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窗框结构.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603280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74077.4

申请日:

2005.05.31

公开号:

CN1707059A

公开日:

2005.12.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6B 3/46申请日:20050531授权公告日:20090909终止日期:201105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46; E05D13/00; E05D7/14

主分类号:

E06B3/46; E05D13/00; E05D7/14

申请人:

绵半钢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杉山雄二

地址:

日本国长野县

优先权:

2004.06.10 JP 2004-17206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平坦窗框结构,窗框的框部(2a、2b)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具备底壁(201)和从其屋内侧的端缘立起的立起壁(202)的基底构件(20a、20b),和在底壁(201)上面的屋外侧构成所述转动部的框构件(21a、21b),以拆卸自如地组装,在所述框构件(21a、21b)和所述立起壁(202)之间形成所述贯通槽(23a、23b)。在贯通槽(23a、23b)的一方侧缘设有槽状引导部(22)。在框构件和立起壁之间形成贯通槽,在拉门(1a、1b)的下端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引导片(11),在引导片(11)的下端构成钩形,将引导片(11)插入贯通槽(23a、23b)中,将前端部(13)嵌合在引导部(22)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平坦窗框结构,是将开闭建筑物屋外开口部的拉窗可滑动移 动地支撑的窗框,窗框的上面形成为略平坦面,在所述窗框的上面设有: 转动自如地载置所述拉窗的滑轮的转动部、和与该转动部邻接并将自所述 拉窗的下边缘向下方突出的引导片插穿而引导拉窗开闭的贯通槽,其特征 在于, 所述窗框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具备底壁和从其屋内侧的端缘立起的立 起壁的基底构件,和在该基底构件的底壁上面的屋外侧构成所述转动部的 框构件,以拆卸自如的方式进行组装,在所述框构件和所述立起壁之间形 成所述贯通槽, 在包围所述贯通槽的两侧侧缘中的一方侧缘设置向下方开口的槽状 引导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引导片的下端设置由向所述引导部侧突出的底 部和从该底部向上方突出的前端部构成钩形部,该钩形部嵌合到所述引导 部的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坦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片的前端部,设有嵌合在所述引导部内的滑动构件,由所 述引导部滑动引导所述引导片的滑动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坦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件,由备有作为载置所述滑轮的所述转动部的上壁、和从其 屋外侧及屋内侧的两侧端分别向下方突出的侧壁的导轨材料构成,将所述 两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基底构件的底壁上面紧密接触,借助夹子以可拆卸地 安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坦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将所述基底构件的底壁形成为朝向屋外侧的端缘形成疏缓 的下降斜面的倾斜状,所述框构件的两侧壁的下端,分别在各个所述基底 构件对接部上,在规定位置设置将通过所述贯通槽侵入到窗框内的雨水等 沿着所述底壁向屋外侧排出的排水口,且将屋内侧的所述侧壁的排水口和 屋外侧的所述侧壁的排水口设置在窗框长度方向的错开位置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平坦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并列设置由将屋外侧的拉窗可滑动移动地支撑的所述基底 构件和所述框构件一起构成屋外侧的框部、和由将屋内侧的拉窗可滑动移 动地支撑的所述基底构件和所述框构件一起构成的屋内侧的框部,将所述 两框部在中间借助绝热材料结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坦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 支撑所述不同推拉拉窗的所述窗框,将所述屋外侧框部的所述底壁和 所述屋内侧框部的所述底壁一并朝向屋外侧,以形成缓慢的下降斜面的倾 斜状,在所述屋内侧的所述框构件的两侧壁的下端、屋外侧的所述基底构 件的立起壁的下端、及屋外侧框构件的两侧壁的下端,分别设置将从屋外 侧及屋内侧的所述贯通槽侵入到窗框内的水等排出向屋外侧的排水口,且 将各排水口设置在长度方向错开的位置上。

说明书


平坦窗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可滑动地支撑拉窗的窗框的上面形成为略平坦面的平坦窗框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7所示,在将建筑物的屋外开口部开闭的拉窗6a、6b可滑动地支撑的窗框7中,存在将上面形成为略平坦,屋内的地板面F和设置在屋外的平台D处于同一平面的平坦窗框的结构(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

    这种以往的窗框7,如图8所示,由本体框构件70和分别支撑在其上部设置的屋外侧拉窗6a及屋内侧拉窗6b的框构件71a、71b构成。两框构件71a、71b在本体框构件70上部的屋外侧及屋内侧的位置上互相隔以间隔平行地安装。各框构件71a、71b形成向下方开口的截面为“コ”字形,各框构件71a、71b地上面分别形成使各个拉窗6a、6b的各滑轮60转动的转动面,两转动面设置在与地板面F大致相同的高度。

    邻接各框构件71a、71b,在它们的屋内侧,形成中空部74a、74b,该中空部74a、74b具有将从各拉窗6a、6b的下框的下边缘向下方突出的纵板状的引导片61,从上方紧密插入的贯通槽73a、73b。平坦窗框7,在各框构件71a、71b的上面,分别载置各个拉窗6a、6b的滑轮60,将各拉窗6a、6b可移动地支撑的同时,在各个贯通槽73a、73b中紧密插入各个拉窗6a、6b的引导片61,沿各自开闭方向导向各个拉窗6a、6b。另外,在拉窗6a的屋外侧设有网门9,网门9,其滑轮90和引导片61,由在框构件71a的屋外侧的侧缘部形成一体的转动面和贯通槽,在开闭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

    在窗框7中,从各贯通槽73a、73b容易向各个中空部74a、74b内侵入雨水,为了排出侵入的雨水,在各中空部74a、74b的底壁分别设有排水口75a、75b,将侵入两中空部74a、74b内的水流入导下方的中空部76内,同时由在该中空部76的本体框构件70的屋外侧的侧壁下端所形成的排水口77排到屋外(图8的黑箭头)。在排水口77的外侧设置有可将其开闭的逆风逆水止构件78。图中的8是基底构件,80是将窗框7固定在基底构件8上的固定构件,81是堵塞窗框7和基底构件80之间间隙的化装板。

    但是,在窗框7的各框构件71a、71b的上面,容易沉积异物,在拉窗6a、6b开闭移动时,拉窗6a、6b的滑轮60存在附着上述异物的顾虑,如果拉窗6a、6b的滑轮60附着异物,就存在拉窗6a、6b的引导片61在贯通槽73a、73b的上方脱出,拉窗6a、6b容易脱落的问题。

    另外,在以往的结构中,防止雨水等向室内的侵入的水密封性称不上充分。排水口77的逆风逆水止构件78其上端被栓着在本体框构件70的侧壁上,以栓着部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回动,开闭排水口77,如果所述栓着部啮入沙等就会对妨碍开闭动作。例如,如果不关闭逆风逆水止构件78,风就会从排水口77侵入中空部76内,侵入中空部76内的风,从各排水口75a、75b侵入各中空部74a、74b内,进而从贯通槽73a、73b的引导片61之间的间隙侵入室内(图8的白箭头)。在贯通槽73a、73b的引导片61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密封构件42,但是存在对强逆风的阻止不够充分,逆风从排水口74a、74b通过所述间隙,并被逆风吹动中空部74a、74b内的水侵入室内的问题。因此,考虑在各排水口75a、75b中设置阀门,防止逆风逆水,这样就需要提高成本和安装阀门的工作量,被安装在各排水口75a、75b上的阀门也同逆风逆水止构件78同样,存在动作不良的顾虑。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949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在拉窗开闭移动时拉窗难以脱落,且防止向室内的雨水等侵入的水密封性高的平坦窗框结构。

    本发明是一种一种平坦窗框结构,是将开闭建筑物屋外开口部的拉窗可滑动移动地支撑的窗框,窗框的上面形成为略平坦面,在所述窗框的上面设有:转动自如地载置所述拉窗的滑轮的转动部、和与该转动部邻接并将自所述拉窗的下边缘向下方突出的引导片插穿而引导拉窗开闭的贯通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具备底壁和从其屋内侧的端缘立起的立起壁的基底构件,和在该基底构件的底壁上面的屋外侧构成所述转动部的框构件,以拆卸自如的方式进行组装,在所述框构件和所述立起壁之间形成所述贯通槽,

    在包围所述贯通槽的两侧侧缘中的一方侧缘设置向下方开口的槽状引导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引导片的下端设置由向所述引导部侧突出的底部和从该底部向上方突出的前端部构成钩形部,该钩形部嵌合到所述引导部的内部。

    因为将突出在拉窗的下边缘的引导片部做成钩形,所以在拉窗开闭移动时,拉窗的滑轮即使付着异物,引导片拉到引导部,拉窗不脱落。通过从窗框拆下窗框部件就能打开贯通槽,安装拆下拉窗。

    在所述引导片的前端部,设有嵌合在所述引导部内的滑动构件,由所述引导部滑动引导所述引导片的滑动构件。在拉窗开闭移动时,拉窗的移动顺畅。

    所述框构件,由备有作为载置所述滑轮的所述转动部的上壁、和从其屋外侧及屋内侧的两侧端分别向下方突出的侧壁的导轨材料构成,将所述两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基底构件的底壁上面紧密接触,借助夹子(clip)以可拆卸地安装。框构件具有良好的安装操作性。

    所述窗框,将所述基底构件的底壁形成为朝向屋外侧的端缘形成疏缓的下降斜面的倾斜状,所述框构件的两侧壁的下端,分别在各个所述基底构件对接部上,在规定位置设置将通过所述贯通槽侵入到窗框内的雨水等沿着所述底壁向屋外侧排出的排水口,且将屋内侧的所述侧壁的排水口和屋外侧的所述侧壁的排水口设置在窗框长度方向的错开位置上。由贯通槽侵入到窗框内的水,经由框构件的各侧壁下端的各排水口曲折地排出到屋外侧。另外,由屋外侧的排水口侵入的逆风经由各排水口曲折地侵入,因此随着其向屋内的进入风力减弱,由逆风侵入到屋内的水不从贯通槽逆流向屋内侧。

    所述窗框,并列设置由将屋外侧的拉窗可滑动移动地支撑的所述基底构件和所述框构件一起构成屋外侧的框部、和由将屋内侧的拉窗可滑动移动地支撑的所述基底构件和所述框构件一起构成的屋内侧的框部,将所述两框部在中间借助绝热材料结合。由绝热材料可以防止屋内侧框部的结露。

    支撑所述不同推拉拉窗的所述窗框,将所述屋外侧框部的所述底壁和所述屋内侧框部的所述底壁一并朝向屋外侧,以形成缓慢的下降斜面的倾斜状,在所述屋内侧的所述框构件的两侧壁的下端、屋外侧的所述基底构件的立起壁的下端、及屋外侧框构件的两侧壁的下端,分别设置将从屋外侧及屋内侧的所述贯通槽侵入到窗框内的水等排出向屋外侧的排水口,且将各排水口设置在长度方向错开的位置上。这样即使在紧密支撑推拉不同的拉窗的窗框中,也能得到与所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将拉窗的引导片做成钩形,其前端部插入到窗框的引导部中,所以在拉窗开闭移动时拉窗不会脱落。另外,因为将排水口配置在长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所以可以减弱经由屋外侧的排水口侵入的逆风风力,能够提供侵入到窗框内的雨水等不从贯通槽向屋内侧逆流,防止水向室内侵入的水密封性能高的平坦窗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平坦窗框结构,为沿着图2的I-I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所述平坦窗框结构的排水口的位置关系概略俯视图。

    图3是对应于图1,沿着所述平坦窗框结构的图2的III-III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用于框构件向所述平坦窗框结构的基底构件安装所用的夹子,图4(A)是夹子的俯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所述平坦窗框结构中所用的拉窗和窗框上框构件之间的安装状态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平坦窗框结构,对应于图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以往的平坦窗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中:1a、1b、1c-拉窗,10-滑轮,11、11a-引导片,12-底部,13-前端部,14-滑动构件,2a、2b、2c-窗框的框部,20a、20b、20c-基底构件,201-底壁,202-立起壁,21a、21b、21c-框构件,214、215-侧壁,23a、23b、23c-贯通槽,22、22a-引导部,30-夹子,40、41-绝热材料,51、52、53、54、55-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6,说明在支撑屋外侧和屋内侧的拉窗的窗框中,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如图1和图3所示,窗框将屋外侧的拉窗1a可滑动地支撑的屋外侧框部2a和可滑动地支撑屋内侧的拉窗1b的屋内侧的框部2b并列设置。

    屋外侧的框部2a,由基底构件20a、形成可转动支撑拉门1a的滑轮10的转动部211的框构件21a构成。基底构件20a,具有底壁201和从其屋内侧的端缘立起的立起壁202,由截面呈大致的L字状的铝制长条构件构成。基底构件20a在长度方向全长上形成大致同一截面。底壁201,对于相对于屋内侧的端缘形成以屋外侧的端缘为下位的疏缓的倾斜状。在底壁201的上面,在屋外侧的端缘和中间位置分别形成有向上方且屋外侧突出的一对配合爪203。

    立起壁202沿大致垂直方向立设,在上端形成有突出向屋外侧且开口朝向下方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引导部22。在立起壁202的屋内侧的壁面形成有具有截面为大致C字状开口朝向屋内侧的配合槽,且与后述的屋内侧的框部2b配合连接的配合部205。

    框构件21a,由上面做成平坦的上述转动部211的角形的中空封闭截面结构的铝制长条构件构成,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形成大致同一截面。框构件21a的底壁部212是上下隔以间隔的2重结构,在下面形成有沿着框构件21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配合槽213。在框构件21a的屋外侧及屋内侧的两侧壁部214、215的下端中,分别形成有从框构件212的下面向下方突出、且向屋内侧弯曲、对应于所述基底构件20a的各个配合爪203的配合爪。

    框构件21a,载置在基底构件20a的底壁201上面的屋外侧的位置上,将两侧壁部214、215的下端的上述配合爪分别配合在底壁201的两配合爪203上,同时在已设置于底壁201上的夹子30中系止并嵌入底壁部212的配合槽213,可拆卸地安装。

    如图4(A)(B)所示,夹子30是合成树脂制的,备有圆盘状的基端部31和从基端部31的周缘向侧方延伸的操作片32,在基端部31的中心形成有使螺丝构件通过的贯通孔33。在基端部31的上面设置有围绕贯通孔33的外周的圆筒状的突起34。在突起34的上端形成有在突起34的直径方向、且与基端部31平行地突出的一对系止爪35,在两系止爪35和基端部31之间形成有嵌合槽。两配合爪35在与操作片32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方向上设置。

    夹子30,通过贯通在贯通孔33中的螺丝构件缔结在基底构件20a的底壁201上面。夹子30以操作片32相对于基底构件20a的长度方向垂直,操作片32的前端在比基底构件20a更凸向屋外侧的位置(图4(A)的Y位置)和沿上述长度方向的位置(图4(A)的Z位置)上可转动操作的方式制成。另外,根据夹子30的上述转动操作,底壁201的屋外侧端缘的配合爪203及框构件21a的屋外侧的侧壁部214下端的配合爪缺欠规定的范围。

    夹子30预先设置在所述Y位置,以将两系止爪35沿基底构件20a长度方向的方式预配置。而且,在基底构件20a上载置框构件21a的时候,将两系止爪35紧插在框构件21a的下面的配合槽213中。然后,通过将夹子30转动到所述Z位置,两系止爪35和基端部31间的所述嵌合槽嵌合在配合槽213的两侧缘保持框构件21a的配合。另外,在基底构件20a中沿其长度方向隔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夹子30,由这多个夹子30保持框构件21a。

    这样,在基底构件20a安装了框构件21a的屋外侧框部2a,如图1及图3所示,框构件21a的转动部211和引导部22的上面形成水平面。另外,转动部211和引导部22的上面隔以规定的间隔而隔离,框构件21a和基底构件20a的立起壁202之间设置有插入后述拉门1a的引导片11的贯通槽23a。在屋外侧的框部2a中,将从框构件21a的屋外侧的侧壁部214上端向屋外侧突出且图中省略的网门滑动引动导轨25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基底构件20a的下面,形成从屋外侧的端缘向下方且屋内侧延伸的安装片206,和从屋内侧的端缘向下方且屋外侧延伸、与安装片206的前端隔以间隔的相对安装片207。

    屋外侧的框部2a的框构件21a,相对于基底构件20a的全长将其做成大致2等分的结构。分割为拉门1a关闭时支撑拉门1a的部分、和拉门1a全开时支撑拉门1a的部分。

    屋外侧的框部2a的屋内侧并设有屋内侧的框部2b。屋内侧的框部2b和屋外侧的框部2a同样,用基底构件20b和框构件21b构成。基底构件20b及框构件21b的基本结构大致是与屋外侧的框部2a的基底构件20a及框构件21a相同,在图中将同一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基底构件20b的底壁201从屋内侧向屋外侧形成疏缓的下降倾斜状。在低壁201的上面,在屋外侧的端缘及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向上方突出且向屋内侧弯曲的一对配合爪203。在立起壁202的上端,形成有在屋外侧向下方开口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引导部22。

    基底构件20b,通过合成树脂的绝热材料40与屋外侧的框部2a的基底构件20a结合。绝热材料40将上面的屋外侧半面从下面重合、通过螺丝缔结在屋外侧的框构件20a的安装片207上,另一方面,将上面的屋内侧半面从下面重合通过螺丝构件缔结在屋内侧的基底构件20b的安装片206上,以使两基底构件20a、20b结合。两基底构件20a、20b的各底壁201,从屋内侧的基底构件20b屋内侧的端缘到屋外侧的基底构件20a的屋外侧的端缘形成一平面疏缓的下降倾斜面。

    屋外侧的框部2b的框构件21b,由角形中空密闭截面结构的铝制长条构件组成,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形成大致同一截面。框构件21b其转动部211屋内侧的端缘比屋内侧侧壁部215向屋内侧延伸设置,在端缘弯曲,设置成向下方延伸的折边(frange)。在框构件21b的两侧壁部214、215的下端分别备有与上述的配合爪302对应的配合爪。而且,在屋外侧的侧壁部214的表面,缔结由与用于屋外侧的基底构件20a和框构件21a之间安装的同样的夹子30。

    框构件21b,载置在基底构件20b的底壁201上面的屋外侧的位置,将两侧壁部214、215的下端的上述配合爪分别配合在底壁201上面的两配合爪203上,并且将设置在侧壁部214的表面的夹子30嵌合系止在设置在屋外侧的基底构件2a的立起壁202的屋内侧的壁面上的配合部205的上述配合槽中,以使可拆卸地安装。

    屋外侧的框部2b,其框构件21b的转动部211和引导部22的上面形成水平面。框构件21b和引导部22之间形成有可插入后述的拉门1b的引导片11的贯通槽23b。另外,框构件21b的转动部211与屋外侧的框部2a的转动部211及屋外侧的引导部22的上面形成同一水平面,在框构件21b的转动部211和屋外侧的引导部22的上面之间设置有将其架为一平面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热材料41。另外,框构件21b与屋外侧的框构件21a同样在长度方向上做成分割结构。

    在屋外侧及屋内侧的框构件2a、2b中,设置有通过各贯通槽23a、23b将侵入的雨水等排出到屋外侧的排水口。如图1至图3所示,在屋外侧的框部2b中,在框构件21b的屋内侧的侧壁部215的下端和底壁201之间的配合部、以及屋外侧的侧壁部214的下端和底壁201之间的配合部中,分别形成有将沿着框部2b的长度方向的规定位置的侧壁部215、214的下端和配合爪203切除的多个排水口51、52。屋内侧的侧壁部215的排水口51的形成位置和屋外侧的侧壁部214的排水口52的形成位置,在框部2b的长度方向上错开位置。

    在屋外侧的框部2a中,在基底构件20a的立起壁202的下端,形成有将其贯通并将从屋内侧的框部2b所排出的雨水等流入屋外侧的框部2a侧的排水口53。排水口53沿立起壁202的长度方向被形成多个,形成位置设在与屋内侧的框部2b的排水口51同等位置。进一步,在屋外侧的框部2a中,框构件21a的屋内侧的侧壁部215的下端和底壁201之间的配合部、及屋外侧的侧壁部214的下端和底壁201之间的配合部中,分别形成有将沿长度方向的规定位置的侧壁部215、214的下端和配合爪203切除而成多个排水口54。排水口54形成在与屋内侧的框部2b的排水口52同等位置,排水口55、53、54、55设置在互相不同的位置。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各安装片206、207的前端间嵌合固定构件,通过该固定构件将屋外侧及屋内侧的框部2a、2b固定在建筑物的基础构件上。框部2a、2b的上面和屋内的地板面大致为一平面。

    屋外侧及屋内侧的框部2a、2b分别可开闭移动地支撑着屋外侧及屋内侧地拉门1a、1b。屋外侧及屋内侧地拉门1a、1b是同一结构,以屋外侧拉门1a为中心进行说明。拉门1a是在木制的下框101的表面安装将其覆盖的铝制表面板15,用下框101和表面板15夹持支撑重玻璃16。表面板15对下框101的安装,使用和各框部件21a、21b对各基底构件20a、20b的安装同样的夹子30配合固定。

    在拉门1a中,在下框101的下端设置有滑轮10,滑轮10转动自如地载置在框构件21a的转动部211上。另外,在下框101的下端,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引导片11,引导片11其下端插入下框部2a的贯通槽23a中。引导片11在下框101的长度方向的几乎全长上设置,在引导片11的下端由自该本体的下缘向引导部22侧(屋内侧)弯曲的底部12和自底部12向上方弯曲的前端部13构成的截面大致形成钩形。而且,在前端部13中固定安装有合成树脂的滑动构件14,与滑动构件14一体地将前端部13在引导部22内可滑动地嵌合。拉门1a在开闭移动时,引导片11的前端部13通过滑动构件14在引导部22中滑动引导。引导部22和引导片11之间的间隙中,在引导部22侧设置密封材料42,密封材料42的前端与引导片11的本体侧面接触遮蔽上述间隙。

    为了将拉门1a安装在框部2a,预先只将在长度方向上2分割结构的框构件21a的一方构件从下框部2a的单侧拆卸,将框部2a的单侧的贯通槽23a作为开放状态。而且,将拉门1a从上述贯通槽23a开放的单侧安装,将引导片11的前端部13在引导部21a上从其下方插入。然后,将拉门1a移动到未拆卸的另一方的框构件21a侧,将滑轮10载置在另一的框构件21a的转动部211上。之后,安装在框部2a的单侧事先拆卸下的框构件21a。

    为了将拉门1a从框部2a拆卸,以将拉门1a移动到框部2a的单侧的状态,拆卸与拉门1a相反侧的框构件21a,开放贯通槽23a。然后,通过将拉门1a移动到上述贯通槽23a开放后的单侧,解除引导片11的前端部13和引导部22之间的嵌合以使拉门1a拆卸。

    拉门1a的上端部,如图5所示,在上框102的上面形成引导槽103,将引导槽103可滑动地嵌合在设置在窗框上框构件25的下面的引导轨道251上。

    屋内侧的拉门1b也和屋外侧的拉门1a同样,将滑轮10载置在构成屋内侧的框部2b的框构件21b的转动部211上,将引导片11插入贯通槽23内,并且将引导片11的前端部13通过滑动构件14可滑动地嵌合在引导部22内。拉门1b的安装拆卸也要进行将2分割结构的框构件21b中的任一方,开放框部2b的长度方向单侧的贯通槽23b。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各拉门1a、1b的各引导片11的下端形成钩形,前端部13嵌合在各框部2a、2b的引导部22中,各拉门1a、1b的滑轮10即使粘附在各转动部211上的异物也不会像以往那样使引导片11从下框部2a、2b的贯通槽23a、23b抽出,拉门1a、1b不会脱落。另外,因为将构成框部2a、2b的框构件21a、21b做成可拆卸的结构,所以通过将其拆除,开放插入各拉门1a、1b的引导片11的贯通槽23a、23b,就可以进行各拉门1a、1b的安装、拆卸。

    在各框部2a、2b中,雨水等侵入到各贯通槽23a、23b内(图1、图2、图3的黑箭头),但是侵入到贯通槽23b内的雨水,通过屋内侧的框构件21b的两侧部215、214的排水口51、52以及屋外侧的基底构件20a的立起壁202的排水口53排入屋外侧的贯通槽23a中。这种情况下,因为各排水口51、52、53形成在各框部2a、2b的长度方向的互不相同的位置,所以雨水曲折地排出。侵入到屋外侧的贯通槽23a中的雨水及屋内侧的贯通槽23b所排出的雨水,通过形成在屋外侧的框构件21b的两侧壁部215、214上互相不同的位置的排水口54、55,曲折地排出到屋外。

    另外,自屋外通过排水口55向屋外侧的框部2a的贯通槽23a内部侵入逆风(图1、图3的白箭头),但逆风通过形成在互相不同位置的排水口55、54,使得曲折侵入的部分风力相应减弱,另外,侵入到贯通槽23a中的逆风的一部分自框构件21a和引导部22之间的开口部露出到外部。这种情况下,因为拉门的引导片11的下端形成向屋内侧弯曲的钩形,将前端部13嵌合在引导部22中,所以逆风难以通过引导片11和引导部22之间的间隙而露出,大半通过屋外侧的框构件21a和引导片11之间的间隙吹到外侧。即使由逆风吹上贯通槽23a内的雨水等,与逆风一起从引导片11引导到屋外侧。

    侵入到贯通槽23a中的逆风的一部分,通过基底构件20a的立起壁202的排水口53侵入到屋内侧的贯通槽23b侧。逆风通过在互相不同位置所形成各排水口53、52、51曲折地侵入,并对应于该量,侵入到贯通槽23b中的逆风的风力减弱,通过屋内侧框构件21b和屋内侧的拉门1b的引导片11之间的间隙,漏到外部。这样,侵入到贯通槽23b的逆风风力变弱,由此不会吹上贯通槽23a内的雨水等,此外还因为逆风也自拉门1b的引导片11进入到屋外侧,所以如以往的结构一样,不使用阀门,就能实现防止雨水等向屋内的侵入的高密封性。

    另外,因为将屋外侧的框部2a和屋内侧框部2b由绝热材料40、41紧密结合,所以即使外气温下降屋外侧的框部2a冷却,屋内侧的框部2b也不冷却,屋内侧的框部2b难以结露。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含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形、改变。例如,不限定支撑不同拉向的拉门,也可以用在以只支撑单侧拉门的窗框结构中。另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在屋外侧的框部2a的长度方向上大致全部宽度形成屋外侧的排水口22。这种情况下,在基底构件20a上将框构件21a配合固定的夹子30设置在与框构件21a的屋内侧的侧壁部215的排水口54相对的位置,使用夹子30用于消除逆风,将侵入到贯通槽23a内的逆风风力减弱。

    进一步,侵入到屋内侧的贯通槽23b内的逆风因为风力降低,不能吹上贯通槽23内的雨水等,所以如图6所示,将屋内侧的框部2c的引导部22c设置在框构件21c上,并且将屋内侧的拉门1c的引导片11c的下端,在自该本体下边缘向屋外侧弯曲的底部12和自其前端向上弯曲的前端部13,形成向屋外侧弯曲钩形,也可以将前端部13嵌合在所述引导部22c中。这样,下框部2c的宽度可以缩短与没必要在基底构件20c的立起壁202侧设置引导部所需要的量对应的程度。

平坦窗框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平坦窗框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平坦窗框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坦窗框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坦窗框结构.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平坦窗框结构,窗框的框部(2a、2b)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具备底壁(201)和从其屋内侧的端缘立起的立起壁(202)的基底构件(20a、20b),和在底壁(201)上面的屋外侧构成所述转动部的框构件(21a、21b),以拆卸自如地组装,在所述框构件(21a、21b)和所述立起壁(202)之间形成所述贯通槽(23a、23b)。在贯通槽(23a、23b)的一方侧缘设有槽状引导部(22)。在框构件和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