40%IACS
左右,新型Cu-Ni-Si系合金与C70250合金相比,抗拉强度略低,达600MPa以上,但电导率可
达60%IACS。

3、固溶时效过程易于控制,加工性能易实现产业化。Cu-Ni-Si系合金是一种时效
强化型合金,主要是通过Ni、Si形成析出相而产生强化效果。Ni2Si作为主要的析出强化相,
其数量和分布能直接影响合金性能。本发明的合金材料由于各合金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作
用,使得Ni2Si强化相更易析出,合金综合性能更优异。

4、折弯性能好。合金材料的强度越高,相应的其折弯成型性能会降低,而本发明的
合金材料因其强度略低于传统C70250合金,具有更优的复杂折弯性能和成型性能,能满足
多种形状的接插件材料要求,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5、系统研究轧制工艺对带坯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创新性开发了小塑性变形磨
抛组合带材表面粗糙度调控方法与工艺,获得了表面质量优良、光洁度高的产品,表面粗糙
度Ra≤0.08um。

本发明开发出了针对本合金材料成分的加工工艺制备方法,经加工热处理后本合
金的抗拉强度能达到590~630MPa,导电率达到60%IACS以上,硬度150~180HV,粗糙度
Ra0.07~0.08μm,热膨胀系数16.5×10-6/k,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
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
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钒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40℃,待电解
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为1088℃。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50℃,总加工率为90%。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60℃,保温时间为8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90℃,升温4h,保温
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70%。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920
℃,速度为2.5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10%,采用3道次磨光辊轧
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8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
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2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2。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
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钒中间
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30℃,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
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为1080℃。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50℃,总加工率为89%。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8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升温4h,保温
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950
℃,速度为2.9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20%,采用3道次磨光辊轧
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7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
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3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3。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
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将温度升
至1143℃,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
为1093℃。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50℃,总加工率为92%。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6℃,保温时间为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80℃,升温4h,保温
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70%。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920
℃,速度为2.8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30%,采用2道次磨光辊+1
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75℃,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
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4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4。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
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纯钛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将
温度升至1150℃,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50min,铸
造温度为1100℃。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60℃,总加工率为85%。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80℃,保温时间为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85%。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95℃,升温4h,保温
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950
℃,速度为2.3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40%,采用2道次磨光辊+1
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8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
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5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5。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
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锰中间
合金。将温度升至1130℃,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
40min,铸造温度为1090℃。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30℃,总加工率为93%。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9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10℃,升温4h,保温
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70%。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920
℃,速度为3.2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50%,采用1道次磨光辊+2
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6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
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6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6。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
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纯钛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将
温度升至1136℃,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
造温度为1095℃。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45℃,总加工率为91%。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70℃,保温时间为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85%。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95℃,升温4h,保温
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950
℃,速度为2.3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40%,采用1道次磨光辊加2
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6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
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7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7。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
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锰中间
合金。将温度升至1132℃,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
45min,铸造温度为1085℃。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45℃,总加工率为88%。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5℃,保温时间为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2%。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85℃,升温4h,保温
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910
℃,速度为2.6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40%,采用3道次抛光辊轧
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70℃,升温5h,保温8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
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表1实施例1~7的合金成分配方(wt%)



表2实施例1~7的合金性能表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成分为:Ni0.81.8,Si0.150.35,P0.010.05,Mg0.100.15,Fe0.050.1,Cr0.20.4,Zn0.070.15,还至少包括V、Mn、Ti三种元素一种或两种,上述元素为总含量的0.020.5,其余为铜。其通过熔炼及铸造、热轧加工、时效处理、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时效处理等工艺处理后得到,本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